第一篇: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学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 大将军
一、名词解释(共4道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教学论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帮助教师形成教学思想,以及运用最优化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门学科。2.教学现象
教学现象是课堂教学中物质环境、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直观映像或直接呈现。
3.教学
教学是教师引起、指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其基本功能是传授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整体地促进学生成长。
4.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制定出来以指导教师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5.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事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它规定了当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变化。
6.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规定的,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总和。
7.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的规定,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变形的纲要性文件。
8.教科书
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一定教材理论编制的系统阐释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可以说,教科书是学校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9.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也叫科目课程、或叫显性课程。它是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各门科学中,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
10.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打破科目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11.教学资源
所为教学资源,就是指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蕴含了特定的教育信息,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各类信息资源。1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具有一套具体的
操作程序,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确定教学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1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运用某些材料的有效活动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
14.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帮助、尊重等社会性品质,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感。15.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和奖励依据,互动合作的一种教学活动。16.情景教学
所谓情景教学,即“创设典型情境,激发儿童热烈情绪,把情感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也就是将图画、音乐、戏剧、实物等直观手段与语言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和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喻其中”四个特点。它主要包括实体情境、模拟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语言情境五种类型。
17.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这是一种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问题的显示)、学生反映和将学生的反应正误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程序教学程序主要有两种,即直线式的程序和分支式的程序。18.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它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材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及合理的教学程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9.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种在收集必要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由评价者(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基本要素构成。
20.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通过对教学中可利用的条件、教学环境和教学背景以及学生的能力、知识、学习特点等方面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相关的依据。
2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学过程顺利、正常进行而对教学行为所做的考察和认定。
2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做出的评价。一般来说,它是对学期、学年等一定期间教学结果的综合性评价,既包括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又包括学生学习进步程度、学习态度、思想品质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23.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颖问题或者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进行的一种
系统评价。评价者以真实的生活或者模拟的练习为起点,引发学生的独特反应,在观察这些反应之后,给予相应的评价。24.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个人作品的系统收集。在教学评价中,成长记录袋主要是学生作品的有意收集,以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
25.班级授课制
班级教学将学生个体组成为班级,教师以学生班集体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班级成为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的组织。
26.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也称分组教学,它主要根据儿童能力的大小,把他们分成若干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集体施以不同的教学,或者按不同的年限学习同样的课程。
27.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就是将教学安排在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现场进行。28.学年制
学年制是指学校规定学生的修业年限和学习总时数,经考核合格后升级、毕业或留级。
29.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生量的单位,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的教学管理制度。
30.课堂管理
所为课堂管理就是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建构积极的合乎伦理的课堂环境的过程。31.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是学校的一种研究制度,也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校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让教师通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2.教学叙事研究
教学叙事研究是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具有质性研究特征的研究方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叙述,呈现特定情境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下的学生状况,展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意义理解和解释。教师既是事件发生的经历者,也是解说者,即研究者。
二、简答题(共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教学论研究的任务与学科性质
研究任务:(1)对教学现象、教学规律给予解释和说明的任务。
(2)对教学目标和教师教学过程给予规范的任务。
学科性质:理论性和应用性。
2.教学论发展的学科基础
(1)哲学作为方法论而成为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2)具体学科为教学研究提供具体指导,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3.研究教学现象的意义
(1)教学现象是教师与学生日常教学生活的表现,是教师理解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2)教学现象是教学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揭示教学规律的起点。
(3)研究教学现象反映了教学研究思维方法的进步。4.教学本质讨论的意义
(1)教学本质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
(2)教学本质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教学规律。
(3)教学本质的讨论推进了教学理论的发展。
5.关于教学本质的主要观点
关于教学本质的观点主要有:教育本质的“特殊认识说”、教学本质的“发展说”、教学本质的“层次类型说”、教学本质的“学习说”、教学本质的“实践说”以及教学本质的“交往说”。
6.教学的基本性质
认识性、实践性、社会性、伦理性、文化性。
7.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2)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3)教学原则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8.教学的目的性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要求
概念:教学的目的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目标,依据教学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过程,反对教学上的盲目性。
依据:教学的目的性原则是教育目的的要求;教学的目的性原则也是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的反映。
要求:其一,教学内容要有正确的思想性,确保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其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统一起来;
其三,教学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9.教学的积极性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要求
概念:教学的积极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两者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依据:教学的积极性原则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的反映;教学的积极性原则建立的依据之一是学习理论中的动机理论。
要求: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适当运用奖惩机制,从外部奖惩过渡到内部奖惩,从而形成具有自我意象的学习方式。
10.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要求
概念: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及身心发展的顺序,有次序、有步骤地展开教学。
依据:科学知识发展的系统性要求教学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还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要求。
要求:第一,按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教学;
第二,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序;
第三,按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11.教学的整体性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要求
概念: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构成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的功能,更要加强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求发挥各个因素的整体功能。
依据:整体性原则确立的依据是系统论中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和。
要求:第一,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物质因素(如时空、物质设施等),合理安排,提高效果;
第二,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方法与组织形式;
第三,注意显性目的与隐性效应的一致性。
12.教学的创造性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要求
概念:教学的创造性原则,是指教师以一定的创新思想为指导,根据条件的变化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依据:教学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实践,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这就决定了教学要具有创造性。
要求:第一,树立创新思想,发展教学个性;
第二,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
第三,教师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3.教师的职责及角色特征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节和控制影响教学的各种变量,以便达到教学最优化。
现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角色有:知识的传授者、学习者、学生发展的引导着和促进者、教学的组织者、教育的研究者。
14.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
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教育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
15.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学生的发展既有共性又具有个别差异性。
16.理想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理想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
(2)理想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尊重。
17.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
构建理想师生关系在当前的历史背景之下,教师处于主动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前提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和平等的师生观,教师要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地去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2)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
(3)教师要民主公平地对待学生(4)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
(5)教师要以自身形象影响学生 18.教学目标的作用
定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标准作用。
19.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布卢姆将认知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依次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2)情感领域。克拉斯沃尔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的评定、价值的组织、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五个层次。
(3)动作技能领域。辛普森将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为知觉、准备状态、引导下的反应、机械化动作、复杂的外在反应、适应和创作七个层次。
20.教学目标的表述
(1)行为目标的表述。行为目标是一种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的表述必须清楚三个要素:行为、条件和标准。
(2)表现性目标的表述。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位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2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1)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2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总体上说,教学内容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说,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内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最后使之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东西。
作用: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前提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它决定着教学的性质和存在的价值,是推动教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23.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选择教学内容需要以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为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表述规范、观点准确、论据确实。
基础性是指选择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时代性是指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既能体现现代社会甚至未来社会所要求的知识,也能反映科学进步的最新成果。
24.分科课程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特点:分科课程具有一定的学习顺序、学习周期和学习时数安排。
优点:(1)有利于传递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
(2)有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3)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4)兼顾学习者的水平、科学的系统、学习心理的规律。
缺点:它的主要缺陷在于因重理论和间接经验的获得,往往会造成对学生兴趣、需要和直接经验的忽视。
25.活动课程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特点: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优点:(1)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
(2)以儿童的生活本身为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个性。
缺点:容易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降低教学质量。
26.教学内容组织的发展趋势
(1)综合性。综合性是当前教学内容的组织最鲜明的特色。教学内容组织的综合性趋势,对于改变学生难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现状,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
(2)多样性。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增强,以及对地区和学校特色的重视,尤其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现代教学在目标和内容组织上,开始经历了从单一向多样的转换。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倡导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27.拓展与重塑教学内容
(1)拓展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内容意味着教师应以多种方式充实教学内容,拓宽教学
内容的广度,加深教学内容的深度。拓展教学内容的方式:教师依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开发。
(2)重塑教学内容。“重塑”教学内容,即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
28.教学设计的意义
(1)教学设计的学科价值
(2)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取得教学成效
(3)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的成长 29.设计教学方案的环节
(1)聚焦任务。
(2)了解学情。
(3)陈述目标。
(4)配置检测。
(5)安排过程。
30.优良教学方法的特征
(1)有一定的目的(2)节省精力和时间
(3)有良好的结果
(4)符合教学伦理的要求
(5)教学生学会学习
31.以陶冶情感和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以陶冶情感和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性情,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审美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包括陶冶教学法、欣赏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等。
陶冶教学法的目的:创设理智、情感并存的意境,唤起学生的想象,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
要求:(1)教师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丰富而有意义的情境。
(2)教师是要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和关爱学生的感情,感化和陶冶学生。
(3)陶冶教学方法可以运用于任何教学课目,并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欣赏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爱美的情操,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步骤:(1)引起动机
(2)进行指导
(3)练习与创作
32.以引导探究和发现为主的方法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直觉思维,以及团结合作等品质的方法。以引导探究和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和研究性学习等。
发现法的基本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或者由学生们自己提出要研究发现的问题。
(2)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
(3)学生在实践上或理论上检验假设。
(4)得出结论,并作补充、修改和总结。
要求:(1)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2)发现法要求学生以科学家的态度去学习。
(3)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研究性学习的程序:(1)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
(2)指导选题。
(3)组成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
(5)处理资料,得出研究结论或研究结果。
(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33.语文“六部教学法”
第一步,定向。
第二步,自学。
第三步,讨论。
第四步,答疑。
第五步,自测。
第六步,自结。
34.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1)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互动合作的一种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是以团队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
实施步骤:(1)确定学习的内容或任务。
(2)小组设计。
(3)安排课堂。
(4)呈现学习资料、开展学习活动。
(5)展示小组的学习结果。
基本要求:(1)教师要相信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
(2)教学内容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
(3)学生之间也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4)教师要关心小组中的各个成员,引导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到合作学习中。
35.程序教学的原则
(1)积极反应原则
(2)小步子原则
(3)及时强化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5)低错误率原则
36.教学艺术的实质与表现
(1)教学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
(2)教学艺术还是师生真挚情感的共鸣。
(3)教学艺术具有和谐的节奏。
(4)教学艺术讲究引而不发。
(5)教学艺术源于教师完满的人格涵养。
37.教师教学艺术的养成(1)认真专研教材。
(2)熟悉儿童心理,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
(3)加强文学修养。
(4)拓宽知识面,苦练教学基本功。
(5)热爱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
38.教学评价的功能
(1)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和反馈的功能。
(2)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功能。
(3)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师生不断发展。39.教学评价的动向与趋势
(1)评价模式的多样综合
(2)注重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3)教学评价越来越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4)重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40.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1)表现性评价以真实的问题和任务为出发点
(2)表现性评价是对行为过程和产物的评价
(3)表现性评价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制定严格的、科学的标准。
(4)表现性评价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展现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41.成长记录袋的特征
(1)评价时间的平时性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
(3)评价对象往往是学生某作品产生、完善的整个过程。
42.编制课程表应考虑的因素
(1)课程计划
(2)教学时间
(3)学生
(4)教师
(5)教学设施、场地等
43.小班教学的特点
班额减少,是教学时空的重组更加灵活。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增多,互动机会增加,平均每天获得的教育关照和个别辅导必然增加。
44.教师教学工作常规
(1)备课
(2)上课
(3)作业
(4)个别辅导
(5)成绩考核
45.同步学习的特点
同步学习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班级全员一起进行的学习。教师面向班级全员同时施教,又使学生所有的反应再反馈给自己。全员一起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将全员视为同一个人,这是同步学习的特点。
46.同步学习中的管理
(1)以任务促成纪律,强化目标的定向与调控
(2)制定并遵循共同的课堂规则
47.学生分组的原则
(1)匀衡
(2)学生自愿为主,教师适当调整
(3)规模适度
(4)合理分工
48.教学研究的意义
(1)深化对教学过程和问题的认识、发展、完善和创新教学理论
(2)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实践的品质。
(3)锻炼教学研究者主体,提高教学研究者素质
49.校本研究的特点
(1)就研究人员而言,校本研究是教师为主体的一种研究活动。
(2)就研究目的而言,校本研究不在于验证某种教育教学理论或创立某种学说,而是在于改进、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价值,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同时促进教学自我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整体改进。
(3)就研究范围而言,校本研究发生和进行的场所就是教育教学发生的具体情境——学校与课堂。
(4)就研究对象来说,校本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学校、课堂中的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以及与学校、教师、学生整体发展相关的问题。
(5)就研究成果的表述来看,校本研究更多的是采用一种“叙事式”的表述。
50.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
(1)自我反思
(2)同伴互助
(3)专业引领
51.校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
(2)课堂人种研究
(3)个案研究
(4)教学叙事研究
第二篇:化学教学论_王磊_《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2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级期末考试试题2及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姓名:王磊胡久华刘小英 本试卷共三道大题
一、解释(每个5分,共15分)
1、科学素养
答题要点: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的的比喻说法。科学素养强调普通教育定向。现在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2分)。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学者对科学素养的具体含义的阐释不相同。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将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分)
2、探究式教学
答题要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1科学探究活动(2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情感,获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分)
3、活动表现评价
答题要点: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评价方式(1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2分),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多方位的评价。(2分)
二、简答(每个5分,共10分)
1、请说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结构,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题要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为模块、学分制,共有8个模块,分为2个必修和6个选修。必修为化学1和化学2,共4学分;选修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作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需要学习两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达到6学分(2分)。
这样的课程结构,让全体学生都学习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必修模块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的,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例如比较喜欢文学或英语的学生,可以学习化学与生活,满足生活中需要的化学知识;喜欢化学的学生可以选择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模块,了解更深入的化学知识;喜欢实验的学生可以选择实验化学等。(3分)
2、简明分析现行高中教材的元素化合物和概念理论知识的体系。答题要点: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主要是按照族来组织的,例如高一学习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高二学习氮族;有机化合物知识主要分为两大类:烃和烃的衍生物,分别从典型的具体代表物的学习上升到类别。(2分)
概念理论知识主要是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一是考虑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需要,一是考虑学生的认识顺序。主要的体系为:
高一: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化学键),高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含平衡常数、盐类水解、中和滴定、电离度删)
高三:晶体的类型与性质(含金属晶体),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配平、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离子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电解原理等。(3分)
三、选择高中化学的核心化学知识,可以是元素化合物内容,也可以是概念理论内容(如氯气的性质、金属钠的性质、苯酚的性质,化学平衡、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等),将其设计成一课时的教学,进行相应教学目标的射击,教学过程的设计(引入、展开、结束)及板书的设计。要求尽可能体现现代化学教学的特色。(25分)
答题要点:
教学目标:要求能根据具体内容,从三个维度设计较合理的目标。知识与技能:一节课中核心的化学知识,主要是知识重点
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加工等。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环保意识,合作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等。
教学目标6分,没有写出三个维度扣3分,内容不合适再扣分。教学过程:要求设计出引入、展开与结束。能够体现教师的主要活动、学生活动、学生组织形式。不同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设计体现不同知识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现代化学教学的特色体现为:探究活动、小组合作、驱动问题线索等。
教学过程13分,引入与展开阶段各3分,展开阶段7分,没有体现现代化学教学特色,根据具体情况扣分。
板书设计:各级标题层次关系合理,体现核心内容,如果有错别字或化学方程式错误要扣分。板书设计占6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B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姓名:王磊胡久华刘小英 本试卷共三道大题
一、解释(每个5分,共15分)
1、双基
答题要点: 传统的双基是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有关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最基本概念和初步原理;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重要事实及其基本规律;实验观察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简单化学计算的技能;运用科学语言和化学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技能。(3分)现代双基中的基本知识除了包括传统中的基本知识外,还有能够反映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社会生活和技术进步相互关系的知识以及有关化学问题的知识;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运用化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性知识,有关化学问题的知识。基本技能除了包括传统双基中的基本技能外,还有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高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2分)
2、档案袋评价
答题要点: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学业成就评定方式(1分)。档案袋就是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有目的地收集起来的东西,它表现了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做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和学业成就。(2分)学生在学习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料,如实验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等。教师根据档案袋中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2分)
3、探究式教学
答题要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1分)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2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情感,获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分)
二、简答(每个5分,共10分)
1、你认为新课程高中必修教材有哪些特点?从内容、体系和呈现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答题要点:
新课程高中必修教材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应用,引导学生认识真实的化学。采取学科中心、认知过程中心、社会生活问题中心相融合的多元课程设计取向。
在内容上,选择核心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必修模块的定位和作用,必修教材的内容面广而难度较低,为的是给学生学习其他选修模块奠定必要的基础。内容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分)
在体系上,元素化合物知识打破了原来的以族和周期为组织线索的方式,采取是核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织方式。概念原理知识的编排考虑学生的认识顺
序和知识的逻辑顺序,再结合概念原理的作用和功能进行编排,在必修化学1中主要是电解质与电离、氧化还原反应等,放在主要元素化合物之前,作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理论基础。在必修化学2中,主要有原子结构、化学键、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主要是在必修化学1的基础上提升对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的认识。(2分)
在呈现方式上,采取以栏目和正文结合的方式,附加各种精美的图片,从而引导教学方式的改变。学习活动性栏目如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迁移应用等,资料性栏目如身边的化学、化学与技术、化学前沿等。(1分)
2、请说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结构,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题要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为模块、学分制,共有8个模块,分为2个必修和6个选修。必修为化学1和化学2,共4学分;选修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作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需要学习两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达到6学分。(3分)
这样的课程结构,让全体学生都学习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必修模块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的,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例如比较喜欢文学或英语的学生,可以学习化学与生活,满足生活中需要的化学知识;喜欢化学的学生可以选择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模块,了解更深入的化学知识;喜欢实验的学生可以选择实验化学等。(2分)
三、选择高中化学的核心化学知识,可以是元素化合物内容,也可以是概念理论内容(如氯气的性质、金属钠的性质、苯酚的性质,化学平衡、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等),将其设计成一课时的教学,进行相应教学目标的射击,教学过程的设计(引入、展开、结束)及板书的设计。要求尽可能体现现代化学教学的特色。(25分)答题要点:
教学目标:要求能根据具体内容,从三个维度设计较合理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一节课中核心的化学知识,主要是知识重点
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加工等。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环保意识,合作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等。
教学目标6分,没有写出三个维度扣3分,内容不合适再扣分。教学过程:要求设计出引入、展开与结束。能够体现教师的主要活动、学生活动、学生组织形式。不同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设计体现不同知识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现代化学教学的特色体现为:探究活动、小组合作、驱动问题线索等。
教学过程13分,引入与展开阶段各3分,展开阶段7分,没有体现现现代化学教学特色,根据具体情况扣分。
板书设计:各级标题层次关系合理,体现核心内容,如果有错别字或化学方程式错误要扣分。板书设计占6分。
第三篇:中学生物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1、请你想一想什么是“教”和“学”,谈谈在备课时应该怎样体现教和学的关系?
答:“教”与”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地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为的转换,由教学中心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在备课时,我做到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设计教案。要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知识面,就是说要”找准教学的起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能够了解什么,需要学习什么。2.依据情境,巧妙教学。(1)利用学生积极学情,充分传授知识。(2)巧妙引导课堂,消除消极学情。3.三、注重反馈,反思教学
课后,教师应该思考课堂上传授了什么给学生,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了多少,自己在讲课中哪些地方引导得好,学生理解透彻;哪些知识没有讲清讲透讲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同时,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调整方向,为下一步更好教学作准备。同时,也能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水平。
4、某广告声称:“科学研究证明,冷冻水果比罐装水果更具有营养。”在接受这种说法前,你需要了解哪些问题的答案? ①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学会生物学教学的方法、技能,并能应用于实践。③学会反思,找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5、你认为学习本课程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6、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7、直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8、高中生物新课程计划在2010年在全国推行,谈谈你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的认识。
答: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9、论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大学习理论派别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课堂教学谈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生接受教学所传授的客观世界知识,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便达到了学习目标。认识主义者虽然强调了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但认为学习是将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者提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更深刻地探讨了课堂学习的本质过程,而且以现代者的眼光透析了课堂学习的策略.形式.环境.对象等,从多角度发展和丰富了课堂学习理论。
10、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1 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2 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3 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4 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5 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6 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11、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1)教师基本素质:①政治素质;②道德素质;③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学理论知识;④心理素质(2)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3)参与和共事的能力
12、在实际教学中,有位老师将“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①使学生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②掌握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③让学生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④熟悉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方法。你认为该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如果不符,该如何修改?
答:该教学为目标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修改为:
1、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4、使学习掌握并理解“植物种子萌发”,提高学生生物知识和技能。作业六
1.简单比较单组实验法和等组实验法的不同。
单组实验法:它是向一个或一组(某一学生、某一个组或某一班)施加某一实验因子或数个实验因子,或者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或另外几个)实验因子,然后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测出其所发生的一种或数种变化。单组实验法有一些条件要求:一是后一个实验因子在实验对象中所产生的变化,必须不受以前实验因子的影响;二是由其他混杂因子所产生的影响在实验的过程中或者是无关紧要的,或者是在前后实验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三是测试必须准确。等组实验法,即就各种情况基本相同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实验对象,分别施加不同的实验因子,然后比较他们所发生的变化,看有何效果。等组实验法的要求是各组条件尽量均等。说是说除实验因子外,其它影响实验的因素基本相等或相同,实验组均等的办法就要采用科学选择样本。
2:[论述题]简述导入的基本结构,并举例说明。
答:导入的基本结构: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进入课题)。导入在每一节课中仅占数分钟时间,但它在教学过程种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概括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出新教材的内容、范围和重点,及前后教材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实例:讲述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导言:”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中学生戴起了眼镜,那是近视眼镜;我们身边有些中老年人,他们有的也戴眼镜那叫远视眼镜。为什么同是眼镜,一个是近视眼镜?另一个是远视眼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眼的结构。”
3.高二(1)班共有学生48人,在本学期生物学期中考试时,教师通过分析试卷发现,答对选择题第2题的同学有32人,答错该题的有16人,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题的难度级别。
该题难度的计算: P=R/n=32/48=0.67 P在0.4和0.7之间 所以该题的难度为中等 4.论述题]请整理“光合作用”的教学内容中你认为属于”核心概念”的概念。
答:1.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2.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3.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 + H2O 光 叶绿体 能量 + O2
5、如果想搞清楚你的狗最喜欢的狗食,那么,在实验中你应该控制哪些变量?
答:
1、定时:是指每天饲喂时间要固定,不能错前拖后。
2、掌握好食物的温度。
3、饲料方面。一是因饲料单一,不新鲜,有异味等,犬不愿采食。二是因饲料中含有大量化学调味品,或含芳香、辣味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以及特别甜或咸的食物,均影响犬的食欲。
4、喂食的场所不合适,如强光,喧闹,几只犬在一起争食,有陌生人在场或其他动物干扰等。宠物健康饮食的要素包括饮食的质量、数量和频率。
6.试述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主要优缺点。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在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即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学习的情景中,其显著特征是学生有义务有责任主动地相互依赖,团队成员“生死与共”。合作学习的优点包括 : a)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c)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帮助者; d)学生不仅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合作学习的不足包括 :)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因组内成员意见不一,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b)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因一些不愿承担责任或不积极配合的影响全组土气,降低全组工作、学习效率。c)在合作学习中,还有可能造成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与合作。d)关于合作学习中,如何从整体上对每一成员进行评价,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还没形成一套适宜的评价理论和方法。
2。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科学结论-表达交流探究教学的特征包括: a)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去探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的知识。b)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的探求能力。c)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d)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e)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学知识。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探究教学的不足: 探究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掌握必须的探究技巧,并且要有大量的基础知识作为储备,同时还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科学的态度。在实际的应有中往往由于问题的提出不够科学,或者是方法不得当,计划不够周密等不足导致探究的失败或者是得出错误的结论。
3.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在当代科技迅猛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社会问题等背景下形成的教育思潮,优点在可以培养大众的科学技术素质,培养和训练个体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在决策和实践中强调社会价值取向。STS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把社会因素纳入科学教育之中,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使科学、技术、社会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不足是学生的学习局限在课堂之内,对社会了解不够,缺乏亲身的体验,知识的接受有时显得空洞,不够贴合学生实际,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心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这些与自己很遥远,表现的漠不关心,这些都有待解决。
4.概念图(conceptmap)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上的词表示。一个理想的概念图应该是:(1)概念间具有明确包容关系的层次结构。(2)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词组标注出来。(3)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联系清楚、明确,并形成一些交叉点;纵向联系说明概念间的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横向联系可以说明处于概念图中同一层级水平的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而交叉关系则说明处于不同层级概念间的联系。因而,在概念图中的概念是不能被单独表征的。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其不足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接受能力的不同,会出现部分同学看到概念图头疼,理不清脉络层次,反而造成知识接受的混乱。由此看来任何一种教学的策略都有其滋生的优缺点,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合理的取舍。
7、如何准备一节中学生物学实验课? 答: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准备一般应包括:(1)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2)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如:实验课时计划的编制,应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实验目的,确定重点、难点,认真备课写好课时计划。(3)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4)准备药品、仪器和用具等工作。8.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式、图画声像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应用原则与要点: 1 针对性和目的性 2 适用性和鲜明性 3 示范性和可靠性 4 演示与讲授统一行
10、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答: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式、图画声像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应用原则与要点 1 针对性和目的性 2 适用性和鲜明性 3 示范性和可靠性4 演示与讲授统一行 13.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是:
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能认出„;能描述„;能设计„ 比较差别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 2.行为动词了解、掌握、知道、熟悉,是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难以测量和检验。能认出、能描述、写出等则意义明确,便于测量和检测。3行为条件需要让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实验„ 4.表现程度测量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的„”认出植物种子的结构。目标表述的四要素体现了谁?(学习者)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
14、教案的一般格式包含哪些内容?
教学课题a)教学目标 b)教学重点c)教学难点d)教具e)课的类型f)教学方法(模式)g)课时安排h)内容要点(板书设计)i)教学过程j)教学后记(课后分析)。教案格式多样,具体的写法主要因人而异,常见的形式有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图文式等,也可几种形式综合使用。
15:[论述题]简述合作学习与独自学习、竞争学习的区别与联系。
答:(1)、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一起达到其共同的目标。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其学习小组的集体目标应是一致的,个人和群体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所有学习成员都是相互得利的,是一种”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会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同时,也只有自己成功了,小组才能成功。
(2)、独自学习是指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与其他同学毫无关系,每一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材料,依照自己的速率而学习,学习结果以标准参照为评价取向,不与其他同学作比较。学习者在独自学习中完全追求自己的兴趣,重视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不受其他学习者学习成败的影响。
(3)、竞争学习是指学习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其学习关系是消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学习者是以其他学习者的失败来证实自己的成功。在竞争学习中,只有少数学习者能达到预定目标,学习结果是以常模参照为评价取向的。
从上述三者的关系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弥补了传统学习模式中的不足,加强了学生之间积极的同伴互助关系,正是这种积极互赖关系,不只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而且在促进学生的情意和社会性的发展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合作和竞争是可以同时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他们认为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统一的范畴,为了完成复杂的任务就必须合作,而为追求更完美的结果又必须竞争,即在小组内以“合作”为主,但不排除竞争,尤其是组间竞争可促进小组内部更好的合作。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组内成员合作,组建成员竞争”;合作学习与独自学习也是互不排斥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独自学习,每个学生只有具备了独自学习能力,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独自学习和竞争学习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把三者共同纳入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学进程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模式,是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
五、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共5分。每项1分)
(1)根据教学内容;(2)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3)根据自已的专长和教学特点;
(4)根据生物学在中学的实际情况;(5)根据本校教学条件。
2、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共5分。每项1分)
(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发展学生的智能是现今教学方法的时代特色。(2)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5)对传统教学方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3、直观教学的意义有哪些?(共5分。每项1分)(1)直观教学是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2)直观教学是使学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
(3)直观教学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活动的手段。(4)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智能的手段,还可促进学生发展想象力、思维力等等。(5)直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手段之一。4、2001年初,江苏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用《生物》教科书 的编写理念是什么?(共5分)
(1)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2分)
(2)体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1分)(3)体现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2分)
六、论述题(共10分。要求适当的阐述)
结合实际谈如何发挥讲授法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每项论点1分,共5分;论述部分占5分)(1)科学性和思想性;(2)思考性;(3)系统性和逻辑性;(4)兴趣性;(5)讲练结合
第四篇:地理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专业310级《地理教学论》科试卷AB答案及评分标准
命题教师:彭章宏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1.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2.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与评价建议等 3.问题解决教学法
以问题为主线,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构建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4.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主要有哪三种? 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
2.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并写出一条包含各要素的教学目标。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通过运用地图和数据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归纳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3.评课的基本原则包括哪几个方面? 促进提高;实事就是;因人而异。4.地理教学挂图运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挂图应挂在光线充足的一边, ②如果两边步解均较暗,或攀亮,挂图最好挂在教师的左手边(即讲台的左边), ③挂图不宜太高和太低, ④挂图不宜太偏。⑤指图时,时间不宜太早和太迟, ⑥指图时,教鞭位置应准确无误,不要“声东指西,, ⑦指图时,教师应站在侧面,并紧贴着墙壁, ⑧指河流由上游到下游,指城市指在城市的图例上,指地区先指出它的大致范围,再指在中心位置,指山脉则指出它的走向。
第 1 页(共 4 页)
三、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你认为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2.地理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能力、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地理教学实施能力和地理教学评价能力
四、实践题(共20分)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中一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案。(答案略)
第 2 页(共 4 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1.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2.地理教学目的
地理教学领域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3.发现教学法
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4.形成性评价
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编写主板书时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注重地理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板书的文字要简练、准确、规范;版面要部位恰当;板书层次要适度
2.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并写出一条包含各要素的教学目标。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通过运用地图和数据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归纳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3.评课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教学态度、内容、方法、组织安排、语言、教态、教学效果。4.地理教学挂图运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挂图应挂在光线充足的一边, ②如果两边步解均较暗,或攀亮,挂图最好挂在教师的左手边(即讲台的左边), ③挂图不宜太高和太低, ④挂图不宜太偏。⑤指图时,时间不宜太早和太迟, ⑥指图时,教鞭位置应准确无误,不要“声东指西,, ⑦指图时,教师应站在侧面,并紧贴着墙壁, ⑧指河流由上游到下游,指城市指在城市的图例上,指地区先指出它的大致范围,再指在中心位置,指山脉则指出它的走向。
三、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你认为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第 3 页(共 4 页)
2.你对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有哪些认识? 略
四、实践题(共20分)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中一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案。(答案略)
第 4 页(共 4 页)
第五篇: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 „„„„„„„„„„装„„„„„„„ „„„„„„„„订„„„„„„„„„ „„„„„„„„„„„„„„„„„„ 线 „„„.邢台学院2013--2014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数学教学论》 考试用时120分钟 系别: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
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 ____和____的一门科学。★
2、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_____ 的思维方式。★
3、数学记忆包括:获得____、___、___三个阶段。★
4、概念间的关系有:__、___、___、交叉关系。★
5、备课的主要程序:__、__、__、___编写教案。★
6、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
★
7、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要求是要(),也就是要充 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
8、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二、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 分)
1、确定数学教学方法的因素不包括()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环境 D、教学时间
2、数学能力的三大基本能力不包括()A、运算能力 B、空间想象能力 C、观察能力 D、逻辑思维能力
3、数学教育的自身特点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综合性 ②实践性 ③实用性 ④发展性 ⑤灵活性 ⑥科学性
⑦教育性 ⑧主体性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⑥⑧、D、①②③⑤⑦
4、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A、解题能力 B、推理能力 C、实践能力 D、想象能力
5、数学中的“双基”指的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C、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 D、基础知识和基本命题
6、下列那项不是复合判断。()
A、假言判断 B、负判断 C、联言判断 D、关系判断
7、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是()
A、分析教材
B、阅读教材
C、师生关系
D、分析学生
8、判断分为:()
A、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 B、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 C、负判断与联言判断 D、选言判断与假言判断
9、教师是学习的()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212
10、说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A、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B、科学性、理论性和严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和理论性 D、思想性、严谨性和实践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 12 分)★
1、定义的规则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
2、构成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请简要阐述。★
3、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例。
四、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叙述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2新课程新理念是什么?
3数学探究教学过程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请设计一节探究活动课。
4问题解决的五种含义是什么?
五、综合应用题(共20 分)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答案
一、填空题
1、数量关系 空间形式
2、本质属性
3、保持 还原 再现
4、同一关系 属种关系 全异关系
313
5、备教材 被学生 备教法 制定教学计划
6、教学
7、组织好学生
8、课堂教学
二、选择题
1—5DCBCA 6—10DABDC
三、解答题
1、答:①定义要相称;
②定义不能循环; ③定义要简明;
④定义一般不用否定形式。
2、答:①理论基础; ②教学目标; ③操作程序; ④实施条件; ⑤教学评价。
3、答:⑴属加种差定义,如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发生是定义,如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这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 ⑶外延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⑷关系定义,所有的自然数(0除外)中只有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它的因数的数叫质数;
414
四、分析题
1、答:(1)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2、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3答:数学探究教学过程包含四个基本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一定的教学功能。(1)问题提出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宋朝哲学家朱熹说过: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怀疑问题思考是学有成就的必要条件,问题的提出通常依赖情境
515 的创设。创设问题情景通常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①学习者能否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②探究的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是新的未知,经历过努力是可掌握的;③能否激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因此,进行探究性教学时,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当,要造成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建立猜想,形成结论。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一方面,要进一步收集有关事实和资料,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事实和先前的经验,以假设的形式进行大胆探索,假设就其结构而言,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条件和结果之间建构设想,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3)科学解释与证明。假设指出后,就要想方设法去检验它,用一些实例对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它,整个过程着重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习者积极思考,进行科学抽象,并形成科学解释。
(4)评价与交流应用。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学习不能通过教师传授实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通过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启发学生领会知识,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为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将结论迁移运用于不同的场合,增强思维的发散与集中,以达到知识完全意义的建设。
4答:问题解决的五种含义:① 问题解决是心理活动,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
616 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② 问题解决是过程。“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这就是说,问题解决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创新的过程。③ 问题解决是教学类型。“应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④ 问题解决是目的。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在《21世纪的数学基础》中认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因而,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就成为学习数学的根本原因。此时,问题解决就独立于特殊的问题,独立于一般过程或方法,也独立于数学的具体内容。⑤ 问题解决是能力。那种把数学用于各种情况的能力,叫做问题解决。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10项基本技能之首。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其目的之一是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是不确定的世界里学习生存的本领。
五、答: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说教材:⑴剖析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所选内容的学习重难点以及确定这些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等。⑵说学情:说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和技巧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说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对所任教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方
717 面客观的分析,同时对班级中的特殊个体的特征进行单独分析。⑶说教学目标: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目标,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就学习内容的教与学的目标要求,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分层化解,阐述依托内容载体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方法。
⑷说教法:本根据课题的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⑸说学法: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理由。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说出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要求学生运用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哪种能力等。
⑹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活动的展开顺序,包括教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
„„„„„„„„„„„„„„„„线 „„„„„
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