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以避免战争为主,认为战争是解决冲突的最后手段。这在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中有集中阐述。孙武也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乃至现代军事思想影响最大的军事思想家,被誉为“兵圣”。《孙子兵法》开篇便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书中最早提出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其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孙膑兵法》作者孙膑,《吴子》——作者吴起,《六韬》——旧题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纪效新书》——作者戚继光,也就是说这是戚继光打鬼子的经验总结。另外再推荐一本《周易》(或称《易经》),“要说这本书,那可真算得上是万金油,上至外星生物,天外来客,下到世界文明,人类前途,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推出来,反正随你去读。”——出自《明朝那些事儿》,据此书说明朝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就在《周易》中领悟了所谓百万合一之兵法(虽将百万,可使合为一人也)。值得一说的是俞大猷有可能最早提出了海战的大炮巨舰理论,其所著的《正气堂集》明确指出:“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另外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的著作中可能也有关于军事方面的论述,据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和日本江户末期思想家,兵法家佐久间象山都是他的粉丝。
西方主要大国军事思想最开始主要受普鲁士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影响,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一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这三个方面,分别主要同人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克劳塞维茨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出自《战争论》,第1卷。这是西方早期军事思想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最大区别。另外西方对军事思想比较有影响的军事著作还有美国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这本书产生了海权论,对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大炮巨舰产生了直接影响。还有意大利的杜黑的《制空权》核心是空军制胜理论。其思想影响了当今西方主要大国乃至全世界军事建设的方向。另外我所知道的西方的军事著作主要以阐述战术思想为主,很少有像《孙子兵法》和《战争论》阐述战争核心思想的。比如隆美尔的《步兵攻击》核心思想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强调部队灵活机动、大胆推进。隆美尔的另一部著作《进攻力学》主要阐述进攻的槓杆战术,其核心内容是正面佯攻敌人,而将主力迂回到被攻击方的後方或一侧,给敌人以致命打击。
第二篇: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同学们好。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目的,是想使大家对其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其中比较有价值的100多部,被选入百科全书的有39部。主要介绍讲两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二、孙子兵法(重点)(教学时间为4学时,理论课与看录相各2学时)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
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也就是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的特点: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主要承担了相当于今天武装警察的功能。、从兵书上推测,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是探求如何通过军事手段来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反抗的问题。
2,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在今天,为保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待遇,进行政治教育和强调军法军纪等等。;而在那时主要是进行处罚,对奴隶士兵的处罚是详细而又严酷的,如周朝的五刑之律竞达3千多条:墨1000条、劓1000条、非500条、宫300条、大辟300条,如若士兵集合迟到,就要被砍去脑袋,可见当时刑法之严酷。礼主要是针对奴隶将领,并不对其进行身体的处罚。
3,迷信色彩重。此时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一些军事行动的决策如出兵的时间,攻击方向等也必须事先占卜,而后才能确定。因为在他们看来,战争的起因和胜负都是上天决定的。4,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当时战车是军队的主要装备,军事思想也是以战车为主。(略)1 总的说来,此时并不重视和提倡谋略在军事中的运用,相反视谋略为小人之举,不仁不义。如春秋时期宋、楚两国在温水交战,,宋国在战前已布好阵势,有人向宋襄公建议趁楚军对正在渡河而处于混乱的时机出击,但宋襄公“讲求仁义,耻于诡道”结果遭到失败。毛泽东曾评论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这一时期代表作是《军政》《军志》,现己失传,估计为编制条令一类的书。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时代背景27大约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它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由于文化的普及、战争的频繁发生、各国君对军事的重视,在这一时期我军古代军事思想取得最为辉煌的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专著,被封建社会一直视为兵学经典的7部兵书中,就有5部产生在这个时期,其中包括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孙子》。
军事思想的特点:(略)主要兵书:《武经七书》中的五本:《管子》《孙子》《吴于》《司马法》《尉缭于》《六蹈》《孙膑兵法》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时代背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至1840鸦片战争,我国为封建社会时期。但历代封建王朝为巩固其统治,限制人们对军事的研究和探讨,影响了军事思想的快速发展。
军事思想的特点 1,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项羽败于刘邦,主要原因是在战略筹划方面比刘邦差;有了诸葛亮隆中一对,刘备才有了立足之地s明朝的朱元璋,因为听取了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才取得了天下。在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中,由农民起义领袖转化而来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而他们二人恰恰是在战略构想方面高人一筹。以上这些正反事例说明在这一时期比较成熟。
2,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的形成。
由于骑兵、舟师的出现及火器的应用而出现相应的军事思想。3,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先秦兵书的特点是内容繁杂,无所不包,同一本兵书可能包含战略、战术、气象、地理、兵器、训练、编制等不同的内容。而这个时期的兵书除了总体性的研究外,还有各个方面的具体研究,专题性的兵书增多。从一些兵书的书名就可以看出这种发展倾向:《历代兵制》《守城录》《练兵纪实》《神器谱》《火攻挚要》《海防图论》等。
其它代表作:《武经总要》《三略》《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武备志》等
二、孙子兵法 .
主要介绍五个问题:(一)《孙子兵法》的影响(二)孙子的生平
(三)《孙子兵法》的哲学价值(四)《孙子兵法》的文学价值
(五)《孙子兵法》的军事价值(重点)。(一)《孙子兵法》的影响
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记者报道说2500年前的孙子好参加了这次战争;因为每一个美国海军陆战军官的背囊里,都装有《孙子兵法》的英译本和一盘解释性的录音带。
在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日本学者吉备真贝格《孙子兵法》带回讲授,在日本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称《孙子兵法》为“兵学经典”“世界第一兵书”,把孙武推祟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德皇威廉二世在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以后,曾经兴叹:“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不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军事家拿破仑在戎马控偬的作战空隙,还手不释卷披阅《孙子兵法》。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在会见毛主席时建议将孙子兵法作为世界所有军事学府的教材。英国军事理论家B.H.利德尔口哈特在其代表作《战略论》中引用了七名军事家21条原则,而引用孙子的就达15条之多,远远的排在首位。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二百多位注释家拟文著书,注解《孙子兵法》宋代将《孙子兵法》列为《武经七书》之首。三国时的曹操曾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明代的茅元仪则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孙子兵法》这种承前启后作用。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对《孙子兵法》评价很高:“就中国的历史研究,2000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为中国的古代哲学。”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都非常重视对孙子兵法的研究。
《孙子兵法》在社会其它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文学家评之为“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哲学家颂之为“人生的哲学”,政治家视之为“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医学家赞之为“治病之法尽之矣”,商人和管理学家则把《孙子兵法》定为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的必读教材,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扩中甚至说“您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俨然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 百科宝库。(二)孙武的生平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大约与孔子同代。他的祖先姓陈,是陈国(河南淮阳)入。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战乱到齐国避乱,被齐桓公授之以主管手工业的官,后来改名为田完。几代之后成为齐国新兴势力的代表。由完的第五代子孙田书也就是孙武的祖父因为作战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并将乐安封给田书。春秋时代,姓是全族的共同称号,而氏是族中某一支派的称号:田书这一支,就是以田为姓的族中,又以孙为氏的一个支派;后来姓、氏不分,人们把田武又称为孙武。齐国是一个群英荟翠的地方,如齐国的开国鼻祖是姜太公、后来的管仲都是历史上显名的军事家。这些(家世、社会环境)对孙武研究兵法都有很大的影响。后来因齐国内乱到吴国(江苏苏州),经伍子胥七次推荐被吴王委任为将。孙武为将以后,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史记》记载,孙武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王夫差当政以后国事紊乱,孙武的事迹已不见史书记载;江苏吴县东门外建有孙武的坟墓,孙武可能是隐退山林,老死它乡。(三)《孙于兵法》的哲学价值
孙子是;位唯物主义者,他认为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首先取决于敌我客观条件(五事七计),同时他也注意到意识对于物质的反作用,他提出的“诡道”“庙算”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就是说;有了胜利的物质条件只是具备了胜利的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加上主观的努力。兵力强大时,通过主观努力,就可以用小的代
价取提胜利;兵力弱小时通过主观努力,就可以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孙子兵法》中对立统一的概念有85对,使用260次之多;而且它还举例说明对立双方在某;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四)《孙子兵法》的文学价值
在文学上,它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生动、简练,修辞方式丰富多彩,是一部难得的优秀文学作品。
《孙子兵法》以《计》篇统领全局,层层论证,同时各篇又独立成章、相互照应,从而逐步揭示出战争的基本规律及指导原则。他每提出一个观点,不但讲明其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回答怎么办;比如,在提出战略速决这一观点时,不但说明为什么要速 4 战速决,而且还说明怎样才能速战速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而令人信服。
《孙子》语言极为生动。如说明奇正之变循环无穷时:“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在,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孙子》语言极为简练。谈到如何把握虚实夺取主动时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只用了一百三十多个字),而西方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论述这一问题时却用了几个章节的篇幅。
(五)《孙子兵法》的军事价值(重点)《孙子兵法》现存13篇,约6000余字,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组成,侧重论述军事学的基础理论和战略问题。第二部分由《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组成,主要探讨战术问题。第三部分由《火攻》《用间》组成,论述了战争中的两个特殊问题。下面依次介绍第一部分每一篇的内容。对第二、第三部分各篇内容进行概括介绍,不再一一阐述。
第一篇《计》。“计”为何意?孙子为什么把《计》篇作为第一篇?《计》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子认为,将帅在指挥作战之前,首先要能判断战争结局,判断的客观依据是“五事七计”,主观依据是诡道、庙算。
“五事七计”论。五事是指道、天、地、将、法,七事是对五事的具体论述,就是说,判断胜负要看“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诡道”论。孙子认为要获得胜利还要善于运用计谋。“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其核心是“攻击不备,出其不意”。解放战争时期,(47年3月),国民党部队对我,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当时敌人的兵力部署,主要在山东和陕北两地,中间是所谓抵得上四十万大军的黄河防线,企图以东西两翼夹击,聚歼我军于从陕北至山东沿黄河所构成的“乙”字形弧内。而刘邓大军突破黄河防线,直指大别山,随后陈谢、陈粟向南挺进,三路大军经赂中原,实施战略进攻,有三点令蒋军“意外”:1,转入战略进攻的时间。(兵力对比还处于劣势)。2,开始进攻的地点(黄河)、前进战线(黄泛区)、展开目标(大别山)。3,进攻的方法(放弃后方)。这种出其不意的战略进攻,加快了蒋军的灭亡。
“庙算”论。“„.。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2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孙子特别强调作战之前要进行周密筹划。赤壁大战时曹操周瑜火攻而大败,曹操带领残兵败将逃到乌林;葫芦口、华容道,分别受到赵云、张飞、关羽的伏击,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擅于筹划。
总之,孙子在计篇里认为,判断胜负的客观依据是“五事七计”,主观依据是“诡道”“庙算”。对这些主、客观条件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为什么项羽勇猛无比却不得不霸王别姬自刎子乌江,诸葛亮神机妙算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孙子的《计》篇就象一面镜子,折射出历史上的胜败荣辱。任何一个指挥员,都应该事先“计算”战争的结局,而后决定打与不打。
如果预料能够取胜而决定打,那么进行战争准备筹划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孙子第二篇《作战》篇和第三篇《谋攻》篇回答了这一问题问题。第二篇《作战》。孙子认为在作战之前进行战争筹划时就应该立足于“速战速决”。原因有二:一是经济上承受不起,二是如果时间太长,既使胜利了,自己国力也会衰退,其它国。可能乘机灭掉自己。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总结越南战争失败的教训时说:“越南战争的结局早己被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战略家孙武揭示出来”当时他引用的话就是“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为了达到速战速决,孙子还提出了两条作战指导原则“因粮于敌”‘卒善而养之”。游击队歌就是因粮于敌的表现;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而归,一个重要原因是俄实施坚壁清野的政策,切断了它的后勤来源。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时,18师师长张辉瓒,将其头割下来放在竹筏上顺赣江漂流。第二次反围剿时发现敌军抵抗顽强、投降的很少,事后查明是由于我们妄杀俘虏所致。
第三篇《谋攻》。作者认为:作战的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也就是“兵不顿而利可全”。为此它提出两个原则:
一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原则,另一个是“战而胜之”用兵原则。孙子主要研究第二个原则3要战而胜之必须做到“五知”:—“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3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不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是“战而胜之”,战前都要知已知彼。
毛泽东同志对知己知彼这一原则给予很高的评价。毫无疑问,任何作战都应该首先做到知己知彼。47年菜芜战役,我军之所以取胜,:7是因为知己知彼,而蒋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将既不知己又不知彼。
要做到知已知被,就要“相敌”、“用问”。美军通过我解放军报,就可了解我军的 6 全部动向;有的先进武器,是通过其产品说明书仿造而来的,从另一方面说明“相敌”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第四、五、六篇主要回答作战中应遵循的原则。
《形》《势》《虚实》之间的关系。孙子论著认为兵“形”似水,用水的多少来比喻军队的量(取胜的客观条件)。把水放在高处、决其堤口从而形成一泻千里不可抗拒之势,称之为“势”(取胜的主观努力)。“虚实”是形、势在不同情况下的灵活运用。
第四篇《形》。孙子在这篇中有主要观点是:
作战中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主张“先为不可胜,以持敌之可胜”。夷陵之战中陆逊先居险不出,而后待机火烧刘备之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次要“胜于易胜”(先胜而后求战)柏举之战前吴王采纳孙武、伍子胥的建议,派三支军队轮番袭扰楚国,使楚军疲于奔命,国力空虚;而后千里奔袭击败楚军,就是先有了取胜的把握才求战。相反仁川登陆中美军虽然胜利,但登陆点的选择风险过大:,此类战役并不可取。
第五篇《势》。主要观点是“勇怯,势也”。作战中人有勇有怯,但勇、怯不是天生的,与生长地无关,关键在于如何的运用,去创造有利于我的态势。“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要创造好的势,就要“以正合,以奇胜”
第六篇《虚实》。作战中最主要的(作者也首先提出)是“致人而不致于人”。
“避实而击虚”才能力争主动。怯弱乱饥劳寒不虞为虚,勇强治饱逸众有备为实。
“避实而击虚”的表现形式:
先处战地(先战领有利的地形,相当于把“水”放在安全高处,有利于形成势能,也是以正合)“凡先处战术地而持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攻其必救(打击敌人的要害和弱点,当“水”的高度不能改变时,就要尽力使水流向低的地方,打击处于“低洼处”的敌人)把握战机(当“水”的高度不能改变,而敌又不处在易于被打的“低”处时,应该想方设法如通过动敌、以利诱之来诱使或持敌走向“低”处,使强敌变弱,而予以打击)我专敌分,我方应注意集中力同时迫使敌分散力量;
因敌制胜。项羽过漳水以后破釜沉舟取得了救赵的胜利,韩信背水列阵也取得了井陉之战的胜利,马谡将部队放在孤山之上却失去街亭。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是项羽、韩信能正确理解运用“陷之死地而后生”这一原则,而马谩却生搬硬套。
以上是《孙子兵法》的前六篇。因时间关系不一一介绍。下面从整体介绍《兵法》中有价值的军事思想。
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重战。“兵者,国之大事,死后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十一家注孙子》:兵之外死,系国内之亡,是故兵败长平则赵亡。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之一(古巴比伦)早在公元前8世纪己不复存在,就是因为战败而亡。可见战争实在是“不可不察也”。
慎战。孙子不是好战主义者,相反,他对战争是非常谨慎的。“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伊拉克没有对国际社会的反应作充分的估计,草率发起入侵科威特特的战争,结果使伊拉克人民陷入苦难之中,可谓战而不慎。刘备为报私仇,率而起兵,结果兵败夷陵。
备战。“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战争的立足点应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起进攻)。瑞士之所以近二百年无战事,并非仅仅因为它是中立国,而是因为它的战争潜力;在宣布中立后,更加重视国防建设,二次大战时其防空洞大多是几十米,95%的人员可进入地下,据说是人手一支枪,所以希特勒不敢动它。三峡工程早在50年代就动议建设,但一直拖到94才“动工,原因之一是考虑到三峡工程建成发后,如果敌炸我大坝,会使我下游遭受水灾。
去年8月9日,日本国会通过法案,把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日之丸”“君之代”作为其国旗国歌,其军国复活倾向昭然若揭。在其它国家并没有对美构成威胁的情况下,美仍在增加军费。对于这样的国际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还是想用孙子的这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和平不是别人的恩赐,而是靠我们手中的实力;和平也不是我们的口头呐喊,而是必须为之作出切实的准备;我们的和平在于我们自己。天下虽安、妄战必危,科威特不正是被自己的阿拉伯兄弟赶出家困吗?在去年5月8号之前,谁能预料我们的大使馆会遭到野蛮轰炸。让我们牢住祖先们的谆谆教诲,为我们的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吧。
第三篇: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录讲稿
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北京工业大学)
1、夏、商、西周时期(形成期)(插5)(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以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思想 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 以“礼”和“弄”为治军基础 主要军事文献:《军志》、《军政》
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首先是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期,这个时期是公元前21世纪到前771年,是夏商西周时期,这个时候的军事特点呢,他是以军事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争非常的少,侵略也非常的少。他的军队实际上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武装警察这样的功能,他呢处于统治者对内来统治诸侯来振压奴隶反抗和起义的主要的这样一个手段。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这个时候是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思想,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主要的武装设备,实际上就是战车。如果哪个国家战车多了,实际上呢他的军队就比较强大,就容易取得战争的胜利,第三个特点是以天命观为核心的这种战争观,也就是在每次战争的开始,他们都要到祖庙里面烧香拜佛,祁导祖宗的保佑,祁导神的保佑,甚至对战争出发的时间,什么时候开始进攻,都是通过占卜来决定的,因此他们认为战争的胜利是由天来决定的,第四个特点是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军队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主要的是采取提高物质待遇,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然后加强军纪军规这样的一个教育,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治军,而在古代主要是以礼和刑这样的形式来治军。我们来看一下在周朝,就是对于这种五刑就有三千多条,非常的殘酷,比如说有这个黥面,害割鼻,断足,去势,杀头,举一个例了,如果集合的时候,你迟到了,那没什么可商量的,立马杀头,所以他这个刑法是非常这个严厉的,但是他有一个特点,他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是什么意思呢,他的刑都是对老百姓的,而这个礼是对达官贵人的,所以呢这个礼只能相对来说呢,他要轻一点,所以他对老百姓还是非常严厉的。这是这个第一个时期,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第二个时候,我们称之为成熟期,是公元前七百七十一年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频繁的战争实践和频繁活跃的学术气氛,使许多代表封建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菱不断涌现,军事论著比较全面、深刻地从战争论、治兵论,用兵论及研究战争的方法论等方面探讨了军事活动规律,也标志着其已基本成熟。这个时候呢,军事思想基本成熟,这里有一个例子,也就是说我们古代称之为精典的七部兵书。其中五部都是在这个成熟期这时产生的,比如说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他们是《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等这五部著名的兵书都是在这段时间产生的,第三个阶段呢我们称之为发展期,这个时间是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到公元1840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前期,这个是秦至前清时期,这个时期战略思想成熟,兵法研究深逐,军事理论形成体系,举几个例子,在这个时期我们就出现了,两位由农民领袖最后做上皇帝宝坐的这样的战例,一个是刘邦,刘邦战胜了项羽,最后他当上了皇帝,另外还有朱原章。他由于听取了他的大臣朱升这个建议,造高筑墙,缓称王这样等等这样的毛略,最后他也成为中国的皇帝,还有这个时候大家知道,由于刘备有了诸葛亮,也使他呢在三国立足,所以呢为什么刘邦和朱原章,能够最后做上皇帝宝坐呢,就是因为他们要比别人这个战略思想要成熟。他有很多这种毛略,所以呢这个时候呢,从军事思想上来说呢,除了这些综合性论著呢,出现了专题性的兵书就比较增多了。
第四篇: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关键词:士兵提干考试
大学生士兵
张为臻
军事知识
军事思想
一、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①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
②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
只是到了商代以后才逐渐以车兵为主,作战中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产生了一些萌芽的军事思想。
③军事思想:
一是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当时所受外部侵略少,军队主要承担了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反抗的任务。二是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三是迷信色彩重,形成了以天命为主的战争观。
④代表作:《军政》《军志》
第二阶段:趋向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①时间: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末,它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②战争特点:一是从战争形态来看,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非常激烈,频繁,大约有600多次,用兵数量也逐渐增多了,由几千人发展到几十万人;战争的时间也长了,以前的战争,一战就解决问题,到后来有打几个月的甚至经年不息。二是从军事技术来看,铁兵器的制造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军事筑城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国家筑了方城,长城;攻守的器械也开始增多,如云梯的使用。
③军事思想:
一是形成比较完整的战争观,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已被各国所接受;二是总接出了一些战争的指导原则,如“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贻”
等;三是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同时或交互进行。如晋,楚城濮之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一思想。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些有名的军事专著。被封建社会一直视为兵学经典的《武学七书》中,就有5部产生在这个时期,其中包括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孙子》。
④代表作:《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等。
第三阶段:丰富发展时期(秦至五代时期)①时间:大约从公元前3世纪---公元10世纪中叶
我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诸王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
②战争特点:秦朝统一天下后,进入了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骑兵成为战争力量的主角,出现了新的军种——舟师水军。
③军事思想:一是战略思想趋向完善,成熟,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当时的决策楷模。二是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特点是通过战例来说明问题。如《李卫公问对》
第四阶段:体系完善时期(宋至清前期)①时间:大约从公元960年到1840年,我国经历了宋元明清(前期),这是封建社会会的后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的重要时期。
②战争特点:火器逐渐普遍使用,战争进入了冷热兵器时代 ③军事思想:
一是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确立了兵书的正统地位;二是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共1815种,占古代兵书总数的3/4以上;三是兵书概括性强,自成体系,宋仁宗将《武经七书》列为武学必读之书。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 ①战争的起因
《吴子》兵法认为“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②战争的性质
《吴子》兵法指出:“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即禁暴除乱,拯救危难的军队叫义兵;仗恃兵强、征伐列国的军队叫强兵;因君主震怒而出师作战的
军队叫刚兵;违背天理贪图不义之财的军队叫暴兵;不顾国衰民疲,兴师动众而出战的军队叫逆兵。张为臻博客。
③战争的作用(二)战争与政治
《司马法》指出:“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争,不出于中人。” 意思是说采用合乎正义的措施来治理国家,这是正常的方法,用正常的方法达不到目的就采取特殊的手段,特殊手段是以战争方式表达出来的,而不是以和平方式表现出来。
(三)战争与经济
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有比较深刻的论述,他明确指出,“一朝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正因为战争对经济如此依赖,所以,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明确提出“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慎战思想和“因粮于敌,务食于敌”的补给原则。《孙子》兵法也因此提出速战速决的战争指导原则:“久暴师则国用不足”。这一原则在战争消耗十分巨大的现代战争中,仍然值得借鉴
(四)战争与主观指导
《孙子》兵法中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关于战争中的主观指导,《孙子》兵法中也明确指出:“因利而制权。”又说:“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五)将帅修养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特别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子》兵法强调:“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吴子》兵法中则指出“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六)治军
关于治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法令法规的建设与实施。《孙子·计篇》谈“庙算”的时候,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敌我双方“法令孰行”。二是要求从实战出发训练士兵。在训练方法上主张“教得其道”,“练心”、“练胆”、“练艺”,以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
(七)战略战术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著述中关于战争谋略与战术的论述,有很多是相当精辟和有见地的。例如:“上兵伐谋”,“以全争于天下”的以谋制胜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战略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知彼知己”的因敌制胜论;“度势,料势,为势,应势”的胜可为论;“先人有夺人之心”的“兵贵先”的先发制人论;“后人发,先人至”的后发制人论;“致人而不致于人”的
掌握战场主动权论;“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的奇正相变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进退无形论;“以众击寡”的集中兵力论;“兵贵胜,不贵久”,“兵之情主速”的速胜论。
(八)关于取得战争胜利的其他保障
在战争中的物质储备和后勤保障方面,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孙子·军争》篇就明确指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六韬·军略》也说:“三备用备,主将何忧。”因此提出“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作战原则。此外,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还有有关地形、用间、阵法、守城、攻城、乡导、行军、安营、警戒等方面的论述。
第五篇:军事思想复习资料
军事思想与信息化战争知识重点
1、军事思想的含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表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
2、军事思想的特征?
阶级性、实践性、时代性(技术决定战术)、继承性、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与外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时间?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世纪初 外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4、军事思想的作用?
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
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5、军事思想发展规律有哪些?
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军事思想的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 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中发展 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 军事思想在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
6、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定义?
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共分五大部分。即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理论。
8、毛泽东战争观的逻辑主线是什么?
战争起源——私有制和阶级;战争本质——阶级政治的继续;战争的最终动因——经济;和平——阶级社会两次战争间的休战;对待战争的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用革命的双手反对反革命的双手;战争的最终目的——消灭战争;战争消灭的途径——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
9、战争本质包函哪些? 战争的政治本质、战争的军事本质、战争的经济本质、10、如何用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弄清战争的性质?
“一站三看”这个基本的标准。一站,就是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其他的立场上,这是区分战争性质的前提。三看,一看战争的政治目的,看它是为了什么而进行战争的,一般说来,凡是为了反侵略、反压迫、反霸权的战争,都是正义的,反之是非正义的。这是区分战争性质的关键和首要问题;二看进行战争的阶级,看战争是谁发动和进行的,反动阶级、退步阶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家进行的战争一般都是非正义的;三看战争的历史作用,凡是推动社会发展、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都是正义的,反之是非正义的。
11、我军的政治工作有哪些原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
12、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九条法则?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歼灭战是基本的作战方针;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并适时战略转换;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
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13、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精髓是什么? 概括如下:以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为指导,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在内线的战略的持久防御战和外线的战役、战斗的速决进攻战,把全局和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局部的一个个的战役、战斗的优势,通过在一个个的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使量的积累达致质的飞跃,最后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和优势,获得全局的胜利。这就是毛泽东高超的军事辩证法和积极防御战略的要旨。
14、毛泽东的灵活用兵的基本要素是哪些?
因时用兵、因地用兵、因敌用兵、因己用兵、因势用兵
1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16、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关于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总目标。革命化是基础、现代化是中心、正规化是保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
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17、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三股势力”是威胁我国安全的重大隐患。
国家战略能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两个历史性课题:“打得赢”、“不变质”。
18、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思想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
2、和平是主流,安全形式严峻
3、反对“台独”,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思想
1、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2、推进我军“三化”建设
3、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4、加强科学管理,落实从严治军,不断提高建设质量
三、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建设思想
1、国防与经济建设一定要协调发展
2、军民结合、寓军于民
19、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拓展了三代领导人军事思想内容 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
为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开辟了途径 为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提供了重要保证 为加快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0、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交战双方或一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
21、信息化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电子战成为战场信息领域对抗的主要形式。二是精确制导成为战场火力摧毁的主要手段。
三是军队C4IKSR系统和多维空间力量一体化联合作战开创先例。
C4IKSR=Command 指挥 + Control 控制+Communication 通
信 + Intelligence 情报 + Computer 计算机 + Surveillance监视+Reconnaissance 侦察+ Kill 杀伤
22、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形成的主要标志 一是数字化军队的出现。二是天军的出现。三是信息化战场的出现。四是新的作战理论的出现。五是智能兵器的出现。
23、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精确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和心理战等。
24、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
战场空间多维化、作战力量一体化、战争过程短暂化、作战行动实时化、作战样式多样化、作战效果精确化
25、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1.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 2.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3.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 4.扎实的开拓创新素质 5.强健的身体心理素质
军事理论复习题
1、国家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领土、人民、政府和主权。
2、国家是由一个或数个民族组成的具有特殊权力形式的社会集团,是一种以民族为主体但又超越民族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
3、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低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国防作为国家的防务,其根本职能就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国防行为至高无上的准则。也正因为如此,不同性质、不同制度、不同政策和不同利益标准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防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类,扩张型。第二类,联盟型。第三类,中立型。第四类,自卫型。
5、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一、国家利益的整体性。
二、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三、国防手段的多元性。
四、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
五、国防事业的社会性。
6、中国国防历史分古代(公元前21世纪---1840年)、近现代(1840---1949年)两个阶段。
7、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史告诉我们: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8、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国防政策,具有政治性、防御性、全民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9、国防领导体制,是国家谋划、决策、指挥、协调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包括国防领导机构的设置、职权划分、相互关系等,是国家体制和军事组织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根据宪法和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职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行使。
11、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实际即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中央军委组成人员为中央军委主席1人、副主席及委员若干人。中央军委之下,设有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总部既是中央军委的工作机关,又是全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的领导机关。总参谋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建设,组织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总政治部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总后勤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军后勤工作。总装备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军装备工作。
12、陆军未设独立的领导机关,由四总部行使领导机关职能,各军区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共有18个集团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领导各自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参与联合作战指挥,领导机关均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海军组织指挥本部队独立的或以海军为主的海上作战行动,下辖北海、东海和南海三个舰队。空军组织指挥本部队独立的空中作战、首都防空作战和以空军为主的空中作战行动。下辖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军区空军。第二炮兵组织指挥本部队实
施战略导弹的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的作战行动,下辖导弹基地、训练基地和相关的保障部队等。
13、为了加强国防领导的协调,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还建立了协调会议的制度。1994年,国家还建立了国防动员委员会,它是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主管全国国防动员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总理兼任,副主任由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兼任,委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军队总部有关领导组成。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设国家人民武装动员、国家经济动员、国家人民防空、国家交通战备四个办公室。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2000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又联合下发文件,在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设立了秘书长,成立了综合办公室。
14、新中国国国防建设主要成就:(一)军队质量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二)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日趋完善。(三)国防动员与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15、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由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坚持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思想,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了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赤卫军、少年先锋队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主力军、地方军、民兵、自卫队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1985年后,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
相结合的武装力量。
16、中国人民解放军它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我国海军的使命:防御外敌海上入侵,收复敌占岛屿,保卫我国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海洋权益。空军是空、防部队合一的以航空兵为主体的军种,是进行空中、空地、地空斗争,保卫祖国领空的基本力量。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第二炮兵即战略导弹部队,也称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直属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是实现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重要核打击力量。
17、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18、军事高技术有七大特征:(1).高智力(2).高投资(3).高竞争(4).高风险(5).高效益(6).高保密(7).高速度。
19、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概括起来就是“五化”,即:侦察立体化、打击精确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20、新军事变革,是从英文RMA(Revolution in the military affairs)翻译而来。新军事变革,又称为信息化军事变革,是以人类技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为根本动因,以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直接动力,以信息为“基因”,以“系统集成”和“虚拟实践”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其核心是,把工业时代适于打机械化战争 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最终结果是,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转化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
21、前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于1979年提出了“新军事技术革命”的概念。他认为:新兴技术将使军事学说、作战概念、训练、兵力结构、国防工业和研制重点发生革命性变化,即出现新的军事技术革命。
22、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动因:(1).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是新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因.(2).军事需求的强力拉动是新军事变革产生的内在动因.(3).军事理论的创新是新军事变革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23、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一)创新军事技术,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二)创新体制编制,重组军队组织结构。
(三)创新军事理论,推动军队建设转型。
(四)创新作战方式,适应新的战争形态。
24、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影响:
(一)进一步加剧了世界战略力量对比的失衡态势。
(二)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军事战略的全面调整。
(三)进一步拉大了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的“时代差”。
(四)进一步增强了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
25、新军事变革的未来发展:
(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将有进一步突破。
(二)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三)军事组织体制将向便于信息快速流动与使用的方向发展。
(四)作战双方的对抗方式将呈现出以网络为中心的体系对抗。
(五)战争形态将逐步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26、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包括各种信息化弹药和信息化作战平台。
(1).信息化弹药。即精确制导弹药,是指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能够获取和利用目标所提供的位置信息,并由制导系统控制飞行路线和弹道,以准确攻击目标,直接命中概率大于50%的弹药。主要包括各种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等等。
(2).信息化作战平台。信息化作战平台,是指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的坦克与装甲车、火炮与导弹发射装置、作战舰艇、作战飞机等各类武器载体。
27、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一个国家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因而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28、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时代主题,是指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它是某一时代基本特征的集中反映,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规定着该时代各国人民相应的主要任务。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9、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30、国际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和中国。
31、所谓安全观就是一个国家对安全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安全问题 的主张,它包括对安全的界定、对威胁的判断以及如何维护安全等内容。
32、我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其精髓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这八个字。
互信就是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国与国之间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这是各国和平相处和安全保证的前提,也是新安全观的基础。
互利就是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别国的安全利益,为对方的安全创造条件。互利强调的是共同安全,反对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为条件来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
平等就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反对大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干涉小国的内政,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平等是新安全观的保证。
协作就是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协作,防止战争和冲突的发生。协作的模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包括多边安全机制、多边安全论坛、双边安全磋商,以及具有学术性质的非官方安全对话等。协作新安全观的方式。
33、目前,世界可划分为两大地缘战略区,即海洋地缘战略区和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美国属于海洋地缘战略区,而且是世界超级海洋强
国,具有全球性影响。而世界上其他强国大都集中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俄罗斯则位于该战略区的心脏地带。我国属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背靠欧亚大陆,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是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的枢纽,处于两大战略区的交接处。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得我国在历史上曾经遭到两大战略区强国的侵略和压迫,也使得今天的我国成为能够对两大战略区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国家。
34、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而且多是陆海强邻。和我们领土接壤的国家有14个。从东向西依次是:1朝鲜、2俄罗斯、3蒙古、4哈萨克斯坦、5吉尔吉斯斯坦、6塔吉克斯坦、7阿富汗、8巴基斯坦、印度、10尼泊尔、11不丹、12缅甸、13老挝、14越南。我们还有8个海9上邻国: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周边邻国共20个。35、1982年4月第三次联合国海洋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首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对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作了具体规定。其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唤醒了沿海各国开发和维护海洋资源的意识。所谓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沿海国对此海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享有主权。
36、按照国际海洋法,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区面积有近300万平方公里,我们把它称为“蓝色国土”。但由于中国与上述8个海上邻国之间没有400海里以上的海洋空间,因此沿海各国宣布的海洋专属经济区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叠。这也就造成了我国和海上邻国之间都有海洋
领土纠纷,争议面积近150多万平方公里。
37、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
38、在南海3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有200余万平方公里在中国传统海疆线以内;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南沙群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开发经营,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的。南沙群岛由大大小小200多个岛礁沙洲滩组成。西邻越南,东邻菲律宾,北续中沙西沙与海南岛相望,南临马来西亚,文莱包括附近海域面积达70万平方千米。南沙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蕴藏油气资源,仅石油蕴藏量就达200亿吨,具备相当的商业开采价值。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国际航道要冲,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克海峡的关键所在,又位于越南金兰湾基地和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基地之间。是我国通往西亚、东南亚、非、欧、大洋洲的主要航道,从军事角度看,坚守南沙,可使我国作战防御线向前推进1600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重大 的战略价值。由于南沙群岛战略地位重要,加上20世纪60年代后在这一海域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我周边国家乘中国“十年**”之机,纷纷提出领土要求并实施侵占。
39、现在南海资源已被东南亚国家掠夺并掀起了蓝色的“圈地”运动大潮,数十个岛礁被周边国家占据。目前,南沙群岛大都被南亚几个国家瓜分。其中,菲律宾占8个;马来西亚有主权要求的(侵占)4
个;占我们南沙岛礁最多的是越南,越南占的最多,是29个,印尼5万平方公里;就连文莱那么点的一个小国(5770平方公里,27万人)也占了南通礁(而且还有海域3000平方公里)。我们整天说,“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我们占了多少呢,连台湾占的太平岛算上,一共才8个,也就是说大陆才占了7个,都是人家不太愿意占的破地方,7个用珊瑚堆起来的珊瑚礁。这7个礁都是贫油带,到现在没有打出一口油井,眼看其它国家占的地方富得流油,干着急。
40、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从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在争端解决之前“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为海上边境地区的长期稳定与互利合作而努力。但从目前情况看,南海问题一些东南亚国家依靠美国势力对南海想:“国际化、长期化、合法化、联合化”,这对我们都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