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军事思想交流

时间:2019-05-13 16:1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西军事思想交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西军事思想交流》。

第一篇:中西军事思想交流

中西军事思想交流

摘要:在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历史上,军事思想虽然不是主流的内容,但它也被动的在无意之间进行着交流和传播。中西方军事思想源起于不同的背景,通过人们并不愿意看到的,战争的形式进行着被动的传播。这种传播与交流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积淀之后,所导致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影响到了世界的历史进程。而如今军事思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战场,更运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如今军事思想已经越来越平民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思维方式的一种。

关键词:中西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战争论

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人们可能无法感受到硝烟四起的往昔。军事思想在我们这个年代多已经被迁移使用,军事思想不仅仅被局限在战场之上,在商界、政界诸多领域中军事思想已为众人所灵活的将知识迁移巧妙运用。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一种思想的传播轻而易举,而在相对闭塞的古代,一种思想的传播有他特定的条件、环境和媒介。中西方军事思想的传递就在特定的时间、方式的催化下完成。

一、中西军事思想的起源

作为一种成熟的观念形态,军事思想是在原始战争产生相当久远以后才出现的。马克思

①得出结论说“战争也是狩猎,不过是对人的狩猎,是更为发展的狩猎。”在文明尚不发达和文

字还未产生的时代,人类对战争规律的朦胧认识最初主要是通过远古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出来, 并以口口相授的方式传之后世。当然中西方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思想文化上也存在诸多差异,这也势必影响着古代军事思想的起源。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战争多发生在神与神之间。据说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诸神是在长时间的斗争之后,才战胜以盖亚为首的提坦诸神,从此奠定了宙斯的主神地位。这可能就是古代西方军事思想所脱胎的母体。而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则多是在神的驱使和帮助下,按照神的旨意发生发展的。将神的意志转嫁到人的身上,从而人所谓以神的名义发起的掠夺、杀戮也变得“名正言顺”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也与神有关但似乎又与西方有所区别,中国上古传说的神基本上不是神与神的战斗,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291页。

更多的是神抗击自然的斗争,类似夸父追日、女蜗补天、羿射十日等等。并且与西方不同,中国上古是神为人所用而战,著名的黄帝战蚩尤传说中出现的女魅、应尤、风伯、雨师等天神并非人的主宰,而妥听从人的调遣,封神演义中也多为神助人力。所以在此上就可以看出中西军事思想在萌生时期已显露出一些差异性,但大体上都与“怪、力、乱、神”之类的有关。在早期的军事著作上,中国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在西方古希腊的《希腊波斯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等可以算是军事题材著作的开端了。

二、中西军事思想的交流

关于中西军事思想的交流,由于中国古代与西方例如古希腊古罗马这两大古典文明中心相距十分遥远,在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的古代,双方的军事交流是比较少的。从历史上看,直到明清以前,中西军事交流主要是通过西域地区和阿拉伯各国间接进行的,交流内容亦多限于兵器制造和使用技术。但凡是也有特例,在公元前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领兵攻打致支单于城,发现有“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麟阵,讲习用兵”。有人认为这可能就是当时古罗马的兵阵,但是由于汉时中国的军事思想已建立比较成熟的体系,所以在这种零敲碎打面前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自然渐渐也被历史所遗忘。从明朝后期开始,商人和传教士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也尝试着把中国古代兵书介绍给欧洲人。1772年,一位名叫P·阿米奥的法国神父,在巴黎翻译并出版了《中国军事艺术》一书,其中包括《孙子十三篇》、《吴子六篇》、《司马法五篇》、《儒道兵法选二篇》,令西方读者第一次看到神秘的中国兵学的真实面目③。这些著作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据说拿破仑在作战时仍没有忘记阅读《孙子兵法》,但是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仍然一无所知。而在此之外除了通过正常途径交流之外,中西方还有两次重要的军事思想交流,那就是匈奴的西迁和蒙古的称霸。虽然我们说匈奴和蒙古都不是传统的汉民族,但是在这其中很难说没有受到汉民族的军事思想的影响,这两次在欧洲人眼中的两次“黄祸”,第一次黄祸,是强大的西罗马被匈奴灭;没有想到的是同样强大的东罗马,竟也毁于第二次黄祸之手。而先后消灭这世界最强大的两大帝国的竟都是被中国击溃的西迁之民们。对于西方的民众而言,虽然这两次的灾祸留下了难以平复的巨大创伤,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在这仅有的两次中西军队的直接交锋中,中西军事思想和军队的整体实力从此可见一斑。到19世纪30年代,一些西方商人、传教士和军人乘坐舰船来到中国沿海进行侦察活动,他们发现清朝军队极为腐败,官兵战斗②

③② 《汉书·陈汤传》《中西军事思想的交流与互补》 刘庆军事历史研究 1994.08

力低下,以为由此窥到了中国兵学的本质,故尔狂妄断言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中国“用兵之学”,“只是一种浮夸、陈腐与毫无意义的平凡的公式的大杂烩”。在为中国人“那样迷信地崇敬的军事艺术著作里”,也无非是空动的格言、买艺人的大吹大擂和无稽牵强附会”。④显然,在整个古代历史上,中西军事理论界都缺乏足够的相互交流和深刻认识。

三、孙子兵法与战争论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篇军事著作,其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农战合一孕育的制胜智慧,中华民族在长期农耕劳动中,先民们不断探索日月运行和四季变化的规律,努力掌握地理山川的特点及动植物生长的奥秘,以便战天斗地,从土地上得到丰富的生活资料。这种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中华民族逐步形成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无疑,它也遗传到孙武的精神世界,激活这位伟人的聪明睿智和非凡才华,进而衍变为孕育《孙子兵法》的原始基因。铁血浇铸的兵学基础。火器问世之前,西方奴隶制时代和封建制时代尽管军事思想的发展明显滞后,但是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为克劳塞维茨撰写《战争论》提供了雄厚的历史依据。他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期间发生了震撼整个欧洲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他不仅亲身经历了这场革命,而且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冷静的思考力对革命中涌现的新思想和新战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不言而喻,法国革命战争,尤其是拿破仑战争中产生的新思想、新战略战术,是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的直接源泉,是培育《战争论》的沃土。关于两者的关系有人认为,《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有模仿借鉴《孙子兵法》之嫌,因为克劳塞维茨跟随普鲁士亲王在法作战期间,《孙子兵法》在法国已出版了35年之久,在内容上也有些许类似之处,但是就核心思想方面,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别,孙子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克劳塞维茨则主张“全胜论”并且受到黑格尔“绝对精神”思想的影响力推“绝对战争”思想。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孙武和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各有其特点,各有其重点。其一,注重现实战争指导的《孙子兵法》语言简明易懂,充满朗朗上口的名言警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作战原则方面的提示,充满了军事行动的辩证法。以绝对战争这个理念上的战争为逻辑起点的《战争论》,更注重理论建设。⑤其二,孙武的军事思维方法受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的影响,基本上是唯物主义性质的,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受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影响,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但无疑这两位军事理论大师都对于当今的世界军事理论界,甚至是普通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④

⑤ 《中国丛报》 第5卷第174页《<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体系的比较研究》刘庆滨州学院学报2005.10

四、军事思想的迁移

现代的和平时代人们对于单纯军事思想的运用少之又少,因此军事理论的知识迁移孕育而生,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孙子兵法》在各领域的运用。二战以后,日、美、韩和前西德等国的大批军人弃武从商,以《孙子兵法》的思想和谋略治商和经营企业,不少人获得了成功。尤其是近多年来,《孙子兵法》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战略和军事范畴。其精辟的哲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已被各国在军事以外的领域广泛应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把《孙子兵法》的基本原则运用到了企业管理、商业竞争、外交谈判、体育比赛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总结出许多十分成功的经验。这就更加助长了《孙子兵法》国际性研究热潮的兴起。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商业管理学院要求学生必须熟读背诵《孙子兵法》的有关重要章节。日本一些跨国大公司依据《孙子兵法》制定了拓展海外市场和加强商品竞争的具体战略。甚至还有人写出了《孙子兵法与人际关系》、《孙子兵法与恋爱》等社会普及性读物。在西方国家,成立跨行业的业余孙子研究俱乐部已成为一种时尚,不仅专家学者和各行业的管理人员参加,连一些青年学生和家庭主妇也踊跃报名。

在如今中西军事思想的交流机会频繁,时常会看到各国军队的互访,国防部长级别的会晤,众多的军事化国际组织的建立等等。当然我们希望的军事思想仅仅只停留在文字之上,不要用于实践,因为那会为人类的世界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灾难。

参考文献:

[1]《中西军事思想的交流与互补》刘庆军事历史研究1994.08

[2]《<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体系的比较研究》刘庆滨州学院学报2005.10

[3]《<孙子兵法>的世界性传播和重大现实意义》王志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⑥

⑥ 《孙子兵法》的世界性传播和重大现实意义王志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第二篇: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 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军事思想是“ 对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的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其来源于军事实践, 以理论的方式指导军事实践, 并随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他产生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的基础之上, 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军事思想的性质又由一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政治观念决定, 同时, 文化、道德伦理、法律、宗教、民族、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军事思想的发展, 所以考察军事思想的意义及特征, 要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切入。其中文化差异是军事思想差异的本质原因,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是人类社会和战争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并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战争的日益频繁和规模逐渐扩大,作战样式的改变以及人们思维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由一个从朦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 自低级向高级的变化过程。特别是不同的社会文明以及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特质, 深刻影响着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 使中西军事思想各自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面貌。而二者的交流与互补, 则成为军事思想发展史上颇令人注目的重要问题。下面就中西方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于“西方” 及“ 西方军事思想” 的界定与认识

自古以来, 中国对于“西方” 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 有的将“西方” 界定为古代华夏文明之外的其他早期文明地区, 认为这一些文明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起源;另一种看法认为只有早期爱琴文明、迈锡尼文明才是现代西方文明的真正源头;发展到现代,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人进行以及世界中心的转移, 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意义上的非欧洲西方国家由于其在历史渊源上与欧洲文明的联系, 尽管存在着地理上对于古代西方文明中心的偏离, 但仍被纳人“ 西方” 或“西方文明”等话语的意义涵盖范围;这一种情况也体现在地处亚洲的日本身上, 在西方八国集团中便有日本的席位, 其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军事思想都受西方国家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美苏经历了几十年的争霸时期, 并分别是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领军国度,因此在这一时期的西方指的便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及其成员国。二次大战中巨大的利益获得与对当代先进科技的掌握及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 特别是前苏联的解体造成的世界体系的失衡, 使美国成为西方乃至世界的第一军事大国, 其军事思想成为当代西方军事思想的最重要来源, 如美国历届政府的核威慑政策、现阶段布什政府的NMD 战略、对待敌对国家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等等都对其盟国甚至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美国的西方盟国在某些具体战争问题上与美国的态度有时也会南辕北辙.但总体来讲, 其利益关切与价值观念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共同的世界观基础上, 解决具体问题时的方法论中产生了些许偏差。对当前西方军事思想的考察离不开历史的关照。在思想层面 , 以美国为首的当代西方军事战略仍然是对古代西方军事思想本质的继承, 仍然是产生于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及以后近半个世纪逐渐形成的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理论体系的延续, 在现阶段, 其军事思想是为其推行掠夺扩张政策服务的, 在政治上具有侵略性和反动性。

二、中西方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战争态度

军事是带有强烈对抗性质的社会现象, 在如何对待引起对抗的矛盾的问题之一, 中西方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国的总体原则是亲仁善邻、顺俗施化、以德怀远, 而西方的总体原则为以武力征服天下。中西方战争态度的不同有着深刻的文化原因, 中国文化是农耕文化, 其军事思想形成于中国古代封闭稳定的农业社会。在漫长的历史中, 儒家思想自汉代以来开始占统治地位, “儒释道并举’, 也不能动摇儒家文化的主体地位,并逐步形成了内“ 仁” 外“ 礼” 的儒家伦理秩序, 这是形成中国军事思想的文化基础。而且在“ 儒释道”对待战争的态度上, 儒家不主张通过战争解决问题.而强调道德修养;道家主张回归自然, 讲求社会和谐;佛教更是连杀生都视为异端行径, 更何况人类战争。中国军事思想的形成还与中国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及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关,比较讲求安逸。在中国历史上, 除了春秋战国时期霸主地位之争(那一时期也还没有形成儒家的伦理秩序), 总体上相对于西方国家战乱不太频繁。在封建社会后期, 统治者大多力避战争而追求安逸, 除镇压叛乱及农民起义外, 较少主动向外用兵, 特别是近代以来, 更是以割地赔款逃避军事冲突。“ 明朝万历年间来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 看到了明朝军队的强大与精良, 却是完全防御性的, 中国并没想用这支军队去进行侵略’然而,中国并不是不重视军事, 只是其战争态度与西方有很大不同;首先, 在如何对待战争态度上, 中国承认军事在维护国家稳定与社被安全过程中的重要性, “ 兵者,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其次, 在战争的运用方法与原则中国讲究“ 势” 的作用, 将‘不战而屈人之兵” 作为战争的最高境界, 同时以“德”顺化外邦;再次, 在不得已而用兵或是为统治阶级利益而征伐时, 也会讲究“ 师出有名” , 将战争的正义性或是自身解释的合理性作为用兵的理由;最后, 在战争目的的终极追求卜,还是希望通过“ 势” 的合理运用, 达到对立双方的和谐与平衡.以期亲一几善邻、以德怀远。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坚持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便是文化观念以及战争态度所决定的外交策略而在地中海沿岸与欧洲大陆成长起来的西方文化则是投机贸易交流文化.主张胃险与扩张。在西方历史卜.战争连年不断, 除西欧各民族自己的相互征战, 还经常联合或独立对外用兵, 所到之处近至地中海沿岸, 远至亚非拉, 经济、文化、政治、宗教等众多原因掺杂其中, 处处体现了西方人崇尚武力、喜欢扩张与冒险的文化特征。二战之后, 西方的许多殖民地脱离殖民统治, 建立起拥有独立主权的发展中国家, 西方国家对其以军事手段直接占领已不可行, 所以其侵略的方式转换为经济控制, 而发展中国在逐步掌握或部分掌握了自身的经济命脉后,西方国家则又采取了文化侵略的路径;无论军事占领、经济控制还是文化侵略, 仅仅是手段的不同, 其扩张与占有的欲望和本质没有什么改变, 而且, 在其他非军事手段不能达到目的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是会动用武力来力图解决问题。911之后, 美国不顾联合国宪章以及其他国家甚至部分盟国的反对, 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现在却陷人了战争的泥潭;无论战争最终结果如何, 发动战争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其中之一便是美国欲在中东地区通过推行其文化价值观念改造阿拉伯世界的想法缕缕受挫, 于是采取了战争这一极端的方式;从文化背景上看, 以美国为伦表的西方国家是不会采取和谐万邦、和平共处的政治策略, 而会使用某一种自认为有效的手段对他国实施改造甚至侵略, 于是战争便成为当前“ 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主题下的极端行径。

三、中西方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思维方式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双方军事思想的影响也体现在思维方式上, 而“ 思维方式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理性认识方式, 它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思维方式作为客体主体化的结果, 反过来又成为主体客体化的精神准备和观念开端, 成为人们进一步从事各种具体认识活动的内在起点, 成为主体认识客体、评价客体的观念模型, 进而成为主体改造客体的‘ 实践意识’和行为观念。’ ,泛针对中西文化背景, 总体来讲,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于: 东方强调主客体的统一而重综合, 西方强调主客体的对立而重分析。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对于军事问题的思维方式上, 东方重视战争的谋略艺术, 西方则强调科技的强力作用。中国的思维方式表现为善于思辨, 长于综合思维,比如中国的语言, 话语不多却往往寓意深刻, 是典型的“高语境”语义系统。在中国的军事思想中谋略思辨的内容较为突出, 对于战争能以综合辩证的语言提出高度概括性的思想, 并在长时间大范围内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在具体的军事运用中, 强调了战略的‘ 意’, 与战术的“ 形”。当西方人还在以马其顿方阵进行简单对决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就已提出了敌我、攻守、虚实、劳逸等战斗矛盾概念, 并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孙子兵法》、《司马法》等军事著作主要提出了形而上层面的战争原则,而不是具体的作战方法和建军思路。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战术上, 中国人用兵讲究策略, 研习阵法,甚至于为了保证部队的灵活机动以求得阵法的变化, 中国量应用了轻装步兵与骑兵, 虽然其与重装战斗人员相比, 防护性大大降低, 但得到的是部队的机动性。应当说, 在战术运用于阵法变换上, 中国较西方丰富许多。而西方军事思想则强调实证主义精神, 长于逻辑分析, 这不仅体现在古代西方用兵的策略、战术布阵的安排上, 更体现在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中。近几十年来, 西方人在注重理性实证思维的影响下,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积极引进自然科学方法及量化分析, 对国家战争思想、战略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将战略明确界定为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五大要素、马汉在《海权论》中就明确提出要控制海洋必须建立起一支由装备着大口径火炮的重刑战列舰组成的强大海军。这些军事理论从一个侧面推动了西方军事思想的发展, 它的产生也与西方注重实证与逻辑的文化背景有关。所以“ 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 由于受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极为重视技术的作用;美国人更是普遍推崇‘ 技术是美国的天定宿命’的观点。受此影响, 西方军队总是企望在技术的庇护下寻找解决在战略和策略难题的办法。’, ¼自明代晚期以后, 中国在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的军事变革中, 军事技术开始落后于西方。直至1840 年被迫打开国门,进而想通过洋务运动“ 师夷之技” , 然而随着甲午海战的失败,也葬送了买办技术与设备以图救国的虚无理想。究其原因, 可以说文化的差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长时间注重人文精神的确立与发扬、忽视科学理念的建构与培养的文化传统终于结出了恶果, 而这种文化传统正是培养了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缺乏逻辑分析的思维方式。五四时期,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便是“ 民主与科学” , 其中“ 民主” 的提出是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控诉与抗争, 而“科学” 的口号则是对民族自身理性主义精神不足的反思与呼唤。有人讲, 中国古代只有技术、而无科学是有一定道理的。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点, 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著名论断, 这是对自古以来文化观念的拨乱反正, 也使全民中兴起了崇尚科学的风潮, 至少可以部分地改造中国人缺乏理性的思维方式。

结语

中西军事思想差异的原因很复杂, 从文化角度对其分析,其主要表现为: 中国讲求和谐与顺化, 既要“维护自己的民族独立,又要不向外扩张, 对于外来侵犯, 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原则, 同时利用道德教化去“协和万邦”而西方军事思想讲求对立和斗争, 强调理性的逻辑分析, 且许多思想家主张利用科技的先进与武力的强大来解决冲突, 甚至实现统治世界的目标, 而且这种主张常常被当权的统治者采纳并付诸行动。文化差异是中西方军事思想差异的本质原因.从文化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对于理解西方政治策略与战争态度以及构建我国的国家战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中西军事思想的交流已不仅局限于某些具体原则和观点, 而是深入到中西军事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这一更深的层次上。例如中国古代兵法注重从战争总体上进行宏观思考, 而西方军事思想则具有偏重微观的思维特征。后者虽然导致了具体战争运筹活动的填密, 也容易造成大战略原则把握上白加流忽。美国的柯林斯在所著《大战略》一书中感叹, 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孙子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是他对西方“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的狭隘思维方式深刻反思的结果。芬兰前国防部战略间题研究所所长尤玛·米尔蒂宁也指出: “ 早在两千多年前, 伟大的战略家孙子就列举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 如士气、气侯、地形、领导、学术等。今天的某些战略家往往只重视四个方面, 一是机动性, 二是火力, 三是条例, 四是领导。很明显, 他们忽视了士气这个最重要的因素, 也就是说忽视了部队的素质和他们的斗志。” 当然, 这方面最具有说服办的例子莫过于70 年代末华盛顿斯坦福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邀请日本教授三好修共同进行战略研究。按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福斯特的说法, 一贯受孤立主义思潮影响的美国人往往喜欢一厢情愿, 喜欢用纯逻辑推理和纯技术的观点认识战争。现在只有用《孙子》兵法所代表的东方思维去改造传统的核战争观念, 才能重新制定出胜过苏联一筹的核战略。可以说,只是在这个层次上, 中西军事思想才产生真正的非单向度的交流与互补。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代中国·军事卷》编委会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中西方战术比较研究》(平志伟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5)3 《试析信息化战争与军事思维方式的变革》, 徐远兴 4(西方机械化军事变革中的教育理念》, 刘波 5 《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主编首都师大出版社1991)

第三篇:军事思想复习资料

军事思想与信息化战争知识重点

1、军事思想的含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表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

2、军事思想的特征?

阶级性、实践性、时代性(技术决定战术)、继承性、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与外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时间?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世纪初 外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4、军事思想的作用?

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

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5、军事思想发展规律有哪些?

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军事思想的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 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中发展 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 军事思想在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

6、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定义?

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共分五大部分。即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理论。

8、毛泽东战争观的逻辑主线是什么?

战争起源——私有制和阶级;战争本质——阶级政治的继续;战争的最终动因——经济;和平——阶级社会两次战争间的休战;对待战争的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用革命的双手反对反革命的双手;战争的最终目的——消灭战争;战争消灭的途径——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

9、战争本质包函哪些? 战争的政治本质、战争的军事本质、战争的经济本质、10、如何用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弄清战争的性质?

“一站三看”这个基本的标准。一站,就是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其他的立场上,这是区分战争性质的前提。三看,一看战争的政治目的,看它是为了什么而进行战争的,一般说来,凡是为了反侵略、反压迫、反霸权的战争,都是正义的,反之是非正义的。这是区分战争性质的关键和首要问题;二看进行战争的阶级,看战争是谁发动和进行的,反动阶级、退步阶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家进行的战争一般都是非正义的;三看战争的历史作用,凡是推动社会发展、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都是正义的,反之是非正义的。

11、我军的政治工作有哪些原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

12、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九条法则?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歼灭战是基本的作战方针;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并适时战略转换;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

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13、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精髓是什么? 概括如下:以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为指导,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在内线的战略的持久防御战和外线的战役、战斗的速决进攻战,把全局和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局部的一个个的战役、战斗的优势,通过在一个个的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使量的积累达致质的飞跃,最后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和优势,获得全局的胜利。这就是毛泽东高超的军事辩证法和积极防御战略的要旨。

14、毛泽东的灵活用兵的基本要素是哪些?

因时用兵、因地用兵、因敌用兵、因己用兵、因势用兵

1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16、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关于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总目标。革命化是基础、现代化是中心、正规化是保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

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17、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三股势力”是威胁我国安全的重大隐患。

国家战略能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两个历史性课题:“打得赢”、“不变质”。

18、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思想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

2、和平是主流,安全形式严峻

3、反对“台独”,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思想

1、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2、推进我军“三化”建设

3、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4、加强科学管理,落实从严治军,不断提高建设质量

三、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建设思想

1、国防与经济建设一定要协调发展

2、军民结合、寓军于民

19、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拓展了三代领导人军事思想内容 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

为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开辟了途径 为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提供了重要保证 为加快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0、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交战双方或一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

21、信息化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电子战成为战场信息领域对抗的主要形式。二是精确制导成为战场火力摧毁的主要手段。

三是军队C4IKSR系统和多维空间力量一体化联合作战开创先例。

C4IKSR=Command 指挥 + Control 控制+Communication 通

信 + Intelligence 情报 + Computer 计算机 + Surveillance监视+Reconnaissance 侦察+ Kill 杀伤

22、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形成的主要标志 一是数字化军队的出现。二是天军的出现。三是信息化战场的出现。四是新的作战理论的出现。五是智能兵器的出现。

23、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精确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和心理战等。

24、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

战场空间多维化、作战力量一体化、战争过程短暂化、作战行动实时化、作战样式多样化、作战效果精确化

25、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1.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 2.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3.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 4.扎实的开拓创新素质 5.强健的身体心理素质

军事理论复习题

1、国家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领土、人民、政府和主权。

2、国家是由一个或数个民族组成的具有特殊权力形式的社会集团,是一种以民族为主体但又超越民族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

3、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低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国防作为国家的防务,其根本职能就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国防行为至高无上的准则。也正因为如此,不同性质、不同制度、不同政策和不同利益标准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防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类,扩张型。第二类,联盟型。第三类,中立型。第四类,自卫型。

5、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一、国家利益的整体性。

二、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三、国防手段的多元性。

四、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

五、国防事业的社会性。

6、中国国防历史分古代(公元前21世纪---1840年)、近现代(1840---1949年)两个阶段。

7、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史告诉我们: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8、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国防政策,具有政治性、防御性、全民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9、国防领导体制,是国家谋划、决策、指挥、协调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包括国防领导机构的设置、职权划分、相互关系等,是国家体制和军事组织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根据宪法和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职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行使。

11、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实际即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中央军委组成人员为中央军委主席1人、副主席及委员若干人。中央军委之下,设有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总部既是中央军委的工作机关,又是全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的领导机关。总参谋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建设,组织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总政治部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总后勤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军后勤工作。总装备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军装备工作。

12、陆军未设独立的领导机关,由四总部行使领导机关职能,各军区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共有18个集团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领导各自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参与联合作战指挥,领导机关均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海军组织指挥本部队独立的或以海军为主的海上作战行动,下辖北海、东海和南海三个舰队。空军组织指挥本部队独立的空中作战、首都防空作战和以空军为主的空中作战行动。下辖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军区空军。第二炮兵组织指挥本部队实

施战略导弹的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的作战行动,下辖导弹基地、训练基地和相关的保障部队等。

13、为了加强国防领导的协调,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还建立了协调会议的制度。1994年,国家还建立了国防动员委员会,它是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主管全国国防动员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总理兼任,副主任由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兼任,委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军队总部有关领导组成。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设国家人民武装动员、国家经济动员、国家人民防空、国家交通战备四个办公室。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2000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又联合下发文件,在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设立了秘书长,成立了综合办公室。

14、新中国国国防建设主要成就:(一)军队质量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二)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日趋完善。(三)国防动员与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15、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由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坚持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思想,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了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赤卫军、少年先锋队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主力军、地方军、民兵、自卫队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1985年后,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

相结合的武装力量。

16、中国人民解放军它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我国海军的使命:防御外敌海上入侵,收复敌占岛屿,保卫我国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海洋权益。空军是空、防部队合一的以航空兵为主体的军种,是进行空中、空地、地空斗争,保卫祖国领空的基本力量。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第二炮兵即战略导弹部队,也称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直属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是实现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重要核打击力量。

17、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18、军事高技术有七大特征:(1).高智力(2).高投资(3).高竞争(4).高风险(5).高效益(6).高保密(7).高速度。

19、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概括起来就是“五化”,即:侦察立体化、打击精确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20、新军事变革,是从英文RMA(Revolution in the military affairs)翻译而来。新军事变革,又称为信息化军事变革,是以人类技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为根本动因,以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直接动力,以信息为“基因”,以“系统集成”和“虚拟实践”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其核心是,把工业时代适于打机械化战争 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最终结果是,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转化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

21、前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于1979年提出了“新军事技术革命”的概念。他认为:新兴技术将使军事学说、作战概念、训练、兵力结构、国防工业和研制重点发生革命性变化,即出现新的军事技术革命。

22、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动因:(1).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是新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因.(2).军事需求的强力拉动是新军事变革产生的内在动因.(3).军事理论的创新是新军事变革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23、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一)创新军事技术,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二)创新体制编制,重组军队组织结构。

(三)创新军事理论,推动军队建设转型。

(四)创新作战方式,适应新的战争形态。

24、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影响:

(一)进一步加剧了世界战略力量对比的失衡态势。

(二)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军事战略的全面调整。

(三)进一步拉大了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的“时代差”。

(四)进一步增强了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

25、新军事变革的未来发展:

(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将有进一步突破。

(二)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三)军事组织体制将向便于信息快速流动与使用的方向发展。

(四)作战双方的对抗方式将呈现出以网络为中心的体系对抗。

(五)战争形态将逐步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26、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包括各种信息化弹药和信息化作战平台。

(1).信息化弹药。即精确制导弹药,是指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能够获取和利用目标所提供的位置信息,并由制导系统控制飞行路线和弹道,以准确攻击目标,直接命中概率大于50%的弹药。主要包括各种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等等。

(2).信息化作战平台。信息化作战平台,是指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的坦克与装甲车、火炮与导弹发射装置、作战舰艇、作战飞机等各类武器载体。

27、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一个国家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因而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28、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时代主题,是指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它是某一时代基本特征的集中反映,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规定着该时代各国人民相应的主要任务。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9、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30、国际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和中国。

31、所谓安全观就是一个国家对安全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安全问题 的主张,它包括对安全的界定、对威胁的判断以及如何维护安全等内容。

32、我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其精髓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这八个字。

互信就是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国与国之间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这是各国和平相处和安全保证的前提,也是新安全观的基础。

互利就是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别国的安全利益,为对方的安全创造条件。互利强调的是共同安全,反对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为条件来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

平等就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反对大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干涉小国的内政,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平等是新安全观的保证。

协作就是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协作,防止战争和冲突的发生。协作的模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包括多边安全机制、多边安全论坛、双边安全磋商,以及具有学术性质的非官方安全对话等。协作新安全观的方式。

33、目前,世界可划分为两大地缘战略区,即海洋地缘战略区和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美国属于海洋地缘战略区,而且是世界超级海洋强

国,具有全球性影响。而世界上其他强国大都集中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俄罗斯则位于该战略区的心脏地带。我国属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背靠欧亚大陆,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是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的枢纽,处于两大战略区的交接处。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得我国在历史上曾经遭到两大战略区强国的侵略和压迫,也使得今天的我国成为能够对两大战略区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国家。

34、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而且多是陆海强邻。和我们领土接壤的国家有14个。从东向西依次是:1朝鲜、2俄罗斯、3蒙古、4哈萨克斯坦、5吉尔吉斯斯坦、6塔吉克斯坦、7阿富汗、8巴基斯坦、印度、10尼泊尔、11不丹、12缅甸、13老挝、14越南。我们还有8个海9上邻国: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周边邻国共20个。35、1982年4月第三次联合国海洋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首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对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作了具体规定。其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唤醒了沿海各国开发和维护海洋资源的意识。所谓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沿海国对此海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享有主权。

36、按照国际海洋法,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区面积有近300万平方公里,我们把它称为“蓝色国土”。但由于中国与上述8个海上邻国之间没有400海里以上的海洋空间,因此沿海各国宣布的海洋专属经济区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叠。这也就造成了我国和海上邻国之间都有海洋

领土纠纷,争议面积近150多万平方公里。

37、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

38、在南海3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有200余万平方公里在中国传统海疆线以内;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南沙群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开发经营,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的。南沙群岛由大大小小200多个岛礁沙洲滩组成。西邻越南,东邻菲律宾,北续中沙西沙与海南岛相望,南临马来西亚,文莱包括附近海域面积达70万平方千米。南沙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蕴藏油气资源,仅石油蕴藏量就达200亿吨,具备相当的商业开采价值。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国际航道要冲,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克海峡的关键所在,又位于越南金兰湾基地和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基地之间。是我国通往西亚、东南亚、非、欧、大洋洲的主要航道,从军事角度看,坚守南沙,可使我国作战防御线向前推进1600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重大 的战略价值。由于南沙群岛战略地位重要,加上20世纪60年代后在这一海域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我周边国家乘中国“十年**”之机,纷纷提出领土要求并实施侵占。

39、现在南海资源已被东南亚国家掠夺并掀起了蓝色的“圈地”运动大潮,数十个岛礁被周边国家占据。目前,南沙群岛大都被南亚几个国家瓜分。其中,菲律宾占8个;马来西亚有主权要求的(侵占)4

个;占我们南沙岛礁最多的是越南,越南占的最多,是29个,印尼5万平方公里;就连文莱那么点的一个小国(5770平方公里,27万人)也占了南通礁(而且还有海域3000平方公里)。我们整天说,“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我们占了多少呢,连台湾占的太平岛算上,一共才8个,也就是说大陆才占了7个,都是人家不太愿意占的破地方,7个用珊瑚堆起来的珊瑚礁。这7个礁都是贫油带,到现在没有打出一口油井,眼看其它国家占的地方富得流油,干着急。

40、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从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在争端解决之前“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为海上边境地区的长期稳定与互利合作而努力。但从目前情况看,南海问题一些东南亚国家依靠美国势力对南海想:“国际化、长期化、合法化、联合化”,这对我们都很不利。

第四篇: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二、主要内容

1、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其主要内容有: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

4.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革命获得最广泛的国内社会基础和国际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要把武装斗争这种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包括工人的、农民的、青年和妇女的斗争,经济战线、外交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合法的和非法的斗争,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等,在总体上配合起来,从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断增加革命的战争力量,减杀反革命的战争力量,使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面逐步变化,最后达到获得力量优势,战胜敌人的目的。

6.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

7.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2、人民军队思想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军了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强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其建军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着广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战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2.这支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也执行工作队、生产队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务。

3.这支军队作为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工具,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兵权只属于党,决不属于任何个人。

4.这支军队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5.这支军队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建立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6.这支军队要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

7.这支军队要加强教育训练,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技术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政素质。

8.这支军队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战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批判地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中国现代的军事科学。

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2.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3.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

4.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5.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

6.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应慎重初战。

7.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勇于近战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以利再战。

8.立足现有装备战胜敌人,同时注重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装备。

9.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重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强大压力下开展有力的政治攻势,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

10.大力组织支援前线,搞好后勤保障,切实做好人员和各种物资的动员补充工作及医疗救护工作。

除了以上三点,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还有很多内容,比如: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战争 观及方法论,即毛泽东军事哲学等等。毛泽东在集中全党智慧创立毛泽东军事思想时,除了 马列主义原理的指导外,确实批判地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军事家的思想,其中包括中国传 统兵学《孙子兵法》,列宁的军事著作《国家与革命》,《战争论》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可谓博大精深、海纳百川啊。

三、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指出: 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就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信息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给整个世界的军事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变化,使人们产生了种种疑问:今天,信息化已经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否还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1、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战争思想及其战略战术思想。面对信息化战争,有些人认为人民战争思想已经没有指导意义,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围绕着人民战争思想展开的,其战争观和方法论是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坚持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在信息化战争已经来临的今天,战争的正义性仍然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带有决定意义的条件。美军入侵越南,除了原子弹外,所有的先进武器都用了,但失败了;苏军入侵阿富汗也用了最先进的武器,同样失败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性的。伊拉克战争美军胜利重要原因之一是伊拉克人民完全不支持萨达姆政权。当然, 我们也绝不能低估信息化武器的作用,但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若没有人们群众的支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片面地从战争的表面来看是不是人民战争,而应该看战争是不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广大人民参加战争的内容、形式也可能随着战争形态的改变而改变,但这并没有减弱人民战争的作用。既然,在当今信息化战争中,人民战争思想仍具有巨大的作用,那么,我相信,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也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三湾改编开始就从政治上组织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并逐步形成了人民军队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还阐述了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建军原则,这是确保我军无产阶级性质的三大根本法则。虽然学术界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某些具体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在人民军队已夺取了政权的条件下,不宜再用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来概括新的历史时期军队的职能,主张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表述来替代; 人民军队的宗旨也应重新定位,应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理论,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不能动摇的,这一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是不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的。

3、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很多,但核心的思想有两条:一是发展核武器,打破核讹诈;二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毛泽东对发展我国的核事业一直很重视,毛泽东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关于发展核武器的思想是:(1)我国一定要发展原子能事业;(2)自力更生,大力协同;(3)尊重外国专家,但也不能当贾桂(即奴才);(4)坚持防御方针,保卫世界和平。除了关注原子能事业外,毛泽东还十分重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早在1950 年9 月,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毛泽东认为军队的建设要以“世界型”为客观标准,要求军队的现代化必须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毛泽东还提出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这就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编制体制现代化,军政素质现代化,指挥机构现代化,军事理论现代化。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第五篇: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同学们好。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目的,是想使大家对其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其中比较有价值的100多部,被选入百科全书的有39部。主要介绍讲两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二、孙子兵法(重点)(教学时间为4学时,理论课与看录相各2学时)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

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也就是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的特点: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主要承担了相当于今天武装警察的功能。、从兵书上推测,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是探求如何通过军事手段来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反抗的问题。

2,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在今天,为保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待遇,进行政治教育和强调军法军纪等等。;而在那时主要是进行处罚,对奴隶士兵的处罚是详细而又严酷的,如周朝的五刑之律竞达3千多条:墨1000条、劓1000条、非500条、宫300条、大辟300条,如若士兵集合迟到,就要被砍去脑袋,可见当时刑法之严酷。礼主要是针对奴隶将领,并不对其进行身体的处罚。

3,迷信色彩重。此时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一些军事行动的决策如出兵的时间,攻击方向等也必须事先占卜,而后才能确定。因为在他们看来,战争的起因和胜负都是上天决定的。4,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当时战车是军队的主要装备,军事思想也是以战车为主。(略)1 总的说来,此时并不重视和提倡谋略在军事中的运用,相反视谋略为小人之举,不仁不义。如春秋时期宋、楚两国在温水交战,,宋国在战前已布好阵势,有人向宋襄公建议趁楚军对正在渡河而处于混乱的时机出击,但宋襄公“讲求仁义,耻于诡道”结果遭到失败。毛泽东曾评论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这一时期代表作是《军政》《军志》,现己失传,估计为编制条令一类的书。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时代背景27大约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它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由于文化的普及、战争的频繁发生、各国君对军事的重视,在这一时期我军古代军事思想取得最为辉煌的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专著,被封建社会一直视为兵学经典的7部兵书中,就有5部产生在这个时期,其中包括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孙子》。

军事思想的特点:(略)主要兵书:《武经七书》中的五本:《管子》《孙子》《吴于》《司马法》《尉缭于》《六蹈》《孙膑兵法》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时代背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至1840鸦片战争,我国为封建社会时期。但历代封建王朝为巩固其统治,限制人们对军事的研究和探讨,影响了军事思想的快速发展。

军事思想的特点 1,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项羽败于刘邦,主要原因是在战略筹划方面比刘邦差;有了诸葛亮隆中一对,刘备才有了立足之地s明朝的朱元璋,因为听取了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才取得了天下。在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中,由农民起义领袖转化而来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而他们二人恰恰是在战略构想方面高人一筹。以上这些正反事例说明在这一时期比较成熟。

2,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的形成。

由于骑兵、舟师的出现及火器的应用而出现相应的军事思想。3,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先秦兵书的特点是内容繁杂,无所不包,同一本兵书可能包含战略、战术、气象、地理、兵器、训练、编制等不同的内容。而这个时期的兵书除了总体性的研究外,还有各个方面的具体研究,专题性的兵书增多。从一些兵书的书名就可以看出这种发展倾向:《历代兵制》《守城录》《练兵纪实》《神器谱》《火攻挚要》《海防图论》等。

其它代表作:《武经总要》《三略》《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武备志》等

二、孙子兵法 .

主要介绍五个问题:(一)《孙子兵法》的影响(二)孙子的生平

(三)《孙子兵法》的哲学价值(四)《孙子兵法》的文学价值

(五)《孙子兵法》的军事价值(重点)。(一)《孙子兵法》的影响

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记者报道说2500年前的孙子好参加了这次战争;因为每一个美国海军陆战军官的背囊里,都装有《孙子兵法》的英译本和一盘解释性的录音带。

在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日本学者吉备真贝格《孙子兵法》带回讲授,在日本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称《孙子兵法》为“兵学经典”“世界第一兵书”,把孙武推祟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德皇威廉二世在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以后,曾经兴叹:“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不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军事家拿破仑在戎马控偬的作战空隙,还手不释卷披阅《孙子兵法》。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在会见毛主席时建议将孙子兵法作为世界所有军事学府的教材。英国军事理论家B.H.利德尔口哈特在其代表作《战略论》中引用了七名军事家21条原则,而引用孙子的就达15条之多,远远的排在首位。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二百多位注释家拟文著书,注解《孙子兵法》宋代将《孙子兵法》列为《武经七书》之首。三国时的曹操曾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明代的茅元仪则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孙子兵法》这种承前启后作用。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对《孙子兵法》评价很高:“就中国的历史研究,2000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为中国的古代哲学。”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都非常重视对孙子兵法的研究。

《孙子兵法》在社会其它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文学家评之为“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哲学家颂之为“人生的哲学”,政治家视之为“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医学家赞之为“治病之法尽之矣”,商人和管理学家则把《孙子兵法》定为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的必读教材,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扩中甚至说“您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俨然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 百科宝库。(二)孙武的生平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大约与孔子同代。他的祖先姓陈,是陈国(河南淮阳)入。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战乱到齐国避乱,被齐桓公授之以主管手工业的官,后来改名为田完。几代之后成为齐国新兴势力的代表。由完的第五代子孙田书也就是孙武的祖父因为作战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并将乐安封给田书。春秋时代,姓是全族的共同称号,而氏是族中某一支派的称号:田书这一支,就是以田为姓的族中,又以孙为氏的一个支派;后来姓、氏不分,人们把田武又称为孙武。齐国是一个群英荟翠的地方,如齐国的开国鼻祖是姜太公、后来的管仲都是历史上显名的军事家。这些(家世、社会环境)对孙武研究兵法都有很大的影响。后来因齐国内乱到吴国(江苏苏州),经伍子胥七次推荐被吴王委任为将。孙武为将以后,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史记》记载,孙武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王夫差当政以后国事紊乱,孙武的事迹已不见史书记载;江苏吴县东门外建有孙武的坟墓,孙武可能是隐退山林,老死它乡。(三)《孙于兵法》的哲学价值

孙子是;位唯物主义者,他认为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首先取决于敌我客观条件(五事七计),同时他也注意到意识对于物质的反作用,他提出的“诡道”“庙算”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就是说;有了胜利的物质条件只是具备了胜利的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加上主观的努力。兵力强大时,通过主观努力,就可以用小的代

价取提胜利;兵力弱小时通过主观努力,就可以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孙子兵法》中对立统一的概念有85对,使用260次之多;而且它还举例说明对立双方在某;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四)《孙子兵法》的文学价值

在文学上,它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生动、简练,修辞方式丰富多彩,是一部难得的优秀文学作品。

《孙子兵法》以《计》篇统领全局,层层论证,同时各篇又独立成章、相互照应,从而逐步揭示出战争的基本规律及指导原则。他每提出一个观点,不但讲明其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回答怎么办;比如,在提出战略速决这一观点时,不但说明为什么要速 4 战速决,而且还说明怎样才能速战速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而令人信服。

《孙子》语言极为生动。如说明奇正之变循环无穷时:“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在,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孙子》语言极为简练。谈到如何把握虚实夺取主动时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只用了一百三十多个字),而西方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论述这一问题时却用了几个章节的篇幅。

(五)《孙子兵法》的军事价值(重点)《孙子兵法》现存13篇,约6000余字,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组成,侧重论述军事学的基础理论和战略问题。第二部分由《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组成,主要探讨战术问题。第三部分由《火攻》《用间》组成,论述了战争中的两个特殊问题。下面依次介绍第一部分每一篇的内容。对第二、第三部分各篇内容进行概括介绍,不再一一阐述。

第一篇《计》。“计”为何意?孙子为什么把《计》篇作为第一篇?《计》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子认为,将帅在指挥作战之前,首先要能判断战争结局,判断的客观依据是“五事七计”,主观依据是诡道、庙算。

“五事七计”论。五事是指道、天、地、将、法,七事是对五事的具体论述,就是说,判断胜负要看“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诡道”论。孙子认为要获得胜利还要善于运用计谋。“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其核心是“攻击不备,出其不意”。解放战争时期,(47年3月),国民党部队对我,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当时敌人的兵力部署,主要在山东和陕北两地,中间是所谓抵得上四十万大军的黄河防线,企图以东西两翼夹击,聚歼我军于从陕北至山东沿黄河所构成的“乙”字形弧内。而刘邓大军突破黄河防线,直指大别山,随后陈谢、陈粟向南挺进,三路大军经赂中原,实施战略进攻,有三点令蒋军“意外”:1,转入战略进攻的时间。(兵力对比还处于劣势)。2,开始进攻的地点(黄河)、前进战线(黄泛区)、展开目标(大别山)。3,进攻的方法(放弃后方)。这种出其不意的战略进攻,加快了蒋军的灭亡。

“庙算”论。“„.。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2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孙子特别强调作战之前要进行周密筹划。赤壁大战时曹操周瑜火攻而大败,曹操带领残兵败将逃到乌林;葫芦口、华容道,分别受到赵云、张飞、关羽的伏击,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擅于筹划。

总之,孙子在计篇里认为,判断胜负的客观依据是“五事七计”,主观依据是“诡道”“庙算”。对这些主、客观条件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为什么项羽勇猛无比却不得不霸王别姬自刎子乌江,诸葛亮神机妙算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孙子的《计》篇就象一面镜子,折射出历史上的胜败荣辱。任何一个指挥员,都应该事先“计算”战争的结局,而后决定打与不打。

如果预料能够取胜而决定打,那么进行战争准备筹划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孙子第二篇《作战》篇和第三篇《谋攻》篇回答了这一问题问题。第二篇《作战》。孙子认为在作战之前进行战争筹划时就应该立足于“速战速决”。原因有二:一是经济上承受不起,二是如果时间太长,既使胜利了,自己国力也会衰退,其它国。可能乘机灭掉自己。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总结越南战争失败的教训时说:“越南战争的结局早己被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战略家孙武揭示出来”当时他引用的话就是“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为了达到速战速决,孙子还提出了两条作战指导原则“因粮于敌”‘卒善而养之”。游击队歌就是因粮于敌的表现;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而归,一个重要原因是俄实施坚壁清野的政策,切断了它的后勤来源。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时,18师师长张辉瓒,将其头割下来放在竹筏上顺赣江漂流。第二次反围剿时发现敌军抵抗顽强、投降的很少,事后查明是由于我们妄杀俘虏所致。

第三篇《谋攻》。作者认为:作战的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也就是“兵不顿而利可全”。为此它提出两个原则:

一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原则,另一个是“战而胜之”用兵原则。孙子主要研究第二个原则3要战而胜之必须做到“五知”:—“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3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不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是“战而胜之”,战前都要知已知彼。

毛泽东同志对知己知彼这一原则给予很高的评价。毫无疑问,任何作战都应该首先做到知己知彼。47年菜芜战役,我军之所以取胜,:7是因为知己知彼,而蒋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将既不知己又不知彼。

要做到知已知被,就要“相敌”、“用问”。美军通过我解放军报,就可了解我军的 6 全部动向;有的先进武器,是通过其产品说明书仿造而来的,从另一方面说明“相敌”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第四、五、六篇主要回答作战中应遵循的原则。

《形》《势》《虚实》之间的关系。孙子论著认为兵“形”似水,用水的多少来比喻军队的量(取胜的客观条件)。把水放在高处、决其堤口从而形成一泻千里不可抗拒之势,称之为“势”(取胜的主观努力)。“虚实”是形、势在不同情况下的灵活运用。

第四篇《形》。孙子在这篇中有主要观点是:

作战中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主张“先为不可胜,以持敌之可胜”。夷陵之战中陆逊先居险不出,而后待机火烧刘备之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次要“胜于易胜”(先胜而后求战)柏举之战前吴王采纳孙武、伍子胥的建议,派三支军队轮番袭扰楚国,使楚军疲于奔命,国力空虚;而后千里奔袭击败楚军,就是先有了取胜的把握才求战。相反仁川登陆中美军虽然胜利,但登陆点的选择风险过大:,此类战役并不可取。

第五篇《势》。主要观点是“勇怯,势也”。作战中人有勇有怯,但勇、怯不是天生的,与生长地无关,关键在于如何的运用,去创造有利于我的态势。“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要创造好的势,就要“以正合,以奇胜”

第六篇《虚实》。作战中最主要的(作者也首先提出)是“致人而不致于人”。

“避实而击虚”才能力争主动。怯弱乱饥劳寒不虞为虚,勇强治饱逸众有备为实。

“避实而击虚”的表现形式:

先处战地(先战领有利的地形,相当于把“水”放在安全高处,有利于形成势能,也是以正合)“凡先处战术地而持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攻其必救(打击敌人的要害和弱点,当“水”的高度不能改变时,就要尽力使水流向低的地方,打击处于“低洼处”的敌人)把握战机(当“水”的高度不能改变,而敌又不处在易于被打的“低”处时,应该想方设法如通过动敌、以利诱之来诱使或持敌走向“低”处,使强敌变弱,而予以打击)我专敌分,我方应注意集中力同时迫使敌分散力量;

因敌制胜。项羽过漳水以后破釜沉舟取得了救赵的胜利,韩信背水列阵也取得了井陉之战的胜利,马谡将部队放在孤山之上却失去街亭。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是项羽、韩信能正确理解运用“陷之死地而后生”这一原则,而马谩却生搬硬套。

以上是《孙子兵法》的前六篇。因时间关系不一一介绍。下面从整体介绍《兵法》中有价值的军事思想。

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重战。“兵者,国之大事,死后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十一家注孙子》:兵之外死,系国内之亡,是故兵败长平则赵亡。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之一(古巴比伦)早在公元前8世纪己不复存在,就是因为战败而亡。可见战争实在是“不可不察也”。

慎战。孙子不是好战主义者,相反,他对战争是非常谨慎的。“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伊拉克没有对国际社会的反应作充分的估计,草率发起入侵科威特特的战争,结果使伊拉克人民陷入苦难之中,可谓战而不慎。刘备为报私仇,率而起兵,结果兵败夷陵。

备战。“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战争的立足点应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起进攻)。瑞士之所以近二百年无战事,并非仅仅因为它是中立国,而是因为它的战争潜力;在宣布中立后,更加重视国防建设,二次大战时其防空洞大多是几十米,95%的人员可进入地下,据说是人手一支枪,所以希特勒不敢动它。三峡工程早在50年代就动议建设,但一直拖到94才“动工,原因之一是考虑到三峡工程建成发后,如果敌炸我大坝,会使我下游遭受水灾。

去年8月9日,日本国会通过法案,把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日之丸”“君之代”作为其国旗国歌,其军国复活倾向昭然若揭。在其它国家并没有对美构成威胁的情况下,美仍在增加军费。对于这样的国际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还是想用孙子的这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和平不是别人的恩赐,而是靠我们手中的实力;和平也不是我们的口头呐喊,而是必须为之作出切实的准备;我们的和平在于我们自己。天下虽安、妄战必危,科威特不正是被自己的阿拉伯兄弟赶出家困吗?在去年5月8号之前,谁能预料我们的大使馆会遭到野蛮轰炸。让我们牢住祖先们的谆谆教诲,为我们的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吧。

下载中西军事思想交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西军事思想交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我们主要学习四个问题:第一是它的科学含义;第二是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三是它的主要内容;第四是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以避免战争为主,认为战争是解决冲突的最后手段。这在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中有集中阐述。孙武也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乃至现代军事思想影响最大的军事......

    毛泽东军事思想

    迄今为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大多着力于阐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建构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分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则很少涉及。张静如主......

    中西舞蹈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中西舞蹈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国贸1521班 罗经纬 21号 关键词:舞蹈文化 中国舞蹈 西方舞蹈 摘要:舞蹈,作为一门人体动作的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确实与特定的民族的生产......

    军事思想复习题五篇

    军事思想复习题 1.军事思想,是一种观念形态,是对军事实践的理性认识,是军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战争基本理论的科学。 2.军事思想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战争,战争实践是军事思想产生......

    讲稿:论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大纲 前言 一、军事思想的意义 所谓“军事”,系战争形式一切军事行动的总称,而“思想”则为经验和思考所发生的意识现象。军事思想,是应乎战争的需要而产生,其亦是支配......

    郑大军事思想试题

    军事思想试题一、选择题 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的理性认识。 A、战略B、国防基本问题C、战术原则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世纪。 A、11B......

    浅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计科91班杨金晶19209119 摘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本文主要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