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诠释内心的善良
诠释内心的善良
经法系09经济学一班 朱琳 无聊下雨天便跑来了图书馆,图书馆里整齐的书架上放着秩序井然的书,窗子封闭的很严实,但还是会听到翻书的声音,却始终在风声的掩盖下变得微不足道。我喜欢来图书馆,因为书能致于我更多微笑和灿烂的勇气,也教会我以文字回馈于人是一种很真挚的感激,我想有些感情真的只有文字才能诠释,诠释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善良。
大学的校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每一个大学生都在扮演着这个小社会中的一位市民,不管你做什么都是会对这个社会产生影响的。阔别已久的善良,发于内心最深处的感谢,这种人似乎是越来越少了。一个人从内心发出的对别人的关心,从内心发出对别人的照顾,从内心发出对别人的着想,从内心发出的对人的友好,从内心发出的对别人的尊敬„这一切每当我看于眼里,我的内心由衷地感到羞愧。如今的社会虚伪遍布,人们为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和名誉,从而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必要时刻,亲情也得靠边站,更何况是友情,更何况是不相识的陌生人呢?
亲临一个人简简单单的动作,简简单单的想法,没有利益,没有回报,一切出于自己的内心,一切出于内心深处的那份善良和自然时,我曾问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没什么,想做就做了。”简单的一句话,但体现出不简单的心灵,善良高贵。不想夸大对他人的赞美,其实很多东西作为人本来就该有的,但是有些人的确很缺乏。
内心的善良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希望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永远保持那份美好的善良。让那份善良永存„
第二篇:发掘学生内心的善良——小学生暴力行为解决方案
发掘学生内心的善良
——每个行为都值得被转化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马卡连柯如是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其实我们:当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当应对一些紧急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用爱的眼光看学生,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理解的信念信任学生。
案例
课间,班里两名学生打架,被任课教师发现进行了思想教育,狠狠批评了一顿,两个人在老师面前握手言和,结果放学后两个人在校外又打架了。
解决方案
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这类小学生暴力行为,班主任应该沉着冷静处理,并做好应急处理的后续教育工作。下面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现场处理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班主任应该首先把当事人带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主要是指让学生感到心里安全的环境,包括没有其他人在场,教师平等的对待学生,不以权威吓学生等)。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缓和情绪,再平心静气的询问学生事情发生的原委,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做的对不对(或者自己错在哪里),哪里需要改进,今后应该怎么做。
二、教师分析问题出现原因
1、家庭方面 班主任老师调查学生家庭状况,是否家长有暴力处理问题的习惯影响了学生,或者孩子在家经常看有暴力倾向的电视,或者是在家玩有暴力倾向的游戏等等。
2、学生方面
班主任老师调查学生中是否有暴力倾向的“榜样”,或者以此为荣的小团体。或者学生自己从小养成了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等等。
3、社会等其他因素
三、后续处理
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班主任老师要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以类似的案例为原型(不要以本班同学例子为例),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在学生的观点碰撞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暴力行为的危害。
班主任老师后续要对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对于学生出现的好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对于不合理方面及时给予思想教育并改正。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学生起初都是善良的,可爱的。之所以他们会出现暴力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耐心找寻原因,多方面分析解决,发掘出学生内心的善良,把学生的暴力行为转化为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篇:善良
善
良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未来小学
六二班
陈翰科
去年腊月二十六,我们一家三口乘坐火车到郑州看望病重的外婆。火车站人山人海,行人南来北往行色匆匆。列车一到站,旅客蜂拥而上,我们好不容易挤上列车找到座位坐下。这时我对面一位靠窗坐着的老大爷正在跟邻座的人分享他的幸运经历。原来他是到灵宝的,原本买的是无座票,进站后抱着侥幸心理事先占了个好座,没想到直到开车后都没人上来。
“我今天太走运了!”老大爷开怀不已。紧靠老大爷座椅的通道中挤着好几十个人,其中一个瘦弱的男孩,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被来往穿行的旅客挤得东倒西歪。
看到这情景,老大爷亲切地说:“孩子,这么站着遭罪哟,你应该像我这样早点上车来找个座儿的,到哪下呀?”
“我没事的,老爷爷,我到三门峡。”
“哟,那得四个多小时才到。这么远一直站着可怎么办?”老大爷摇了摇头表示担忧。
过了一会,老大爷又转过脸和蔼地说:“这样吧,孩子,我到灵宝,等我下了车之后你就来坐这里。”
“嗯,好的,谢谢您啊。”小哥哥轻轻地应了一声,满脸
感激。
列车快到渭南时,乘务员前来检票。到小哥哥时,列车员看了看票又瞅了瞅小哥哥,奇怪地问:“7车12座?你不是有座吗,怎么不坐?”
小哥哥微笑着悄悄向老大爷的方向努努嘴。
“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站着会吃不消的。”
“你没跟他说?他不知道吗?”
“怎么能说?要是知道了他就该坐不踏实了。”小哥哥抿着嘴眨了眨眼。
列车员回头瞅了瞅睡着的老大爷,叹了口气,然后把票给了小哥哥。她为小哥哥沉默的善良深深感动。
............“请注意,列车快到三门峡站,有下车旅客向车门口走走......”闻言,小哥哥从座位下拿出自己的拐杖向车门走去......”
望着他的背影我震惊了!
点评:小作者的这篇习作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心灵高尚的当代残疾青年。文章构思巧妙,故事情节耐人寻味,结尾设置悬念,令人深思。
推荐意见: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作者独具慧眼,别出心裁地写下了旅途中看到的一件事。此事震惊了作者,也震撼了每个读者的心。中国人都能像他一样高尚,国家怎能不复兴?因此,这是一篇值得欣赏的佳作。
指导教师:侯冲仙
学校:商州区未来小学
邮编:726000
联系电话:***
第四篇:内心感悟
一个人快乐不快乐,与外界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心大者快乐,是不争的事实。所谓心大,即能装下各类的事情,对于任何的事情都能应对自如,始终做到心转境,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尤其是遇到挫折和不如意的时候,能够用智慧转化,化被动为主动,化险为夷。猝然临之而不惊,无辜加之而不怒。
《千字文》中说:“性静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一个人若是内心躁动不安,那么,想得到快乐则无异于痴人说梦,南辕北辙。因此,一个人要做到内心安静、充实,才能时时、处处觉得快乐安详。
读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里面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东郭有乞儿,行歌于道。或哀之曰:‘子服腐矣!’曰:‘譬如袒;’‘子履敝矣!’曰:‘譬如跣’。‘羹残而炙冷矣!’曰:‘譬如饥’。‘子病矣!’曰:‘譬如死’。‘子病而死矣,则又何说焉?’曰:‘譬如不死。’”大意是:东城有个乞丐,每天边走边唱。有的人说:喂,你的衣服破了。乞丐说:那我就只当是光着膀子呢。别人又说:喂,你的鞋子破了。乞丐说:那我就当光着脚呢。别人说:喂,你要的饭都是残羹冷炙。乞丐说:那我就只当是饿着呢。别人说:你病了!乞丐说:那我就当我死了。别人说:你病的快要死了,看你还怎么说?乞丐说:那我只当我没死。
看看这个乞丐的心是多的大啊,在旁人看来那些根本不堪忍受的恶劣条件和环境,在他的眼里,都算不了什么,都被他一笑而过,轻松面对,不纠结于吃穿用度,每天做个快乐自在的人。虽然是做了乞丐,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仍旧是每天边走边唱,无忧无虑。
《管锥编》里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魏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子爱子,天下无有,今子死而不忧,何也?’东门吴者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与向无子同,臣奚忧焉?’”这个姓吴的魏国人也算是心够大的了。他的爱子死了,但是他毫不悲伤。别人不解其意,问他那么宠爱自己的儿子,儿子死了为什么悲伤呢。他说我从前也没有儿子,没有儿子的时候我没悲伤过。如今儿子死了,这与我从前没有儿子时候的情况是一样一样的,我为什么要悲伤呢?
看来,心大者,任何事情在他们的眼里都变成了平常的事,不大悲大喜,不心惊肉跳,而是坦然处之,轻松为之。即便是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困境,窘境,也泰然自若,不喜不悲,不忧不惧。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星云大师曾回忆他的母亲,说他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心胸豁达,乐观善良。小的时候,星云看到他母亲的衣服破了,于是就说:母亲,你的衣服破了。母亲微笑着说:不是衣服破了,而是布不够了。母亲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幼小的星云大师,才使得星云成就了后来的人生境界。
我们不能够做到每个人都有大心,因为大心是慈悲心,菩提心,是佛的境界。但是,我们都可以让自己的心大起来,不锱铢必较,不鸡毛蒜皮。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将让你的人生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友情,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所以,大心者,快乐之人;拥有大心,也就拥有了轻松与惬意。一个人快乐与否,与外界的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心大起来,包容万物,有海纳百川之量,有尊贤容众之德。快乐不能期望别人给予,快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第五篇:善良 教案
善
良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能抓住关键句;能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领会重要句子的含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讨善良。
3、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4、情感与态度目标:探讨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句,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领会重要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具体过程:
(一)、理清结构。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一(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二(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与作用。三(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愈来愈善良。】
(二)、品味语言,理解句子。
1、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子和对比句。
2、品味相关句子。
①“在生存竞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这句话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生存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有实力者往往战胜软弱者,而且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往往不顾一切,不惜损人利己,甚至践踏道德。但句中的“似乎”表明这些现象不是普遍的绝对的,而作者也相信道德原则并未完全被代替,这是他立论的基础。】
②“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乐观。”
【这句话是对善良的性质的较全面的概括,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善良”的深层含义。这句话阐释了作者在上文论述善良在与凶恶作战的过程中尽管常败,但每败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的观点的原因。】
③“事情往往是这样……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这句话是扣紧首句“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与超拔联系在一起”展开的具体阐述。小孩子天真,不谙世事,不知人世险恶,所以善良;真正参透的人与世界的强大的人因成熟、超拔,不会滥用权力,所以也善良。】
3、理解句群。◎“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善良常常败在凶恶的手下。”
①第1、2、3、4、句与第5句是什么关系?第1句与第2、3、4句是什么关系?第2句与第3、4句是什么关系,第3句与第4句是什么关系?【前三问是因果关系,后一问是转折关系。】
②细细揣摩这组句子对表意的作用,说出这种句式运用的妙处。
(三)学生思考:
(1)对善良的评价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王蒙对善良的议论有哪些新意?在文中划出作者对善良的一些观点。
【作者认为,善良与凶恶相对,善良是稚弱的,常常败于凶恶的手下,但善良每败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即使自以为百分之百的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也不应该滥恶。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
(2)你是如何看待善良的?争取能用生活实例加以解说。(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