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引领青年就业

时间:2019-05-12 18:1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青团引领青年就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青团引领青年就业》。

第一篇:共青团引领青年就业

共青团引导青年就业创业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共青团引导青年就业创业”。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近年的就业情况吧。在今年1月16日人社部发言人表示,截至2010年12月底,201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有660万人,就业率达90.7%,较上一年的87%提高了3个百分点,但还是有近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去年未找到工作;与此同时2010年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8万,失业率为4.1%,虽然比上

年底降低0.2个百分点。但要失业率保持在4%左右的目标依然严峻。

此时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代表了最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通过组织青年见习,为青年人实现就业提供过渡期,帮助青年人积累工作经验,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的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其中最富代表性的就是2009年1月19日由共青团中央建立的 首批“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主要目的是要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四类青年群体提供岗位见习的机会,为他们提升就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创造条件。广泛分布在金融、出版、通讯、交通和制造等行业,涵盖了大型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别经济组织。通过一批又一批的推广,截止去年7月5日已有33038个见习基地被建立,有208954个青年顺利上岗,目前有150275名青年被见习基地聘用。

自197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青团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团员与广大青年,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并逐步确定了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新的三大职能。在如今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背景下,服务青年已然成为了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就必须举起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旗帜,号召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

例如上海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春暖浦江”行动启动,将在今年举办100场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建立青年创业咨询点100个,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推介3000个岗位;

又比如今年1月24日,青海团委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为294个青年提供了2832万元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帮助青年实现了创业梦想,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共青团在自己的工作中对自身价值的新体会与新总结。这是一种新境界,是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共青团的决策者们在创意、决策、部署和实施共青团各项工作时,都把服务作为基本的出发点,高扬服务的主旋律,把服务融会到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中去,已成为全团的共识……

如今这些实事仍在进行中,一本汇集了大学生关心的就业创业政策的“一本通”小册子将发放到各大高校大四毕业生的手中,我想三年之后它也会来到我们的手中,指引着我们走向康庄大道;还有实施“曙光增辉”上海市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共青团内蒙古“东西互助”行动等等富有创意却又心心念念的关心着青年们的举措……而这些无不向着社会的和谐发展迈进了结实的一大步……

第二篇:共青团:关于政治思潮与青年思想的引领

政治思想的引领历来是政治家和政治学家关心的问题。当代政治学中有个热门领域叫政治合法性,政治实践中有一项重要工作叫政治社会化,应该说都和政治思想引领相关。今天,把政治思潮和政治思想引领结合起来作为题目,和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考虑到我们共青团是一个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组织,我们的工作中,思想引领是核心要务;在思想引领中,政治思想的引领是重中之重。而做好政治思想引领工作,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熟悉曾经和正在影响青年的政治思潮。下面分三个题目和大家讨论。

一、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还有哪些政治思潮在影响青年?

政治思潮起源于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深入思考。应该说,目前中国的政治思潮,都是源自于上个世纪初中国存在的政治困境和问题。当时中国同时存在着四个政治发展困境:一是被西方列强欺负,国权不保,民族不独立;二是30来的专制传统,压制个人权利,西方的启蒙思潮东渐后,民智开启,渴望自由;三是贫富两极分化与上层经济精英与政治精英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对平等充满渴望;四是传统文化被西学冲击,传统社会结构解体,导致社会的脱序与文化的失范。

围绕这四个困境,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仁人志士开始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四大思潮,它们是:

——针对列强的欺压而形成的民族主义思潮,最迫切的诉求是独立,孙中山以及后来的国家主义学派都可以作为代表。

——针对专制压抑个人这一矛盾而激发起来的自由主义思潮,这是完全意义上的西方舶来品,最迫切的诉求是自由,胡适堪为代表。

——针对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形成的以国家权威来实行社会分配与干预经济的左翼思潮,最迫切的诉求是平等,社会主义思潮可以纳入这一范畴。

——针对文化失范、社会失序主张回归传统文化以防止社会文化失序的新保守主义,最迫切的诉求是稳定,梁启超、严复可以说是早期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经济社会转型,政治体制改革也提上了日程,这四种思潮再次活跃起来,并结合现实有了新的发展。目前,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形成了设计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左派、民族主义等四种思潮。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五四时期几种思潮的延续。这四种思潮中,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因为它对我们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冲击最大。

认识自由主义思潮,需要从诉求和学理两个方面入手。从诉求上看,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设计和我们主流意识形态是不一致的。他们的一些主张,三权分立、多党竞争、公职选举、联邦共和等等,我们认为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如果仅仅认识到这个层面,无疑是比较肤浅的。自由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本质的冲突,还要从学理上作判断。

朱学勤曾经对自由主义的学理有个概括,他说:“它的哲学观是经验主义,与先验主义相对而立;它的历史观是试错演进理论,与各种形式的历史决定论相对而立;它的变革观是渐进主义的扩展演化,与激进主义的人为建构相对而立。”我觉得,这个概括还没有触及本原。更深一个层面,要看理论出发点。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大的分歧正是出现在理论出发点上,也就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分歧。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就有两条路线。第一条线是从个人的权利出发,认为个人优先于集体,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学术路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契约整合——市场经济——分权政治——小政府——开放性社会;第二条线认为集体高于个人,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实现价值,于是有了这样的学术路径:集体主义——权威主义——行政整合——计划经济——集权政治——大政府——总体性社会。在所谓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两种路径的思想都有萌芽。比如,中国的孔子和老子,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两种路线,在几千年的学术发展中,争论不断,胜负难分。在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之后,两种路径都获得了充足的养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一个孕育了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所以,我们评论自由主义,一定要看到它的一个思想根源;我们捍卫社会主义,首先要守住我们的底线。在这方面,美国的总统幕僚还是厉害的。1998年克林顿到北大演讲,他引用胡适的话,讲了很大篇幅的个人自由;布什到清华演讲,拿出了很大篇幅讲社区精神和个人选择的自由。在中国顶尖大学演讲,美国总统没有直接宣扬他们的三权分立、两党竞争等制度,而是普及个人自由、社区精神的理念,实际上是在思想起点上和我所争论:到底是应该个人服从于集中,还是集体服务于个人?价值理念上的取舍决定了后面的制度设计。

目前,自由主义思潮在青年中是很有影响的,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流行。我在大学阶段,自由主义思潮属于前沿思想。那时候,能够独立思考、关注中国现实问题、有不同于官方说法见解的人,容易受到低年级同学的仰慕和追逐。我就是这样跟着

师兄混了大

一、大二两年。三年级的时候,感觉这样不行了,始终跟在别人后面,什么时候才能超越他们呢?于是,我一头扎到图书馆,读了一年的书,重点是政治学的名著,从马基雅维里、霍布斯到洛克、卢梭,从托克维尔、穆勒到哈耶克、罗尔斯,不管懂不懂,反正是把政治思想5来的发展历程追踪了一遍,逐渐对自由主义思潮有了点学理上的印象,悟出了前面朱学勤概

括的那几条。接着读下去,又发现朱学勤说得还不全,我们还要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个根源上去分析自由主义。

现在,我们都已经成为党的青年干部,具体从事着思想引领工作。对自由思潮的认识如果仅停留在政治诉求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停留在学理的言说上,也是有欠缺的。我们面对自由主义思潮,还应该注意把它和中国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能够向青年解释它和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异同,并且能够向青年指出这一思潮的缺陷和不足。

我觉得,中国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它温和的学术精神与激进的政治诉求之间存在矛盾。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舶来品”,在西方是一种宽容的、渐进的、温和的学说,按照朱学勤的说法,这一思潮“反对激进主义的人为构建”。它是作为西方政治实践的事后总结与阐释出现的。但是,到了中国,自由主义却变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方案,试图迅速在中国大地上“兑现”。无论是“全盘西化”的极端口号,还是89**的街头行为,都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采取了先验的、激进的、攻击性的态度,这和原产地的学术精神是相悖的。

自由主义在中国强烈的“兑现效应”逼迫很多思考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理念。应该说,大家对自由、民主、人权等政治价值是不存在异议的,但是如何实现这些美好价值,大家有不同的看法。由此,自由主义有了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多个论敌。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出现了三种思潮,对自由主义思潮形成了冲击。

第一个出现的是以新权威主义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思潮。在西方,保守主义最初是作为自由主义的批判者和反思者出现的。被奉为保守主义鼻祖的柏克就是在反思法国大革命的基础上写就了《法国革命反思录》,这一著作也成为保守主义思潮之滥觞。在中国,新权威主义的出现和西方很像,也是作为自由主义的反思出现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三个人。1986年4月,北大博士生张炳九在一次沙龙演讲中,主张在中国现阶级采用半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以适应发展中的商品经济的需要。1988年7月,上海学者萧功秦在北戴河举行的知识分子问题学术讨论会上首次提出“新权威主义”一词。1989年1月,吴稼祥发表《新权威主义述评》一文,对新权威主义进行全面介绍与界定。而此时,自由主义与新权威主义的争论已经如火如荼。

新权威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我觉得吴稼祥的一句话比较形象。他认为,在民主与自由结婚之前,有一段专制与自由的调情期;如果说民主是自由的终身伴侣,则专制是自由的婚前情人。我接触到新权威主义是在大三。那时候我正在西方政治学原著的晦涩艰深中苦苦挣扎,对政治学的枯燥渐感绝望。忽然看到了新权威主义论战的文章,特别是读到了吴的这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比喻,顿觉眼前一亮。原来政治学和现实是如此紧密,政治学家的笔下也可以如此生动。当然了,新权威主义还是有很多论述逻辑的,限于时间,我们不能展开介绍了。

第二个抨击自由主义的思潮是民族主义。这种思潮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其实在89前,就有王小东对《河殇》的批判,可以看作民族主义思潮的萌芽,但没有形成思潮。90后,随着中国的强大与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西方的利益纠葛,特别是网络空间的迅速形成,促成了民族主义思潮的整合、流行与发展。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容可以通过四本书来概括,即:《中国可以说不》、《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和最近出版的《中国不高兴》。民族主义者广泛讨论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问题,主张各异,但有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反美情绪,以爱国主义面目出现,他们深深地担忧民族的利益,带有对民族命运的忧虑感和使命感。

民族利益至上与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在很多领域是相冲突的。到底是人权高于国权,还是国权重于人权?注定了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激烈论争。特别是在互联网上,两种思潮展开了话语权之争。民族主义挟道德上的正当性,把任何对民族主义的怀疑和指责都视为对中华民族的背叛,从道德上加以诟病,“帮凶”“卖国贼”等是有些bbs上屡见不鲜的词汇。自由主义者则讥笑民族主义目光浅薄、孤陋,是民粹主义,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总的来看,这两种思潮的论争更多的是相互攻击,学术讨论往往发展为对动机的置疑和道德上的批判。

第三种与自由主义论战的思潮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左派。新左派的“新”,是指反思传统社会主义;新左派的“左”,是要批判资本主义西化潮流。“新左派”能在笼罩在自由主义语境下的中国知识界乃至中国社会取得一定的话语权,要“感谢”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广泛而急剧的社会分化。90年代以来,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利益分化和社会公平缺失,对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生活景况的冲击,使被自由派知识分子奉为金科玉律的经典观念,遭到了来自多数社会成员的越来越多的质疑。于是一批接受了西式教育的年轻知识分子乘势而起,他们为“弱势群体”代言,抨击市场弊端,重提阶级、阶级斗争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挑战自由主义关于人的自由与普遍主义的经典诉求。新左派就这样形成的。

与中国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言路相比,当代中国的“新左派”成分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毛式平等主义者,强调平等的最高价值,对毛泽东、文革和改革等问题有很多重新考量。二是自称为自由主义左翼,以甘阳、王绍光为代表,前者强调以大众民主奠基政治成熟,后者强调以国家强大推动民主建设。三是秉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有识之士,汪晖、崔之元等为代表,在全球化时代力主中国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毅然捍卫“批判思想”的锋芒。

以上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讨论政治问题的四种思潮以及由此发生的三次大的争论。做个简单小结,代表个人看法,不是很准确。

如果说当前的中国是一个前进中的巨人,偶尔有一点感冒。各种思潮不请自来,申请当大夫,并开出了药方,那么

——新保守主义开出的是板蓝根,不太好吃也不太好看,但是治中国人的病还是挺管用的,所以新保守主义是不可爱但却可行的药方。

——新自由主义开的是抗生素,而且是糖衣包着的。这个药效用很大也很好看,但是从对症下药来看,用这付药略显超前,吃完以后可能会有后遗症,所以自由主义是可爱但不可行的药方。

——新左派开出的是脑白金,这是保健品,很不错,好吃好看,而且怀旧。有些时候,有些症状,吃了这付药是管用的,但如果脑白金打出广告说能让人活回30年前去,那就不太可信了。

——民族主义开出的药方是老白干、二锅头。他们认为中国不是有病的问题,而是中国长大了,精神头不够的问题。喝了老白干,酒壮英雄胆就能上山打虎了。老白干喝完了会兴奋会勇敢,但是喝多了会干出傻事,酒醒了之后会追悔莫及。

二、面对政治思潮的多样化,主流意识形态有何因应之策?

古今中外,任何政权都有其主流意识形态,任何统治者都会努力用各种手段来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大都把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同时搞一些“篝火狐鸣鱼腹丹书”、“三统”、“五德”之类的君权神授论证。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手段无外乎文武两途。武的手段比较出名的人物是秦始皇,大搞焚书坑儒。但是效果不好,唐朝有个知识分子还写诗讽刺这位“祖龙”: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后来者吸取了秦始皇的教训,提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方面,保持文字狱等高压政策,肉体上消灭异己。另一方面,开科取士,通过“高考”指挥棒,牵动读书人的思想;设馆编书,通过掌握“审查权”销毁对统治者不利的思想。比如,清朝编了四库全书,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

当前,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是在历史竞争中形成的,经历了一个从革命党的指导思想到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政策调整的过程。具体来说,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其意识形态要经历一个从分裂转向整合、从激进转向保守、从封闭转向开放、从批判转向指导的过程。

1、从分裂转向整合革命党为了“革”当权者的“命”,首先要找到当权阶层的反对群体作为依靠的力量,因此,革命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纲领都具有比较鲜明的群体区分意识,倾向于把社会划分为对立的人群。比如,陈胜吴广起义,是以贵贱来划分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孙中山推动民主主义革命,最初是以民族来动员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是,一旦革命成功,革命者变成了执政党,社会中所有的成员都成为其治下的子民,那么意识形态就要代表所有的人。于是我们看到,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成功者,都会从原来“斗地主”的热情中退回来,声明自己“受命于天”、“抚育万民”;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也不再提“驱除鞑虏”的口号,反而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号召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这都是顺应时势的正确之举。

我们党在革命阶段,首要任务是要明确自己的依靠力量,找到敌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第一句话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在革命时期,严格区分贫农、富农、地主、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这些成分,是需要的,也是有效的。但是在获得政权,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后,继续按照成份区分人群,就会造成政权依靠力量的减少。文化大革命时期,意识形态上极“左”思潮盛行,在政策层面坚持区分出身和成份,先是分出了“黑五类”,接着又扩大为“黑七类”,最后变成了“黑九类”,知识分子“有幸”忝列其中,成为臭老九。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被看作敌人专政起来了,那么谁来维护政权呢?谁来建设国家呢?

从文革的阴影走出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开始后,党中央开始拨乱反正,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扩大革命的队伍,扩大政权的依靠力量。老干部复出,右派摘帽,知识分子迎来科学的春天,这样才有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在意识形态上,党的理论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了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把党的性质由一个先锋队扩展为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从激进转向保守

激进与保守,是意识形态坐标中的两个不同方向。革命,作为一种暴力改变现状的活动,从来都是和激进主义结缘的。但是革命党一旦成为执政党,不可避免地要追求秩序、延续传统、崇尚和谐,保守主义思潮就有了用武之地。

卢梭的思想是典型的激进主义。在和平时期,作为激进主义思想家的卢梭显然不受人们的欢迎。1778年,在人生的最后一年,卢梭在街上被马车撞倒,继而被野狗扑伤。报纸将标题写成“卢梭被狗践踏”,贬损之意毫不掩饰。然而,革命在一步步走近。积重难返的社会矛盾,渴望变革的群众呼声,排斥了保守与理性,呼唤着激情与反抗。卢梭的思想地位迅速发生变化。1791年,国民公会投票给卢梭树立雕像。吉昂内斯看准时机,说卢梭正在成为大革命的象征。很快,对卢梭的崇拜成为社会的潮流。后来的历史大家很熟悉了,吉伦特派执政,把卢梭思想从民间思潮上升为国家统治;雅各宾派执政,把卢梭思想从政权合法性基础变成指导一切的天条。罗伯斯比尔自命为卢梭的信徒,呼之为“圣人”,他的著名的宣言——我就是人民,来自于卢梭的公意理论。

以激进主义号召革命是成功的,但是在执政后坚持激进主义就会出现问题。卢梭的思想辉煌于罗伯斯比尔,倒塌于罗伯斯比尔。在公意理论指引下,人民的意志可以超越任何法律与制度,而罗伯斯庇尔,这是道德的化身,也就是人民的化身,他的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要在这种意志之下重建一个新的社会道德,要改造人心。这样的逻辑下,需要肃清人民的敌人,不可避免疯狂的屠杀。从敌人开始(封建势力),到朋友(比如吉伦特派),到自己人(如丹东),直到自己,罗伯斯比尔也登上了断头台。

如何能保住革命的果实,不重蹈罗伯斯比尔的覆辙呢?很多思想家进行了反思。包括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柏克的《法国大革命反思录》,还有专门研究革命的布林顿的《革命的分析》。他们的结论不一,但是都有一条就是革命到掌权,都要经历一个从激进到保守的转型。布灵顿的研究最有意思,他通过比较美、英、俄、法四国的革命,概括了革命的四个阶段,即旧制度的垮台、温和派统治时期、激进派统治时期和热月反动。而热月反动阶段,正是意识形态从激进向保守的转型时期。

从激进到保守,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对待财产权的态度。革命党历来是主张“均贫富”的,因为这样对贫苦的大多数来说是有号召力的。但是一旦获得了政权,还以随意剥夺财产权为常态,就会失去人心。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大家都没有恒产了,心就会随风摇摆了。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始审议的宪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使私有财产权从一般的民事权利上升到宪法权利。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是我们党执政意识的一次重要提升。

3、从封闭转向开放

意识形态有一个边界问题。这是坚定革命信念的需要,也是保证组织战斗力的需要。只有严格坚守底线,才能分清敌我,才能巩固好阵地,才能坚定必胜的信心。在革命年代,我们经常听到“划清界限”这样的术语,可以说明意识形态的封闭性。从思想、认识、感情、行为上划清界限,既是意识形态封闭性的逻辑结果,又含有实际的组织功能。既是对所有人“道德净化”的普遍要求,更是对家庭出身有问题者的绝对命令。对革命者来说,这是世界观改造的入门主课。

革命党成为执政党,对意识形态的封闭要求逐步降低。毕竟社会实践是发展的,社会生活是多样的。执政党如果坚持把意识形态固定在条条框框内,就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最终脱离群众。苏共在执政以来,对意识形态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过度监控书报文献信息的传播;二是进行意识形态批判运动。对文献信息、新闻书报的传播和出版实行适度的监督、控制,一般来说是必要的;对于新生的苏维埃国家,显得尤其重要一些。问题在于苏共把这些“临时性的紧急措施”长期化、固定化。而且到斯大林时期,不仅把这些更加严厉的措施指向社会,还进一步指向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和“反对派”。这种政策不仅造成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极端封闭性,同时也伴随着产生了另一特点,即意识形态的极端脆弱性。其结果,不仅是在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环境中造成了极端僵化的理论教条,无力同现代世界的各种理论思潮进行交锋,而且由于它是在一个极端封闭的意识形态“温室”环境中培养“理论队伍”的,因而又造成了“思想精英”的弱不禁风。

从封闭走向开放,我们党做得要比苏共好。尽管历史上我们也有过“左”的教训,但是总体上我们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更是以开放的姿态、宽广的胸襟,吸收非主流思潮的合理观点。比如,在经济政策上,吸收了很多自由主义的主张;在社会政策中,注重新左派提出的合理诉求;在对外政策上,充分考虑民族主义的呼声。

4、从批判转向指导

这一转变意味着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也意味着执政党在对待党外思潮的方式方法上有所调整。

革命时期,党的意识形态是诸多解决中国政治困境的政治方案的一种。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国家主义等学说处在同等的竞争位置,这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对其他思潮采取批判的斗争策略。我们翻开马恩选集,第一卷第一篇著作就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导言,翻开第二卷,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作为“在野”的思潮,其最初是以批判旧有思潮的姿态横空出世的。中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依然存在,只不过侧重点由理论转向实践(理论批判的任务已经由马恩完成)。翻开毛选,可以看到若干以“反对”作标题的篇目,反对本本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反对投降活动、反对党八股等等。

从领导革命到执掌政权,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对待党外思潮特别是异见上,是否还要保持批判、斗争到底的态度呢?答案是:要根据执政地位的巩固情况和执政任务的转变情况。一般来说,执政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宜将剩勇追穷寇”,继续执行斗争政策。但是,随着执政地位的完全确立,就不宜再把以批判为导向、以运动为方式的意识形态政策进行到底了,而是应该在策略上做出调整。原因有二:一是不容易控制结果。党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具有决定性优势。继续坚持批判运动,容易扩大化,错杀无辜,伤及同志。这在反右、四清等运动中都有实证。二是容易被敌对意识形态利用。当我方占据绝对优势,而敌人不成气候的情况下,如果我们高声大喊:敌人,你出来,我和你单挑!你说这是抬举了敌人呢,还是抬举了自己?我看是降低了作为执政党的身份。别忘了,我们可不再是当年和各种思潮挤在同一条河里争上游的队伍,我们已经上岸了,应该担当起裁判的角色。

从运动员变成裁判员,要求我们在意识形态政策上实现从批判向指导的转变。最近,《六个“为什么”》出版,在第一篇里区分了指导思想和社会思想的不同层次,我觉得很好、很高。社会思想的多样,并不排斥指导思想的一元;既要坚持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突出出来。

如何进行指导呢?这是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我觉得,至少有三点是要注意的。

一是要有超然的姿态,不要轻易陷入争论,把自己变成了别人的“对方辩友”。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不争论”,最近又提出“不折腾”,这都是高明之举。反正政权在我手里,时间和实践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我手里,那就先干起来,用事实说话吧。

二是要吸引更多的运动员加入。对裁判来说,是希望一个人参赛呢,还是希望百舸争流?答案肯定是后者。意识形态政策,也是如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可以避免一家独大,又可以突出“裁判”的重要性。从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力来看,上个世纪80年代,其处于被打击的地下状态,但是,却最出现了89年的**;90年以来,自由主义登堂入室、广为言说,为什么反而没有形成挑战政权的声势和行动呢?我觉得,民族主义、保守主义、新左派等多种思潮的兴起功不可没。思潮多了,更多的会变成学术之争;涉及实践,大家都会谨慎。

三是要善于设置比赛科目。其实就是要掌握话语权。社会上讨论什么,大家关心什么,不能由着各种非主流思潮兴风作浪。思潮的内容我们可以不干涉,但是思潮讨论什么题目,主流意识形态应该有引导。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对此有认识,他说:“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前一形式表现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机器,后一种形式则体现为文化领导权或曰话语权。最近几年,我们党牢牢掌握话语权,根据国情和时代发展,适时提出了政治文明、科学发展、共享改革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等课题,都有很强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三、在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有针对性地引导青年?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共青团是做第一件难事的,我们的提法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团员、教育青年。把这项工作做好可不容易,尤其在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多样的新形势下。这几年我们一直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在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但是个人觉得,做好这项工作,其实忽略了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一对一的影响与说服。

我们做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练就以平等的姿态、面对面的影响青年、说服青年的能力。青年有独特的视角,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我们影响青年,不能直接要求他们信仰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先从基本理念开始,通过启发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以我在大学里工作的体会,首先有三个基本理念需要引导青年树立。

1.政治价值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

无论哪一种思潮,都有其核心的追求目标,哲学上称之为终极关怀或者核心价值。但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往往有多种逻辑,很难截然分出孰优孰劣。比如,哲学上讨论真善美的问题,殊不知真善美是很难统一到一起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好朋友得了绝症,你告诉他真相呢,他会很痛苦,显然不是“善”;你要是编个善意的谎言呢,显然又违悖了“真”;想要两全其美,往往很难的。政治理念也是如此,比如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中的几个口号,自由、平等、民主,互相之间也是矛盾的。追求自由,那么人因为禀赋各异,就会出现贫富贵贱的差别,势必造成不平等;如果要求平等,都吃大锅饭,就会限制相当一部分有特长、有积极性的人的自由;民主也是这样,少数服从多数是个基本原则,这本身就是对少数人自由的一种限制,位列“希腊三贤”之首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以绝对民主的方式被判决死刑的,其罪名不过是“不敬神”与“蛊惑青年”,这种悲剧和专制制度下因“莫须有”而被杀的岳飞相差不多。

西方自由主义者在推介自己主张的时候,经常强调普世价值。这一招是很高明的。他不说政治主张,而是先把自己的主张打扮成绝对真理,受其教化的人就只有接受了。上个世纪苏东剧变后,法兰西斯·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历史终结时,没有剩下任何意识形态竞争对手,可以挑战自由民主主义。”然而,世界并没有目睹一场转变。多数俄罗斯人看来对专制统治都是满意的。后面这一句反驳福山的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个美国人罗伯特·卡根总结的。

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普世价值呢?我认为只有相对于一个时期的共同价值。比如,“民主”并不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的共识,在这个词出现的2500多年里,有22“民主”是作为非褒义词存在的,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降,18世纪之前所有伟大的思想家都认为,民主制度是将统治权交到道德败坏、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暴民手中。在这漫长的时期里,民主制并不是普世价值观念,君主制才是普世价值观念。又如“平等”,在中世纪及以前,也不是普世价值观念,不平等才是普世价值观念。中国孔夫子的“君臣父子”思想,近代辜鸿铭老夫子的“茶杯茶壶”理论,自不必多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人也普遍认为不平等是天经地义的,甚至连在等级阶梯上处在下层的人都这么认为。柏克是自由主义的宗师,他就认为,“天赋平等是一种社会虚构,等级差别才是‘习惯的社会纪律’”,“挟着对平等的过分热爱和仅仅是少数人的胜利,不可避免地把法国导向民主政体,那便是一种在许多方面有似于专制政府的政府”,故“完美的民主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事”。这些话白纸黑字的写在他的名著《法国革命反思录》里。

总之,普世价值的概念是人给定的,定义权比普世价值本身更重要。今天,某些人利用普世价值,把普世价值作为大棒,把传播普世价值当成一场新的十字军东征,目的在于铲除异教徒。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看起来,像是学术之争,名誉之争,事实上,这是在复杂国际背景下,一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斗争的实质是谁来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掌握不了话语权,你就没理,就只有被动地挨骂。

2.政治制度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区分政治制度,大家会习惯性地想到民主与专制这两个维度。其实,严格地从政治学上讲,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对立范畴。民主作为一种“合法的多数人统治”形式,其对应的是“合法的少数人”统治(贵族制)和“合法的一个人”统治(君主制);当然,还有“不合法的多数人统治”(极端民主制)、“不合法的少数人统治”(寡头制)和“不合法的一个人统治”(僭主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也有可能是专制的,比如极端民主制,就是一种暴民政治。但是现在,民主、专制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这两个词语身上的褒贬色彩也几乎成了定论。民主享有巨大的道德优势,无人敢撄其锋,专制则为人们所厌恶和唾弃。其实,简单地作这种二元划分,粗暴地评定优劣,都是不理性、不科学的。

去年四月,当中国和法国由于西藏问题而发生冲突时,法国电视台组织了一场辩论,邀请旅居法国的华人学者参与。然而,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和西藏毫无关联,而是:中国是民主还是专制。这种安排可以使我们明白其中的三层含义。第一,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二者必选其一。第二,西方是民主的,你们中国未定。第三,民主是好的,专制是坏的,只要中国承认了是专制国家,那就是邪恶的代名词。无论你怎样为自己辩护,都是站不住脚的。这完全是一种辩论上的诡计和舆论上的陷阱。就像推销员到了一个世代不知道穿鞋的小岛上卖鞋一样,他如果问岛上居民是穿鞋好还是不穿鞋好,无论岛上居民如何回答,只要承认这是个问题,就意味着推销员成功了。

二战结束后,全球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外,还有另外三种制度:法西斯主义(葡萄牙和西班牙)、军事独裁政权(韩国、台湾、印尼)、政教合一的封建王室政权(沙特、科威科)。论先进性,这三种制度都远远无法与社会主义制度相比。特别是造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灾难的法西斯制度。然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却与这三种制度结盟,对抗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时期,制度的先进与邪恶与否,并不是西方判断的标准。冷战后,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标准的西方民主制度,但是根据西方的需要,它们还是被贴上专制或独裁国家的标签。去年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德国发表“新铁幕”演讲,把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反美国家贴上独裁的标签,就是鲜活案例。显然,是否反对一种制度和政权,决定一切的仍然不是制度本身。

那么如何对一国的具体政治制度进行评价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适合,要用事实说话,用国情来分析。世界上“民主”的发达国家有很多,但是,夸张点说,这些“很多”的国家用手指头就能数得清,不过是美国、日本、欧洲而已。世界上更多的是“民主的”不发达国家,甚至是民主的落后国家,其数量必须会200以内的加减法才能算得清楚。这些国家拥有“民主”这个东西,但却没有饭吃,没有地位。

如果我们放弃对一种制度意识形态化的做法,而是以一个制度是否适合和推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作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现行制度是184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好、最成功的制度。短短的三十年,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强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总金额超过g8集团总和)、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中国是美国主要的借债对象)。在现在进行时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堪称一支独秀。特别值的一提的是,所有采用和中国不同转轨方式的东欧国家,其整体表现都远逊于中国。

在讨论政治制度问题上,我们不能轻易掉进西方价值体系所设定的框框中,否则从辩论的一开始我们就失去了道德优势。民主与专制,本身就不是对立的范畴;孰优孰劣,更是一个伪问题。我们没必要跳进这个辩论的陷阱,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自己国情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而不在乎谁和以谁的名义给中国贴什么标签。

3.政治行为没有完全自由的,都是要承担责任的。

这种认识,让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牢固树立,具有十分的必要性。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是89刚过去。北大有一位校领导就**问题作过一个报告,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的几个特点。其中一条就是大学生的使命感强,责任感差。我听了深以为然。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经常放到一起讲,但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有两条。

第一,使命都是管长远的,责任却是在眼前的。使命都是和历史和未来相关联的,而且离现在越远,那么使命感会越强。儒学里面有个著名的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朝的大家张载(字横渠)说的,被后来的所有儒生奉为理想。这就是典型的使命,上诉往圣,开启万世。使命感是很容易在学习中建立的。念过书的人应该都有相似的经历。看到中国历史如此悠久,汉朝威震四方,唐朝席卷中北亚,这种大国的光荣感油然而生,对比现在,有差距阿,那么怎么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呗,一说起来、想起来就热血沸腾,历史使命感就这样形成了。但是真要干起来,现实问题就来了。大学毕业了,国家需要你去援藏,我想这时候考虑到历史光荣的就少了,更多的可能会想高原反应怎么样啊,我的身体行不行啊,多长时间啊,等等。所以使命要实现,必须面对现实。使命是远大的,实现使命的过程是具体的。

第二,承担使命的人不必承担行为的后果,而承担责任的人必须承担行为的后果。德国有个和马克思齐名的思想家,叫马克斯·韦伯。他举出工团主义者的例子,来说明信念伦理,也就是使命,是不考虑后果的:“你可以向一个衷心服膺信念伦理的工团主义者证明,他的行为后果,将是使反动的机会增加,使他的阶级受到更多的镇压,从而阻碍它的崛起。但你不可能对他有丝毫触动。如果由纯洁的信念所引起的行为,导致了罪恶的后果,那么,在这个行动者看来,罪责并不在他,而在于这个世界,在于人们的愚蠢,或者,在于上帝的意志让它如此。”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适合所有信奉信仰伦理的使命承担者,比如,基地组织成员,孟买恐怖袭击者,当年的纳粹分子,以及民粹主义者,等等。

青年学生看书的时间多,经历社会的实践少。在他们头脑中装进了很多的理论、模型,都是理想化的,但是在他们的眼睛里没有看到社会的复杂性、具体性。当他们用头脑中的理论、模型去衡量现实问题时,不满就出现了,批判就开始了,愤青就这样炼成的。89之后,有相当的一批青年不理解,他们质问:我们是爱国的,我们上街也是为了爱国,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爱国有罪么?这种困惑,本质上来源于大学生的这一个特点。是的,爱国是无罪的,但是爱国一旦变成了行动,就必须要考虑行动的后果。放到历史长河中,几乎所有的爱国行动都是不被指责的,因为它在道义上崇高;但是放到具体的社会现实中,爱国行动却不得不承担它的后果。义和拳运动中同时向11个国家宣战的轰轰烈烈,伴随着八国联军的凶恶反扑和神州大地的生灵涂炭;59大游行中砸了美国大使馆的窗户,事后是政府买单来重新装修。

着眼于此,我们在做引导青年的工作中,一定要告诉他们使命和责任的区别,爱国热情和爱国行动的界限,政治参与和政治后果的关联。政治是天下之公器,参与政治活动,使命感固然重要,责任感却是万万不可少的。马克斯·韦伯在《以政治为业》的著名演讲中,告诫那些想成为政治家的人,一定要具备三个基本的素质:热情、责任感和判断力。热情是一种对“踏实的理想”的热情献身、对掌管这理想的善神或魔神的热情归依;但仅有热情是不足的,“政治家不在于热情本身,而是要在用热情来追求某一项踏实的理想之同时,引对这个目标的责任为自己行为的最终指针。”因此,政治家需要具备最重要的心理特质:判断力,也就是心沉气静去如实面对现实的能力,也就是保持对人和事的距离。韦伯实际上指出了政治家应该实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统一。韦伯的这些话,也值得我们向青年,特别是没有走出校园的青年,去广为传播。

已经超出了规定的时间,该结束了。以上向大家汇报了四种思潮、三次争论,四个“转向”、三个理念,其中有很多是一孔之见,很不成熟。这两个“三和四”,可以概括如下:我鼓足勇气在这里说三道四,但是很可能讲得不三不四。诚恳地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三篇:(定稿)发挥企业共青团作用引领青年建功立业

发挥企业共青团作用引领青年建功立业

——天富南热电团委工作介绍

2013年8月

一、公司概况简介

天富南热电成立于2006年3月,是一家与英属维尔京群岛第一能源共同投资兴建的中外合资企业。目前一期投产的为两台125兆瓦热电联产机组,年发电量为14.6亿千瓦时,二期两台330兆瓦热电联产机组正在紧张建设之中,预计明年发电。目前公司现有员工总数486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员工226人,28岁以下团员176人,团委下设5个团支部。

二、团委工作简述

(一)建章立制,团支部有章可依,团员有发展平台

1、制定考评办法,调动积极性。南热电团委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结合“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制定了考评办法。考评实行一季度一次,并将团支部考评分数与“五星级党支部”获星情况挂钩,调动了各党支部重视团建工作,抓团建工作的积极性。

2、开展活动,搭建平台。为了抓好团建工作以及调动起团员工作热情,团委号召并指导各团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相应活动。其中,化学团支部开辟了自己的“五星团员”阵地,围绕实际工作和中心生产任务细分“五星”内容,其中有“安全之星”、“节能之星”、“创新之星”、“巡检之星”和“学习之星”,给每个团员提供发展平台。运行团支部完善机制,实施了优秀团员评比活动,根据每个团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一月一评比一奖励,并将优秀团员相片公布在光荣榜上,让团员青年们赶有目标,学有榜样。

(二)抓学习、抓培训,提升团的整体素质

1、抓学习提素质。在团干自身能力的塑造和锻炼层面上,南热电团委抓住各项学习机会,今年上半年派送4名团干部参加集团团委举办的培训班。在自身建设上,团委抓好“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及时传达上级团委下发的各项文件和重要讲话精神。各团支部也实行每季度一学习,学习内容以专业技术知识、励志故事为主。在学习资料的供给上,党委每年下拨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学习书籍,团委将这些学习书籍填充到青年书屋内,供每位团员免费借阅。

2、抓培训强技能。开展 “岗位练兵”、“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技术比武”活动,督促和引导团员青年们为公司安全发展做贡献。经统计,上半年参与“岗位练兵”团员人数130人,开展反事故演习12次,技术问答760余次,技术比武8次。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年初股份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当中,检修分场团支部书记程威获得了维修电工A组一等奖,检修分场团员陕鑫丰获得维修电工B组一等奖,热控分场团员柳楠获得热工仪表一等奖。

(三)围绕公司中心任务开展各类争创活动

团委开展的任何工作都是围绕公司安全高效生产这个中心任务所计划实施的。今年上半年,团委及各团支部开展了“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团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各项活动结合目前所需所求制定好活动计划和考评办法,督促和引导团员青年们为公司安全发展做贡献。值得欣喜的是热控分场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12“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四)开展主题活动,凝聚人心,鼓舞斗志

1、团委开展主题活动。上半年,南热电团委开展了两

次大型专题活动,其中是3月20日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5个团支部60多名团员将公司内30个企业文化宣传橱窗进行了擦洗,修复公司部分已损坏的设施。在青年节来临之际,南热电团委于5月7日举办了“感知先烈、重温历史”的主题教育和团员活动,组织50多名团员技术骨干赴天业化工园参观学习,并在北泉镇总理纪念碑处举办了“五四”团员表彰活动。

2、团支部开展特色活动。在团委举办活动的基础上,各团支部围绕“五四”青年节开展了系列活动,较为特色的有:检修分场团支部号召全体团员为市福利院儿童捐衣捐玩具,共捐出衣服30件,捐出玩具20余个;运行分场团支部赴师范学校与少数民族学生联谊,为他们送去课外书籍、写字本、中性笔,并与该校学生举办了一场足球赛和篮球赛;热控团支部利用空地开垦菜园,种植蔬菜供员工享用。

3、各项活动有宣传。团委和各团支部还坚持做到活动有宣传,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二十四篇新闻宣传报道在外界各媒体刊登,有效展示了南热电团委的工作成效和精神面貌。

南热电团委所做的工作为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了助推作用,同时也为团员青年们的成长起到了引领作用,在公司各项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团员青年已是南热电的支柱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南热电团委将继续按照上级团委和公司党委的安排,结合南热电生产经营实际和团员青年的需求,坚持党的工作重点在哪里,团的工作重心就在哪里,积极开展有益于公司发展、有益于团员青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团结力量,凝聚人心,带领团员青年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关于发挥共青团作用推进青年就业

关于发挥共青团作用推进青年就业 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镇就业矛盾突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致使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的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为世人所注目。在这个特殊时期,扶持青年创业、就业,以创业促就业,成为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重要任务。

一、青年就业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企业改制增多,拆迁征地增多,部分下岗职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再就业,农村劳动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非农就业。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目前,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劳动力数量骤升,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将达到2300万人左右,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在2300万需要就业人数中,下岗失业人员约为1300万人,青年约占30%左右;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1000万人,青年占绝大多数;在农村1.5亿富余劳动力中,向非农领域转移和进城务工的主要是青年。加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存在着供求矛盾,也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不容忽视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新增青年劳动力需要到城镇就业。从全国就业形势分析可见,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做好青年就业和创业工作迫在眉捷、刻不容缓,同时更是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青年就业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青年自身的角度来看:一是青年自身素质低,严重影响就业和创业的实现。在待业青年中,多为文化程度不高的青年群体,下岗青工中多为知识老化,技能单一,适应能力弱的企业青工。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现代化,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不断涌现,这些用工单位对就业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不可回避的是下岗青年和待业青年由于素质低,从而制约了青年主动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发挥,很难实现跨行业、跨地区就业,成为下岗青年转轨、待业青年上岗难的最大妨碍,造成青年就业和再就业难度加大。

二是青年就业观念陈旧落后,束缚就业和创业的实现。由于过去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人们的就业观念上所造成的影响根深蒂固,使青年对政府对企业仍抱有十分强烈的祈盼、等待和依赖心理,很多青年在机会面前进行了自愿失业的选择。一些青年不愿意接受条件艰苦、待遇较差的就业机会;有的在选择就业岗位时缺乏跨行业、跨地区的长远眼光,固守田园;有的希望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不愿去做临时工和季节工,从而出现了“有事无人干”和“有人无事干”的结构性失业与自愿性失业交织在一起的怪现象;三是青年经济基础薄弱,制约青年自主创业的实现。待业青年还没有涉足社会,没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想要自谋职业,从事就业,没有资金来源;下岗青年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较短,在企业时工资水平就很低,他们有一些积蓄,由于结婚生子也花去了很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因此需要就业和创业的青年,要想自主自立创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扰,影响青年自主创业的实现。

从团组织自身的角度来看:一是青年就业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培训——指导——安置的良性的培训就业机制。在过去,团组织也费尽心机的在青年培训上下功夫,免费为青年进行各种培训。但是,对青年就业培训存在着学习技能、培训规模、培训内容选择的盲目性,培训后的跟踪服务也不到位,一部分青年培训后仍无处上岗,无人介绍上岗。这就反映出培训的实用效果不佳,导致了培训和安置就业的脱节,没有形成良性的培训就业机制;二是各地团组织互动的用工机制虽已初步形成,但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以往的青年就业与再就业的安置上,团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千方百计为青年的安置寻找门路,寻求就业途径和渠道,但是,以往的工作都是“单打一”“一厢情愿”的安置青年。尽管倾注了团干部大量的心血,安置的渠道和途径也很狭窄,安置的结果也不尽理想。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是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落实的不到位,外部环境亟待改善。政策中,虽然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运作中,这些政策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特别是一些基层部门和权力部门,由于认识不高,理解偏差或出于部门利益考虑,往往造成政策落实不到位,客观上削弱了政府支持的力度,挫伤了青年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二是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私营、个体户把下岗青年当成廉价劳动力,利用下岗青年多,急于再就业的心理,私招后,不能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同下岗青年签订用工劳动合同,工作时间长,劳动报酬低,同工不同酬。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使下岗青年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部分企业在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问题上态度不够积极。部分企业一旦有点不景气,不是想方设法去扭亏增盈,进行内容挖潜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企业富余人员加以开发和利用,而是坐以待毙,把部分富余人员当作包袱,特别是有的企业为了减员而采取一刀切,企业论资排辈的传统思想较为严重,一刀切下来的60%以上是青年人。企业简单地将下岗分流人员推向社会,加重了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社会负担;

三、推进青年就业和创业工作的政策策初探

四、拓展思路、创新载体、服务青年以创业促就业

(一)营造创业氛围,引导青年投身创业。一是统一行动。面向社会广泛宣传青年创业行动统一的口号、标识、歌曲,在适当时机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年创业文化,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较为浓厚的鼓励青年创业的文化氛围。二是举办论坛。举办青年创业论坛,研究涉及青年创业的前沿问题,强化对青年创业的理论指导。充分发挥青联等资源优势,邀请具有一定影响的青年企业家现身说法,畅谈创业经历和创业感受,激励更多的社会青年树立创业意识,迈出创业步伐。三是树立典型。开展“青年创业奖(创业之星)”评选活动,选树一批青年创业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增强青年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加强宣传。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滚动宣传、立体宣传,掀起青年创业的热潮,最大限度扩大青年创业的社会影响。

(二)落实资金扶持,促进青年成功创业。筹资设立“青年创业支援基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设立基金,以个人申报、团组织推荐、竞赛选拔、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等途径,评审确定以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特色产业和服务业等青年创业项目为重点的“青年创业支援计划”项目。依托相关单位、部门或机构,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参与青年创业贷款的融资和管理,与财政局、各银行协调担保方式,联合当地金融机构,深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计划”,争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授信,降低贷款门槛,优化贷款程序,为创业青年提供低息贷款。为切实解决创业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帮助他们实现成功创业,选派优秀团干部充实到“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业务一线开展工作,开发金融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新方式。同时,加强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青年“结对创业”活动,让有资金的青年与有技术的青年通过合作创业,形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良性聚集。也可采取现金入股的方法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入股,既帮助解决了农村青年创业中资金困难,又让社会闲散资金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双赢”局面。

(三)搭建服务平台,提供青年创业先机。通过流程化、项目化来实现“一站式”服务。所谓“一站式”服务就是把团组织的创业服务部门或机构建设成为面向广大青年的创业服务站,让他们通过团组织的服务能够更加便捷地走上成功创业之路。实现“一站式”服务,要求我们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项目运作,从具备条件的青年创业者向团组织提出申请之时,即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咨询、培训、融资及跟踪辅导等服务,逐步实现服务过程的流程化和项目化。比如在创业融资这一环节,青年创业支援计划设计安排若干条服务途径,对于一些初创型的项目安排小额资助,对于有一定创业基础的项目协调当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对于科技型项目则联系推荐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接洽。同时,建立必要的衔接工作推进流程,力争把对每个创业项目的服务做实做好。

(四)构筑培训体系,提高青年创业能力。

1、加强青年创业培训中心的建设。一方面发挥团内资源,利用团属青少年宫、团校等阵地,建设县、乡(镇)、社区三级培训中心,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另一方面挖掘社会资源,联合社会培训机构,成立青年创业培训中心、SYB培训中心,走社会化运作的路子,努力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培训体系。

2、成立创业讲师团。结合青年创业培训的实际需求,组建专业教师团,有针对性地聘请一批高校教授、SYB培训教师、职业指导师、青年企业家作为青年创业培训的主讲教师,相对应设计一批精品课程,成为全区青年创业培训中心的共享资源,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训实效。

3、广泛网络有志创业青年学员。采取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征集有志创业青年、团组织层层推荐青年培训学员相结合的方式,推荐青年参加创业培训。对学员进行意向性筛选,对有创业志向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学员优先进行培训。

4、抓好创业培训。将青年创业培训根据实际需要分为意识培训和创业培训两个环节。意识培训主要突出树立创业观念和强化创业意识,在培训期间对其创业意愿、创业条件等进一步考核,按一定比例进入创业培训程序。创业培训主要对创业学员进行“企业构思、评估市场、企业人员组织、企业法律形态、预测流动资金、制定利润计划、企业生存能力、开办企业”等方面的培训,并对已初步开办企业的创业者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帮助学员调整经营思路,修正管理措施,提高业主所创办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五篇: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

附件1: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

甲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企事业单位)

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中央有关部门、省级团委有关部门、团市(地)委、学校团委)

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就合作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事宜签订本合同,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一、合作目的

第一条 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目的是接收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进行就业见习,为其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创造条件,为企事业单位选人搭建平台。

二、合同期限

第二条

本合同期限为三年,自20 年____月____日起,至20 年____月___日止。合同期满是否续签由双方协商确定。

三、合作方式与内容

第三条 甲方愿在合同期限内,与乙方合作建立____个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每个基地每年提供的见习岗位不少于10个。

第四条

乙方或乙方委托市(地)级、县(区)级团委按照甲方岗位需求招收青年,并选派到甲方进行见习,见习时间为2至3个月。乙方所选派的青年应身体健康。

第五条 见习期间,见习人员的见习活动包括业务培训和工作由甲方安排和管理,乙方予以协助。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 制定见习管理制度,同见习人员签订见习协议。

第七条 安排见习人员具体见习岗位,见习期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但不能安排超越见习人员年龄体力、承受能力的工作和高危岗位,也不应以短期劳务用工为主要目的安排见习内容。

第八条 负责见习人员在岗期间的管理,有权要求见习人员遵守企事业单位各项规定。

第九条

乙方提供的见习人员名单报甲方后,甲方在见习人员到岗前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额不低于________元人民币;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月足额为见习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补助,具体金额由甲方同见习人员签订见习协议规定;有条件的单位为见习人员见习期间的食宿提供便利;尊重见习人员休息权;提供基本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保障见习人员在见习岗位的安全。

第十条 对见习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培训内容及时间由甲方确定。第十一条 见习结束时,应为见习人员出具见习鉴定。第十二条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见习人员。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

乙方协助甲方对见习人员进行管理,加强见习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督促见习人员保守甲方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遵守甲方有关规章制度;安排专门人员对见习人员见习情况进行联系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与甲方沟通,共同协商解决办法。

第十四条 面向青年公布甲方见习岗位信息,向甲方提供见习人员名单(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在读学校或毕业学校、所学专业(技能)等信息),组织见习人员到甲方进行见习。

第十五条 在甲方未能履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时,乙方有权终止本协议,撤销基地牌匾。

六、保密协定

第十六条

乙方教育见习人员对涉及甲方的技术和商业等秘密进行保密。

七、合同生效及其他

第十七条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甲乙双方公章生效。第十八条 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本合同相关内容或终止本合同。

第十九条 甲、乙双方如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如经协商未达成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将该等争议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裁决。

第二十条 本合同一式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另一份由乙方报送团中央备案。

甲 方(盖章):

代表人(签名):年 月

乙 方(盖章):代表人(签名):

年 月

日日

下载共青团引领青年就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青团引领青年就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 甲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事业单位) 乙 方: (高校团委) 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就合作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事宜签订本......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甲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企事业单位)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市委、团县(市、区)委)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就合作建立共......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

    共青团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协议书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 甲 方:中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乙 方:共青团重庆三峡学院委员会美术学院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就合......

    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情况介绍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共青团区委 (2012年9月15日)尊敬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创业就业是青年最普遍、最迫切的根本利益。服务青年创业就业,既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

    共青团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引领青年[优秀范文5篇]

    共青团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引领青年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对于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讲,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异军突起,广泛渗入到大学生......

    共青团工作总结:引领青年笃于务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共青团工作总结:引领青年 笃于务实 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2012年我院团委在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四红旗团委”的创建标准和......

    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总结

    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总结**年,我单位团支部、青年工作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公司团委总体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青年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团委各项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公司改......

    辽宁省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精选五篇)

    辽宁省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实施细则 (试行) 根据《辽宁省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方案》,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 、建立基地 见习基地由省级团委、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