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15:0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青团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青团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意见》。

第一篇:共青团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意见

共青团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意见

<鲁青发[2009]4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团的十六大、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促进青年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现就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一)充分认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特别是省

(二)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事业化推进、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发展”的原则,灵活运用组织动员方式和社会动员方式,积极整合团内资源和社会资源,完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就业培训、信息服务、就业援助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不断推进青春创业行动深化发展,以大学生和农村青年为重点,统筹做好各类青年群体的就业工作,着力扶持青年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目标任务

到2012年,建立有山东特色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建成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200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500个,“学士后流动站”1400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50个,努力扶持5万名青年成功创业,帮助和带动32万名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和就业培训126万人次。

二、开展就业教育,引导青年转变就业观念

(一)加强就业形势教育

通过就业形势报告会、座谈会、专家讲座等形式,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消除“等、靠、要”、“一锤定终身”等思想观念,正确处理就业和择业的关系,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解决就业问题。引导青年深刻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新机遇,增强就业信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城乡基层服务一线、西部边

远地区建设一线建功立业。

(二)做好就业政策服务

通过媒体、网络宣传,组织专题活动,发放《青年就业手册》和就业政策明白纸等形式,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地方最近出台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引导青年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使青年在政策扶持下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联合政府有关部门,继续出台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

(三)鼓励青年自主创业

利用创业论坛、项目讲解会、典型宣传等途径,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引导青年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评选表彰“山东省青年创业奖”、“山东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和“山东省杰出进城创业青年”,组织青年创业事迹报告会,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引导和扶持更多青年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四)实施青春创业启航计划

开展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青春创业启航计划,组织“青春创业专家讲师团”到高校举办创业讲堂,在部分高校开设创业选修课,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规划。由高校团委会同专家讲师团共同选拔适合创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模拟、沙盘演练、创业实习、专业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创业型人才。联合政府部门、媒体、企业共同举办“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等

活动,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报道,对获奖大学生提供奖金、企业管理岗位,对获奖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鼓励大学生毕业后投身创业的时代潮流。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青年就业创业技能

积极整合社会培训资源,扎实推进“青春建功新农村就业创业培训”、“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全省农村青年春季培训行动”等培训项目,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全面提升青年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

(一)完善培训体系

按照“就业导向、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团校、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等团属培训机构为依托,整合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培训力量,利用现有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等资源,建立社会化的青年就业创业培训体系。鼓励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机构,依照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新能力的意见》规定,通过竞争方式,成为劳动部门认可的“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定点培训机构”,纳入政府主导的培训规划,享受培训贴补政策。

(二)丰富培训内容

面向农村青年重点开展科技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1-2门专业技能,提高他们求职就业的能力。面向城镇青年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鼓励和引导他们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带来的机遇,利用城镇较好的创业环境,开展自主

创业。面向大学生重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职业规划培训、见习实训,帮助他们掌握求职技巧,提高实践能力,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面向初高中毕业生,重点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帮助他们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三)创新培训模式

根据群体青年的就业意愿、基本技能和文化水平,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办中、长、短期相结合的培训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就业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储备式培训。创业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采取“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模式,参考借鉴社会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增强青年的创业本领。注重利用现代传媒培训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网上视频培训。

(四)加强培训力量

依托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的力量,聘请知名企业家、学者、专职培训师、律师、会计师、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高级技工等社会人士,组建“青春创业专家讲师团”,培养一批优秀的创业讲师和管理人员,建立专业化的创业师资队伍。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开展“一对一”陪伴式创业辅导,提高青年创业成功率。对“青春创业专家讲师”和创业导师进行分级聘任,实行动态管理,开展跟踪服务,每年开展评优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专家讲师和创业导师进行表彰。

(五)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积极协调有关企业,为青年创业提供优惠政策、经营场所、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按照“产权明确、公益导向、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原则,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吸纳青年集中创业。建立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收集适合大学生具体经营的创业项目,由企业提供设备、原料、资金和配套服务。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选拔在校大学生在企业的管理指导下开展自主经营。对经营业绩良好且具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团组织和企业优先给予扶持。既帮助企业发掘大学生消费市场,又扶持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成长成才。加强对创业孵化基地的统一管理,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授牌,对其中涌现的大学生创业典型,通过媒体进行宣传。

四、提供信息服务,拓宽青年就业创业渠道

(一)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充分发挥青春创业行动网、我拼我赢网等省级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网站的作用。各级团委要积极建立青年就业创业网站,宣传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就业、创业政策,报道共青团扶持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措施;推介富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发布最新的招工招聘信息;开办创业论坛,了解青年就业需求,促进青年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开展网络培训,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创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完善网络项目申报、初审程序,接受青年创业项目的扶持申请。

(二)搭建地面推介平台

充分利用“山东青年创业就业信息超市”,汇集省内外优秀创业项目,定时向青年免费开放,每年举办“山东青春创业我拼我赢项目

推介会”,与用工企业建立委托招聘的合作关系,定期举办人才招聘活动。各级团委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筹建青年创业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借鉴“山东青年创业就业信息超市”的运作模式,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信息服务。

(三)搭建职介连锁平台

扶持正规的职介连锁机构,开展招工求职、劳务派遣、劳务输出等方面的服务。县级团委要做好与“我招我聘”职介连锁县级工作站的对接。

(四)搭建媒体信息平台

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途径,开设青年就业创业专栏,推广优秀创业项目,举办青年创业项目推介和人才招聘活动。

(五)完善信息工作机制

提高各级团委收集、发布青年就业创业信息的能力,为青年提供更加及时、便捷的信息服务。完善团组织内部信息传达、反馈工作机制,各级团委要安排专人负责,确保上下级团委之间的工作信息畅通,使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五、拓宽融资渠道,缓解青年创业资金压力

(一)设立山东省青春创业基金

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募捐,不断扩大基金规模。通过无息资金扶持、贴补贷款利息、贷款担保、风险投资等运作模式,为青年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探索建立基金循环使用机制,确保基金保值增值,推动基金可持续发展。

(二)成立山东省青春创业投资担保公司

积极协调相关企业出资,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1亿元。公司采取市场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注重业务发展的公益性,重点向创业青年提供担保服务,减免青年创业贷款的担保费用,简化担保手续。协调合作银行增加担保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息,建立“创业青年贷款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青年创业融资成本,拓宽青年创业融资渠道。

(三)深化“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 按照团省委、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的意见》,强化对养殖业、畜牧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及市场拓展项目的资金扶持,培养万名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千名农村青年小老板、百名农村青年企业家。农村信用社简化贷款程序,在原有贷款执行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20%,对“农村青年诚信优质客户群”,团组织和农村信用社共同表彰的优秀农村创业青年,历届省、市级优秀农村青年,在贷款的额度、贷款的期限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各级团委特别是乡(镇)团委、县(区、市)要加强青年创业项目的考察、培养和推荐工作。

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团省委、山东银监局《关于在全省全面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的通知》,与涉农银行、农村信贷担保组织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

(四)科学运作青春创业贴息专项资金

由省财政每年拨付300万设立青春创业贴息专项资金,用于扶持

青年自主创业。积极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申报项目全年跟踪评价机制,择优对青年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创新资金运作模式,探索开展贷款担保,对青年贷款利息进行贴补。各级团委要认真组织开展青年创业项目的考察、培养和申报工作,严格实行县、市、省三级团组织逐级审核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资金运作,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强化对资金使用的监管。

(五)开展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

具备较强创业能力,已开展自主经营的创业青年,可申请3-5万元无息无担保的创业资金和创业指导。各市团委要积极筹建YBC工作站,有条件的县(市、区)团委也可筹建YBC工作站。YBC山东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市级工作站的指导。到2012年,全省扶持YBC创业项目400个。

(六)推进青春创业行动开行项目

加强和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的合作,利用开发银行提供的中长期低息贷款,解决青年贷款难的问题。能够带动青年集中创业,并符合银行贷款抵押要求的企业,都可以申请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的扶持。各级团委要积极开展项目考察、培养和申报工作。

(七)鼓励青年成立贷款互保、联保组织

各地团委要发挥组织协调优势,鼓励创业青年探索成立相对稳固的“信用互助组织”、“担保协会”等信用共同体,通过互保、联保的形式共同解决贷款难的问题。积极协调银行开展与青年创业信用共同体的合作,运用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探索

开发联合信用贷款,满足信用共同体成员的融资需求。

六、强化就业服务,帮助就业困难青年解决就业问题

把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多渠道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一)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

按照《关于在全省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通知》要求,坚持“分级建立、分级授牌、属地协调、动态管理、基层对接、就近就便”的原则,积极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招收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青年农民工进行就业创业见习,优先安置就业困难青年。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建立程序,对见习基地统一授牌,并实行动态管理。认真做好见习人员的招收工作,监督见习双方履行协议,协助见习基地单位做好见习人员在岗期间的管理和服务。团省委每年评选表彰一批见习基地。

(二)推进“学士后流动站”建设

依托企事业单位,建立“学士后流动站”,为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带薪预备就业岗位,期限一般为一年。一年后,通过双向选择,决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同等条件下,建站单位优先录用。通过“学士后流动站”建设,倡导临时就业、灵活就业,缓解大学生同时毕业求职带来的就业压力,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实践考察的平台。做好“学士后流动站”与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双挂牌”对接。

(三)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方式,面向高校毕业生大力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重点帮助他们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能,调整就业预期。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报名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山东计划”等项目,到西部、到基层、到农村就业成才。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级团委出台的创业优惠措施优先扶持高校毕业生。

(四)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开展“万家中小企业助推青年就业创业活动”,支持中小企业吸纳青年就业,扶持青年创业。鼓励和引导青联、青企协、青春创业促进会等社会团体的会员单位,共青团评选的青年企业家单位积极安置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农民工等就业困难青年就业。协调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对这些企业进行评选表彰,优先给予资金扶持。

(五)关心就业困难青年群体的生活

各级团委要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帮助“零就业家庭”中的青年成员就业。做好进城务工青年的维权服务。关心就业困难青年的子女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帮助他们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七、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一)明确领导责任,完善工作机制

要把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进行安排和部署。团省委成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各级团委也要相应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团委书记要亲自抓,并明确一名分管书记具体负责。把青年就业创业的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列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上级团委要按照目标责任制度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所属有关部门和下级团委的考核、检查和监督,加强工作调度。积极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机构建设,设立青年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完善工作体系,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强化团干部培训,落实学习制度,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调研活动,组织团干部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团干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能力。增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健全青年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对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团组织和团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发挥促进会作用,延伸工作手臂

发挥山东省青春创业促进会资源整合和项目运作的优势,创新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加强咨询、维权服务,解决青年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推进促进会自身建设,增强组织活力和社会影响力。各级团委要积极整合社

会资源,探索建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社会化运作机制,搭建工作平台,拓宽工作途径,形成覆盖全省、深入基层、贴近青年的服务网络。

(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好做法,扩大青年就业创业各项工作品牌的社会影响。大力宣传青年创业典型,展现山东青年创业风采。大力宣传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院校、媒体和社会人士,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第二篇: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情况介绍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

共青团区委

(2012年9月15日)

尊敬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创业就业是青年最普遍、最迫切的根本利益。服务青年创业就业,既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更是新时期共青团引导青年、凝聚青年的有效载体。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已成为共青团服务青年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因此,共青团金川区委高度关注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积极响应团省委、团市委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就业创业的政策方针,积极行动,多措并举,鼓励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就业创业。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就金川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以简要汇报:

一、我区共青团在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推进情况

在团市委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内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提高青年就业技能、增强创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团区委持续推进并不断深化‚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行动‛。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住两个工作重点。即:抓就业和创业两个重点。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我们重点做好技能培训、就业岗位搜集、就业信息发布等工作,力求实现就业培训与就业岗位的有机对接。近几年以来,我们联合区人社局、区农牧局等部门,组织培训青年达到1000余人次。在促进青年创业方面,我们重点做好创业培训、—1—

推动小额贷款、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工作,按照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为创业青年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二是突出三个关键环节。即:转变青年就业观念,提高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就业创业见效。我们积极引导青年的观念从一步到位向先就业后择业转变,从靠父母靠老本向靠自己努力的转变,鼓励青年勇于到基层、到一线去就业。同时,采取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培训,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小额贷款、就业见习岗位等多种举措不断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的实效。

三是重点服务四类青年群体。根据我区青年实际,我们将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重点放在以下四类青年:一是农村青年,包括转移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二是创业青年,包括青年致富带头人、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村官等;三是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四是城镇失业青年。

四是明确五个工作项目。一是开展青年就业技能培训。我们积极和区人社局联合,依托金昌市职业技术学校、中科技校等现有的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开展家政服、缝纫、烹饪等技能培训。积极和区农牧局联合,面向农村青年广泛开展种植、养殖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金川区 ‚城乡青年‘1+1’技能援助计划‛,切实为农村青年增收致富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同时,积极联系本区和省内外有实力培训院校(用工企业)等培训资源,围绕电焊、特种车辆、电脑技术等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并适当组织上进心强的青年外出强化实训,力争使每位参训青年至少掌握一项职业技能。二是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进一步加强和拓展我区现有的源达果品、美联日化、顺风肥牛三个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为我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提供见习岗位。同时,通过印刷宣传材料、制作宣传展板、举办岗位供需招聘会深入宣传见习基地建设和见习岗位信息,实施岗前培训和跟踪管理为见习者提供必要的服务。三是推动创业青年小额贷款。积极深入青年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宣传党的金融方针、政策,邀请资深金融专家开展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咨询,创业贷款和理财知识讲座。特别是2010年3月我们联合我区金融机构在宁远堡镇新华村举行了‚送金融知识下乡暨2010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培训活动,使近百名青年受益。四是建设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我区宁远堡镇马家崖村羊肉一条街紧邻市区,地理位臵优越,政府政策倾向,帮扶力度大,现已成为以美食餐饮为主的特色商业街。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引导有创业意愿和有一定创业基础的青年充分利用马家岸子羊肉一条街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进行创业,提高创业青年的经济回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马家崖羊肉一条街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五是加强创业就业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在推动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中,我们紧密结合团建创新工作,尝试建立‚基层团组织+志愿服务站+青年创业就业服务站+青少年维权服务站‛的‚1+X‛团建组织形式,探索建立集工作、服务、活动阵地为一体的青年服务工作阵地,进一步强化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联系和服务。

二、我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青年就业创业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传统的陈旧观念使基层青年不能将下岗与失业、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再就业与就业很好地统一起来,影响了青年的就业创业。很多青年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参加此类的培训,甚至有些人认为参加这些免费培训很丢面子,只是一味希望在相对稳定的国家机关、各类事业单位和收入较好的企业就业,缺乏创业的动力。

二是就业创业渠道较少。我区大中型企业不多,辖区人口也相对较少,创业和就业实习基地也不多,缺少创业带头人。青年的就业创业的渠道主要是在家务农、在外打工和在外作农产品买卖经商、开车或从事烟酒等小贩生意,从事其它工作的不多,就业创业渠道非常狭窄。另外,资金和技术匮乏还是我区青年自主创业的较大难题,有人认为没钱就别去启动,有人认为技术经验不够就等等先。

三是信息渠道少,信息量不足。由于共青团不是主要的就业创业职能部门,对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不能及时了解,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情况,难以实现劳动力和岗位的有效对接。同时,在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和就业创业指导,营造就业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也还不够规范、细致。

四是小额贷款额度优惠政策不多。部分想创业的青年人缺乏资金,虽然我们在促进小额贷款工作,但问题依然存在,由于缺乏具体、有效的优惠政策支持,工作吸引力不够,抓落实难度较大,导致部分有意愿创业的青年因贷款款项不够或利息较高而放弃。

五是创业就业培训经费来源不稳定。基层团组织没有稳定的培训经费,且培训机制不够完善,致使培训工作较为被动,不能很好地满足青年的需求,使服务青年就业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三、我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下一步,我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将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大局,以增强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为目标,以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城乡失业青年和务工青年为重点服务对象,切实抓好工作项目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一是加强对青年就业创业的宣传引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相关的就业政策。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纸等,对青年身边活生生的务工致富典型、创业致富典型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帮助青年增强就业、创业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走向自主创业、自主择业、自我发展之路。力求通过宣传引导,使青年转变观念,在就业创业方面增强对共青团的认可程度。

二是全面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和人社部门、其他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及时掌握用工信息、科技信息和其他政策信息,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通过非公团组织与各类非公企业建立联系制度,收集用工招聘信息,同时进行横、纵向联系,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直接在基层广大青年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努力强化培训,提升就业

创业见习实践,加强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实现由点到面的全套引导服务帮助,真正做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创业。

三是继续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和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为青年创业出台一些有利的可操作性较强的优惠政策,争取利率优惠、贷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方式等优惠政策。深化与有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合作,努力帮助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争取获得有关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进一步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壮大青年创业基金,为青年创业提供免息、便捷、有效的创业启动资金,为青年创业提供优质的就业创业环境。

四是进一步强化青年就业创业资金扶持。努力争取上级团委和政府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建设学校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远程教育和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资源及团属培训阵地,建立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与相关部门合作,大力开展返乡务工青年和‚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生)技能培训。利用现有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平台,加大投入,鼓动、引导更多的未就业的大学生参与到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对接工作中来。

总之,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需要上级部门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希望团省委进一步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们也将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体系优势,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主动争取市区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途径探讨

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途径探讨

共青团在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中有政治、组织、活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共青团要不断从自身独特优势出发,构建与创新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的体系与路径。

一、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的独特优势

青少年就业问题的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少年就业创业已经成为各级共青团组织越来越关注的问题。2013年6月的共青团十七大报告回顾了五年来共青团在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的工作中指出:“注重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服务青少年工作扎实推进。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重中之重,推动金融机构向167万名青年发放创业小额贷款,组织100多万名青年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上岗见习,对超过1000万人次的青年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同时,在新的工作展望中指出:“尽心尽力服务青年所急所盼。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服务,深化青年就业培训、见习基地、创业小额贷款、青年创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可以看出共青团一直以来发挥其独特优势致力于促进青少年的就业创业工作。

1.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的政治优势 就业创业的问题是国家非常重视与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国家在各个方面都采取了很多有利的措施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对共青团而言,更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为青少年的就业创业服务。共青团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有自身的独特性,在政治框架中,在各级代表大会中都有共青团的代表。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就能及时地对有关青年创业就业的政策层面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相关政策措施方面进一步地完善与改进。另外,共青团可以根据了解青年就业的状况来提出意见建议,促使或者帮助相关党政部门和组织提出就业创业新举措。

2.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的组织优势

共青团扎根于青少年的生活世界与学习世界,共青团的结构完善,从团支部到团委都贴近每一位学生,对凝聚青少年起到良好的组织指导作用。共青团是一个组织比较严密的青年组织,从团中央到团支部都有自己的组织,特别重要的是共青团领导、团结各级青年组织,这些青年组织都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共青团下属的青联、学联,有企业家协会,这些协会还有基金会等。这些青年组织的触角可以联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且可以协调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一个资源互补来共同为青年的就业创业服务。而且通过各级共青团组织联系广泛与公信力强的优势,为青少年就业创业拓展人力资源与基金渠道。3.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的活动优势

共青团活动形式多样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近年来,共青团组织在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服务青少年就业创业的品牌活动与项目。2013年由团中央建立的第二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也已向社会公布。至此,团中央已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4083个,提供的见习岗位有121646个,如今“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已成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由共青团系统组织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也成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综合性赛事活动。

二、不同阶段青少年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的需求 青少年是处于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学生,年龄横跨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和大学。不同阶段学生对就业创业的需求有其差异性。

1.初中阶段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的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完成初中学业后马上就业的学生已经逐年减少,但是根据天津市团市委和天津市委青少年研究中心2009重点课题“天津市青年状况和需求调研”的问卷调查发现,进城青年就业中完成初中学业的青少年占48.6%。这一个研究数据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现在大部分完成初中学业就开始急于就业的学生仍存在,而且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家庭。农村学生无论是硬件措施还是软件措施都落后于城市学生,特别是拮据的生活困境让他们不得不提早放下书包进城打工。而当他们就业时通常是要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压力一部分是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而更重要的一部分是来自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这是由于他们拥有的只是零散的知识结构再加上缺乏一技之长,这使得他们在以技术为主的高端就业市场中占据劣势。总之,在他们看来,读书,家庭支撑不起费用;就业,自己又缺乏技能。这就让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之中。所以他们在应聘时往往缺乏信心,同时又由于初中阶段并没有进行就业观的教育,这也导致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和满意度都相对偏低,就业的心态也会变成得过且过,在他们看来最重要就是找到一份工作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在这种状态下最后只有低收入的体力工作适合他们,长期如此也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让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因此,共青团对即将完成初中学业的青少年群体要适当地引入就业创业教育,让他们从观念上与能力上都能提前做好就业的准备,并且鼓励他们继续完成学业。

2.高中(中专、技校)阶段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的需求 高中学生的主要的目标是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虽然考大学的高中学生并不需要马上加入就业创业的行列,但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仍然需要有就业创业的基本指导与教育,为将来更好地选择就业创业的方向打下基础。笔者近三年均参加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举办的“广州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现场咨询会”,而考生与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考分能否上线”;二是“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少高考考生选择高校与专业时存在盲目性,对自我认识不清,对报考的专业与自身的匹配也没有清楚认识。选错专业也会给青少年的就业创业造成阻碍。因此,共青团在青少年学业紧张的高中阶段,可以通过团日活动的有利时机,适当开展相关的就业创业指导活动。

中专、技校阶段的青少年毕业了大部分要走向社会,对就业创业指导的需求更为强烈。除了学校第一课堂的课程指导外,更需要在课余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共青团组织可以发挥其组织优势,在第二课堂的团活动与寒暑假期组织中专、技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的体验活动。3.大学阶段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的需求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景气,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样使不少大一新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加渴望能读上一些容易找工作和赚钱的“热门专业”,他们的就业心态充斥着追名逐利和安逸舒适的短视心理。但事与愿违,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读上这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很大一部分学生最后录取的专业与他们所向往的专业是不符合的,由此形成的心理落差让这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一新生感到巨大的就业压力,更有一些被录入到冷门专业的学生因此而对大学的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最终荒废美好的大学时光。形成这种不良就业心态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程度不足,更多的是夸大自己的能力而没有实事求是地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在专业认识上也存在偏差,认为所学的专业与未来的就业必须对口或者只有热门的专业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冷门的专业则不能。面对这种不良的就业观,共青团应该在大学安排更多的就业创业教育讲座,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指导大学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共青团组织的每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与了解社会实践需求的最好锻炼。

三、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路径创新

共青团组织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要把公益性与长期性有机结合,发挥其政治、组织、活动的优势,构建就业创业体系与创新路径,为不同阶段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服务。

1.发挥政治优势,搭建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平台 共青团组织可以结合自身的政治优势与不同阶段青少年特点搭建好服务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的平台。

(1)青少年就业创业网络教育平台。网络是青少年日常获取信息主要来源,也是青少年就业创业网络教育的最佳平台。共青团可以利用网站与微博不断完善与建设“青少年就业创业指导网站”与“青少年就业创业指导微博”,让广大青少年更方便接受就业创业教育与随时使用网络教育平台的资源。

(2)青少年就业创业观念与政策教育平台。就业难问题的产生主要是青少年就业创业观念与对就业创业政策了解的缺失。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的特点,共青团可以联系政府就业部门与就业创业专家联合编写“青少年就业创业指导小册子”,更好地让不同阶段的青少年系统地学习就业创业理念与政策。同时,通过共青团在学校的组织,尤其通过初中、中专以及高中的团组织,加大对现在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的宣传,与就业促进中心一起开展好“名师讲坛”和组建“青少年就业创业导师团”对青少年进行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

(3)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体验平台。在符合青少年需要的前提下,建立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体验平台。首先,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是很强的,因此应注重青少年参与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的培训与体验。其次,与企业团组织联合开展职业见习活动要加强与就业促进中心的合作与联系,理顺与劳动部门的关系,保证青少年的职业见习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青少年利益,切实为青少年能力的提高服务。

2.发挥组织优势,服务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 作为服务青年、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组织,共青团有责任和义务发挥好组织优势,从参与政府在青少年就业创业方面的决策入手,为青少年的就业创业教育做好服务工作。

(1)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共青团组织定期开展青少年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研究,摸清青少年失业人员的底数和基本情况,为团的服务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2)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共青团可以对就业促进中心以及劳动部门在解决青少年就业创业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对他们工作中的盲点从共青团的角度出发加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开展补充性的服务项目。

(3)开通青少年就业创业热线。共青团可以在原有青少年维权热线的基础上增设青年就业创业权益板块,专门接受青少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在中介组织或者用工单位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投诉,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同时,青少年就业创业热线可以发挥其辅助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功能,及时解答青少年就业创业的疑问与困惑。

3.发挥活动优势,提升青少年就业创业素质与技能 共青团活动具有品牌优势,能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分类开展培训活动,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推动就业创业”的良性机制,才能让青少年的就业创业素质与技能有所提升。

(1)活动有针对性。一是针对青少年技能的提高,开展岗前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团组织就培养提供什么样的青少年,促进培训教育与就业创业的更有效衔接。二是针对青少年潜能的开发,开展素质培训。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活动的结合,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素质拓展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

(2)活动分类进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广泛开展劳动观和职业观的教育。可以在初中团组织活动中组织团员进行技能学习,为将来选择职业和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在高中阶段的团员教育中邀请各行各业的杰出青年和岗位能手为学生们开设讲座,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意识真正深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指导大学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参与“挑战杯”创业大赛活动等。通过循序渐进的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对职场的正确认识,并积累一定的就业创业素质与实践技能。

(3)整合活动资源。整合活动资源包括人、财、物的整合。首先,共青团可以邀请劳动部门负责人、专家、自主创业老总、企业经营者等资深人士整合成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其次,共青团可以沟通联系并整合政府职能部门的资源,积极帮助与指导青少年申请创业贷款,创业贴息贷款等,在时机成熟时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建立青少年创业基金。第三,活动要有场所,团校与学校的团活动场所就是青少年进行就业创业活动的最佳后勤保障,共青团要整合团校与各级学校的活动场所资源,点面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与体验式活动,推动青少年就业创业技能的提升。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意见

 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意见

 作者:自治区党„ 文章来源: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 点击数:72 更新时间:2011-3-5 

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意见(试行)

(新党发【2010】18号)

为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在认真落实现行就业政策基础上,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努力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大中专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企业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新疆的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把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采取更有针对性、更加得力、更具实效的举措,基本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步建立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总体工作要求。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突出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和女大学生就业;突破难点,转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多措并举、分类施策,注重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市场就业方针,实行双向选择;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强化政策推动、岗位开拓、培训效能、就业服务,逐步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稳定性。

(三)明确目标任务。到2014年底,通过多措并举,力争使2009年以前毕业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2010年至2012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基本实现就业,总计28万人(2009年底以前毕业的7.5万人,2010年毕业的6.5万人,2011年毕业的7万人,2012年毕业的7.2万人)。其中,鼓励企业吸纳9万人,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含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4万人,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岗位安排就业1.8万人,基层就业项目安排1.7万人,机关招考1万人,事业单位招聘4.9万人(含特岗教师、支援省市培养),就业见习3.1万人,2万余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等各项就业准备活动中。当前,要把基本解决2009年底以前毕业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在2012年5月底以前完成,力争在2011年底以前基本完成。同时,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步建立和形成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基本稳定。

二、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门路

(一)鼓励企业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围绕产业链,延伸配套加工、服务外包等,拓展就业空间,吸纳更多的有技术专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要积极招用大中专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增强发展后劲。对各类企业新招用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或女大中专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享受每人每年5万元贷款额度的贴息。贴息期限与劳动合同实际履行期限一致,最长不超过5年。贴息额度按照实际招用人数累加计算,据实贴息。政策审批期限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对其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补贴期限与劳动合同实际履行期限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政策审批期限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

(三)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国有企业带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各级政府在安排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把增加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和国有企业新招用人员中大中专毕业生比例不得少于30%。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等各类产业聚集园区要充分发挥集中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作用。督促对口支援省市援疆项目和引进企业积极招聘当地大中专毕业生。

(四)实施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支援省市培养计划。从2011年起,主要组织少数民族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对口支援省市参加一定期限的培训、见习和培养锻炼。鼓励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具体实施办法由组织部门牵头研究制定。

(五)加大职业培训,增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实施大中专毕业生职业培训计划,对有意愿参加职业培训的大中专毕业生,全部实行免费培训。各县(市、区)要积极组织开展就业观念和就业政策引导性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给予培训和伙食补贴。鼓励企业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对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和订单培训的企业给予培训补贴。鼓励自治区、行业举办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开展技能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和交通补贴,对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再给予师资和设备损耗补贴。鼓励受援县(市、区)组织毕业生赴对口支援省市接受技能培训的,给予补贴。对开展少数民族毕业生汉语言培训,给予补贴。

鼓励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对创业成功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奖励。鼓励高校组织有创业意愿和条件的在校生在毕业学年参加创业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将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大棚种植、林果种植、畜禽养殖等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纳入创业培训范围,享受创业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全国和自治区统一鉴定,取得合格证书后,给予培训鉴定补贴。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能力建设。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各地(州、市)、县(市、区)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对口援疆省市资金和师资培训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尽快形成满足当地就业需要的培训能力。要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建设。

要结合职业培训实际,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切实落实补贴资金。上述各项补贴资金直接拔付企业或培训机构,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职业教育经费中解决。

(六)保障大中专毕业生基本生活。对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语言、技能、创业培训的,在参加培训期间,按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生活补助。对赴内地省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大中专毕业生,按照自治区实施的赴对口支援省市培养计划生活补贴标准给予生活补助。所需资金由各地财政承担,自治区对南疆三地州给予生活补助费支持。

(七)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各地要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目录,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乡(镇)、村和城镇社区就业。认真落实生活补贴和社保补贴有关政策,对到南疆三地州和国定、区定贫困县、边境县农村乡(镇)、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生活补贴标准可提高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含“三险一金”)的2倍,期限不超过3年。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

(八)开发公益性岗位。各地要在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基础上,拿出部分公益性岗位安臵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特别是2002年底以前毕业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并按规定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政策。

(九)挖掘机关、事业单位岗位潜力。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基层公务员招考力度。科学合理设臵事业单位空缺岗位条件,加快南疆三地州和国定、区定贫困县、边境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空编空岗招录速度,及时招聘空岗职位,减少空岗数量。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按照一定比例招录招聘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扩大南疆三地州和国定、区定贫困县、边境县招录招聘当地高校毕业生的比例。

(十)加大面向基层就业项目实施力度。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并适当扩大规模。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吸纳新疆籍毕业生比例。扩大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和村任职规模,2010年至2012年每年增加2000个名额,力争到2012年实现每个社区至少有2至3名大学生,每个村有1名大学生的目标。增加“特岗教师”和学前、小学双语教师招录数量。实施高校毕业生继续升学计划,适当扩大升学比例,鼓励高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切实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费返还或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建立和完善从基层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形成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的政策导向。

(十一)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全面落实就业见习补贴政策。见习单位要为见习大中专毕业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见习单位再给予见习毕业生一定的生活补助。鼓励见习单位提前招用见习毕业生,对见习期限未满即与见习毕业生签订2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将剩余期限见习补贴补发给见习单位。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加强就业见习跟踪服务和督查工作,力争见习人员见习期满后,就业率达到70%以上。

(十二)鼓励自主创业。对初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创业备案”制度,备案期1年,不收取任何费用。将《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自治区关于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09‟25号)中“对毕业2年以内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从事个体经营,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规定范围,扩大到所有自主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对大中专毕业生初次创业申办企业的,实行注册资本“零首期缴纳”,自领取营业执照2年内缴足出资人认缴的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降低水电收费价格,对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实行用水与工业用水同价,用电与非普工业用电同价政策。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地州市研究制定。

(十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初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大中专毕业生,免缴地方税收3年,减半征收地方税收2年。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当年新招用大中专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5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每人每年4000元为限额扣减地方税收,其中对吸纳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限额标准可上浮20%。政策审批期限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

(十四)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初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大中专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提高到10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按人均不超过10万元、总额不超过100万元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贷款期限可延长至3年,到期确需展期的,可展期1年。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对创业成功的,各地可结合实际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申请其他形式小额贷款,享受相同贴息政策。对己经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实现成功创业,按时足额还清贷款并带动3人以上就业的,可提供二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贷款额度、期限和贴息仍按上述标准执行。以上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鼓励对口支援省市出资增加县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十五)鼓励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对通过灵活就业、从事家庭服务业等实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按照本人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所需资金从自治区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

(十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根据就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就业政策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功能,在确保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前提下,从2010年起,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3年内可从上一年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中地州市提取20%、自治区本级提取30%比例的资金用于促进就业。

三、强化服务,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一)实施就业全程跟踪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开设专门服务窗口,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2011年上半年,各地(州、市)和县(市、区)两级要全部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加强基层平台工作力量,通过开发特定公益性岗位,解决工作人员紧缺问题。

(二)开展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广泛收集适合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信息,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实现用工岗位需求与毕业生资源的有效对接。从2011年起,自治区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02‟18号)有关规定,从当年毕业生缴纳的学费中提取不低于1%的资金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专项经费。对高校组织的公益性就业指导和招聘活动,自治区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补贴。(三)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各地要安排创业引导性资金,积极争取对口支援省市资金支持,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等各类产业聚集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建设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为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创业场地,并给予场租补贴、税收返还等政策扶持。同时,鼓励和扶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业孵化和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要切实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小额贷款、注册登记、财务管理、法律援助、成果转化等创业服务,帮助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业型县(市)要率先启动。

(四)建立就业失业实名登记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就业基础管理和动态监测,做好就业、失业登记等工作。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凭居民身份证、毕业证等相关资料到居住地或户籍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凭证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对大中专毕业生因个人原因3次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就业岗位,不再进行失业登记。大力推进劳动用工备案、空岗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动态管理。

(五)依法维护公平就业。各类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就业促进法》相关规定,不得以求职者的性别、民族等原因拒绝提供就业岗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四、转变观念,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一)强化就业观念教育。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就业形势报告会、励志讲座、社会实践、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正确看待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捡,先就业后择业,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二)大力开展就业宣传。要采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生动有效的形式,大力宣传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宣传扎根基层、奉献农村、锻炼成才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大力宣传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唱响到企业、到基层、到非公有制企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自觉转变观念,把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相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合力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组建“就业指导专家团”,深入高校、社区、农村、家庭开展公益巡讲活动。公共媒体要积极开设就业栏目、专题,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将每年4月定为就业宣传月。

五、面向市场,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

(一)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从2011 年起,自治区各大中专院校要将就业和创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不断提高课程建设及教学水平,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规划职业生涯,提高求职技巧,加强观念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力。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开展职业指导师培训和认证,把就业指导列入大中专院校教师职称评审范围,设臵专业学科,解决就业指导专职教师职称评定问题。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和办学结构。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发展趋势,深化以就业创业和质量提升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大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扩大高职、中职办学规模。要深入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加强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规律性研究,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要客观分析、区别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自治区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建立大中专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情况的调查研究制度,每3年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供一份调研分析报告,提出专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六、履行职责,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一)加强组织领导。就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第一、就业优先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各地(州、市)、各县(市、区)政府作为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每年要专题研究就业工作至少2至3次。要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各地、各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后的生活问题,努力帮助其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解除后顾之忧,促进稳定就业。

(二)建立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城乡就业和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真正发挥牵头作用,其他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州、市)、县(市、区)要建立政府主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三)实行定期通报和奖励制度。对各地、各部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定期通报,总结推广促进就业先进经验和做法。自治区将适时开展督查指导活动。每年选择一批用工规范、吸纳就业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培育,以点带面,在全区范围内示范推广。开展就业工作评先表彰活动。对在基层、企业等工作岗位表现突出的大中专毕业生,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成绩突出的大中专毕业生,定期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促进就业职责,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要规范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强化资金监管。对违规使用就业专项资金的,严格按有关规定查处。各级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下拨资金,进一步完善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尽快研究制定贯彻本意见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并将制定实施办法情况以及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上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

本意见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四)实施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支援省市培养计划。从2011年起,主要组织少数民族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对口支援省市参加一定期限的培训、见习和培养锻炼。鼓励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具体实施办法由组织部门牵头研究制定。

(五)加大职业培训,增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实施大中专毕业生职业培训计划,对有意愿参加职业培训的大中专毕业生,全部实行免费培训。各县(市、区)要积极组织开展就业观念和就业政策引导性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给予培训和伙食补贴。鼓励企业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对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和订单培训的企业给予培训补贴。鼓励自治区、行业举办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开展技能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和交通补贴,对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再给予师资和设备损耗补贴。鼓励受援县(市、区)组织毕业生赴对口支援省市接受技能培训的,给予补贴。对开展少数民族毕业生汉语言培训,给予补贴。

鼓励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对创业成功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奖励。鼓励高校组织有创业意愿和条件的在校生在毕业学年参加创业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将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大棚种植、林果种植、畜禽养殖等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纳入创业培训范围,享受创业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全国和自治区统一鉴定,取得合格证书后,给予培训鉴定补贴。

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能力建设。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各地(州、市)、县(市、区)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对口援疆省市资金和师资培训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尽快形成满足当地就业需要的培训能力。要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建设。

要结合职业培训实际,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切实落实补贴资金。上述各项补贴资金直接拔付企业或培训机构,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职业教育经费中解决。

(六)保障大中专毕业生基本生活。对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语言、技能、创业培训的,在参加培训期间,按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生活补助。对赴内地省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大中专毕业生,按照自治区实施的赴对口支援省市培养计划生活补贴标准给予生活补助。所需资金由各地财政承担,自治区对南疆三地州给予生活补助费支持。

(七)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各地要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目录,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乡(镇)、村和城镇社区就业。认真落实生活补贴和社保补贴有关政策,对到南疆三地州和国定、区定贫困县、边境县农村乡(镇)、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生活补贴标准可提高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含“三险一金”)的2倍,期限不超过3年。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

(八)开发公益性岗位。各地要在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基础上,拿出部分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特别是2002年底以前毕业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并按规定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政策。

(九)挖掘机关、事业单位岗位潜力。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基层公务员招考力度。科学合理设置事业单位空缺岗位条件,加快南疆三地州和国定、区定贫困县、边境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空编空岗招录速度,及时招聘空岗职位,减少空岗数量。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按照一定比例招录招聘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扩大南疆三地州和国定、区定贫困县、边境县招录招聘当地高校毕业生的比例。

(十)加大面向基层就业项目实施力度。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并适当扩大规模。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吸纳新疆籍毕业生比例。扩大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和村任职规模,2010年至2012年每年增加2000个名额,力争到2012年实现每个社区至少有2至3名大学生,每个村有1名大学生的目标。增加“特岗教师”和学前、小学双语教师招录数量。实施高校毕业生继续升学计划,适当扩大升学比例,鼓励高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切实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费返还或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建立和完善从基层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形成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的政策导向。

(十一)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全面落实就业见习补贴政策。见习单位要为见习大中专毕业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见习单位再给予见习毕业生一定的生活补助。鼓励见习单位提前招用见习毕业生,对见习期限未满即与见习毕业生签订2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将剩余期限见习补贴补发给见习单位。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加强就业见习跟踪服务和督查工作,力争见习人员见习期满后,就业率达到70%以上。

(十二)鼓励自主创业。对初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创业备案”制度,备案期1年,不收取任何费用。将《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自治区关于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09〕25号)中“对毕业2年以内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从事个体经营,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规定范围,扩大到所有自主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对大中专毕业生初次创业申办企业的,实行注册资本“零首期缴纳”,自领取营业执照2年内缴足出资人认缴的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最低注册资本)。

降低水电收费价格,对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实行用水与工业用水同价,用电与非普工业用电同价政策。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地州市研究制定。

(十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初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大中专毕业生,免缴地方税收3年,减半征收地方税收2年。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当年新招用大中专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5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每人每年4000元为限额扣减地方税收,其中对吸纳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限额标准可上浮20%。政策审批期限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

(十四)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初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大中专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提高到10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按人均不超过10万元、总额不超过100万元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贷款期限可延长至3年,到期确需展期的,可展期1年。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对创业成功的,各地可结合实际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申请其他形式小额贷款,享受相同贴息政策。对己经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实现成功创业,按时足额还清贷款并带动3人以上就业的,可提供二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贷款额度、期限和贴息仍按上述标准执行。以上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鼓励对口支援省市出资增加县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十五)鼓励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对通过灵活就业、从事家庭服务业等实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按照本人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所需资金从自治区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

(十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根据就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就业政策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功能,在确保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前提下,从2010年起,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3年内可从上一年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中地州市提取20%、自治区本级提取30%比例的资金用于促进就业。

三、强化服务,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一)实施就业全程跟踪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开设专门服务窗口,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2011年上半年,各地(州、市)和县(市、区)两级要全部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加强基层平台工作力量,通过开发特定公益性岗位,解决工作人员紧缺问题。

(二)开展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广泛收集适合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信息,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实现用工岗位需求与毕业生资源的有效对接。从2011年起,自治区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02〕18号)有关规定,从当年毕业生缴纳的学费中提取不低于1%的资金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专项经费。对高校组织的公益性就业指导和招聘活动,自治区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补贴。

(三)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各地要安排创业引导性资金,积极争取对口支援省市资金支持,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等各类产业聚集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建设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为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创业场地,并给予场租补贴、税收返还等政策扶持。同时,鼓励和扶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业孵化和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要切实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小额贷款、注册登记、财务管理、法律援助、成果转化等创业服务,帮助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业型县(市)要率先启动。(四)建立就业失业实名登记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就业基础管理和动态监测,做好就业、失业登记等工作。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凭居民身份证、毕业证等相关资料到居住地或户籍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凭证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对大中专毕业生因个人原因3次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就业岗位,不再进行失业登记。大力推进劳动用工备案、空岗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动态管理。

(五)依法维护公平就业。各类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就业促进法》相关规定,不得以求职者的性别、民族等原因拒绝提供就业岗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四、转变观念,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一)强化就业观念教育。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就业形势报告会、励志讲座、社会实践、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正确看待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捡,先就业后择业,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二)大力开展就业宣传。要采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生动有效的形式,大力宣传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宣传扎根基层、奉献农村、锻炼成才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大力宣传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唱响到企业、到基层、到非公有制企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自觉转变观念,把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相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合力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组建“就业指导专家团”,深入高校、社区、农村、家庭开展公益巡讲活动。公共媒体要积极开设就业栏目、专题,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将每年4月定为就业宣传月。

五、面向市场,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

(一)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从2011 年起,自治区各大中专院校要将就业和创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不断提高课程建设及教学水平,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规划职业生涯,提高求职技巧,加强观念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力。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开展职业指导师培训和认证,把就业指导列入大中专院校教师职称评审范围,设置专业学科,解决就业指导专职教师职称评定问题。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和办学结构。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发展趋势,深化以就业创业和质量提升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大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扩大高职、中职办学规模。要深入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加强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规律性研究,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要客观分析、区别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自治区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建立大中专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情况的调查研究制度,每3年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供一份调研分析报告,提出专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六、履行职责,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一)加强组织领导。就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第一、就业优先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各地(州、市)、各县(市、区)政府作为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每年要专题研究就业工作至少2至3次。要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各地、各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后的生活问题,努力帮助其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解除后顾之忧,促进稳定就业。

(二)建立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城乡就业和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真正发挥牵头作用,其他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州、市)、县(市、区)要建立政府主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三)实行定期通报和奖励制度。对各地、各部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定期通报,总结推广促进就业先进经验和做法。自治区将适时开展督查指导活动。每年选择一批用工规范、吸纳就业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培育,以点带面,在全区范围内示范推广。开展就业工作评先表彰活动。对在基层、企业等工作岗位表现突出的大中专毕业生,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成绩突出的大中专毕业生,定期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促进就业职责,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要规范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强化资金监管。对违规使用就业专项资金的,严格按有关规定查处。各级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下拨资金,进一步完善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尽快研究制定贯彻本意见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并将制定实施办法情况以及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上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

本意见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

首页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

顺府发〔2009〕23号

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粤府〔2008〕55号)和《印发佛山市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佛府办〔2009〕106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区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区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扶持政策和工作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促进我区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劳动力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

2.市场导向,强化培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我区劳动力意愿的要求,切实加强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

3.整合资源,注重实效。按照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整合现有各类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

4.政府引导,劳动力自主。坚持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突出我区劳动力主体地位,鼓励自主创业,充分调动我区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行就地转移一批、农业内部消化一批、创业带动一批等多种形式,扩大转移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创业空间。从2009年起,今后5年全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000人,新增转移就业人员培训率达到60%以上;参加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到30%以上。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把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制订相关政策,强化督促检查,加大奖惩力度,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促进就业创业的资金投入,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着重支持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技能鉴定以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得益受惠。加强对财政资金到位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宣传发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优惠措施,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对优秀就业人员和在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政策激励、辐射带动等多重效应,激发广大市民的就业创业热情。

(四)区政府每年对各镇、街道进行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全区就业工作情况,每年初区给各镇、街道下达就业计划,把控制登记失业率、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情况、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落实促进就业资金和扶持优惠政策措施等作为具体工作目标,纳入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对考核达标的镇(街道),按考核分数的高低,由区政府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通过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镇(街道)促进就业的责任,促进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

三、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管理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建设

(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重点加强和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就业信息化网络建设,拓展服务职能,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新三化”(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水平,为劳动者提供有效服务。

(二)加强基层劳动服务站建设。以2008年经过投入改造的31个村(社区)劳动服务站作为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的示范点,以示范点作为样板,进一步推进基层劳动服务站建设,按照“新三化”的要求,在“八统一”(统一工作职责、业务流程、资料台账、服务规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设施标识、人员配备)、“六个有”(有领导管、有专人做、有窗口场地、有电脑设备、有招工信息栏、有服务热线电话)和“六个到位”(机构、经费、人员、领导、责任、管理到位)的基础上,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基础建设。在2011年前全面完成全区基层劳动服务站的改造,把全区基层劳动就业服务的平台建设推上新台阶。

(三)全面推行人性化就业服务。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定期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逐一跟踪、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等人性化服务,全面掌握本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状况。建立“一对一”就业帮扶和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意向,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信息并推荐就业,开展动态跟踪服务,确保其稳定就业。加强对本辖区“零就业家庭”和贫困家庭户的就业跟踪服务,做到“出现一户、服务一户、扶持一户,解困一户”。

(四)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在统筹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要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体系。紧密结合企业用工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综合运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引导组织社会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培训、介绍和技能鉴定服务。建立健全定点机构组织培训、用人单位自主培训、政府部门支持并监管培训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四、全面落实促进就业扶持政策

(一)继续执行企业新招用本区劳动力奖励金政策。凡企业新招用本区劳动力并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区政府一次性给予企业300元/人的奖励,对招用大龄就业难人员(即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以上)的,一次性给予企业500元/人的奖励(详见顺府办发〔2005〕13号)。对政策规定的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职介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免费就业服务等促进就业的政策,确保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

(二)推进就业基地建设,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关注、全面参与为导向,大力推广社区工作坊、日班生产线、绿色园区、灵活创业、服务市场等促进本地人就业的灵活措施。通过加快社区工作坊和日班生产线建设,实现每年有500~8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积极引导开发“绿色园区”,力争每年解决800~12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以灵活就业的服务性市场方式解决失业人员就业,每年争取实现300~500人就业,通过开发这些就业的新载体,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加快推广建设社区工作坊和日班生产线。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加强与企业合作,承接企业部分生产加工环节,利用闲置仓库、厂房等场地建设社区工作坊,或在企业内部专门为就业困难群体开设生产车间(班组)。为方便本地人照顾家庭需要,提供日班8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的工作制度,以及1000元左右的工资待遇,解决本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推动北滘镇率先在村(社区)建立全覆盖的社区工作坊或日班生产线,为全区提供示范基地。

区、镇(街道)两级要加大对就业基地的扶持力度,对解决20名以上、30名以下本区劳动力就业的就业基地,区、镇(街道)两级各一次性给予2万元补助作为启动经费,对解决30名以上本区劳动力就业的,各一次性给予3万元补助作为启动经费。对企业招用就业困难群体并为其参保的,一次性给予企业1500元/人的社保补贴和500元/人的岗位补贴,所需经费在就业再就业或劳动力转移就业经费中统筹安排。

为充分调动就业基地及其员工的参保积极性,对就业基地员工参保可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文件精神,实行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先行为员工参加工伤保险,然后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促进就业基地的持续发展。

2.加快推广建设“绿色园区”。根据“宜农则农”的原则,大力推广伦教街道新塘村“绿色园区”促就业的模式,挖掘农业促就业潜力,让部分村民通过从事农业种植实现就业。

2009年,各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力争开发“绿色园区”或“农民创业园”一个以上。如土地承包期未到期的,必须做好开发“绿色园区”规划。对确因土地问题无法开发“绿色园区”的镇(街道),必须结合实际创新就业模式解决本地人就业难题,如“跳蚤市场”、“灯光夜市”等新型就业模式。

对平整开发闲置用地、低洼地以解决本村村民就业的,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具体补贴标准为:对闲置用地、低洼地等进行整治开发,建成“绿色园区”或“农民创业园”的,区、镇(街道)两级各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启动经费补贴,区级补贴所需经费在就业再就业或劳动力转移就业经费中统筹安排(已享受基塘整治或农业园区建设补贴的不再安排)。

3.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再就业。各镇、街道要创造条件,积极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杂散工市场、家政家电服务市场或“跳蚤市场”,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通过灵活就业方式解决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达50人以上,区、镇(街道)两级一次性各给予1万元的经费补贴,所需经费在就业再就业或劳动力转移就业经费中统筹安排。上述两项财政补贴办法另行制定。

(三)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1.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采取与本区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一批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并组织有就业实践需求的本区户籍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半年。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试点工作首先在容桂街道进行,逐步向全区铺开。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顺德区户籍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办理工商登记日期在其毕业后2年以内的,自其首次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收费;凡与招用的顺德区户籍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险种、标准和程序按《佛山市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办法》(佛劳社〔2006〕246号)有关规定执行。

五、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我区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

(一)完善培训政策。加大培训扶持力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镇、街道结合本辖区失业人员培训需求和市场就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有地方特色的技能培训规划,配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规定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地方财政也要积极加大投入,鼓励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鼓励和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所需资金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二)加强优势专业和培训基地建设。要引导、支持和鼓励培训机构与中介机构、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以及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联办、独办、参办等形式,优化配置培训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专业和特色工种,满足市场用工需求。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发展社会化培训网络,扶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依托现有就业培训基地,广泛开展面向农民的各种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创建一批培训品牌。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培训服务水平。

(三)积极实施“菜单式”培训。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我区劳动者实际,确定一批培训项目、技能模块、时间安排和培训数量,供我区劳动者自主选择。对特殊的行业和工种,可以先由相关村(社区)、企业提出需要培训的“菜单”,经审定后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探索镇村挂钩培训模式,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各镇、街道指导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调整课程内容,增加培训课时,强化实操训练。区相应在原标准上提高本区失业人员免费培训补贴标准。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形成创业培训、扶持政策和创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

(一)在区建立创业辅导专家组的基础上,各镇、街道广泛发动和组织行业专家及有丰富经营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者,不断壮大培训讲师团队伍和创业后续辅导服务团队。

(二)建立创业培训奖励机制。广泛征集创业培训项目(金点子),每年评选出5个经创业培训学员选用且带动就业效果良好的优秀项目,对项目开发者(单位)给予每项目2万元奖励,所需经费在就业再就业经费中统筹安排。

(三)加强创业学员后续跟踪辅导服务。组织专家对辖区内经创业培训实现创业的学员给予1年期的免费后续跟踪服务,着力提升学员培训后的创业率和经营稳定性。

七、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妥善处理非正常失业问题应急事件

(一)区、镇(街道)成立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造成失业问题的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机制,提高失业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二)对非正常失业问题应急事件实行属地负责原则。发生因企业经营困难、裁员减员或破产倒闭导致100人以上失业突发事件时,事发地所在的镇(街道)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必须在1小时内向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口头报告,并在24小时内向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书面报告有关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发生失业问题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同时并报区政府(区应急办)。

(三)对发生因企业经营困难、裁员减员或破产倒闭导致100人以下失业突发事件,主要由事发地所在的镇(街道)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置,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提供协助。

(四)对发生因企业经营困难、裁员减员或破产倒闭导致100人以上失业突发事件,由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置。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及时动员企业提供相应岗位,为倒闭企业失业员工开通就业“绿色通道”,妥善处理失业问题应急事件。

主题词: 劳动 就业 意见

下载共青团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青团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意见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意见(试行) (新党发【2010】18号) 为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在认真落......

    共青团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上的职能定位

    共青团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上的职能定位 团市委宣调室 陈红梅 就业创业是关系民生与稳定的重大问题,青年始终是新增就业创业主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青年当前面临的就业......

    关于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提

    关于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提案 (李爽杰) 根据团省委、团市委关于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东安县实际情况,现就我县青年创业就业有关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惠环街道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帮助广大青年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促进惠环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惠环”做出贡献,决定开......

    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农村青年职业技能、提高农村青年致富能力为着力点,以服务农村青年创业就业为载体,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组织领导 县农业局......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

    附件1: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 甲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企事业单位) 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团中央有关部门、省级团委有关部......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 甲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事业单位) 乙 方: (高校团委) 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就合作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事宜签订本......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甲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企事业单位)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市委、团县(市、区)委)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就合作建立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