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与国外相比,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较大差距,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无法对实践提供系统、规范的指导。我国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控制仅有形式,实际未得到执行
我国《基本规范》第27条规定: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监督和检查工作,由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规范很重视内部控制的自我检查和评价,但是却未明确企业内部的专门监督机构的构成及其地位,权限和工作范围等。这势必会导致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和评价弱化,使内部控制停留在表面的建设上而实质上则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
(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理解存在的偏差,意识薄弱
在企业中,管理人员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或是现实条件的制约,往往容易对内部控制产生错误的理解。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漠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对内部控制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仅包括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财务报告目标,同样包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营性目标。然而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没有提及内部控制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作用。
2、对内部控制度一贯性与灵活性的尺度把握存在偏差。我国很多企业已经过时,失效的内部控制度管理企业,同时不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控制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甚至为了获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不择手段,将灵活性作为弄虚作假的便利条件,无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
3、对内部控制对象的理解存在偏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有效的,任何人都需要遵守,没有例外,包括制定内部控制的最高管理当局在内。财务和会计合署办公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财务人员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无法有效防范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主要风险;管理者能力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并且有一些领导破坏有关的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等控制度宽以待已、严以律人,认为内部控制只针对一般员工,与自己没有关系,造成信息交流不畅,监督环节也在减弱。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体系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体系。而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主
要表现在:
1、董事会缺乏独立性,难以对经理层形成有效控制。
在我国企业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种关键人模式实质上是裁判员兼运动员,经理人员自己监督自己最终使企业的控制权、执行权、监督权集于一身,导致相关管理层权责不清,职能履行不到位,降低了制衡力度,增加了决策的随意性。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管理层我行我素,从而使内部控制失效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同时,我国企业董事会很大程度地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2、监事会功能有限,难以对董事会和经理层形成有效监督。
我国的企业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或经理班子的成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决策。由于我国《公司法》等法规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以股东价值为导向,重视董事会的作用,而忽略了监事会的地位,使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
(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难以反映财务报告真实性
财务信息的质量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只有规范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真实性。我国股市目前之所以存在过度投机的风险,上市公司业绩之所以虚假成分较高,股价波动幅度比较大,固然与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理有关,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关注,造成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人员不重视财务信息的披露,并且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
(五)相关法规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财政部门于2001年6月22日发布的《基本规范》中,有些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超出了会计控制的范围。财政部门就制定内部控制规范的动因来看,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问题;加之财政部门的职权范围,决定其相关规范必然更多地关注会计控制。但是,内部控制是一个全方位的整体,会计控制只是内部控制的一个方面。要真正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实现防止舞弊,保证遵循法律法规等目标,需要会计和各种管理手段相互配合。即使是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但仅靠内部会计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解决措施
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如下建议:
(一)应披露由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形成的报告
内部控制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仅仅需要一些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些手段和方法是建立在对企业的特点和分析控制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制度方法和手段,并且要定期的对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效率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监督和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而保证内部控制运行的质量,对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使内部控制更加晚上和有效。同时,在监督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内部控制报告,可以把内部控制效率有关的信息及时地传递给控制主体,以便其决策,促使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转。
(二)我国应拓展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对象,从而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在信息方面,要注意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因为会计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成本、营运、生产、库存等信息。因此,企业应加强会计系统的建设。
在交流方面,要注重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注意控制信息系统,确保每一个人均清楚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同时,美国ERM框架的内部控制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四个方面,而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只有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所以我国内部控制目标要不断扩展,以调动企业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关注和需求,然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基本规范可以类似于美国COSO报告那样的概念性的制度框架,必须具有强制力;具体规范是运用在实际操作上的规则,具有参照性。例如我国有关部门应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成设提到日程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提供依据。
(三)完善公司治理,丰富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
内部控制中强化公司治理的作用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股权结构异化,股权文化缺失,公司治理形备而实不至。惟有强化公司治理,提倡股权文化,才能净化控制环境。我国应加强公司治理建设,是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从根本上改善内部控制环境,防止管理层超越内部控制。2006年2月新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生大错报风险》已将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向上扩展到治理层董事会,向下扩展到其他员工。这种理念运用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丰富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主体发展。
(四)发展内部控制独立审计业务,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
为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强烈要求上市公司每年评估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上市公司管理层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明确管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系统及相应控制程序充分有效的责任,持续性地对公司相关领域中所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内部控制审计除了对管理层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否客观发表意见外,还应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并出具意见。内部控制评估和审计加重了企业管理层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企业管理层出于减轻自身责任及对企业长远利益的考虑不得不在注册会计师的协助下真正关注内部控制的缺陷,实实在在地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也会为降低自身风险监督促企业改进内部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证券市场的透明度。
(五)完善我国财政部门规定《基本规范》的内容,加强监督,严格奖惩制度
我国财政部门要对《基本规范》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内部控制概念框架,从而更好地指导具体规范的制定。同时,一方面,单位及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单位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先进行自我考评,政府财政、审计部门要集中重点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执行的结果,即收支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执行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对内部控制不健全、执行不好的单位责令健全整改,必要时对领导进行撤职、处罚,以提高其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并严格执行的积极性。
(六)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实和道德观、员工的胜任能力、管理当局的管理哲学和经营的风格、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组织结构、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等。控制环境构成了一个单位的气氛。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能否生效的至关因素之一。即使设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也会因执行者的能力不足或道德败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不论其他控制要素是否存在,管理部门缺乏诚实性或对内部控制不感兴趣,都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许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例如,公司治理不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的机衡机制,导致少数管理者权力过分集中;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重视,或带头越过内部控制;员工素质低下,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了解,或由于违反内部控制并不会导致严厉的处罚而对内部控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使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第二篇: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内容提要:我国经济现在正在飞速发展,中华民族正在复兴,在发展中我国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如何在发展中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企业经济成为企业工作的主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起步较晚,企业自身特点不同,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因此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问题也有相同和不同的。面对这些共性的和有不同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问题,分别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特点及他们的内部控制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我国企业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内部控制 重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世界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发生着自身变得成熟,并与我国社会经济及世界经济紧密相结合,我国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但我国企业在自身发展的管理也暴露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对企业内部控制重视不足,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管理经验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继续加强和规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行为方式,是在单位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而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它是管理现代画的必然产物。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这种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又能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并成为由传统审计转变为现在审计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现在会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审计人员在审计师,必须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与评价。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审计准则都给内部控制下了定义,但都大同小异。例如,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为:内部控制一词,是指管理当局为了确保以有序和有效的方式实现其管理目标,包括遵循管理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防范和发现错误与舞弊、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及时编制可信的财务信息,而制定和实施的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
我国审计准则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4]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三)内部控制的作用(1)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
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
(3)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财产物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等活动进行控制、防止贪污、盗窃、滥用、毁坏等不法行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4)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
企业决策层不但要制定管理经营方针、政策、制度,而且要狠抓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则可以通过袱定办法,审核批准,监督检查等手段促使全体职工贯彻和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同时,可以促使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遵守国家法规纪律的前提下认真贯彻企业的既定方针。
(5)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并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总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各项资源的浪费和错弊的发生,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主要以国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核心,但是民营企业在近几年来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已超过中国企业总数量,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GDP的份额超过50%,成为我国经济体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体制里主要的组成部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通过自身的改革,发展已经充分的融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并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里,保持稳定发展,并确立起自身的发展优势,从而更好的融社会经济体系中起到国民经济命脉的作用。现在我国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里,及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九行业,对国有资本要保持“较强控制力”。相比于过去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纵横交错、无所不包的覆盖,这应该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在某些领域当中起到支柱作用,有一些产业逐渐起到骨干作用。这是从静态来看。从动态来看,在各个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这20年来,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都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财富。民营企业无论在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提供财富、社会稳定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在社会经济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国外相比较我国企业虽然在建设发展中有自身的优势,并且有不少企业都进入了世界500强行列,但是在企业管理发展上我国企业却存在起步晚,思想陈旧,政府干预性强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很多国有企业都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一旦存在经济上的问题,就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民营企业虽然不占垄断性行业,但是由于近20年的飞速发展,其在社会经济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如果经济管理不当也会给国家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中石油腐败案:2013年3月20日,中石油旗下运营商昆仑利用总经理陶玉春,因公司财务等多方面原因,被有关部门控制起来,拉开中石油腐败案序幕。2013年8月26日,中石油副总经理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2013年8月27日,中石油副总经理李华林、中石油副总裁兼长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冉新权、中石油总地质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王道富等3人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2013年9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2013年9月,四川富商吴兵卷入中石油窝案。中石油系统高层贪腐窝案继续发酵。2013年12月17日,中石油总会计师温青山与妻子王富荣均已被带走调查。中石油腐败案的爆发给社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是国家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失。
其实早在2011年初,审计署就在其官网发布的当年第5号审计公告,就指出中石油在此次审计中被发现七大问题,包括45.01亿元工程施工招投标不合规、2.33亿元设备材料采购不合规、增加工程投资8亿多元以及以虚假发票和“白条”等入账0.43亿元等违规行为。2012年初,审计署公布对中石油承建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项目2011年跟踪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显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部分采购招投标存在不规范等问题。比2011年初,审计署发现中石油问题更早,中石油就已经存在经济违规问题。但是为什么直到2013年腐败案才真正的浮现出来呢?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及时发现,不及时制止,让国有资产少受损失呢?
通过中石油腐败案我们能发现许多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权力过于集中,最高管理者难以监管,政企难以分开,管理者滥用职权,在评价控制环境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时,审计人员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难以在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作用等于形同虚设,仅仅当成各种文件与制度。内部控制在很多国有企业根本起不到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作用。
(2)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结构混乱,管理不够规范。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人员的职务与职责予难以明确,一人兼数职,企业内部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如会计人员兼做财务,操作人员与监管人员为同一人,容易产生个人舞弊。而且在很多国企中,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不够规范,审查不够仔细,2011年初,审计署就在其官网发布的当年第5号审计公告,就指出中石油在此次审计中被发现七大问题,包括45.01亿元工程施工招投标不合规、2.33亿元设备材料采购不合规、增加工程投资8亿多元以及以虚假发票和“白条”等入账0.43亿元等违规行为。这表明中石油在内部审计没有做到真实性,准确性,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3)监督机制不健全,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国国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内部监督控制,本身就应该作为独立的机构,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层而不是企业的某一位管理者,同时我国国企没有具体的管理层,权力集中在某位管理者身上,管理层形同虚设,企业缺乏监督机制。而且由于我国国企内部控制起步较晚,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在完善之中,因此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主要是以家族形式和股东形式存在的。很多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上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在管理上也缺乏相关的机制和经验。
(1)缺乏对内部控制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没有重视,很多企业没有内部控制体系,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无法得到相应的保护。
(2)管理机构不够完善
大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或者股东式的形式存在的,管理上以家族管理为主,就算建立了股东制的形式,管理权却集中在大股东手里,小股东难以参与企业的管理。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无法得到好的体现。
(3)追求生产利润缺乏风险意识
很多民营企业只追求生产经营利润,而对风险评估意识却不重视,因此导致很多企业生产中由于风险意识不够,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问题,是企业陷入困境,负债增加。
通过上述所我国国企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国企和民营企业的特点分析和
总结了他们各自的问题。这里只是将部分主要问题提了出来,其实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还存在其他别的问题,比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和觉悟普遍不高,执行人可能会因为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在内部控制经营管理中,管理人员受到利益或权利的影响,在执行中舞弊使内部控制丧失查错防弊的能力。这些问题的都是影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
四、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是现在企业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采用的一种手段,是企业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根据我国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及内部控制的问题,本人在此提出几点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结构和权力、职责
企业要明确管理分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杜绝权力的过于集中,做到政企分开。同时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重视内部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企业要根据真身生产经营特要建立符合自己的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二)针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素质和觉悟。
企业内部控制人员要进行职责分离,对关键岗位、关键部门要经行轮岗制。同时提高内控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觉悟,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责任心和正义感以及法制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任务以及应承担的责任等,进而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查找错误,防止弊端,堵塞漏洞。同时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具有适应自己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业务中出现的不正常迹象,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三)建立健全保障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法律法规,监管不能督查到位
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是要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及其相关行政法规进行建立,同时国家要根据社会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时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部门,一定要监管到位,尤其的国有企业的监管部门,一定要督查到位,做到能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并且及时准确的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了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和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但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并不只有上述的一些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在本文中没有提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科学的发展,面对着多方面的因素,我国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我国企业同样也面临者机遇与挑战,因此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新民.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
2、蒋武、刘丽华.审计教程[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1年
3、李国盛.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建议[J].四川会计,20014、郁玉环.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四川会计,20015、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第三篇:企业内部控制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哈尔滨广厦学院
内部控制课程论文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授课教师 提交日期
哈尔滨广厦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 尹海燕
2015年12月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机制,在保障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和生产经营效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面临着外界及自身内部极大的挑战。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是抓企业的内部控制。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实践,分析了现存的缺陷及其应对办法,为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重要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内部控制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作用:
第一,内部控制能确保企业各种信息资料的真实有效,确保企业内部活动的合理合法;第二,内部控制有利于管理层完善企业制度,有效地进行管理,实现公司目标;第三,内部控制能,防止资产流失保证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所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既能满足企业的未来发展,又能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内部控制是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从而提高生产、保证信息安全。合理运用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施内部控制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治理其他部门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施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现代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要企业里有经济活动和管理的存在,内部控制就需加强。所以,各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先了解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合理的;然后要明确各个部门的岗位所拥有的职责权限,使互不相容的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平衡机制,相互制约和监督。
(三)内部控制能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内部控制具有防范经营风险风险的作用,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的,就必须有效地对各类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系统,是防范风险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价,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在萌芽状态控制并消灭,是企业防范风险的一种最佳方法。国际先进研究成果和经验也表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统一的。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美国的科索框架在1992年被称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2004年则被称为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这是不是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是企业关注风险,强调一切为企业发展为战略目标。因此虽然称号变了,但管理风险,控制制度的本质却不曾改变,实际上还是内部控制。其实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目地都是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内部控制是通过规章制度避免风险,比较偏重于条条框框;风险管理则偏重交易层面控制,是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或市场交易来避免风险。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只限于有关财务部门,并没有涉及到企业管理模式和整个经营过程中,控制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在风险管理的特定业务中,方式方法的选择和相关经营决策,一定的风险与效益比较,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授信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都渗透在管理过程方方面面。但在市场的推动下,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内部控制逐渐走向风险管理。为了维护股东的权益,目前企业的目标,还要更主动、更灵活、更全面的基于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总之,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理念在新技术和市场条件下的自然延伸。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外资银行的渗入,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唐双宁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银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银行尚未真正建立内控文化;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部分基层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银行分支机构内控制度的检查、评价不足等五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在市场化运行的实践中,与建立规范化商业银行的高标准相比,内部控制建设存在以下问题急待改进:
(一)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
银行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在中国银行双鸭山分行四马路支行有关工作人员集体“下水”案中,涉案的5名银行工作人员,从支行领导到经办员都是“内鬼”。支行行长、主管财会的副行长、汇票保管人员、银行印签持有人员共同参与作假,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从总体上来看,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对业务经办人员的内控制度比较健全,但对于各级银行管理者,特别是银行的基层机构负责人,则有不少控制盲点。对银行基层机构负责人制约不严、监督失控是本案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违法违规操作汇票业务,形成操作风险
在中行双鸭山案件中,相关银行的违法违规操作给承兑汇票“体外循环”以可乘之机。承兑汇票被盗后,持票人即可在其它银行贴现套取现金。而开出承兑汇票的银行必须承担承兑义务,倘不能及时回款,则形成坏账。四马路支行的工作人员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没有按照承兑汇票的管理规定和流程办理,未经逐级审批,非法出具了承兑汇票,因而承兑银行有违规嫌疑。按照银行有关规定,出票行按照规定出具承兑汇票给相关企业,企业到承兑行贴现,承兑行到期前进行查询,到期结付时,由承兑行把票据托收给出票行,出票行付款给承兑行。而四马路支行打断了正常的资金回笼程序,形成了“体外循环”,脱离正常的监督制约。在银行系统,银行承兑汇票应当被视同现金管理,其出票、贴现和承兑,在银行内部有着严格的监管和复核系统。然而,四马路中行先后开出的96张承兑汇票却从容摆脱了内外监管,在银行“体外循环”长达两年之久。
(三)违反银行结算制度规定
按银行规定,空白银行承兑汇票应在分行一级进行保管,像中国银行四马路支行这样的基层行,只能根据使用量到分行去申领,且申领必须填报要求出票的客户情况以及使用目的。按银行内部规章,汇票一经开出,上级银行就会对汇票交易进行核查监督。同时,针对前来贴现的汇票,贴现行必须仔细查询,与出票行确认其真实性。经过层层设防,虚假或盗用银行汇票的情形很容易被拆穿。由于四马路中行开出的汇票属于账外经营,在承兑时,如果通过中行的资金划转系统,从专业备付金账户划转,原则上就可能被上级行跟踪察觉。此案中,承兑汇票到期后,不是由出票行付款,而是由朱某多次直接用现金还款或从他在山东企业账户划款,这是违反结算制度的。如果承兑行严格按正常程序办理,非法出具的承兑汇票则不难发现。
(四)信息渠道不畅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层次多,信息的收集、传送、分析的手段落后,致使全面、准确、快速传输信息的目标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程序没有较好地贯彻到每一位员工,员工对自己在内控程序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清楚。信息的交流没有畅通的渠道,许多信息无法共享。上述弊案发生的原因分析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增强防范风险意识
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作为商业银行的领导,要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观念,确立“风险首位”的工作原则,自觉把加强内部控制作为防范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常抓不懈,确保经营实现安全、流动、盈利。同时以再教育的方式,对职工进行培训灌输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二)建立内控管理体系,加强内控合规管理
内部控制是现代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础。1992年美国COSO组织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文件,确定了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即:业绩目标、信息目标、合规性目标);1997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银行内控制度基本原则》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十三条指导原则和五大要素(即管理层监督和控制文化、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行为与职责分离、信息与交流、监控与改正缺陷);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框架》强调,必须将“合法和合规性”列为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三大目标之一。结合国内外商业银行内部合规管理的实践经验分析,内控合规管理表现为系统的、动态的、主动的和持续的控制活动过程,内控合规管理体系是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经营效率的重要环境因素。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科学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应该是以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以准确的风险识别、监测、评估体系为前提,以健全的内控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保障,以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强大的信息系统为支撑等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合规管理规则应重点解决:内控合规文化建设;内控合规部门架构;根据业务管理垂直化和组织机构扁平化的趋势,科学设定合规风险报告程序;重点是抓好业务流程操作的合规管理。从近年来外部监管和内部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分析,大多数问题比较集中反映在业务流程的操作上。因此,要突出加强四个方面的管理:一是加强对基层营业机构业务操作的合规性管理,实施严格的问责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切实解决屡查屡犯问题。二是重点加强对基层机构网点客户经理和其他掌权人的监督管理,重点关注贷前调查、贷后检查、账户开立等重点业务操作的合规性。三是加强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促,把好整改质量关。四是加强对合规风险点预警和规避。针对已爆发的合规风险案例、内外审计发现的合规风险隐患、监管当局的合规风险提示等,完善相应的合规操作程序及尽职标准,开发合规风险培训项目。
(三)推行CSA管理方法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特别是在控制文化、职业道德等软控制领域比较薄弱的现状,有必要在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大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借鉴控制自我评估(ContrSelf—Assessment,简写为CSA)在企业内控运用中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商业银行内控领域大力推行CSA。
CSA是指由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负有责任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6年的研究报告中总结了CSA的三个基本特点,即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构的方法开展自我评估。
CSA在商业银行的具体应用:
1.管理层应对CSA的支持及认同。如果管理层无法接受匿名投票的结果,或者没有及时采用专题会议的结论,或者管理层不能认同本身对内控所承担的责任,这将大大降低以后参与者的积极性与热忱度;而缺乏认同的CSA最容易流于形式,对商业银行内控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2.建立良好的施行环境。CSA不一定适用于每一机构,尤其是在主管独裁的环境中,或者基层人员习惯于听从上级的批示,不发表任何意见的企业或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集中精力于建设坦诚及开放的组织文化及会议气氛,尤其是在探讨及调查具有敏感性的问题时,使成员不必担心因直言而遭受报复,而能充分表达意见。
3.充分做好事前工作。施行CSA会使每个成员有相互学习的机会,且能共同改进机构的运作程序,但若讨论的材料不足或不正确,成果将大大地受到影响。因此,引导者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精心准备相关资料,使参与者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结语
随着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各商业银行也都相应地加强了内部控制的建设。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各商业银行的内控建设还显得很薄弱。因此,要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应用CSA管理方法建立内控合规管理体系。
从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来看,总体上层次较低,没能从企业的本质和企业整体效率的角度来研究内部控制,构建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还局限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上,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研究较少。
总之,完善并运转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达到预计目标,它要求各领导与部门,岗位与员工之间,在管理活动中能够分工明确,互相协调,衔接有当,有条不紊地引导的一切经济活动,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预期目标,在规范化、系统化了的制度下,紧密联系、互相扶持、互相督促、协调一致地进行,以保证任务按计划的完成,使企业生产经营不断发展,推动企业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 黄枫.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思考[J].西安金融,2007(3):31.[2] 周迅.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现状及强化对策[J].经济论坛,2007(9):70.[3] 姚炳明.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J].金融观察,2007(6):95.[4] 黄政.运用CSA创新商业银行内控机制[J].西部论丛,2007(2):67.6
第四篇: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着力点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内部控制理论有一些探索和研究,直到现在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还不完善,再者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内部控制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普遍存在控制失效现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环境越来越复杂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发布和实施,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再次呈现在我国企业的面前,迫切需要企业寻求解决之道。而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作为构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以及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采用“三会四权”的制衡机制,以期它们之间相互协同、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实际上却往往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三者的制约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致使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贯彻实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董事会形同虚设。首先,董事会成员一般由第一大股东提名当选,聘任程序不够规范;其次,内部执行董事偏多,而仅有的少数外部董事由于多为社会名流,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实践经验履行其职责;再次,董事长的权利过大,兼职总经理,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最后,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如目前很多企业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或者设立了却没有真正运作发挥其作用。(2)监事会不能有效履行监督职能。监事会成员来源于企业内部,由被监督对象——董事会选定,并决定其工作报酬、职务去留,这就使监事会的监督显得无力。而且,他们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较弱,不是财务、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足够的专业素质。由此可以看出,监事会职责的履行受董事会权利和自身专业素质的制约,不能有效地发挥效力。(3)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我国很多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经理层的激励制度,但是很少与企业的长期利益挂钩,致使他们只关注企业短期利益,忽略对企业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从而造成企业短期内繁荣,企业寿命远远低于国外企业。另外,经营层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如没有明确规定经理层成员之间的权利和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方面由于企业管理理念落后和生产经营业务的限制,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创业型或职能型组织机构,鲜有企业采用事业部型、矩阵型、战略业务单位型、控股集团型和多国企业型等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类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导致许多企业出现了问题,具体体现在:(1)机构臃肿,运行效率低下。有些企业机构因人设岗、层次过多,不仅使企业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而且影响企业内部信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息的传递,造成企业运行效率低下,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做出反应。(2)权责划分不明确。有些企业对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组织运行流程缺乏必要的书面说明和规定,没有将不相容职务或岗位相分离,造成关键职能缺位或职能交叉,关键岗位员工对自身权责缺乏明确的认识,不能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
(三)内部审计方面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辅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管理层对其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合理设置其组织机构,并且受限于一些员工对内部审计的抵触和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不足,使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无法客观、独立地出具内部审计意见和建议。此外,内部审计将主要注意力放在财务部门的舞弊问题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审计中,没有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严重缩小了其职能范围。
(四)人力资源政策方面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主要体现在人才招聘、人才培训、晋升渠道制度、考核与薪酬制度等方面。而目前我国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做得还不好,具体表现在:(1)人才管理理念落后。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人才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人力资源管理较薄弱,没有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战略的层次来研究并应用。只是象征地设置了一些微观管理措施,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2)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缺乏针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员工不能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联性,不能将个人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相结合,工作积极性较差,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必定或多或少的丧失一些成长机会,最终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流失。(3)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还停留在“只要有财力,不愁吸引不到人才,不愁留不住人才”的状态。而且企业采用简单粗放式的管理手段,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活力,不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在创造性为企业创造财富。
(五)企业文化方面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来讲是一种向心力,对企业外部表现的是一个企业的形象。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虽然现代企业大都很重视文化建设,但是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具体体现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脱离;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化机制”,没有认识到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最终导致一种错误的企业文化建设观念: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的文化。
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着力点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具体如下:(1)提高董事会运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首先,企业需要重视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的作用,提高他们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重,给予一定的决策权力,从而优化董事会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然后,企业需要对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加强管理,增强其决策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优化独立董事的选聘方法和程序,改革独立董事选聘机制,使其高度透明,从而促进它监督作用的有效实施;改革优化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建立有激励作用的绩效机制,并且要对他们实施有效的约束,以便更好地实现董事会的权责利结合。(2)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企业需要适当引入债权人、企业投资者等企业利益关系人作为监事会成员,同时为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需要增加独立监事,并且加强监事会在财务及人事方面的独立性。二是提高监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事会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企业需要不断对监事会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加他们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工作技能。另外,企业要建立针对监事会成员的考评机制,并将其结果与薪酬挂钩,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监督工作中,提高其工作效率。(3)健全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健全经理层的激励机制。设置激励机制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使经理层的利益和企业利益最大程度地趋同。为此企业可以将短期收入分配激励和长期财产分配激励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将经理层的收入和其工作绩效挂钩,促使其努力工作,而且还可以通过经理层分享企业部分股权的剩余收益,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可以实现对他们的长期激励,维持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是加强经理层的约束机制。对经理层的约束,主要有契约约束、公司章程约束、监事会约束、期权约束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设置必要的约束机制,严格执行,规范经理层的工作。
(二)构建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体系具体有:(1)构建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首先,企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组织结构,要充分考虑近期和未来和未来几年内的战略规划,并且还要保证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和增加信息传递的畅通性。此外,企业还要不断研究所处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保证及时、合理地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其更好地适应各项管理环境,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行。然后,依据透明、牵制和效率的原则来构建组织结构。即正确划分企业公开组织结构的权责,使员工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职责以及整个组织的工作流程;分离不相容职务,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规避功能重复的问题,对重要的岗位实行定期轮岗,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进而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最后,要充分协调好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分工有利于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但是企业的一些综合工作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所以,协调好企业各组织部门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常用的协调方法有层级间协调、部门间协调和权利协调。(2)构建合理有效的权责分配体系。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规范的岗位管理措施。在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基础上,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建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
(三)重视内部审计,发挥职能作用强调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重要性,加深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在企业内部设置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同时选择具备相应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作为内部审计人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要实现重点向事前和事中转移,改变过去只重视财务报表事后事实的分析,加强公司财务管理过程控制,完善公司财务风险体系,包括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预防、财务风险预警等方面,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系统。
(四)建设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有:(1)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在现代社会,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企业员工的发展直接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可以使职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自身发展,尽量提供足够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赋予他们相配比的责任和权利,使他们自由发挥技能,顺利开展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分析员工的共性和个别特征,将他们分配在最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特长,根据执行结果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激发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更能为企业创造最大收益。(2)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具体如下:一是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并坚决保证执行。晋升职位要通过严格考核,结合员工的个人业绩及综合表现,以做到公正、有效,尽最大努力发挥员工的创造能力;二是聘用选拔时要考虑员工的综合素质,不仅要重视其专业技能,还要把道德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素质作为一个必要的把关标准,以保证人才的可靠性;三是建立培训制度,为保证员工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与发展,要经常性地对其进行综合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考核,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及员工在道德素养,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四是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薪酬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及责任感,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目标定为和企业目标一致,从而促进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体有:(1)注重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核心,是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每个员工应该遵守的信念,它反映着一个企业的核心凝聚力,体现了一个企业整体的奋斗精神。它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行进,凝聚并发挥着大家的团体力量,实现企业的长远协调发展。(2)重视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应该以诚信为基础,致力于自主创新,严格要求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重视销售及售后服务,实现供产销一条龙的品牌建设,形成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及服务理念,创造让消费者喜欢、在市场上竞争力较强的品牌。(3)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条件,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以人为基础,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依靠员工,发展员工,尊重员工。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从而使全体企业人员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行进。(4)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职责。企业领导需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确立自己第一责任人的地位。认真对待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体现企业正确的经营理念。此外,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还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第五篇: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摘 要: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显现出了蓬勃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能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帮助,促进农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 问题研究; 措施探讨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1.1 新农村建设对推广体系的需求 发展始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原动力。但新农村的建设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还要使其真正变成生产力,从根本上促进其发展,所以,要加大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为人才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有助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对科技需求分析 在我国是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民群众的文化还比较低、经济效益低、规模小、生产积极性不高、资金短缺等,农民群众所获取到的科学技术应该更为多样化、专业化。
1.3 新阶段对农业推广理念、制度、方式与方法变革的要求 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组织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主要面向的是市场和农民,并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来进行。应该不断创新推广方式方法。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农技推广队伍,特别是基层的,普遍存在着年龄比较老化的状态,大专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比重比较小,他们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缓慢,所推广的农业技术比较陈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2.2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重复建设,推广实效低 总体而言,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存在着资金不足的现象,此外,还有项目重复建设,毫无成效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主要由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等几部分共同承担,但实际上这些部门之间是没有联系的,在农业技术项目推广上没有交集,各部门的技术推广项目由自己掌握,自成一体。项目的重复建设就此产生。另外,这些部门各自向下级安排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就往往造成了一个项目有几个形式存在,不仅浪费资金,腐败问题也很容易滋生。
2.3 农技推广机构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 农技推广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和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同时都比较缺乏,对农技人员的推广工作监督不力,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2.4 科、教、推结合不紧密 现阶段很多的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在进行一些农技推广活动,这本身是一件极为有利于发展的好事,但由于院校、科研机构与农技推广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推广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院校、科研机构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技术先进,但是由于科、教、推结合不紧密,先进的科学成果没有传到农民群众中,农技推广单位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又不强,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占的比重就大打折扣了。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3.1 提高农技人员素质 应完善农技推广单位的用人机制,积极培养年轻、有学识、专业素养好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还要定期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使他们的业务能力与时俱进,开学、短期学习和进修都是比较好的培训方式。此外,还可以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邀请专家,为农技推广单位的人员进行培训。
3.2 增加资金投入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推广工作中所需要的经费必须保证,这里包括基本工作和其他的推广费用。比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费用、推广项目经费、推广的材料设备费用等。要将公益性和经营性组织科学的分开,尤其要做好经营性组织的科技推广工作,不仅扩展了资金的来源,对推广工作也是大有益处的。改革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体制,最大限度的减少因财政困难导致推广经费缺失的情况。多元化投资方是引入投资的方向发展,减轻政府财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