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再就业扶持政策总结评估的报告
虞城县财政局关于开展再就业
扶持政策总结评估的报告
虞城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典型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困县,工业基础薄弱。98年以来,我县的44家国营企业先后破产(改制)状态,5800多名职工的再就业工作,是我局社保股工作的大事,为了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劳动就业局大力配合下,我们积极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再就业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进中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及各项再就业资金的拨付,有效的促进了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把城镇登记控制在4%以下,稳定了虞城县大局,促进了虞城经济的发展,现将主要做法作如下汇报:
一、认真贯彻落实再就业政策
〈一〉、再就业政策落实状况
1、落实政策、成立组织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从2002年起,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主抓副局长为副组长、纪检书记、办公室主任及社保股长为成员的,虞城县财政局再就业帮扶领导小组,该小组负责全县再就业政策性资金的落实,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文件要求,切实发挥财政促进再就业的重要作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再就业资金的投入力度。
2、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
从2002年以来,我局把再就业培训工作当作财政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按照《虞城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的要求,我局从2002年以来安排再就业资金612万元,用于再就业培训工作,由于资金的及时到位,使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顺利的举办了十五期再就业培训班,通过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学到了新的就业技能,使他们走上新的就业岗位,从2002年到2005年5月,通过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全县实现新增就业人员3000多人,就业率达70%。
3、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安置“4050”人员。
我局把“4050”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当作我县再就业工作的难点来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因为这部分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一些企业常把“4050”人员拒之门外,而这部分下岗职工,上有老下有小,正是需要挣钱养家户口的时期,为此,我们按照市财字〔2003〕7号文《 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及时给县委、政府汇报,使县委、县政府适时出台了“虞城县关于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的实施意见”,积极协调劳动部门购买公益性岗位,率先在“非典”时期,安置“4050”人员100名,分配到城关镇、城郊乡、建委等单位,从事保洁、保绿工作。随后我们又组织了“迎国庆、送岗位、迎五一送温暖”活动,成立了虞城县财政局“4050”人员安置小组,促使下发了《虞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县直单位安置“4050”人员》虞政字〔2003 〕11号文件,对县直单位安置“4050”人员的数量作了明确规定,对安置人员的待遇(按照财政补2/3,单位补1/3的方式)等作了详细说明,通过劳动就业局的配合先后有580 名“4050”人员被安置,我们采取不定期到安置单位检查,促进安置人员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让“4050”困难职工生活舒心、工作顺心。对表现好的年终给予表彰。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困难职工深感党和国家的温暖。
4、积极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帮助职工自主创业。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再就业政策,开展创业培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有创业能力,自主创业者,我们积极提供再就业
优惠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创业中的实际困难。我们拨付资金30万元,会同劳动就业局,成功举办了“SYB”培训班 3 期,使350 名自主创业者,不但学到了新的创业理念,而且根据创业者不同情况提供2万元以下不等的贴息贷款,有力的帮助他们创业,通过我们调查,这些创业者的企业发展前景乐观,达到了预期目的。使全县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社会增加了经济效益。
〈二〉、积极落实再就业政策,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通过几年的再就业工作,使下岗失业人员通过不同渠道,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基本上达到,人人有活干;个个有饭吃;现在干工作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干生意的多了,打架闹事的少了;拥护政府的多了,信访闹事的少了“在虞城人人凭实干,个个靠奉献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因下岗再就业问题无到省、市上访者,不但使我县国营企业改制按时完成任务,而且还使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得到了顺利进行,一批批省外企业纷纷在我县“开花结果”有力的推动了我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此,县委、县政府对我局的再就业帮扶工作曾多次表扬,2005年被商丘市政府授予再就业先进单位。
〈三〉、加大再就业资金的投入。
我局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财政文件精神,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预算的投入,并把中央和省、市财政补助地方的社会保障资金及时拨入财政社保专户,做到专款专用。2003年至2005年,财政列入再就业资金共计620多万元,其中,培训资金150 万元,职业介绍补贴53万元,社保补贴86 万元,岗位补贴190 万元,劳动力市场建设网络资金160万元,社区平台建设还为 1560名下岗职工办理《再就业优置证》,共计为下岗职工免去个人所得税10万元,营业税4 万元,城市维建税1万元,教育附加税0.5万元,及其它共计17万元。
由于我们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使再就业方式因人而异,因单位而异,对不同类型的下岗职工,采用不同的就业方式,截止到2005年5月份,我们共完成公益岗位580个,使560名“4050”人员重新就业,下岗再就业人员5608人,再就业培训共5000余人,“SYB”培训350人。使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实现了良好的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实际效果。
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我们用于再就业的资金还不是很足够,因此我们在操作再就业工作时,就会出现再就业与资金的问题,我们鼓励县直单位安置“4050”人员,但是安排 3名“4050”人员,就等于增加1名财政人员,我们鼓励“SYB”人员,但是国家拨付的资金有限,我们要求凡符合条件者,都给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但是发一个《再就业优惠证》,就减少一份财政收入,因此,资金问题是再就业工作的重大问题。
三、对各项再就业政策进行调整的建议。
〈一〉、我县的再就业形式:
我县就业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共有国营企业下岗、失业人员5000多人,再加上集体企业改制,城市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加之我县国营集体企业大部分处于停产状态,能吸呐下岗失业人员者不多,造成就业岗位的严重不足,再加上我县下岗、失业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技术含量低,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差,再加上现在用工单位在年龄学历上要求高,因此,我县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再就业工作不容乐观,〈二〉、再就业政策调整方向及建议。
我县的再就业,主要通过《再就业优惠证》免税经营,财政补贴的“公益岗位”和财政贴息的“SYB”人员,但是这种情况的再就业,都是在财政支持下实现的,我们时刻都在思考,如果把财政补贴给他们去掉“4050”人员将难以实现新的再就业,“SYB”人员刚起步,突
然“断奶”会有可能“夭折”,《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将有部分人员支撑不了成本费用而停业。因此,我们建议“SYB”人员将根据创业者,创业情况区别对待,对用财政贴息资金能发展企业,创造一定就业岗位的,能否以缓收、少收的方式,来支持企业发展,对凭《再就业优惠证》就业人员,建议给予社保补贴,鼓励他们创业发展,老有所养,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三〉、再就业扶持政策扩大到集体企业的建议。
集体企业曾经为我县的城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繁荣我县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几年这些集体企业处于停业半停业状态,我县的供销系统共有30个基层社,60个大公司,人员达1200多名。我县的二轻办下属企业28个,人员达500多名,还有其它镇办集体企业,街道办集体企业达 50多 个,人员达1000多名,这些人员再就业问题比我们现在的国营企业,再就业任务繁重。但是,随着集体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及人员年龄的增长,集体企业人员再就业率逐年上升,这一现象日益严峻,我们财政局于2003年至2005年春,曾6次到基层单位和再就业人员中间进行专访,感到如果不把集体企业人员的再就业进快列入我们的再就业计划,将对创建我县的和谐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四、统一城市劳动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落实情况。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达50多万人,是城市劳动力的10 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各级领导十分关心的大事,我们紧紧围绕中发〔2002〕12号文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和虞编〔2003〕6号文《关于设立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的批复》的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征得县编委同意,每年财政预算安排经费 10 万元,成立了城关镇、利民、稍岗、站信、杜集五个劳动保障事务所,核定编制15人,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有力的促进了城乡劳动力市场统一,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障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发现,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我们曾拨付劳动就业局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经费,用于农村劳动力岗前免费培训。但是,这些同志只顾挣钱,不愿岗前培训,因此,我们认为只有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才能促进城乡劳动力一体化进程。
通过几年的再就业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此项工作是关系到成千上万职工生计的大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时刻牢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宗旨,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务实的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以这次评估为契机,认真学习先进县市的再就业工作经验,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开创再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二00五年六月十四日
第二篇: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倾力构建和谐
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倾力构建和谐
2002年以来,我们**县工商局在县委县政府及市工商局的领导和统筹安排下,坚持以社会发展和稳定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与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再就业扶持政策,全力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程”,倾力构建和谐**。三年来,我局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成功引导1650名下岗失业人员
从事个体经营或到市场和私营企业再就业,占全县下岗失业人员人数的36,其中,文秘部落对持《优惠证》的702户从事个私经济的下岗职工给予政策优惠,先后减免各种规费122万元。我局帮扶下岗失业人员的做法受到各级再就业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当地党政领导称赞“工商局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立了大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
一、把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为下岗失业人员进入市场提供宽松环境。一是建立市场准入绿色通道。我局在每个基层分局(所)建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咨询窗口,将再就业扶持政策予以公示,对下岗职工申请从事个体经营实行绿色通道,落实“三优先”、“三放宽”,即优先受理、优先办照、优先帮扶;放宽登记条件、放宽经营方式、放宽经营范围。从2002年起,我局将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的登记权从县局下放,由基层分局(所)完成受理、初审、登记注册全过程,申请材料齐备的下岗职工在就近的工商所当场就可领到营业执照,免除了下岗职工多途奔波的劳顿之苦。2002年来,在享受优惠的702户对象中有678户当场领到了营业执照,占优惠对象的96。二是认真落实规费减免政策。我局预算收入持续4年下降,日常监管工作面临经费保障严重不足的挑战。但我们坚持以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为重,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职工的规费做到应免必免,一律实行“零收费”。仅2004年全国统一换发营业执照期间,我局就对413户下岗职工免费换取了营业执照,免收换照费2.3万余元,减轻了下岗职工的负担。同时,我局还建立了下岗职工减免规费台账和经营档案,定期清理甄别,取消了84名非下岗失业人员的政策优惠,确保了国家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下岗职工手中。三是对下岗职工的经营行为实行人性化管理。我局在调查中发现,下岗职工对政策法规了解不多,难免发生违法违章行为。为此,我局编印了《再就业法律援助手册》2000多册免费分发到下岗职工手中,使下岗职工通过《手册》全面了解政策法规和各部门的优惠政策。我局明确提出对下岗从业人员实行“人性化执法和管理”,向全局发文规定对10种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得采取强制措施,从轻或免予处罚。3年来,先后对200多名(次)下岗职工的违法经营行为下达了预警通知书,帮助其规范经营,免予了行政处罚。夜市经营由于投资少,沿街就可经营,不用出房租,因而从事夜市饮食经营成了很多下岗职工的首选。**城区就有很多均是下岗职工在从事夜市经营,因卫生许可证等相关前置证明办理时需要体验从而增加了经营成本,因而没有办理相关证照的下岗职工很少。为了改变变种状况,我局不是简单地处罚和取缔,一方面我们积极向经营户们宣传国家政策法律,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主动与卫生、建设等部门联系,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对下岗职工从事夜市经营的许可证件作为特事来特办,从而使得下岗职工免费或用最低的费用办理了相关证件,同时,我局为所有从事夜市经营的下岗职工免费颁送了营业执照。
为了确保下岗职工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我局一方面引导干部换位思考,进行大局观念教育,另一方面狠抓内部督查,对违反扶持政策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2002年以来,我局每季度对基层单位执行扶持政策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先后9次进行明查暗访。同时,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作出承诺,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近3年来我局共查实各种违反扶持政策的行为5人次,我局领导逐笔上门退还收费750元,对3名当事人给予了待岗和通报批评的处理。城区某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先缴登记费43元办理营业执照后申请减免个体管理费,我局发现后,当日责令辖区分局退还所收登记费43元,并对当事人予以通报批评。
二、开展“五送”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必要保障。一是送信心。我局以基层个私协会为阵地,先后2次举办了“再就业明星”巡回演讲报告会,大力宣传下岗人员自主创业的典型,激发自主创业愿望。同时,我们发动基层工商干部到下岗人员家中面对面宣传再就业扶持政策,坚定下岗职工再就业信心。有近百名下岗职工在我们工商干部的鼓励下毅然走上自主创业道路。二是送信息。我局固定专人从事再就业信息采集,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创业指导,3年来我局共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经营信息900多条,劳务用工信息300多条。同时,我局发挥农村工商所的地缘优势,引导1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到农村从事农副产品贩运,对其实行远距离监
管、零距离服务。三是送技能。我局协调县劳动部门一道开办了8期电脑、家政、烹饪、修理、美容美发培训班,免费对48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实用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了再就业,同时促成私营企业与在训人员签订“用人订单”220份。四是送资金。针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局与县内6家专业银行和信用社联系,建立
了下岗职工从事个私经营融资申报推荐制度和联户担保制度,由个私协会出具诚信推荐函,金融部门据此给予优先贷款,使不少下岗人员结束享受低保待遇和扶持优惠,主动申请成为纳税人。五是送维权。我局制定了《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维权办法》,聘请了法律顾问,开展维权活动。我局在为下岗人员落实优惠政策的时候,了解到有不少从事需要前置许可的行业的经营户在办理前置许可证件时,有关部门没有按政策给予优惠,我局遂由个私协出面与相关部门交涉,促使有关部门将国家政策真正落实到下岗职工手中,保护了下岗人员的切身利益。我局先后为38户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户维权,使有关部门退还收费1万余元。我局还加强对职介机构的监管,先后组织执法力量对职介机构进行了4次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利用虚假广告坑骗下岗职工的行为,查处非法职介广告案件16起。
三、建立帮扶机制,疏通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2002年以来,我局明确提出“人人帮扶下岗人员,所所搭建就业平台”,要求每人每年帮扶2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局每年至少帮助400名下岗人员上岗。此后,我局将再就业帮扶任务列入目标责任制,并制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结对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年终结硬账,对不能完成帮扶任务的责任单位,在评先表模中“一票否决”。3年来,我局先后有2个基层分局、所因没有完成帮扶任务被取消先进单位评选资格。在具体帮扶工作中,我们把帮扶的重点放在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开辟再就业通道上。一是引导下岗职工到市场就业。通过与集贸市场开办者和大型商场协商,为下岗职工优先安排摊位、专柜和门店246个。二是引导下岗职工到私企就业。我局每年向私营企业发出“为下岗失业人员送岗位”倡议,并与22家私营企业建立常年联系制度,动员私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促成私营业主与948名下岗失业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同时,我局在部分私营企业建立了《用工需求登记簿》,随时掌握私企用工需求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协商就业工作。湖北**实业有限公司就是我局“帮扶下岗职工再就业联系点”之一,在我局的努力下,该公司先后招聘企业下岗职工200人,占该厂员工总数66。三是引导下岗职工异地就业。针对本地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岗位短缺的问题,我局发挥“全国工商是一家”的优势,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工商部门的联系,引进外地企业到**招录下岗失业人员近200名。四是引导下岗职工到社区就业。我局与10多家社区居委会联手,共同为下岗职工“造饭碗”。目前已建起家政服务网点13个,托老、托幼、托病服务点4个,全部免予收取工商管理费。我局还与有关部门协商,促成1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到社区从事保安、保绿、保洁、保养、保健、保育、保险(代理人)等公益性岗位。他们说:“我们下岗打碎了‘铁饭碗’,但工商干部又帮我们找到了‘金饭碗’。”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局在落实国家再就业扶持政策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微薄的工作,但自认为离党和国家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离人民群众的期望甚远。我们有决心再接再厉,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继续贯彻好、落实好,让政府满意,让人民群众更满意,为构建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创业扶持政策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办法的通知
豫人社就业〔2012〕25号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省直管试点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共同制定了《河南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各地参照执行。
(此件主动公开)
河南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实现以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的目标,根据《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若干意见》(豫政〔2012〕60号)、《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豫财社〔2011〕293号,以下简称“293号”)以及《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操作规程的通知》(豫劳社劳务〔2007〕15号)等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培训包括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企业新招用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岗前培训,按照“293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和审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培训补贴资金的拨付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定点培训机构管理
第四条就业创业培训实行定点机构管理制度。定点培训机构认定应当遵守“条件公开、自愿申请、公平竞争、择优确定、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五条开展就业或创业培训的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办学许可或职业培训资质;
(2)具备承担培训任务必备的培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等基本条件;
(3)师资应当取得规定的专业资格,具备成人教育经验,有与当前培训内容同步的完整教案;
(4)开展培训工作两年以上,具有培训专业相应的教学经验,并有培训记录和资料;(5)能够对学员提供较为完善的后续支持服务;(6)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具备开展培训所需的其他条件;
(7)近三年没有不良记录和投诉。
第六条具备条件的就业培训机构,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第五条规定的相关材料。省辖市、省直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培训机构开展实地考察,对其培训能力进行打分。根据考察得分情况以及就业培训工作整体规划和布局情况,省辖市、省直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向社会公示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名单,若无异议,再发文公布,并同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当地财政部门备案。
具备条件的创业培训机构,向所在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第五条规定的相关材料,省辖市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筛选和资料上报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培训机构开展实地考察,对其培训能力进行打分。根据考察得分情况以及创业培训工作整体规划和布局情况,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社会公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名单,若无异议,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备案,同时再发文公布,并抄送财政部门。
第七条创业培训师资由取得创业培训授课资格的讲师及专家志愿团成员组成,承担创业培训相关课程,接受学员咨询,帮助学员评析、修改完善《创业(改善)计划书》和《创业想法分析书》,并在培训后六个月内对学员提供后续支持服务。创业培训相关课程授课须由经认定的创业培训讲师承担。
创业培训实行全省师资派遣制度,讲师跨地区授课,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调派。
第三章培训组织实施
第八条各类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培训,需提供以下材料:
(1)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凭本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身份证等材料参加培训。
(2)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凭身份证参加培训,农民工凭户口所在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或务工单位开具的外出务工证明和身份证参加培训。
(3)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凭身份证、学籍证明材料和高校出具的证明参加培训,到村任职大学生凭组织部门的相关证明参加培训。(4)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凭初(高)中毕业证书和身份证参加培训。
第九条就业技能培训以1—3个月的短期培训为主,复杂工种可适当延长。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120个学时,实习操作培训课时不少于50%。每人每年只能参加一次就业技能培训。
第十条定点培训机构应当在开班前7日内,将申报材料报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开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意见要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申报材料包括: 1.开班申请表:详细填写培训专业(工种)、培训期限、培训类别、培训人数、开班日期等。2.教学计划:注明培训学时、教学安排、授课教师、所用教材和教案、培训地点等信息。3.培训学员花名册及有关证件复印件。
第十一条创业培训采用SIYB培训(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模式。积极推广“技能+创业”培训模式,对参加过就业技能培训、确有创业培训要求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开展创业培训。
第十二条创业培训包括创业意识培训、创办(改善)企业培训和创业实训三个模块。一年内,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一次培训连续学完三个模块,也可以分阶段分模块学习,但每个模块每人每年只能参加一次。
创业意识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创办(改善)企业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每班人数不超过30人;创业实训时间不少于3天,每班不超过60人。
第十三条创业培训机构应在计划开班前7个工作日内,将筛选合格的学员花名册、学员登记表、师资安排、后续支持服务措施等材料报当地和省创业培训管理机构,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培训,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培训质量监管,对定点培训机构每班开展随机抽查不少于3次,作好抽查记录。要加快开发全省统一的培训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分阶段配备指纹考勤设备,强化考勤管理。综合出勤率低于90%的,按开班人数和综合出勤率计算实际培训人数;低于50%的,不给予补贴。
第十五条创业意识培训结束后,学员须完成《创业想法分析书》。创办(改善)企业培训结束后,学员须完成创业计划书(改善企业计划书),并由创业培训管理机构组织审核。创业实训结束后,学员须写出创业实训总结,分析创业实训的经验和教训。
第十六条定点培训机构应建立培训台账和就业(创业)台账。记录受训人员基本情况及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考核情况。就业(创业)台账要记录学员的就业创业基本信息。
第十七条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行结业考核制度,培训合格者发放全省统一的培训合格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编号印制。第四章培训补贴
第十八条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按专业分为A、B、C三类,A类800元,B类700元,C类600元。具体专业分类和课时标准见附表,附表未列出专业的补贴标准由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参照相近专业确定。
第十九条创业意识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200元,创业实训补贴标准为每人300元,创办(改善)企业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元。
第二十条就业技能培训和创办(改善)企业培训补贴实行分段拨付。培训后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证书)的,先根据培训人数和补贴标准拨付培训补贴的80%(取得专项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证书的拨付60%);6个月内实现就业或开业的,再根据就业或开业人数拨付所余的20%(取得专项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证书的拨付所余的40%)。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第八条所列人员自主创业,且处于创业初期(开业两年内)的,可以参加创办(改善)企业培训,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创业培训证书)人数和创办(改善)企业培训补贴标准一次性拨付培训补贴。
第二十二条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培训补贴。个人申请培训补贴应附材料:培训补贴申请表、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就业创业证明材料、培训机构开具的学员垫付培训费票据或发票、个人银行帐号及第八条规定的学员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
第二十三条垫付或申请培训补贴困难的,可由培训机构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培训补贴,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资金直接拨入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培训机构申请培训补贴应附材料:培训补贴申请表、培训花名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就业创业证明材料及第八条规定的学员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经高校认定的毕业毕业生和持街道(乡镇)或社区(村)开具的无收入或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证明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及创业初期参加创办(改善)企业培训的人员等属于垫付或申请培训补贴困难人员。
第二十四条创业意识培训、创业实训结束后,按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人数将培训补贴一次性拨付培训机构。申请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实训补贴应附以下材料:培训补贴申请表、培训花名册、《创业想法分析书》(创业实训总结)及第八条规定的学员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第二十五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各项补贴支出材料的全面性、真实性进行审核,每次审核后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示各项补贴资金审核情况(包括享受各项补贴的单位名称、享受补贴的人员名单、具体补助人数、金额和标准等)。申请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完成审核并公示后,财政部门根据抽查和公示情况拨付补贴资金。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管,对就业创业定点培训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培训机构评估,评估结果不合格的,取消其定点资格。要加快开发全省统一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对所有培训实行电子化、信息化管理,实现培训实名制,提高管理水平和审核效率,确保培训扎实有效。
第二十七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培训补贴资金,确保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规范,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八条定点培训机构要严格遵守培训课时、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师资条件、培训考核等方面的规定,加强学员管理,全面落实培训标准,确保培训质量。要加强与其他就业创业服务机构的配合,及时将学员纳入当地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库,通过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帮助学员就业。第二十九条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掌握和通报有关情况,定期对培训开展和培训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共同研究解决培训补贴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三十条对当年无正当理由未开展培训工作、不遵守培训相关规定、培训合格率低于80%,培训合格后就业成功率低于30%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定点培训资格。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通过适当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开本地培训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包括享受补贴的培训机构名称、享受补助的人数、具体补助数额等),并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有虚报、套取、私分、挪用培训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审核不严,违规操作的,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三十二条本方法实施前各地在2012开展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附件:河南省就业技能培训专业及补贴标准(略)
2012年11月13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
豫人社就业〔2013〕38号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省直管试点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3〕62号)要求,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展就业创业培训
(一)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各高校要加强毕业大学生组织管理,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妥善安排培训场地和培训时间,为学生参加就业创业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各定点培训机构要主动与高校衔接,根据学生的需求科学安排培训内容,与高校共同做好创业就业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对创业分布比较集中的行业和网上创业、创意创业等新兴行业,分专业举办创业培训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全省每年根据培训需求调查确定毕业大学生培训任务。
(二)完善定点培训机构管理。毕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按照《河南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办法》和《河南省创业培训操作规范》规定执行。2013年起,根据高校毕业生和定点培训机构的布局,确定部分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为就业或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承担高校毕业毕业生的培训任务。
具备条件的省属高校或培训机构,可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提交师资情况、培训和服务设施设备情况、档案管理情况等相关材料(省属高校需经教育厅初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培训机构开展实地考察和评估,并根据考察评估结果和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整体规划布局情况,确定能够承担省属高校毕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
(三)落实培训补贴。对参加创业培训的毕业高校毕业生,根据其参加创业培训内容和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情况,给予培训补贴。其中创业意识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200元,创办(改善)企业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元,创业实训补贴标准为每人300元。毕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以创业意识培训为主,确有培训要求且持自主创业证的,可以开展创办(改善)企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根据培训后职业技能鉴定情况和就业情况,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补贴标准按专业分为A、B、C三类,A类800元,B类700元,C类600元。培训补贴申请拨付办法按照《河南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办法》规定执行。从2013年起,将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目前的毕业调整为毕业学年(即从毕业前一年的7月1日起的12个月)。
省属高校毕业大学生在省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的,培训补贴申请材料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省属高校申请培训补贴材料需经教育厅初审),省财政厅按规定将资金拨付给培训机构。其他高校(含省属高校)大学生参加当地组织的创业培训所需补贴,仍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当地负责。
二、完善就业创业服务
(一)开展创业项目服务。围绕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配套需要,开发征集一批创业项目,在省、市、县三级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建立统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库,为高校毕业生和各类创业主体提供项目展示平台和创业项目信息。每开发征集一个创业项目,给予项目库建设单位2000元的补贴,用于开发、征集、评估和发布创业项目等相关支出。
创业项目补贴由创业项目库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创业项目名录、项目基本情况介绍、项目评审表、开发征集单位、项目实施情况。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资金直接拨付给创业项目库建设单位。
(二)开展创业孵化服务。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建设,在全省创建认定一批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对象,孵化功能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孵化服务到位、孵化效果突出的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妥善解决创业者的经营场地问题。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要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制度。对认定为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的,每个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补助。各市也要建设认定一批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孵化服务。对毕业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实体在创业孵化基地内发生的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水电费,3年内给予不超过当月实际费用50%的补贴,年补贴最高限额10000元。
创业孵化补贴由创业孵化基地提出申请,并提供进驻创业实体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进驻创业实体花名册,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拨付大学生创业实体开设的银行账户。创业孵化补贴按季申请拨付。
(三)开展创业咨询服务。省、市、县三级成立创业咨询专家团,培养创业咨询师队伍,组织专家开展创业辅导服务,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有创业愿望的重点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对准备开业的重点提供开业指导,资金不足的重点提供融资指导服务,对创业初期的重点提供企业咨询服务。各地要设立创业服务大厅和创业咨询室,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创业咨询服务。
(四)开展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各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要根据就业创业工作总体安排,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项服务活动,帮助各类群体就业创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举办的大型招聘会、就业创业大赛、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所需资金通过省级就业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五)加强信息服务。各级财政要合理预算安排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用于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短信、微博微信和移动互联平台等多种渠道发布就业政策、招聘岗位、求职信息,降低高校毕业生求职成本。省属人力资源市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所需资金,从金保工程资金中统筹解决。
三、强化服务保障
(一)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要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增加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支出项目,用于创业孵化、创业项目开发、创业专项活动等支出,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创业引导资金。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财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掌握和通报有关情况,定期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和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共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操作办法,指导培训机构和高校做好就业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和就业创业服务等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部门要把就业创业工作纳入高校重点工作,加强对高校的考核和指导,确保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能够得到政策扶持和服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就业创业扶持资金的监督管理,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高校要健全管理制度,配备合适人员,加强政策宣传和学生组织管理,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专项服务活动。
(此件主动公开)2013年11月15日
第四篇:银川市扶持政策
银川市鼓励创业扶持政策的操作办法
2010-07-08 根据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创业就业的若干规定》,制定本操作办法。
一、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踊跃创业
大中专(含技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首次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的,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国家、自治区相关规定享受小额贷款优惠政策。
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市工商局及辖区分局
2、工作程序 提出申请大中专(含技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凭毕业证,向注册辖区工商局提交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书面申请。资格认定辖区工商局根据提交的申请,对大中专(含技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的身份和首次创业情况进行认 定。费用免收 受理的辖区工商局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条件的,根据管理权限,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收自主创业大中专毕业生的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小额贷款优惠政策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小额担保贷款程序办理。
二、鼓励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
(一)在本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开展初始型自主创业,且经营一年以上的,可给予2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政府、财政局、劳动就业局。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工商 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县(市)区劳动就业局提交书面申请。资格认定 受理申请的辖区劳动就业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申请人的身份和初始创业情况进行认定。补贴发放 辖区劳动就业局对申请人的身份和创业时间确认后,一次性发放2000元创业补贴。所需资金从县(市)区创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支出。
(二)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创业后申报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1年50%的社会保险补贴。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财政局、劳动就业局。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失业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养老保险手册》、缴费收据和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县(市)区劳动就业局提交社会保险补贴书面申请。资格认定受理申请的辖区劳动就业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申请人的身份和申请条件进行认定。补贴发放 辖区劳动就业局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条件的,一次性给予1年50%的社会保险补贴。所需资金从县(市)区就业专项资金中支出。
(三)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或组织起来合伙就业的,可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帮助创业。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财政局、劳动就业局。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失业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失业金发放手册》和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县(市)区劳动就业局提交领取失业保险金书面申请。资格认定受理 申请的辖区劳动就业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申请人的身份和申请条件进行认定。补贴发放 辖区劳动就业局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领取条件的,一次性发放失业保险金的剩余部分。所需资金从县(市)区失业保险金支出。
(四)对领取工商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财政局、残联。
2、工作程序 提出申请 残疾人凭本人《身份证》、《残疾人证》、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县(市)区残联提交创业补助书面申请。资格认定 受理申请的辖区残联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申请人的身份和申请条件进行认定。补贴发放 辖区残联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补助条件的,一次性发放创业补助2000元。所需资金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出。
(五)本市农村“低保户”、低收入纯农户家庭等农村就业困难群体,依法自主开办个体工商户,创业经营一年以上的,给予1000元/户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财政局、创业办。
2、工作程序 提出申请 农村就业困难户凭本人《身份证》、《低保证》或乡(镇)出具的家庭收入证明、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县(市)区创业办提出创业补贴书面申请。资格认定受理申请的辖区创业办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申请人的身份、申请条件和创业时间进行认定。补贴发放 辖区创业办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补贴条件的,一次性发放创业补贴1000元。资金从县(市)区创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六)对于未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和自谋职业者,按城镇个体工商户参保政策参加当地基本养老保险。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市、各县(市)社保局。
2、工作程序 提出申请 未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和自谋职业者凭本人《身份证》向市、各县(市)社保局提出参加当地基本养老保险申请。身份认定和办理 受理申请的辖区社保局根据本人申请,身份认定后,按当地城镇工商户参保政策给予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以上创业扶持政策每人只享受一次。
三、鼓励复退军人再创新业。
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复员干部及现役军人随军家属首次创业的,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由所在县(市)区财政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逐月给予生活补贴,补贴期限为一年。城镇退役士兵凭《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按照国家、自治区相关规定享受小额贷款优惠政策。
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政府、财政局、民政局,市工商局及辖区分局、市地税局及辖区分局,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1)补贴申请,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复员干部和随军家属,凭本人《身份证》、《退伍证》或《转业证》、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县(市)区民政局提交生活补贴书面申请。随军家属需提供部队(团级以上)证明。(2)免费申请,城镇退役士兵凭本人《身份证》和《城镇退役 士兵自谋职业证》,向户口所在辖区工商局提交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书面申请。资格认定 辖区税务局、工商局、民政局根据提交的申请,对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复员干部及现役军人随军家属身份、首次创业情况、从事行业等申请条件进行认定。免交收费辖区工商局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条件的,根据登记管理权限,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补贴发放辖区民政局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条件的,按当地最低生活标准逐月给予生活补贴,补贴期限为一年。补贴资金三区由市财政安排解决,两县一市由当地财政安排解决。小额贷款优惠政策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小额担保贷款程序办理。
四、鼓励农民致富创业。
(一)本市农民投资兴办企业,新建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10万元以上,吸纳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占企业就业人数50%以上的,按当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扶持。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政府、财政局、创业办
2、工作程序 提出申请每年10月份,本市农民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工商营业执照、固定资产证明、用工劳动合同及社保缴费证明,向户口所在县(市)区创业办提出书面申请。资格认定受理申请的辖区创业办接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企业现场核实了解企业的工商登记、固定资产投入、吸纳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资格认定。资金发放辖区创业办对申请人的资格确认后,符合条件的,按当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发放扶持资金。资金从县(市)区创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二)鼓励本市农民投资创办村镇连锁超市、便利店,凡进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网络的,给予一定的补助。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财政局、商务主管部门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本市农民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验收合格证明、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货物配送证明,向连锁超市、便利店所在县(市)财政局、区商务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资格认定 受理申请的辖区商务主管部门接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店铺现场核实法人代表身份、工商登记等相关证照,进行资格认定。补助发放 辖区财政局、商务主管部门对申请人的资格确认后,符合条件的,按自治区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关扶持政策标准和办理程序给予补助。
(三)对本市农民在集贸市场或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于工商登记。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市工商局及辖区工商分局
2、工作程序 本市农民在集贸市场或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经辖区工商局或所核准认定,免工商登记。
五、鼓励失地农民勤劳创业。
(一)失地农民参加创业培训享受财政补贴政策;扶持失地农民到创业街、创业市场自主创业;失地农民享受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同样的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市财政局、市创业办、劳动就业局,各县(市)区财政局、劳动就业局、创业办。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培训和进入创业园申请,失地农民凭《身份证》或户口簿、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辖区创 业办提出创业培训和进园申请;贷款申请,失地农民凭《身份证》、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贷款项目证明,向户口所在辖区劳动就业局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提出申请。资格认定受理申请的辖区创业办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申请人的资格和创业情况进行认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按照下岗失业人员贷款要求审定贷款申请。创业培训 辖区创业办依据申请人要求和实际情况,编入“SIYB”四个模块的任一培训班进行培训,按照自治区统一的创业培训补贴标准,对失地农民进行补贴。进入创业园、创业街和创业市场辖区创业办对申请人的资格和创业情况确认后,符合条件的,优先在各级政府投资兴建、购买的街道社区门店和创业市场安置失地农民,并给予租金10%的优惠。贷款发放 辖区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对申请人条件确认后,按照小额担保贷款办法审定、发放贷款。
(二)鼓励和扶持失地农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对失地农民新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按当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给予扶持。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政府、财政局、创业办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每年10月份,本市失地农民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工商营业执照、固定资产证明,向户口所在县(市)区创业办提出书面申请。资格认定受理申请的辖区创业办接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企业现场核实法人代表身份、工商登记、固定资产投入、产业情况,进行资格认定。资金发放辖区创业办对申请人的资格确认后,符合条件的,按当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发放扶持资金。资金从县(市)区创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此款同前 款鼓励农民致富创业中对固定资产投资的5%的扶持政策每人只享受一次。
六、加大创业培训扶持力度
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创业培训,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全面启动“SIYB”四个模块的培训工作。
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市财政局、市创业办,各县(市)区创业办。
2、工作程序培训对象 主要是各类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残疾人、复退军人、科技人员、辞职创业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服刑和刑满释放人员、以及微小企业、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报名登记有意愿参加创业培训的各类人员,凭《身份证》到各县(市)区创业办,街道、乡镇(社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具备创业培训资质的专业培训学校报名。开展培训 各县(市)区创业办、专业培训学校在市创业办的监督管理下,根据报名情况、学员构成,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编排四个模块培训班,凡报名参加培训的各类人员,自愿参加培训。培训期间须遵守培训管理与要求。培训补贴对创业引导性培训实施免费。对SIYB培训由财政对培训机构、单位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以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创业培训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确定的补贴标准为依据,除去规定应由培训学员个人承担的部分,其余由财政补贴,补贴资金从全市创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后续服务完成创业培训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学员,其创业计划书经过专家服务组织论证,并 符合有关规定的,可向所在地小额担保贷款机构申请,优先贷款并适当扩大贷款额度;对培训后开办企业的学员,由创业培训机构组成专家服务组对其提供创业培训、项目论证、开业指导、经营管理、诊断分析等不少于6个月的跟踪服务。
七、扶持中小企业入住创业孵化基地创业。
各县(市)区政府根据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建设一批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园),以及标准厂房,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新入住园区创业的,3年内减半收取办公和生产用房租金。
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政府、发改委、财政局、创业办、各园区,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创业办。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有意愿入住或新入住创业孵化基地的中小企业凭工商营业执照、企业经营许可证、法人代码证、经营收入证明,向各县(市)区创业办和创业孵化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园)管委会提出减半收取租金的书面申请。资格认定受理申请的园区管委会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材料,对企业的入住和减租金条件进行资格认定,重点扶持科技创新型、节能环保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较强的企业。减收租金园区管委会对企业的资格审定后,符合条件的,优先在各级政府投资兴建、购买的创业孵化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园)中安排,并给予3年内减半收取企业办公和生产用房租金的优惠。此款政策,每个企业只享受一套标准厂房租金减半。
八、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贯彻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扩大贷款扶持范围,放宽贷款条件,建立审批、担保、贷款发放的“一站式绿色通道”。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手续,推行小额担保贷款机构与银行联合办公,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实行一次审核,一次审批,一次办结。降低担保门槛,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数额在2万元以下的,免予提供反担保。
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创业办,各县(市)区财政局,劳动就业局、创业办。
2、工作程序贷款对象
1、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
2、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
3、大中专毕业生;
4、就地就近创业的农民和失地农民;
5、由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创办的小企业;
6、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7、取得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颁发的创业培训结业证的符合贷款条件人员。
提出申请
申请贷款人或小企业凭《身份证》、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辖区劳动就业局(5万元以下)或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5万元以上)提出申请,填报相关表格和材料。
贷前审查
受理申请的辖区劳动就业局或市小额担保贷款中心,根据申请人的要求,会同经办银行共同对贷款人或企业进行贷前调查,确定申请人贷款条件。
贷款发放
辖区劳动就业局对5万元以下的贷款审定后,确认可以放贷的,将申请人相关材料、贷前调查意见及时送达市小额担保贷款中心,由小额担保贷款中心一次审核,一次审批,一次办结;市小 额担保贷款中心与经办银行联合办公,负责对5万元以上的贷款审定,确认可以放贷的,一次审批,一次办结。注:对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各类创业主体,按规定程序到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
第五篇:扶持小企业政策
2014年以来,国家和众多部门出台了很多针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利好影响,不过很多民营企业强烈反映,不少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地。中华工商时报作为中国民营经济舆论主阵地,一年来对有关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措施都予以了特别的关注和报道,现将一年来的这些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并点评,期望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帮助。
支小再贷款
3月21日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办支小再贷款支持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14〕90号)。正式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下创设支小再贷款,专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同时下达全国支小再贷款额度共500亿元。
点评:人民银行积极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更好地金融服务。
所得税优惠
4月8日财政部、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小型微利企业,无论采取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方式,凡符合小型微利企业规定条件的,均可按规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减按20%征收,以及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点评: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比较大,需要国家进一步给予政策支持。因此,将优惠范围扩大到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体现了国家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的精神,也进一步降低了小微企业的税负。
发展专项资金
4月11日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专项资金的宗旨是,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公平竞争,激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专项资金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股权投资、业务补助或奖励、代偿补偿、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入竞争性分配办法,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点评:为加快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规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专项资金安排专门支出,运用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资本投入、代偿补偿、创新奖励等方式,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给予支持。这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新三板
4月14日财政部、国税总局、证监会相继出台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政策。
点评: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新三板不仅为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还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在带来资金的同时,引入规范的公司治理,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资本与治理的基础。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对新三板寄予厚望,一方面希冀通过新三板获得企业发展急需的资金,另一方面希望借助新三板来规范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下调存准率
6月9日央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引导信贷资源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点评:此次定向降低准备金率就是要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确保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金融机构应切实按照信贷政策导向要求,将释放的资金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优化。人民银行将对金融机构执行情况加强检查和督导,评估政策效果,保持正向激励作用。
支持小微文化企业
7月11日财政部、文化部、工信部发布《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于小微文化企业的新的支持政策,将涉及市场准入、减轻税赋、信贷支持等方面。其中,针对小微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成本较高的问题,意见明确将商业用价变为工业用价,相关花费将由此降低30%左右。
点评: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带动金融资本进入小微文化企业。在推动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方面,将充分运用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小微文化企业,在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方面继续予以支持,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撬动作用。
小微企业贷款
7月23日银监会出台《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在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倒贷(借助外部高成本搭桥资金续借贷款)问题,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同时,证监会也提出了资本市场扶持小微企业的十条意见,其中,“大力培育私募市场”和“扩大公司债券范围”备受市场瞩目。
点评:小微企业通常通过“倒贷”来周转,即借助外部高成本搭桥资金续借贷款。此次通知发布后,一方面银行会有新的产品创新,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原有产品的政策,就可以满足续贷,达到整体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
缓解融资贵
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具体包括以下十方面: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挥保险和担保的功能和作用、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点评:当前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因素又有微观运行问题,既有实体经济因素又有金融问题,既有长期因素又有短期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该意见要求金融部门采取综合措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金融支持小微企业
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全力支持小微企业良性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的目标;
二、加快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
三、着力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四、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
五、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六、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七、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
八、全面营造良好的小微金融发展环境。
点评:当前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规模十分迅速,仍要明确小型金融机构的定位。这样对小微企业来说就是,金融机构本身在发展,但本身没有通过金融机构的有效性、合理性,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国务院用小型金融机构来对症小微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好的配套工程,但是现在已有的小型金融机构要准确定位小微企业与其之间的搭配,这样效果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推广PPP模式
9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称,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化是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立足国内实践,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推广PPP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在当前数十万亿元债务压得地方政府喘不过气,城镇化融资刻不容缓的现实下,这些好处都被集中于对化解地方债务负担的助益上。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到2020年,与城镇化相关的融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按照新一届政府对地方债务治理的框架,要应对未来几十年城镇化的资金缺口,PPP模式被委以重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13年中国新增的PPP投资额仅为7亿美元,而2013年城投债的发行量高达9512亿元,若PPP模式成功替代城投主导的融资模式,其发展空间巨大。
营业税增值税减免
9月2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2万元(含本数,下同)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月营业额2万元至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免征营业税。
点评:该项政策调整能为小微企业带来直接实惠,有利于鼓励创业,对提振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小微企业在稳增长、扩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借款合同免印花税
10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自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点评:我国将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以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进一步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扶持小微企业
1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52号文件),从资金支持、财税优惠、创业基地建设、促进企业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点评:《意见》是在总结近年来现有政策实施的基础上制定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新的制度创新和突破。对各地区、各部门提出明确要求,要把有关的政策明确细化了,对有关政策实施的流程、程序进行优化和简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月9日至11日会议认为,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同时提出,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是2015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经济改革”课题组指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2015年应完善建设金融市场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金融扶持政策。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发酵背景下,2015年国家应创新性地建立配套政策性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引导社会资本,配置社会结构。一是建立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针对性的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生命周期,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设立中小企业股票和债券发行市场,加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三是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方便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管理;四是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融资增信,提高申贷通过率;五是促进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共同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融资担保
12月18日发展融资担保,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国务院召开全国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指出:发展融资担保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扩大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业务规模,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担保机构要为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优质服务,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点评:融资担保行业作为连接银企的纽带,一头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一头为银行分担风险,背后需要政府给予支持。进一步促进融资担保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担保机构、银行、小微企业等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