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秸秆扶持政策
关于本市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实施方案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制订的《关于本市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关于本市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本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防止秸秆焚烧产生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上海市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0年-2015年)》(沪发改环资〔2009〕91号)等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现状
据统计,2009年本市水稻种植面积为160万亩,水稻秸秆按照0.6吨/亩计算,约96万吨/年;二麦种植面积为100万亩,二麦秸秆按照0.4吨/亩计算,约40万吨/年;其他农作物约24万吨/年,全市每年秸秆总产量约为160万吨,总量基本保持稳定。
本市秸秆综合利用包括还田、堆肥、再生能源、原料、饲料等利用方式。目前,本市大多采用的是焚烧、丢弃等处理方式,对大气及农村水环境产生影响。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面临着机械化还田成本高、农民还田积极性低、工作推进难度大、收集储运体系基本空白、综合利用率偏低、企业综合利用积极性不高等瓶颈问题。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结合上海农业生产实际,以三年环保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并层层落实责任制、以秸秆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式,在商品有机肥加工、食用菌培养基料和饲料、新型建
材、再生资源和再生能源等领域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逐步形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新农村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二)发展目标
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之一,力争到2012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包含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其他综合利用)达到85%以上;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包含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其他综合利用)达到90%以上,基本消除因秸秆焚烧及不当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培育3-5家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龙头企业。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
坚持农机农艺结合,扶持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在市郊各区县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在继续给予还田机械购买补贴的基础上,对机械化还田作业费用给予补贴。通过秸秆的机械化还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地力”,使60%左右的秸秆实现还田利用。
(二)建立完善秸秆收集贮运体系
区县、乡镇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合理的秸秆收集处理方案,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等开展秸秆收集和贮运,建立完善秸秆收集和贮运服务体系。
(三)加大秸秆在商品有机肥加工中的综合利用力度
鼓励商品有机肥加工中心添置秸秆加工处理设备等措施,提高秸秆利用比例,解决一定区域内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
(四)扩大秸秆在食用菌培养料和饲料中的利用规模
通过建立食用菌培养料集中处理中心,充分利用上海食用菌生产的先进技术和产业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培养料的规模效益,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开展秸秆在饲料中利用的技术研究,扩大秸秆在饲料中的利用规模。
(五)推进秸秆在新型建材、再生资源、再生能源等领域的综合利用
坚持因地制宜,依托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以秸秆为原料的新型建材、再生资源、再生能源等领域的综合利用水平和能力。
四、支持政策
本市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
对本市(含域外农场)水稻、二麦(大麦、小麦)及油菜秸秆的综合利用给予支持。具体范围如下:
1.对秸秆实施机械化还田的本市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及相关农业企业。
2.对秸秆实施综合利用(除还田外)的本市单位。
3.对市级层面在项目评审、资金评估和审核所涉及的工作经费,在专项资金中给予安排。
(二)支持标准和方式
1.对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本市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及相关农业企业,给予45元/亩的资金补贴。
2.对收购本市秸秆,并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单位,按实际秸秆收购量,给予200元/吨资金补贴。
3.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项目,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30%的资金补贴。其中,市级资金支持部分具体参照《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扶持办法(修订)》(沪发改环资〔2010〕31号)执行,市级财力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20%的配套资金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区县级财力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10%的配套资金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250万元,补贴办法由区县自行制定。
4.对购置秸秆机械化还田机具给予定额补贴,具体参照《上海市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细则》(沪农委〔2005〕83号)执行。
(三)资金来源
支持资金由市和区县共同承担。其中市级部分在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区县级部分由区县政府负责安排。
对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支持资金根据不同区县实际情况,由市里实行差别补贴政策。其中,闵行、宝山区,市里承担30%,区里承担70%;浦东、嘉定、松江区,市里承担50%,区里承担50%;奉贤、青浦区,市里承担70%,区里承担30%;金山区和崇明县,市里承担80%,区县承担20%;市级单位所属农场(含域外农场)由市里承担60%。
对实施机械化还田以外的秸秆综合利用和固定资产投资额补贴的支持资金按前述规定分别由市和区县两级承担。
1.申请秸秆机械化还田资金支持,由区县农委和市属单位依管辖权限分别受理;申请秸秆综合利用(除还田外)资金支持,由区县农委受理;申请单位的材料必须包括所在区县环保局出具的“本地区秸秆禁烧工作完成情况良好”的书面证明;区县农委和区县财政局对受理资料汇总审核后联合上报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农委。
2.申请秸秆机械化还田资金支持,由各区县农委、市属单位报送《秸秆机械化还田情况汇总表》(见附件1)。
3.申请秸秆综合利用(除还田外)资金支持,由各区县农委报送《秸秆综合利用(除还田外)情况汇总表》(见附件2)和各项目单位资金申请报告。
(五)支持年限
1.对秸秆机械化还田补贴和按利用量补贴的政策实施年限暂定为2010年9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2.对按固定资产投资给予补贴的政策实施年限按照《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扶持办法(修订)》(沪发改环资〔2010〕31号)执行(资金申报的具体流程见附件3)。
五、审核和资金拨付
(一)每年9月30日前,由各区县农委、发展改革委和市属单位按照属地原则,向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农委提出下一年度资金使用建议,以便编制下一年度资金预算计划。
(二)每年7月和12月前,各区县农委会同区县财政局、市属单位根据秸秆综合利用的实际情况,向市发展改革委提交补贴资金申请报告等材料。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农委、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下达资金扶持计划。
(三)根据市发展改革委下达的“秸秆综合利用补贴资金计划”,市财政局依据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将秸秆机械化还田市级支持资金拨付到区县政府财政账户及市属单位,由区县财政局将市区两级补贴资金统一拨付到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和相关农业企业。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除还田外)的支持资金,按秸秆收购量补贴的支持资金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到区县财政或有关单位。
(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扶持办法(修订)》(沪发改环资〔2010〕31号)规定申报,项目所在区县政府必须给予其固定资产投资额10%的资金支持。
六、组织实施
(一)区县政府是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内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协调、推进、监督、检查工作。一是要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的有关规定,层层落实责任制。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秸秆焚烧;二是要组织好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户、农机服务组织等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三是要支持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和配套资金落实,支持秸秆禁烧、机械化还田、综合利用、贮运体系建设等;五是要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予以支持。
(二)市农委牵头负责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汇总和项目初审,指导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负责制定秸秆机械化还田计划、核实地块、面积以及数据汇总。在政策操作中加强公开公示和公众监督,对秸秆焚烧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并将信息及时汇总。
(三)市环保局牵头负责对全市秸秆禁烧情况进行检查和巡查,并利用环境保护投诉热线接受群众举报和监督,将检查、巡查和监测结果通报市农委。
对本市秸秆禁烧工作推进不力的区县和市属农场等,检查、巡查和监测结果将作为扣除或收回部分或全部市级支持资金的依据之一。
(四)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年度资金扶持计划,汇总审核资金拨款申请报告,综合协调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五)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对扶持资金计划审核,并依据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六)市审计局牵头负责对扶持资金使用的监督审计。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二○一一年一月六日
第二篇:上海企业扶持政策申报清单一览表
上海企业扶持政策图解
(2017 版)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2017 年 7 月
目录
一、科技创新...........................................................................................................................8 1.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内科技合作领域项目申报..........................................9 2.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项目申报............................11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13 4.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项目申报................................15 5.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试剂领域项目申报................................................17 6.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研发平台建设领域项目申报........................................19 7.国家社会治安防控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申报............................................................20 8.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21 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23 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25 11.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荐..................................................................................................27 12.上海市环境保护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申报..............................................................29 13.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项目申报..............................................30 14.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领域重点项目申报..................................32 15.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基础研究领域项目申报..............................................33 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35 17.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申报..............................................37 18.上海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申报..........................................................................40 19.国家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41 20.上海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43 21.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小巨人工程项目申报..........................................45 22.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申报......................................................47 23.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48 24.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验动物研究领域项目申报......................................49 25.上海市中医药科技创新项目征集..................................................................................51 26.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申报..................53 27.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领域政府间、国际学术合作交流项目申报.............................................................................................................................................55 28.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产学研医合作项目申报......................57 29.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申报..................58 30.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农业领域项目申报......................................................60 31.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技术标准项目申报......................................................61 32.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62 33.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申报..........................................................................63 34.上海市“四新”服务券(产学研合作)兑现...................................................................65 35.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学仪器领域项目申报..............................................66 36.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企业国际合作项目申报............67 37.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69 3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71 3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74 4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76 41.上海市科技创新券申请..................................................................................................78 42.上海市“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申报......................79 43.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申报..............................................................................................82 4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申报......................................83
二、创业转型升级.................................................................................................................86 1.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申报................................................................87 2.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征集................................................................................88 3.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申报................................89 4.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设计人员专项奖励申报....................................................91 5.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重点技术改造)申报................................93 6.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项目申报............95 7.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申报.............................................................................................................................................97 8.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申报............................................98 9.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推荐..........................................................................101 10.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申报....................102 11.上海市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征集................................................................................105 12.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核心团队专项奖励申报................................................106 13.上海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107 14.上海市商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申报............................................................................108 15.上海市高端智能装备首台突破和示范应用专项申报................................................109 16.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品牌经济发展)项目申报............................111 17.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备选园区申报....................................................................113 18.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专项资金项目申报........................................................................114 19.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大数据发展)项目申报............................................115 20.国家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试点示范申报........................................................117 21.上海市电子商务“双推”工程申报............................................................................119 22.国家水污染防治领域 PPP 推介项目申报..................................120 23.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财政补贴项目申报........................................121 24.上海市“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申报............................................................123 25.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125 26.上海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专项扶持资金申报........................................127 27.国家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 2025)重点项目申报...............................................128 28.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申报................................................................................129 29.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互联网+”重大工程申报..........................131
三、文化创意.......................................................................................................................134 1.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申报..............................................................................135 2.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申报..........................................................................................136 3.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申报......................................................................................137 4.国家少儿节目精品发展专项资金及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139 5.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申报..............................................141 6.“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项目申报........................................................143 7.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上海市文物局专项资金申报........................................145 8.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申报..........................................................146 9.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149 10.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重大项目征集................................150 11.国家文化艺术智库项目申报........................................................................................152 12.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申报....................................................153 13.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重大项目征集................................155 14.上海市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申报....................................................................................157 15.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和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及各专项基金项目申报................158 16.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申报............................................................................161 17.上海市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申报................................................................162 18.上海市版权示范单位和示范园区(基地)申报........................................................164 19.上海市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申报................................................................165 20.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申报........................................168 21.中国原创游戏精品申报................................................................................................170 22.国家戏曲剧本孵化计划项目申报................................................................................171
四、知识产权.......................................................................................................................172 1.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和示范单位申报..........................................................................173 2.上海市著名商标申请认定..............................................................................................174 3.上海市知识产权评议试点项目申报..............................................................................175 4.中国专利奖申报项目推荐..............................................................................................176 5.上海市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项目申报..........................................................................177 6.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专利保险试点、示范申报..................................................178 7.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申报..........................................................................179 8.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和专利战略推进工程项目申报..................................................180 9.国家知识产权局软课题研究项目申报..........................................................................183 10.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申报....................................................................185 11.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申报....................................................................186 12.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申报............................................................................187 13.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申报....................................................................................188 14.上海市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申报................................................................................189 15.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申报........................................................................................190 16.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申报........................................................................................191
五、人才政策.......................................................................................................................192 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报..............................................................................................193 2.国家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申报..................................................................194 3.上海市千人申报..............................................................................................................196 4.上海市“千人计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类)申报..................................................198 5.上海市领军人才申报......................................................................................................199 6.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申报..............................................................................................201 7.上海市外资企业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申报......................................................................202 8.上海市外资企业创新领军人才申报..............................................................................203 9.国家专利信息人才专题项目申报..................................................................................204 10.中央“千人计划”部分项目申报................................................................................206 11.上海市会计高级(后备)人才申报............................................................................208 12.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推荐................................................................................210 13.上海优秀会计人才申报................................................................................................212 14.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申报........................................................................214 15.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项目申报....................................................................217 16.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项目申报...............................................................218 17.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申报.......................................................................................................................................220 18.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申报........................................223
六、发展环境.......................................................................................................................226 1.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申报..........................................................................227 2.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申报..........................................................................229 3.上海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申报..............................................................................230 4.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232 5.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申报......................................................................235 6.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申报..............................................................237 7.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申报..........................................................................238 8.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申报......................................................................239 9.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241 10.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申报................................................................242 11.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评估与奖励申报................................................244 12.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荐........................................................................................245 13.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申报........................................................................246 14.上海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创建申报............................................................................247 15.上海市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申报............................................................249 16.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251 17.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点项目申报............................................252 18.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申报....................................................................................254 19.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试点示范申报................................................256 20.上海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示范项目申报............................................................258 21.上海市工程总承包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申报............................................................259
七、市场拓展(其他).......................................................................................................260 1.上海市服务业重大示范项目申报..................................................................................261 2.上海市军民融合专项项目申报......................................................................................263 3.上海市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推荐..........................................................264 4.国家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申报......................................................................................266 5.上海市技术出口贴息资金申报......................................................................................268 6.上海市服务外包资金申报..............................................................................................270 7.国家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申报..............................................................272 8.上海市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对外投资合作部分)(中央资金及地方资金)申报...............................................................................................................................................274 9.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参赛项目申报..........................................................275 10.上海市版权“走出去”扶持资金申报........................................................................276 11.上海市进口贴息资金申报............................................................................................277 12.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申报............................................................................278 13.上海市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申报........................279 14.上海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申报........................................................280
一、科技创新
1.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内科技合作领域项目申
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1 月 21 日至 2 月 19 日 书面受理:2016 年 2 月 16 日至 2 月 22 日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专题
一、国内科技合作成果示范应用及产业化推广项目
研究内容:对口支援和帮扶地区科技部门重点关注的农林畜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资源利用、新材料和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与科技示范合作项目,鼓励本市企事业单位加强相应科技成果在当地的产业化应用。
执行期限: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 2 年,于 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专题
二、上海市对口支援地区科技交流服务与能力建设项目
研究内容:在对口支援和帮扶地区科技局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产业与项目,在对口支援地区或组织对口支援地区受训人员来沪开展的科技类培训项目。
执行期限: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 1 年,于 2017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
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 2 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
3.项目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4.申报“专题一”项目须获得合作省(区、市)科技厅(委)、上海市对口支援和帮扶地区科技局立项及经费支持,项目申报单位作为直接参与单位(提供立项合同、立项任务书等证明),或项目申请单位在对口支援和帮扶地区有实际 产业投入(提供当地科技部门出具的资金投入证明)。
5.申报项目须由申报主体(上海方)与合作单位共同合作开展,于 2015 年 1 月 1 日至本指南网上截止日期间就申报内容签订“四技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或《技术咨询合同》),经上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认定登记。
6.申报“专题二”项目须有开展活动的场地、师资、学员食宿等软硬条件,有详细培训计划安排及经费预算,按照“《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专项资金 资助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实施细则》(沪合组办〔2014〕31 号)”的要求开展实施。项目须获得当地科技部门、上海市对口支援前方指挥部或联络组推荐(提供证明)。
7.申报项目的书面材料,包括可行性方案、四技合同、相关证明等,须与网上提交材料相一致。在课题可行性方案封面右上角自行注明申报类别、领域。
8.优先支持:
(1)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科技部的要求,与上海市有对口支援和帮扶关系地区的合作项目,包括: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四县(叶城县、莎车县、泽普县、巴楚县),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五县(江孜县、拉孜县、定日县、亚东县、萨迦县),云南四地州市(红河州、迪庆州、文山州、普洱市),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青海省果洛州,贵州省遵义市以及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
(2)推动对口支援和帮扶地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对口支援单位能级提升的合作项目。
(3)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及相关机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在对口支援和帮扶地区产业化应用的合作项目。
内容参见:
《上海市 2016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内科技合作领域项目指南》 2.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
项目申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1 月 21 日至 2 月 19 日 书面受理:2016 年 2 月 16 日至 2 月 22 日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专题
一、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内容:
1.长三角区域食品安全领域。在区域通关一体化背景下,更好支撑长三角地区与自贸区食品贸易发展,开展食品检测、协同监管数据服务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长三角区域食品一体化处置监管的示范应用。
2.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领域。聚焦境内外重大突发性传染病联防联控,开展区域传染病检测、协同监管数据服务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长三角区域跨部门应急协同处置的示范应用。
执行期限: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 2 年,于 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专题
二、区域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及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
1.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及区域示范应用
2.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研发及在区域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的示范应用 3.高精度北斗技术在公共领域的区域示范应用
执行期限: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 2 年,于 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
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 2 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3.项目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的申报材料是内容真实的,且不含涉密内容; 申报单位应当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4.项目须获得本市行业主管部门或机构参与或支持(提供证明)。5.项目如要设课题(课题承担方须为在本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须事先提交书面说明,并在《可行性方案》中写明任务分工。
6.申报项目须由申报主体(上海方)与浙江、江苏、安徽的合作单位共同合作开展,实现长三角二省一市及以上区域的示范应用,且于 2015 年 1 月 1 日至本指南网上截止日期间就申报内容签订“四技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或《技术咨询合同》),经上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认定登记。
7.项目须在网上申报截止之日前在合作单位所属地(苏、浙、皖)科技厅完成项目备案(提供证明)。
8.申报项目的书面材料,包括可行性方案、四技合同、相关证明等,须与网上提交材料相一致。在课题可行性方案封面右上角自行注明申报类别、领域。
9.优先支持:
(1)项目近两年获得国家科技部或长三角地区合作方所在省(苏、浙、皖)科技厅相关计划立项支持,且上海项目申请单位作为直接参与方;
(2)项目申请单位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国家级资质研究机构;(3)获得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或江苏、浙江、安徽省科技厅备案推荐;
(4)由相应合作省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机构参与或给予支持(需提供证明);(5)由合作省市(苏、浙、皖)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资质的研发或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参与。
(6)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协同;由行业主管机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协同开展创新研究和示范应用的区域合作项目。
内容参见:
《上海市2016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项目指南》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2 月 25 日至 3 月 18 日 纸质材料:2016 年 3 月 21 日前
受理机构:
科技部信息中心
支持范围:
纳米科技
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 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 畜牧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校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校利用技术创新 职能农机装备
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 1 年以上(注册时间为 2015 年 3 月 31 日前)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申报当年不超过 60 周岁(1956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 6 个月。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3.“纳米科技”、“量子调控与量子通信”、“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3 个重点专项中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不设课题,项目负责 人及参与人员申报项目当年不超过 35 周岁(1981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须同时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
4.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 2016 年 12 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6.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7.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8.对于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请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参与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内容参见: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 2016 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科发资〔2016〕37 号 4.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项
目申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2 月 22 日至 3 月 10 日 材料受理:2016 年 3 月 7 日至 3 月 11 日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专题
一、生物和化学药物领域方向 1.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前期研究发现确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的新药候选化合物,开展药理、药效、药代、安全性评价等临床前研究。
执行期限:2019 年 6 月 30 日前 经费额度:每个项目不超过 50 万元方向 2.创新药物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已获得的新药临床批文要求,开展各期临床试验。执行期限:2019 年 6 月 30 日前。
经费额度:I 期临床试验每个项目不超过 50 万元、Ⅱ期临床试验每个项目不 超过100 万元、Ⅲ期临床试验每个项目不超过 250 万元。专题
二、现代中药领域 方向 1.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临床疗效明确的中药院内制剂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多成分多靶点组分中药,开展药理、药效、药代、安全性评价等临床前研究。
执行期限:在 2019 年 9 月 30 日前完成 经费额度:每项不超过 50 万元方向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已获得的中药新药临床批文要求,开展各期临床试验。执行期限:在 2019 年 9 月 30 日前完成。I 期临床试验每个项目不超过 50 万元、Ⅱ期临床试验每个项目不超过 100 万元、Ⅲ期临床试验每个项目不超过 250 万元。
专题三.医疗器械领域
支持 II 类以上(含 II 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方向 1.医疗器械实验室样品/样机研制
研究内容:开展前沿关键技术和技术原理的验证研究及关键部件研发,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实验室样品/样机。
执行期限:在 2019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 经费额度:每个项目不超过 50 万元 方向 2.医疗器械工程化样品/样机研制
研究内容:研制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工程化样品/样机,并开展功能验证与优化,产品企业标准制订等方面研究。
执行期限:在 2019 年 9 月 30 日前完成 经费额度:每个项目不超过 100 万元方向 3.医疗器械的临床验证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已经完成工程化样机研制,并已通过国家规定的医疗器械性能检测,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医疗器械开展临床研究,完成产品注册申报。
执行期限:在 2019 年 9 月 30 日前完成 经费额度:每个项目不超过 200 万元
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 2 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进行申报。
3.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4.申请人在填报项目建议书时,必须在“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栏目中首先说明项目研究是否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国内国际合作,如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出境,还需说明是否已经获得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的批准。
内容参见:
《上海市 2016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项目指南》 5.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试剂领域项目申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2 月 24 日至 3 月 14 日 书面受理:2016 年 3 月 9 日至 3 月 15 日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专题
一、食品安全领域
研究内容:常见性贝类毒素以及其他类贝毒素的分离、提取、纯化制备技术研究;开展以 LC-MS 技术为基础的贝类毒素检测方法研究;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专题
二、绿色化学领域
研究内容:(1)面向化工等多领域应用的新结构、高活性、低成本、绿色环保的贵金属催化剂合成制备技术与应用方法研究。(2)重金属清洁回收处理新型吸附剂开发。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专题
三、生物医药领域
研究内容:(1)面向抗病毒药、抗肿瘤药、抗生素药、免疫系统等药物活性分子库的结构确定、纯度测定相关物质的研究。(2)面向抗肿瘤新药研发的有机氟化学试剂、含氟核苷类化合物、含氟杂环化合物合成制备工艺及分析鉴定方法研究。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
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注册在本市的独立法人单位(企业),优先支持有较大市场影响力试剂品牌与电商平台的企业,具有实施项目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 2 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申报。
3.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 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4.要求企业自筹专项经费与市级财政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 1:1,并进行专项考核。
内容参见:
《上海市 2016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试剂领域项目指南》 6.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研发平台建设领域项目申
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2 月 24 日至 3 月 14 日 书面受理:2016 年 3 月 9 日至 3 月 15 日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软件开发与认证、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与储能等领域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期限:不超过 2 年
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运营 3 年以上并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注册在本市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实施项目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 2 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进行申报。
3.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的申报材料是内容真实的,且不含涉密内容; 申报单位应当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4.具备领先的技术能力、特色鲜明的技术服务,对外服务用户数不少于 50 家,或不低于本市业内单位总数的 50%,或年技术服务收入不低于 500 万元。5.具备专业的技术成果储备和先进的技术研发设施,对外服务仪器设施总值不低于 500 万元人民币,对外服务场地面积不少于 150平米。
6.具备专职、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人员队伍,领军人物为本市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且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不低于 30%。
7.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制定明确的共享、服务管理制度。上述申报条件需提供相应佐证材料,如企业营业执照、技术成果证明、资质证明以及近两年对外服务清单(含服务时间、单位、服务内容等)、管理制度等。
支持方式:
验收后参加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择优予以“后补助”经费支持。
内容参见:
《上海市 2016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研发平台建设领域项目指南》 7.国家社会治安防控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申报
上申报时间:
2016 年 4 月 1 日截止
受理机构:
各地发改委
支持范围:
(一)提升预警防范能力
1.火灾监测预警与蔓延防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道路交通集成优化与安全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3.网络事件预警与防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二)提升治安防控能力
1.视频图像信息智能分析与共享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多维身份识别与可信认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3.高机动防暴车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4.危爆物品扫描探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三)提升警务指挥救援能力
1.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现场物证溯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3.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内容参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社会治安防控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 发改办高技〔2016〕380 号 8.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
设申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2 月 24 日至 3 月 14 日 书面受理:2016 年 3 月 9 日至 3 月 15 日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以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民生与社会领域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移,优先支持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核电装备、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化建造、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申请。
建设期限:不超过 2 年
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实施项目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 2 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进行申报。
3.依托单位应承诺所提交的申报材料是内容真实的,且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4.组建申请须阐明具体的建设目标、工程化的研发内容、量化的考核指标, 及清晰明确的工程中心名称。
5.依托单位在本行业领域内的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开发和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承担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的经验。
6.具有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带头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工程技术研发和实施队伍;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设施。
7.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其中,依托单位为企业的,近三年内销售收入不低于 5000 万元,研究 开发费用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 5%,或不低于 300 万;依托单位为高校、科研院所或其他机构的,近三年内在同一技术领域内转化的技术成果不少于 3 项。
8.依托单位须承诺加盟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并为工程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引进培养、开放交流提供必要的配套条件。
支持方式:
验收后参加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择优予以“后补助”经费支持。
内容参见:
《上海市 2016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南》 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
上申报时间:
2016 年 3 月 16 日截止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1)“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
(2)“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3)“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4)“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
(5)“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6)“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
(7)“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8)“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9)“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10)“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
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 1 年以上(注册时间为 2015 年 3 月 31 日前)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申报当年不超过 60 周岁(1956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 6 个月。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3.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 2016 年 12 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4.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5.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内容参见:
《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 2016 项目的通知》 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项目
申报
上申报时间:
2016 年 3 月 18 日截止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1)“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3)“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4)“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5)“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
(6)“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
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 1 年以上(注册时间为 2015 年 3 月 31 日前)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或重复申报。
2.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申报当年不超过 60 周岁(1956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 6 个月。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3.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 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 2016 年 12 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4.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过咨询和论证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5.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6.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7.对于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请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
内容参见: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 2016 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科发资〔2016〕52 号
11.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荐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4 月 5 日至 5 月 4 日。书面受理:2016 年 5 月 5 日至 5 月 6 日
受理机构:
各区县推荐主管部门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公室
支持范围:
在本市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科技创新活动中,形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及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国籍、户籍不限)、法人。
申报条件:
1.推荐自然科学奖项目所提交的论文、专著必须公开发表 2 年以上(限 2014 年 1 月 31 日前发表)。
2.推荐技术发明奖项目的核心技术必须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并提供相关知识产权证明,且整体技术应用必须达 2 年以上(限 2014 年 1 月 31 日前应用)。对于产学研合作的项目,要提供有效的前期合作证明材料,如专利转让合同、出资证明、合署论文等。反映成果经济效益的材料必须能说明本发明成果产生的直接效益及其计算依据,而非企业的整体效益或间接效益。
3.推荐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其整体技术应用必须达 2 年以上(限 2014 年 1 月 31 日前应用)。土木工程类项目的相关工程必须投入使用,且工程验收通过达 2 年以上(限 2014 年 1 月 31 日前验收)。与该工程相关的单项技术成果也必须 在整体工程验收通过 2 年后才可报奖。
4.特别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可以推荐特等奖。每年各奖励类别(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特等奖授奖项目最多为 1 项。凡推荐特等奖的项目需要附有三位本领域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推荐意见(相关意见将在必要范围内进行公示)。
5.同一人不能两次或两次以上作为项目的前三完成人参加本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申报。6.上一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前三完成人不能作为本推荐项目的前三完成人。
7.对于申报本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允许申报单位选择等级志愿,形式审查通过后,不再允许主动撤回。当所选可接受的奖励等级高于评审建议授奖等级时,该项目不予授奖。
8.以往初评通过,但自行要求撤回的项目,须隔至少 2 年才可再次推荐。
支持方式:
本推荐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的类别包括: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国际科技合作奖。
内容参见:
《关于开展 2016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 沪科〔2016〕61 号 12.上海市环境保护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申报
上申报时间:
2016 年 3 月 18 日截止
受理机构:
市发改委
支持范围:
(一)提升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能力
1.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2.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3.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4.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二)提升水环境污染防治能力
1.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2.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3.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4、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三)提升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能力
1.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四)提高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水平1.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垃圾焚烧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3.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内容参见:
《关于组织申报环境保护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 13.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项目申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3 月 17 日至 4 月 6 日 书面受理:2016 年 3 月 31 日至 4 月 7 日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专题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方向 1.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技术研究与应用方向 2.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 方向 3.北斗导航技术研究与应用
方向 4.集成电路设计及装备零部件技术研究与应用方向 5.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专题
二、智能制造及机器人
方向 1.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题
三、先进材料
方向 1.先进材料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题
四、交叉融合
方向 1.智慧型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与应用
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实施项目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 2 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进行申报。
3.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4.要求申报单位在申报的研究内容相关领域有较强的团队和技术基础。鼓励功能型平台、联盟组织产业链上下游联合申报;鼓励企业申报已在单位内部立 项的项目。
5.配套要求:企业牵头申报时,企业投入研发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 2:1。
内容参见:
《上海市 2016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项目指南》
14.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领域重点项目
申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3 月 16 日至 4 月 5 日 书面材料:2016 年 3 月 30 日至 4 月 6 日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跟踪评价研究、科技创新重点工作调研、重大创新战略和问题研究等专题,开展软科学研究项目征集。
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 2 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申报。
3.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4.项目的研究周期为一年。每位申请者限报 1 项。
内容参见:
《上海市 2016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领域重点项目指南》
15.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基础研究领域项目申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3 月 9 日至 3 月 28 日 书面受理:2016 年 3 月 23 日至 3 月 29 日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专题
一、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
研究方向 1:大规模记录神经元活动解码脑神经网络研究方向 2:类脑控制与智能软体机器系统 专题
二、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题
三、量子调控
研究方向 1:基于固态微纳结构的量子计算 研究方向 2:光电联合调控的量子探测材料与器件专题
四、人类表型组研究 专题
五、未来显示专题
六、纳米科技
研究方向 1:结构功能一体化纳米材料研究方向 2:纳米传感材料与器件 专题
七、功能材料
研究方向 1:超材料调控机理与功能器件
研究方向 2:柔性耐高温聚酰亚胺新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合成专题
八、大数据基础
研究方向 1:数据开放共享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 2:面向大数据的新型计算理论专题
九、人体代谢与疾病的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1:代谢调控网络稳态失衡致病新机制研究方向 2:肿瘤耐药新机制及临床干预新思路
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 2 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申报。
3.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4.原则上每条指南方向,同一法人单位限申报三项。
5.要求申报单位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前期成果,鼓励开展前瞻性和交叉性研究。
6.项目研究期限为 2016 年 7 月 1 日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
内容参见:
《上海市 2016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基础研究领域项目指南》
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
上申报时间:
2016 年 4 月 6 日截止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1)“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
(2)“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3)“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4)“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5)“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6)“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7)“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8)“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9)“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
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 1 年以上(注册时间为 2015 年 3 月 31 日前)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申报当年不超过 60 周岁(1956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 6 个月。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3.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35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 2016 年 12 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4.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5.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6.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7.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
内容参见: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 2016 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科发资〔2016〕69 号
17.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申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申报:2016 年 3 月 22 日至 4 月 11 日 书面受理:2016 年 4 月 6 日至 4 月 12 日
受理机构:
市科委
支持范围:
一、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专题一:超高层建筑及地下空间安全保障技术
研究内容:(1)超高层建筑综合安全保障及健康管理技术;(2)大型综合体施工与运营安全预控技术;(3)地铁隧道结构无损检测与管隧安全监控技术。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专题二:工业安全与消防救援技术
研究内容:(1)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技术;(2)工业粉尘爆炸风险预警与防护技术;(3)消防设施实时监控和应急救援装备研发及示范;(4)环境风险源智能监控与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5)城区供水管网防爆检测与修复技术。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二、支撑城市建设运维 专题一:城市建设与管理新技术
研究内容:(1)深层地下空间地质评估及利用技术;(2)地下物流系统规划技术;(3)复杂条件下改扩建工程建设成套技术;(4)多元集成综合管廊建设及运维技术;(5)高层建筑和隧道预制装配式应用技术。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专题二:“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1)海绵城市生态道路成套技术研究与示范;(2)海绵城市典型区域适用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3)深层调蓄隧涵建设关键技术。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
三、提升能源利用水平
专题一:能效提升与多元能源互联网技术
研究内容:(1)工业能效综合监测评估技术与示范;(2)公共建筑能效调适提升技术;(3)基于泛能互补微网的分布式能源技术;(4)能源互联网数据集成和网络应用技术。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专题二:固废能源化与新能源利用技术
研究内容:(1)生活垃圾超洁净气化技术;(2)车船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3)分布式光伏电站远程诊断与修复技术;(4)海上风电柔直并网及深远海风电场建设技术。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四、推进城市交通优化 专题一:城市交通智能化技术
研究内容:(1)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节点交通联动控制技术及示范;(2)城市快速通道及地面交通协同控制与诱导技术;(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均衡技术;(4)交通信号智能化控制与诱导技术;(5)分布式智能化停车管理技术。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专题二:新能源汽车应用新技术
研究内容:(1)动力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及评价;(2)燃料电池电堆快速评价技术;(3)高比能量超级电容关键技术;(4)大功率高转矩驱动电机及控制器开发技术;(5)燃料电池增程器(APU)及其氢系统关键技术。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五、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研究内容:(1)臭氧污染预测预警技术;(2)水源地典型痕量污染物检测与风险控制技术;(3)平原河网水动力改善管控技术;(4)城市低光照区域立体绿化技术集成。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研究内容: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测试技术,海洋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与设备开发技术。
执行期限: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
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 2 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申报。
3.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内容参见:
《上海市 2016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指南》
18.上海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申报
上申报时间:
2016 年 7 月 31 日截止
受理机构:
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办公室
申报条件:
申请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企业的产品(服务)属于《上海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采用先进技术或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
2.企业注册地及生产经营地均在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居民企业; 3.企业具有法人资格;
4.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 50%以上; 5.企业从事《上海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 50%以上;
6.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不低于企业当年总收入的 35%。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是指企业根据境外单位与其签订的委托 合同,由本企业或其直接转包的企业为境外单位提供《上海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三条所规定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和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而从上述境外单位取得的收入。
支持方式:
获得《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证书》的企业,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税务部门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内容参见:
《关于开展 2016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更名工作的通知》
19.国家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项目申
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4 月 19 日至 5 月 9 日 纸质受理:2016 年 5 月 11 日前
受理机构:
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
支持范围:
(1)“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
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 1 年以上(注册时间为 2015 年 3 月 31 日前)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申报当年不超过 60 周岁(1956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 6 个月。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3.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 1 个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 2 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 2016 年 12 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4.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5.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内容参见: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 2016 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科发资〔2016〕104 号
20.上海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申报:2016 年 4 月 20 日至 5 月 20 日 书面申报:2016 年 5 月 26 日至 5 月 27 日
受理机构: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技术进步处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
申报条件:
(一)在本市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本行业处于龙头地位,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主要产品和服务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发展导向。属于当《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中限制类或淘汰类的企业,不得申报。
(二)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具有完备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体系;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四)企业决策层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企业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五)区(县)属企业申报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须被认定为区(县)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年以上;市属企业申报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须由所属控股(集团)公司推荐申报;中央在沪企业可直接申报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六)企业信用状况良好,两年内(自申请截止日起前两年)未发生下列情况:
1、因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理;
2、涉嫌涉税违法已被税务部门立案审查;
3、走私行为。
(七)认定指标:
1.企业上一销售(营业)收入不低于 3 亿元(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不低 于 2 亿元),或者企业新增投资 2 亿元以上,并且承担国家、本市重点项目;
2.企业上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不低于 1000 万元,且占上一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 3%(农业、服务业及石油、煤炭、交通、建筑、烟草、电力、电信等行业企业不低于 1%);
3.企业上一拥有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 1000 万元; 4.企业上一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不少于 60 人;
5.申请前的三个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取的知识产权不少于 6 件(含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同时上一必须有发明专利申请。
内容参见: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组织申报 2016 (第 22 批)上海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通知》 沪经信技〔2016〕168 号
21.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小巨人工程项目申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4 月 22 日至 5 月 20 日 书面受理:2016 年 5 月 18 日至 5 月 23 日
受理机构:
市科委
申报条件:
科技小巨人工程面向本市范围内工商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属于本市结构调整范畴的企业)。
支持对象分为两类: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与科技小巨人企业,须分别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申请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主要条件:
(1)制造类企业的研发人员人数不低于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 10%,软件或科技服务类企业的研发人员人数不低于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 30%;
(2)企业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 5%;
(3)制造类企业上主营业务收入在 3000 万元至 1 亿元之间,软件或科 技服务类企业上主营业务收入在 2000 万元至 6000 万元之间;且企业前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在 20%以上;
(4)企业有强健的经营管理团队,健全的财务制度,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灵活的激励机制。
2.申请科技小巨人企业主要条件:
(1)制造类企业的研发人员人数不低于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 20%,软件或科技服务类企业的研发人员人数不低于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 50%;
(2)企业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 5%;
(3)制造类企业上主营业务收入在 1 亿元至 10 亿元之间,软件或科技 服务类企业上主营业务收入在 6000 万元至 10 亿元之间;且企业前三年主营
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在 20%以上;
(4)企业应有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实验室、测试平台等)、研发计划及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含引进)、创新激励等运作机制和较完善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并有良好的经营管理团队,有较强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3.科技小巨人工程的实施采取法定代表人负责制。法定代表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不含涉密内容;申报企业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支持方式:
申请企业根据通知要求,结合自身需要提出申请,获得立项后,先行投入资金开展与创新能力提升直接相关的工作。
市级财政资金对立项企业,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贴方式,在取得成果并通过验收评估后,按照不超过实施周期内相关研发支出 20%的比例给予补助,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补助额度最高不超过 150 万元/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补助额度最 高不超过 100 万元/家。区(县)财政资金按 1:1 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项目实施周期内,立项企业享受科技金融、技术转移转化、全球化发展、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相关的科技服务。
项目执行年限为 2 年,起止时间为 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
内容参见:
《关于组织开展上海市 2016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小巨人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沪科合〔2016〕5 号
22.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申报
上申报时间:
2016 年 6 月 30 日截止
受理机构:
各地发改委
申报条件:
(一)已于 2015 年 6 月 30 日前批复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且省级政府已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或有明确的安排计划。
(二)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所在产业领域属于省市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能为解决当地产业或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支撑,并具有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在本行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一是总人数不少于 50 人,其中专职科研 人员数量不少于 30 人。二是相关研发设备原值不少于 3000 万元,相关研发场地 面积不少于 2000平方米。三是主持或承担过国家科研计划或行业标准的制定。
(四)拟申报单位需至少与 1 家同行业或产业上下游相关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围绕本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建立长久合作共建机制。同时,请探索围绕产业链选择申报单位,以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形成若干产业创新中心。
(五)同一个承担单位(法人)申报不能超过 1 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内容参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 2016 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的通知》 发改办高技〔2016〕755 号
23.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
上年申报时间:
2016 年 6 月 30 日截止
受理机构:
各地发改委
支持范围:
1.农业,2.采矿,3.制造业,4.电力,5.建筑,6.交通运输,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金融业,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科研技术服务,1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申报条件:
(一)企业在行业中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企业具有较好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创新效率和效益显著;
(三)有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不低于 1500 万元;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少于 150 人;
(四)具有比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 2000 万元;有较好的技术积累,重视前沿技术开发,具有开展高水平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
(五)具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两年以上。
内容参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 2016 年(第 23 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通知》
24.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验动物研究领域项目申
报
上申报时间:
网上填报:2016 年 5 月 12 日至 5 月 31 日 书面材料:2016 年 5 月 26 日至 6 月 1 日
受理机构:
市、区科委
支持范围:
专题
一、实验动物资源保存、开发及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小型猪、犬和裸鼹鼠等实验动物资源的开发及应用研究。经费额度:每个项目不超过 50 万元。执行期限:在 2019 年 9 月 30 日前完成。专题
二、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
研究内容:实验用猫、遗传工程小鼠等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经费额度:每个项目不超过 30 万元。执行期限:在 2018 年 9 月 30 日前完成。专题
三、动物模型研究、开发和应用 研究内容:
1.常见多发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重点支持肺部疾病、眼科疾病、脂代谢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2.重要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重点支持恶性脑膜瘤、大脑出血、皮肤癌、牙体组织疾病的研究。
经费额度:每个项目不超过 30 万元。执行期限:在 2018 年 9 月 30 日前完成。专题四:实验动物福利、替代及相关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实验动物福利的新型替代技术研究。经费额度:每个项目不超过 50 万元。
第三篇:创业扶持政策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办法的通知
豫人社就业〔2012〕25号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省直管试点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共同制定了《河南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各地参照执行。
(此件主动公开)
河南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实现以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的目标,根据《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若干意见》(豫政〔2012〕60号)、《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豫财社〔2011〕293号,以下简称“293号”)以及《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操作规程的通知》(豫劳社劳务〔2007〕15号)等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培训包括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企业新招用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岗前培训,按照“293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和审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培训补贴资金的拨付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定点培训机构管理
第四条就业创业培训实行定点机构管理制度。定点培训机构认定应当遵守“条件公开、自愿申请、公平竞争、择优确定、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五条开展就业或创业培训的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办学许可或职业培训资质;
(2)具备承担培训任务必备的培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等基本条件;
(3)师资应当取得规定的专业资格,具备成人教育经验,有与当前培训内容同步的完整教案;
(4)开展培训工作两年以上,具有培训专业相应的教学经验,并有培训记录和资料;(5)能够对学员提供较为完善的后续支持服务;(6)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具备开展培训所需的其他条件;
(7)近三年没有不良记录和投诉。
第六条具备条件的就业培训机构,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第五条规定的相关材料。省辖市、省直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培训机构开展实地考察,对其培训能力进行打分。根据考察得分情况以及就业培训工作整体规划和布局情况,省辖市、省直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向社会公示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名单,若无异议,再发文公布,并同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当地财政部门备案。
具备条件的创业培训机构,向所在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第五条规定的相关材料,省辖市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筛选和资料上报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培训机构开展实地考察,对其培训能力进行打分。根据考察得分情况以及创业培训工作整体规划和布局情况,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社会公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名单,若无异议,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备案,同时再发文公布,并抄送财政部门。
第七条创业培训师资由取得创业培训授课资格的讲师及专家志愿团成员组成,承担创业培训相关课程,接受学员咨询,帮助学员评析、修改完善《创业(改善)计划书》和《创业想法分析书》,并在培训后六个月内对学员提供后续支持服务。创业培训相关课程授课须由经认定的创业培训讲师承担。
创业培训实行全省师资派遣制度,讲师跨地区授课,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调派。
第三章培训组织实施
第八条各类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培训,需提供以下材料:
(1)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凭本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身份证等材料参加培训。
(2)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凭身份证参加培训,农民工凭户口所在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或务工单位开具的外出务工证明和身份证参加培训。
(3)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凭身份证、学籍证明材料和高校出具的证明参加培训,到村任职大学生凭组织部门的相关证明参加培训。(4)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凭初(高)中毕业证书和身份证参加培训。
第九条就业技能培训以1—3个月的短期培训为主,复杂工种可适当延长。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120个学时,实习操作培训课时不少于50%。每人每年只能参加一次就业技能培训。
第十条定点培训机构应当在开班前7日内,将申报材料报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开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意见要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申报材料包括: 1.开班申请表:详细填写培训专业(工种)、培训期限、培训类别、培训人数、开班日期等。2.教学计划:注明培训学时、教学安排、授课教师、所用教材和教案、培训地点等信息。3.培训学员花名册及有关证件复印件。
第十一条创业培训采用SIYB培训(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模式。积极推广“技能+创业”培训模式,对参加过就业技能培训、确有创业培训要求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开展创业培训。
第十二条创业培训包括创业意识培训、创办(改善)企业培训和创业实训三个模块。一年内,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一次培训连续学完三个模块,也可以分阶段分模块学习,但每个模块每人每年只能参加一次。
创业意识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创办(改善)企业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每班人数不超过30人;创业实训时间不少于3天,每班不超过60人。
第十三条创业培训机构应在计划开班前7个工作日内,将筛选合格的学员花名册、学员登记表、师资安排、后续支持服务措施等材料报当地和省创业培训管理机构,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培训,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培训质量监管,对定点培训机构每班开展随机抽查不少于3次,作好抽查记录。要加快开发全省统一的培训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分阶段配备指纹考勤设备,强化考勤管理。综合出勤率低于90%的,按开班人数和综合出勤率计算实际培训人数;低于50%的,不给予补贴。
第十五条创业意识培训结束后,学员须完成《创业想法分析书》。创办(改善)企业培训结束后,学员须完成创业计划书(改善企业计划书),并由创业培训管理机构组织审核。创业实训结束后,学员须写出创业实训总结,分析创业实训的经验和教训。
第十六条定点培训机构应建立培训台账和就业(创业)台账。记录受训人员基本情况及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考核情况。就业(创业)台账要记录学员的就业创业基本信息。
第十七条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行结业考核制度,培训合格者发放全省统一的培训合格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编号印制。第四章培训补贴
第十八条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按专业分为A、B、C三类,A类800元,B类700元,C类600元。具体专业分类和课时标准见附表,附表未列出专业的补贴标准由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参照相近专业确定。
第十九条创业意识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200元,创业实训补贴标准为每人300元,创办(改善)企业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元。
第二十条就业技能培训和创办(改善)企业培训补贴实行分段拨付。培训后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证书)的,先根据培训人数和补贴标准拨付培训补贴的80%(取得专项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证书的拨付60%);6个月内实现就业或开业的,再根据就业或开业人数拨付所余的20%(取得专项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证书的拨付所余的40%)。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第八条所列人员自主创业,且处于创业初期(开业两年内)的,可以参加创办(改善)企业培训,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创业培训证书)人数和创办(改善)企业培训补贴标准一次性拨付培训补贴。
第二十二条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培训补贴。个人申请培训补贴应附材料:培训补贴申请表、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就业创业证明材料、培训机构开具的学员垫付培训费票据或发票、个人银行帐号及第八条规定的学员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
第二十三条垫付或申请培训补贴困难的,可由培训机构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培训补贴,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资金直接拨入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培训机构申请培训补贴应附材料:培训补贴申请表、培训花名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就业创业证明材料及第八条规定的学员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经高校认定的毕业毕业生和持街道(乡镇)或社区(村)开具的无收入或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证明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及创业初期参加创办(改善)企业培训的人员等属于垫付或申请培训补贴困难人员。
第二十四条创业意识培训、创业实训结束后,按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人数将培训补贴一次性拨付培训机构。申请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实训补贴应附以下材料:培训补贴申请表、培训花名册、《创业想法分析书》(创业实训总结)及第八条规定的学员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第二十五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各项补贴支出材料的全面性、真实性进行审核,每次审核后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示各项补贴资金审核情况(包括享受各项补贴的单位名称、享受补贴的人员名单、具体补助人数、金额和标准等)。申请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完成审核并公示后,财政部门根据抽查和公示情况拨付补贴资金。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管,对就业创业定点培训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培训机构评估,评估结果不合格的,取消其定点资格。要加快开发全省统一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对所有培训实行电子化、信息化管理,实现培训实名制,提高管理水平和审核效率,确保培训扎实有效。
第二十七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培训补贴资金,确保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规范,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八条定点培训机构要严格遵守培训课时、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师资条件、培训考核等方面的规定,加强学员管理,全面落实培训标准,确保培训质量。要加强与其他就业创业服务机构的配合,及时将学员纳入当地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库,通过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帮助学员就业。第二十九条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掌握和通报有关情况,定期对培训开展和培训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共同研究解决培训补贴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三十条对当年无正当理由未开展培训工作、不遵守培训相关规定、培训合格率低于80%,培训合格后就业成功率低于30%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定点培训资格。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通过适当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开本地培训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包括享受补贴的培训机构名称、享受补助的人数、具体补助数额等),并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有虚报、套取、私分、挪用培训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审核不严,违规操作的,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三十二条本方法实施前各地在2012开展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附件:河南省就业技能培训专业及补贴标准(略)
2012年11月13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
豫人社就业〔2013〕38号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省直管试点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3〕62号)要求,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展就业创业培训
(一)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各高校要加强毕业大学生组织管理,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妥善安排培训场地和培训时间,为学生参加就业创业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各定点培训机构要主动与高校衔接,根据学生的需求科学安排培训内容,与高校共同做好创业就业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对创业分布比较集中的行业和网上创业、创意创业等新兴行业,分专业举办创业培训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全省每年根据培训需求调查确定毕业大学生培训任务。
(二)完善定点培训机构管理。毕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按照《河南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办法》和《河南省创业培训操作规范》规定执行。2013年起,根据高校毕业生和定点培训机构的布局,确定部分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为就业或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承担高校毕业毕业生的培训任务。
具备条件的省属高校或培训机构,可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提交师资情况、培训和服务设施设备情况、档案管理情况等相关材料(省属高校需经教育厅初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培训机构开展实地考察和评估,并根据考察评估结果和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整体规划布局情况,确定能够承担省属高校毕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
(三)落实培训补贴。对参加创业培训的毕业高校毕业生,根据其参加创业培训内容和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情况,给予培训补贴。其中创业意识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200元,创办(改善)企业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元,创业实训补贴标准为每人300元。毕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以创业意识培训为主,确有培训要求且持自主创业证的,可以开展创办(改善)企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根据培训后职业技能鉴定情况和就业情况,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补贴标准按专业分为A、B、C三类,A类800元,B类700元,C类600元。培训补贴申请拨付办法按照《河南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办法》规定执行。从2013年起,将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目前的毕业调整为毕业学年(即从毕业前一年的7月1日起的12个月)。
省属高校毕业大学生在省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的,培训补贴申请材料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省属高校申请培训补贴材料需经教育厅初审),省财政厅按规定将资金拨付给培训机构。其他高校(含省属高校)大学生参加当地组织的创业培训所需补贴,仍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当地负责。
二、完善就业创业服务
(一)开展创业项目服务。围绕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配套需要,开发征集一批创业项目,在省、市、县三级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建立统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库,为高校毕业生和各类创业主体提供项目展示平台和创业项目信息。每开发征集一个创业项目,给予项目库建设单位2000元的补贴,用于开发、征集、评估和发布创业项目等相关支出。
创业项目补贴由创业项目库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创业项目名录、项目基本情况介绍、项目评审表、开发征集单位、项目实施情况。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资金直接拨付给创业项目库建设单位。
(二)开展创业孵化服务。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建设,在全省创建认定一批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对象,孵化功能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孵化服务到位、孵化效果突出的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妥善解决创业者的经营场地问题。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要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制度。对认定为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的,每个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补助。各市也要建设认定一批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孵化服务。对毕业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实体在创业孵化基地内发生的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水电费,3年内给予不超过当月实际费用50%的补贴,年补贴最高限额10000元。
创业孵化补贴由创业孵化基地提出申请,并提供进驻创业实体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进驻创业实体花名册,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拨付大学生创业实体开设的银行账户。创业孵化补贴按季申请拨付。
(三)开展创业咨询服务。省、市、县三级成立创业咨询专家团,培养创业咨询师队伍,组织专家开展创业辅导服务,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有创业愿望的重点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对准备开业的重点提供开业指导,资金不足的重点提供融资指导服务,对创业初期的重点提供企业咨询服务。各地要设立创业服务大厅和创业咨询室,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创业咨询服务。
(四)开展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各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要根据就业创业工作总体安排,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项服务活动,帮助各类群体就业创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举办的大型招聘会、就业创业大赛、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所需资金通过省级就业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五)加强信息服务。各级财政要合理预算安排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用于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短信、微博微信和移动互联平台等多种渠道发布就业政策、招聘岗位、求职信息,降低高校毕业生求职成本。省属人力资源市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所需资金,从金保工程资金中统筹解决。
三、强化服务保障
(一)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要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增加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支出项目,用于创业孵化、创业项目开发、创业专项活动等支出,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创业引导资金。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财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掌握和通报有关情况,定期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和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共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操作办法,指导培训机构和高校做好就业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和就业创业服务等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部门要把就业创业工作纳入高校重点工作,加强对高校的考核和指导,确保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能够得到政策扶持和服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就业创业扶持资金的监督管理,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高校要健全管理制度,配备合适人员,加强政策宣传和学生组织管理,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专项服务活动。
(此件主动公开)2013年11月15日
第四篇:银川市扶持政策
银川市鼓励创业扶持政策的操作办法
2010-07-08 根据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创业就业的若干规定》,制定本操作办法。
一、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踊跃创业
大中专(含技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首次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的,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国家、自治区相关规定享受小额贷款优惠政策。
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市工商局及辖区分局
2、工作程序 提出申请大中专(含技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凭毕业证,向注册辖区工商局提交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书面申请。资格认定辖区工商局根据提交的申请,对大中专(含技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的身份和首次创业情况进行认 定。费用免收 受理的辖区工商局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条件的,根据管理权限,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收自主创业大中专毕业生的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小额贷款优惠政策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小额担保贷款程序办理。
二、鼓励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
(一)在本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开展初始型自主创业,且经营一年以上的,可给予2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政府、财政局、劳动就业局。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工商 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县(市)区劳动就业局提交书面申请。资格认定 受理申请的辖区劳动就业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申请人的身份和初始创业情况进行认定。补贴发放 辖区劳动就业局对申请人的身份和创业时间确认后,一次性发放2000元创业补贴。所需资金从县(市)区创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支出。
(二)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创业后申报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1年50%的社会保险补贴。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财政局、劳动就业局。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失业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养老保险手册》、缴费收据和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县(市)区劳动就业局提交社会保险补贴书面申请。资格认定受理申请的辖区劳动就业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申请人的身份和申请条件进行认定。补贴发放 辖区劳动就业局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条件的,一次性给予1年50%的社会保险补贴。所需资金从县(市)区就业专项资金中支出。
(三)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或组织起来合伙就业的,可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帮助创业。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财政局、劳动就业局。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失业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失业金发放手册》和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县(市)区劳动就业局提交领取失业保险金书面申请。资格认定受理 申请的辖区劳动就业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申请人的身份和申请条件进行认定。补贴发放 辖区劳动就业局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领取条件的,一次性发放失业保险金的剩余部分。所需资金从县(市)区失业保险金支出。
(四)对领取工商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财政局、残联。
2、工作程序 提出申请 残疾人凭本人《身份证》、《残疾人证》、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县(市)区残联提交创业补助书面申请。资格认定 受理申请的辖区残联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申请人的身份和申请条件进行认定。补贴发放 辖区残联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补助条件的,一次性发放创业补助2000元。所需资金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出。
(五)本市农村“低保户”、低收入纯农户家庭等农村就业困难群体,依法自主开办个体工商户,创业经营一年以上的,给予1000元/户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财政局、创业办。
2、工作程序 提出申请 农村就业困难户凭本人《身份证》、《低保证》或乡(镇)出具的家庭收入证明、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县(市)区创业办提出创业补贴书面申请。资格认定受理申请的辖区创业办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申请人的身份、申请条件和创业时间进行认定。补贴发放 辖区创业办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补贴条件的,一次性发放创业补贴1000元。资金从县(市)区创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六)对于未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和自谋职业者,按城镇个体工商户参保政策参加当地基本养老保险。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市、各县(市)社保局。
2、工作程序 提出申请 未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和自谋职业者凭本人《身份证》向市、各县(市)社保局提出参加当地基本养老保险申请。身份认定和办理 受理申请的辖区社保局根据本人申请,身份认定后,按当地城镇工商户参保政策给予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以上创业扶持政策每人只享受一次。
三、鼓励复退军人再创新业。
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复员干部及现役军人随军家属首次创业的,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由所在县(市)区财政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逐月给予生活补贴,补贴期限为一年。城镇退役士兵凭《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按照国家、自治区相关规定享受小额贷款优惠政策。
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政府、财政局、民政局,市工商局及辖区分局、市地税局及辖区分局,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1)补贴申请,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复员干部和随军家属,凭本人《身份证》、《退伍证》或《转业证》、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县(市)区民政局提交生活补贴书面申请。随军家属需提供部队(团级以上)证明。(2)免费申请,城镇退役士兵凭本人《身份证》和《城镇退役 士兵自谋职业证》,向户口所在辖区工商局提交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书面申请。资格认定 辖区税务局、工商局、民政局根据提交的申请,对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复员干部及现役军人随军家属身份、首次创业情况、从事行业等申请条件进行认定。免交收费辖区工商局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条件的,根据登记管理权限,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补贴发放辖区民政局对申请人的条件确认后,符合条件的,按当地最低生活标准逐月给予生活补贴,补贴期限为一年。补贴资金三区由市财政安排解决,两县一市由当地财政安排解决。小额贷款优惠政策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小额担保贷款程序办理。
四、鼓励农民致富创业。
(一)本市农民投资兴办企业,新建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10万元以上,吸纳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占企业就业人数50%以上的,按当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扶持。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政府、财政局、创业办
2、工作程序 提出申请每年10月份,本市农民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工商营业执照、固定资产证明、用工劳动合同及社保缴费证明,向户口所在县(市)区创业办提出书面申请。资格认定受理申请的辖区创业办接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企业现场核实了解企业的工商登记、固定资产投入、吸纳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资格认定。资金发放辖区创业办对申请人的资格确认后,符合条件的,按当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发放扶持资金。资金从县(市)区创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二)鼓励本市农民投资创办村镇连锁超市、便利店,凡进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网络的,给予一定的补助。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财政局、商务主管部门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本市农民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验收合格证明、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货物配送证明,向连锁超市、便利店所在县(市)财政局、区商务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资格认定 受理申请的辖区商务主管部门接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店铺现场核实法人代表身份、工商登记等相关证照,进行资格认定。补助发放 辖区财政局、商务主管部门对申请人的资格确认后,符合条件的,按自治区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关扶持政策标准和办理程序给予补助。
(三)对本市农民在集贸市场或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于工商登记。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市工商局及辖区工商分局
2、工作程序 本市农民在集贸市场或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经辖区工商局或所核准认定,免工商登记。
五、鼓励失地农民勤劳创业。
(一)失地农民参加创业培训享受财政补贴政策;扶持失地农民到创业街、创业市场自主创业;失地农民享受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同样的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市财政局、市创业办、劳动就业局,各县(市)区财政局、劳动就业局、创业办。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培训和进入创业园申请,失地农民凭《身份证》或户口簿、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辖区创 业办提出创业培训和进园申请;贷款申请,失地农民凭《身份证》、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贷款项目证明,向户口所在辖区劳动就业局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提出申请。资格认定受理申请的辖区创业办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申请人的资格和创业情况进行认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按照下岗失业人员贷款要求审定贷款申请。创业培训 辖区创业办依据申请人要求和实际情况,编入“SIYB”四个模块的任一培训班进行培训,按照自治区统一的创业培训补贴标准,对失地农民进行补贴。进入创业园、创业街和创业市场辖区创业办对申请人的资格和创业情况确认后,符合条件的,优先在各级政府投资兴建、购买的街道社区门店和创业市场安置失地农民,并给予租金10%的优惠。贷款发放 辖区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对申请人条件确认后,按照小额担保贷款办法审定、发放贷款。
(二)鼓励和扶持失地农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对失地农民新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按当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给予扶持。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政府、财政局、创业办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每年10月份,本市失地农民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工商营业执照、固定资产证明,向户口所在县(市)区创业办提出书面申请。资格认定受理申请的辖区创业办接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企业现场核实法人代表身份、工商登记、固定资产投入、产业情况,进行资格认定。资金发放辖区创业办对申请人的资格确认后,符合条件的,按当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发放扶持资金。资金从县(市)区创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此款同前 款鼓励农民致富创业中对固定资产投资的5%的扶持政策每人只享受一次。
六、加大创业培训扶持力度
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创业培训,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全面启动“SIYB”四个模块的培训工作。
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市财政局、市创业办,各县(市)区创业办。
2、工作程序培训对象 主要是各类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残疾人、复退军人、科技人员、辞职创业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服刑和刑满释放人员、以及微小企业、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报名登记有意愿参加创业培训的各类人员,凭《身份证》到各县(市)区创业办,街道、乡镇(社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具备创业培训资质的专业培训学校报名。开展培训 各县(市)区创业办、专业培训学校在市创业办的监督管理下,根据报名情况、学员构成,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编排四个模块培训班,凡报名参加培训的各类人员,自愿参加培训。培训期间须遵守培训管理与要求。培训补贴对创业引导性培训实施免费。对SIYB培训由财政对培训机构、单位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以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创业培训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确定的补贴标准为依据,除去规定应由培训学员个人承担的部分,其余由财政补贴,补贴资金从全市创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后续服务完成创业培训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学员,其创业计划书经过专家服务组织论证,并 符合有关规定的,可向所在地小额担保贷款机构申请,优先贷款并适当扩大贷款额度;对培训后开办企业的学员,由创业培训机构组成专家服务组对其提供创业培训、项目论证、开业指导、经营管理、诊断分析等不少于6个月的跟踪服务。
七、扶持中小企业入住创业孵化基地创业。
各县(市)区政府根据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建设一批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园),以及标准厂房,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新入住园区创业的,3年内减半收取办公和生产用房租金。
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各县(市)区政府、发改委、财政局、创业办、各园区,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创业办。
2、工作程序提出申请 有意愿入住或新入住创业孵化基地的中小企业凭工商营业执照、企业经营许可证、法人代码证、经营收入证明,向各县(市)区创业办和创业孵化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园)管委会提出减半收取租金的书面申请。资格认定受理申请的园区管委会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材料,对企业的入住和减租金条件进行资格认定,重点扶持科技创新型、节能环保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较强的企业。减收租金园区管委会对企业的资格审定后,符合条件的,优先在各级政府投资兴建、购买的创业孵化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园)中安排,并给予3年内减半收取企业办公和生产用房租金的优惠。此款政策,每个企业只享受一套标准厂房租金减半。
八、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贯彻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扩大贷款扶持范围,放宽贷款条件,建立审批、担保、贷款发放的“一站式绿色通道”。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手续,推行小额担保贷款机构与银行联合办公,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实行一次审核,一次审批,一次办结。降低担保门槛,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数额在2万元以下的,免予提供反担保。
操作程序
1、责任部门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创业办,各县(市)区财政局,劳动就业局、创业办。
2、工作程序贷款对象
1、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
2、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
3、大中专毕业生;
4、就地就近创业的农民和失地农民;
5、由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创办的小企业;
6、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7、取得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颁发的创业培训结业证的符合贷款条件人员。
提出申请
申请贷款人或小企业凭《身份证》、工商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向户口所在辖区劳动就业局(5万元以下)或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5万元以上)提出申请,填报相关表格和材料。
贷前审查
受理申请的辖区劳动就业局或市小额担保贷款中心,根据申请人的要求,会同经办银行共同对贷款人或企业进行贷前调查,确定申请人贷款条件。
贷款发放
辖区劳动就业局对5万元以下的贷款审定后,确认可以放贷的,将申请人相关材料、贷前调查意见及时送达市小额担保贷款中心,由小额担保贷款中心一次审核,一次审批,一次办结;市小 额担保贷款中心与经办银行联合办公,负责对5万元以上的贷款审定,确认可以放贷的,一次审批,一次办结。注:对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各类创业主体,按规定程序到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
第五篇:扶持小企业政策
2014年以来,国家和众多部门出台了很多针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利好影响,不过很多民营企业强烈反映,不少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地。中华工商时报作为中国民营经济舆论主阵地,一年来对有关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措施都予以了特别的关注和报道,现将一年来的这些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并点评,期望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帮助。
支小再贷款
3月21日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办支小再贷款支持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14〕90号)。正式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下创设支小再贷款,专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同时下达全国支小再贷款额度共500亿元。
点评:人民银行积极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更好地金融服务。
所得税优惠
4月8日财政部、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小型微利企业,无论采取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方式,凡符合小型微利企业规定条件的,均可按规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减按20%征收,以及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点评: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比较大,需要国家进一步给予政策支持。因此,将优惠范围扩大到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体现了国家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的精神,也进一步降低了小微企业的税负。
发展专项资金
4月11日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专项资金的宗旨是,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公平竞争,激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专项资金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股权投资、业务补助或奖励、代偿补偿、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入竞争性分配办法,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点评:为加快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规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专项资金安排专门支出,运用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资本投入、代偿补偿、创新奖励等方式,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给予支持。这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新三板
4月14日财政部、国税总局、证监会相继出台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政策。
点评: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新三板不仅为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还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在带来资金的同时,引入规范的公司治理,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资本与治理的基础。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对新三板寄予厚望,一方面希冀通过新三板获得企业发展急需的资金,另一方面希望借助新三板来规范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下调存准率
6月9日央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引导信贷资源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点评:此次定向降低准备金率就是要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确保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金融机构应切实按照信贷政策导向要求,将释放的资金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优化。人民银行将对金融机构执行情况加强检查和督导,评估政策效果,保持正向激励作用。
支持小微文化企业
7月11日财政部、文化部、工信部发布《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于小微文化企业的新的支持政策,将涉及市场准入、减轻税赋、信贷支持等方面。其中,针对小微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成本较高的问题,意见明确将商业用价变为工业用价,相关花费将由此降低30%左右。
点评: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带动金融资本进入小微文化企业。在推动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方面,将充分运用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小微文化企业,在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方面继续予以支持,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撬动作用。
小微企业贷款
7月23日银监会出台《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在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倒贷(借助外部高成本搭桥资金续借贷款)问题,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同时,证监会也提出了资本市场扶持小微企业的十条意见,其中,“大力培育私募市场”和“扩大公司债券范围”备受市场瞩目。
点评:小微企业通常通过“倒贷”来周转,即借助外部高成本搭桥资金续借贷款。此次通知发布后,一方面银行会有新的产品创新,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原有产品的政策,就可以满足续贷,达到整体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
缓解融资贵
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具体包括以下十方面: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挥保险和担保的功能和作用、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点评:当前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因素又有微观运行问题,既有实体经济因素又有金融问题,既有长期因素又有短期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该意见要求金融部门采取综合措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金融支持小微企业
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全力支持小微企业良性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的目标;
二、加快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
三、着力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四、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
五、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六、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七、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
八、全面营造良好的小微金融发展环境。
点评:当前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规模十分迅速,仍要明确小型金融机构的定位。这样对小微企业来说就是,金融机构本身在发展,但本身没有通过金融机构的有效性、合理性,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国务院用小型金融机构来对症小微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好的配套工程,但是现在已有的小型金融机构要准确定位小微企业与其之间的搭配,这样效果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推广PPP模式
9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称,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化是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立足国内实践,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推广PPP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在当前数十万亿元债务压得地方政府喘不过气,城镇化融资刻不容缓的现实下,这些好处都被集中于对化解地方债务负担的助益上。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到2020年,与城镇化相关的融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按照新一届政府对地方债务治理的框架,要应对未来几十年城镇化的资金缺口,PPP模式被委以重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13年中国新增的PPP投资额仅为7亿美元,而2013年城投债的发行量高达9512亿元,若PPP模式成功替代城投主导的融资模式,其发展空间巨大。
营业税增值税减免
9月2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2万元(含本数,下同)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月营业额2万元至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免征营业税。
点评:该项政策调整能为小微企业带来直接实惠,有利于鼓励创业,对提振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小微企业在稳增长、扩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借款合同免印花税
10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自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点评:我国将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以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进一步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扶持小微企业
1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52号文件),从资金支持、财税优惠、创业基地建设、促进企业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点评:《意见》是在总结近年来现有政策实施的基础上制定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新的制度创新和突破。对各地区、各部门提出明确要求,要把有关的政策明确细化了,对有关政策实施的流程、程序进行优化和简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月9日至11日会议认为,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同时提出,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是2015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经济改革”课题组指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2015年应完善建设金融市场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金融扶持政策。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发酵背景下,2015年国家应创新性地建立配套政策性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引导社会资本,配置社会结构。一是建立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针对性的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生命周期,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设立中小企业股票和债券发行市场,加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三是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方便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管理;四是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融资增信,提高申贷通过率;五是促进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共同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融资担保
12月18日发展融资担保,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国务院召开全国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指出:发展融资担保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扩大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业务规模,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担保机构要为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优质服务,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点评:融资担保行业作为连接银企的纽带,一头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一头为银行分担风险,背后需要政府给予支持。进一步促进融资担保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担保机构、银行、小微企业等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