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方案的调研报告
关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
务点建设方案的调研报告
——“共享工程”民乐县县级支中心
【摘要】通过调研,分析了民乐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以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文化站为依托,辐射村级服务点,提出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的实用性方案。但由于资源和设备匮乏,经费落实艰难等,导致正常运行困难。县委、政府还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切实保证农村基层服务点有效运行,真正发挥服务群众,实现资源共享的示范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建设方案。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于2002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旨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是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工程,已纳入国家“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图书馆和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1-
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了有效发挥农村基层服务点的作用,我馆根据民乐县的具体实际,提出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的实用性方案,具体报告如下:
2008年,民乐县图书馆据甘肃省文化厅和财政厅甘文厅联发[2008]3号文件,关于印发《甘肃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项目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在文化文物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申报项目,被列入了2008年度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名单中,2008年年底落实到位价值68万元的共享工程设备一套,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民乐县支中心。支中心建成后,我馆以推广使用共享工程资源为切入点,在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自筹资金,购置设备,采取光盘服务模式,积极为资源找“对象”,抓好试点,全面推广,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为全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农村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提供了及时的、最新的VCD光盘节目,受到了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好评。实践证明,共享工程是一个基层受欢迎、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好项目。共享工程,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共享工程资源利用最突出的“两大版块”就是党员教育和农村先进实用新技术,真正体现了共享工程使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服务宗旨。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农
村基层服务点,就是要围绕“两大板块”做文章,从而带动文体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现有各类相关基层服务点运行状况分析
1、组织部党员远程教育和基层电教播放点运行情况。民乐县目前仅有部分乡镇、村配备了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合乡并镇后,部分乡镇、村的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设备经过调整补充,仍然能够达到正常运作的要求,在开展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中,由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组织下发的视频光盘等资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部分乡镇村、的设备使用频率较低,经常关闭或仅限于村干部、党员或者开展冬季培训使用,遇春夏秋农忙季节,使用频率更低,再者当地群众平时也没有形成没事到村部转转的习惯。
2、各文体大院的运行情况。民乐县现有行政村172个,2006年有 10个村建立了文体广场。其中配备电视、VCD的有 5家,文体活动开展好的有10 家。其余的运行情况较为平淡,且主要活动以棋牌为主,缺少文化资源和基本配置。存在的问题是管理工作较差,活动室面积有限,业主无盈利性收入,电费和人工费用没有明确有哪个部门补助,所以积极性不高。但文体大院能够聚集群众,受众面较广。
3、各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运行情况。近几年,民乐县
通过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后现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 6 所(含九年制),全日制小学50 所。按照行政村数量计算,平均1.18个村拥有一所小学。其中57 所小学配备了远程教育和播放点设备。主要以接收中小学同步课程辅导节目为主,受众面为教师和学生。学校配有专职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具有业务能力好,专业素质高,设施配置齐全的优势。每周能够坚持开机接收,条件好的学校还接入本校局域网,对师生开放。但由于受部门管理局限,周六、周日和假期没有向附近群众开放。(文化部、教育部就共享工程建设问题下发过2005(1)号文件)
二、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的实用性方案
根据国家中心2006-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整合前端资源发布平台的前提条件,建立农村基层服务点可选择以下实用性方案:
1、乡镇文化中心配备“共享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三级接收站,设岗定人(大学生志愿者优先),落实经费,专门负责各村基层服务点及文化大院的管理、共享资源的接收整理,并及时向上反馈信息,组织指导各基层点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乡镇文化中心最低配置电脑6台,建立一个小局域网。其设备中的多媒体投影机可分配给乡镇电影放映队,用于在本乡镇巡回放映共享工程资源节目光盘和影视类节目。
2、各村党员电教播放点和各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室可在县上的统一协调下,增挂文化活动室牌子,承担部分任务,定期组织群众,定时开放,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3、各村文化大院如果配备共享工程资源接收设备,涉及人员素质低、经费不足、管理不善、运行成本高、设备重复投资等诸多因素,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基层服务点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较为实用。一是加强县级支中心的配套建设,增加经费,配置专用设备和车辆,进一步增强县级支中心服务能力。采取光盘服务模式,可不受电脑设备操作的限制,比较适合西部不发达地区。二是在离村小学较远且群众集中的农户家建立基层点,采取以设备投资替代政府补贴的办法,签订协议,五年后,设备归农户所有。只需配备一台电脑(有AV输出口),一台34寸高清彩电(有VGA接口,可替代电脑显示器),电脑主机最低配置240G硬盘容量,全部投资只需6000元,在装机时,将现有的共享工程资源同时复制到硬盘,以后的新资源可采用移动硬盘复制的办法,有各村小学或乡镇文化中心专干逐点进行安装。农村基层服务点的主要任务是为群众提供资源借阅、播放视频影视节目,使群众享受到先进文化带来的诸多便捷。以上方案最具优势的是各村小学都有远程教育接收设备,且运行良好,有人看管,活动室面积达标(一般容纳50人左右),只需政府出面协调,即可服务群众,发挥作用。建议今后各乡镇村部翻建时,应和学校、卫生室、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在一起。
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县委、政府要配套制定一些相关的规定,配置一定的资源和设备,落实一定的补助经费,切实保证农村基层服务点有效运行,真正发挥服务群众,实现资源共享的示范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综上所述,民乐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启动以来,通过各级的共同努力,按照公益性原则,规范运作行为,严格内部管理,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由于共享工程建设起步较晚,宣传不到位,工程庞大,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经费要求多,仍然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我们将一如继往地不断努力,共同为致力于“缩小数字鸿沟”,“消除信息孤岛”而奋斗,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丰富的科技知识通过共享工程这个平台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先进文化教育广大群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工作总结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工作
开展情况总结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全国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自开展以来,我镇不断创新,把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在县图书馆的指导下,大力加强设备管理机制和服务内容建设,建成村级基层服务点14处,现就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文化共享工程优秀影视节目播放活动
在镇政府会议室,利用“文化共享机”系列设备,定期进行共享工程优秀影视节目播放活动,共计播放影片8部,参加活动人数达1000人次,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
二、文化共享工程知识专题讲座活动
活动自开展以来,组织农技、医院、法律、计划生育等部门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加强了宣传文化共享工程,推广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三、文化共享工程资源进农户活动
利用农村婚宴及高校生入学和参军等时机,挑选优秀节目深入农户,为其免费播放,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
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文化共享工程资源进校园活动
根据镇中心学校的需求,从资源库中精挑细选优秀节目,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服务,受到有关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五、组织村级基层点管理员培训
在县图书馆的关怀下,为更好地提高基层服务点的工作效能,组织各村管理员进行了短期的培训。
通过一年的工作开展,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亦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出发,更加充分地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作用。
二0一0年元月十五日
第三篇:灵武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精选)
灵武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灵武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自自治区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以来,我市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重要作用,积极通过移动硬盘服务、光盘服务等模式,把文化信息资源传送到城乡基层文化网点和群众身边,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辟了新渠道,为丰富农民群众业余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开辟了新的阵地。截止目前,我市共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一个,配置电脑终端服务器40台;乡镇分中心8个,各配置电脑终端服务器4台;村级服务点7个,配置电脑终端服务器各1台。
一、加强领导,加快共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
“共享工程”是一项受到党中央、自治区高度重视的文化创新工程,对于迅速扭转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对科学文化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面对全市基层文化设施陈旧、文化投入不足、文 1
化资源匮乏,广播电视覆盖面小,信息转送滞后,新思想、新科技的宣传、推广受局限的现状,市委、政府深感责任重大,在自治区启动共享工程后,立刻认识到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传播科学知识、先进文化,引导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丰富和活跃农村基层文化生活的巨大推动作用,并引起高度关注,决定以共享工程建设为契机,把传播先进文化、转变致富理念、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共享工程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并采取有力措施,使共享工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工程建设。投入万元,先后为市图书馆购置了40台电脑、1台服务器,建起了面积50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市中心阵地建设。二是加强乡镇、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完善乡镇、社区文化站、基层服务点管理制度,加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管理;各乡镇场、社区设立1名专兼职文化干事,明确文化专干职责,指导各基层服务点做好群众需求双向反馈工作。利用文化站现有资源、设施设备为基层服务点提供服务。做到了人员、阵地、牌子、设备、制度“五落实”。三是构建遍布全市的基层服务网络,改善基层文化工作手段陈旧落后的状况。各社区服务点依托文化活动室的便利条件,由市图书馆向服务点提供图书、杂志、音像资料等,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每个乡镇选择3-5个人员相对集中、种养殖前景较好的行政村(京星农牧场、南梁台子各选
1个村)作为基层服务点,示教合一,现场指导。在村党员电教播放点增挂文化活动室牌子,每个服务点指定1名管理人员。并为基层服务点配备了电教器材、农村实用技术图书及其它各类图书、光盘。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电教室设施设备的优势,使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信息以更加新颖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迅速走向千家万户。使共享工程真正起到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作用。目前,共建立较有影响力的基层服务点6个(乡镇5个、社区1个)。
二、整合信息资源,使共享工程在基层开花结果
由于条件所限,乡下群众不便于到市城享受优质的网络资源,将新思想、新科技用一种直观、易懂的形式送到农民身边就成了及时雨、雪中炭。为了使群众对农业新科技能够看得懂、用得上、见效快,市委、政府组织文化、农牧、卫生等部门到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搞清为群众送去什么、怎样送之后,利用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内容新颖、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数据传输快捷方便的优势,认真搜集、下载适用于当地群众的政策法规、先进性教育、农业科技、文化体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识等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特别是大量收集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并将下载的共享工程资源信息刻录成VCD光盘或宣传资料,通过市、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及其它途径传输信息,扩大宣传面,使群众快学技术,早得实惠。一是通过协调组织、宣传、农牧、林业、卫
生和计划生育、公安等专业部门,将各类信息资源通过业务部门的工作,传播到千家万户,使群众受益。二是向各乡镇文化站、村基层服务点直接提供图书、光盘支持,由各服务点直接面向群众服务。三是利用“三下乡”、宣传周、农村集市、节假日等,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在各乡镇集中向农民赠送、或以成本价向群众发放共享工程光盘和实用技术资料,并现场接受咨询,解决实际问题。四是针对种养殖户在种养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从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库中下载相关内容,刻录成实用光盘,免费赠送给种养植户或种养植集中连片的村组及文化中心户,使农业科技推广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五是在各乡镇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为农民播放农村实用科技及生活小常识方面的科技信息240余场(次),培训农民12000余人。此外,市中心还利用图书馆多媒体室播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传送的科技、文化、卫生、少儿科普等方面的视频资料,深受群众欢迎。市级分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共刻录发放《党员先进性教育》、《温棚蔬菜、瓜果、药材种植技术》、《鱼病防治技术》、《肉牛、肉羊养殖技术》《科学应对禽流感》等280种科教、实用技术光盘14000余张,宣传资料8000余份。共享工程的实施,为新时期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搭建了新的平台。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普及到广大农村基层,对打破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积极推广农业
适用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帮助村民及时了解到相关市场、技术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不少村民都反映,通过“信息共享工程”,他们的眼界更宽了,信息更灵了,增收致富的本领更强了。
三、推进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因市财力薄弱,在共享工程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上投入显得力不从心,市中心电子阅览室面积需要进一步扩大,目前尚无多功能展映厅。特别是乡镇、农村基层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上存在问题较多,影响了共享工程实用效果。二是共享工程在服务群众方式上有些单一,目前尚未建立遍布城乡的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网络,仅靠刻录光盘、发放宣传资料,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思想教育、科学文化需求。三是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四、今后打算
(一)进一步扩充文化设施网点,以市图书馆、乡文化站、基层服务点为实施主体。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网点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加强文化、科技信息资源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深入推进共享工程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努力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用活、用好。积极采用图书馆成熟技术,借助数字电视和远程教育服务网络,大力开展公益性服务。尤其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以先进文化教育广大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多种形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将地方影视戏曲、音乐歌舞、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纳入共享工程服务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共享工程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市直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使共享工程服务群众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共享工程”真正成为文化创新工程。
各位领导,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已初见成效,但目前的运行状况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希望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能够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一定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群众面前,一定会成为老百姓满意的文化信息工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谢谢大家!
第四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环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2012年8月1日)
环县位于庆阳市西北部,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全县有21个乡镇(办)、251个行政村、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7%,属国贫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后,我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共享工程作为推进文化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益性文化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环县的重要抓手,扎扎实实地组织全县共享工程项目的实施,先后投资630多万元,在曲子等20个乡镇建成了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870多万元,建成“农家书屋”251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230个,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现将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环县支中心于2009年12月份建成投入使用,设备总投资70万元。其中:建成电子阅览室40平方米,多媒体室35平方米,主控机房15平方米,综合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共设坐席60个。2010年3月,与县电信局协商,专线以每月2000元月租,通过10M光纤接入互联网,100余台计算机都可浏览共享工程的信息,现已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支中心的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图书馆基础建设,实现了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管理。2009年至2011年,1
分批在我县曲子镇等20个乡镇文化站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级服务点,在曲子双城等250个行政村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其中有电信模式终端接收点23个,卫星模式终端接收点227个,23个电信模式接收点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一套设备,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实施,227个卫星模式接收点由县文广局负责设备配发,县图书馆负责指导设备的调试、运行、人员培训、业务开展等工作,目前各基层服务点设备运行良好。
二、开展活动情况
在省中心、市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行,各站点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发挥文化共享,为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加快共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对科学文化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面对我县基层文化设施陈旧、文化投入不足、文化资源匮乏,广播电视覆盖面小,信息转送滞后等现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以共享工程建设为契机,把传播先进文化、转变致富理念、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共享工程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并采取有力措施,使共享工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在县城建成了环江文化广场、道情皮影博物馆、体育场等设施,并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投资1800多万元,县乡投入16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文化站20个,“农家书屋”25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250个,覆盖乡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并多渠道筹集资金组织实施了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遗址、灵武台公园、兴隆山古建筑群等项目,使全县文化基础条件有了改善,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全县文化事业发展搭起了平台。二是加强乡镇、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完善乡镇、社区文化站、基层服务点治理制度,加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治理。通过招考、聘用等形式为全县21个乡(镇)配备文化站长21名、文化专干46名,社区文化专干17名,村文化管理员251名。明确了文化专干职责,指导各基层服务点做好群众需求双向反馈工作,利用文化站现有资源、设施设备为基层服务点提供服务。做到了人员、阵地、牌子、设备、制度“五落实”。三是构建遍布全县的基层服务网络,改善基层文化工作手段陈旧落后的状况。各村、社区服务点依托文化活动室的便利条件,由县图书馆向服务点提供图书、杂志、音像资料等,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每个乡镇选择3-5个人员相对集中、种养殖前景较好的行政村作为基层服务点,示教合一,现场指导。并为基层服务点配备了电教器材、农村实用技术图书及其它各类图书、光盘。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电教室设施设备的优势,使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信息以更加新奇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迅速走向千家万户。
(二)整合信息资源,使共享工程在基层开花结果 由于条件所限,乡下群众不便于到县城享受优质的网络资源,将新思想、新科技用一种直观、易懂的形式送到农民身边就成了及时雨、雪中炭。为了使群众对农业新科技能够看得懂、用得上、见效快,县委、政府组织文化、农牧、卫生等部门到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搞清为群众送去什么、怎样送之后,利用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内容新奇、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数据传输快捷方便的优势,认真搜集、下载适用于当地群众的政策法规、先进性教育、农业科技、文化体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识等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刻录成VCD光盘或宣传资料,通过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及其它途径传输信息,扩大宣传面,使群众快学技术,早得实惠。一是通过协调组织、宣传、农牧、林业、卫生和计划生育、公安等专业部门,将各类信息资源通过业务部门的工作,传播到千家万户,使群众受益。二是向各乡镇文化站、村基层服务点直接提供图书、光盘支持,由各服务点直接面向群众服务。三是利用“三下乡”、宣传周、农村集市、节假日等,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在各乡镇集中向农民赠予、或以成本价向群众发放共享工程光盘和实用技术资料,并现场接受咨询,解决实际问题。四是针对种养殖户在种养植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从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库中下载相关内容,刻录成实用光盘,免费赠予给种养植户或种养植集中连片的村组及文化中心户,使农业科技推广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今年,图书馆已为农民群众下载家禽饲养、农作物栽培和法律知识等相关信息达3万多字,印发宣传资料 4
2000多份,制作宣传光碟6种300份。办视频讲座培训16场(次),受益群众4000多人(次)。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普及到广大农村基层,对打破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积极推广农业适用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帮助村民及时了解到相关市场、技术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不少村民都反映,通过“信息共享工程”,他们的眼界更宽了,信息更灵了,增收致富的本领更强了。
(三)坚持创新,突出重点,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引向深入。
针对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热点问题,结合我县正在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效能风暴”行动,及时收集整理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创新成果,广泛开展图书音像资料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户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思想道德,民主法制教育、形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教育,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行动。一是面向广大干部群众,突出政策理论教育。在县城北关、南关两个社区,进行了专题展播10余场次,共接待观众2000余人。二是面向中老年人,突出思想健康教育。为县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了资源共享服务,根据老年人平时生活的诸多习惯特点,上网下载了《营养与健康》、《科学保健》、《晚年的幸福生活》等系列视频资料和战争题材的故事片、名著欣赏讲座、中国京剧音配像等为老年人们放映。同时,开展“夕阳红”电脑培训班3期,使他们获得了精神的强健与先进文化的关爱。二是面向 5
广大青少年,突出思想道德教育。与县教体局联合,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活动。为环城小学、南关小学、一中、四中等4所学校,利用图书馆的投影仪到教室播放优秀影片和礼仪知识讲座10场(次),受教育学生2700人(次)。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推进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因县财力薄弱,每年只能列支2万元运行经费,县中心电子阅览室面积需要进一步扩大,目前尚无多功能展映厅。乡镇、农村基层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上存在问题较多,影响了共享工程实用效果。
二是共享工程在服务群众方式上有些单一,目前尚未建立遍布城乡的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网络,仅靠刻录光盘、发放宣传资料,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思想教育、科学文化需求。
三是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四、今后打算
一是进一步扩充文化设施网点,以县图书馆、乡文化站、基层服务点为实施主体。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网点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加强文化、科技信息资源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深入推进共享工程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是努力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用活、用好。积极采用图书馆成熟技术,借助数字电视和远程教育服务网络,大力开展公益性服务。尤其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以先进文化教 6
育广大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多种形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将地方影视戏曲、音乐歌舞、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纳入共享工程服务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共享工程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是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县直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使共享工程服务群众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创新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共享工程”真正成为文化创新工程。
各位领导,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已初见成效,但目前的运行状况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希望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能够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一定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群众面前,一定会成为老百姓满足的文化信息工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谢谢大家!
第五篇:合肥市关于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情况汇报
合肥市关于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情况汇报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共享工程”)是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是基于数字图书馆技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华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是一项为社会公众享用的文化工程。它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这对于迅速扭转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将起到显著的作用。“共享工程”从2002年4月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合肥市关于建设“共享工程”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本概况
1、“共享工程”的来源与背景:党的十五大以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基层文化建设总体上仍是薄弱环节,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一方面比较单调、贫乏,另一方面亟待引导。有的地方愚昧、迷信活动盛行,为了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抵制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占领基层文化阵地,针对当前我国文化事业的实际情况和科技发展的水平,整合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研究机构等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对于顺利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文化建设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实施“共享工程”实际上就是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基地的建设,是先进生产力的实践,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战线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共享工程”是“以德治国”的迫切需要,是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它能够推动文化建设中传播手段的升级换代,从而推动文化事业的更快发展,逐步形成以文化信息的网上服务为基础的新的知识经济增长点。它将改变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送到各地,使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文化精品,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并能够将一些重要文化机构收藏的濒临灭绝的文化珍品,以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并得以广泛传播。因此,“共享工程”应运而生。
2、工程的指导思想:“共享工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与数字图书馆技术紧密结合,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扩大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不同层系的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逐步缩小各地文化发展上的差距。
3、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形成国内较大规模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利用互联网、卫星等传送到基层服务网点,使广大群众能够边界的享受文化信息资源。2010年前,实现网络联网的“135”计划,即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和5000个以上县、乡、街道和社区基层网点的联网。不断创新基层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使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二、合肥市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现状
1、合肥市图书馆在工程建设中拥有的基础硬件设施:合肥市图书馆作为“共享工程”的市级分中心现已具备卫星接收条件,架设有卫星接收器,可以接受卫星电视,接收国家中心有关科普、农业等教育类电视节目,并拥有高速服务器,依托千兆网络,建设“共享工程”专门网站,拥有影视作品,图书简介,地方戏曲,法律常识,古文诗词等大量数字资源,可供检索阅读。
2、三县图书馆的现状:目前三县地区县级图书馆正在由市级分中心的领导下筹备建设“共享工程”,争取在2010年前建设拥有“共享工程”的资源接收设施,建立完善县级分中心,以发挥其基层终端的作用,争取在近年内建设拥有自己的电子阅览室,按照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制定的规划和标准,做好镜像站点的建设,以开展基层服务,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3、其他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现状:由于“共享工程”的核心是数字资源建设,形成包括图书期刊、舞台艺术、音乐美术、影视作品、科普知识、文物鉴赏等内容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市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拥有一定数量的数字化图书、影视作品以及简单的科普知识,然而由于部分内容的原材料的收集、提供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舞台艺术、音乐美术、文物鉴赏等,还存在不足之
处。要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影响力,积极动员著作权人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向“共享工程”交赠作品的使用权。并要制定奖励政策,以鼓励本地建设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同时要继续探索与数字内容提供商的合作,拓宽资源来源渠道。
三、合肥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规划发展
1、依照国家、省级工程的安排,由市文化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市级中心设于市图书馆:国家“共享工程”由文化部统一领导,国家中心设于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共享工程”由省文化厅领导,省级中心设立于安徽省图书馆,则合肥市“共享工程”应在市文化主管部门文化局统一领导下进行,合肥市图书馆作为市级分中心。依靠图书馆本身的数字化优势担负好对基层中心的管理、资源更新、日常技术维护、人员培训等职责,并把数字图书服务作为重要内容。
2、市图书馆要成为市级中心的技术平台,市图书馆要利用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建成“共享工程”的资源建设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加强舞台艺术、音乐美术、文物鉴赏等方面原材料的收集,由市图书馆统一进行数字化加工。要与市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在数字图书馆技术体系框架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进行建设,将已建的数字图书馆资源通过“共享工程”为群众提供服务;要与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紧密结合,科学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共享工程”的网站建设,使之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共享工程”资源发布和服务的重要窗口。
3、利用公共网络于2005年建立市、县级中心的硬件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电信、有线电视等公共网络设施传输资源,与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工作相结合,要将“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电话“村村通”工程相结合,鼓励市电信运营企业优先把“共享工程”基层网点介入互联网。市广播影视部门要把“2131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共享工程”相结合。利用电信网络和数字电视技术将“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送入千家万户。
4、2010年前,基本完成市、县分中心的建设,目前市图书馆的卫星接收设施还仅能接受有关资讯,尚不具备往基层终端传输的能力,要在2010年前建立健全有关硬件设施,使其具备传输能力,并在县、乡建立接收设施,完成农村乡
镇基层中心建设。
5、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市“共享工程”建设还存在着经费不足、存储设施不够、舞台艺术、音乐美术、文物鉴赏等原材料来源匮乏等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和投入力度,增加经费开支,建立专门的经费计划书,统一舞台艺术、音乐美术、文物鉴赏等基本原材料的提供,要切实保证市级分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设备经费、资源建设经费。加大投入,以支持数字资源的加工整合、软硬件平台的建设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合肥市图书馆200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