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
时间:2006年08月11日信息来源:政务公开
[胶农字〔2006〕26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多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特别是“十五”期间,围绕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采取切实措施,加快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的农业科技发展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研装备水平不高、高层次的科研人才相对紧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方面。因此,进一步壮大农业科技队伍,提高科研装备水平,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我市建设现代农业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此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主要目标
----开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快速通道,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年内在全市重点推广农业主推技术2项,农业主导品种10个。
----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年培训农民1万人次,在重点示范区内使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90%以上。
----疏通引进国内外技术的渠道,不断加强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年内力争引进国内外新品种10个,各类新技术5项。
----发挥好农业科技传播与服务平台作用,拓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领域。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与服务平台功能,使科技信息进村入户率有新的提高。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
“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的重要时期。今年,胶州市农业局将根据胶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全面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出台胶州市“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市在“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以此,引领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责任分工:分管领导李秀娟副局长,责任单位生产科。
(二)狠抓技术装备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农业科研设施和装备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今年,我市要从加强实验仪器设备建设入手,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装备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科研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我市原有农业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农业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得以明显提升。二是重点抓好胶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的建设,迅速提高我市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
责任分工:原有农业专业实验室建设,分管领导李秀娟副局长,责任单位植保站、土肥站、质量监督检测站。
(三)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农业科技提升行动
创新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灵魂。今年,我市要根据农业科技提升行动方案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围绕农业发展需求,在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科技成果。一是农作物良种培育和改良技术。重点抓好胶州大白菜、胶州羊角椒等品种的培育和改良。二是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重点是加强病虫害的生物控制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三是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重点研究设施条件下蔬菜、花卉和果树等作物优质高效和无公害全季节生产技术、根结线虫防治技术等。四是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加强作物抗旱新品种的推广,研究生物节水和农艺节水技术,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旱作与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引进、推广应用保水、节水新材料。五是生态农业综合技术。研究开发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快地膜回收利用试验研究,降低白色污染。深化农作物秸杆、中药渣和动物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责任分工:(1)农作物良种培育和改良技术,分管领导郝吉德副局长,责任单位农技站、种子站。(2)果茶花卉良种繁育和设施栽培,分管领导李秀娟副局长,责任单位果茶站。(3)重大病虫害防治,分管领导李秀娟副局长,责任单位植保站。(4)蔬菜设施栽培和旱作农业,分管领导李秀娟副局长,责任单位农技站。(5)生态农业,分管领导郝吉德副局长,责任单位环能站。(6)中药渣利用,分管领导滕世校副局长,责任单位优质中心。
(四)注重技术引进,深化科技合作
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今年,我市要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扩大和深化与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一是重点引进国内外市场需求前景较好并适宜深加工和设施栽培的经济作物新品种;二是要加强与国内外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式,引进高级人才开展技术讲座和合作研究。特别要加强与农业部、省农科院和莱阳农学院等农业科研单位的合作,使他们的优秀科研创新成果,率先在我市得到转化推广。
责任分工:(1)农作物良种引进,分管领导郝吉德副局长,责任单位农技站、种子站。(2)果茶花卉良种引进,分管领导李秀娟副局长,责任单位果茶站。(3)安全生产技术的引进,分管领导李秀娟副局长,责任单位植保站。(4)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分管领导李秀娟副局长,责任单位―果茶站、农技站―。
(五)加快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转化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今年,我市要突出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形式和科技服务手段的创新,突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更好地发挥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一是开展2006年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发放明白纸、编写宣传册等形式,广泛宣传今年青岛市已发布的农业20项主推技术中的14项和70个主导品种中的54个。二是继续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针对我市农业生产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选择2-3项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科技成果,在全市组织转化推广。三是发放科技明白纸。编印2万份农业科技明白纸,无偿赠送给广大农民,以此加快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四是继续开展农业科技联户活动。在全市组织26名具有中高级职称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技人员分别与50户科技示范户结成一帮二对子,开展科技和信息服务活动,使核心示范户的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责任分工:分管领导李秀娟副局长,责任单位农技站、种子站、果茶站、土肥站、植保站、环能站、农广校、优质中心。
(六)重视循环型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型农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市要重点抓好白色污染治理、农村沼气建设和秸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清洁化生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白色污染综合治理。积极推广适时揭膜和地膜回收技术,进一步扩大白色污染治理试点,抓好地膜的回收利用研究,逐步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全年推广面积500亩。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2006年,积极扶持建设户用沼气池1000个,中、小型沼气池2-3个;三是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采取青贮、机械还田、秸秆气化等形式,大力提高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水平。四是加强利用中药渣生产食用菌技术研究。继续开展栽培料配方研究与试验,同时着手进行中药渣菌糠资源化处理研究。
责任分工:(1)白色污染治理、农村沼气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分管领导郝吉德副局长,责任单位环能站。(2)中药渣利用,分管领导滕世校副局长,责任单位优质中心。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走人才强农之路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今年,我市要采取各类有效措施,着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在我市培养一支业务知识全面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二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和专项技能培训,鼓励农村实用人才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等有偿技术服务,在我市农村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
责任分工:分管领导李秀娟副局长,责任单位生产科、农技站、农广校。
(八)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农民的科技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成果的转化。今年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抓好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一是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同时,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农民转岗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二是积极协助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系统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会同市妇联、组织部等部门制作图像生动、内容丰富的科技讲座课件,通过我市的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向全市广大农民播放。三是认真组织送科技下乡入户活动。利用赶科技大集的机会,采取发放科技明白纸和解答农民科技咨询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责任分工:分管领导李秀娟副局长,责任单位生产科。参加单位农广校、农技站、种子站、果茶站、土肥站、植保站、环能站、优质中心。
四、强化农业科技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把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列入农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农业局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局属有关科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各镇、办事处也要落实相应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
(二)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投入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首先要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加强对科技投入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明确监督主体和监管责任,推行科技投入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有效使用。此外,要通过政府投入,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三)强化监督管理
把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作为衡量有关科、站和各镇、办事处农业年度工作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纳入重点目标考核。各单位要明确任务,细化责任,狠抓落实。在各类科技项目管理上,要建立起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要加强项目的动态管理,并逐步建立起项目单位和科技人员信用考核制度,促进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尽快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四)抓好宣传教育
要注意在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树立典型、发现典型、宣传典型,依靠典型引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技推广的良好氛围,调动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运用农业科技的积极性。
第二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机械的设计、维护、使用、销售等各环节下功夫,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保障。在耕地总面积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改变粮食供求偏紧的状况,只有走科技的道路。他说,粮食产量要再上一个台阶,还得在种子上下工夫。要研究一些有突破性的品种,希望国家多扶持。在种子科研上多投入,是好钢用在刀刃上。此外还要有良法,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要多搞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个平台,技术很快就可以推广开来。温家宝说,良种良法是农业科技的两个重要方面。要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科技这条腿一定要硬起来。
希望政府扶持补充科技队伍,逐步健全推广体系。温家宝说,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乡是重点。要把乡镇作为充实基层科技力量的重点,把提高基层科技推广能力和改善农技人员的装备水平,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具体措施。
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我们既要从政策和法规上引导好适度规模经营,又要将农业机械化同良种良法结合起来。这两条都需要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农民少了,恰恰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要办好农业技术学校,让有文化的年轻一代来补充农业劳动力,做新一代农民。这是值得各级领导深思的一件大事。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建设中原经济区最重要的是要城乡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举。这样既使城里的人生活富裕起来,也使农民的生活富裕起来;既使城里的环境得到改善,也使农村的环境得到改善。河南人民非常勤劳,文化底蕴丰厚,大家团结起来,河南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在漯河期间,温家宝还专程考察了双汇集团。他说,一个企业,特别是关系群众健康与安全的食品企业,一定要讲安全、讲质量、讲诚信、讲责任。要严字当先,在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部位都要严格把关,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食品,为企业赢得信誉。
第三篇: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增加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有效整合国家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加强财政“三农”投入和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坚决制止、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
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
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
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
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
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继续实施星火计划,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农”的良好氛围
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第四篇:进一步加强老年工作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
川府发〔2007〕19号二○○七年三月十九日
我省老龄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老服务设施建设、老龄工作组织建设、道德建设、舆论宣传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切实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开创我省老龄工作新局面,现就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新时期老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5年,我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126万人,占总人口的12.87%,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115万人。老龄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是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点。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完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对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强化老龄工作意识,积极解决当前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服务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真正体验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加快公共老年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为适应老龄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努力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适合省情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加快提高统筹层次,完善市(州)级统筹。从法制上规范和防范养老保障风险,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为重点,努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积极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力争在3年内将城镇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将城市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做到应保尽保。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继续发挥土地养老保障作用,积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衔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着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完善供养制度,提高供养标准,拓宽服务范围,坚持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重点解决好农村残疾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的疾病负担问题。稳步推进农村部分计划生育老年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高龄老人长寿补助制度,逐步提高百岁以上老年人的长寿补贴金标准。
三、建立健全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救助能力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让医疗保险制度能够惠及老年人。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确保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全省农
村居民的总体目标。各级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做好农村贫困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大病救治的补助工作。切实加强离休干部医疗保障工作,完善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医疗机构应采取继续教育等措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救助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及时主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服务。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加快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对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和改建一批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老年活动场所和社会福利设施。2010年,大中城市和县(市、区)要新建或改(扩)建1至2所老年活动中心,平原地区、丘陵地区乡镇、街道应建立老年活动室,盆地周围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镇要力争建立老年活动室,鼓励、帮助村(社区)建立老年活动站。农村老年人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应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安排解决。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救援、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的综合性服务网络。在大中城市试点建设“爱心护理院”,逐步实现90%以上大中城市和县(市、区)城区建立1所以城乡养老为重点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目标。鼓励支持乡镇街道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代养、寄养老年人的综合服务场所。根据社会需要和老年人自愿的原则,引导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专业技术人员和老干部、老专家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科技开发、信息服务以及维护社会治安、参与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着力加强乡镇中心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开展自费代养业务,扩大服务范围。在老年福利设施的资金和项目安排上重点向农村倾斜。
积极推进老年服务社会化,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推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服务产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险等其他服务项目。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老龄事业发展,力争2010年末,大中城市和老年人口较多的县(市、区)建设1所示范性老年公寓。
五、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老年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自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诈骗、伤害、遗弃、虐待老年人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和打击损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邪教组织和愚昧迷信活动。“十一五”期间,各级人民政府要适当安排资金用于老年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组织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老年法律援助工作。建立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完善老年人法律援助网络体系,抓好社区、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保证老年人获得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司法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保障。对拒绝赡养或虐待父母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认真制定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加强监督检查。老年人进入旅游景点、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时要继续落实好门票减免优惠政策。公交客运部门要为老年人乘车提供方便。依法规范老年人的社会集资行为,农村老年人在承担筹资筹劳方面要酌情给予照顾。各级人民政府在实行百岁及百岁以上老人人均每月不低于100元长寿补贴金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为9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生活补贴制度。研究制定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座城市公交车、城乡贫困家庭老年人去世的丧葬殡仪服务费用减免的政策。要将贫困纯老
年人(户)优先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贫困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校)学习,学费应予减免。
六、积极推进老年文教体育事业发展,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各级文化体育部门要把老年教育、文化和体育纳入部门发展规划。努力加大老年教育投入,加强现有老年大学(学校)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老年文化和体育事业,兴办各类老年学校。尚未建立老年大学的市(州)和县(市、区),“十一五”期间应兴办1所老年大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办老年学校,力争2010年末全省老年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0所。加强对老年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把老年教育与老年人脱贫致富、维护权益、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老年文化市场,倡导基层文化的创新发展,创作优秀的老年题材作品。建立健全基层老年文化体育组织,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基层老年文体活动。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积极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强化全民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意识
坚持集中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开办老年专栏、开设老年节目、办好老年刊物和街头板报、组织文艺演出、开展“敬老宣传月(周)”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全社会充分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家庭、社会和单位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积极开展社会互助,倡导扶老助困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及时宣传敬老先进典型,营造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藉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八、加强老龄工作组织建设,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
县级以上老龄工作委员会是本级政府主管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老龄事业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老龄办作为民政部门代管机构和老龄委的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参谋助手作用。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老龄办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抓好工作落实。老年人口较多、工作任务较重的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工作。对从事老龄工作的干部队伍要积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有计划地做好老年群众组织负责人的能力培训工作,强化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
九、明确任务,齐抓共管,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
老龄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老龄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快建立老龄事业发展经费投入自然增长机制,保障老龄事业发展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经费。通过开展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敬老模范乡(镇、街道)、敬老模范村(社区)和老龄工作先进单位这个载体,进一步明确老龄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老龄工作责任制,做到任务分工到部门,经费落实到项目。涉及老龄工作的部门要把老龄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规划,及时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并督促抓好落实。省级部门对省级财政用于发展老龄事业的经费要足额使用,不得另作他用。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将公共老年服务设施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推进老龄事业与其他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确保老年人与其他社会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意见
市供销社党委
关于加强社属各单位工会工作的意见
社属各单位党委(党总支):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市供销社系统工会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市供销社系统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全系统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结合市供销社系统实际,就加强工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和完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社属各单位党委(党总支)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社属各单位党委(党总支)要有一位负责同志分管工会工作。要把工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针对一些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党委(党总支)每半年至少听取一次工会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工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社属各单位党政领导要支持工会依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会工作新局面。市社党委在考核社属各单位工作时,将把工会工作列入 1
考核内容。各单位要按照工会章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配备好工会干部。工会主席的人选,由市社党委同上级工会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提名推荐。届中变动工会主席需经各单位工会委员会讨论,并征得上级党委和工会的同意。
要加强各单位基层工会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要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热爱工会工作,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管理能力强,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敢于为群众说话办事,热心为职工服务的同志担任工会干部,要把工会干部纳入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之中。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工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列为主要培训内容。
要重视发挥工会的参与作用,支持工会参与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协调工会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时,应吸收同级工会负责人参加。工会负责人也应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准确地反映职工的意见,并做好信息沟通和群众中的宣传工作。
各单位应按照《工会法》等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向工会拨缴经费,并根据工会各项活动的需要提供场地、设施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各单位工会要及时将工作计划、工会活动方案和上级工会指示精神向同级党政请示、汇报,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主动争取行政的支持。工会要尊重和支持行政负责人依法行政,维护行政领导行使正确的决策权,教育职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动员、组织职工努力完成本单位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新机制,全面履行工会四项基本职能各单位工会要全面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努力创新工作机制。要了解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积极探索工会工作新的载体、途径和方法。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各单位工会要做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维护市供销社系统整体利益相统一,及时反映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呼声,敢于和善于维护职工经济、劳动和健康权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工会要主动协助党政做好协调工作,引导职工自觉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努力为职工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引导职工支持并共同促进市供销社各项事业的发展。工会要围绕市供销社中心工作,协助党政抓好职工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引导职工在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的同时,开展创建“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机关活动。工会要把加强对职工的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重要职责。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价值观,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各单位工会坚持为职工办实事,热心为职工排忧解难,使“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要适时开展各类健康文体活动,增强职工身体素质。要支持女职工委员会的工作,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
益,并根据女职工的特点开展工作,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家庭文明建设。
三、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
职工代表大会是社属各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手段。社属各单位要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各单位工会作为职代会的常设工作机构,在各单位党委(党总支)领导下承办职代会的日常工作。要充分发挥其在职代会闭会期间讨论处理重大问题和检查督促作用。充分保证职工对各单位改革方案、发展规划、重要规章制度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审议权和对各单位领导班子的民主评议监督权,认真落实职代会代表提案。凡企业重大改革、改制、经营决策,不经职代会审议不能实施;凡企业收入分配、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不能执行。
要坚持和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各单位党政班子要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上认识厂务公开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工会在厂务公开中的作用,积极、主动地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各单位工会要找准位臵,发挥特色,自始至终参与厂务公开的全过程,积极配合党政做好厂务公开工作。
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各单位工会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要加强学习党的工会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全局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热心为职工服务的工会干部队伍。
各单位工会要认真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要严格财经纪律,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工会经费的使用要接受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上级工会的审计和监督。
各单位党组织可根据以上意见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