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重农业科技创新
如何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搞好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需求、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提出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农业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积极投身科技创业实践,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在农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承包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服务,农业科技人员与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成为以技术服务连接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种养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要“以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同时提出大力推进完善城乡服务网络,现结合云南省砚山县农业发展状况,继续为“辣椒之乡’做好稳扎稳打抓朝天椒、小米椒“两椒”示范,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应抓好以几方面工作:
一、制定合理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搞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对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合理布局、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制定规划时,首先就得抓住“主导”,即应当只抓几个重要产业,不要过多过滥地进行规划。根据我县实际提出强“五大支柱”,其中的辣椒应视为我县今后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内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如果不根据市场需求去发展生产,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因此制定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与充实。而所立足的市场需求不仅包括现实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包括潜在的市场需求。市场容量越大,产业发展就越有希望。三是要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和产品优势。由于全县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资源分布不同,必须考虑不同乡镇、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产品基础优势。四是要突出特色和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特色经济,走出一条具有梁平最大优势和最突出特色经济发展之路来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应当把市场需求看好、效益较高的绿色产品,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绿色养殖业、绿色加工业,使绿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鲜明特征。五是要围绕重点产品进行规划。制定规划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围绕本地现有的市场前景看好的重点产品进行,坚决杜绝一哄而起现象发生。
1.抓好机构组建,加强基础建设
提高体制与机制创新理念,促进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企业结合,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实行市场运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制订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
为此,规划提出要着力建设“三大体系”:一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科教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二是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利用,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建立有力的创新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引导和科学管理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运行机制。这个发展规划,对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一、增强创新服务机制,推出三项新技术:
(一)加强农科企合作,创新服务机制:在上年示范“两椒”的基础上,参考烤烟种植模式,示范计划由农业部门宣传动员、落实地块,组织培训、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并根据本县辣椒种植区土壤肥力情况提供辣椒专用肥配方;种植区村民委收取农户种植保证金;由企业按农业部门提供的配方订产专用化肥,并按计划向农民提供、薄膜、专用化肥等产前生产资料供给,企业与农民签订合同收购。在企业与种子农户之间,农业部门从落实计划、技术指导、物资配套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双向服务,在开展这些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栽培技术与专用农膜、化肥等农用物资配套推广的新的服务模式。
(二)成功创新冬早辣椒培育壮苗技术,有效提高冬早辣椒越冬保苗率:改变传统用未腐熟大粪水培肥苗床,用松毛、稻草覆盖苗床育苗方法,代之以腐熟农家肥、沼液培肥苗床,遮阴网、无妨布膜隔离遮光保温技术;改变多撒密播育苗,代之以适量稀播技术;改变过长、过短、过宽等不规范苗床育苗,统一按1.6-1.8米开墒,净墒面宽1米,长8-10米规范做床育苗。通过实施各项育苗新技术,今年冬早辣椒越冬保苗率达100%,辣椒苗质量明显比往年提高。
(三)推广新种植规范,推出新规格专用薄膜:总结上年示范种植韩国朝天椒和小米椒经验,农业部门提出了新的种植规范,即1.2米开墒起垄,垄宽90厘米,垄沟宽30厘米,每垄打两塘(行)的规范,以改善“两椒”种植的通风透光条件,达到减少病虫害、方便管
理和采收的目的。为减少成本,避免造成浪费,针对新的种植规范,农业部门与生产厂家联系,特制了宽1.2米,厚0.008毫米的专用地膜,配套向“两椒”种植农户推广。
(四)研制辣椒施肥配方,推出新配方辣椒专用肥:辣椒生长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有着特殊的需求,长期以来,我县种植辣椒一直使用市场上农作物通用化肥,配合农家肥,根据辣椒需肥特点按比例施用,以满足辣椒生产需求。今年,农业部门通过对本县辣椒主产区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提出了适合本县辣椒种植用肥配方,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向生产厂家订产氮、磷、钾15:10:15配比的辣椒专用肥150吨,配套向“两椒”种植户推广使用。目前辣椒专用肥已陆续就位,部份已发放到农民户手中。
此外还要:
二、大力抓好龙头企业建设。这是推进我县农业产生化经营的核心。龙头企业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层次、水平,决定着区域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层次和水平,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真正的龙头企业,是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储藏、运销为主的企业,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组织农民按需生产,并提供全程服务,通过契约关系或采取其他办法,与广大农民结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实体。龙头企业既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和流通企业;既是生产加工或销售中心,又是信息中心、科研中心、服务中心、还是技术推广中心,它能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实践证明,靠一家一户,培育不出市场主体,建起一个龙头企业,就会收到兴一个产业、带一片区城、活一方经济、富一方人民的功效。在发展方向上,要不断向“大、高、外、新、多”方向发展。“大”,就是规模不断扩大;“高”,就是追求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外”,就是搞外向型,就是要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到本区域以外的市场上去,努女使产品打出县外、市外甚至国外市场;“新”,就是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开拓新市场;“多”,就是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数量发展。在发展方式的选择上,一是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抓住发达国家淘汰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和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广泛招商引资,多引进些有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二是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培育龙头企业。三是要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无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只要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功能、都要鼓励其发展,给予其扶持。对于龙头企业的扶持,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给优惠政策,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要向其投入多少资金,而最主要的是对企业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要打造重量级龙头企业。不要把任意一个企业都视为潜在的“龙头企业”而加以扶持发展,也不能将所有龙头企业都放在同一天平,不作选择地“一视同仁”地加以对
一是抓好基地建设,建立科技示范。开展科技承包,技术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切实了解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对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真正找到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科技创新的结合点和突破口。科技人员以承包、租赁、联营、提供无偿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建立由自己操作的科技示范基地,依靠典型示范,有效推动科技服务落到实处,使示范基地建设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样板基地、农民“手把手”培训基地,推动地区农业科技服务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并积极组织各种专业营销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跑市场,捕捉市场信息,特别要强化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息服务,疏通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消除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后顾之忧。
三、加强基地建设。这是搞好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基地是龙头企业根据自身对原料产品的需求,与当地农村经济组织(如农业服务站、供销社、以及正在大力发展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等)和农户达成共识或签订合同,建立相对稳固的原料生产基地。这种基地可以是区域性的统一种植,也可以是专业化的规模养殖,其原料性产品统一供应给某个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统一外销或加工增值后外销。农副产品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龙头企业的重要依托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搞好产业化经营,必须抓好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一要专业化,即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主要的东西;二要规模化,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三要标准化,不注重标准化就影响产量、质量和产品销路;四要集约化,这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密切相关;五要具有稳定性,如果今天发展这样产业明天发展那样产业,只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导致基地无物可“基”,龙头无力舞“龙”。
二是开展技术承包,实现利益共享。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市场,以技术参股、资金入股、租赁经营和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与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企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结合平安农业需要和农民需求,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大示范和推广力度,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切实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承
包模式上,以“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生产,发展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建立完善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建设示范基地的考核评价、村委会对农业科技人员的考核、科技承包工作报告、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考核激励机制。要把科技人员带动农户的效益和效果,作为考核农业科技人员的基本依据,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建立工作档案,对试点工作进行动态管理。
四、建立完善利益机制。这是搞好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标志。小打小闹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作坊不等于是龙头企业,脆弱的产加销关系不等于产业链条,分散的、零星的种养殖不等于基地,产业不等于产业化。只有正确处理“龙”“农”双方的利益关系,使各个环节连接得更加紧密,才能为产业化顺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在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上,应重点采取契约连接和股股份联结方式。龙头企业为保证自己原料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农民为保证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能顺利卖出去从而有效避免风险,双方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把供货时间、数量、质量、价格等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规定双方权利义务,使产销行为由原来松散、随意的组合变为正规、紧密的对接。这种契约关系较为紧密,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目前各地应用最广的方式。但这种连接的前提是双方必须按签订的合同行事,不得随意毁约,即强调合同的法律效力。尤其是要防止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合同约定价格时,企业不履行承诺,擅自压低价格收购或拒收;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合同约定价格时,农户违约,直接抬价或不卖给龙头企业,而出售给他人。因而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约束。事实上,龙头企业为保证原料质量,还应主动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包括统一供应良种,提供生产资料,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防虫治病和科学管理等。在此基础上,龙头企业还应在利益再分配上,最大限度地让利给农户,如为农户提供生产周转资金等,使农户不仅在生产环节,而且在加工、销售环节也能得到收益,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更加紧密、牢固。在建立连接关系时还可通过各类专业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等,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得更加紧密。比如,各地可依托现有的各类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合作社在各乡镇、各村社(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设立若干个专业站点。各专业站点按照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的合同,与分散的农户再签订产销合同,定期收购农户手中的产品,统一、集中供应给龙头企业,架起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这种连接方式,能有效解决分散农户直接与龙头企业对接难、保护自身利益难的问题,是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较好形式,我县紫照乡大丘模式就是很好的宣传事例。
四.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创新与建立示范基地是一项全新工作,需坚持科学发展观,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以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积极探索新时期破创新中心成立3年来抢抓发展机遇,以服务“三农”为主题,以争取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为目标,以应用研究为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和体系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提档升级、良性循环”的路子,实现了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开创了农业科技工作的新局面,整体水平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前列,为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第二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机械的设计、维护、使用、销售等各环节下功夫,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保障。在耕地总面积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改变粮食供求偏紧的状况,只有走科技的道路。他说,粮食产量要再上一个台阶,还得在种子上下工夫。要研究一些有突破性的品种,希望国家多扶持。在种子科研上多投入,是好钢用在刀刃上。此外还要有良法,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要多搞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个平台,技术很快就可以推广开来。温家宝说,良种良法是农业科技的两个重要方面。要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科技这条腿一定要硬起来。
希望政府扶持补充科技队伍,逐步健全推广体系。温家宝说,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乡是重点。要把乡镇作为充实基层科技力量的重点,把提高基层科技推广能力和改善农技人员的装备水平,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具体措施。
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我们既要从政策和法规上引导好适度规模经营,又要将农业机械化同良种良法结合起来。这两条都需要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农民少了,恰恰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要办好农业技术学校,让有文化的年轻一代来补充农业劳动力,做新一代农民。这是值得各级领导深思的一件大事。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建设中原经济区最重要的是要城乡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举。这样既使城里的人生活富裕起来,也使农民的生活富裕起来;既使城里的环境得到改善,也使农村的环境得到改善。河南人民非常勤劳,文化底蕴丰厚,大家团结起来,河南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在漯河期间,温家宝还专程考察了双汇集团。他说,一个企业,特别是关系群众健康与安全的食品企业,一定要讲安全、讲质量、讲诚信、讲责任。要严字当先,在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部位都要严格把关,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食品,为企业赢得信誉。
第三篇: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增加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有效整合国家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加强财政“三农”投入和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坚决制止、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
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
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
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
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
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继续实施星火计划,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农”的良好氛围
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第四篇:注重创新
注重创新 大胆改革
浏阳市人民政府 2009年10月16日
2009年,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扎实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促进了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着力推进两型社会。
我市在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过程中,从市场需求出发,转变政府职能,注重体制创新,打造两型社会浏阳重要组团。
1、改革审批体制。充分利用新中心一流的硬件设施,与市法制办一起,推进审批权力相对集中改革。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督促凡是具有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凡是与生产经营、企业投资相关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凡是与市民直接相关的公共服务项目都进驻政务中心,实行行政许可项目向综合科室集中,综合科室向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落实人员到位,授权到位,目前,有42个部门的268项审批服务事项面向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2、完善服务功能。2008年6月启用的政务服务中心新办公大楼,一楼为以公共服务为主的便民大厅,二楼为以行政许可为主的审批大厅,三楼为会务中心和管理层办公场所。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土地、产权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新闻和政府信息发布中心,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纳入政务中心管理,建设集行政审批、信息服务、公共服务、效能监督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中心。
3、继续流程再造。继续深化流程再造,进行整合优化,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流程,依法清理行政职权,编制行政职权目录,绘制行政职权流程图,做到缩短环节,压缩时限,实现提质、提速、提效。改进并联审批,形成项目立项、规划用地、工程报建、房产办证、工商注册、婚姻户证等6条流水作业线。设立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重大投资项目各窗口单位明确专人负责,例如今年将瑞达货运仓储、人人乐商场、通程商业广场、省七三一办扩建工程、仙人湖开发项目等重点项目列入了“绿色通道”,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4、简化审批环节。全面清理、精简行政许可项目,充实服务内容,强化服务功能。具体措施是通过减少层级来简化审批,将原经办人初核—科长初审—局长审批的三级审核精简为一般事项经办人审查—首席代表核准;重大事项首席代表审查—主管局长核准的两级审核,规范审核机制。
5、实行在线许可。运用自主研发的办公软件,实施在线许可,将行政审批平台、电子监察平台和浏阳政务网站连接成浏阳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构成具有行政审批、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考核、信息服务功能的虚拟网上电子政务大厅,现在基本实现了审批流程在线公示,审批表格在线下载,审批业务在线处理,审批信息在线查询,审批结果在线反馈。
6、延伸公开网络。从横向和纵向延伸政务公开网络。纵向上,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社区)政务服务站的建设,实现100%的乡镇(街道)建立政务中心,80%以上的村(社区)建立政务服务站。完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发挥长沙市示范性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的典型带动作用,分东南西北四片区组织业务指导、工作交流和效能督查,推进为民代理服务工作,依托政务服务中心(站)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和村(居)务公开工作。横向上,进一步发挥浏阳一中和浏阳市人民医院等办事公开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指导教育、卫生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校务公开和院务公开的重点内容,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供水、供电、公交、电信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继续实施价格听证、咨询、新闻发布等制度,进一步公开服务及收费项目的内容、依据、标准等,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创新信息公开方式,努力建设阳光政府。
我市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来抓,不断拓展公开的内容,创新公开形式,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阳光决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围绕“人、财、物、事”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决策、执行、结果等权力运行的主要环节,实施阳光决策。从今年2月份起,市政府常务会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列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采取在电视和网络上现场直播的形式,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托市政府网站和市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网络、新闻发布会和百米信息公开长廊,对政府信息实行全程和全面公开,让行政权力透明运行。
2、阳光交易。筹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公共交易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制度,对公共资源交易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3、阳光收费。今年1月,我市在“一站式”收费的基础上,成立了“阳光收费”监管办公室(办公室设市政务服务中心内),将全市行政审批收费集中实行一站式收费管理,收费与原单位脱钩。一是对全市42个部门单位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的收费项目采用“一票制”收费;二是对全市范围内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含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的政府性基金、专项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实施“阳光收费”管理,加强对执收标准的审查、执收行为的监管和执收结果的公开;三是对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日常收费进行“一站式”收费管理,对固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的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进行核准,将收费情况进行公示;四是加大对基层财务的监督管理,实行村账乡代管和乡账市代管制度。
三、创新效能监督机制,争创人民满意城市。
我们始终坚持工作的好坏以人民是否满意为标准,采取各项有力的监督保障措施,确保每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1、行政有力问责。市纪委优化效能室与政务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我们充分发挥纪委监督的有力作用,对我市所有市直单位和部门,包括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单位的优化效能工作进行行政问责,问责结果纳入对各单位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今年共发《问责问廉通报》8期,对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发事件涉及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进行行政问责,追究相关责任。
2、社会全面监督。为了强化政务公开监督,我市在民主党派人士中聘请了8名党风监督员,将37名乡镇街道投资审批全程代办员聘请为政风监督员,向社会聘请了42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监督员和50名社会督评员,分别授予其调查权、评议权、监督权和建议权,实行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利益分离上的监督,确保了政风评议的客观公正。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并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季度组织一次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及社会各届人士参加的“三百测评”,对全市70个单位进行测评,测评结果通过《浏阳日报》向社会公布,促进了全市政风和行风的不断好转,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3、群众民主测评。凡是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群众,都发放一张测评表,请其对窗口单位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每月汇总,每季进行评比奖惩,对测评得分靠前的工作人员授予行政审批服务群众满意奖,并由他们在各自服务对象中抽取办事群众测评参与奖,发给等额奖金。并与年终市政务服务中心对窗口单位和个人的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实施人性化测评后,群众参与率和满意度不断提高,服务投诉接近零,充分反映了政府的公信度不断提高。我市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比,与兄弟县(市)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先进地区政务公开工作先进经验,进一步创新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完善政务服务网络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将浏阳政务公开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第五篇: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今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计划《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科技创新与服务中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