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科技创新亟待解决
农业科技创新亟待解决“最后一公里” 问题
当今,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粮食总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尽管今天科技贡献率达到51%,但是与我们的需求相比,农业科技仍然需要更多的突破。
怎样让科技创新的成果顺畅到达农民手中,有效化解“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命题。现实的困惑
最近,家住当涂县新市镇的青年农民陈新明心里着实有点烦。
原来,今年春节期间,通过土地流转,他“承包”到了本村80亩农田。可眼下“清明”时节越来越近,选什么水稻品种到现在还没有落实。虽说自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是,自从初中毕业后就进城打工,与种田也算是“隔行如隔山”了。
陈新明不甘心像其他农民兄弟一样随大流,看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毕竟他们与自己一样,文化不高、信息不广,自己很想种植那种品质好、产量高、到时能卖个好价钱的“高科技含量”的品种。到街上打听,生资店老板推销式的解说也让人不大放心,他一直想找一名有点权威的“土专家”来帮自己出出主意。
如今,在当涂农村,有许多农民像陈新明一样,遇到了相同的困惑。什么是“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广大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嗷嗷待哺”,却处在科技信息的“盲区”;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拥有的科技资源、出台的科技政策、收集的科技信息等“应有尽有”,可农村最底层压根儿就难见其“尊颜”,更谈不上利用和受惠了。
这就是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一公里”在英美也被称为“最后一英里”,原意指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现在,“最后一公里”常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关键步骤。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在田野才能开花结果,生长出希望,长期以来,由于“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存在,致使处在“神经末梢”的农民与上级单位、科技人员在科技的传递中出现“断路”,这样,势必会造成科技创新的成效大打折扣,也严重制约了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进程。
对策与建议
怎么把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最后一公里”变为“零公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解决人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履行公益职能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抓紧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等。要继续深化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用得着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农技推广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条件和环境。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逐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担当新时期农技推广工作的重任。其次,要通过科技培训、科技合作等多种方式,在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等人群中培养一批“土专家”、“田博士”,留下一支不走的技术队伍。
二、解决物的问题。一方面,建立乡村科技书屋和科普画廊,开展电视科技专栏,畅通省科技直通车、县市农技
110、乡村科技大喇叭等“面对面”、“点对点”科技服务渠道。另一方面,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库、农业专家库和农业科技成果库建设,大力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带动广大农村逐步实现“网上种田”、“电脑农业”,提高农民依靠科技信息发家致富的本领。
三、解决示范的问题。通过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的实施,围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给广大农民,使他们看的见、听得到、学的会、用的好。同时,积极发挥好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技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在科技创新推广中的作用。
让江西农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成“零公里” 2012-02-16 15:58:46 来源: 江西日报 新闻热线:0791-83980800 分享到:新华微博 新华社快讯:移动用户编辑XHKX 至10086;联通用户编辑 511 至10655700200;电信用户编辑 XHKX 至
10659213 新华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 XH 至 10086; 联通用户编辑 3 至 10655700200;电信用户编辑 XH 至
106592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但是当前我省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今年省委1号文件用了大量篇幅强调农业科技,要求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持续发展;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转换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切实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让 “最后一公里”变成“零公里”。加强农业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
省委1号文件起草负责人、省委农工部副部长刘谟炎:关于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省委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一方面,立足基本省情,面向生产一线,大力发展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农业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另一方面,要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攻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省科技厅厅长王海:今年,我省将在防灾减灾、生态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同时,将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以服务“三农”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和整合全省农业科技资源,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加强省内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力推进产学研、农科教协同创新。另外,根据省委1号文件的要求,各有关部门将改善科技创新条件,加强省际、国内外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农业技术。同时,要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
健全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省农业厅厅长甘良淼:今年省委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论述很多,新政策很多,新亮点也很多,其中最受广大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欢迎的,是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今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省农科院副院长陈光宇:省委1号文件突出强调,围绕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要继续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思路,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如果这一步做到了,就能在全省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省农业厅副厅长马岩波:为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两大难题,省委1号文件强调了五点:一是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二是落实农技推广人员岗位责任,全面实行人员聘用、竞争上岗制度,稳定农技推广服务人员队伍;三是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切实提高待遇水平,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四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建设,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五是围绕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扶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
当前,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普遍存在专业结构单
一、知识老化、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怎样下棋落子,谋局布篇?
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贺浩华:省委1号文件明确强调,完善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工程,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培育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农业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创新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合理的首席专家和高层次人才梯次结构;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自主流动机制;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
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张跃远:省委1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下一步,我省将扩大各类农村人才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推进省部共建、省院合作。加快培养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乡土实用人才。同时,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网络信息为农民搭起致富平台
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 2013年04月09日18:10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
纠错|收藏将本文转发至:
近年来,敦化市作为延边州唯一的一个电子商务试点县,以为农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和网上购销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为重点,通过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及电子商务信息员的共同努力,2012年年春季成功网购化肥98吨。电子商务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农民市场营销水平,转变了农民的消费观念,促进农民增收。一年来,该市农民利用“一站通”网络销售平台全年上报信息130条,成交金额1412.56万元,网络销售平台的应用,让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网络销售。
2012 年,敦化市结合“农村吉林”乡镇网站建设,给16个乡镇信息员配发数码相机,改善他们工作条件和水平,提升信息服务能力。通过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沟通,大力争取,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25个农村信息服务点,50个电子商务服务点。依托上述服务站点,可以及时将惠农信息传递到农户,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同时,加强信息员队伍培训,提高信息传递质量。为发挥乡镇、村社信息员服务农民的作用,我市利用工作动员会或年终总结会,对16名乡镇信息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12316”新农村热线和“12582”农信通是省里推出的两大信息服务平台。为使更多农民利用上述信息服务平台,该市通过网络、广播、电视,以及零公里信息进行广泛宣传。在农业信息培训时,会同移动、联通工作人员,采取抽奖或有奖问答的方式,面对面专题讲解,缩短农民和专家沟通的距离,方便农业生产。经省专家组评定,该市有12人入选了“12582”专家库,为全省农民解答有关农业技术、农机、特产、畜牧等方面的问题,不但提高敦化的知名度,也增强了信息支农、惠农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机械的设计、维护、使用、销售等各环节下功夫,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保障。在耕地总面积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改变粮食供求偏紧的状况,只有走科技的道路。他说,粮食产量要再上一个台阶,还得在种子上下工夫。要研究一些有突破性的品种,希望国家多扶持。在种子科研上多投入,是好钢用在刀刃上。此外还要有良法,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要多搞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个平台,技术很快就可以推广开来。温家宝说,良种良法是农业科技的两个重要方面。要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科技这条腿一定要硬起来。
希望政府扶持补充科技队伍,逐步健全推广体系。温家宝说,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乡是重点。要把乡镇作为充实基层科技力量的重点,把提高基层科技推广能力和改善农技人员的装备水平,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具体措施。
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我们既要从政策和法规上引导好适度规模经营,又要将农业机械化同良种良法结合起来。这两条都需要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农民少了,恰恰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要办好农业技术学校,让有文化的年轻一代来补充农业劳动力,做新一代农民。这是值得各级领导深思的一件大事。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建设中原经济区最重要的是要城乡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举。这样既使城里的人生活富裕起来,也使农民的生活富裕起来;既使城里的环境得到改善,也使农村的环境得到改善。河南人民非常勤劳,文化底蕴丰厚,大家团结起来,河南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在漯河期间,温家宝还专程考察了双汇集团。他说,一个企业,特别是关系群众健康与安全的食品企业,一定要讲安全、讲质量、讲诚信、讲责任。要严字当先,在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部位都要严格把关,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食品,为企业赢得信誉。
第三篇: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增加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有效整合国家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加强财政“三农”投入和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坚决制止、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
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
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
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
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
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继续实施星火计划,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农”的良好氛围
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第四篇: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今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计划《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科技创新与服务中的带动作用。
第五篇: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今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科技创新与服务中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