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健康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技术

时间:2019-05-12 18:1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色健康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色健康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技术》。

第一篇:绿色健康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技术

绿色健康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技术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水产养殖的第一大国,其养殖品种和产量都是居首位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也是空前的。随着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日常生活消费食品的质量,作为日常消费品中不可替代的主要蛋白来源之一的水产品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与早20—30年相比,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农药品种和使用量的急增,抗生素其它防物的滥用,水产养殖品种中饲料添加剂(包括粘合剂)的无序添加等,使市场供应的水产品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即肉质没有以前那么鲜美、重金属积累、农药和抗生素等残留、个体越来越小、不时出现一些怪味。消费者不断提出疑惑,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呼声越来越高,要求绿色无公害产品或有机产品,这已是世界性关注的大问题,尤其是入世后,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对水产品品质的要求不但是国内的质量问题,而且要放到一个全世界公认的质量问题高度。浙江省是全国经济大省,而杭州市又是浙江省的省会大城市,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目前省、市各界有识之士及水产行政部门均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已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中,准备筹建“水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其目的是制定标准,即要求水产品按标准生产、加工、销售,真正将水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落实并做好,浙江的宁波市已率先成立了“水产品品质监测中心”,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业已制定了“安全优质水产品”的地方标准”,这是大势所趋。杭州市对人们的日常消费品中的肉类(猪肉)、蔬菜、豆腐均进行检测,由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抽样检测。同样对水产品的健康养殖已是迫在眉睫。但限于我市水产养殖业的特殊情况,即有国有单位,集体单位,更多的是广大的专业户进行养殖,从养殖品种、养殖形式、养殖周期、养殖技术、养殖环境等均差异较大,而且以前对水产品内在的质量问题一直没得到相应的重视,进行健康养殖的实施还有一个试验、总结、推广的过程。必须认识到提供无公害食品的紧迫性,改变生产技术,以符合产品标准。

在此就水产品进行健康养殖的几个主要方面和技术问题表述如下,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苗种问题

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一个好的养殖种类的出现可以兴起一个行业的热潮(如鳗、甲鱼、河蟹、罗氏沼虾、青虾、对虾等),相反一个差的品种会给行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品 1

种是指种质基因良好的、没有退化的、抗病力强的、生长快速的、饲料利用率高的、肉质良好的、有一定遗传稳定性的种类,并且应该是由原种繁殖的子一代——良种。要使养殖的品种健康且病害少,可减少用药,则各类药物和重金属离子的残留可以减到最低的限度。但是苗种的选育往往费时长,费用大,需由专门的科研院所来完成。杭州市在这方面投入力度还有一定距离的。提高苗种的质量主要有以下措施:

1、杂交育种 将优良的品种或品系通过人工杂交育种的手段,定向培育出生长快、抗病和抗逆能力较强的种类供广大养殖者进行养殖。这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育种方式之一。如银鲫、丰鲤等。

2、生物工程技术 通过雌核发育、家系选育并结合多系杂交育种,或通过人工的诱导(温度、压力、生物因素)使水产品种的染色体加倍来得到的。如建鲤(荷包红鲤与元江鲤作为原始亲本)、单性罗非鱼等级。如工程鲫(三倍体),三倍体的品种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的特点。现在人们对DNA认识越来越清楚,其通过分子水平育种技术也将日趋完善,想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运用DNA技术培育出来的符合人们意愿的健康品种。

3、无病害苗种的生产 在的集约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养殖品种的病害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故现在常规苗种的培育中,提倡“健康育苗”、“无病毒或无菌育苗”即在整个育苗过程中严格选择亲本,严格控制水体中细菌病毒和其它有害生物的数量,使降到最低的程度,利于今后的养殖。如现在许多虾苗的培育用此法,如无特定病毒的虾苗SPF。今后还将从基因水平提高其抗病力。

4、养殖种质的遗传特性检测 我国目前的养殖业,对养殖品种仅停留在引种、开发及驯养的阶段。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许多优良品种因长期的近亲繁殖,其生长等遗传特性有所变化,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做到心中有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做得比较好,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少,在养殖生产上也带有一定的盲从性。

5、优良种质的复壮 即对生产上大规模养殖的品种进行种质的复壮,目前主要的做法是定期引进原产地或天然的种质,改善因养殖时间长而造成的养殖生长特性下降或个体变小的变异。在我省市的许多养殖品种中存在这一问题,如青虾、河蟹品系的混杂和近亲繁殖,使商品的规格在同样的养殖条件下,比原来普遍偏小,许多鱼也有此现象。今后将从应用良种和人工选育种方面加以解决。

6、严格控制盲目引种 我国近几年来养殖品种的增加比无论那个时期和那个国家都多,这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无论从国外或从省外(包括跨地区)引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尤其前者),搞清楚该区系原有的病害和本身该品种的带菌及发生的病害情况,引进后将对本地的病原区系产生的影响及对本地主要经济养殖品种的危害评估;搞清引进该品种对生态平衡和种质资源的影响将是如何的,才能引种。盲目引种对我们原有养殖及引进品种的危害而造成损失已经很多,特别是虾蟹鳖养殖中的病害。应严格执行农业部颁发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

二、环境问题

养殖水环境随着工业的极大发展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这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包括水体的直接污染、陆地的污染和大气的污染,但最终都将污染水体环境。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其本身的生物污染也日益严重。环境条件恶化,必将造成养殖品种病害的增加,又促使养殖者用药的增加,使得重金属和农药积累越高,也使抗生素的残留增加,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的主要措施有:

1、场址和水源的选择 新塘的开挖则必须考虑到场址的选择,浙江省粮食放开以后新挖的池塘不在少数,更应考虑此问题(仅杭州地区2001年新增鱼塘就达数万亩)。开塘一定要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未受或少污染的水源。要了解周围全年的工业污染、农药污染的情况,必要时进行水质的检测,使其符合我国的渔业水质标准。

2、清除过多的淤泥 对老塘显得尤其的重要,淤泥往往是病菌大量繁生的场地,而且过多的淤泥又会造成养殖过程中的过多耗氧,也会引起养殖旺季病害的暴发。一般只留20厘米左右的淤泥即可。

3、底质的改良(1)每年除清除过多的淤泥外,最好在冬季让其干置,通过冰冻和日晒杀死大量的有害病原体及其孢子、芽孢、休眠卵等,减少来年发病的数量。并且使底质龟裂后可使空气与土壤充分接触,使底质中的有机质充分氧化,将有机物矿化成无机盐,可成为来年池塘中饵料生物的营养源。(2)每年放养之前,使用足量的生石灰,与淤泥充分混合,一可保持水质pH的稳定和微碱性的水环境,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繁育,减少病害;二可使底部淤泥较为疏松,增加通透性。

4、彻底清塘 清塘可以在年底干塘时或来年放养之前,主要目的是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虾和病原体,利于养殖的成活率和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

5、水质处理(1)化学处理 许多高集约化程度的养殖为了避免在养殖中暴发大规模的病害,都设水处理池,即对引用的水源进行预先的消毒杀病原体处理,保证加入到池中的水不带病原体,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提高成活率。如对虾高位池养殖中的预处理。(2)生物处理 主要应用和控制有益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当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时致病菌和有害菌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另外有益菌能在有氧的环境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自身污染问题。生物处理较高水平的如工厂化或循环水养殖中的生物转盘、生物包等;处理水平较低的是在一般的养殖池中定时添加有益微生物,如PSB、消化细菌、活力菌等。(3)物理处理 主要是通过紫外线或臭氧等对养殖的进水进行预消毒处理或过滤等。

6、模拟自然的生态环境 在养殖的水体尽可能的增加有些品种的栖息场地、隐蔽场地和活动场地。如立体养殖青虾中增设网片、温室甲鱼养殖中的挂网等都是为了增加养殖品种的栖息隐蔽场地;虾蟹养殖中的种植水草既可增加其隐蔽的场地减少互残,又可吸收部分有机物等养分而改善水质;甲鱼养殖中的食台兼有晒背的作用,这都是为了在养殖中提高成活率和效益,但同时可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饲料问题

饲料是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各养殖品种因其特性不同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也不同,而且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不尽相同。在众多的养殖品种条件下,至今我国对各主要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基础研究不够、饲料生产的行业管理不够健全,所以各饲料生产厂家各自为政,标准不一,添加成份不同、原料差异较大,超标准使用合成类促生长剂。结果是各营养成份不一定能满足需要,原料或饲料变质,或是添加的粘合剂等化学物质不达标,或是添加的药物不规范。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是:(1)首先是营养性疾病,出现诸如脂肪肝、高糖肝等肝脏病变,或是体内脂肪积累过多,或是许多的维生素缺乏症,或是生长不良,等等。(2)造成养殖品种的体质下降,易被病原体感染易发病,影响成活率,其结果是养殖者增加用药量并造成残留量增加。(3)最终产品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为了确保进行健康养殖,在饲料环节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对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必须搞清楚,确实根据养殖品种及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来确定相应的饲料配方,配方要科学合理。在此同时呼吁必须加大对水产养殖饲料和营养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

2、对生产饲料的原料要严格把关,变质的、污染的和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应拒用。

3、对于添加剂的使用(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如维生素、无机盐、抗生素、粘合剂、天然促生长剂)要符合规范,尤其是后三者。化学合成的粘合剂,杂质多或不符合健康标准的坚决不能用。制药饵用的抗生素不能滥用,要了解其残留的特性和是否符合兽药典,上市前必须有足够的休药期(15-20天不等)。

4、成品饲料的储藏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不能过期或变质后再继续使用。

5、对一些需在投饵时添加的物质(如油类),产品的说明中应给予明确指出:添加的量、种类、比例、要求,不能随意添加。

6、在养殖生产中为降低饲料成本,或出于提高饲料效率,或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而使用的动物性或植物性饲料,必须在保证不变质、不受污染、适量使用的原则。

7、各地的水产或农业主管部门和饲料检测监督部门应按国家或地方标准严格规范和管理当地的饲料生产厂家,进行依法管理。对销售商家同样必须进行规范管理,严禁销售伪劣产品。

8、进行科学投饲:从养殖的角度来讲,还是应该坚持合理的科学投饲方法(“四定”),以减少病害,提高成活率,减少用药保证养殖品种的健康状况。

四、病害防治及用药问题

水产品种类繁多,养殖环境又分海水、淡水和咸淡水,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由于苗种、饲料、管理、技术、水质、温度、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会有疾病发生,严重的会影响成活率和产量,甚至绝产,所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产量和效益,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对所养殖的水产品提倡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旦发病需做

出正确诊断,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尽量使所用的药物发挥最大作用而药物的残留降低到最低水平。从健康养殖的角度出发应实行以下措施:

1、正确诊断病因,合理选用药物,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性和理化特性。正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和首要条件。传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疾病,诊断是根据症状和病原来确定的。应注意药物发挥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指望用药的当天就能迅速见效,有时在用药后的一二天常有死亡增加的现象,如果药物的剂量是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可能是由于药物把动物体内的病原菌杀死后促使细菌细胞同时释放出内毒素,造成动物的急性中毒死亡。这种情况下一般在3—4天后死亡率即会下降;否则应考虑药物剂量过大。疾病发生的后期往往会出现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常见的有车轮虫和细菌混合感染的烂鳃病,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肠炎,这时必须有针对不同病原的治疗方案。正确诊断后根据药物的适应来选择药物,并采用合理的投药方法。

2、使用药物宜早不宜迟 发病动物一般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丧失,也就不能摄食药饵,口服药物对发病的动物不起作用,已发病的不易治好。而投用的药物对当时尚未发病的动物起了预防性的保护作用,所以对养殖动物来说真正的治疗是很少的,故水产养殖上更显得预防重于治疗的重要性。动物发病后好果治疗太迟,发病率就会迅速增加,给治疗带来困难。

3、内服外用药物结合使用 两种给药具有不同的作用。对于细菌性疾病无论是体表感染还是全身感染都应内服和外用相结合,对于体表寄生虫感染,一般只需使用外用药物即可,但有时采用内服给药也可奏效。

4、必须强调综合治疗措施 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动物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的功效,而忽视饲养管理及水质环境的改善常是失败的主要因素。

5、注重药物各类的选择 所选药物应在兽药典中所列的品种,并尽可能选用中药,或选用已经临床试验、安全性好、品质保证、残留量少、残留时间短的药物,对药物的残留标准和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水产养殖中的常用药物更应了解其特性,必要时需要有休药期,以避免盲目用药.

第二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条件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证“三通”(通电、通车、通讯);远离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区;设置垃圾废物收集桶,定时清理;养殖场内不得养禽畜污染池塘 ;建立生产、用药和用料等制度。

二、池塘

通风向阳,池形整齐,规格为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面积6-15亩,水深2-3米,利用生态循环水模式进行养殖,属于标准化池塘;每个生产周期,在放鱼入池前,要适时进行池塘干底修整、清淤泥、消毒、晒塘底、肥水、增氧气和试水处理。

三、水质

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水体无异色、异臭和异味,酸碱度在7.0-8.8,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总氨氮低于0.4毫克/升,亚硝态氮低于0.01毫克/升,透明度在25-35厘米,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科学肥水:使用合成肥水药物及微生态制剂肥水。苗种投放前5 ~7 天,施绿肥400~450公斤/亩或有机肥200~250公斤/亩;养殖期间追肥应以无机肥和微生态制剂为主;起捕前2个月不能将有机粪肥投入池塘。

水质调控:通过科学使用增氧机及时注换新水和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生石灰、滑石粉等措施改善水质。

四、苗种

选择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繁育场,选购外表正常、无病状、游动活泼、规格一致的优质苗种,购买前应细心检查,合格后方可放养;投放前应进行苗种常规消毒。

五、饲料

不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及添加剂;不使用变质和过期的配合饲料;鲜活饲料鱼必须无病虫、无损伤,投放前进行常规消毒。

合理投饲:采用“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方法,以投喂具有质量保证的配合饲料为主,投喂量随鱼的生长、天气、水质情况适当增减。

六、药物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使用的水产养殖用药应保证“四证”齐全(国家兽药GMP认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号),并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科学使用,遵守休药期。

七、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做好苗种入塘前后、渔具以及高温季节的常规消毒。发现病鱼或死鱼要及时捞起,经技术员检测确定病因或死因后消毒并深埋泥土中。

八、生产记录

做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记录养殖种类、苗种来源及生长情况、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水质变化等内容;《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记录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用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内容。生产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九、起捕运输

核对休药期,确保上市食用鱼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的要求;起捕前15天内,不得使用化学药物;起捕前1-2天,停止投料。

活鱼运输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水温适宜,中途换水量不超过2/3,温差不超过5℃;运输密度合理,尽量在适当低温下运输,配备增氧设备和增氧剂,不得使用抗生素或孔雀石绿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

十、养殖废水

为保护养殖环境和防止病害交叉感染,养殖废水须经消毒药物处理后方可排放到河涌之中。

第三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条件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证“三通”(通电、通车、通讯);远离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区;设置垃圾废物收集桶,定时清理;养殖场内不得养禽畜污染池塘 ;建立生产、用药和用料等制度。

二、池塘

通风向阳,池形整齐,规格为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塘面积4-10亩,水深2-3米;每个生产周期,在放鱼入池前,要适时进行池塘干底修整、清淤泥、消毒、晒塘底、肥水、增氧暴气和试水处理。

三、水质

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水体无异色、异臭和异味,酸碱度在6.5-8.5,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总氨氮低于0.6毫克/升,亚硝态氮低于0.1毫克/升,透明度在25-40厘米,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科学肥水:有机肥须经发酵腐熟,并用1~2%生石灰消毒后才施用。苗种投放前5 ~7 天,施绿肥400~450公斤/亩或有机肥200~250公斤/亩;养殖期间追肥应以无机肥为主;起捕前2个月不能将有机粪肥投入池塘。

水质调控:通过科学使用增氧机及时注换新水和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生石灰、滑石粉等措施改善水质。

四、苗种

选择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繁育场,选购外表正常、无病状、游动活泼、规格一致的优质苗种,购买前应细心检查,合格后方可放养;投放前应进行苗种常规消毒。

五、饲料

不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及添加剂;不使用变质和过期的配合饲料;鲜活饲 料鱼必须无病虫、无损伤,投放前进行常规消毒。

合理投饲:采用“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方法,以投喂具有质量保证的配合饲料为主,投喂量随鱼的生长、天气、水质情况适当增减。

六、药物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使用的水产养殖用药应保证“四证”齐全(国家兽药GMP认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号),并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科学使用,遵守休药期。

七、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做好苗种入塘前后、渔具以及高温季节的常规消毒。发现病鱼或死鱼要及时捞起,经技术员检测确定病因或死因后消毒并深埋泥土中。

八、生产记录

做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记录养殖种类、苗种来源及生长情况、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水质变化等内容;《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记录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用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内容。生产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九、起捕运输

核对休药期,确保上市食用鱼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的要求;起捕前15天内,不得使用化学药物;起捕前1-2天,停止投料。

活鱼运输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水温适宜,中途换水量不超过2/3,温差不超过5℃;运输密度合理,尽量在适当低温下运输,配备增氧设备和增氧剂,不得使用抗生素或孔雀石绿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

十、养殖废水

为保护养殖环境和防止病害交叉感染,养殖废水须经消毒药物处理后方可排放到河涌之中。

第四篇:水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养殖技术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健康生态养殖 严爱平大陇乡水产服务站 24315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消费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多的是关心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否。然而近年来发生的氯霉素、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事件,却暴露出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隐患,尤其是2006年以来,大闸蟹、多宝鱼、桂花鱼……频频暴出的水产品安全事件,更是令广大消费者一时间谈鱼色变。实践证明,实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是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

一、水产养殖业面临潜在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长足发展。“十五”期末,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01.65万吨,占全球渔业总产量的40%,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养殖产品在水产品总产量中的比重从“九五”末的60%提高到“十五”末的67%,养殖水产品产量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成功地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第一次增长方式转变。

近年来,各地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水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和放心的,但是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不合理用药现象仍较为普遍,水产品药残超标事件屡有发生;部分渔业水域环境质量下降,导致水产品被污染或携带病毒、细菌、寄生虫、生物毒素的几率增加;加工企业质量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加工过程中仍存在使用禁用物质或掺假使假行 为,水产品质量安全尚存在很多隐患。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进口国常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为手段设臵技术壁垒,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屡屡受限。同时,由于我国渔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出口竞争无序,导致进口国反倾销制裁增加,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战中优势难以发挥,水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渔业增效、扩大和巩固国内外水产品市场,以及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的关键因素。

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种鱼、虾、蟹的病害防治成为水产养殖业关注的焦点、工作的重点。然而事实表明,不但水生生物的各种疾病流传并没有得到根本控制,而且由于滥施药物导致水产品体内有害物质残留增加、养殖水体严重污染,引发疾病流传频发的恶性循环。实践证明,水产品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并不完全在于水生生物本身是否带有病原体,而是由于其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水生生物抗病害能力下降。因此,始终保持养殖水体适应水生生物生长的生态环境,才是水产养殖的根本和基础,这就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绿色革命意义的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理念的精髓。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包括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两种模式。所谓健康养殖是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所谓生态养殖是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当涂模式”的成功实践,显示出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的强大生命力,同 时也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三、“当涂模式”的成功实践

当涂县是产蟹大县。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区位、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确立了“突出河蟹产业特色、实施河蟹生态养殖、打响河蟹品牌”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引导、技术引路、科学统筹、整体推进”的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出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10月,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衍亮教授到当涂调研时,对当涂县以河蟹健康生态养殖为主导的水产业发展新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可以总结概括为“当涂模式”。所谓“当涂模式”,概括地说就是以实施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着力推进河蟹养殖由大养蟹向养大蟹、养优质蟹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协调同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

“当涂模式”的核心技术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种草,就是种植水草。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一塘水草一塘蟹”。水草对养蟹至少有六大作用。一是净化水体;二是增加水中溶解氧;三是为河蟹蜕壳和逃避敌害提供良好的隐蔽场所;四是提供食物来源;五是提供栖息场所;六是为河蟹安全度夏提供 “保护伞”。投螺,就是投放活螺蛳。螺蛳生活在池塘底层,以腐殖质、动物粪便和残饵为食,是蟹塘的“清道夫”;同时,螺蛳是河蟹最爱吃的动物性饲料。实践证明,大量投放活螺蛳,可以大大降低冰鲜鱼等投入品的投放量,在节约养殖成本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河蟹发病几率。稀放,就是适当的降低养殖对象的放养密度。通过降低放养密度,减轻养殖水体的承载压力,提高养殖水体的自身 修复能力。配养,是指围绕主养对象搭配放养一些服务性的水产品,如鳜鱼、青虾、鲢鳙鱼、细鳞斜颌鲴等。这些水产品的搭配放养,不仅可以为河蟹生长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可以在基本不增加投资成本的前提下增加收入。由此可以看出,“当涂模式”的理念是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是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是健康生态养殖理念的具体实践。

四、全力推进水产健康生态养殖

坚持“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就一定要全力推进水产健康生态养殖,过好水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关。为此,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水产养殖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到当涂县而言,当涂水产主要集中在大公圩、南北圩、湖阳圩和军民圩一带,这里依河傍湖,水资源丰富,且工业污染少,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条件得天独厚。当前,重要的要做好功能规划,把这一区域作为当涂县水产生态养殖区,对该区域的水环境进行重点保护,严格控制污染企业进入,确保养殖区域水环境不受污染。

(二)加强水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三)扎实推进水产标准化生产。

(四)加强科技创新。

(五)加强渔药管理。

三、“当涂模式”的成功实践

当涂县是产蟹大县。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区位、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确立了“突出河蟹产业特色、实施河蟹生态养殖、打响河蟹品牌”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引导、技术引路、科学统筹、整体推进”的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出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10月,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衍亮教授到当涂调研时,对当涂县以河蟹健康生态养殖为主导的水产业发展新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可以总结概括为“当涂模式”。所谓“当涂模式”,概括地说就是以实施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着力推进河蟹养殖由大养蟹向养大蟹、养优质蟹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协调同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

“当涂模式”的核心技术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种草、投螺、稀放、配养。一般在养殖生产中,经常种植的水草有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池塘养殖侧重于选择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河沟和浅水型湖泊侧重于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投螺,就是投放活螺蛳。螺蛳生活在池塘底层,以腐殖质、动物粪便和残饵为食,是蟹塘的“清道夫”;同时,螺蛳是河蟹最爱吃的动物性饲料。实践证明,大量投放活螺蛳,可以大大降低冰鲜鱼等投入品的投放量,在节约养殖成本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河蟹发病几率。也是可以说,这八个字涵盖了生物修复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示了当涂人民的生态养殖理念先进性和技术手段的实用性。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渔业,大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水产品市场信息和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水生动物防疫、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和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保障安全、优质、充足的水产品有效供给。

2007年,我局确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渔业发展全局,以增加农(渔)民收入为中心,以实施“河蟹产业提升工程”为主 线,以渔业科技入户、科技富民强县等重点项目为抓手,以科技为先导,加速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县渔业提质增效的总体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县渔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全县养殖面积约32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31万亩,实施生态养殖面积近23万亩,比去年增加约3万亩;投放各类鱼种约4687吨;投放河蟹大眼幼体约8000公斤;河蟹苗种培育规模达1.5万亩;生产鱼苗3.85亿尾,其中鳜鱼苗28万尾;预计水产品总产量6.35万吨(特种水产品比例40%),渔业总产值12亿元,其中河蟹产量8500吨(150克/只以上大规格优质河蟹比例占38%以上),产值5亿元;2007年渔业工作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发展特色水产,促进渔业向优质高效方向转变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努力挖掘渔业的比较优势,坚持特色化取胜的策略。重点组织实施“当涂县河蟹产业提升工程”,着力培育主导品种河蟹,努力做大河蟹特色产业规模,做强河蟹特色产业优势;同时,牢固树立“养优质蟹”的生态养殖观念,大力推广“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和测水调控养殖技术,积极探索水产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截止到目前,全县河蟹养殖面积31万亩,占总养殖面积的97%,实施生态养殖面积近23万亩,占总养殖面积的70%以上,“一县一品”格局已基本形成。

(二)落实科技入户工作措施,加强示范户能力建设 把科技示范户的自身能力建设放在渔业科技入户各项工作的首要位臵,以科技培训和入户指导等为主要手段,着力提高科 技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县科技入户专家组成员及全体技术指导员,进村开展主体培训35场,受训示范户及养殖户1500余人次,分散培训约150场,受训示范户及养殖户1800余人次;技术指导员平均入户指导时间60天以上;投入资金2万余元为全体示范户添臵调频收音机448台;与县水产协会联合创办《当涂县水产行情》专刊,为渔业科技入户构建新的交流平台。

(三)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进程,加快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围绕河蟹养殖这一支柱产业,积极动员县内外各种资源,以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引进、集成和推广应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为基本思路,加快“科技培训及技术推广服务”等五大体系和“石桥优质螃蟹出口”等五大水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力争通过“五大体系”、“五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我县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努力实现渔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努力创建国家河蟹出口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四)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着力培育渔业竞争优势 认真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把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提高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加快渔业标准化建设步伐,积极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示范推广工作,建立科学用药和原料监控等各项规章制度。湖阳大白宕国家级河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辐射带动养殖面积12万亩,标准的覆盖面达70%以上,真正发挥示范区其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引导渔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指导和督促他们建立健全生产日记,将高产技术推广与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结合,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为市场提供品种多样,品质 优良的安全水产品。当涂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渔业重点地区设立6个分站,制度化、规范化做好养殖病害测报预报,加大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五)加强渔政管理工作,切实推进渔业法治建设 全面推进完善以养殖证为核心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养殖环境、苗种、渔用饲料、鱼药、水产品质量等全方位的管理;在公安、工商、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组织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两个月来,长江禁渔秩序井然,没有违规捕捞现象;以长江禁渔为契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渔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的水平;强化对全县天然水域围网养殖行为整治的宣传,依法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加大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教育力度,加强对渔业安全制度、措施、监督管理等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渔业安全生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渔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对渔业政策性投入严重不足,虽争取了部分项目资金,但远不够我县渔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基础薄弱制约了我县渔业的整体大发展。

(二)科技入户工作有待加强。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地方套资金不能到位,大部分乡镇技术指导员兼职现象严重,制约了科技入户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全县渔业科技队伍绝大多数是初级职称,县水产科学研究所由于工作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缺乏渔业复合型技术人才。

(四)天然水域渔政管理难度大。违规围网养殖负面影响较 大,有待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长江禁渔期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违规捕捞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2008年工作安排

(一)着力抓好“河蟹产业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农业和有关部门的财力支持,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加速工程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工程目标任务的实现,为工程长远目标任务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实施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以“名特优水产品可持续发展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提高全县转化推广科技成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龙头企业科技实力和示范带动能力。

(三)扎实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紧紧围绕科技入户工作的目标任务,不断开拓创新,把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树立当涂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动渔业科技创新和推广领域的崭新形象。

(四)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中心鱼病测报预报和防治、水生动物检疫、渔业水域环境监测等功能作用,同时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服务网络建设,在渔业重点乡镇再增设若干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分站,进一步扩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服务覆盖率。

(五)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喂养模式。着力解决以河蟹配合饲料替代天然动物性饵料这一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革命性问题,积极寻求质优廉价、货源可靠的河蟹配合饲料,逐步形成“以人工精饲料为主,以天然动物性饵料为辅”的技术路线,示范引导广大养殖户转变习惯的喂养模式,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六)坚持依法行政为渔业生产保驾护航。继续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抓好打击电、炸、毒鱼等非法捕捞专项行动;加大水 产养殖专项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生产秩序,推动养殖水面使用证的发放工作,力争使全县集体、国有养殖水域持证率达80%以上,同时加强对水产养殖投入品销售市场及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五篇:青蛙的健康养殖技术

青蛙的健康养殖技术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丁德明

青蛙又名田鸡,是黑斑蛙、虎纹蛙、和金线蛙的统称。在分类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均为我国常见的蛙类。青蛙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为了解决保护野生青蛙和市场需求之矛盾,目前,很多地方正在发展人工养殖青蛙。人工养殖青蛙不仅技术简单,而且经济收益快。现将青蛙的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一)形态特征:黑斑蛙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体长约8厘米、头扁而宽,略呈三角形,眼圆而突出,两眼后方各有一明显的圆形鼓膜,鼻孔小,口宽阔,吻部尖,舌扁平分叉,并能翻出。皮肤较光滑,有一对背侧褶及短肤褶,躯体短而阔,背部黄绿、深绿或带灰棕色斑,腹面白色。前肢较粗短,有四趾,无躞,后肢肌肉发达,有五趾,趾间有躞。雄蛙口角两旁有一对外声囊,前肢第一脂内侧有婚垫,生殖季节更为明显。

黑斑蛙与虎纹蛙的区别是虎纹蛙体型较大,体长10厘米以上,背部黄绿棕色斑纹,后腿有横斑,趾间全躞。金线蛙体长约5厘米,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有两条棕黄色的背侧褶。大腿后面具有一条黄色和一条明显白色纵纹。

(二)生活习性: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月份进行每殖。雌蛙一次可产卵1000-5000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蛙池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蛙池四周应用砖墙围栏,墙高在1.5米以上,以防止青蛙逃跑或被蛇类进入捕食青蛙。最好能在居所附近建蛙池,以方便管理。蛙池两端应分别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并用铁枝和密眼尼龙网封口防逃。蛙池内四周应栽上水草和小灌木,以方便成蛙栖息。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青蛙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种蛙选择及培育:

1、种蛙选择:一定要选择个体肥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长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

2、种蛙培育: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黄色,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在每年严寒冬天到来之前,应把池水放干,但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为种蛙钻入泥洞中冬眠创造有利条件。

(二)种蛙繁殖蝌蚪:每年春天惊蛰节令过后,应放适量活水进入蛙池,让母蛙繁殖蝌蚪。繁殖出蝌蚪后应把种蛙隔离,防止吞食蝌蚪。

1、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2、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

四、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进行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1、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3、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也可投喂人工配合膨化饲料。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下载绿色健康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色健康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技术名称: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重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降低了内源性污染带来的危害,生产出的水产品品质好,符合无公......

    食用养殖水产品质量承诺书

    为了确保南汇区食用养殖水产品达到安全、卫生、优质的质量要求,根据《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第31令)》和《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105号)》要求,......

    广东省水产品养殖采购合同(本站推荐)

    甲方(养殖方):_________合同编号: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乙方(收购方):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安全责任书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安全责任书水产品质量安全关乎百姓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xx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五间镇渔业协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职责,切实保障......

    合阳县水产品养殖全程质量监控技术示范试点

    合阳县水产品养殖全程质量监控技术 示范试点工作方案 按照省水产工作总站的要求和部署,为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国......

    关于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论文[范文大全]

    1发展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重要性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快速的进行中,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无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当前环境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我国......

    某食用养殖水产品质量承诺书

    某食用养殖水产品质量承诺书为了确保南汇区食用养殖水产品达到安全、卫生、优质的质量要求,根据《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第31令)》和《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

    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制度

    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制度 为保证公司生产产品符合水产品安全标准要求,加强公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根据《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