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2 18:2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四川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地方政策文件(四川)

四川省关于贯彻《关于全面推进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川老委办发〔2008〕20号

各市(州)老龄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地税局:

为贯彻全国老龄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生活质量问题。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对于发挥家庭养老主要功能,利用家庭与社区共同养老资源,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体现更多人性关怀和亲情关爱,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全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力争“十一五”末,城市30%的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点,农村10%的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老年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网点。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政府主导,重点保障原则。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给予启动扶持;另一方面确保“三无”、“五保”老人服务费用落到实处。

(二)协调推进,统筹配合原则。发挥好社区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将就业培训、促进再就业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步推进。

(三)立足社区,面向家庭原则。以社区为基本服务范围,面向有服务需求的老年家庭。家庭成员是居家养老的第一责任人。

(四)监督评估,市场推进原则。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必须确定一个主管部门进行综合协调,组织有关行业制定服务项目、内容、标准,并实施对服务项目、内容、标准给予评估和监督。按照市场化 405

推进的路子,为广大老年群体服务。

三、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专项投入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社区服务工作范围,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老年人需求的变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有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专项资金,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对分散居住的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城乡低保老人中的介助、介护者分层次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并将补贴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各地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扩大补助范围。

(二)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居家养老服务可以由社会单位、社会组织承担,也可以由企业承担。服务单位应实行公开招标形式在社会进行选择。专门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和单位,可以申请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鼓励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优先招聘失业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登记劳动力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被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招聘的上述人员,按规定享受再就业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弹性灵活就业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关政策。

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护理员应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对失业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登记劳动力、残疾人中符合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条件的人员,按照当地有关规定提供免费或优惠培训。

四、明确部门职责,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一)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配合老龄委制定本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

(二)民政部门要主动发挥社区服务的牵头作用,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三)财政部门要逐步建立起符合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政府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制度,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四)卫生部门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医疗保障。积极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探索老年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训练等。

(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引导和支持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中《养老护理员国家标准》合格人员比例。

(六)建设部门要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列入相关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预留建设用地,对设计标准、工程质量及验收进行监控,确保建筑设施安全可靠。对现有用房进行安全评估,提出使用指导意见。

(七)教育部门要协调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涉老相关教学内容,培养专门人才,提倡高等学校通过教学实践组织学生为居家养老提供志愿服务。

(八)妇联、共青团、红十字会要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参与,组建居家养老循环(接力)服务队伍,开展不间断的志愿服务。

(九)各级地税部门要确保“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落实。

(十)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搞好调查研究,为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好督促检查工作,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省老龄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

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 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 省地税局

二○○八年七月五日

主题词:贯彻 居家养老意见通知

四川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2008年7月8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10部门联合下发

《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李菲)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10个部门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介绍,《意见》是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养老服务业现状制定的,它的颁布实施,对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破解我国日趋严峻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意见》提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坚持依托社区;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第四坚持社会化方向。居家养老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工作,政府、社会、家庭都要参与,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意见》根据城市和农村不同情况,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同时指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保障措施,首先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其次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最后要切实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

10部门联合提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目标任务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李菲)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等10部门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根据城市和农村不同情况,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

--在城市,所有社区都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起来,努力使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服务队伍不断扩大,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

--在农村,要依托现有的设施资源,通过努力使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三分之一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并在建成这些设施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表示,这个目标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各地意见,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符合我国城乡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能够达到的。

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达49.7%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李菲)由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 1

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

对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已经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仅与配偶同住的占4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观念,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与发达国家独居与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比,我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

研究表明,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而选择在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的只占6%-8%左右。

我国人口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李菲)记者日前从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主办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和《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人口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而且这种趋势仍在延续。

据统计,1953年我国家庭平均人口为4.33人,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都大体稳定在4.23-4.43人之间。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平均人口逐渐下降,家庭构成呈现小型化趋势。1982年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4.4人,2005年为3.13人,23年间家庭平均人口减少了1.27人,下降幅度高达28.86%,城市家庭结构小型化更加明显。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受到挑战,需要找到一个家庭养老长处与社会化为老服务共存的新模式。此外,发展机构养老服务由于受耗费资源多、建设周期长、服务对象范围狭窄等因素制约,不可能满足多数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所以居家养老服务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必然选择,也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李菲)记者从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主办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和《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

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有3856万。

——从性别结构看,女性与男性老年人口比例分别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1.8%和48.2%。——从文化教育程度看,城市未上过学的老年人比例从2000年的28.2%下降到2006年的16.4%,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从2000年的38.1%提高到2006年的47.1%。——从年龄结构看,中龄和低龄老年人是主体。老年人年龄越高健康状况越差,变化非常明显。低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完全自理的比例为93.2%;中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差,完全自理的比例为81.5%;高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最差,完全自理的比例只有54.3%。据统计,我国城市老年人中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85.4%,部分自理的占9.6%,完全不能自理的占5%。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介绍,与2000年调查数据相比,城市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老年人的绝对数增加明显,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154万增加到194万,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260万增加到370万。

全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存在四大问题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李菲)记者日前在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主办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和《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存在四大主要问题。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各地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较多,但实际上真正提供给老年人的往往比较单一,由此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老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位。

——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体系的运转需要衔接规范。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机制是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民间组织运作,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架构,分工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的各项工作。目前,居家养老组织体系中各有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配合,各涉老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沟通,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广泛开拓,资金来源需要多元化。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三是社会捐助,四是市场化运作。这些资金的用途大致为三个方面:一是用来支持各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二是补贴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支付服务费用,三是用来支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报酬。目前的资金数量普遍较少,补贴的服务对象数量也比较少,如果要扩大补贴服务对象的范围,则需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增加资金总量。

——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规模、素质有待扩大、提高。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受薪的服务人员,另一类是不受薪的志愿服务人员。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服务站雇用的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另外,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潜在市场规模已超过700亿元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李菲)由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目前潜在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亿元,2010年将增加到1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大约每年增加150亿元,2010-2020年每年增加约370亿元。

根据调查,我国城市中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需要家政服务的占25.22%,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04%,需要聊天解闷的占13.79%,需要法律援助服务的占2.25%。但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状况来看,虽较之以前有了新的发展,但还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满足率为8.3%,聊天解闷服务满足率为3.16%。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表示,居家养老服务属于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容纳力。按照就业人员与有需求的老年人数1:10的比例计算,2006年城市大约需要180万服务人员,预计到2020年扩大为65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0多万个就业岗位。

第三篇:解读——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解读——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一、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1、居家养老服务的定义

组成——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内容——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作用——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本质——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目标——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2、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

民生方面——居家养老服务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生活质量问题。

国情方面——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我省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我省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的有效途径,经济方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需要、造福社会和老年人的重要举措,文化方面——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措施,政治方面——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社会方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和谐中原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化运作的原则。

主体——各级政府(最低一级政府是办事处)要做好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统筹规划,加大公共投入,发挥主导作用。

方法——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

(二)坚持“政府购买”与“个人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无偿对象——对城乡“三无”老人、独生子女和计生双女父母老人,以及其他身边无子女照顾的居家养老的高龄困难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福利性服务。

有偿对象——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居家老年人,通过“个人购买服务”的形式,区别情况提供有偿或低偿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三)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范围——立足社区(不是小区),策略——整合资源,形式——结合当地实际,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内容——与社区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步骤——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三、目标任务

1、城市社区目标 线上——全省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线下——区、街道(乡镇)和社区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托老站,内容方面——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人员方面——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管理方面——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

2、农村社区目标

乡镇——农村社区依托现有的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力争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村——1/3左右的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

3、任务

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涉老信息、(为什么是涉老信息?做需求和供应平台)

受助资格评估、(配合民政下发救助)生活照料、(社区养老)康复理疗、(社区保健)精神慰藉、(文化活动)法律援助等服务。(为什么法律援助?)

四、保障措施(如何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保障?)

(一)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重视程度)

规划的级别——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地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规划,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

规划的重点——切实落实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委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08〕4号)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所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贯彻落实养老服务业的优惠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豫政办〔2008〕75)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老龄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6〕105号)关于兴办养老服务业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办老年服务实体。

(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

居家养老——各级政府要切实重视老年人的养老和生活照料问题,服务中心——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统筹安排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问题,加大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有针对性地设立专项资金,开设资助项目,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

政府服务对象——逐步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重点对城镇散居“三无”老人、独生子女和计生双女父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省级以上老劳动模范、重点优抚对象中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以及生活困难的其他老年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

在家方式——一是以发放服务券的方式,提供无偿和抵偿服务;(抵偿而不是低偿)

机构方式——二是经身体状况鉴定,需入住机构借助借护的,送有资质的养老机构。

服务标准——具体服务对象和购买项目、标准、数量、方式等,由各地根据财力和实际需求情况确定。

其他服务对象——同时,为其他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优惠的有偿服务。

(五)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人员性质——一是将居家养老服务列入社会公益性岗位,人员配置和经费落实按现行社会公益性岗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人员培训——二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1、根据我省实际,重点招收当地失业下岗的“4050”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2、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颁发职业资格证,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3、并享受政府安排的有关专项培训经费,逐步提高服务人员持证上岗率;

志愿者——三是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1、积极动员、组织、引导各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居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作用,2、倡导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为老志愿服务。

3、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社会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六)提高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

各地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使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同时做好对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宣传教育,引导老年人树立健康的养老观念和积极的消费理念,引导成年子女自觉履行好赡养和照顾老年人的义务。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居家养老服务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社会舆论氛围。

(七)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管理制度。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各级政府不包括社区或村,服务中心应当是区一级)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受政府委托负责本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和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发布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和社会服务供给信息,对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老年人进行资格评估; 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相关资格进行审查,接受服务对象的服务信息反馈,检查监督服务质量。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中原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新、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文明社区建设的考核指标之一。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居家养老工作的落实,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加强协调,形成合作合力。发展改革委、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税务、物价、老龄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三)掌握信息,监督检查到位。

各县(市、区)要不断掌握老年人的动态信息,建立健全老年人信息库,重视搭建信息沟通和中介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服务供求双方牵线搭桥。同时建立健全居家养老工作的准入、回访、抽查、监督、考评等各项工作制度,做好居家养老各项工作的全程监督、检查。

(四)创造条件,确保工作落实。

各县(市、区)政府根据本意见的精神,应结合当地实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开拓性地推动居家养老工作的全面开展,尽快出台当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第四篇:居家养老服务

全国首部居家养老服务法

规昨天提交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简称《条例》)将于1月29日表决,如果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明确了政府责任,如果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条例损害老年人权益将被追责。

子女赡养义务写入《条例》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柳纪纲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做了关于《条例》的说明。他用一组数据表明北京亟须一部规范居家养老的法规。北京比全国提前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4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已超300万,而这些老人中,有90%选择在家养老,6%的在社区养老。这两种方式合称为居家养老。

《条例》明确指出,居家养老就是指以家庭为基础,政府主导,还要依托城乡社区、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模式。所以,《条例》基本原文照搬了上位法中有关家庭赡养责任的内容,在第四条规定了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八项养老服务中用餐居首

柳纪纲介绍,《条例》并非按以前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的内容所写,而是以老人最亟须的服务如何解决为导向制定,几乎所有内容都是“原创”。

《条例》第三条,将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为八大类,包含了老人用餐、医疗卫生服务、家庭护理服务、家政服务、文体娱乐服务、精神慰藉等。八大类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统筹、企业参与,本着就近便利、价格合理的原则向老年人提供。在具体实施上,政府部门会出台一些扶持和补贴政策。

“可以看到,我们把就餐写到第一位,在立法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老人居家养老,对用餐便利的需求最明显。”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内务司法办公室主任刘维林介绍。

拟对《条例》实施执法检查

《条例》规定,市和区、县政府应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监察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建立相应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违反《条例》规定,不履行职责或者履行不当导致老人合法权益受损的,将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介绍,《条例》草案经人大审议后,将于1月29日投票表决。如顺利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民政、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还会出台进一步的实施办法。人大常委会也计划在今年对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解读1 老年人就餐怎么实施?

《条例》草案此前的审议稿明确提出鼓励企事业单位食堂开放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但上会的审议稿没有这条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内务司法办公室主任刘维林称,这项在老年食堂开放中给予了宽泛的规定,没有列那么全面。北京目前有3500家老年餐桌,立法调研中也得知有不少大型餐饮企业对老年人配餐有参与想法。根据本条例,政府部门可通过制定措施扶持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务,方式可以多样。

在老年人用餐方面,政府会给企业一个引导,但不会限制价格,将主动权交给市场。此外,还会对特殊困难的老年群体给予补贴等。这方面民政局、老龄办还将出台下一步配套措施。

解读2 社区养老设施怎么配建?

在养老设施保障方面,《条例》提出新建小区配建养老设施要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对于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现状,区县政府有责任配置,对于滥用社区配置的养老设施,应收回并用于养老服务。

《条例》中相关罚则写明,擅自改变政府配置的养老设施拒不整改的,可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退赔补贴资金和相关费用。

刘维林介绍,新建小区配建养老设施在此前颁布的相关法规里已有明确规定,所以本条例只给出指向性规定。同时,条例规定鼓励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社区养老设施配置。

解读3 医疗卫生服务怎么便利?

目前,社区卫生机构配备的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品种不能满足需求。原因有三:一是出于用药安全考虑,一些药品只能在大医院用;二是社区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配备使用药品的具体品种、规格不同;三是多数社区医疗机构不具备储存大量药物的条件。

草案第十三条对社区用药的保障作出规范,规定市人力社保、卫生计生等行政部门应当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报销政策,按照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改革、完善基层用药制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储备。

但有些问题还难以依靠本条法规一步到位解决,市人大代表臧美华认为,应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使医疗资源逐步向社区深入。

刘维林坦言,入户诊疗从法律上来说依然有障碍,但这种诊疗方式恰是居家养老需要的,所以不会一直搁置,总会找到办法解决。

解读4 养老服务人才如何保证?

《条例》草案第十六条规定了政府应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教育培训规划,推进职业教育。

刘维林称,全市达到专业化标准的养老人才缺口很大,这块服务在市场基本是空白。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北京市正准备建设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培养体系。被培养的主体之一就是近10万人的家政服务员队伍,希望通过培训可以让这些家政服务员,尤其是服务对象是老人的服务员,都可以具备养老护理的资质。

解读5 惠及范围是否全覆盖?

有代表提出,《条例》中明确了政府职责,一些服务的提供还需由政府财政补贴。但惠及范围是北京市户籍老人,还是对在京居家养老的老人,并不明确。代表担心,大量的政府补贴如用不到刀刃上,会造成浪费。

市人大相关部门介绍,现在这个法规是起引领推动作用的,刚性不够。但对创新性的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各方面纳入,给予了引导性规定。

法规大部分内容覆盖了在京老人,包括户籍老人也包括长期在京居住生活的老人。法规实施后,市政府、民政局、老龄委等相关部门会出台一系列实施细则,针对不同情况,出台不同内容。

政策会兼顾公平和效率问题。地方财政主要补贴的是户籍人员;但一些外地来的常住人口,他们本人、子女也为北京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一些政策也会惠及他们。■ 探访

小区无老年餐桌 老人自己拎菜上楼

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老人社区就餐和医疗还存不方便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海淀区四季青镇的一些小区走访发现,大多数小区还未设置老年餐桌,一些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的照料也存有缺憾。

8旬老人自己买菜做饭

1月24日下午,海淀区四季青镇常青园北里小区,84岁的李淑芬刚从超市出来,左手拄着手杖,右手拎着一袋菜。超市的师傅从楼中出来跟她打招呼:“李奶奶,我帮你把米放在家门口了。”

跟李淑芬上到4层,门口放着师傅送上来的米和面粉。她说,女儿住在回龙观,自己和外孙女住。“闺女每周给我送一次菜,有菜,也有肉。我要还缺什么就到下面社区超市买,重的东西,米啊、面啊,师傅们就给我扛上来。”

李淑芬的外孙女在外企工作,平时回家晚,午饭要老人自己做,有时晚饭也是她做给外孙女吃。“老年餐桌这几年老听说,但我们这里没有。我们这小区是回迁房,农民多,他们都有儿女在身边,不需要这个。但我们需要的也没办法。”老人说。

餐饮企业积极性不高

记者在西四环沿线的几个社区走访发现,都没建老年餐桌。对此,四季青镇相关负责人刘斌表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出台后,基层能尽快落实,让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得到照料。

他介绍,2009年,北京市提出推广“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从那时起,完善居家养老的配套设施建设,我们就一直在做。但几年来也没全面建起来,执行中遇到一些困难。有的小区需要老年餐桌的老人确实不多,我们也拿出补贴给没办老年餐桌的小区老人送餐,但餐饮企业积极性并不高。”

据了解,某餐饮企业曾从海淀区拿到一年10万元的补贴资金,为老人送餐。该企业能辐射10个左右的社区,每年服务人数近4000人次。这家餐饮企业的老板说,“每天配餐都没有定额,每一顿饭怎么安排,也是众口难调。”

上门看诊就是量量血压

记者走访的几个小区都有社区医务室。但行动不便的老人如遇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社区医生能否入户诊疗,却没统一规范。

常青园北里的刘美娟老人说:“我们跟大夫都熟,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就是在家看的。”但也有老人就没享受过这种待遇。

该小区社区医生解释:“由于北京卫生部门有规定,入户诊疗不能破皮,凡是破皮的都要到医疗单位。所以我们一般到老人家中,也就是量量血压等简单检查。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可以把他们搀扶到医务室,但遇到突发情况,还是应拨打急救电话。”

刘斌称,现在社区医生和社区医疗服务设施都配备齐了,“但要实现比较现代的家庭医生的照料水平,一方面还存在观念上的障碍,基本上行动方便的还是会选择到大医院;另一方面,就是相关制度设计上的衔接,针对老年人医养结合出台可执行的办法。”

刘斌建议,《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还希望民政部门多与基层沟通,了解他们实施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新京报记者 吴为

■ 焦点

杜德印:草案名称调整不求“大而全”

“需要修改一条修改一条,需要修改一款修改一款,需要修改一句修改一句,需要修改一词修改一词,需要修改一字修改一字。”昨日下午,在朝阳代表团分组审议会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对《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的修改,提出要求。

自启动立法调研直到昨日提请审议,《条例》的名称和养老模式的选择等,都有重大调整。杜德印表示,这些重大调整反映了对提高立法公正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7月起施行。同年,北京启动《北京市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但昨日提请审议的草案名称已改。

杜德印表示,草案名称的调整,不再制定“大而全”的北京市实施办法,而是针对北京96%的老人面临的较突出的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体现出“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的立法原则。

立法之初确定的居家养老模式是“政府主导、社区为主”,但调研发现,“社区为主”难以承载起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目前专业养老公司正处于起步阶段,老人真正需要的是“医养结合”的专业化服务,而具备专业护理素质的家政员数量偏少。

据此,《条例》将养老模式调整为“政府主导,以专业公司的专业服务、专业运营为主,社区为基础”;同时明确了各相关主体间的权责。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即专业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提供公益性互助服务。

且《条例》还埋下“伏笔”,明确政府有培育居家养老商业保险的责任,“市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支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障,政府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人给予适当补贴”。新京报记者 王姝

■ 观察

人大首次牵头起草法规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昨天提交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进行四审。从立法设想到提交人大审议,一年时间的锻造打磨,一部专门针对居家养老的法规即将出炉。据了解,这也是首部由市人大牵头起草的法规。

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内务司法办公室主任刘维林介绍,这是去年人大立法工作的一个亮点,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此外,法规草案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能更充分发挥民主,引起社会更高关注。这不仅是人大立法工作的进步,对法规本身是宣传,为法规实施打下基础。

从立法程序上,以往经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均由市政府主导起草,一般来说时间较长,程序也较多。但这一次,《条例》是由市人大内司委牵头起草的,由市人大常委会自己提交法律案进行审议。

刘维林说,由于这部法规涉及全市300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在保证质量上还要加快速度。过去一年,这项法规经过多次调研,他自己参与的就有50多次,法规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了人大代表意见,在政协立法协商。从最初的近30条,修改到22条,最精简的时候法规草案只有15条。四审的法规草案为20条。

经过人代会审议,法规还将吸纳代表的建议、意见,1月29日,将由700多名市人大代表共同表决。新京报记者 郭超

■ 互动

删养老配套设施指标代表担心执行难到位

昨日朝阳团分组审议,来自朝阳区法院的市人大代表李有光提出,此前征集意见时,对社区养老设施配建,曾制定了800平方米这一指标,但一些社区工作人员认为,不应制定类似不能马上实现、“一刀切”的数据指标。《条例》删除了这一数据指标。“有利有弊”,李有光说,“指标少了,评判标准缺失,如何保证执行到位?”

来自朝阳区文化委员会的市人大代表陈巴黎也提出,以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为例,虽然规划中对公共文化设施配建有明确要求,但现实中,仍有部分社区执行不到位,“对于社区养老设施配建,哪些部门负责监督,哪些部门负责验收,《条例》应明确”。

两人发言结束后,同在审议现场的朝阳区委书记程连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先后发言。“关于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标准,历史上已几次反复,配建的难度较大”,程连元说。杜德印强调,“只要政府下了决心,养老设施配建肯定能做好”。

“我的爱人是名医生,”市人大代表宋光成说,经常有得了急病的邻居打来电话求助,“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所以就会上门,给病人诊断、开药、输液。但这里面有问题,离开医院后,她有没有资格在社区执业?一旦发生医疗事故,事故责任谁来承担?”

杜德印再次“答疑”,表示离开医院的医生在社区内只能遵循志愿者服务的相关规定,提供志愿服务。此外,可以按照目前的医生多点执业的相关规定,加入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 建议

人大代表、北京市消防协会副理事长刘学锋:北京市去年11月13日至23日,单是在家烧死的老人就有9位,“这在和平年代是很惊人的数字,政府应该管一管”,因此应该为失能、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安全报警装置,一旦遇到火情就能直接报警,而不单单是像上述条例中提到的只提供紧急救援呼叫设施。

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任学良:养老应该鼓励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为主,应由政府建立养老引导资金,为居家养老的老人进行一定的补贴或奖励,并设置一些必要条件,也不能一刀切,如何补贴应该以征信系统做支撑,比如年满70岁,按照家庭收入不同,给予老人补贴。

市人大代表温瀚英和刘颖:要给予老人居家养老良好的配套,目前一些老旧小区的老楼没有电梯,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建议应该出台配套标准,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政协委员、北京安贞医院医生、大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主任王以新: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老人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需要所在家庭与医疗团队自愿签订协议,团队要为老人提供规范的服务。还可以运用智能医疗设备实现慢性病的长期管理,像“一键式”智能呼叫器、跌倒报警系统、血压、血糖自动测量上传系统,这些新技术可以便于医生及时发现问题。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属各单位:

根据《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和《缙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缙政发〔2014〕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状,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深化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美丽乡村标配建设要求,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运行,持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和服务补贴制度,使低收入的失智、失能、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到2022年底,全面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二、基本原则

以老年人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以人为本,多元参与,因地制宜,创新实践”为基本原则,有效统筹政府、社会、家庭的优势,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探索符合实际的服务配置,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队伍,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制度、项目优化等实践创新,逐步发展模 1

式多样的适度普惠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居家养老的服务供给。按照老年人不同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供有效的服务供给。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鼓励和辅助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强化家庭养老的基本支撑。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模式,拓展各专业养老机构对外服务功能。至2022年,各乡镇(街道)都要建一所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一般应提供下列服务:一是能提供助餐、助浴、洗涤等生活服务;二是提供康复护理训练和指导、健康监测和指导、用药提醒和指导等康复护理服务;三是提供日托、中短期全托、喘息服务等托养服务;四是提供护老者培训和护理、康复、照顾技术培训等家庭支持服务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展社会工作、心理疏导服务,以及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通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与社区照料中心的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形成专业服务与一般服务相结合,收费服务与免费服务相补充,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相衔接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二)推动城乡社区养老的医养融合。加强规划引导,统筹设置医疗设施与养老设施,促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毗邻而建,有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内可建设医疗服务点,并建立互助合作关系。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助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签约者及其家庭成员开展疾病诊治和健康管理,实行有偿、方便、实惠的全程“一对一”个性化服务、“追踪式”医疗保健服务,根据病情需要开通“绿色通道”医疗转诊服务等,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满足老年人的其他特需医疗服务,推进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照料服务的有机整合。

(三)推行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大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规范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及养老服务补贴的申请、评估、审批和监督等流程,完善相应的服务管理和绩效评价标准,建立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政府购买服务运行机制,着力保障低收入的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

(四)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专职管理队伍、重点培育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居家养老服务护理等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为老志愿队伍建设。注重为老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县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五)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为老服务信息系统和资源,建设养老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养老信息分析决策、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养老服务动态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养老”功能。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终端覆盖,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服务供给,提高养老服务效率。

(六)建立居家养老机构风险保障机制。由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人身意外保险,第三方服务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护理员人身伤害保险,主要责任涵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在服务活动中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以及从事居家养老护理员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降低居家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良性发展。

(七)扶持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运作。在建立准入机制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居家养老工作,3

吸纳社会力量、投资主体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并在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水电税收等方面给予等同于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和优惠。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形式,鼓励社会组织承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逐步推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良性循环。

(八)鼓励支持居家养老互助式服务。引导公益慈善组织重点参与居家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服务提供,积极扶持发展各类为老服务志愿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小学学生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广泛开展“助医”“助行”等阳光助老行动。支持老年社会团体和老年群众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活动。建立健康老年人参与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和老年志愿者服务登记制度,积极推广“银龄互助”、“老友助老”等行动。实现基层养老由分散型向互助型发展,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全面推进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县民政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牵头作用,制定规划及相关政策,督促检查指导全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局要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经费保障工作。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共同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二)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服务网络。坚持党政主导、村社主体的原则。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承担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和业务培训、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审核、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和检查等有关具体工作;各乡镇(街道)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落实专职人员,协调、指导村(社区)照料中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4

工作。村(社区)在照料中心设施建设、服务管理、长效运行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纳入每届村干部任职目标责任制,作为村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各照料中心点要成立“照料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照料中心日常运行管理,开展情况调查安全保障、人员信息登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等工作。照料中心管理委员会组成成员: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村(社区)监委会主任、照料中心具体负责人、村(社区)报账员等。

(三)开展“评星创优”,提高运行补助。落实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一般示范点补助以省级补助资金为主,县级资金予以适当配套,补助资金30至50万元,建设资金在30万元以内的按实际使用资金进行补助;精品示范点补助实行“一事一议”。

建立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贴机制。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由专业服务机构或社会组织运营,经民政局组织考核评估后,按评估结果给予补助年运行经费10-15万,具体考核办法由民政局制定。

加大社区照料中心的运行补助力度。对分散供养的五保、低保户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70周岁以上就餐的老年人(企事业机关离退休人员除外),按实际用餐人数每人每餐给予2元的用餐服务补助(中、晚餐)。开展照料中心“评星创优”活动,优秀比率不超过10%。县财政按每个照料中心平均4万元每年的运营补助给予经费保障,具体考核办法由县民政局制定。

(四)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加强照料中心财务管理,促进公开透明。照料中心日常运行资金、经费主要由村集体经济、财政补助、个人缴纳费用以及社会捐赠等形式组成,实行专款专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收支要纳入村级财务管理办法。5

县民政局负责对照料中心资金专款专用的监督。

(五)加强评估核查,强化考核监督。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日常监管,禁止挪用、挤占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并加强对服务人员的考核管理。照料中心应当建立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及时听取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发挥社会监督促进作用,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由县民政局做好评估核查工作,评估核查可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进行,内评估核查覆盖率需达50%以上。坚持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评估核查,即查“一套工作服务台账、一套收支明细账目表、一本每月用餐人员公示表”,对检查中发现运行不正常的要及时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对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的责令及时退回非法获取的补助资金,并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取消该照料中心工作的评星评优资格。

(六)强化安全管理,打造“三心”工程。各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每月不少于一次召开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各村(社区)照料中心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小组和落实安全监督员。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检查落实,对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操作规范,确保消防、交通、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真正把照料中心打造成老年人开心、子女放心、社会称心的“三心”养老服务中心。

本实施意见自2018年 月 日起施行。此前文件规定与本实施意见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实施意见执行。

下载四川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微 2015年04月01日 09:35 来源:东方早报 | 【打印】 当前,上海的养老服务业面临深度老龄化的挑战,与此同时也迎来了深化改革与加强社会治理的发展机遇,应......

    XX镇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XX镇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镇养老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现就推进全镇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

    福州市有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福州市有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日前,福州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在鼓楼区、台江区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将在五个城区全面铺开居家养老工作。福......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幸福社区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幸福社区2011年5月28许伟机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老龄化社会问题愈显突出,如何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社区老年人绝大多数是居......

    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我市在198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就超过总人口的10%,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09年,全市老年人口已达14.8万,占总人口的18.3%。预计到2015年将迎来第一......

    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城南街道办事处体育东路社区 2010年2月3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空巢”家庭呈上升趋势。目前,体育......

    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书

    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协议书甲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乙方:养老服务对象或家属 一、甲方承诺: (一)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具有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合同

    居家养老服务合同 甲方:xxxxxxxxx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在同意共同遵守《上海市社会化居家养老实施方案》的前提下,就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