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农业经贸合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台商朋友:
藉此举办2005’农业经贸合作交流会之际,我谨代表**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两地农业交流合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合作领域涉及花卉、水果、蔬菜、种苗、畜牧、水产等行业。目前,登记在册的台资农业企业有64家,合同利用台资5137万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605万美元,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先的大中型农业企业。但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相比,与台资工商企业相比,台资农业企业在数量和投资规模上还有较大差距。不少台商朋友对农业的情况还了解不多。下面,我就农业的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业,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和合作。
一、投资农业的一块理想宝地
**地处**省东南部,是**省省会和全省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是华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通讯枢纽;同时,**又是一座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现辖10个区和2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15万人。
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1.7℃,相对湿度77%,年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日照时数1570-1960小时之间,无霜期340天以上,适宜各种亚热带农林牧渔业生产。南部临海,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蔬菜、粮食等作物;中部是丘陵盆地,适宜种植花卉、水果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北部为低中山地,以林果种植为主,是名扬四海的“挂绿”荔枝原产地。
农业发展空间广阔,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02.5万亩,其中水、旱田174万亩,旱地28.5万亩,已有66万亩农田完成了标准化整治;同时还有水面养殖总面积58.5万亩,鱼塘31.5万亩。全市农村人口210万人,农林牧渔从业人员74.8万人。
农业科研、市场、信息和质量监测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备。28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研强有力的依托;全市各级农科研究推广机构547个,村级农业技术专业协会255个;各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配备各类农科人员达3000多人;主要农产品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2%,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8%。全市形成了以四大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协调发展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交易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有7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由农业信息网、农业电子商务网和广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成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覆盖了80%以上的镇和40%的龙头企业、批发市场、行业协会,架起了一条“农业信息高速公路”。拥有国家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市级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部分区、县级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相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
二、农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农业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为重要途径,大力推进现代化都市型农业迈上新台阶。2004年全市共完成农业总产值201.44亿元,增长5.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625元,增长8.1%。
一是农业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重点发展蔬菜、花卉、岭南水果、畜牧、水产等农业优势产业。蔬菜常年保持种植面积54万亩,产值56.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出口22.67万吨,出口值8.83亿元。花卉种植面积13万亩,产值合实力在祖国大陆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三位,人民生活相对富裕,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可以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提供充足保障。
在招商引资政策和外商投资环境方面,近年来广州相继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规章,逐步落实“国民待遇”,努力营造一个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投资环境;定期编制、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制订相应配套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投向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深加工、良种培育、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项目,致力于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项目,提高农业利用外资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外商投资的版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图纸、设计文案、技术说明书、技术规范等知识产权,依法处理侵权的单位和个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成立外经贸一条街,集中了50多个对外办事窗口,简化审批程序,并为外商投资提供咨询、项目规划、立项审批等各种服务;积极处理外商投诉,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依法协调,取信于民。此外,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还逐步建立健全与外商的沟通、协调机制,倾听外商意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在投资农业优惠政策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支柱型农业龙头企业。经过评估的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申请财政补贴;对外商在申报项目、申请农产品认证、申请专利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二是在税收上,我市早在2002年5月起就已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并从2004年1月1日起免征农业税,对符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项目给予财政贴息贷款的优惠。三是全面开展农机补贴。我市制定了《财政补贴购置农业机械项目实施办法》,按照市、区(县级市)和购机单位(个人)各出资三分之一的比例,鼓励农业企业购买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今年,仅市农业局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就达到122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22.98%。四是大力培训本地农民,并对企业雇用本地农民给予优惠。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市一级财政每年用于农民培训支出超过1600万,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全市20万农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其他劳动就业技能的培训;对企业雇用本地农民就业的,政府代缴一年的工伤保险金。五是政府资助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标准化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现代化生产基地内的农业企业,各级财政在配套基础设施给予大力支持。如正在兴建的十大蔬菜基地,其配套设施如加工厂、冷库,自动喷灌、育苗大棚和产品质量监测室等由政府资助建设,实行不分所有制形式的扶持政策。此外,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标准化整治的力度,计划从现在起到2012年,各级每年投入3亿元左右的资金,完成余下近12万亩农田的标准化建设和2万亩鱼塘改造。
各位台商朋友,台湾农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品种选育、种植养殖、仓储运输、保鲜加工和市场销售等方面拥有先进的科研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业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完全有条件、有可能与台湾农业在更宽领域和更高层面上开展合作与交流。我相信,广大台商朋友只要胆子更大一点,步伐更快一些,必将可以在投资农业中赢取先机,成就辉煌。
最后,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广大台商朋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发达!
第二篇:在农业经贸合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台商朋友:
藉此举办~’农业经贸合作交流会之际,我谨代表**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两地农业交流合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合作领域涉及花卉、水果、蔬菜、种苗、畜牧、水产等行业。目前,登记在册的台资农业企业有64家,合同利用台资5137万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605万美元,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先的大中型农业企业。但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相比,与台资工商企业相比,台资农业企业在数量和投资规模上还有较大差距。不少台商朋友对农业的情况还了解不多。下面,我就农业的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业,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和合作。
一、投资农业的一块理想宝地
**地处**省东南部,是**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中心,是华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通讯枢纽;同时,**又是一座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现辖10个区和2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15万人。
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1.7℃,相对湿度77%,年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日照时数1570-1960小时之间,无霜期340天以上,适宜各种亚热带农林牧渔业生产。南部临海,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蔬菜、粮食等作物;中部是丘陵盆地,适宜种植花卉、水果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北部为低中山地,以林果种植为主,是名扬四海的“挂绿”荔枝原产地。
农业发展空间广阔,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02.5万亩,其中水、旱田174万亩,旱地28.5万亩,已有66万亩农田完成了标准化整治;同时还有水面养殖总面积58.5万亩,鱼塘31.5万亩。全市农村人口210万人,农林牧渔从业人员74.8万人。
农业科研、市尝信息和质量监测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备。28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研强有力的依托;全市各级农科研究推广机构547个,村级农业技术专业协会255个;各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配备各类农科人员达3000多人;主要农产品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2%,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8%。全市形成了以四大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尝农贸市场和超市协调发展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交易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有7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由农业信息网、农业电子商务网和广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成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覆盖了80%以上的镇和40%的龙头企业、批发市尝行业协会,架起了一条“农业信息高速公路”。拥有国家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市级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部分区、县级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相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
二、农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农业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为重要途径,大力推进现代化都市型农业迈上新台阶。~年全市共完成农业总产值201.44亿元,增长5.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625元,增长8.1%。
一是农业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重点发展蔬菜、花卉、岭南水果、畜牧、水产等农业优势产业。蔬菜常年保持种植面积54万亩,产值56.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出口22.67万吨,出口值8.83亿元。花卉种植面积13万亩,产值16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8%;盆栽花卉和观叶植物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20%和70%,盆景及花木出口量约占全国的50%,其中红掌、蝴蝶兰、一品红等和岭南盆景已成为全国性的生产基地。水果种植面积110万亩,产量55万吨,产值17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8.5%。在荔枝、龙眼、香蕉三大特色水果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以“美中红”小果型番木瓜、大果杨桃、大鸡心黄皮等为主的亚热带水果发展迅速。畜牧业产值40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畜牧原种场和种禽孵化场的数量约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一。水产养殖面积保持56万亩,产量38万吨,产值36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8%。农产品加工总收入达90.39亿元。市级龙头企业加工鲜活农产品超过20.2万吨,其中荔枝、龙眼加工3.5万吨,约占总产量的37%;罗非鱼已大部分实现初加工后上市或出口。
二是农业区域布局基本调整到位。农业区域布局按近、中、远郊三个圈层,即第一圈层侧重以花卉、林果、草坪等绿色园艺产业为主,严格限制发展畜牧、水产业;第二圈层主要是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谷和蔬菜业、林果业、花卉园艺业、畜牧业、海洋和淡水养殖业、种子种苗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第三圈层致力于建成广州名特优稀土特产、反季节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休闲度假农业的重要基地。
三是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逐步成型。按照农业生产基地化的要求,通过引导扶持,改善设施条件,提升基地的档次,增强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引导蔬菜、水果、花卉、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向基地化生产发展。目前,我市已规划建设了10大蔬菜生产基地、8个水果基地、5个水产基地、5个花卉标准化示范区和5000亩鲜切花基地,面积达到64.6万亩,占全部农田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十大蔬菜生产基地中心区面积已达3.4万亩,已建成标准化菜田面积近2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1.9万吨,产值达5.2亿元,带动周边3万农户种植蔬菜4.9万亩,产值达3.7亿元,年出口4.8亿元;水产业形成了东部万亩优质淡水鱼,南部10万亩咸、淡水鱼,西北部10万亩加工原料鱼,西部观赏鱼和北部山区特种水产的区域优势产业带;花卉业已基本形成北部以鲜切花、高山花卉为主,中部以优质盆花、盆景为主,西部以流通集散市场为主,东部以球根、宿根鲜切花为主,南部以观叶植物、绿化苗木为主的区域优势产业带。同时,我市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了25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制定(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30多项;全市获得无
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的生产基地225个、无公害产品103个,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分别达到78个和66个,评定了市名优农产品85个。
四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广州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致力于培育和壮大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至~年末,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由30家增至50家,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润2.2亿元,带动农户21.1万户(约占全市农户的三分之一),带动种植面积20.2万亩,禽畜养殖6392万头(只),水面养殖12.2万亩。其中有8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4家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成为省级龙头企业。同时,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目前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含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44个,会员(社员)6415人,带动农户5.9万户。
三、欢迎广大台商投资农业
**是大陆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城市之一,市场体系发育完善,经济发展外向度高,政府服务逐步与国际接轨,具有优良的投资环境;经济综合实力在祖国大陆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三位,人民生活相对富裕,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可以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提供充足保障。
在招商引资政策和外商投资环境方面,近年来广州相继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规章,逐步落实“国民待遇”,努力营造一个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投资环境;定期编制、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制订相应配套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投向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深加工、良种培育、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项目,致力于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项目,提高农业利用外资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外商投资的版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图纸、设计文案、技术说明书、技术规范等知识产权,依法处理侵权的单位和个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成立外经贸一条街,集中了50多个对外办事窗口,简化审批程序,并为外商投资提供咨询、项目规划、立项审批等各种服务;积极处理外商投诉,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依法协调,取信于民。此外,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还逐步建立健全与外商的沟通、协调机制,倾听外商意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在投资农业优惠政策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支柱型农业龙头企业。经过评估的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申请财政补贴;对外商在申报项目、申请农产品认证、申请专利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二是在税收上,我市早在2002年5月起就已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并从~年1月1日起免征农业税,对符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项目给予财政贴息贷款的优惠。三是全面开展农机补贴。我市制定了《财政补贴购置农业机械项目实施办法》,按照市、区(县级市)和购机单位(个人)各出资三分之一的比例,鼓励农业企业购买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今年,仅市农业局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就达到1220万元,比上增长22.98%。四是大力培训本地农民,并对企业雇用本地农民给予优惠。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市一级财政每年用于农民培训支出超过1600万,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全市20万农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其他劳动就业技能的培训;对企业雇用本地农民就业的,政府代缴一年的工伤保险金。五是政府资助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标准化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现代化生产基地内的农业企业,各级财政在配套基础设施给予大力支持。如正在兴建的十大蔬菜基地,其配套设施如加工厂、冷库,自动喷灌、育苗大棚和产品质量监测室等由政府资助建设,实行不分所有制形式的扶持政策。此外,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标准化整治的力度,计划从现在起到2010年,各级每年投入3亿元左右的资金,完成余下近12万亩农田的标准化建设和2万亩鱼塘改造。
各位台商朋友,台湾农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品种选育、种植养殖、仓储运输、保鲜加工和市场销售等方面拥有先进的科研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业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完全有条件、有可能与台湾农业在更宽领域和更高层面上开展合作与交流。我相信,广大台商朋友只要胆子更大一点,步伐更快一些,必将可以在投资农业中赢取先机,成就辉煌。
最后,祝本次会议取得~成功,祝广大台商朋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发达!
第三篇:在农业经贸合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台商朋友:
藉此举办2005’农业经贸合作交流会之际,我谨代表**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两地农业交流合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合作领域涉及花卉、水果、蔬菜、种苗、畜牧、水产等行业。目前,登记在册的台资农业企业有64家,合同利用台资5137万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605万美元,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先的大中型农业企业。但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相比,与台资工商企业相比,台资农业企业在数量和投资规模上还有较大差距。不少台商朋友对农业的情况还了解不多。下面,我就农业的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业,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和合作。
一、投资农业的一块理想宝地
**地处**省东南部,是**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中心,是华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通讯枢纽;同时,**又是一座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现辖10个区和2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15万人。
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1.7℃,相对湿度77%,年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日照时数1570-1960小时之间,无霜期340天以上,适宜各种亚热带农林牧渔业生产。南部临海,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蔬菜、粮食等作物;中部是丘陵盆地,适宜种植花卉、水果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北部为低中山地,以林果种植为主,是名扬四海的“挂绿”荔枝原产地。
农业发展空间广阔,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02.5万亩,其中水、旱田174万亩,旱地28.5万亩,已有66万亩农田完成了标准化整治;同时还有水面养殖总面积58.5万亩,鱼塘31.5万亩。全市农村人口210万人,农林牧渔从业人员74.8万人。
农业科研、市场、信息和质量监测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备。28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研强有力的依托;全市各级农科研究推广机构547个,村级农业技术专业协会255个;各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配备各类农科人员达3000多人;主要农产品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2%,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8。全市形成了以四大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协调发展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交易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有7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由农业信息网、农业电子商务网和广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成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覆盖了80以上的镇和40的龙头企业、批发市场、行业协会,架起了一条“农业信息高速公路”。拥有国家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市级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部分区、县级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相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
二、农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农业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为重要途径,大力推进现代化都市型农业迈上新台阶。2004年全市共完成农业总产值201.44亿元,增长5.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625元,增长8.1。
一是农业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重点发展蔬菜、花卉、岭南水果、畜牧、水产等农业优势产业。蔬菜常年保持种植面积54万亩,产值56.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出口22.67万吨,出口值8.83亿元。花卉种植面积13万亩,产值16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8;盆栽花卉和观叶植物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20和70,盆景及花木出口量约占全国的50,其中红掌、蝴蝶兰、一品红等和岭南盆景已成为全国性的生产基地。水果种植面积110万亩,产量55万吨,产值17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8.5。在荔枝、龙眼、香蕉三大特色水果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以“美中红”小果型番木瓜、大果杨桃、大鸡心黄皮等为主的亚热带水果发展迅速。畜牧业产值40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畜牧原种场和种禽孵化场的数量约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一。水产养殖面积保持56万亩,产量38万吨,产值36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8。农产品加工总收入达90.39亿元。市级龙头企业加工鲜活农产品超过20.2万吨,其中荔枝、龙眼加工3.5万吨,约占总产量的37;罗非鱼已大部分实现初加工后上市或出口。
二是农业区域布局基本调整到位。农业区域布局按近、中、远郊三个圈层,即第一圈层侧重以花卉、林果、草坪等绿色园艺产业为主,严格限制发展畜牧、水产业;第二圈层主要是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谷和蔬菜业、林果业、花卉园艺业、畜牧业、海洋和淡水养殖业、种子种苗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第三圈层致力于建成广州名特优稀土特产、反季节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休闲度假农业的
第四篇:在农业经贸合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台商朋友:
藉此举办~’农业经贸合作交流会之际,我谨代表**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两地农业交流合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合作领域涉及花卉、水果、蔬菜、种苗、畜牧、水产等行业。目前,登记在册的台资农业企业有64家,合同利用台资5137万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605万美元,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先的大中型农业企业。但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相比,与台资工商企业相比,台资农业企业在数量和投资规模上还有较大差距。不少台商朋友对农业的情况还了解不多。下面,我就农业的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业,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和合作。
一、投资农业的一块理想宝地
**地处**省东南部,是**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中心,是华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通讯枢纽;同时,**又是一座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现辖10个区和2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15万人。
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1.7℃,相对湿度77%,年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日照时数1570-1960小时之间,无霜期340天以上,适宜各种亚热带农林牧渔业生产。南部临海,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蔬菜、粮食等作物;中部是丘陵盆地,适宜种植花卉、水果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北部为低中山地,以林果种植为主,是名扬四海的“挂绿”荔枝原产地。
农业发展空间广阔,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02.5万亩,其中水、旱田174万亩,旱地28.5万亩,已有66万亩农田完成了标准化整治;同时还有水面养殖总面积58.5万亩,鱼塘31.5万亩。全市农村人口210万人,农林牧渔从业人员74.8万人。
农业科研、市尝信息和质量监测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备。28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研强有力的依托;全市各级农科研究推广机构547个,村级农业技术专业协会255个;各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配备各类农科人员达3000多人;主要农产品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2%,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8%。全市形成了以四大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尝农贸市场和超市协调发展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交易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有7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由农业信息网、农业电子商务网和广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成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覆盖了80%以上的镇和40%的龙头企业、批发市尝行业协会,架起了一条“农业信息高速公路”。拥有国家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市级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部分区、县级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相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
二、农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农业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为重要途径,大力推进现代化都市型农业迈上新台阶。~年全市共完成农业总产值201.44亿元,增长5.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625元,增长8.1%。
三、欢迎广大台商投资农业
**是大陆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城市之一,市场体系发育完善,经济发展外向度高,政府服务逐步与国际接轨,具有优良的投资环境;经济综合实力在祖国大陆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三位,人民生活相对富裕,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可以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提供充足保障。
在招商引资政策和外商投资环境方面,近年来广州相继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规章,逐步落实“国民待遇”,努力营造一个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投资环境;定期编制、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制订相应配套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投向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深加工、良种培育、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项目,致力于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项目,提高农业利用外资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外商投资的版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图纸、设计文案、技术说明书、技术规范等知识产权,依法处理侵权的单位和个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成立外经贸一条街,集中了50多个对外办事窗口,简化审批程序,并为外商投资提供咨询、项目规划、立项审批等各种服务;积极处理外商投诉,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依法协调,取信于民。此外,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还逐步建立健全与外商的沟通、协调机制,倾听外商意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在投资农业优惠政策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支柱型农业龙头企业。经过评估的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申请财政补贴;对外商在申报项目、申请农产品认证、申请专利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二是在税收上,我市早在XX年5月起就已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并从~年1月1日起免征农业税,对符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项目给予财政贴息贷款的优惠。三是全面开展农机补贴。我市制定了《财政补贴购置农业机械项目实施办法》,按照市、区(县级市)和购机单位(个人)各出资三分之一的比例,鼓励农业企业购买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今年,仅市农业局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就达到1220万元,比上增长22.98%。四是大力培训本地农民,并对企业雇用本地农民给予优惠。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市一级财政每年用于农民培训支出超过1600万,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全市20万农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其他劳动就业技能的培训;对企业雇用本地农民就业的,政府代缴一年的工伤保险金。五是政府资助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标准化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现代化生产基地内的农业企业,各级财政在配套基础设施给予大力支持。如正在兴建的十大蔬菜基地,其配套设施如加工厂、冷库,自动喷灌、育苗大棚和产品质量监测室等由政府资助建设,实行不分所有制形式的扶持政策。此外,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标准化整治的力度,计划从现在起到XX年,各级每年投入3亿元左右的资金,完成余下近12万亩农田的标准化建设和2万亩鱼塘改造。
各位台商朋友,台湾农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品种选育、种植养殖、仓储运输、保鲜加工和市场销售等方面拥有先进的科研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业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完全有条件、有可能与台湾农业在更宽领域和更高层面上开展合作与交流。我相信,广大台商朋友只要胆子更大一点,步伐更快一些,必将可以在投资农业中赢取先机,成就辉煌。
最后,祝本次会议取得~成功,祝广大台商朋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发达!
第五篇: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材料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刚才,X、X同志分别宣读了《“绿美X”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全县河湖清理行动方案》《美丽“城中村”创建实施方案》和《春季村庄绿化行动实施方案》,任务清楚、部署得力,务必对号入座、高限完成。随后,X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就做好全县农村农业工作,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农业农村工作
农业农村工作历来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力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四个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一是粮食生产稳步提升。小麦—玉米单产达到X公斤,全市第一,总产X万吨,实现“十四连丰”,被评为国家“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和“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县”称号。二是产业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省级农业园区,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土地确权X个村,流转土地X万亩,发展家庭农场X家,X个农业项目累计投资X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到X%。三是美丽乡村稳步提升。X等X个自建特色村成效显著。突出村级主办、部门帮扶、政府支持,“美丽城中村”创建活动取得突破,环境容貌更加整洁宜居。四是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持续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同比增长X%,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但我们更要清醒的看到,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大而“不强”。X是个传统农业大县,先后获得过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獭兔养殖基地县、中国生猪之乡、中国蟠桃之乡等荣誉称号,但对经济财税的贡献、对农民增收的拉动并不很高,特别是之前的獭兔、蟠桃产业并未“强壮”起来,农村经济的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二是有而“不优”。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X家、市级X家,农业产业虽有所发展,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既没有诸如大名五得利、曲周晨光色素、馆陶禽蛋市场等国家龙头企业,也没有涉县核桃、魏县鸭梨、永年大蒜等地理标志产品,科技创新力和市场认可度不高。同时,全县没有集体收入的村近X个,占比X%左右;有收入的村也多是一些集体土地流转租金,乡村经济欠发展情况比较普遍。三是杂而“不聚”。一不聚类,各个乡镇农业种养情况,种类不一、地域分散,甚至同一个村,有种菜的、有种果的、有种粮的、有养殖的,小打小闹、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二不聚地,全县土地流转率为X%,比全省低X个百分点,比全国低X个百分点,规模经营程度不高。三不聚企,县内农业企业,不但小散经营、落点分散,而且链条对接不足,共生能力较差。四不聚产,现代农业园区刚刚评为省级园区,吸纳集聚能力较弱,与农业大县的身份“极不匹配”。四是去而“不返”。一方面农村青壮劳力普遍外出打工,只剩下妇女、老人和儿童,造成农村劳动力缺失,土地种植效益不佳,甚至出现撂荒现象。另一方面多数乡村能人在外创业成功后,一般都选择举家搬迁,不愿返乡投资,致使农村劳力、智力和财力被掏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同时,农村一些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斗富的不良风气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务实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去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亿万农民的美好生活期待,这在全国农业农村发展史上乃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年底,中央又专题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等重大部署,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道路内涵。今年年初,中央X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农村工作,并提了很多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目前,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也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中之重,擘画出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蓝图,可以说,农业农村工作迎来了弥足珍贵的机遇期,也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全县上下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战略机遇,进一步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指导方针,立足基础优势,补齐三农短板,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建设新时代富强美丽文明幸福的新X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以土地流转为前提,把规模做大。
只有规模经营、集约土地,才能把生产力解放出来,才能把大型设施运行起来,才能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体实施中,借鉴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单纯流转,变“职业工人”,将农民完全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或进城务工、或就地打工,让农民挣“双份收入”。二是专业托管,当“甩手展柜”,既尊重了部分农民的恋土情结,打消了“合同一签X年以后划不划算?地交给别人要不回来咋办?万一大户亏了租金能否兑现”的顾虑,让其进可打工赚钱、退可守地务农;也解决了托管方“流转费用高、粮价下行、或其他种植风险”的困扰和压力。三是入股认筹,做“企业股东”,能够让农民分享到产业增值的收益,也能够提高农户和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四是家庭农场,成“独立老板”,既有助于提升农户专业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也有助于帮助农户转变小农经济思想弊端,促使其追求农产品的效益最大化。对于上述模式,要“放开但不应放手”:“放开”是为了让其走上独立经营之路,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不放手”是要成立专业管理机构,强化宣传引导,帮助答疑解惑,促使运行更加规范、少走弯路。(二)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把农业做强。
土地适度规模聚集之后,根据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科技农业、质量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全面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一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瞄准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农业田园综合体、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国家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的“五大”目标,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X年,要在做好园区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园区向西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功能分区,吸引优质项目、提升园区形象,与现有的新城工业园融合发展,将其打造成一个集农副产品加工、展示、观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聚集板块;并以临邺大道为主线,两侧规划建设优质小麦+多品种高效作物示范基地,引导农业发展方向,让农业真正腾飞。二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坚持以粮食功能区划定为抓手,选择集中连片的标准农田,按照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行良制的要求,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完善设施、长久保护,用X年时间基本完成功能区建设任务,为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础。同时,开展农业节水、节肥、节药行动,全面推广粮食节水品种和节水技术;健全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形成鲜明的质量导向,以质量创品牌、保安全,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综合效益。三是实施品牌兴农战略。针对不同乡情村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推广“果蔬种植、标准养殖、粮油基地、林下经济、农村电商、小微工业、特色小镇”等模式,建设一批特色专业乡村,培育一批绿色、设施农业和“三品一标”产品,筑强产业基础,增强“造血功能”,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在果蔬种植上,可效仿成安草莓、鸡泽辣椒、永年大蒜等种管模式,着重增加习文韭菜、张村尖椒等经济果蔬的规模种植,培育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生态高效农业和名优地标产品,扩大经济效益。在标准养殖上,可以根据养殖习惯和现有特色,以“奶牛、生猪、獭兔、肉鸡、鸵鸟”为主,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粮油基地上,围绕功能区建设,发展龙头企业+粮食基地模式,将其转化为多元开发的工业原料,从农业中“长”出工业来,让种粮大户“不吃亏”,破解“高产与贫穷”的两难境地。在林下经济上,巩固传统特色亮点,引导农户发展林农、林药、林禽、林畜、林草等林下产业,形成“林下抓种植、林中抓养殖、林间搞旅游、林上搞采集”的立体格局,实现多赢效果。在小微工业上,要科学规划一些乡村创业园区,以返乡能人、村组干部及大学毕业生为主,建设一些家庭手工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电商服务业,让农民就近或在家就能上班,以创业带动就业,繁荣搞活乡村经济。在田园综合体或特色小镇上,习文乡、邺城镇包括临邺大道、漳河故道两侧的其他乡村,都可进行探索尝试,打造一批“集休闲观光、采摘加工、农事体验、乡村康养、民宿度假为一体,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满足群众美好向往。上述模式,都需要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为带动、为支撑,或直接卖进超市,或进行延伸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尤其是要发挥好X家龙头企业作用,并要再引进一批加工项目,实施多元开发,增强转化升值,以农促工、以工带农、工农结合,提升一产、扩张二产、做活三产,实现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跨越,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保障。(三)要以体制机制为突破,把改革做实。
坚持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寻找动力,制定好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南针”和“路线图”。一是突出“保障”,细化发展意见。要建立乡村振兴战略机构,整合主导部门、涉农部门、金融机构等资源优势,研究制定意见方案,明确责任、举措和保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分乡、分村制定详细规划,寻求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并进行宣传引导、对比算账、现场参观、专题培训,便于把各种模式推广出去、变为现实。二是创新“载体”,完善流转平台。三权分置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特别是土地承包再延长三十年,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来不得半点疏忽,容不得半点差错。因此,要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土地流转指导中心、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为推进土地流转提供法律保障、奠定良好基础。土地制度改革之后,要进一步拓展改革内容,探索实施农村“林权、水权、宅基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各类生产要素,聚集各类集体资产,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综合效应。三是注重“破冰”,解决人财难题。在资金上,要整体考虑各类涉农项目、涉农补贴,打捆使用资金,让种养大户流转“有保障”;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让种养大户遇灾“心不慌”;要强化金融信贷服务,让种养大户创业“更容易”。在人才上,对于解放出的劳动力,加大培训力度,增加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从“泥腿子到田秀才”、从“卖体力到卖技术”的转变,既可充实农业队伍,也可对外输出人才,激发内生动力;要抓紧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头雁,保证战略顺利实施。(四)要以美丽乡村为抓手,把农村做美。
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正是“美丽乡村”的内涵,与其一脉相承。实施乡村振兴应该落脚于“美丽乡村”,真正让农民过上富裕日子、滋润日子、幸福日子。下一步,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进一步补齐农村生产生活短板,增强农村的舒适度和吸引力。一是改善乡村条件。围绕农村生活、城市体验目标,全力推进“路、水、气、电、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文化室、卫生室、活动广场、村民中心”等配套设施,让农村生活更加优质优越。尤其是要抓好农村“四好公路”,提高通行能力。要全面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煤改新”工程,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要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强化乡、村河长责任意识,全面开展清除垃圾、清理违障、清洁水质“三清”行动,恢复自然生态面貌。要科学有序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稳妥实施水厂回收、运营、水资源税及水污染费征收事项,规范运行、规范操作,健全长效运行机制,解决管理混乱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净化乡村环境。要注重农村生态保护,做足绿化、净化文章,破解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难题,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环境“一净两化”工程,留住“生态、绿美”的底色,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三是引领乡村风尚。运用农家书屋、活动中心等各类教育阵地,举办“好媳妇”“好家风”等各项活动,涵育文明乡风;要坚持将“移风易俗、乡规民约”纳入村民善治体系,弘扬尊老爱幼、邻里互助传统美德,破除“天价彩礼、婚丧攀比”陈规陋习,让农民在参与中受教育、提素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成长,真正建设一批“可复制、永不走”的美丽乡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二、关于春季造林绿化工作
春季造林是一项常规工作,年年都讲、年年都抓,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总体目标是:要在去年冬季造林绿化的基础上,再鼓干劲、再上措施、再加力度,巩固成果、提升水平,新增造林面积X万亩以上,达到增体量、出效果、上品位的效果。
(一)要因地制宜“抓造林”。
今年“绿美行动”的主要任务是“城区绿化、村庄绿化、绿色廊道、农田林网、高效林果、河渠绿化”六大工程。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把“六大工程建设和既有林木资源”结合起来,对照《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科学安排自己的造林片区,并抓紧启动实施,迅速掀起高潮,实现生态、风景、增收三赢目标。特别是边黄线、曹前线、曹魏大道两侧绿化情况都存在一些问题,涉及乡镇要做足前期、破解难题,依规推进、甩掉包袱,高限完成林带建设任务。(二)要突出重点“抓造林”。
一是突出县城绿化。以环城路为主线,全力抓好补植、新造事项,环路外侧X米范围内全部绿化,打造县城绿色屏障;以县城出入口为节点,交道口、连接口全部绿化,形成“微型公园、绿色氧吧”;以现有游园为载体,做到乔灌花草结合,构建多树种、多层次立体格局,实现提档升级。二是突出园区绿化。无论是园内街道、还是园内企业,包括储备用地,该补植的、补植,该新植的、新植,坚决消除裸地、空地,起到增绿、降尘作用,真正建设“绿色园区、花园工厂”。三是突出道路绿化。依托原有林带,对茶柳线、魏峰线、边黄线、马义线、曹前线等主要干道,高标打造绿色廊道,形成“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有荫”的靓丽风景。四是突出田间绿化。结合田路分家、农业开发等治理项目,以乡间路、沟渠、村界为框架,打造示范区、建设防护网,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特别是进村道路,严格落实“一路两沟四行树”标准,构筑绿化景观格局。五是突出村庄绿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村庄绿化与环境治理结合起来,对环村、街道、房前屋后、庭院进行全面绿化,打造一批绿化示范村、示范户,提升村庄宜居品位和绿化水平。(三)要全民动员“抓造林”。
全民植树是法定义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全县上下“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调动干部群众造林绿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利用“X·X”法定节日,创新开展“一人一棵树”义务植树活动,除县里统一安排外,各乡镇都要有自己的义务植树基地,把“行政主导”与“全民参与”相结合,形成上下协同的浓厚氛围。(四)要健全机制“抓造林”。
要严格落实“乡栽县补”机制,规范操作规程,加强审核验收,成一片、补一片,杜绝弄虚作假、重栽轻管,保证“种树见树”。要严格落实“后期管护”机制,创新“县、乡、村”三位一体模式,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措施,杜绝“无主树”,提升造林绿化的质量水平。要严格落实“考核奖惩”机制。指挥部办公室要根据乡镇、部门的绿化任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一总结验收,进展顺利、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完不成任务、拖全县后腿的,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并严肃追究责任,高限完成市定任务目标。三、关于美丽“城中村”创建工作
去年,县里创建了“省级文明城”;今年,要创建“全国文明城”,但“城中村”是一个短板;并且“城中村”环境卫生也是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内容。下一步,由农工委牵头,X镇、狄邱乡负责,包村单位配合,持续深入推进美丽“城中村”创建工作,共同打造“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整洁有序、特色突出、和谐文明”的美丽家园,真正让“城与村”相得益彰。
(一)“看重看急”的思想要入脑入心。
X县城框架较大,老区与新区的建设对比强烈,绝大多数“城中村”管理不到位、环境脏乱差,有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健全,有的道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有的垃圾乱倒、污水横流,有的私搭乱建、乱贴乱画,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和群众生产生活。经过去年整治,虽然有所改善,但距“城”的标准、离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面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严峻形势和创建“全国文明城”的更高要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摆在先导位置,持续实施美丽“城中村”三年攻坚计划,实现新城与老城一样美、城内与城郊一样靓,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奠定良好基础。(二)“净硬绿美”的标准要执行到位。
一是净化要出效果。组织人员、迅速行动,大力开展“三清、两拆、一改、一规范”活动,对有碍观瞻的垃圾杂物、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乱接乱挂等,来一个全面彻底地清理整治,打造整洁有序、心情舒畅的环境;同时,要在“城中村”先行开展一场“厕所革命”,接入污水管网,推进旱厕清零,摒弃落后方式,打造现代生活。二是硬化要全覆盖。根据《方案》规定的目标标准,对于“三地三场三边三口”,全部进行硬化,街巷两侧同步规范整治,建设排水边沟,防止尘土飞扬。三是绿化要提档次。坚持见缝插绿、裸地植绿、破硬还绿,发动群众房前屋后栽花种树;坚持因村制宜、因街制宜,多元绿化、立体绿化,保证每个“城中村”都要打造一条绿化样板街和一批绿色庭院,每个“城郊村”都要以“一路两沟四行树和闭合圈林带”为标准,实现“人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家中、家在绿中”的整体效果。四是美化要显特色。一方面,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文化符号,建设文化游园、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并对墙体立面进行美化,对村街村巷实施亮化,彰显特色风貌;另一方面,选择辐射最广的点位,绘制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完善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引导群众自我管理,弘扬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正能量。(三)“引领帮带”的作用要充分发挥。
美丽“城中村”创建成立了专门指挥部,由我任指挥长,X个部门共同参与,X个县直部门分包帮扶,坚决打好一场攻坚硬仗。同时,本着“乡村两级为主、财政适当补助”原则,奖补硬化、绿化,激发多方创建活力。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两个乡镇和“城中村”要切实负起责任,比一比、看一看,干的好村,要披红戴花、大力表扬;干不好的村,要登台亮丑、严厉批评,真正凝聚强大合力,争取把“城中村”建设成为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加和谐的标杆典型。总之,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既是我们必须肩负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必须答好的历史答卷。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全县上下围绕各自任务目标,科学摆布、认真谋划,合理安排、迅速展开,保证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富有成效,为建设富强美丽、文明幸福的新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