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讲座doc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8:3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讲座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讲座doc》。

第一篇: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讲座doc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市80万人口,老年人的比例达16%,按照国际标准,我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联合国提醒各会员国:要“铭记21世纪老龄化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挑战”。老年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我国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从宪法、婚姻法、继承法、刑法、行政法到众多地方性法规都有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而我国对于老年人“发展性需求”和“价值性需求”的法律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会显得不够完善、不够具体,是我们未来老年立法中需要着重予以完善的环节。金字塔的塔尖为老年高级需求的保护,即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方面的保护。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要有四有:老伴、老窝、老本、老友。老年人怎样在生活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老伴:

白头携老。

1、不同意老人再婚。

首先就是遗产方面,父母再婚,子女考虑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担心老人百年之后遗产会“流入”他人之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想方设法加以阻挠。很多老人正是为了帮助儿女免除“后顾之忧”,而忍痛放弃“黄昏恋”,或者选择非婚同居。

其次是生活方面,现代生活竞争和就业压力非常大,子女们希望老人能够帮助分担一部分家务,照顾孙子孙女。这部分老人在家庭生活中或多或少充当着“家政服务员”的角色,一旦老人再婚组成新的家庭,势必在精力上不能满足儿女们的需求。

再次是日后的赡养方面,不少为人子女者认为,父母再婚之后,自己就会多承担一份赡养义务,而且赡养对象还是一个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的“外人”,因此他们就会想尽办法阻止父母再婚,躲避这份责任。

最后便是颜面上的问题,有些子女认为自己的父母再婚是一件有些丢人的事

情,颜面上不好看,但这个问题正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减少。

例如,一方老人生病住院,子女们将“新老伴”挡在病房外,连起码的“探视

权”都被剥夺;

婚后8年来,老两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生活虽不富裕却十分和谐。然而张老

先生的儿女一直不接受她。在张老先生一人去北京探望小女儿,不想却在北京突发脑溢血不幸病故。几个儿女在并未通知王女士的情况下就将张老的遗体在京火化,并将骨灰与张老先生前妻的骨灰安葬在一起。王女士得知噩耗后十分悲伤,但更让她痛楚的是张先生的子女死活不告诉她张先生骨灰的安葬地点。尔后,王女士以自己的“悼念权”被剥夺为由将张先生的子女告上法庭。

2、再婚离婚率高,婚姻时间短。再婚离婚率60%-70%左右,原因是:财产、产子女教育、文化教育背景。天津市已经成立了老年人再婚见证处,准备再婚的老年人可以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前财产归属和婚后生活规则约定书》,明晰双方财产归属以及婚后的权利义务,减少了再婚成本,也增加了幸福指数,“目前这里已经见证了200多对再婚的老年人,他们的婚姻都非常幸福稳定,离婚率低于5%。”

准则:第一是“双方婚前财产所有权不变”,这个原则表达了一个思想,即再婚前财产属于谁,再婚后仍然属于谁,这就需要双方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

第二是“双方婚前财产继承权不变”,谁的婚前财产由谁的子女继承。

第三是“双方亲子关系不变”,子女仍要赡养自己的父母,而可以不赡养父母再婚后的老伴。老年人找伴侣不能操之过急,要求稳。老年人“再婚”应比年轻人更讲究门当户对:两个人财产相当、子女相当、文化水平相当,走到一起是出于感情需要,而没有功利色彩,这样的婚姻不仅稳妥,也能得到儿女们的尊重。对老人而言,再婚后感情上的相濡以沫、生活上相互照顾和情趣相投,才能算是真正的幸福

老年人再婚不容易,重建的“再婚之家”要和谐美满,需要倾注真心真情,付出更多努力。由于再婚老人都有昔日的婚姻经验,加上又各自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了几十年,难免会有一些不易改变的嗜好和习惯,所以,要做到彼此相容,就应该要“忘”不要“比”。

“忘”,就是忘却对前配偶的思念。但大多数老年人再婚,都是由于丧偶,而这些老人原先的夫妻感情可能十分深厚,即使再婚,也难免会时常缅怀过去的老伴。这种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但是,再婚老人应该懂得,不可过于怀旧,尤其是在与新的配偶产生矛盾冲突时,一定要注意抑制这种情感的流露,否则,容易给对方造成伤害。

不要“比”,就是切忌经常对前后家庭、前后老伴进行对比。再婚老人应多看现在老伴的优点,在双方产生矛盾时,不要把现在老伴的缺点与前老伴的优点相比,也不要把现在家庭中的不足与过去家庭中的美满相比。否则,会产生“新不如故”、“今不如昔”的感觉,对新建的家庭十分不利。再婚老人应该懂得,过去的已不会再来,而对新的家庭,只有双方尽力缩短心理距离,才能创造幸福和谐的气氛。

此外,对双方的子女要“一碗水端平”,尽量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宽容。这样,“晚晴之家”的各种问题才能解决好。

二、“老窝”

房屋所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物权法,登记

一是不要提前把自己的房子转到子女名下;

儿女结婚,买房是父母的义务。

婚前财产,婚后财产。

赠与给子女。

婚姻脆弱,人有旦夕祸福。

上海买房夫妇。想安度晚年,用女儿的名义买的。

二是不要在公证、登记机关糊里糊涂地签字;

儿子借债,房子抵押。房子买卖。

正面例子:

儿子去世,媳妇与公婆发生争执,居住权

儿子不学好,两户口房子保住了。

三是不要在“百年”以后为在世的老伴留麻烦;

遗嘱继承。

三、老本

一是不要把工资卡等交给不放心的子女;

直接占有老年人的现金、房产、存折、债券、股票、抚恤金等,成为近年来侵占老年人财产的一种趋势。面对“赖账”的不肖晚辈,老年人该如何保护自己?

前不久,法院判处了一例侵占老人存款的案例。判决许某还其母吴老太钱款4.1万元。几年前,75岁的吴老太回老家居住。临行前,女儿许某说想帮她保管其银行存折、邮政储蓄存折和身份证,以免老人不小心丢失。想想有理,老人便同意了。没想到仅过了几天,许某就取出本息挪作他用。老人去年才知道这件事,催要了近一年,女儿就是拖着不还,直到引出这场官司。

二是在子女借钱要有书面借据,老年人的官司因为手中没有借条而取证艰难。这样就造成子女赖账有恃无恐老年人对子女应该多一点戒备之心,应该增强对一些借口和欺骗行为的识别能力。借款行为发生时不打借条是老年人的致命弱点,这看起来是对家庭成员的信任,但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

儿子肝癌住院

三是最好要写上媳妇、女婿的名字。

四、老友

老年人应该有几个老朋友,平时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帮帮忙,对养生保健很有好处。老年人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心身健康。老年人心身健康了,就不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负担,这本身就是对社会和家庭做贡献。一个心身健康的人,他的生活质量才能提高,才能享受到生活给予的乐趣。

要掉。老年人要放下架子,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对于有社会地位的人来讲尤为重要。老年人离退休后,不要再讲我是某某长、我是老专家、我是老教授、我是著名艺术家,想当初我如何如何等。要把自己放在一名普通老百姓的位置,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问题和处理周围事物,心态才会平和,心身才会健康。

要跳。老年人要经常活动,而不是单纯指跳舞。“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使机体充满活力,还可以调节情绪。

要笑。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时时保持着愉快的心态。每天对着镜子笑几次,就会有好心情。

要俏。老年人的穿着要漂亮一些,让自身的形象更美一些,这样就会感觉年轻了许多,别人也会看到其焕发出的青春朝气。

要聊。老年人要经常与别人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封闭自己和孤独感是危害老年人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是引起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原因之一。聊天是一种最经济实惠而且又非常有益于心身健康的活动,对防治抑郁症和痴呆均有益处。

二个要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老年人应该活得更轻松一些、宽容一些。潇洒者,自然大方,轻松自如,不拘束;糊涂者,大彻大悟,淡泊宁心,不为琐碎事所扰。人生苦短,生命才是第一位的,何必斤斤计较那些生活中的无聊琐事?糊涂一点,宽容一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何乐而不为呢?

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老年人不要总担心自己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也不要总回忆过去的恩恩怨怨。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个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一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恩恩怨怨,没有必要对已经过去的事情斤斤计较。老年人应该放松自己,乐观地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篇: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修正草案)全文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修正草案)全文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四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务院制定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老龄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第六条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

提倡义务为老年人服务。

第七条国家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积极老龄化意识。

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为老年人服务。

第八条国家重视和支持老龄科学研究,建立老龄事业、老龄工作和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以及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十条国家鼓励老年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一条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二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第十三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照料。

第十五条 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

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第十六条 赡养人有义务耕种或者委托他人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

第十七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第十八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第十九条 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同意。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有关赡养义务的规定。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第二十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对个人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以骗取、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

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与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抢夺、转移、隐匿或者损毁应当由老年人继承或者接受赠与的财产。

老年人以遗嘱处分财产,应当为生活困难的老年配偶保留必要的份额。

第二十二条 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姊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姊有扶养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第二十四条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和监护监督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没有监护人的,参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为其确定监护人。

监护人自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老年人权益的,监护监督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为老年人随配偶或者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

第三章 社会保障

第二十六条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

第二十七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鼓励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

第二十八条 国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和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国家鼓励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发展老年人商业健康保险。

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险办法,应当对老年人给予照顾。

第二十九条国家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鼓励、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

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第三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生活、医疗、居住或者其他救助。

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老年人,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供养或者其他救助。

对流浪乞讨、遭受遗弃等生活无着的老年人,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予以救助。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实施廉租房、公租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或者进行危旧房屋改造时,应当优先照顾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会福利。

国家鼓励地方建立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

农村可以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

第三十三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养老金、医疗待遇和其他待遇应当得到保障。有关机构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养老金,不得克扣、拖欠或者挪用。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适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人民法院依法冻结、划拨老年人的存款或者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老年人的财产时,应当保留老年人生活必需费用和生活必需品。

第三十四条 国家鼓励慈善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老年人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

第三十五条 老年人可以与集体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养老机构等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或者其他扶助协议。

按照遗赠扶养协议,负有扶养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老年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第四章 社会服务

第三十六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第三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

第三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发展社区服务,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社区配套建设规划,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

发扬邻里互助的传统,提倡邻里间关心、帮助有困难的老年人,倡导老年人互助服务。

鼓励和支持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

第三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服务需求,逐步增加对养老服务的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财政、税费、土地、融资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扶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以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

第四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老年人口比例及分布情况,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及所需物资。

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以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用途。

第四十一条 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应当优先保障孤寡老年人以及低收入的失能、高龄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第四十二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服务质量和养老服务职业等标准,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和养老服务评估制度。

第四十三条 设立为老年人提供住宿照料服务的养老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二)有与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资金;

(三)有符合相关资格条件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

(四)有基本的生活用房、设施设备和活动场地;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本法修订实施前设立的养老机构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按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十四条 为老年人提供住宿照料服务的养老机构获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设立许可后,依法进行登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对养老机构实施监督。

第四十五条 养老机构变更或者终止的,应当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并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

第四十六条 国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依法规范用工,促进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发展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或者培训项目,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

第四十七条 养老机构应当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订养老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养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害老年人的权益。

第四十八条 国家鼓励、引导养老机构投保意外责任保险,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意外责任保险。

第四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规划,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常见病预防等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老年人依法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国家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开设针对老年病的专科或者门诊,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和疾病防治工作。

第五十条 国家采取措施,加强老年医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老年病的预防、治疗、科研水平,促进老年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

第五十一条国家采取措施,发展老龄产业,将老龄产业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鼓励、扶持和引导企业开发、生产、经营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用品。

第五章 社会优待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制定优待老年人的办法,逐步提高优待水平。

对常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外埠老年人给予同等优待。

倡导全社会优待老年人。

第五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老年人及时、便利地领取养老金、结算医疗费和享受其他物质帮助提供条件。

第五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办理房屋权属关系变更、户口迁移等涉及老年人重大人身和财产权益事项时,应当就办理事项是否为老年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进行询问,并依法优先办理。

第五十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办理涉及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案件,应当照顾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办理。

老年人因赡养费、扶养费、养老金、抚恤金、医疗费以及婚姻等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立案、审理和执行。

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鼓励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或者优惠服务。

第五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对老年人就医予以优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开展巡回医疗、护理和康复、免费体检等服务。

提倡为老年人义诊。

第五十七条 提倡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城市公共交通、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客运,应当为老年人提供优待和照顾。

第五十八条 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旅游景点等场所,应当对老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第五十九条 农村老年人不承担兴办公益事业的筹资筹劳义务。

第六章 宜居环境

第六十条 国家采取措施,推进宜居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参与社会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第六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应当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的特点,统筹考虑适合老年人的公共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第六十二条 国家制定和完善涉及老年人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维护、管理等环节加强相关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第六十三条 国家制定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新建、改建和扩建道路、建筑物、交通设施、居住区等,应当符合国家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优先推进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

无障碍设施的所有人和管理人应当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保护和及时维修。

第六十四条 国家引导、支持老年宜居住宅的开发,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老年人创造无障碍居住环境。

第六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宜居环境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国家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开展老年宜居环境科学研究,培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第六十六条 国家推动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

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七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承老年人的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六十八条 老年人可以依法成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自我教育的组织,根据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活动。

第六十九条 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涉及老年人权益重大问题的,应当听取老年人和老年人组织的意见。

老年人和老年人组织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老年人权益保障、老龄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十条 国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从事下列活动:

(一)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

(二)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

(三)提供咨询服务;

(四)依法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

(五)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

(六)参加志愿服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七)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

(八)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第七十一条 老年人参加劳动及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安排老年人从事危害其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第七十二条 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

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

老年学校应当为老年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促进健康、陶冶情操、融入社会提供服务。

第七十三条 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四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第七十五条 不履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职责的部门或者组织,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致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其所在组织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六条 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等发生纠纷,可以要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组织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组织调解前款纠纷时,应当通过说服、疏导等方式化解矛盾和纠纷;对有过错的家庭成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

人民法院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申请,可以依法裁定先予执行。

第七十七条 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扶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扶养的,由有关组织给予批评教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八条 家庭成员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或者盗窃、诈骗、抢夺、侵占、勒索、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九条 侮辱、诽谤或者虐待老年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条 未经许可举办为老年人提供住宿照料服务的养老机构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改正;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养老机构条件的,依法补办相关手续;逾期达不到法定条件的,责令停办并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十一条 养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侵害老年人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二条 对养老机构负有管理和监督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三条 不按规定履行优待老年人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八十四条 涉及老年人的工程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无障碍设施所有人、管理人未尽到维护和管理职责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后果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九章 附

第八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风俗习惯的具体情况,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变通的或者补充的规定。

第八十六条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三篇: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学习文章

“常回家看看”

——谈谈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也是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中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等等。该法对于提高全社会敬老意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唱进了众多老年人的心坎里,然而不少儿女只注重对父母物质生活的照顾,“见钱不见人”容易让父母得“心病”。新修改的老年法强调了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精神赡养跟物质赡养同样重要。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重视不够,有些人认为给老人钱,有吃有喝,衣食无忧似乎就尽到了赡养的义务,“但其实是不够的,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应当受到重视,子女常回家看看很有必要。

1981年,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至今尚在沿用。在新规定中,将探亲假明确分为职工探望配偶、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已婚职工探望父母三类,假期分别是每年30天、每年20天、每4年20天。但是,该规定将享受探亲假的人群限定为“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根据调查,很多人对探亲假并不知晓,有人知道但也都放弃了。

曾经历史上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因公忘私的佳话。然而面对当下“白头老母遮门啼”的现实写照,“常回家看看”入法似乎也合情合理。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快,空巢老人比例越来越高,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越来越大。全国老龄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在这其中,90%以上的老年人都要在家里养老。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回家看看”入法实际上也是对我们孝敬父母传统的一种推动,寄望于以法律的刚性约束来唤起公众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家庭责任。

既然“常回家看看”已经入法,那么社会当为实现这个法律义务提供现实支撑。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强调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如果不从制度上保障员工的休假权,所谓的常回家看看也就很难做到有法必依。

因而,用法律的形式强调“常回家看看”本身无可厚非,因为法律的一个意义就是弘扬一种社会价值,在道德伦理弱化时,以法律来引导社会的主流价值。但仅仅入法显然还不够,要以此为契机,来推动社会配套制度的健全,比如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系统和医疗保险系统,以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完善现行的休假制度,让人们带着轻松的心情,能常回家看。全社会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多次强调要切实增强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大力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常回家看看”既是道德的要求,又是法律的要求,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如今,针对企事业单位工作特点,认真研究新时期老年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落实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制度,为这种要求的满足提供更多便利。眼下,不少用人单位已将家庭、孝道、感恩等纳入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比如,在员工父母生日前后给教职员工放个探亲假、在重阳节邀请教职员工父母参加聚会等。重要的还有发挥企事业单位宣传教育的优势,强化守法宣传,推动老年政策法规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特别要加强对单位领导干部的敬老道德教育,强化道德激励和约束机制,帮助老年人提高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和道德环境。

第四篇: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讲座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讲座

为促进老年人学法、懂法,提高社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2016年4月15日,先锋公寓居委邀请到上海华夏律师事务所的倪迎佳律师在睦邻屋为社区40多位老年人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律讲座。

讲座内容围绕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上海市即将实施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涉及到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的财产、养老、消费等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丰富详实、生动典型的案例,介绍了老年人在赡养权、财产享有权、继承权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并提醒广大老年人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倪律师引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结合自己所办理过的案件,用通俗易懂的本土化语言,通过互动对答的形式,引起老年居民的一致共鸣。通过此次讲座,增强了社区老年人维权保障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如何运用相应权利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先锋公寓居委 2016年4月18日

第五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视讲座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视讲座

朋友们大家好: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健康发展的一部法律。该法共分8章63条,1993年出台,历经2009、2013年的两次修改,是我国 正在实施的一部法律。可以这样的说,这部法律是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部法律。那么,今天我就对该法的第()条,进行解读。从而使大家更好的利用这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讲解的法条:

(1)第二十五条: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费者定作的;

(二)鲜活易腐的;

(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第三十八条 消费者组织不得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不得以收取费用或者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向消费者推荐商品和服务。

(2)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3)第四十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

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4)第四十三条: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5)第四十五条: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6)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7)第五十一条:经营者有侮辱诽谤、搜查身体、侵犯人身自由等侵害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权益的行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8)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9)第十九条: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采取召回措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消费者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费用。

(10)第二十九条: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

下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讲座doc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讲座doc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年人权益保护讲稿[法治讲座]

    文章标题:老年人权益保护讲稿[法治讲座]法治讲座――老年人权益保护(讲稿)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全......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讲座稿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讲座稿 各位老年朋友,大家好!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此讲座以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中心,此中穿插小部分我......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文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劳动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文 核心内容:劳动者,尤其农民工有时会遇到被拖欠工资、支付劳动报酬......

    浅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集)

    消费者权益纠纷解决方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增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保护工作亦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自1993年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摘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途径,在完善社会维权机制、解决消费权益纠纷、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提高消费者依法维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七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单选题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A 有权获得质量保障的公平交易的条件B 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准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消费维权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导语:2012年经济与民商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1年企业法律......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文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文 与用人单位相比,劳动者是出于弱势地位的。为了防止单位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