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发展

时间:2019-05-12 18:2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发展》。

第一篇: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发展

2012年春期·形势与政策期末考查作业

组员:张莉莉、程清清、郑文佳、赵周怡、秦姣、于飞飞、刘玲玲、向泽敏、许婉彬、冀雅楠、夏茜茜、李杭、杨焕敏、董亚丽、两 会 中 养 老 保 险 的 建 设 和 发 展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专业:水产养殖学组长:毕傲月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生命科学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第二小组·组长:毕傲月

【内容摘要】:通过对我国2008年~2012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书的语料分析,运用异同点分析方法,以及结合在今年11届五次会议出现的热词和亮点的相关文献,来研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发展。分析发现,我国每年切实保障和改善了民生,解决了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同时,也在每年的经济发展中一步步提高养老保险的标准。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养老保险;改善;加强;

养老保险是现今最重要的民生话题之一,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养老保险是实现养老保障的重要手段,所以发展养老保险对解决养老问题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对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养老保险问题的回顾分析。

在每年的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出关于民生问题中养老保险的总结。用数据统计分析法和词频分析法找出各年养老保险的延续性和创新性,从而有助于我国更加明确自己的经济建设目标,更好的做到为人民服务!

1.近5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的摘录。

2008年报告回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2007年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比2002年增加5400多万人;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扩大到11个省份;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中央财政五年累计补助养老保险专项资金3295亿元。

2009年报告回顾: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753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新增110元。启动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2010年报告回顾: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5年增加,去年又人均提高10%。

2011年报告回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实施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办法,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24%的县。

2012年报告回顾: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147个县(市、区)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334万人参保,641万人领取养老金。2324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3.58亿人参保,9880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解决了500多万名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工作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向制度覆盖迈出重大步伐,这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的重要成就。

2.用基本数据统计及词语变化分析养老保险的发展。

(1)从报告中可以看出,08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在完善之中,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才刚刚起步,到09年参保人员则增加1753万,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相适应的。表明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忘结合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很好的保障了民生。到了10年,我国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11年实现了省级统筹,实施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办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国从制度的建立达到了实现,这说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高度的推广化。从“完善”、“增加”、“建立”、“实现”、“实施”这些过程变化的词语中可以很好地证明,我国是一个在经济和事业上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强国!

(2)还有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就是在09年的回顾之中,我国开始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养老保险在发展之中的一个亮点。而到了2010年回顾中,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试点覆盖24%的县。2012年2324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3.58亿人参保,9880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在2年的时间里,我国的试点由320增加到2324,即增加了2004个,平均每年增加1002个,每天增加2.75个试点。可见政府的工作是多么努力,每天都在积极地为人民谋利益,求发展。到最后,我们由覆盖24%的县扩大到60%以上。

(3)关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改革,我国连续7年提高在此方面的标准,并在10年和11年都达到人均提高10%。而在09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新增110元。搜索近日新闻,在广西新闻网南宁5月18日讯(记者 谢琳琳)日前,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我区从2012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于2011年12月31日前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115元。

3.用词汇分析简单的对各年报告的任务统计,了解今年我国在养老保险中政策的侧重点。

通过阅读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任务,我们找到了每年的代表性词语。现统计结果大致如下表所示:

词语排序/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1 2 3 4 5 完善 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扩大 健全 推进 推进 实现 试点 启动 出台 建立 全覆盖 解决 探索 普遍 改革 扩大 问题 新型 开展 试点 增加

由表知,我国今年在养老保险的侧重点在于今年年底前实现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健全,大部分县区也已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扩大试点,增加企业养老基金的标准,实现人民利益的全覆盖!当然,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经济高速又稳定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一切都可以搞上去了。

二、从今年两会中有关养老保险的热词及新闻看发展。

1. 东兰3.6万名老人乐享新农保。

“想不到呀,我老了还能每月领到60元的养老金,像做美梦一样。”5月11日,东兰县三石镇公平村韦奶国老人,在接受采访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韦奶国的喜悦缘于东兰县开展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目前,东兰县已有3.6万名60岁以上老人能像韦奶国一样按月领取相应的养老金,为此,东兰县每年要从财力十分紧张的本级财政拿出1000多万元来保障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该县县长黄竖昌说:“我们出台这样的养老政策,是对这些老人、对社会的一种回报,也是一项惠民工程,就是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但是,财政补贴也没有让该县新农保工作一蹴而就。毕竟,新农保是新生事物,而且面广量大,要在短时间内让老百姓接受有一定的难度。我为此,该县以倒计时的方式制定工作进度表,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政府、人大、政协分管领导身上,将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做到责任明确、时间明确、奖罚明确,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心中有目标、身上有责任的高压态势。按机关干部包村、镇干部包组、村干部保户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该县各级干部走村进屯入户解脱新农保政策帮助群众算清早参保、长缴费、多受益的“经济账”,算清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实惠账”。同时,采取每周一报和督查通报、进行排行榜通报等措施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有力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目前,该县新农保参保人数为9.5万,参保率为70%,参保缴费率排在河池市各县(市、区)第一位。

2.厦门26万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 参保率为76.7%。

东南网-海峡导报5月15日讯(记者 李玉燕 通讯员 胡晓牧)昨天上午,我省召开新农保工作表彰暨第二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启动电视电话会议。记者从厦门分会场获悉,厦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已达26.44万人,今年厦门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尤其是46岁到60岁人群的参保率,今年将力争达到98%以上。

据介绍,为鼓励46岁以上居民参保,以确保他们到60岁时满足缴费年限15年的条件,从而顺利享受养老待遇,厦门各区之前纷纷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目前,海沧、同安、翔安三个区46岁以上居民的参保率,已达99%。

三.结语。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企业退休养老金标准,成为越来越多的公众的期待。由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文部联合发起的公众关注热点话题调查,截止2月28日10时,“社会保障”话题以242990的得票高居榜首。温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

我们在通过对各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分析中了解,只有我国的经济发展了,才能带动社会保障体系各方面的发展。在新农保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按照地方区域,根据不同的农民特性去划分政策,合理分配国家财产,鼓励各大地区的农民、城乡居民以及企业退休人员积极参加保险,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2008年~2012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附:组员名单

组长:毕傲月学号:1004314055电话:***

组员:张莉莉学号:1004314025任务分配:找12年报告相关内容郑文佳学号:1004314020找11年报告相关内容程清清学号:1004314037找10年报告相关内容秦姣

赵周怡

于飞飞

刘玲玲

向泽敏

许婉彬

董亚丽

夏茜茜

李杭

冀雅楠

杨焕敏 学号:1004314057学号:1004314072学号:1004314006学号:1004314050学号:1004314049学号:1004314054学号:1004314003学号:1004314076学号:1004314075学号:1004314022学号:1004314047找09年报告相关内容 找08年报告相关内容 查两会热点新农保问题 搜集两会城乡居民问题 协助查找养老保险资料 协助总结论文报告 查企业退休养老保险新闻 协助总结论文内容 负责整理所有材料 搜集两会专题 协助搜集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二篇: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探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做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更加突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以党的号召和指向为契机,结合次债危机与欧债危机后的环境变化,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于提高人民福祉,保护社会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有效地规避养老、疾病、失业等社会风险,保障全体人民公平的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效用社会保障是国家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在年老、疾病、失业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安排。[1]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社会保障经历了一个从恩惠到权利的发展过程,[2]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减震器”和“稳定器”,现已成为衡量人权能否实现、社会发展是否和谐以及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社会制度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不足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的情况下,博取世界各国社保制度之长,尊重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二)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不足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但从以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中也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缺乏统一性。

2、社会保障立法层次尚偏低、缺乏稳定性。

3、实施和监督机制凸显薄弱性。

4、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窄

5、社会保障水平不均衡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诚如前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己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难以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针对性的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一)明确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立法、执法和司法是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的关键环节,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应当首先注重立法,为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和监督提供法律依据。

(二)提高实施机制与监督机制的执行力度立法的目的在于为执法和司法提供法律依据,也是为了保障执法和司法的顺利运行,同时执法与司法又是立法的现实手段。社会保障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只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机制和监督机制,才能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功能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的权利救济机制权利的救济是社会保障受益者自下而上反映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路径,这样才能够确保社会保障信息在操作层面的良性互动。针对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监管不力的现状,我国更应当保证社会成员权利救济渠道的畅通,以此增

强社会监督的力量。

(四)取消户籍分化,统一社会保障体系户籍制度直接造成了我国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导致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差别待遇。

(五)大力推行社会保障税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统筹、产业投资和社保基金,体现收入再分配职能的财政拨款难以形成社会保障类的预算支出。

四、结语就本质而言,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社会财富再分配行为,但其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尤为需要,肩负着稳定政局、安定社会、给予市场信心、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实保障。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责任的强化,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决策理念和制度安排日趋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着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将基本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和惠及全体城乡居民的平等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篇: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探讨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探讨摘要:本文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可通过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采取最有效的法律性筹资方式、建立社会保障资金保值增值的机制、实现社会保障管理法制化以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财政审计监督制度,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类保障形式已经或正在成为当代社会制度的主流。它是社会来来组织实施的,其产生的背景和运作的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其他各种社会条件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此类社会保障不仅关系着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而且还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世界各国,从领导人到老百姓,大家都关心此类社会保障,他自然也就成为了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现状

一.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积不断扩大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最先提出、并于1995年建立、实施,其间不断扩展和完善。“十一五”期间,中国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5673万人。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标志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试点要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通过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镇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各地加快了省级统筹的步伐,促进了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

二.城镇医疗保险努力实现全覆盖

城镇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部分。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推行城镇医疗保险,其保障对象包括城镇所有用人单位。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于2007年开始试点,截至12月底,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68万,其中88个试点城市参保人数2583万,已有62万参保居民开始享受待遇农村养老保险不断规范和逐

步恢复

三. 农村养老保险在规范整顿后逐步恢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整个人口的60%以上,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存在许多问题,积极推进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

1993年中央首次提出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997年国务院批准《关于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若干意见》。经过多年探索,于2002年开始试点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提出到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2451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

7.3亿人,参合率达到86.2%。

五.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

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其保障范围为所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2003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4575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17.8%。到2007年底,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2173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41.5%;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3980万人。到2008年6月底,参保人数为13025万人。

1994年劳动部颁布实施《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保障范围为城镇企业职工。2002年末全国参加生育保险职工3488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14.1%。到2007年底,全国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7775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26.5%。到2008年6月底,参保人数为8452万人。

六.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社会救助和社会救济体系愈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更加完善。2006年3月开始实施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将五保老人的生活救助,由集体内部互助共济为主,调整为主要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中安排。截至2007年底共有525.7万人、492.4万户农村五保老人享受到了五保救济。

新型医疗救助力度逐步加强。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或资助其参加当地合作医疗。截至2007年底,城市医疗救助共救助406.6万人次,支出12.5亿元;农村医疗救助共救助603.4万人次,支出23.5亿元。

住房救助开始进入社会救助体系。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以及《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相继出台,自此,我国住房救助制度开始建立。2007年,全国廉租住房投入近94亿元,超过了历年累计安排资金的总和。全国新增保障户数68万户,对城市低保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基本做到了应保尽

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规划解决204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其中,新增廉租住房房源161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43万户。

我国社会保障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存在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够健全、监察执法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二)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中国养老保险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留出积累资金。老龄化提前到来,意味着“未富先老”,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养老负担重、筹集资金难和医疗费用大等诸多挑战。

一. 城镇社会保险覆盖不全

医疗、养老的参保率相对较高,但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仍在80%以下;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灵活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非就业人口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部分人群,尚未进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之内。

大量的流动人口,因为保障政策的不健全,无法得到社会保障,比如,许多残疾人、儿童因为没有家人的照顾而流浪街头,这种情况,在整个中国十分的频繁,随处可见。这就暴露了,我国保障体系的严重落后和不足。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在现实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只是一句空头文件,大多数的农村都没有社会保障,并且社会保障在许许多多潜规则的指导下,使得有了保障的人们,得到的补助根本就起不了多大作用。在农村一个残疾人,一年就只补助一千来块钱,在物价不断大幅上涨的我国,一千块根本就不够用,买点油啊、菜啊等还行。太少了太少了。

尤其是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仍处于地方自选动作状态,缺乏统一的制度设计。八十岁的老人每个月是八十块的补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有许许多的老人根本就没有得到过钱。在这个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就比资本主义社会还要差许多呢。不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吗,到头来还不如资本主义。为什么呢。

三.很多流动就业人员的保险关系难以转续

对于国有企业职工或公务员,在工作转动时,可以将保险转续,但对于大多数草根阶级来说,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这就导致了,大多数私有企业职工或个体户就没有保险,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没办法。

由于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使得地区间的利益分割严重,造成社保地区间转移的障碍,统筹部分无法带出,流入地也不愿承受新增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力和人才的自由流动。再由于目前的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不高,对转移接续的技术上也造成较大困难。

四.社会保障的地域性差别较大。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地区之间不平衡,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别,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反之则低,并有扩大趋势。为了全面反映社会保障的地区差距,选择了24个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社会保障指标体系,归纳为七个子系统,用综合评分法计算出各地的总分并进行排序,保障水平较高居前10名的是: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吉林、辽宁、山东、广东、黑龙江、新疆;居11-20名的是河北、山西、青海、宁夏、浙江、内蒙古、四川、甘肃、安徽、云南;21-30名的是陕西、福建、湖北、西藏、河南、江西、湖南、贵州、广西、海南。居前10名的有7个是沿海地区。全社会社会保障覆盖面,沿海地区一般已占40-70%,以西南地区最低。农村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别更大。

五.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大,收支不平衡

对于社保基金,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09年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39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对此,唐钧说:“社保账户目前的缺口已经很大了,前两年已经达到了800亿元,估计现在可能超过1000亿元,我想2930亿元也许会在这方面有投入,但是不知道会在这里面有多少投入。”

六.社会救济尚不能尽如人意。

保障对象中国家只重视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甚至在职职工,其他类型尤其是集体企业职工及其他劳动者,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另外,隐性就业与隐性收入难以测算,致使一些不应该得到救济的人员得到了社会救济。加之,管理体制不顺,上级政府的救济资金往往不能及时到位,基层财政资金困难,影响到社会救济资金的发放。

七.社会保障立法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监督机制

虽然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一些法规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费征缴等因为没有有力可靠的法律依据,困难重重,效果不尽人意。再有,社会保险基金被挪作他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层次偏低,社会保障工作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艰难地开展工作,大多依靠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颁发的,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很少,因而与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不相称。如果社会保障法的制定和完善与经济法、民商法、刑法等法律相比远远滞后,不仅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而且会影响国家整个法治化进程。因此,尽快建立与我国法治发展进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已是必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营机制的转化,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稳定。加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来化解。与此同时,我国大量的残疾人,根据民政部调查数据,我国现有残疾人829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34%。残疾人保障也亟待救助。为此,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对于养老制度

1、建立一个由中央统筹的国家养老金基金、地方性强制养老保险计划和企业补充性的个人养老保险计划组成的体系。

2、彻底转变转轨时期传统的“企业办社会”模式,把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的非生产性资产转换成养老保险启动资金,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管理。

3、实行社会保障税制度。从减轻企业负担考虑,有必要进行费改税的尝试。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对策主要有:

1、建立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应包括社会保险、农村社会成员救助制度、乡镇企业社会保障制度。

2、建立与城镇养老保险相一致的部分积累制,建立农村社会成员个人账户,由政府、村集体组织及个人共同承担缴费。

3、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

4、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社保的金额。应以各级政府财政及村集体组织合理分担组成农村救助基金,对达到一定生活标准以下的成员进行救助。

5、建立全国农村社会成员社会保险转移制度。将进城打工者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中。

三.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调整支出结构,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

四.努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

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城镇化加快的特点,完善现有的保障制度,有计划地把应该纳入而未纳入的人切实纳入进来,真正实现“应保尽保”;探索新的制度建设,针对不同群体增加新的保障项目,如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

五.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

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社会捐赠,扩大社保基金的筹集渠道,不断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要进一步提升基金的统筹层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促进基金管理的公开、透明,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必须有可靠的法律依据来保证。因此,必须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规范社会保障行为,使社会保障逐步由政府行为变为法律行为,实现社会保障管理、运行法制化。加快出台《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慈善法》等法律,制定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规。

同时要严格执法,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规范企业用工、清理社会保险关系等方面的监察执法,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第四篇:论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及社会保障体系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谈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统一建立并强制实行的为劳动者平等地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养老保险,是法定的强制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般由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三方合理负担,以企业负担为主。根据1997年7月16日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金额的20%;职工个人缴纳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参加保险的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的年龄就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然而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而愈积愈多,最初几代退休者享受了远远超过其缴纳的养老金,这样一来,日积月累,原来收缴的保险储备金远远不够支付现在的离退休费。房海燕女士(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博士)于1998年在比较乐观的假设条件下,根据给付配置精算成本法测算出我国隐性公共养老金债务1997年的现值为17998亿元,数目惊人。而我国现有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据劳动社会保障局的统计,1998年虽经多方筹资和加强保费征收,仍不足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的需要,当年全国共赤字70亿元左右;至2000年5月,全国共拖欠离退休人员养老金90亿元,涉及离退休人员350多万人。由于保险意识的淡漠和职工对保护自身权益的无知和无奈;更重要的则是一些企业领导和业主的头脑中对社会保险存在错误认识,他们往往认为,为职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是无效投入,吃亏买卖,表现在行动上能躲就躲,能赖就赖。同时,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机制的缺陷也为企业规避保费提供了方便,由于个人和企业负担的部分由职工所在企业代扣代缴,这样一来,职工丧失了主动权、监督权,甚至丧失了知情权。截止1998年6月,全国累计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达348.6亿元。近年来,由于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费也只有80%—90%;挪用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现象也相当严重,2000年,劳动社会保险部会同国家审计署,财政部对全国社会养老保险资金进行清查,结果表明,12年来仅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就被挪用达100亿元,其中已核准损失2000多万元。由此而知,恐怕将危及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安全。

针对以上的分析,对这些危及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安全的因素,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予以解决。

当前应采取的措施:

一、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历史欠帐问题

根据我国的现有国情,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1)变现一部分国有资产,提留一部分国有资产存量,将变现所得划入养老保险基金,并把此举与正在进行的国有资产重新结合。(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每年从财政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补偿养老保险基金。(3)调整股权结构。选择一些竞争性行业、减持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这样一方面可取得一定量的资金用来补偿养老基金,另一方面又符合国有经济逐步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改革方向。(4)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开征社会保险税。(5)在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的地方,规定凡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其所得的一部分要划入养老保险基金。

2、扩大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力配置,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所有这些都客观上要求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截止2000年底,我国有10376万城镇职工和3173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约占50%,有7400多万农村居民参加了保险,占全部农村居民的11.18%,占成年农村居民的11.59%。可见,没有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群是一个庞大的队伍。从而可以看出,扩大社会养老保险是一件多么任重道远,多么必要的工作。尤其是农村这一块更是必要的。从我国目前的农村看,养儿养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呢?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

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中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一种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低下的生产力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一块块土地上而无其它谋生手段,封闭的交往方式又使农民只能依靠自身积累经验而无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于是,对土地和耕作知识的拥有就成了社会继承与世代交替的内容。土地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子女要想获得土地必须赡养父母为代价。同时,子承父业是传统农民家庭的突出特点。父辈们靠土地生产生育、培育后代;子辈们靠土地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土地构成了百姓们家庭养老的重要经济来源。

但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生育率下降,子民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顾生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就现在看,由于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以后的年轻人面临着两个年轻人要养四个老人,甚至于6个、8个,这就给相当大的一部分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家庭负担,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就需要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做到人人参加社会保险,到老才能老有所养。

由于尚未解决历史欠帐的问题,统筹资金就必然被用来发放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样一来,就参保的年轻一代就无可奈何地成了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主体,下一代养上一代的代际拆拆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社会统筹帐户成了没有积累的“空帐”,这样的结果必然会严重挫伤人们参保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工作效率。再有就是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许多地方还处于摸索阶段,国外也没有现成的模式供使用,国内没有完善的法律作依据,操作的时候难免有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不当的管理和不周到的服务都会影响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从国外成功经验来看,养老保险制度越完善、服务越周到,投保者的热情就越高,保险基金也就越充足;反之,越没钱,服务就越无法提高,投保者越没有热情,保险基金就越不充足,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3、创新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机制,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要想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参保人负担的情况下,持久地维持养老金的支付承诺,就必须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效益,实现其长期持续的保值增值。国务院于1995年明文规定,社会养老保险只能用来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率总体上是走低的,所以这种投资方式虽能较好地防范风险,但增值有限,甚至保值困难。因此,必须创新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当前可考虑以托管或向商业人寿保险公司购买保单的方式进行投资,这样既可以提高投资效率,又能有效的促进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融合与互动;就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实际情况看,托管人市场尚未真正形成,相对来说商业保险市场发育较为成熟,保险公司的经济实力也比较雄厚,是社保部门当前最合适的受托人和投资合作伙伴。从长远打算,必须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创造更多适宜的投资工具,政府应制定适当政策以引导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向低风险、高收益的领域投资,如住房信贷、基础设施、教育产业等。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进入强制性再分配来保险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社会保障法是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

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国家”模式有很大差异。由于人类对社会保险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英国等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设至少都是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工业化进程或者基本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以后才着手进行的。由于其物资基础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它们在较短的时期内就确立了比较全面的“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模式,因而其阶段性很难进行区分。而发展中国家借鉴西方国家建立社会安全网的经验,在工业化起步和发展的同时,就开展构筑社会保障这一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来克服市场经济体制的固有弊端。这既表明发展中国家吸取了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教训,树立了把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结合的新的“发展”观,同时也决定了发展中国家不可能照搬西方的社会保险建设的模式。在工业化的各阶段,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经济条件和社会需要,对社会保险项目进行优选,使可用的经济资源用在社会发展中问题最突出的方面,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完善表现出阶段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问题突出的国家。在社会保障建设方面,我们既具有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又具有我们自己的特殊性。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向贫困问题”挑战,必然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正是这种国情,使我们不得不将解决贫困问题的社会保障目标又分成了两个实施阶段。迄今为止,我们处于前一个实施阶段,既首先在城市范围初步建立了一套以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及特种救助、抚恤等为主要内容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社会保障项目从保障水平来看,既有从属于向城市贫困挑战范畴的社会保障项目,也有配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而推行的城市收入平滑项目。而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机制则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加深,加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社会要求日益强烈。

现在,我国总体上还是一个刚跨入中低收入水平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与这一判断相对应。其次,人们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建设存在的阶段性,而一般性地讨论农村社保建设问题、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这不利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基本战略方向的确定。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的社保建设,如果不优先解决贫困问题,就失去了其“保障”的基本意义。

与我国经济水平相适应,我国社会保障建设既应该打破城乡社保建设的“二元社会结构”,迅速把农村居民纳入到社保体制中来,同时也不能否认我们还处于“向贫困挑战”的社保建设阶段而入为地提高社会安全网的保障程度。

向贫困挑战,解决一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即当工业化发展创造的经济条件可以开始满足解决公平问题的需要时,发展中国家应该从扶持极少数人口走出贫困为突破口,来进行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起步和初期的发展阶段,由于资本的约束,一般都采用了产业和地区不平衡的发展战略,这种战略模式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但却导致了部门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地区发展上的二元性更加突出,甚至有一部分人口继续陷入贫困状态。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继续加快工业化步伐,在这一进程中通过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调整,在工业化加深的同时也扩大了工业化的面,通过经济发展来缩小贫困人口的比例;另一个是利用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解决贫困问题,为贫困人口提供生活的基本保障,让其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也为其贫困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中国秩序的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定位的实施,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步发展的,同时也是法律文化发展的反映,它用法律的强制手段保障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从而进一步保障了人们解决贫困问题。

第五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时政背景

社会保障关系着社会里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是切实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在今年也依然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除了城镇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实现顺畅转移接续,今年,多个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涨也体现了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重视。

2010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为当时正在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改进政府工作的目的进行考察。考察中,温总理在认真听取了残疾群众的意见之后说,“关于完善《工伤保险条例》,我们要认真加以研究、修订和补充”。李克强副总理今年3月份考察新疆时,切实强调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辅相成,要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工程,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二、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7亿人。农村社会保障也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享受人数达到4291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农民达到8.14亿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有: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严重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反映在社会群体上,则表现为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1、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我国虽然相继建立了针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不少保障制度刚刚起步,覆盖率不高。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保障的人口大概在3亿人左右,目前参保人数为1.18亿,参保率只有39.3%。此外在养老保障方面,还有农民、农民工和城乡无保障老人三个群体,无法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范围还未覆盖全民。

2、社会保障水平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与发达国家20%以上的水平有一定差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只有12%左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造成群众享受到的保障待遇偏低,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只有30%左右,城乡低保标准总体偏低等。

3、社保制度不健全。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一方面,该建立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比如,我国尚无一部社会保障基本法,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致使社会保障领域的很多工作因没有法律规范而存在着无法可依的现象。另一方面,该统一的制度也未完全统一。比如,受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存在着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各地都分别制定仅适用于本地的政策、标准、措施,导致社会保障关系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接续、转移阻碍重重。这与市场经济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要求是极不相符的,使得大量流动就业人员难以正常享受养老和医疗待遇。

三、怎样促进社会保障?

(一)关于做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温家宝总理在今年4月发表文章指出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保障水平有高有低,这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有关,也与政治体制和历史传统有关。但就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保障项目而言,却是大同小异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12个字,即“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也可以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快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劳动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努力加快扩大覆盖面。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快制度整合,逐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城乡衔接。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个人终身社会保障号,并尽快实现全国联网。

第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要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要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倾斜。社会保障投入是用人单位、职工和政府的共同责任,要合理划分三方责任,形成科学的分担机制。要加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增加缴费收入,强化基金监管。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一是对城镇就业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二是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对目前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的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四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实行先保后征。

下载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 社会保障是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制度保障,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也是......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优抚安置等等,是因农民年老、疾病、失业、丧失劳动能力和遇到其它困难......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 适度 农民工 【论文摘要】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 之一。文章通过特定的测定模型,计算出我国近几......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的初探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的初探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发展日益步入正常轨道的现阶段,从宏观上系统地考察并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道路已经显得必要而且迫切了。社会保障......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大全)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摘 要: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多项制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也存在着......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和谐平安社会[摘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本文通过分析我县社会保障体......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