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泾阳县社树村发展生猪养殖的汇报
泾阳县社树村发展生猪养殖的汇报
社树村位于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誉的泾阳县西部,泾惠渠灌区上游,人杰地灵,关中环线贯通东西,村间油路纵横南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村。社树村现有816户,3117人,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400亩,其中果园面积2400亩,养殖业是社树村的主导产业,目前全村生猪存栏7600头,年出栏15000头,精产母猪280头,笼养鸡14万只,奶牛200头,奶山羊560只,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200元。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在2004年4月我们村成立了以“支部+合作社”模式的社树村养殖业合作社,下设猪、鸡、牛、羊四个分社,合作社制度章程完善,同时我们我们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包括肉,蛋,奶,果,菜,豆制品,腌制品等十个门类的社树村牌商标。八年来,合作社和村两委会紧密合作,以瞄准市场科学发展为理念,以为养殖户提供全面服务、增加经济收入为目的,尤其在养猪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事情:
一、为养猪户搭桥担保,同王桥信用社结成共建信用村对子,每年为资金困难的养殖户解决贷款200万元左右,组织在合作社内的4户饲料销售大户由合作社担保为养殖户赊销饲料,金额周转达300万元左右。
二、有合作社领导出面到河南、四川、汉中等地为养殖户调回仔猪、种猪,扩大养殖规模,方便群众。
三、同县畜牧局共同请专家、教授、养殖能手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达八次以上。
四、培养出了一支20多人的生猪销售队伍,除清售本村的生猪外,常年活跃在周边五个县区,年收入达150万左右。
五、定期组织养殖户集资,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全覆盖消毒,及时组织养殖户配合畜牧站按程序进行防疫,除本村的两名兽医外,联系饲料厂的专职兽医常年四季为养猪户进行义务巡诊,及时将病情、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为了进行品种改良及药品的就进服务,专门在村中心广场划出两间门面房作为养殖业技术服务站,培养出一名专职大专学生为养猪户上门服务,对母猪实施人工受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合作社非常重视生猪市场信息的收集,发挥本行业人多、面广的优势,综合网络信息,及时为养猪户通报市场行情的预测情况,2010年年初生猪价格大滑坡时,社树村在合作社的指导下于年前12日将全村存栏的780头母猪精减到300头,9000头肉猪基本上销售完,无一户受到损失。
养猪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多年来在合作社的组织指导下,在上级畜牧局、站的领导支持下,我村的生猪养殖取得
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全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来自生猪养殖及其相关产业,经过调查统计,以2011年饲养一头肉猪为例,从30斤起长到230斤出栏,除过药品、消毒的利润为850元,猪类销售收入为50元,可使每亩苹果或桃增产100斤,收入100元,合计每一头肉猪净挣1000元。如果加上这条产业链上的其它人员收入,比如兽药销售、收猪手续费、饲料销售收入,合计也达100元左右。其次养一头母猪若每年两窝,每窝9头,共18头,每头400元,共计7200元,减去各种费用每年3000元左右,年净挣4200元,加上粮果增产100元,共计4300元。按社树村年出栏肉猪15000头计算,年收入1500万元,母猪280头,年收入120万元,合计16200万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从目前形势看,能繁母猪的基数还是过小,可预计明年年底以前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好,是养猪增收的大好时机。
为了把养殖事业做大做强,增加收入,在村两委会和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去年我们争取到的年出栏万头的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经初步完成,一期存栏3000头,年出栏6000头,完全建成后,如不考虑市场因素,全村年出栏肉猪可达两万头,可再增收500万元。
我们经过这些年从事养殖业,总感觉到在疫病防、治两方面还做不到100%的把握,正式这种原因和市场因素严重影响着我们养猪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向养的好的兄弟村和单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练出一身硬功夫,闯过把控市场、防疫治病这两道难关,更好的为养殖户服务,增加自己和村民的收入,使社树村的养殖业更加蓬勃的发展。
第二篇: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浅析
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浅析
前言:养殖户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素质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很难接触到关于疫病防治方法,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波动预测等方面的消息.成立养殖作社可以利用资源优势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为养殖户防治疫病提供指导,为养殖户的养殖决策提供所需信息.合作社可以聘请养猪专业人才,为合作社成员随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不定期的进行养殖技术讲座.合作社可以集中采购饲料和疫苗,优化销售环节,扩宽销售渠道,与大型加工企业签订合同,形成产销对接,稳定养殖收入。建立完善的生猪产品价格信息体系,加强生猪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建立健全生猪产销信息网络和预警预报体系,全面掌握产销情况,提醒合作社成员防范市场风险。尽可能的掌握更加全面的价格信息帮助合作社成员对生猪生产形势做出准确判断,以降低价格预期的误差,获得稳定的收入,规避市场风险。
一 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启示
浏阳南川河生猪养殖合作社目的在于使浏阳地区生猪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改善农村养殖环境与生活环境,提高畜禽养殖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使养猪业向规模化养殖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养殖业与国际接轨,代表现代化养猪业发展模式的养殖合作社相继出现,养猪合作社的出现说明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生猪养殖方式的发展方向,其规模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开始呈现。养殖合作社是生猪养殖的理想模式,介于农户散养和规模养殖场之间,是生猪养殖业由分散向集中发展的过渡类型。各地发展生猪养殖合作社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是究竟一个区域内发展多大规模,多少数量的生猪养殖合作社才适宜,才能与当地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相匹配,却成为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对养殖合作社的研究、特别是对养殖合作社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度规模的研究,对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生猪养殖业形成规模优势
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迅速发展,传统的家庭散养户已积蓄了一定的资金,同时还拥有了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这部分养殖户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生猪养殖模式,使自己的养殖生产获得更大的利益。从一个区域内生猪养殖合作社数量来看,数太少,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过多,容易造成资源紧张,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养殖户积极要求发展生猪养殖合作社,区域内的养殖合作社数量又是有一个极限值的。若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规模恰好能适应某区域内环境、社会、经济的承载能力,便可以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
第一,规模养猪能够一定程度的规避市场波动。能有专业的人员关心当前的生猪价格及后市走势,根据预期走势和合理调整存栏结构。
第二,规模养猪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规模养殖厂投入大,经济实力强,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高,生产设施设备先进,在亏损的时候能够顶的住,保持生产后劲,为盈利期抢抓机遇奠定基础。
第三,规模养猪是实现组织化合作经营的基础。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发展组织合作经营,增强生产计划性,减少盲目性,是规避市场风险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四,规模养猪是落实政府调控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政策措施的载体。如政策性保险制度因散养技术水平低,生猪死亡率高,保险公司对其保险只能亏本经营,为此现行政策性保险都确定最低参保养殖规模。
(二)有利于生猪养殖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生猪养殖合作社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养殖方式,有其特定的养殖规模、养殖模式,生产的生猪在销售上有有其特定的门路。这使得与生猪养殖合作社建设配套的销售服务机构有着专业的服务能力,逐步使得合作社所在的地域逐步形成各种专业村、专业乡,形成具有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商品生产基地,推进郊区和农村养殖业产业化的进程。在专业化形成的基础上,养殖合作社配套建设相关服务组织机构,使养殖企业、养殖户能对市场信息及时准确的掌握,同时具备一定的市场控制能力。
(三)有利于种、养结构优化
这种养殖模式变农户零星散养为规模集中联片饲养,使分散的养殖户把生猪养殖由家庭副业变成主业,使更多的农户投入到养殖业的生产经营中。生猪养殖业的大力发展,优化了畜牧养殖业生产结构。就目前看来,在建设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同时,为保护环境各合作社都会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场所,一般为修建沼气池和种植作物、果树。这样的种植和养殖配合建设模式使与生猪养殖相关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产业得到发展,优化了种植业结构,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四)有利于农民收入增加
生猪养殖合作社科学的管理可以使生猪换病几率降低、相关养殖资源得到充分运用,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妥善处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建设会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为保证粪污有效合理排放而建立的果林或相应种植作物,为保证生猪运输的运输业等。带动的相关产业能够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广阔的空间。当前生猪养殖业己经成为许多小城镇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防止疾病的传播,生猪养殖合作社一般建设在距离村民生活较远的地区,这样的建设对环境同时起到了保护作用。另外养殖合作社一般都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式,区内同意的管理、规划、设计使养殖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污染也得到统一的处理,污染防治效果明显。目前国家提倡建设循环经济的节约型社会,因此,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发展规模要结合循环经济的节约型社会来进行。养殖合作社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多数合作社区内都运用了循环原理,粪污能变废为宝,解决能源的紧张,减少农户的开支,使区域可持续发展。二 强化生猪养殖合作社专业生产,提高养猪效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为载体,用先进的生产理念,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的生猪产业。
(一)规范科学化 搞好生猪养殖场的区域规划,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布局调整。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发展基础,改变目前分散饲养,小规模饲养生产的格局。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区域生猪养殖承载量,科学确定区域内,养殖场内的生猪养殖数量,并做到规划细化,实现生猪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建设规范化 改造和完善养殖基础设施不仅是生猪规模养殖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生猪产业素质的重要措施。生猪养殖场,要高起点,高标准,不能走过去低水平发展的老路。从场地选择,建设规模,建筑布局,生产设施,饲养管理,卫生防疫,排泄物处理等方面加以规范,要以统一防疫,统一粪污处理为重点,配套防疫,消毒,疫病诊断和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套沼气建设,实行集中供气,集中粪污处理,提高疫病控制和污染治理能力。
(三)管理企业化 必须按照现代化的管理要求,用规范化,企业化的制度进行经营管理。同一养殖场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栏舍,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销售。要严格产加销全过程的生产监督,严防瘦肉精,激素和恶劣饲料等进入生产环节,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三 整合生猪市场资源,落实生猪专业合作社优势
(一)落实经济效益,提高养猪积极性
根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猪肉占国民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人均消费量从1990年20千克上升到2008年的39.6千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消费量还会继续增加。生猪消费一直是肉类消费的主体,生猪需求的不断增长,说明中国生猪市场空间巨大,生猪养殖行业是很有前景的,提高养猪效益,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引导农民向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方向发展,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能更自发的引发他们的养猪积极性。
(二)把脉生猪市场周期,合理调节生产
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一直存在一个市场周期。根据这二十几年的观察,即每3年左右为一个市场周期。每个市场周期又都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即成长期、高峰期、下滑期、衰退期、低谷期、回升期。而生猪出栏价格的波动是生猪养殖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由于市场信息缺乏,农户养猪投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当期市场价格是决定农户养与不养、多养还是少养生猪的唯一指标,很少有人研究价格变化规律,行情好时一拥而上,行情不好就一拥而下,对市场形成强大冲击,引起剧烈的价格波动,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价格发现与分析工具的缺失,扭曲了农户的养猪投资决策,进而影响着未来生猪供求关系的平衡,使养殖风险更趋于复杂化,其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就是经济学中的“蛛网现象”,它的表现是:生产者根据上期价格作出本期的生产决策,当上期价格很高时,生产者增加下期产量;反之,当上期价格较低时,生产者会减少下期产量。而且从种猪到肥猪的饲养周期是3-4 个月,这进一步使猪肉的产量调整滞后于市场价格变化。同时GDP 对生猪市场有着重大的影响:每当GDP 增长速度超过10%时,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都要经历一次大的高峰期,每当GDP 进入平缓增长状态时,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都要进入低谷期。当GDP 高速增长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农业土地、劳动力、资金急剧向工业和城市流动,生猪增产速度减缓;另一方面居民
收入快速增加,农村人口快速进入城市,城市居民户外活动增多,农产品需求急剧上升,国内猪肉消费呈快速增长。猪肉供需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价格也随之快速上升。
(三)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化解生猪市场风险
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况,一方面,生猪期货的适时的推出,为广大的养殖户提供了金融工具的保险,生猪期货能够为养殖户能够提供套期保值,规避风险,跨市套利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生猪专业合作社能够万千零散养殖户带来养殖方向。生猪专业合作社的标准规模化的生猪养殖能够获得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资源规划的支持,结合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布局;政府积极的将能繁母猪补贴,生猪保险等政策通过生猪专业合作社实施,这样既能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又能将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又能减少政府部门的硬性操作和工作难度,为农户带来生猪收益的保障;2008年,生猪养殖保险覆盖率已经达到52.4%;畜牧局搞好监管工作,要加强对生猪规模养殖建设进行技术知道,从场地选择,建设规模,建筑布局,生产设施,饲养管理,卫生防疫,排泄物处理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加以规范;通过与农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对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实施科技项目,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交流学习养猪经验,推广先进养猪技术;政府经济部门对于合作社更多的财政支持,加大对合作社农业财政补助和提供银行对合作社贷款支持,为合作社提供更多的资金保证;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生猪合作社从用地,税收,项目等多方面受益,这将有利于生猪合作社进一步向成熟化发展。
(四)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产业链资源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为克服单纯市场经济带来的危机,国外生猪养殖同其它农产品生产一样,广泛推行了产供销一体化生产,除形成贸工农综合企业实行全链条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外,多数肉制品加工企业、生猪养殖企业、饲料加工企业还普遍通过合作社等联盟方式形成合作关系,组成一体化经营组织。国内生猪合作社的成立能够带动饲料企业和兽药企业的发展,为他们带来商机,促进企业的规模发展与升级;此外和一批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规模大的肉类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建立联系,实现基地对接,产销结合。同时生猪合作社要严格控制疾病和药物残留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生猪品牌,并通过广告宣传,产品推介等促销活动,提高生猪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使生猪产品能进入大型加工企业的同时,也能走进大中城市的高端消费市场。例如在发达国家,目前肉食品的销售渠道一般是屠宰者直接把肉制品提供给超级市场销售,肉品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作用将越来越弱。四 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一)标准化生产
1.影响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规模的因素
1.1环境方面因素
(1)自然气候
猪只有极少的汗腺可以在炎热的夏季进行体温调节,也只有极少的毛发抵御冬节的寒冷,它们自身调节温度的能力特别差,只有依靠外界力量来调节温度。所以,猪舍必须具有良好的温度保持效果,并且得用通风系统进行调控。温度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以使猪感到
舒适,这样猪的生产性能才能保持在最好的状态,在此温度之上或之下,猪将产生应激反应,饲料效率下降。
(2)饲料资源
饲料是生猪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养猪生产中最大的成本是饲料,它约占生产费用的70%,因而能否获得质优价廉的饲料,是决定养猪经营成效的关键,也是直接关系到畜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养殖当地饲料的丰富与否是该地生猪养殖能否持续发展的前提,饲料丰富,养殖成本就会较低,饲料缺乏,当地养殖就需要从区域外购买饲料,增加饲料成本,增加养殖成本,发展受制约。
(3)场地面积
生猪养殖合作社的总占地面积应按年出栏1头育肥猪占2.5一4m,计算,在建设上区内要划分为饲养区、办公区、生活区和污物处理区,每个分区有严格的建设标准。特别建设,有后备母猪舍、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公猪、配种猪舍和装卸猪斜台。猪舍建筑形式可选用开敞式或有窗式2种。两种不同的猪舍其建设要求各不相同,这就对不同的猪舍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上有了不同的要求。另外在在合作社区内还要利用绿化带隔离清洁道与污染道,使其互不交叉。以上建设要求对建设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场地面积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场地面积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4)粪污处理
规模化生猪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污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农田、桑果园、蔬菜地、鱼塘是粪尿就地消纳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根据周边环境决定合作社选址与规模对实现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
1.2社会方面因素
(1)场址选择
生猪养殖合作社应当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范管理、节约用地”的原则,选择生态环境优良、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排水便利、易于组织防疫,没有“三废”污染,与居民点、工厂及其他畜牧场应保持IO00m以上的距离,且处在下风向,地下水位2m以下,避开屠宰、交易市场的地方。合作社周围应有围墙和其他有效屏障,内部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场址的选择关系到生猪养殖病防疫、生猪屠宰、猪肉加工运输等问题,选址不好将导致运输、防疫成本增加,因此,对整个养殖合作社的建设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生猪养殖的物质基础。生猪养殖合作社建设包括饲养区、办公区、生活区和污物处理区设施建设,还包括场区清洁道、污染道、绿化隔离带,以及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着生猪养殖产业是否能够顺利发展,是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
(3)技术、管理水平
生猪养殖涉及大量的技术,因此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一个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科技文化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地区养
殖从业人员的科技掌握能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高的地区,其养殖合作社发展,规模相应也越大,合作社规模化养殖所带来的效益就越明显。养殖合作社的管理分内部和外部管理,即内部组成、相关事物管理和外部相关联系管理。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管理水平的高度直接影响合作社的内部生产和外部发展。
(4)生猪屠宰、加工能力
我国对生猪的屠宰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屠宰有专门的屠宰场所,一个地区的养殖合作社通常都是在某个或者某几个固定的场所进行屠宰,因此屠宰厂的屠宰能力就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另外猪肉的加工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地区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发展规模。
(5)相关组织
合作社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将分散的农户家庭养殖变为适当集中的规模化生产,实现养殖方式的集约化。合作社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依靠合作社内的龙头企业、协会、专业养殖大户、技术服务机构等,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以此来降低养殖成本、减轻市场风险、提高猪肉质量、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合作社生猪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合作社发展密切相关的组织还包括政府,政府应当充分运用政策,积极引导合作社的良好发展,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保障。
1.3经济方面因素
(1)经济基础
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建设是一笔大投资,不仅涉及圈舍的修建,还涉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合作社的建设规模也受到资金这个重要因素的制约,如果想要发展合作社的养殖规模,首先必须解决资金的问题。这里的资金不仅是政府、企业的经济实力,也包括农户、协会等的投资能力。
(2)养殖合作社发展基础
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应当建立在已有的合作社建设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以往的建设经验,可以降低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改变不合理建设方案,从而使养殖合作社更加科学与适宜。
(3)猪肉市场消费需求
市场是决定生产的场所,因此猪肉市场的消费需求决定了生猪养殖的养殖规模。根据需求供给原则,养殖规模的扩大有赖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只有当有了好的市场需求,生猪养殖业才能蓬勃的发展。肉价格
猪肉价格是影响猪肉需求了重要因素。只有较高的价格才能刺激养殖企业及农户的养殖欲望,才会提高他们的养殖积极性,因此养殖规模才会等到发展。如果价格不理想,或者没有利润,那么就会影响养殖积极性,不会扩大规模,更甚将资金转入其他行业,不在从事生猪养殖。
2.规范化管理
2.1环境管理
大规模的集约化养殖每天都有大量粪污产生,处理利用难度大,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开始慢慢意识到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许多发达国家迅速采取措施,并通过立法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2.2规划及政府政策
生猪养殖合作社规划设计要求较高,有的距离公路太近,噪音大、灰尘细菌多,影响生产不利防疫;有的场地过大,周围没有足够的农田、鱼塘、果园、林地等配套基础设施吸收其粪污;有的场地过小,不利于以后规模发展及规模优势的形成。具体要求为,按当地特点、优势与发展目标,指导养殖合作社建设,对养殖合作社用地、供电、供水、交通、防疫、物质供应、生产布局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大政策方针,建设合理的粪污处理配套设施,种植适当面积的作物吸收粪污。对合作社的选址、建设规模、畜舍建设标准、生产区和管理区的布局等邀请专家进行多方面论证,对审定不符合要求建筑设计图纸或场址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规定的,应及时纠正。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等规定,抓好养殖合作社内企业、个人或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发证工作。不管是农户、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对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关注多是集中在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注上,忽视其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在提高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当地农户、企业及生猪养殖合作社相关组织提高污染治理意识,改变其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念,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条文,编制适合当地的确实可行的养殖合作社污染治理法规,为合作社污染治理提供适合的技术和方法,积极研究新的技术与工艺。此外,相关环保部门及社会组织还应该就各个生猪养殖合作社对环境的影响定期做出评价,对污染严重的合作社进行处罚并限期提出整改和提升,使之健康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因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补贴政策,鼓励农户在养殖合作社积极使用沼气池处理粪污,对粪污处理妥当的农户给予宣传及表扬,促进全县生猪养殖业的发展。3.品牌化经营
合作社成员响应国家号召,每头猪均记录进生猪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数据库,防止病死猪流入市场,给广大民众安全,可靠,放心的猪肉。在保证猪肉安全的基础上,合作社投入资金开发自己的专用品种,在饲养良种猪的基础上,去开发适合大众口味的生猪品种。合作社在拥有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以后,可以将自己的品牌打入大型超市,连锁店以及大型企业,形成自己的专有的销售渠道。
4.降低养猪风险
4.1生猪行情监控
合作社通过与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建立合作关系,可以根据交易所预测发布的未来6个月的价格信息来合理的安排养殖生产,适当调整出栏结构或先行卖出生猪.同时,合作社也可以通过与本地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合机制,走联合发展之路,共同承担生猪市场的风险.4.2生猪预警监控,防范市场风险
根据生猪产业的行业特点, 加大对种猪生产的监测, 为分析判断市场变化提供较科学的依据;围绕生猪重点销售市场, 发挥养猪行业协会的作用, 突出生产 流通和市场销售三
个环节的价格监测 ,建立产销之间的价格联动网络;引导社会舆论, 加大对广大消费者的正面宣传力度, 努力维护生猪生产的正常发展环境,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生猪生产的大起大落;探索生猪生产政策性保险制度, 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 大力开展生猪生产政策性保险试点, 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 有一定养殖经验的养猪大户纳入合作社保险体系中, 化解疫病风险, 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4.3生猪防疫监控
鉴于疾病现已成为影响种猪, 商品猪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 加强生猪生产各环节的疾病防控便显得尤为关键.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 切实加强生猪疫病的防控, 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饲料 ,兽药生产经营的管理, 认真治理畜禽环境污染, 加强检疫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建立生猪免疫档案, 加强生猪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监管, 防止疫病的流行 ,积极推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定期发布畜产品质量安全, 生产标准, 生产状况和检测结果.同时, 建立和完善生猪生产的可追溯制度, 合作社成员要按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 并如实做好记录, 以备查验, 并为打击滥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以及使用有可能造成畜产品安全问题的投入品的违法者提供法律依据.附:浏阳市南川河生猪专业合作社未来发展理论(提纲)—— 甘元田
一. 根据国情分析,合作社需提高农民养猪积极性,增加农民养猪效率,转变养殖方式,进行专业化的生产,规模化的经营,为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 背景分析:GDP的增长对生猪养殖的影响以及生猪周期的分析;合作社的与相关关系的建立,包括国土资源局,保险公司,畜牧局,科研院校,政府管理机构;合作社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包括饲料企业,兽药企业,与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以及终端消费市场超市。
三. 散户养殖亏本因素分析:饲料,运输,养猪成本上涨等
专业合作社让农户增收的因素分析: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此外建立节能减排,高效环保的发展模式,猪肉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提高农名组织化程度,农超对接,质量打假,大学生专业人才的加入以及物价的调控
四. 合作社实现生猪养殖规模化,专业化的措施:(1)生产模式包括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信息优势(2)降低养猪风险包括生猪行情监控,预警监控,防疫监控
五. 浏阳市南川河生猪专业合作社文化宗旨
一(1)选准一个好的带头人,以专业人才创社
(2)选准一个好的专业产品,以强化服务兴社
(3)培养一个专业的技术队伍,以科学技术壮社
(4)制定一套好的制度,以规范管理强社
(5)建立一个好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发展增收促社
二(1)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
(2)统一生产标准,技术服务,品牌经营,产品认证,市场开拓,销售全面
一 浏阳市南川河生猪专业合作社文化宗旨:
(一)选准一个好的带头人,以专业人才创社
(二)选准一个好的专业产品,以强化服务兴社
(三)培养一个专业的技术队伍,以科学技术壮社
(四)制定一套好的制度,以规范管理强社
(五)建立一个好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发展增收促社
二 浏阳市南川河生猪专业合作六大创新:
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
三 浏阳市南川河生猪专业合作六大体系:
统一生产标准,技术服务,品牌经营,产品认证,市场开拓,销售全面
第三篇:丰乐村生猪养殖情况的调查范文
发挥物价杠杆作用,引导生猪养殖健康发展
——丰乐村生猪养殖情况的调查
白水县物价局—李刚
白水县史官镇丰乐村位于史官镇西部。东与镇政府隔沟相望,西邻白洛公路,南依仓颉庙旅游线,交通较为方便。全村辖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54户,1012口人,耕地面积3151亩,其中果园面积1248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3400元,该村现为省级“一村一品”养猪示范村,也是白水县物价局多年的包扶联系点。
苹果是丰乐村的主导产业,曾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自2003年以来,由于多次遭受冰雹、大风、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加之果树老化及供求和价格的影响,苹果销售惨淡,市场疲软,一时间果农挖树毁园成风,苹果主导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严重挫伤了果农务果的积极性,村民人均收入一下子跌到了300元。迫于无奈,村民靠外出打工艰难度日。
针对这种情况,2004年,丰乐村“两委会”确定了“种植欠收养殖补”的主导思想,提出了“发展科学养殖业,果畜并举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号召村民大力养猪,全村一举掀起了养猪热。通过几年的艰辛探索,生猪养殖已发展成为该村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支柱产业。
在生猪产业发展中,白水县物价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始终把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帮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价格杠杆,充分发挥价格职能作用,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在生猪饲养、屠宰、销售各个环节上的各种不正当收费行为,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肉,维护市场价格正常秩序,有力地促进了生猪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做好价格日常监测,履行价格宣传义务
为改变农村群众长期以来对物价政策、法规缺乏了解的现状,解决农民农产品信息匮乏、盲目性投资等问题,增强广大农民对价格的知情权,提高其利用价格政策、法规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白水县价格主管部门一直把下乡宣传价格政策、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党给作农民提供价格信息服务的首要任务来抓。每年都要抽调高素质的价格管理人员为帮扶村村民宣传价格政策、法规,聘请农业专家就苹果管理、生猪科学养殖、疾病防治等农业技术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搭建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培养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安排专人每天深入市场对生猪的销售价格进行日常监测,了解周边市县价格信息,并要求每个商户在门面醒目位置公示价格。他们不仅在电视台公告生猪价格参考信息,还调配了义务价格监督员,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并特意为丰乐村配送了电脑,为村民及是掌握各种实用信息搭建了平台,此举受收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赞扬。
通过整顿生猪市场各个环节价格和公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树立价格自律及维权意识,打击不法商贩,减少了坑农害农,制止了养殖户上当受骗的现象再次发生。同时,白水县物价局根据生猪产-1-
业的发展需要,在丰乐村选定10户作为生猪成本调查点,对养殖成本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为上级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适时进行价格干预,切实保护养殖户利益
2006年2月,受周边市县生猪价格及生产过剩的影响,加之一些不法商贩趁机扰乱正常的价格秩序,导致白水生猪价格一路下滑、市场低速、生意萧条、生猪卖不出去,猪肉由每市斤5元狂跌到3元,每市斤价格低于成本1.5元,极大地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养猪的热情,一时间人心惶惶,甚至出现了个别养殖户生猪有病不治而活埋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白水县物价局“急养殖户之所急、想养殖户之所想”。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与丰乐村一道制定适合村情的应急方案,动员全局人员深入市场及养殖户家中了解情况、调查摸底、宣传价格政策、教育养殖户懂得不管干什么都不能盲目跟风,及时把握经济命脉,洞察市场发展方向,明白市场发展的周期性和规律,牢记“潮涨须防潮落”的道理,引导农民科学养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对生猪饲料、屠宰、销售各个环节的价格进行成本核算,做到日监测,月汇报,督促上级价格部门依据最基层调查情况制定生猪价格干预措施,及时启动价格预警预案,出台价格政策,以安抚民心,促使白水生猪价格逐步回升,价格由原来每市斤3元上升到4.8元,从而保护了广大养殖户的利益,增强了村民发展养殖业的信心,养殖户动情地说:“有物价局保驾护航,我们搞生猪养殖业再也无后顾之忧了”。
三、引进优良品种,打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之路
2006年以前,白水县史官镇丰乐村生猪养殖一直走的是种猪品种匮乏、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这就造成了生猪品种单
一、近亲繁衍、疾病漫延、优生率低的不良后果,加之养殖规模较小,资金缺乏较大。为了扩大再生产,实现对外出口,2006年3月份,在县、乡、村三级政府和包扶部门的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下,由中华慈善总会搭桥引进的香港嘉道理基金几经选择最终落户丰乐,这股祥云为该村大力发展养殖业提供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首次投资15万元扶持生猪产业,随后分5次向贫困户倾斜拔款30万元,采取在猪价低廉时大部分购买种猪,对购买生猪贫困户打4折,其他户打5折,规定基金会的投入不能一次用完,须将大家购买生猪的钱再回收,成立村内新的发展基金,实现可持续发展,外来投资好比酵粉,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养猪热情,促使村民多方筹措资金,结果调动自发投资200万元,该基金会又从西农大引进3头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品牌纯种猪,优化生猪品种,为养殖业健康科学发展寻找到一条良性产业链,同时,村上将利用新的发展基金及包扶部门争取资金修建配套饲料厂和牲畜防疫医院,健全生猪健康档案,成立养殖协会,培养集养殖和预防为一体的复合型养殖能手,实施规范化管理,又组织养殖能人出外考察,学习外地经验,打通与双汇联的销售渠道,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为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围绕生猪养殖产业,实施以“改圈、改厕、改灶”为主要内容的沼气池入户工程,实现人归厕、粪归池、猪归圈,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
人畜粪便得到无公害处理和资源利用,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还节约了能源,形成了果业的经济产业链,推进了“一村一品”特色工程。通过循环发展,已有百头以上养殖大户3户,50头以上36户,10以上78户,生猪存栏3000多头,二元能繁良种母猪420头,年出栏肉猪2000多头,仔猪近5000头,年收入十万八万的养殖户不稀罕。沼气池入户率达80%以上,人均年增长1800元,其中生猪产业2430000元,占全年总收入的60%以上,达到了利用外资15万元投资两年创千万元的历史佳绩。
四、会同有关部门,整治市场价格秩序
为了规范生猪市场价格行为和经营秩序,价格主管部门与粮食、工商、商贸、公安、质监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在每年春节前开展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全县市场价格大排查,对压级压价、以次充好、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哄抬物价、不明码标价的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对在检查中 多次说服教育不知悔改,屡教屡犯的钉子户,按照《价格法》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责令限期改正,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爆光,打击震慑价格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经营者的价格行为,树立价格自律忠告,告诫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同时,利用散发宣传资料,摆放咨询台,悬挂横幅,公布价格举报电话,电视公告,车辆轮回宣传等方法宣传价格法规,使价格法规人人皆知,对举报案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达到举报一点,处理一线,治理一片的效果,使举报电话真正成为为民排忧的热线。通过多年的集中整治和宣传教育,使养殖户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的自觉性得到加强,使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和遵守价格政策的意识有所提高,市场环境得到了净化,吸引了大量商客前来交易。
在白水县物价局的帮扶下,在丰乐村两委会的领导下,在广大养殖户的辛勤努力下,丰乐村的生猪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闻名假迩的养猪专业村,2006年,该村被省农业厅批准为我县生猪养殖“一村一品”示范村。
第四篇:2014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
2014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均国土占有面积低于美国,但大大优于日本,另外从生猪饲养密度来看,我国也是远远低于日本的,从而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度可能达不到美国的发展进度,但应该快于日本。
当前,影响养猪企业做大做强的三大要素为资金、土地和人才。特别是我国土地资源、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本身就很稀缺,加之目前又处在工业化深化发展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总规模极其庞大的生猪产业发展无疑给自然资源的供给带来压力。
智研咨询发布《2014-2020年中国生猪养殖市场深度调查与产业竞争现状报告》显示,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目前面临一定的土地约束。在传统的分散养殖时期,猪舍位于田前屋后,所有生猪产业发展不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当生猪产业进入工厂化繁育和规模化养殖后,养殖场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
耕地可占用量小,与城市建设抢地。国土部和农业部规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废弃地或荒山荒坡一般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很差,最好的选择仍是利用耕地。然而,耕地中除了禁止占用的基本农田外,可利用的一般耕地大约占耕地面积的14.5%,而此类耕地用途也非常紧张,养殖面临与城市建设抢地的局面。
大型养殖场地理条件要求高,东部地区符合要求的少。一座基础母猪1000头、年出栏20000头的工厂化猪场在严格按畜禽防疫及卫生标准设计时至少需要120亩-150亩土地,同时每座猪场选址要求周围至少1-3km半径范围内无居住人口和动物活动,核心种猪场选址要求至少达到5km半径范围内无居住人口和动物活动。如果将目前我国出栏的近6亿头生猪全部按这种标准生产设施建设,将需要3万个猪场,需要360万-450万亩建设用地,按照平均2km无人居住半径计算,覆盖面积为5.7亿亩,占未利用土地的14%,相当于江苏、安徽和山东的面积总和,数量极其庞大。
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养猪行业面临政策风险,以土地和环保为名驱赶养猪场的事件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养猪业被认为是“厌恶性产业”。
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面临人才瓶颈。养猪行业缺乏有能力、懂技术、肯吃苦的熟练饲养人员,而具备全面操作能力,职业化的规模化养殖场场长更是凤毛麟角。
第五篇:兴佛村生猪养殖小区简介
以点示范促带动 规模养殖显效益
——兴佛村生猪养殖小区简介
基本情况:
我镇紧紧围绕“强林、壮畜、主药材”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目前全镇年生猪出栏达到2万头以上,年家禽出栏达到6万只以上。在全镇建有生猪养殖小区2个,土鸡孵育场一个,以点示范促带动,大力发展养殖业。
房石镇兴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位于房石镇兴佛村,项目总投资:137.5万元,培育适度规模养殖户37户,出栏生猪3750头,销售收入562.5万元,纯收入104.34万元,户均纯收入2.82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标准化圈舍2500㎡;建粪污处理设施296m;建防疫管理室570㎡。项目完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建设。猪舍建设采用了“六分离,六配套”和“零排放”技术建设。选址:地势高燥、开阔、排水良好、背风向阳,一般尽量向南,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供电有保障,与主要交通干线保持距离。并达到零排放圈舍要求。
保障措施:
(一)项目的组织管理
房石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实行“省级立项、市级监管、县乡组织、任务到村、分户实施、竣工验收”的实施和管理模式,建立市级监管,县级领导、乡镇组织,村委会、专合组织参与,农户实施的层级。
(二)建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
本项目建设由项目领导小组组长负总责,为第一责任人,并与项目实施村、社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责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任明确,并将项目的实施纳入对项目村“两委”班子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专项考核,严格奖惩逗硬。全面落实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责任制和工程终身责任制,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同时与项目农户签订实施协议书,实行合同管理,负责组织项目农户严格按实施方案实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三)运行管理机制
实行畜牧部门、镇人民政府对项目既分工又负责,又协调配合与监督的管理机制。县畜牧食品局负责项目规划、圈舍改造、技术培训指导、防疫治病等项目实施管理的具体组织指导工作,镇、村组织协调项目农户规划落实好圈舍及沼气池、道路等所需场地,组织养殖户按项目规划和进度要求进行实施,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并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
综合效益
通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发展优质生猪养殖户
37户。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效益:
(1)销售收入。小区年出栏3750头,年销售收入(3750头×1500元/头)562.5万元。
(2)农户纯收入。平均利润率按18%计,合计纯收入104.34万元,户均纯收入2.82元。
社会、生态效益
(1)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20人就业,人均创造价值1.5万元以上。
(2)节约能源、净化环境、实现生态养殖,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3)为现代农业,果、林、茶、蔬菜等农作物提供高效无害有机肥料。
(4)带动小区周边500户适度规模养殖户致富,树立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产业建设的典范。
(6)促进我县生猪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稳定市场供应,创建名优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