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黄老师的作文教学有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观黄凌江老师的作文教学有感
10.21日,县教研室刁主任一行到我校进行支教活动。这次教研活动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黄凌江老师的写作教学更为我们这些正处在不知从何处进行写作教学的老师带来了曙光。也让我感触颇深。
总所周知,写作是农村小学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一说到写作,学生愁眉不展,老师也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大多都以解读习作要求、读范文、学生写作、读学生范文、讲解评议、再仿写这些过程收场,这些过程繁复而又无新意。周而复始,慢慢的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学生对写作也兴味索然。
这次写作课与其说是黄老师带给我们学生的一堂别开生面的写作课,不如说是带给我们老师的一堂受益匪浅的理论课。黄老师抓住了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开始上课就出示了准备好的秋天的果实的图片,在孩子们“啧啧的”惊叹声中,垂涎欲滴的表情中黄老师开始了教学。以一个问题“你想吃吗”引入,促使学生想到“摘”苹果,以游戏的方式激励学生“摘”到最高的苹果,“选”最大、最红的苹果,鼓励下面的学生观察摘苹果孩子的动作按顺序连贯的说出来(选、伸、踮、摘)。最后,再让学生想象吃苹果的动作及苹果的味道。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多动、多思、多想、多说、多学,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也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写作是
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紧接着,出示秋天山野的景色图和落叶图;让学生看秋的颜色并说出来。再引导学生说出落叶的用处并用比赛“捡”落叶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他(她)们在做什么”的语句,让其他学生重复这些动作(选、薄、捡、吹),复述这个语句。在让学生感受到“捡”落叶的快乐后,黄老师出示了落叶做的图案,使学生感受到了秋的美、落叶的美。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感受到了写作的快乐;感受到了生活就是写作,写作也来源于生活。最后,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说出描写秋天的词语、描写生活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并出示范文美读。就在这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写作,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是授予学生们以“渔”,还是授予老师们以“渔”。无疑,黄老师已经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她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参与、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应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切,留心周围的事物,并乐于口头和书面表达出来。真正的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感受到了写作的快乐。同时,她展示给老师们的是一堂先进的写作教学理论课,让老师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写作教学。
2011-10-27
第二篇:观黄昌富有感
观《地下尖兵——黄昌富》 有感
延庆县第一小学 王建华
“理想依旧,信念未改,追求党旗下的誓言,用真情扬起奋斗的风帆,用坚定的脚步写下和谐的诗篇„„”伴随雄壮的乐曲,伴随火红的镰刀斧头的党旗,我走进《为你而歌》的十二位英雄。地下尖兵——黄昌富,就是其中的一位。
黄昌富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地下直径线工程指挥长。他先后参与负责了北京地铁、广州地铁、深圳地铁、上海磁悬浮、北京地下直径线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什么称他是地下尖兵呢?我带着思考,带着疑问走进了他。看完他事迹,我感觉:他就是詹天佑一样的爱国工程师。
钻进地下亲实践,技术革新领前沿。
他不怕困难,勇敢地向技术挑战,向外国领先技术挑战。2002年,黄昌富任深圳地铁一期华强路站--岗厦站区间工程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这项工程是在上软下硬复杂混合地层中第一批由中国技术人员独立施工的盾构工程,采用汇集全球尖端机、电、液压科技于一体的德国进口复合式盾构机施工。为了工程顺利进行,黄昌富跑遍了国内的大型图书馆,翻阅资料,往返于厂家与工地,奔波于设计院和科研院所,研究盾构工作部件和工作原理;同时针对深圳软硬复合地层特点,经反复计算,日夜攻关,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合适的施工参数,全面掌握盾构机的结构部件、工作原理和施工参数,并总结出包括盾构机选型、前期筹划、人员组织、设备配套等盾构施工组织管理模式。该工程创造了日掘进28.8米、月成洞540米的全国企业新记录。为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降低工程造价,增强企业竞争力,黄昌富首次在深圳盾构施工过程中引进加泥式复合型盾构技术,成功解决了软硬混合地层盾构施工技术难题,引进的通用管片衬砌结构和惰性浆液同步注浆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看到他的盾构机国产化的技术革新荣获 “北京市技术创新成果奖” 节约成本5600多万元;“高精度自动陀螺经纬仪及快速定位系统研究”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对盾构核心技术的全面掌握,使工程造价从每米8万多元降至3万多元,国外公司从此退出中国施工市场。我内心充满了激动,当年詹天佑在外国人的嘲笑中勇敢担任了建设八达岭铁路的重任,给了外国人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的黄昌富,不正是用自己的智慧打破了外国公司的技术垄断,这何尝不是告诉世人:我们中国人智慧无穷。
随着奥运的申办成功,北京奥运工程相继开工,黄昌富转战到北京地铁十号线。该工程是奥运重点工程,采用首台国产化盾构机施工,沿线经过四大特级风险点,穿越砂卵石地层。盾构法在砂卵石地层条件下施工是一个全新技术难题,先期开工的5号线某标段由德国公司采用德国生产的先进盾构机施工,因没有解决此项技术难题,而以失败告终,造成巨大损失。黄昌富迎难而上,发动土建、机械技术人员从各方面分析工程失败原因,从刀盘结构、刀具配置、运动轨迹、出土器强度、盾构机推进功率等方面提出制造修改方案。为了及时进行改进,他每天都坚守在隧道里,直到6月13日那天晕倒在了盾构机旁。同事们连忙把他往上抬,等送到医院,医生责备地说:这个人的身体这样虚弱,怎么还安排他下洞?再晚点送来,恐怕连命都保不住了。20日第一次试车,他拖着虚弱的身子依然坚持在地下,当看到机械运转正常时,他兴奋地喊到:“我们的数据完全正确!”。经过不懈努力,一直困扰国内外技术专家的砂卵石盾构施工难题迎刃而解,也创下盾构机在砂卵石地层一次性掘进1070米而不更换刀具记录,为盾构
机制造关键技术的国产化迈出了重大一步。看到他的成功,我心潮澎湃,中国不正是有了他们,我们中国才屹立于世界先进之林吗?
建设北京地下交通直径线,是上世纪50年代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设想,历经半个世纪,夙愿终得实现。2005年12月24日,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举行开工典礼,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等领导出席。该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城市全线电气化铁路隧道,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直径(直径12.0米)铁路盾构隧道,更是一项完善北京地区铁路枢纽、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北京奥运工程,途经前三门大街,东西横贯北京老城区,下穿崇文门、前门箭楼、宣武门等重要建筑物,责任重大,技术极其复杂,施工难度大、风险高,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复合式泥水盾构法施工。具有丰富地下施工经验,尤其是盾构施工技术及盾构机国产化研究上有着丰富经验的黄昌富受命担任工程指挥长。
北京地铁工程采用的盾构机,是根据北京的整体地质情况从德国进口的,适合在砂层、粘土层地质条件下施工,而10号线6标段所处的地质情况比较特殊,属于砂卵石地质,对盾构机的刀盘和刀具容易造成磨损。根据原设计,盾构机每掘进600米更换一次刀具,但在这个标段,掘进200至300米就得换一次刀具。在换刀具之前,必须采取注浆、打搅拌桩和旋喷桩等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加固一次地基要花上百万元,换一次刀具本身又要花上百万元,还要搭上1个月的时间。在德国专家的通力配合下,黄昌富组织盾构及刀具生产厂家的专家,对盾构机刀具进行革新,根据地质情况增加了滚刀数量,在刀盘背面增加一片背刃,大大改善了刀具的切削性能,有效地延长了刀具寿命。他们还将螺旋出土器扩大,确保能够运送更大的石块。
为了早日攻克技术难关,黄昌富有时在地铁隧道里一泡就是十几个小时,一次他昏倒在盾构机旁,职工们连忙将他送到医院。盾构机试车那天,黄昌富拖着虚弱的身子走进隧道,当看到“钻地龙”乖乖地按照他们的意志隆隆推进时,他两眼饱含热泪欢呼道:“我们胜利了!”那时那刻,我心中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告诉我自己,黄昌富那种忘我的精神,那种钻研的精神,不正是我工作中所缺少的吗?黄工程师,从今天开始你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偶像!我要像你一样把全部的智慧,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在工作中。
3.5公里长的地铁隧道,如果采用原来的盾构机,需要更换10次刀具,经过革新后,只更换了2次刀具,比原来节省了8盘刀具,至少节约80天工期,施工风险也大大降低,整个掘进过程没有发生任何安全和质量事故。这一成就,荣获了北京市技术创新成果奖。
他在地下工程中捧出自己的青春,撒出自己的热血,献出了自己的智慧,这样的人不就是地下的尖兵吗?
携手建起突击队团结和谐创佳绩
他始终全力抓好青年突击队建设。项目施工在哪里,青年突击队就建在哪里。他所在的工程项目建立了20多支青年突击队,队员总数达700多人。黄昌富维护农民工利益,他在管理农民工中推行:同样生活条件,同样接受教育,同样建立党团组织,同样组建突击队,同样参加竞赛评比,同样授予荣誉称号。一位长期跟随黄昌富施工的盾构机操作手说:我们是跟着黄经理多年的“志愿兵”了,他一直把我们当成同一战壕的战友,我们愿意跟着他干。
他注重保护农民工利益。项目部与每一位农民工都签订用工合同。设有农民工工资预留帐户,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月末由项目部财务列出工资表,财务
人员直接发到每个民工手中,防止包工头拖欠民工工资。他所承担的项目共招用18支施工队,工人2358人,人人领到工资、没有一个拖欠。他注重逐年提高民工工资待遇,从最初的800多元到现在2000多元。同时还为每人购买了医疗和工伤等保险。
他努力关心农民工生活。民工进场后,免费组织体检,并统一配发棉被、工作服等生活用品,与正式工同吃同住。项目部建有职工之家、医务室、图书室,并经常举办文体活动。为解决家庭生活问题,他摸索出一套休假制度,让工人每年休4次假、一次7天、路费报销;还在工地特别安排夫妻探亲房,提倡家属来探亲,同时还请人开办心理、卫生保健讲座,让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平衡、健康。几年来,有2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外来进京务工青年,1人被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委授予“2005年全国优秀进城务工青年”,项目部多次被评为“暖心工程”项目部。
看到他和工人一起就餐入寝,看到他和工人一起在机器旁勘测工作,我心里充满了感动,詹天佑就是和工作人员一起攀山越岭,背着标杆和经纬仪攀援在悬崖峭壁上,今天的他不也是吗?在地下,在泥水中工作,在砂泥中研究„„这样的工程师怎能不让人尊敬呢?
无情未必真豪杰,黄昌富对工人有浓浓的情,他的故事感动了天地;他对事业有执着的爱,他的事迹震撼了世界„„一颗对党的赤诚之心,让他的魅力四射。
“我怀着赤诚的向往走在你的身后,跟你涉过冰冷的河流,患难同牵手,千里万里不回头„„”黄昌富,用自己的青春智慧热情在党旗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他也成为了我心中永恒的星,我也会象片尾曲中所说的那样,迈出坚定的脚步跟你走,走在你身后,千里万里不回头不回头„„
第三篇:观董老师的教学有感
观董老师的教学有感
在课堂上,有时常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甚至有时还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结其最大问题就在于授课不够清晰与直接,有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讲话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有时则削弱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观看董老师的教学视频后,发现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细节,还要多鼓励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功课!
1.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成就课堂
我们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2.培养学生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通过学习知道,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添加一个小插曲,如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等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我们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定能完善自己的课堂!
第四篇:观《嗝嗝老师》有感
观《嗝嗝老师》有感
今天我在作文班看了一部电影《嗝嗝老师》,看完电影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做一个永不言弃的人。
嗝嗝老师为什么会打嗝呢?电影生动的像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女孩叫奈娜,她有图瑞特综合症。她会不停的打嗝,根本停不住,也治不好!后来在五年里她去了18所学校面试,想成为老师都没有成功!后来她终于成为了一位教师,不过是教最差的学生,但是后来她的学生们都成了全级优秀生,嗝嗝老师也当上了校长!
即使跌倒了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站起来。的确,美国总统林肯七岁被赶出居住地,九岁丧母,22岁被“炒鱿鱼”,27岁精神奔溃,但是他永不言弃的意志,让他成为了总统。
即使跌倒了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站起来。没错,马云让当今无数的草根创业者崇拜,也是因为他永不言弃的精神。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一门手艺,安稳的过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吗?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远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
第五篇:观王君老师《老王》教学视频有感
观王君老师讲《老王》后有感
在学习《中学特级教师研究》这门课后,我收获了很多。以前我在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时并没有明确的教学思想、理念指导这些过程。在听了老师讲的那些特级语文教师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特色之后,我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明白了自己在之前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和缺点。尤其是在看了王君老师讲《老王》的教学视频之后,我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都受到了深深的感触和启发。下面我将从教学的具体方面阐述王君老师所讲的《老王》给我的启发。
一、课堂准备环节
在具体学习《老王》这篇课文之前,王君老师让学生抄写诵读课后字词,并自由选择字词造句。当发现学生有些害羞,不敢起来造句时,王老师用心鼓励学生踊跃起来造句,如“孩子们,大胆起来发言”。当学生起来只选择一个词语造句时,她鼓励同学们尽量多选用几个词语,把它们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句子,如“大家能不能在一句话里多用几个词语”之类的。当同学们说出他们的句子时,王君老师根据那些句子的特点,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如“纯爷们儿”之类的接地气的词语。到这一环节的最后,王君老师用这些需要学生掌握的词语造了一个句子“孩子们,请活动一下你们滞笨的身子,伸直你们伛偻的背„„你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来开启《老王》这篇课文的学习。
光是看了这一环节的教学视频,我就被深深的触动了。首先,在生字词的处理上,一般说来,每次上新课之前都要有课前准备,解决生字词的字音、字形、字义等问题。而我们的通常做法是直接给学生说要注意字词的哪些方面,然后再让学生读几遍就结束了。而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却不是这样的。王君老师让学生运用这些刚学的字词来造句,先是鼓励学生能起来造句,接着进一步要求学生多用几个词语来造句,这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效果更好。我从中知道了讲生字词也能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使这一环节不再枯燥且效果更好。其次,王老师的教学语言有很强的感染力。王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不是寻常的“同学们”,而是更加亲切的“孩子们”,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我对学生的称呼都是“同学们”,最多是为了显得更亲切,语气更加温柔一点而已。最后,王君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造的句子进行点评。王老师不是用套话去点评,而是结合学生所造句子的内容,结合当下接地气的词汇进行点评,如一个学生造了一个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句子,王老师就用“纯爷们儿”进行点评,并继续用“纯爷们儿”来鼓励学生积极起来发言。
总的来说,在课堂准备环节解决生字词的字音、字形、字义方面,王君老师的这堂《老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二、课文分析环节
(一)感受老王“活命”的状态
在正式进入《老王》这篇课文的讲解后,王老师首先在PPT上打出一句话,“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引导学生思考“哪一个词语最深刻的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学生回答“活命”。以“活命”作为整篇文章的关键词统领全文。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活命与生活的区别。当学生回答的“活命”可能仅仅是活着,谈不上尊严啊,幸福啊,就是在生存线上挣扎吧。“生活”是有品质地活着时,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王老师立足于具体文本,又问什么是“活命”?并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关于描写“老王”活命的语句。找到这些语句之后,王君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老王,以老王的语气向读者倾诉他的“活命”状态,并在纠正学生诵读语气中不断加深学生对老王“活命”状态的感悟和体会。然后,王君老师从老王的家庭情况来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活命状态。把文中描写老王家庭情况的句子之中词语的顺序进行调换,如“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老王孤苦伶仃的生活状态。最后,王君老师把全文中带“只”字的句子列出来,并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通过这“只”字,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的活命状态。
在这一部分中,王君老师的教学方法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首先,王老师提纲挈领地找出关键词“活命”,并围绕“活命”来展开文本的解读。如果是我来讲解《老王》这篇课文,我也许会找到这个关键词,但不会想到以“活命”这个词为切入点来串联全文进行讲解。从这堂课里,我学到了以关键词为切入点的文本解读方法。其次,在找出来关键词之后,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对“活命”的理解,在学生对词语的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找出关于描写“老王”活命的语句。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直接把这些句子呈献给学生,会忽视学生对“活命”的理解,忽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然后,在找出句子之后,王君老师让学生站在老王的立场上,以老王的语气读这些句子,仿佛是老王在向读者倾诉他的“活命”状态。不仅如此王老师还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语气。如果是我,我也会让学生进入情境中,以老王的身份读这些句子,但我可能只会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而不会向王老师那样耐心地纠正他们的朗读错误,也不会注意到就是这几个句子会在教学中发挥大的作用。再次,王君老师调换句子中字词的顺序,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从老王的家庭情况了解他的活命状态,我却不会想到这种调换词语顺序进行课文讲解的方法。王君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值得我去学习。最后,王君老师讲文中含有“只”的句子联系起来,从一个“只”来分析老王的贫困潦倒的活命状态,她认为在现代汉语当中,最走投无路、最孤苦无依的一个汉字就是这个“只”字了。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别无选择,这就叫做什么──活命。这种联读的方法十分有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值得我学习,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用。
(二)作者简介、题目、背景介绍的应用 在这堂课中,王君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教学那样直接在课堂开始就将作者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恰如其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在讲述了老王的“活命”状态、不幸人生之后,王君老师说“老王有幸的是,他遇到了杨绛,杨绛,何许人也?”,从而插入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她是清华学者,一代才女,他是《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夫人。他们夫妇都是建国初期中国最有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可悲的是他们遭遇了中国最荒唐的年代──文革。在那些长夜漫漫的日子里,他们经受了非人的苦痛折磨”。在插入作者简介之后,王君老师用一两句话“这个女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美丽、最迷人的女子之一。你看,她不会对着拉三轮车的那位老人说“这老家伙”,她叫他什么,——老王”将教学进程自然而然地推向更加深入的文本解读。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作者介绍不再只是一个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它在课堂文本解读中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存在与文本解读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这堂教学视频的观看,我明白了作者介绍之于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以及作者介绍的正确使用方法。它,在我的教学中将不仅仅只是一个必须完成的教学步骤,将会发挥它真正的对于理解文本的作用。
除了作者简介,王君老师在教学中还注意运用课文的题目。在她的课堂上,课文题目也成为了一种可用的教学资源。“你看,她不会对着拉三轮车的那位老人说“这老家伙”,她叫他什么,——老王”从而引起学生对课文题目的思考。她问学生:当你听杨绛叫他“老王”的时候,你感觉出来杨绛心中什么样的情怀?学生纷纷踊跃回答:感觉应该是亲切、博大的情怀,感觉就是街坊邻居,像一家人一样,特别的亲切,很平等„„
我们几乎不怎么样注意课文题目的作用,顶多在课文导入时通过导入材料与课文题目相关联。而在看了王君老师的这堂《老王》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课文的题目还可以这样用,还能起到加深文章理解的作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王君老师的这堂《老王》对背景介绍的运用也别具匠心。在对老王以及杨绛的“活命”状态进行分析后,当最后杨绛问别人关于老王的消息时,“我也不懂,没多问”。之后,插入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文化大革命”爆发于1966年,那是中国的一个荒唐的年代。当时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受到了残酷迫害,钱钟书、杨绛夫妇此时也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 经受了漫长的苦痛折磨”。在这堂课中,她并没有把所有关于文革的知识,全灌输给学生,而是选择性地给学生呈现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而联想到之前我讲课时,是恨不得把所有的写作背景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却没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背景介绍的正确用法。当然,王君老师还引用杨绛先生的《杨绛回顾文革岁月》对写作背景有一定的补充。我想,只要我多看一些书,多积累,也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能像王君老师那样厚积薄发。
三、总结
总的来说,无论是教学的方法、教学思路、还是教学过程的掌控,我从王君老师这堂《老王》课上学到了许多。
在课前准备环节,生字词的教学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边变得更加灵活。应用正确的方法可以发挥其在教学中更大的作用。
在文本分析环节,王君老师使用关键词解读法、题目联读法、字词增减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使得《老王》这篇课文的讲解变得灵活。王君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这些都值得我去学习,去实践。
在对作者简介、文章背景介绍、课文标题的应用上,王君老师使用的方法也别具一格。这种在适当时候插入作者介绍、背景介绍的教学方法相较于那种一开始就把它们陈列出来的教学方式更能发挥它的作用。
王君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会努力学习这些好的教学方法,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