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掌握写作技巧
掌握写作技巧 让你文章精彩出众
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告诫我们写作文要怎样怎样,要有中心思想,内容突出、主题鲜明,段落清晰等等,这样的才算是好文章,只有按老师的要求做了才能得高分,于是很多时候就是千篇一律的,但也能应付的过去因为那时候是要熟悉写作的流程,掌握基本的写作要求,规范写作的习惯,但是长大了,工作了,我们需要的就不是这些了。
现在很多人从事的是营销策划或者类似这方面的的工作,以前老一套的写作方式早已被人们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下面笔者总结了一下现在的文章写作方式及技巧,希望能给需要的人们以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多提意见和建议,让我们的写作能力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第一点,写作内容要真实客观、主题突出、简洁明了。
我们以某气球公司为在上海刚成立的分公司写公司简介为例:
首先,分公司是依托总公司成立的,延续和继承着总公司的公司文化、经营理念、主要产品等这些主要内容,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运行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主打产品和管理团队,这些都是区别于总公司的,而且一个公司的简介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地宣传文章,因此在公司简介里面也应该体现出来。
这样,这个公司简介就可以按照:简介总公司—总公司及市场发展需要在上海创建分公司—分公司的优势、主打产品、公司优势—公司联系方式,这几个方面经内容填充好就可以了。些其他内容也是一样。
第二点,作者要了解自己的写作对象、内容和要求。
写作对象就是自己要写的产品、人物、事件等。
写作内容就是自己要写的产品、人物、事件等的基本情况。
写作要求也可以称为写作方向:我们对写作对象的褒贬抑或要达到的某种效果。
当我们把这些弄清楚的时候,就可以寻找相关的素材制定相应的写作计划来完成你的写作内容了。
第三点:写文章要真诚投入感情、言辞可适当夸张、必要时需作相关渲染、整体又要谦虚谨慎。
可能有些人就要不解了:前面说要客观真实,现在又要夸张渲染岂不是自相矛盾?非也!毕竟现在是写文章,我们要把自己真正的站在一个文人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情,为什么要夸张?因为夸张出来的内容,是你在看待你的写作对象时期望出现的效果,渲染也是一样,都是在写作时不自觉加进去的个人情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感染你的读者让他们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你的真诚、热情。
可能大家还是很疑惑在这里小举一例说明一下我的意思:某公司是做连锁加盟的,成功签约了一个马来西亚的加盟商,于是在博客中写到开拓国外市场已成为现实,我们可以想下,仅凭一个客户就说开拓了国外市场似乎是有点夸张,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因为现在是一个不代表以后还只是一个。
谦虚,就不说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不喜欢夸夸其谈的玩嘴皮子的人,同样我们可以看下,如果讲开拓国外市场已成为现实改为成为可能,就会让人们很快接受这个说法,不再有异议。如果我们能按照这些去实地操作,每天多写一些东西就不是很难的事情了。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小小感悟,关于写作还要加强学习,多实践、多操作、多揣摩,再用点心,相信我们都会与收获的。
第二篇:如何的快速的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如何的快速的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平盟语文刘老师的大名,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再给某某同学辅导之前刘老师,多少了解了一些关于某某同学的情况,在开始上课之前刘老师先让某某同学自己说了一下自己的认识。三两句话,刘老师就发现了某某同学的语文学习的症结之所在。何为议论文?议论文的主题是什么?这是某某同学迷糊的地方,那么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刘老师通过某某同学的讲述,发现根本原因在于阅读理解的能力的欠缺。
对于某某同学的困惑刘老师一一的解答,过于议论文刘老师讲到就是讲道理、摆事实,这么简单的事情,它有一个固定的框架,只有掌握了这个固定的框架,这些都是非常容易的。那么何为议论文的框架?刘老师继续讲到,就是指的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正确--深刻--新颖。这是三个层次,一篇优秀的议论的首先是论点是正确的,在上升一个高度它的论点必须是深刻的,更高的层次它的论点也是非常的新颖的,是很吸引人的。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的关键、核心。2,论据:所谓的论据就是事实或道理。事实即例子(限人或者事);道理:某种说话或规律(古今中外)。用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证明或者说支撑你的观点,或者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或者俗语来支撑你的论点。这就是论据。3,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即摆事实、讲道理。说白了,就是用事实或者道理来阐述为什么你的这些事实或者道理可以支撑你的论点的过程。那么怎样保证论证的有说服力,这就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或者技巧,所谓的方法就是论证的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技巧就是你的论证的语言技巧:有分寸、严密、可平实可生动。鉴于该孩子是一位中学直接升到高中的,没有参加过中招考试的训练,所以对于议论文的格式和模式没有直观的印象的情况下,为了该孩子更好地理解,刘老师信手拈来身边的例子,为该孩子细心、幽默、生动的讲解。课程结束,孩子以及她的妈妈都是对于刘老师相当的佩服。孩子的妈妈比较的着急孩子的情况,就是想要使孩子在短期中见到效果,刘老师说这个不难,孩子就得下点功夫了,就是找一本中考的模拟试题集子,对于里面的三篇阅读,只做议论文的那篇,做上个七八篇,就会对于议论文的这些个要素有个清晰的认识。在经过自己的可以的练习写话,对于以后的考试是不成问题的。刘老师讲到语文的学习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但是只要方法得当,语文的学习是不在话下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同学平时都不怎么的听课,但是还是语文的成绩很好的原因。
第三篇:掌握巧设悬念的写作技巧
掌握巧设悬念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
1.导入
故事导入。
传说“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一次应邀到一个富翁家给他母亲的寿辰绘画题诗。他画了一幅画后,接着题诗,第一句便是“这个婆娘不是人”。刚写完,满座皆惊,富翁也十分愤怒。唐伯虎接着写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这下四座宾客转惊为喜,富翁也转怒为乐。唐伯虎又写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大家又惊得发呆,富翁一家更是怒气冲天,这时唐伯虎第四句脱笔而出:“偷得蟠桃献母亲。”这时满座宾客赞叹不已,富翁也顿时对诗画赞不绝口。唐伯虎的诗悬念迭生,反差强烈,跌宕起伏,充满了智慧和幽默。2.呈现
什么是悬念?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设置,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手段。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引人入胜的魅力。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悬念在故事发展中只亮开谜面,而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民间艺人说书时的“卖关子”,其实就是利用人们总有“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用悬念来抓住听众。设置悬念的常见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拟一个富有悬念的标题。
这一点只针对半命题或话题作文。标题上设置悬念,可以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如一篇题为《请扔掉它》的文章,醒目的标题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扔掉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扔掉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看完文章后,再看标题,觉得既准确无误又醒目含蓄,原来谈的是戒烟。若改为《谈戒烟》就不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二、开头设置悬念。
万事开头难,开头好了自然引人阅读。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就很容易达到这一效果。常见的有倒叙法和设疑法。
1.倒叙法就是先叙述事件的结果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使读者产生期待、关注的心理,然后再叙述事件的经过。如萧乾的《枣核》一文,开篇点明身在异国他乡的友人竟然再三索要几枚枣核。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索要枣核的原因就像一团迷雾笼罩在读者心头,让人想一探原委。这样作品就把本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写得曲曲折折,颇有韵致,最后才点明老人那颗深沉的爱国之心,让人读完感觉荡气回肠。倒叙法的好处: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2.设疑法就是在篇首设置悬念。这种形式运用很广泛,它有助于创设氛围,展开矛盾,引出下文。可以这种人物某一刻的神态为悬念,可以人物某一刻的言行为悬念,也可以环境为悬念。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始写“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读了这些,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小女孩是干什么的?天冷又下着雪,她为什么还光头赤脚?天快黑了,又是大年夜,她为什么不赶快回家?她究竟会有怎样的命运?文章一开头,就把人物放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给读者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于是便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知道事情底细的阅读兴趣。
三、巧妙处理情节,悬念迭生。
把情节处理得“一波三折”,能够极大地吸引读者的眼球。但切记这些“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常用的有误会法。
四、结尾余味无穷,意味深长。
结尾处适当地运用悬念,可使文章显得意味深长,还能让人在读后回味无穷。如湖北荆门某考生的作文《香茗》,通过品茶及听对门父女俩的对话来表达“弱者总给自己找借口”这一主题。文章结尾写道:“对门的谈话,让我思绪万千。我又呷了一口绿茶,确实很苦,但很快我就品尝到一股源自心底的清香,使我十分坦荡舒心。我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绿茶,向对门走去……”“向对门走去”,去干什么呢?没有写,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同时也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余音袅袅,耐人回味。
3.练习与检测 生日
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妻子边找酒瓶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得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面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我的眼睛湿润了。
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
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它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为此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唯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绝不限于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年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比我的早两天!
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又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作些许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
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将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呀?”
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技法解析】
这是一篇令人伤感、动人心扉的文章。小说开篇便设置悬念:30岁生日怎么点了53支蜡烛?作者无意急于解开谜团,而是通过妻子的话继续增强悬念,并且顾左右而言他,“突兀”地加了一句“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我”过生日怎么又写到母亲了?更是让人如坠云雾之中,让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沿着作者布置的谜局读下去。音乐中,故事转入对母亲的回忆,在回忆中,点出了“我”没有给母亲过最后一个生日的愧疚,既照应了上文,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同时也点开了悬念,自然而巧妙。结尾则画龙点睛,辞虽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
4.小结
对于巧设悬念这种写作方法特别重要,请大家多多练习。总之,设置悬念不能滥用,要合情合理,不牵强、生硬。所设悬念要简明、干净利落,不能枝蔓横生、故弄玄虚,以致使人眼花缭乱,甚至厌烦,从而失去悬念应有的效果。
5.作业
复习笔记,完成作文。
第四篇:掌握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 通过案例研读、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掌握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结构布局等。第十二章纪录片解说词写作技巧请大家一起研读案例《西藏的诱惑》,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选一名记录员记录答案,并派代表发言。(阅读15分钟,讨论15分钟,发言10分钟)
1、该部片子的解说词之所以这么优雅,成为80年代的经典之作,跟该部片子解说词的修辞手法息息相关,根据你们语文课中所学的修辞手法,试问该部片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该部片子用以描绘细节的解说词有哪几处?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3、这部片子的解说词是如何谋篇布局的?(提示:从开头、主体、结尾等角度展开阐述)案例研读
一、解说词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1)变抽象为具象,变无形为有形。2)引导观众思路,引发观众联想。3)创造一种意境。
1、作用
2、类型 1)明喻:主体出现在画面中,喻体出现在解说词中
一、解说词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2、类型 2)暗喻 通过镜头的对列形成,用一个形象的意义来说明另一个形象的意义,使镜头内部产生一种联系,从而造成观众的一种心理联想。通过景别的变化形成。解说词运用比喻手法和隐喻效果的画面相结合。范例 广告片《Virgin》中用坐在年轻小伙子旁的死神画面交叉组接年轻小伙子幻想镜头,如做游艇、蹦极等,形成一种隐喻的效果:做Virgin航空公司的飞机非常安全,死神等的都不耐烦了,睡着了。乘客可以从死亡的边缘线挽回生命。在《沙与海》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茫茫沙漠中只有两棵老沙枣树,一天父子俩去打沙枣,沙枣落在沙子里,父亲用手一颗颗把它们从沙
子里捡出来,茫茫的草原中只有两棵沙枣树和两个渺小的人。先是用一系列特写镜头如父亲捡沙枣的手的特写、脸部的特写、沙枣的特写等,把沙漠里生长东西不容易及人们对自然的赐予无比珍惜的内涵表现了出来,之后景别逐渐变大,镜头逐渐拉开,再加上音乐对情绪的渲染,使观众从这实录的生活场景中感到一种沉重的生活意味。辽阔的沙漠,渺小的人形,隐喻了人与自然的两元对立。手在沙子里捡沙枣的长长的镜头,象征了人们对生命的爱惜与渴望。在《西藏的诱惑》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画面:山上的野草、草原上的骏马在吃草、茫茫大海 解说:像山野诱惑春风,像草原诱惑骏马。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难以摆脱。对敢于追寻的艺术家来说,像大海诱惑江河。
一、解说词的修辞手法
(二)对比
1、作用:由对某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联想到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突出和强调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事实、观念、情感等。
2、类型:解说词之间的对比;解说词和画面的对比;解说词和其他声音语言的对比等。在《西藏的诱惑》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多少寺院荒废了,只剩下:一堆残砖,一块断瓦,一片鸟羽,一支鸦翎。多少寺院又拔地而起,但只见:一派香火,一檐金瓦,一桌祭品,一队旗幡。点评:通过对比突出了宗教伴随人类度过的漫长岁月。
一、解说词的修辞手法
(三)反复
1、作用 1)放大或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意境、现象等。2)给观众以不断的提醒,造成一种震撼的感觉。3)形成一种节奏感和延伸感。在《西藏的诱惑》中有这样几句: 石头。石头。还是石头。西藏,是大山的王国,因此,到处都有石头的家族。点评:通过反复突出了画家韩书
力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他看来,石头是有生命的,道出了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眷恋。在《西藏的诱惑》中有这样2段: 只有在天尽头,你才能看到真正的大自然的壮举。当时的造山运动,一定是犹如英雄之崩倒,具有刚烈之美的力度。所以,这里的峻岭崇山,都展现着地球的张力。只有亲临其境,你才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壮哉,地球第三极!只有在天尽头,你才能真正看到一个伟大而刚强的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就是在这种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息繁衍,历尽沧桑。经年累代,他们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与深沉的历史,他们的民族风采,焕发着独有的潇洒与俊健,意志如伟岸之高山,心怀如坦荡之莽野。
一、解说词的修辞手法
(四)排比
1、特点:用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地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五)拟人 在自然科学类的电视片中多见,目的是为了使抽象的、枯燥的内容表达得更形象和生动有趣。在《西藏的诱惑》中有这样2段: 西藏的诱惑,是那大自然动人的诗章,是那第三女神的圣洁,是那高山林海的苍茫,是那世界屋脊的满目纯澄,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那一束奇光„„(排比)西藏的诱惑,是那西藏风情真切的吟唱,是那历史的流云涌向天边,是那高山的骄子走向山梁,是那心中的信仰,这般坚贞,是那圣山神湖之间升腾的太阳,这般慈祥„„(排比)在《西藏的诱惑》中有这样一段: 浓郁的雪域人情啊,你所孕育的藏族文化,给人的艺术营养无比丰厚。
二、解说词与细节
(一)细节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
2、揭示人物情感世界
3、升华节目的主题思想 在《西藏的诱惑》中有这样一个场面: 画面:画家韩书力
所画的朝圣者的像特写以及一步一个磕头的摇镜头 解说词:带着这种思考,韩书力像他自己所画的朝圣者一样,在那条朝圣的路上不断行进,不断祈求。点评:通过解说词,对画面细节加以提升,突出主题思想。
二、解说词与细节
(二)如何利用解说词放大细节
1、选择那些最有特点的、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
2、对细节的放大要注意和整个片子的融合
3、对熟悉现象的陌生化处理,给观众意料之外的感觉
4、使画面中的内容所包含的隐态信息转化为显态信息。
二、解说词与细节
(三)细节类型
1、画面细节
2、解说细节
3、声画结合细节:画面上展示细节,解说词也进一步对这些细节展开叙述、议论或抒情等,声画完美结合,使细节的表现力更强。通过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拍摄角度的选择等捕捉到的并展示在观众面前的具体、形象的人的行为、表情、动作及一些特殊的物件、特定的环境、情景等。在表现过去已发生但没有形象资料的细节时,依靠解说词来向观众传递这些细节,画面上没有具体展示解说词中所表现的内容。
三、构思与布局
(一)构思
1、广义定义:指创作一部片子,从取材、立意、布局到表达的整个思维过程。
2、狭义定义:指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为了表述内容,以什么为线索,开头结尾、层次段落怎样安排、各视听表现元素如何运用等具体内容的思维过程。
三、构思与布局
(二)线索
1、时、空线索 把作品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时间的推移或者是空间的转换。如:《藏北人家》以时间为线索
2、人、物线索 串联作品内容、安排作品结构时,利用一个“人”或一件“物”为线索 如:《西藏的诱惑》以人为线索;《龙
脊》以物为线索,以广西瑶寨的民歌为线索。
三、构思与布局
(二)线索
3、感情线索 通过创作者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感情变化线索组织安排材料,布局文章结构。
三、构思与布局
(三)布局
1、开头 1)开门见山式 2)由远及近式 3)背景介绍式 4)抒情式 6)悬念式 7)寓意式 8)议论式 5)描写式 范例 在《沙与海》的开头,在用字幕配合画面介绍了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姓名之后,便开始解说: 每天清晨,牧民刘泽远一家都要集中在这间屋子里喝早茶。这是一户七口之家,他们居住在宁夏和内蒙交界的腾格里沙漠里。刘泽远共有五个儿女。每天的早茶时间大约在清晨6点钟。早茶实际上就是早餐,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刘泽远要向全家人分派一天的工作。„„ 范例 《北京运动服装一瞥》的开头: 这是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在艺术上,它是不朽的,在服装上,它是真实的。它告诉我们,那时候参加奥运会比赛是不穿衣服的。在许多方面,现代奥运会不同于古代,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比赛,同时又好像是一次规模最大的服装展览。1984年是又一个奥运会年,北京不是举办奥运会的地点,但数不清的北京人纷纷穿起了运动服。范例 《辽道背上读书声》的开头――该片讲述民办教师白凤桐默默无闻为山区教育奉献的故事。龙泉关,古时候的边关。在龙泉关正西十几华里的地方有座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山顶上有个叫辽道背的村庄。据说是两百多年前,两户人家为躲避战乱逃上山顶,就此落户,一代代繁衍下来便有了今天这个山村。在村子的北边有一座学校,小学有一个老师和两个学生。范例 《西藏的诱惑》的开头: 歌曲《朝圣的路》 我向你走来,捧着一颗真心,走向西藏的高天大地,走向苍凉与奔放。我向你走来,捧着一路风尘,走向西藏的山魂水魄,走向神秘与辉煌。令人神往的西藏啊,多少人向你走来――因为“西藏的诱惑”,因为那条绵延的雪域之路。令人神往的西藏啊,多少人向你走来――因为“西藏的诱惑”,因为神奇的西藏之光„„ 范例 《老房子》的开头――电视系列片《江南》之四 小桥流水,一向为江南独有的景色。黑瓦白墙,从来是江南鲜明的特征。是的,先有了这些黑瓦白墙的鳞次栉比,才有了一座座宁静的院落,才有了一条条幽深的巷道。“小楼一夜听春雨“,这优美的诗句,像檐前的春雨一样,从久远的宋代,一直滴到了今天。老房子不仅被写进了诗句,而且也曾被一 代代画家作为创作题材。在当代,画得最多的,吴冠中先生恐怕是最值得列数的一位了。范例 《失落的文明??爱琴:亚特兰蒂斯的遗产》的开头: 地中海东部的黄昏。锡拉岛上的居民感觉到了某种极其可怕、极其恐怖、极其灾难性的东西,他们被迫准备放弃自己的家园。他们把葡萄酒、橄榄和小麦装进储藏罐――希望有一天能再回到这里,以便重新把它们取出来,他们仔细盖上每一个盖子。但是他们把自己最珍贵的财产――黄金和珠宝首饰――都带在身上,急急忙忙往船上赶。这些人感觉到自己脚下的土地在颤抖。他们曾经有过地震的经历,但这次不仅仅只是地震。这一年是1628年。然而这些人再也没能回来取他们的橄榄和葡萄酒。他们就这样进入了夜幕――逃进了海水之中――他们留下了一个神秘的传说,至今仍萦绕在我们心头。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公文写作技巧如何掌握
公文写作能力的强弱,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的高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是现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要求,对公务员来说更是极为重要。作为一名公务员,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和使用公文,公文写作是对公务员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公文写作也越来越受到公务员考试申论出题者的青睐。2010年国考申论的省部级和地市级试卷以及刚刚结束的2010年13省联考申论试卷中都各考了一道公文题——公文式写作已成为申论考试的一种趋势。
公文题不同于传统的申论的概括、对策题型,它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并且公文的种类繁多,而不同种类的公文,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目前大部分考生对于公文写作都比较陌生,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众多公文的写作方法,难度无疑非常大,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须加强对公文写作的关注,了解和掌握所有公文的共通之处,对比各类公文之间的区别点和特色,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比提升和有效掌握其知识点。
综合来说,无论哪一种公文都具备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必须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论依据,符合党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考生应认真学习国家基本政策理论,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站对立场,才能保证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切实可行的;二是提出的解决办法必须符合实际、符合党政机关工作规律,以现阶段来说,就是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明确指导思想,实事求是踏踏实实;三是文章结构必须规范,语言必须准确、严谨、鲜明、简练。文章应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文字要精炼、简明扼要,不能过度强调辞藻的华丽。
不同类型的公文自身大都有其独特之处,足以与其他公文相区别开来。公文从使用范围上可以分为法定公文和事务性公文。法定公文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事务性公文包括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讲话稿、工作报告、开闭幕词、演讲稿、调查报告、典型材料、简报、会议记录、倡议书等。对比各种具体的公文写作要求和申论考试要求可以发现,法定公文由于其本身适用主体的法定性且内容较简短固定,语言要求更高,因此,可考度并不是很高,在历年申论题目中也基本没有出现过。相对来说,事务性公文宇一般公务员的工作接触更广,形式和内容上也更易于作为申论题目的形式。在国考中2003年考了演讲稿,2004年考的是报告,2010年则考查了报告和宣传纲要,其中宣传纲要其实就是计划。各省省考还陆续考查了简报、答复、计划、建议等公文形式。
综上所述,广大考生在备考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除了练习传统的概括题、分析题、对策提和大作文,还应着重注意公文写作。考生应从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即公文的三个共同要求和特点出发,提高自身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多关注和练习事务性公文,在完成历年真题练习的基础上,须对比分析2011年可能会考查的公文形式,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多阅读政策理论较强的政府材料和工作报告,积累政策理论水平,为公文写作的打好理论基础。关注时事政治和新闻报道,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必读物,另外,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也是重点理论。如楼市新政,关于鼓励和引进民间投资的“新36条”等。
二、考生须准备一本公务写作的书籍,对对公文写作做全面的了解。不需要把所有类型的公文都熟悉和掌握,根据前面分析的,考生的应考重点应是事务性公文,对法定公文只需大概了解即可。对于可考度较高的公文,考生应该自己动手练习,在参考例文的基础上再修改,以此来掌握公文写作技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