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秘书写作》课程自评报告
《秘书写作》课程自评报告
中文系秘书写作课程组
《秘书写作》课是中文系文秘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写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写作的继续和延伸,与其他专业写作相平行,并与语言学、秘书学、文书学、传播学等有关学科相交叉,具有明显的专业性、通用性、综合性和边缘性。秘书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社会应用学科。本课程开设一学年,第一学期,每周3学时,第二学期,每周2学时,共80学时。本课程作为文秘专业的专业必修课,5个学分。根据《邢台学院课程评估方案》等文件,对《秘书写作》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现将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程简介
《秘书写作》课程的主要内容有: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讲授应用文的性质、特点、分类、作用;第二章法规性文书,主要讲授法规性文书的性质、种类、作用及制定、写法;第三章行政机关公文,主要讲授:
一、公文的种类、性质特点、格式和行文规则;二13种公文的结构组成及具体写法;第四章机关事务文书部分,主要讲授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和述职报告等文种的性质、特点、种类与具体写作要求;第五章日用类文书主要讲授几种常用文书的特点和具体格式写法;第六章专业性文书主要讲授专业性文书的性质、作用和写作要求及写法。在实际教学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着重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秘书写作的能力,发挥秘书写作的社会作用。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秘书写作能力为目的,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坚持课堂讲授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分析-实训相结合。我们特别注意学生写作实际文种的能力培养,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写作的运用结合起来。在素质教育和应用学科教学整体协作意识的指导下,积极大胆地革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课上讲授与探索讨论相结合,课下随时指导学生的写作练习。例如把讲授的每个文种和具体的案例、问题相结合,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并积极不断地与地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进行联系,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秘书写作”的积极性、能动性,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整合后的课程建设本着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从提高实际教学效果的目的出发,注意基本理论之间的衔接,做到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方法得当,授人与法,学以致用。在传授秘书写作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写作实际文种的能力培养,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写作的运用结合起来。
1.掌握“必需、够用”的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能熟练写出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表达清晰、语言得体、标点正确的各类常用应用文书。3.能准确地阅读、评鉴一篇应用文书,能对具体的应用文书就观点、材料、结构、格式、语言等方面加以分析评鉴。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秘书写作能力为目标,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强调具体训练,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进行开放式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理论与写作实践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探索并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自主性参与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等形式,1
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在教学方式上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包括:讲课、CAI、学术报告、网络、笔试、实习、作业、讨论等。理论课程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课本知识,分课堂讲授、组织讨论、专题辩论、各种作业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切实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师们尽可能地采用丰富多样、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如课堂讨论、演讲赛、辩论会、征文比赛等。本课程的学习方式:本课程组成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实效,不断改革创新,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科学教育技术相结合,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教学活动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教学方法锐意进取,在传统的例文评析、作业讲评基础上,增加了正文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训练、情景写作、案例写作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强化秘书写作的思维训练和写作基本功训练,增强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特点
一是注重与时俱进,汲取创新教学成果。为了保持课程与时代同步,本课程教学中紧密追踪,动态添加秘书写作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丰富和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改革,突出了秘书写作课的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并适时合理地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切实有效地把握“秘书写作”课程的前沿信息。
二是注重教学实践性,强化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秘书写作能力为目标,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强调具体训练,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进行开放式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理论与写作实践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探索并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自主性参与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等形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因此,在传授秘书写作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特别注意学生写作实际文种的能力培养,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写作的运用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课上讲授,课下随时指导学生的写作练习。例如把讲授的每个文种和具体的案例、问题相结合,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并积极不断地与地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进行联系,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秘书写作”的积极性,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是注重数字化教学与管理。本课程组任课教师均有个人电脑、上网学习卡,能熟练地进行中文和数据处理。通过电脑联网,许多网上资源都可以下载和复制,能跟踪国内外学术动态,获取前沿成果信息;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操作案例,深刻认识具体事务,了解领悟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可时时在网上与学生交流、沟通、指导、练习。
三、自评方式与结果
《秘书写作》是文秘专业的必修课。这门学科有着较强的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所需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社会应用学科。作为语文教育、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学科,其教学内容、教学体例、教学实践和教学操作等方面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适应了时代需要,更是贯彻实施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造就高素质、高质量的实
用写作人才。本课程组成员非常重视这次重点课程的申报、结项,多次认真对有关文件精神进行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参与重点课程建设的过程,不仅可以进一步引起课题组教师对建设高标准课程的重视,调动教师自觉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按照重点课程建设的内容与要求,从中发现本课程现存的问题,并适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和提高。在加强认识、提高水平的基础上,我们依据《课程评估标准》规定的评估要素逐一进行分析总结,对照《邢台学院重点建设课程评估积分表》自我打分进行自评,见本课程结项表中的《邢台学院重点建设课程评估积分表》。
四、本课程的评分依据
(一)师资队伍建设
该方面评估满分为22分,自评结果为22分。
1.师资结构(自评结果10分)
在学历(学位)教师比例方面,负责和承担此课的5名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人,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学历2人;在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方面,教授2人,副教授3人。年龄结构科学合理,青年教师培养有成效。
2.教学与学术水平(自评结果12分)
在教师授课方面,每位教师在本部门都担任两门以上课程,授课率皆达到100%。三位教师一直承担本专业课以及基础写作、财经应用文写作、应用写作、经济应用文写作。在科研立项和成果方面,主持并完成省、校级科研课题5项,在核心及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二)教学内容
该方面评估满分为25,自评结果为25分。
1.课程内容组织(自评结果12分)
为了促进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我们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实施课程扩充性资料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各章的不同内容和各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并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我们对教材不断更新,及时将国家建设的最新成就贯穿动课堂教学中去,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做到教书即育人。
2.教学改革(自评结果为13分)
课堂教学除教师讲授外,教师们尽可能地采用丰富多样、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达到自我教育,如课堂讨论、演讲赛、辩论会、观看教学影视片、征文比赛等。为了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教师之间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讨有关知识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对提高整体师资队伍水平有显著作用。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我们不仅注重吸收校内、国内的成功经验,还重视国外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教学条件
该方面评估满分为25分,自评结果为23分。
1.教学文件和教材建设(自评结果10分)
在教学文件方面,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总结及教学辅导资料,并且严格执行该项制度,每学期由系主任检查核实;在教材方面,我们采用“十五”国家重点图书,裴显生著的《应用写作》2007年第二版。
材料:
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学总结及教学辅助资料,并能够严格执行;同时,能够反映出教改经验。[见佐证材料:教学大纲;授课日历/计划/教学进程表;试题库和习题集]
2.教学手段(自评结果9分)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建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围绕重要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教学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能帮助学生澄清认识,培养理论思维的习惯,体现课程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开展小型演讲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网上交流。教师把E-mail、QQ号留给学生,学生有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任课教师目前都能熟练运用电子课件,而且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越来越熟练。总之,教师们积极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使课堂教学尽可能的生动活泼,以求真正达到“入耳、入脑、入心”。
材料:有较系统的资料和教具,全部课程内容可以实现课件教学,见课件U盘。
3.教学资料建设(自评结果为4分)
结合本课程特点,购置一些辅助资料及课件影影像资料,能较好地服务课程。材料:辅导书、光盘。
(四)教学效果
该方面评估满分为23分,自评结果为23分。
1.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自评结果10分)
授课过程中,注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教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结合最新理论动态,紧密结合实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课程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课本知识,分课堂讲授、组织讨论、专题辩论、演讲、各种作业等。教师上课认真严谨,讲解具体生动,认真布置作业,形式丰富多样。
教师们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市情、省情、国情的认识。
在考试制度的建设上,基本做到教考分离,建立了较完备的试题库。考试成绩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做法,督促学生不仅期末考试要考好,学期内学习也要做到态度积极,学习认真。考试试题做到难易结合、识记与理解结合、理论与实务结合,试题质量高,成绩呈正态分布。
材料:学生作业
2.课堂教学质量(自评结果13分)
由于师资队伍的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精神高,在规定的学时内,圆满完成课程全部教学要求。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师的讲课质量高,有深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效果良好。老师的治学态度严谨,不仅备课认真、充分、规范,而且能严格遵守教学规章制度;同时,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并针对学习落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有障碍学生等进行主动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五)综合评价
该方面评估满分为5分,自评结果为5分。
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能掌握编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使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有机的统一,达到完美的结合,使每一位毕业学生在能力上、综合素质上得到提高。
综合以上自评,《秘书写作》课程的自评结果为:98分。具备重点课程的条件。详见附件(《秘书写作》课程自评结果和依据表)
五、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意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以说,《秘书写作》教学、教改总体上是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1.教学资料图书资料数量和教材建设,不能充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需进一步充实。
2.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建设开放式、共享性、良性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教学方法上,应努力创新,尤其在充分和科学地利用教学网络平台方面要进一步探索。
3.和省内其他大学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同类院校交流不够,信息不畅,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应用写作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性,实践性教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课件制作水平在技术含量上应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一步;根据与时俱进的要求,还需进一步深入,要在前沿性、拓展性方面下功夫。
5.教学环节上应借鉴校内外其它精品课的经验进一步完善。
(二)整改意见
针对自评中存在的不足,制定出整改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继续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师学历结构。
2.加强教研活动,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3.继续加强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料库的建设,及时为教师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资料。
4.对青年教师继续实行导师指导制,落实一对一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有更快进步。
5.进一步探索实践性教学的方式和途径,扩展第二课堂教学,坚持联系学生、深入学生的制度,使教学方式更多样化,发展出更多的特色教学活动与方法。
6.扩展网上教学辅导系统,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网上讨论、答疑、辅导、反馈等。
第二篇:《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
《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相关性质,分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及构象关系,目标有机分子的合成等内容。教学内容为理论课100学时,实验课36学时。主要内容为绪论,烷烃和环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立体化学基础,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醇和醚,烯烃-亲电加成,炔烃和二烯烃离域键,芳烃-亲核上的亲电取代反应,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酚和醌,羧酸和取代羧酸-亲核加成-消除反就,羧酸衍生物,碳负离子的反应,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的化学,糖类和核酸,萜类和甾族化合物,周环反应等内容。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换位式教学、探论式、辩论式、直观式教学与科研兴趣小组相结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采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图表,以有机化学官能团为主线,同类结构进行比较;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和主动学习,做到互动互学、教学相长;注意章节小结,强化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教学中使用英语专业词汇,逐步向双语教学过渡。实验课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中,逐步加入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一、师资队伍
1.1师资结构
课程负责人于2007年评为教授,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专业,1
毕业后一直在赣南医学院从事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教学效果良好。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曾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发表教学论文和科研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多篇论文被CA收录。
本教研室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硕士3人,博士1人,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队伍中既有有年龄较大的教授,又有年轻的硕士和博士,人员平均年龄37岁。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梯队合理,并具有良好的科研团队精神的集体。
本教研室具有完整的师资培养计划,按学校要求每年计划派人外去进修,在教学过程中,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以老带新,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的氛围。高级职称教师均参与任课,分别从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高级职称教师任课比例为100%。
1.2教学研究和改革
本教研室人员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改革,近两年来申请获批的省级教改课题4项,校级教改课题6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篇,教学改革的成果正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1.3科研与学术水平
本教研室人员锐意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科研基础和科研能力,近几年来申请获批的省级课题11项,校级课题15项,项目总经费超过12万元。近三年来发表各类论文5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31篇,论文引用率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近三年来,本教研室人员参与实验教学教材编写3部,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教材编写2部,其他教材编写2部。
二、教学基本条件
2.1教材建设
本课程本科«有机化学»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权威教材,专此教材在全国各药学专业使用,反映良好。本教研室人员参与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医用有机化学》教材及其习题的编写,使用效果良好。
2.2教学文件建设
有机化学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本教研室有完整的教学文件与教学档案,教学制度完备,执行情况好。
2.2实践教学
有机化学学科依托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具有整套的有机合成,结构鉴定,成分分析等仪器设备300余万元,完全满足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和教师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的实验均能正常开设。近年来,本教研室把教研成果应用于有机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不断开设有机化学课程的研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管理
3.1教学手段
本课程均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有完整的本教研室制作的多媒体授课教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化,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3.2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增强,本课程主要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些章节采用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对前续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穿插讨论法进行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课堂生动,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元认识水平。
3.3双语教学
在教学中,凡涉及到专业名词和专门的反应,均使用英文标注。对于重点的知识点,采用英文和中文同时标注的双语教学,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和学习,有利于后续课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药物化学中有机物质的学习。
3.4课堂教学
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5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中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有机化学课程的实验主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有官能团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光谱特征等,所开设的学生实验均能成功,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并根据需要开设了研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新知识,并使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中。
3.6课外
本课程每期均有辅导答疑安排,学生可以集中时间询问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学生作业有批阅。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进行
课外科研,本教研室教师指导学生的课题有3项。
3.7考试
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由任课教师自主命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与往年试卷的相似度,有利于本门课程的考核。阅卷采用集体阅卷的形成,考试结果和试卷均有完整的成绩分析试题分析材料。
3.8教研活动
本课程所有授课内容均有集体备课记录,有集体备课的安排。按照赣南医学院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评分结果,自评得分为97分。
第三篇:《国际金融》课程自评报告
《国际金融》课程自评报告
《国际金融》课程组
《国际金融》一直是由我系承担的一门课程,原为我校金融专业的专业课程。为适应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了解和熟悉国际金融惯例的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1990年以来,我们便开始逐步面向全校经济类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目前《国际金融》不仅是我校金融、财政、国际贸易、国际经济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会计学、注册会计、统计学、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等专业的限选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层次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金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了搞好《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课程组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师资队伍
目前《国际金融》课程组的任课教师有11人,这不仅是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而且是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1.师资结构
——职称结构。现任《国际金融》课程主讲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91%;具有高级职称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36%。
——学历结构。现任主讲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有7人,两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82%。此外,在读博士有2人,在读硕士有1人。
——年龄结构。《国际金融》课程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现任主讲教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2人,占18%;35~45岁的有3人,占27%;35岁以下的有6人,占55%。
2.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课程组全体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和有关的专业理论,在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修养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教书育人。能结合教学普遍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课程组教师中有1人参加了1999年学校“三育人”经验交流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开课能力。由于《国际金融》课程涉及的教学层次多、教学任务重,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师已达11人。在这些教师中,独立开设2门课程以上的教师比例达100%,开3门课以上的教师比例也高达100%。
——教学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课程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自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或完成的与课程教学有关的研究论文及课题共达58项(详见附页3),人均5.3项,其中有2篇论文获校级以上优秀论文奖;有一项课题获省级优秀课题二等奖;有两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教学奖励。近三年内本课程组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绩,课程组教师中有3人获2000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有2人获2002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有1人获“高克成优秀教师奖”。
二、教学条件
1.教材建设
——教材组织和教材质量。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坚持3~4年更换一次新教材,以保证教材的适用性和新颖性,另一方面致力于组织任课教师编写教材,以便把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以及我们自己的教学体会反映到教材中去,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教材。如2000~2002年在本科教学中所用的《国际金融》教材,就是由我们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公开出版发行的。该教材共计40多万字,具有体例安排新颖、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充实的特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将当代国际金融的最新理论及其发展特点、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反映出来。《国际金融》一书目前已被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列入再版计划。2002~2003学年我们采用教育部推荐的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学》(裴平主编)。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将改用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陈雨露主编),该教材荣获2002年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教学大纲。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组织课程组教师积极编写新教材,而且还组织大家编写了符合学科要求的教学大纲,并且要求课程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来进行教学。
——教辅资料。教学中,我们给学生指定了一些必读的教学参考书目和课外阅读文献,并在教学大纲中根据每一章的内容编写了各种类型的习题。此外,我们还根据函授教学的特点,专门编写了适用于函授教学的《国际金融》学习指导书。
2.教学手段
——自2000年上半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来,《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便充分利用了这一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组教师积极要求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至今课程组的全体教师都运用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授课,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技术。为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系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的大部分教师都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
三、教学环节及效果
1.教学要求
——《国际金融》课程有着明确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熟悉基本的国际金融原理和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些有关的国际金融实务操作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确定了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详细的教学进度表,并要求课程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准备
——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认真备写教案。在备课环节上,课程组也采取了一定的管理办法,一是检查新上课教师的教案,以了解他们的备课情况,也借以督促他们备好课,并及时解答他们在备课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在上课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二是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或集体备课,以协调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3.课堂教学
——教学态度与水平。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来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态度认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同时,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熟练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技巧。由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多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大量运用“讲”“问”结合法、“问”“答”结合法、课堂讨论法、比较教学法、角色易位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课外情况
——课外作业。课程组要求任课教师在每一章内容讲解完后,都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及时对作业情况进行讲评,全课程共布置和批改、讲评作业不少于5次。由于《国际金融》是一门核心课程,所以选课的学生比较多,教学班基本上是在100人左右的大班,这使得作业批改任务非常繁重,但老师们基本上都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课外辅导。由于《国际金融》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务操作,而且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而我们的教学课时非常有限,在课堂上无法向学生们面面俱到地介绍所有的问题和内容,为此我们采用了课外辅导方法,给学生们指定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读物,辅导学生们去阅读这些材料,并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此外,根据近年来报考国际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不断增多的情况,任课老师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对考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给予了专门的辅导和热心的解答。
——课外活动与实践。为配合学校的学术节活动,促进国际金融教学的改革,我系自1996年以来一直坚持每年定期组织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开办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活动。在这一模拟实务教学活动中,除要求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必须参加以外,我们还要求学习《国际金融》课程的外专业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以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交易活动的感性认识,并借以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一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5.教学效果
——学业考评。
(1)考试命题。《国际金融》课程的命题建立有试题库,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题型科学规范,难易程度适当,考核基本原理的试题的比例一般在70%左右,测试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的比例一般在30%左右。试题重复率一般不超过5%。
(2)阅卷、成绩评定。《国际金融》课程的总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两部分来评定。平时成绩一般要求任课教师根据作业、考勤、课堂测试、笔记等项目打分,而且要求任课教师在最后一次上课时要向学生宣布平时成绩。对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评定,我们一直是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在课程考试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任课教师实行密封流水阅卷。阅卷前,指定教师做出一份标准答案,然后要求阅卷教师根据标准答案来评分。可以说,我们的评分是客观、公正的,而且量分基本准确,没有出现过重大差错。
(3)通常情况下,在每次阅卷任务完成后,我们会对考试结果进行相应的总结,对优秀率和不及格率作出统计,以分析命题是否适当、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对哪些问题加以注意。
四、教学改革与研究
1.教学改革
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间货币运动以及国际金融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遇到的国际金融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国际储备的管理问题、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问题、外债规模的管理问题、货币一体化问题、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等,这些都已成为《国际金融》
学科研究的新课题。教学中,我们积极研究《国际金融》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尽可能地将国际金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中去,这集中体现在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上。如在最初的《国际金融》教学中并无国际储备的内容,后根据国际金融发展的新特点,我们及时增补了国际储备的内容,并将之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讲解。又如,随着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欧盟国家如期推出了统一货币——欧元,因此对于欧元的起源、稳定及未来发展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国际金融学科的新课题,同样我们也在教学中及时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教学环节及方法的改革。在教学环节上,课程组重点抓了三个环节的管理,即上课前抓备课情况、上课时抓教学效果、下课后抓学生练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同时,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我们也花了不少功夫,如前所述,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合理地运用一些国际金融领域真实的案例进行讲学,以便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讲解了“泰国金融危机始末”、“香港联系汇率制保卫战”等案例,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学生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实务能力,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在2001~2002学年第1学期,课程组对《国际金融》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将平时成绩由原来占总成绩的20%提高到30%,而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比由原来的80%降到70%。进行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鼓励平时上课认真、学习用功的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教学研究
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课程组还积极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至少每学期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和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以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近年来,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取得了较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基本上每年都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艾弗外汇交易实务模拟》获得了1998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网络交易系统》获江西省教委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并在1999年4月顺利结题;在1999年学校召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经验交流会上,课程组提交了关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经验的交流材料;在2000年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课程组有1人向大会提交了有关多媒体教学的经验交流材料;《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网络交易系统》获得了2000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谈多媒体技术在<国际金融>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获2002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四篇:《秘书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秘书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涉外文秘专业)
课程编码:10002209x 学时:96; 学分:6 开课学期:
三、四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先修课程:基础写作 教学手段:板演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秘书写作是高等院校文秘、涉外文秘的必修课。本课程是基础写作的继续和延伸,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受到较系统的秘书写作的训练,掌握必要的写作技能技巧,获得较完备的关于秘书写作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应用文载体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提高专业写作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对涉外文秘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要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新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领悟多种应用类文体、文种的写法,以理论指导写作实践,学练结合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应用文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掌握应用文的定义、特性和功用,明确学习应用文的正确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应用文的含义
2.应用文产生和演变的内容 3.应用文的特性和功用
难点:
1、应用文与其他文章的区别
2、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方法的真正落实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应用文简介
一、应用文和应用写作
(一)应用文界定
(二)应用写作的性质和作用
二、提高应用文章写作水平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 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
一、应用文的产生
商代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钟鼎铭文也是应用文。
《尚书》是我国古代应用文形成的标志。
二、应用文的发展沿革
秦汉到明、清,是我国应用文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稳定的时期。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应用文由古体到新体的巨大变革时期。
新中国成立至今,应用文发展迅猛。第三节 应用文的特性和功用
一、应用文的特性
1、价值的实用性
2、建构的模式性
3、表述的简约性
二、应用文的功用
1、法规、准绳功用
2、指挥、管理功用
3、联系、协调功用
4、宣传、教育功用
5、凭证、依据功用
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中)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应用文作者、读者、文本特点与要求,从理论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应用文作者的修养与能力
2、应用文的法定作者
3、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的特点与要求
4、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
难点:
1、应用文主旨的表达
2、合理选择结构
3、恰当使用语言
4、正确选择使用材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应用文的作者
一、应用文作者的构成
1、群体作者
2、个人作者
3、法定作者
4、代言作者等。
二、应用文作者的思维形式
1、对象化思维
2、模式化思维
3、换位思维
三、应用文作者的修养与能力
(一)应用文作者的修养
(二)应用文作者的写作能力
(三)提高应用文作者的能力 第二节 应用文文本
一、应用文文本的分类
(一)分类原则
(二)文本类型
二、应用文的文本构成
(一)应用文的主旨
(二)应用文的材料
(三)应用文的结构
(四)应用文的语言 第三节 应用文的读者
一、应用文读者的类型
(一)按身份来分
(二)按接受状态来分
二、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
(一)读者是功用性阅读者
(二)读者是近距离的接受者
(三)读者是文本功能的实现者
第三章 应用文基本理论(下)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应用文的写作过程,掌握其写 作规律,提高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
1、深刻理解客观需要是应用写作的起因
2、理解客观需要对写作起的制导作用
3、懂得调查研究在应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4、正确辨别和使用文种
5、正确使用应用文写作的文本模式
6、掌握应用文的语体特色
7、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8、修改在应用文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难点:
1、真正作好调查研究
2、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文本模式
3、掌握应用文的语体特色
3、怎样用准确、简洁、得体的语言写好应用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客观需要是应用文写作的起因
一、客观需要的类型
(一)行政管理的需要
(二)处理事务的需要
(三)人际交流的需要
(四)专门业务的需要
二、客观需要对写作工程的制导作用
(一)形成写作意图
(二)规定文种选择
(三)决定表达方式
第二节 调查研究是应用文写作的前提
一、调查研究的对象
(一)事实材料
(二)政策材料
(三)情报资料
二、调查的方法和方式
(一)调查方法的类型
(二)调查方式的类型
三、研究的方法
(一)整理材料
(二)分析材料
第三节 正确表达是应用文写作的关键
一、辨别文种
二、选择文本模式
三、选择合适的表达语体
四、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第四节 修改定稿是应用文写作的终结
一、明确修改的对象
二、修改核查的方式
第四章 行政公文写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掌握行政公文的性质、种类、特点,掌握规范体式和行文规则,掌握几种常用行政公文的写法、写作要求并能实际撰写,以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行政公文的13个种类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2、行政公文的特点
3、行政公文的格式要素和规范排布
4、行政公文的撰写要求
5、能辨别公告与通告、通知与通报、报告与请示、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
6、能区分请求批准函与请求批准性请示的不同行文对象
7、理解复合式公文的构成
8、区分行政公文的文件格式和特殊格式
难点:
1、掌握行政公文的性质和规范体式
2、撰写出符合要求的常用行政公文
3、严格区分相近文种的不同用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公文概述(学时:3)
一、行政公文的含义、作用
二、行政公文的特点
三、行政公文的种类
四、行政公文的格式
五、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六、行政公文的形成和草拟行政公文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命令(令)、决定(学时:3)
命令(令)的写作
一、命令(令)的适用范围
二、撰写命令(令)应注意的事项
三、命令(令)的结构与写法
四、命令(令)的写作要求
决定的写作
一、决定的适用范围
二、撰写决定应注意的事项
三、决定的格式、结构与写法
四、决定的写作要求
第三节 公告、通告的写作(学时:3)
公告
一、公告的适用范围
二、公告的种类
(一)行政公告
(二)法规性公告
三、撰写公告应注意的事项
四、公告的结构与写法
五、公告的写作要求 通告
一、通告的适用范围
二、通告的种类
三、撰写通告应注意的事项
四、通告的结构与写法
五、通告的写作要求 第四节 通知的写作(学时:3)
一、通知的适用范围
二、通知的种类
三、通知的特点
四、通知的格式写法
五、通知的写作要求
第五节 通报的写作(学时3)
一、通报的适用范围
二、通报的种类
三、通报的格式及写法
四、通报写作注意事项
第六节 会议纪要、议案的写作(学时:会议纪要
一、会议纪要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二、会议纪要的主要类型和作用
三、会议纪要的写作
四、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
议案
一、议案的适用范围
二、议案撰写应注意的事项
三、议案的结构及写法
四、议案的写作要求 第七节 报告的写作(学时3)
一、报告的适用范围
二、报告的种类、特点)3
三、报告写作的基本格式
四、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第八节 请示、意见的写作(学时:3)
请示
一、请示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二、请示的主要类型
三、请示与报告的异同
四、请示的结构及写法
五、请示的写作要求
意见
一、意见的适用范围
二、意见的特点
三、意见的结构和写法
四、意见写作注意事项
第九节 批复的写作及点评(学时:3)
批复
一、批复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二、批复的类型
三、批复的结构和写法
四、写作批复的注意事项 第九节 函的写作及评析(学时:3)
一、函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二、函的主要类型
三、函的结构和写法
四、函与批复的区别
五、函的写作要求
第五章 事务文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事务文书的性质和特点和写作要求,掌握四种常用事务文书的特点、种类、作用及写作要求,并能实际撰写,以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提高学生选用文种的能力和文体写作能力
2、把握所讲授的几种事务文书的写作要领
3、学会写作所讲授的几种事务文书
4、掌握总结与述职报告写作的区别。
难点:
1、掌握并会使用符合事务文书要求的语言
2、合理结构各文体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事务文书的概述(学时:1)
一、事务文书的特点
二、事务文书的作用
三、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
第二节 计划的写作(学时:2)
一、计划的特点
二、计划的类型
三、计划的写法
(一)计划的标题
(二)计划的主体
四、计划的写作要求
第三节 总结写作及评析(学时:6)
一、总结的含义
二、总结的种类
三、总结的特点
四、总结的写作及写作注意事项
第四节述职报告的写作(学时:3)
一、述职报告的含义
二、述职报告的种类
三、述职报告的写法
四、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
五、述职报告与总结的区别 第四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学时:3)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二、调查报告种类
三、调查报告与调研工作的关系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
五、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第五节 简报的写作(学时:3)
一、简报的含义、作用和特点
二、简报的种类
三、简报的写作
(一)简报的格式
(二)简报的主体部分
四、简报写作注意事项
第六节 讲话稿的写作(学时:3)
一、讲话稿的概念、类型、特点
二、讲话稿的写法
三、讲话稿的写作要求
第六章 专用文书写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专用文书的种类很多,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各行业的专用文书有所涉猎,对所讲文书的特点、写作要求进行把握,学会写作,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使学生了解专用文书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2、,掌握合同的格式
3、主要条款及签订原则和要求
4、有效区别合同和协议的异同
5、文摘与提要的异同
6、把握起诉状、答辩状的写作
7、文摘和提要特点与写作
8、规则和公约的文体特点
9、感谢信、邀请信、慰问信、求职信等写法和写作要求。
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写出语言得体,内容表意准确,符合格式要求,并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专用文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专用文书概述(学时:1)
一、专用文书的特点
二、专用文书种类
三、专用文书的写作要求
第二节 合同的写作(学时:4)
一、合同的概念、种类
二、订立合同的原则
三、合同主要条款
四、合同的写法
(一)合同的格式
(二)合同正文主要条款的表述
五、合同写作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协议的写作(学时:2)
一、协议的概念
二、协议与合同的联系区别
三、协议的种类
四、协议的写作要求
第五节 起诉状的写作
一、起诉状的种类(学时:3)
民事起诉状 刑事自诉状 行政起诉状
二、起诉状的格式
(一)起诉状的首部
(二)诉讼请求
(三)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五)尾部
三、起诉状的写作要求
第六节 答辩状的写作(学时:3)
一、答辩状的概念
二、答辩状的写作格式
三、答辩状的写作要求
第七节 文摘与提要(学时:3)
文摘
一、文摘的含义和特点
二、文摘的作用
三、文摘的种类
四、文摘的结构
提要
一、提要的含义
二、提要与文摘的区别
三、提要的种类
四、提要的写作要求
第五节 规则与公约(学时:3)
规则
一、规则的定义
二、规则的种类
三、规则的写作结构
四、规则的写作要求 公约
一、公约的定义
二、公约的种类
三、公约的写作结构
四、公约的写作要求
第八节 感谢信、邀请信、慰问信的写作(学时:3)
感谢信
一、感谢信的定义
二、感谢信的种类
三、感谢信的写作结构
四、感谢信的写作要求
邀请信
一、邀请信的定义
二、邀请信的种类
三、邀请信的写作结构
四、邀请信的写作要求
慰问信
一、慰问信的定义
二、慰问信的种类
三、慰问信的写作结构
四、慰问信的写作要求
第九节 求职信、自荐信、入学申请书的写作(学时:求职信
一、求职信的定义
二、求职信的种类
三、求职信的写作结构
四、求职信的写作要求
第十节 广告文案的写作(学时:3)
一、广告的概念)3
二、广告文案的结构
三、求职信的写作结构
四、求职信的写作要求
第十一节 产品说明书的写作(学时:3)
一、产品说明书的概念和作用
二、产品说明书的种类
三、产品说明书的写作
四、产品说明书的写作注意事项 第十节 广告文案的写作(学时:3)
一、广告的概念
二、广告文案的结构
三、求职信的写作结构
四、求职信的写作要求
第十一节 产品说明书的写作(学时:3)
一、产品说明书的概念和作用
二、产品说明书的种类
三、产品说明书的写作
四、产品说明书的写作注意事项 第十二节 申论的写作(学时:6)
一、申论的性质和特点
二、申论写作的基本特点
三、申论的写作
1、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
2、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对策或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3、对见解、方案的论证。
四、主要考查应试者综合能力:
五、申论应试的注意事项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讲述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及多种手段相结合,教学方式仍以教师面授讲解为主。
(一)注重理论知识讲授,重视开拓写作思路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务实、创新素质。
(二)注重例文的阅读、优秀范文和病文评析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成篇文书写作、片段写作训练教学。
(四)加强作文批改与讲评环节。
(五)注重学生以理论指导写作实践,学练结合。注重写作理论知识向写作能力和素质的有效转化。
四、课程学时分配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上)3学时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中)3学时 第三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下)3学时 第四章 行政公文写作30学时 第五章事务文书写作21学时 第六章 专用文书写作36学时
五、课程习题要求
本课程习题类型多样,内容涵盖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作文,要求学生通过练习,以理论指导写作实践,牢固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基础理论知识向写作能力的有效转化和提升,通过习题练习有效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以较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1.裴显生 应用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2版 2.陈少夫 丘国新.应用写作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3.董小玉.现代实用写作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郭冬.秘书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余国瑞.彭光芒.实用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刘金同.应用文写作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马正平.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霍唤民.应用写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9.韩国海.现代应用写作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10.杨文丰.现代应用文书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 11.徐中玉.应用文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2.孙绍玲.应用文写作.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13.刘锡庆.公文写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杨霞.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李佩英.应用写作实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6.刘宏彬.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2008 17.蓝天.实用文写作例文评析.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 18.洪文明.财经应用写作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9.孙秀秋 吴锡山.应用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0
执笔人:杨慧芬
审核人:孟宪华
第五篇:机构自评报告写作建议
附件三 机构自评报告写作建议
自评是指接受评估的社工机构根据评估标准进行的自我评价,是评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受评估的社工机构应根据评估标准内容,认真做好自评工作。自评工作要求实事求是、肯定成绩并找出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自我诊断,实现在评估过程中完善提高的目的。
机构撰写的自评报告要求层次清晰、语言简练、内容详实、文字表达准确。报告内容一般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机构基本情况概述;总体描述机构在2010取得的主要成绩与经验;按指标逐条描述实施情况和现状,写出自评结论;对机构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及机构未来发展展望等内容。
自评报告的结尾处,应统计全部指标项的自评分,出具自评总分并盖章(可不含附加标准的评分)。
机构应在自评报告的附件中,提供相关证据或准备有关的资料和档案供评估人员实地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