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小型外资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外资小企业W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我国小型外资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外资小企业W公司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企业飞速发展,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外资准入政策的放宽,也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但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的小企业由于受经营规模、财力、人力、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和一些对公司治理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大多数企业无论在内部控制意识还是内部控制各环节都比较薄弱和欠缺,出现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失效,领导专权不受约束、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特别是外资企业的内部控制,找出完善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方法,具有相当经济意义。
尽管小企业在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一直不受理论界的重视,目前各个国家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大体上是针对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基本上没有考虑小企业的特殊需求。小型外资企业又因为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特有的企业文化和国外母公司对企业的控制和管理而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本文将以外资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研究对象,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外资小企业组织结构,会计核算等方面的特殊性,通过对一家小型外资制造企业的实例分析,从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中的内部控制机制等方面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其内部控制的方法,以便为外资中小企业完善其内部控制,提供一个可借鉴的理论基础。
第二篇: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内容提要:我国经济现在正在飞速发展,中华民族正在复兴,在发展中我国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如何在发展中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企业经济成为企业工作的主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起步较晚,企业自身特点不同,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因此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问题也有相同和不同的。面对这些共性的和有不同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问题,分别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特点及他们的内部控制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我国企业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内部控制 重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世界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发生着自身变得成熟,并与我国社会经济及世界经济紧密相结合,我国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但我国企业在自身发展的管理也暴露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对企业内部控制重视不足,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管理经验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继续加强和规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行为方式,是在单位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而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它是管理现代画的必然产物。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这种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又能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并成为由传统审计转变为现在审计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现在会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审计人员在审计师,必须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与评价。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审计准则都给内部控制下了定义,但都大同小异。例如,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为:内部控制一词,是指管理当局为了确保以有序和有效的方式实现其管理目标,包括遵循管理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防范和发现错误与舞弊、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及时编制可信的财务信息,而制定和实施的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
我国审计准则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4]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三)内部控制的作用(1)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
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
(3)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财产物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等活动进行控制、防止贪污、盗窃、滥用、毁坏等不法行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4)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
企业决策层不但要制定管理经营方针、政策、制度,而且要狠抓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则可以通过袱定办法,审核批准,监督检查等手段促使全体职工贯彻和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同时,可以促使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遵守国家法规纪律的前提下认真贯彻企业的既定方针。
(5)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并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总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各项资源的浪费和错弊的发生,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主要以国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核心,但是民营企业在近几年来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已超过中国企业总数量,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GDP的份额超过50%,成为我国经济体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体制里主要的组成部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通过自身的改革,发展已经充分的融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并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里,保持稳定发展,并确立起自身的发展优势,从而更好的融社会经济体系中起到国民经济命脉的作用。现在我国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里,及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九行业,对国有资本要保持“较强控制力”。相比于过去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纵横交错、无所不包的覆盖,这应该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在某些领域当中起到支柱作用,有一些产业逐渐起到骨干作用。这是从静态来看。从动态来看,在各个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这20年来,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都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财富。民营企业无论在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提供财富、社会稳定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在社会经济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国外相比较我国企业虽然在建设发展中有自身的优势,并且有不少企业都进入了世界500强行列,但是在企业管理发展上我国企业却存在起步晚,思想陈旧,政府干预性强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很多国有企业都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一旦存在经济上的问题,就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民营企业虽然不占垄断性行业,但是由于近20年的飞速发展,其在社会经济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如果经济管理不当也会给国家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中石油腐败案:2013年3月20日,中石油旗下运营商昆仑利用总经理陶玉春,因公司财务等多方面原因,被有关部门控制起来,拉开中石油腐败案序幕。2013年8月26日,中石油副总经理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2013年8月27日,中石油副总经理李华林、中石油副总裁兼长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冉新权、中石油总地质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王道富等3人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2013年9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2013年9月,四川富商吴兵卷入中石油窝案。中石油系统高层贪腐窝案继续发酵。2013年12月17日,中石油总会计师温青山与妻子王富荣均已被带走调查。中石油腐败案的爆发给社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是国家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失。
其实早在2011年初,审计署就在其官网发布的当年第5号审计公告,就指出中石油在此次审计中被发现七大问题,包括45.01亿元工程施工招投标不合规、2.33亿元设备材料采购不合规、增加工程投资8亿多元以及以虚假发票和“白条”等入账0.43亿元等违规行为。2012年初,审计署公布对中石油承建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项目2011年跟踪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显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部分采购招投标存在不规范等问题。比2011年初,审计署发现中石油问题更早,中石油就已经存在经济违规问题。但是为什么直到2013年腐败案才真正的浮现出来呢?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及时发现,不及时制止,让国有资产少受损失呢?
通过中石油腐败案我们能发现许多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权力过于集中,最高管理者难以监管,政企难以分开,管理者滥用职权,在评价控制环境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时,审计人员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难以在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作用等于形同虚设,仅仅当成各种文件与制度。内部控制在很多国有企业根本起不到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作用。
(2)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结构混乱,管理不够规范。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人员的职务与职责予难以明确,一人兼数职,企业内部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如会计人员兼做财务,操作人员与监管人员为同一人,容易产生个人舞弊。而且在很多国企中,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不够规范,审查不够仔细,2011年初,审计署就在其官网发布的当年第5号审计公告,就指出中石油在此次审计中被发现七大问题,包括45.01亿元工程施工招投标不合规、2.33亿元设备材料采购不合规、增加工程投资8亿多元以及以虚假发票和“白条”等入账0.43亿元等违规行为。这表明中石油在内部审计没有做到真实性,准确性,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3)监督机制不健全,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国国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内部监督控制,本身就应该作为独立的机构,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层而不是企业的某一位管理者,同时我国国企没有具体的管理层,权力集中在某位管理者身上,管理层形同虚设,企业缺乏监督机制。而且由于我国国企内部控制起步较晚,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在完善之中,因此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主要是以家族形式和股东形式存在的。很多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上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在管理上也缺乏相关的机制和经验。
(1)缺乏对内部控制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没有重视,很多企业没有内部控制体系,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无法得到相应的保护。
(2)管理机构不够完善
大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或者股东式的形式存在的,管理上以家族管理为主,就算建立了股东制的形式,管理权却集中在大股东手里,小股东难以参与企业的管理。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无法得到好的体现。
(3)追求生产利润缺乏风险意识
很多民营企业只追求生产经营利润,而对风险评估意识却不重视,因此导致很多企业生产中由于风险意识不够,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问题,是企业陷入困境,负债增加。
通过上述所我国国企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国企和民营企业的特点分析和
总结了他们各自的问题。这里只是将部分主要问题提了出来,其实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还存在其他别的问题,比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和觉悟普遍不高,执行人可能会因为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在内部控制经营管理中,管理人员受到利益或权利的影响,在执行中舞弊使内部控制丧失查错防弊的能力。这些问题的都是影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
四、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是现在企业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采用的一种手段,是企业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根据我国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及内部控制的问题,本人在此提出几点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结构和权力、职责
企业要明确管理分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杜绝权力的过于集中,做到政企分开。同时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重视内部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企业要根据真身生产经营特要建立符合自己的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二)针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素质和觉悟。
企业内部控制人员要进行职责分离,对关键岗位、关键部门要经行轮岗制。同时提高内控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觉悟,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责任心和正义感以及法制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任务以及应承担的责任等,进而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查找错误,防止弊端,堵塞漏洞。同时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具有适应自己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业务中出现的不正常迹象,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三)建立健全保障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法律法规,监管不能督查到位
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是要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及其相关行政法规进行建立,同时国家要根据社会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时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部门,一定要监管到位,尤其的国有企业的监管部门,一定要督查到位,做到能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并且及时准确的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了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和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但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并不只有上述的一些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在本文中没有提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科学的发展,面对着多方面的因素,我国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我国企业同样也面临者机遇与挑战,因此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新民.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
2、蒋武、刘丽华.审计教程[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1年
3、李国盛.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建议[J].四川会计,20014、郁玉环.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四川会计,20015、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第三篇:_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高达 5.5 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利用内部控制概念的最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控制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要素分析法, 可以发现中航油事件的根源是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成立于 1993 年, 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下称“集团公司”)的海外子公司, 2001 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 , 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 业务从单一进口航油采购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净资产从 1997 年起步时的 21.9 万美元增长为 2003 年的 1 亿多美元 , 总资产近30 亿元 , 可谓 “买 来个石油帝国”,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被新加坡国立大学选为 MBA 的教学案例, 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 并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但 2004 年以来风云突变,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巨额亏损而破产, 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
2004 年一季度油价攀升, 公司潜亏 580 万美元, 陈久霖期望油价能回跌, 决定延期交割合同, 交易量也随之增加。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 公司账面亏损额增加到 3 000 万美元左右, 陈久霖决定再延后到2005 年和 2006 年交割, 交易量再次增加。10 月份油价再创新高, 而公司的交易盘口已达 5 200 万桶。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耗尽 2 600 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 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和 6 800 万元的应收账款资金, 账面亏损高达 1.8 亿美元, 另需支付 8 000 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 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10月 10 日, 向集团公司首次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10 月 20 日, 获得集团公司提前配售 15%的股票所得的1.08 亿美元资金贷款。10 月 26 日和 28 日, 因无法补加合同保证金而遭逼仓, 公司蒙受 1.32 亿美元的实际亏损。11 月 8 日至 25 日, 公司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逼仓, 实际亏损达 3.81 亿美元。12 月 1 日, 亏损达5.5 亿美元, 为此公司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申请停牌, 并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一、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2005 年 3 月, 新加坡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提交了第一期调查报告, 认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巨额亏损由诸多因素造成, 主要包括: 2003 年第四季度对未来油价走势的错误判断;公司未能根据行业标准评估期权组合价值;缺乏推行基本的对期权投机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期权交易的风险管理规则和控制, 管理层也没有做好执行的准备等。但归根到底,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问题的根源是其内部控制缺陷。(一)控制环境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聘请国际著名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了国际石油公司通行的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等制衡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 还受到新加坡证监会的严格监管。但在“强人治理”的文化氛围中, 内控制度的威力荡然无存, 这是中航油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1.内部人控制。
在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股权结构中, 集团公司一股独大, 股东会中没有对集团公司决策有约束力的大股东, 众多分散的小股东只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 对重大决策基本没有话语权。董事会组成中, 绝大多数董事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和集团公司的高管, 而独立董事被边缘化, 构不成重大决策的制约因素。这样, 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三者合一, 决策和执行合一, 最终发展成由经营者一人独裁统治,市场规则和内部制度失效, 决策与运作过程神秘化、保密化, 独断专行决策的流程化和日常化。公司总裁陈久霖兼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基本上是其一个人的“天下”。陈久霖从新加坡雇了当地人担任财务经理, 只听他一个人的, 而坚决不用集团公司派出的财务经理: 原拟任财务经理派到后, 被陈久霖以外语不好为由, 调任旅游公司经理;第二任财务经理则被安排为公司总裁助理。集团公司派来的党委书记在新加坡两年多, 一直不知道陈久霖从事场外期货投机交易。
2.法治观念。
2004 年 10 月 10 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向集团公司报告期货交易将会产生重大损失,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集团公司和董事会没有向独立董事、外部审计师、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和社会机构投资者及小股东披露这一重大信息, 反而在 11 月 12 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仍然谎称盈利。集团公司在10 月 20 日将持有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 75%股份中的 15%向 50 多个机构投资者配售,将所获得的 1.07亿美元资金以资助收购为名, 挪用作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期货保证金。对投资者不真实披露信息、隐瞒真相、涉嫌欺诈, 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新加坡公司法和有关上市公司的法律规定。
3.管理者素质。
管理者素质不仅仅是指知识与技能, 还包括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 直 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 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陈久霖有很多弱点,最显的就是赌性重,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投机交易的博弈上,把现货交易看得淡如水,而这正是期货市场上最忌讳的。其次是盲目自大, 作为一个将净资产从 21.9 万美元迅速扩张到过亿美元的企业总裁,确有过人之处,但是盲目自大却导致了盲动, 不尊重市场规律,不肯承认并纠正错误。陈久霖说过:“如果再给我 5 亿美元,我就翻身了。”这番话表明,陈久霖还不明白自己及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栽倒的根源。4.另类企业文化。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暴露出国企外部监管不力、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尤其是以董事会虚置、国企管理人过分集权为特征的国企组织控制不足等严重问题。这使得现代企业得以存续的国际公认与公用的游戏规则流于形式, 即使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 实质上仍由不受制约的意志决策运作大事, 由“一把手”说了算。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视公司治理结构为摆设的另类企业文化, 为试图通过境外上市方式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良设想提供了一个反面案例。管理人员应能适当地设立目标, 使选择的目标能支持、连接企业的使命, 并与其风险偏好相一致。从1997 年起,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先后进行了两次战略转型, 最终定位为以石油实业投资、国际石油贸易和进口航油采购为一体的工贸结合型的实体企业。在总裁陈久霖的推动下,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 2001 年上市伊始就开始涉足石油期货。在取得初步成功之后,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管理层在没有向董事会报告并取得批准的情况下, 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禁止, 擅自将企业战略目标移位于投机性期货交易。这种目标设立的随意性, 以及对目标风险的藐视, 最终使企业被惊涛骇浪所淹没。(三)事项识别
一个组织必须识别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内、外部事项, 区分表示风险的事项和表示机遇的事项, 引导管理层的战略或者目标始终不被偏离。在中航油事件中, 如果公司的管理层能及时认清形势, 在赚取巨额利润时, 清醒地意识到可能产生的风险, 或许就不会遭到如此惨痛的打击。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违规之处有三点: 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事的石油期权投机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国务院 1998 年 8 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 “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 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 不得进行投机交易。”1999 年 6 月, 以国务院令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 “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 “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 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 期货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总量相适应。”2001 年 10 月, 证监会发布的《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 “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 不得进行投机交易。”(四)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在于分析和确认内部控制目标实现过程中“不利的不确定因素”,帮助企业确定何处存在风险, 怎样进行风险管理, 以及需要采取何种措施。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事的场外石油衍生品交易, 具有高杠杆效应、风险大、复杂性强等特点, 但由于内部没有合理定价衍生产品, 大大低估了所面临的风险, 再加上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选择的是一对一的私下场外交易, 整个交易过程密不透风, 因此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承担的风险要比场内交易大得多。
(五)风险反应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进行石油衍生产品投机交易酿成大祸, 直接成因并不复杂: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认定国际轻质原油价格每桶被高估约 10 美元, 在石油期货市场大量持有做空合约。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大幅攀升的情况下, 被迫不断追加保证金, 直至包括信贷融资在内的现金流彻底枯竭为止。由于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以 5%的保证金放大 20 倍持有合约,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 5.5 亿美元巨亏意味着其“豪赌”了约 110亿美元合约, 而且在交易过程中充当“死空头”,没有“空翻多”进行“对冲”。
在油价不断攀升导致潜亏额疯长的情况下,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管理层连续几次选择延期交割合同, 期望油价回跌, 交易量也随之增加。一次次“挪盘”把到期日一次次往后推, 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使风险和矛盾滚雪球似地加倍扩大, 最终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一般看涨期权的卖方基本上都会做一笔反向交易, 以对冲风险、减小损失的可能性, 虽然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有一个专业的风险控制队伍, 但并没有做反向对冲交易。(六)控制活动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曾聘请国际“四大”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为其编制《风险管理手册》,设有专门的七人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软件监控系统。实施交易员、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部、总裁、董事会层层上报、交叉控制的制度, 规定每名交易员损失 20 万美元时要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报告和征求意见;当损失达到 35万美元时要向总裁报告和征求意见,在得到总裁同意后才能继续交易;任何导致损失 50 万美元以上的交易将自动平仓。中航油总共有 10 位交易员, 如果严格按照《风险管理手册》执行, 损失的最大限额应是 500万美元, 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却在衍生品交易市场不断失利, 最终亏损额高达 5.5 亿美元, 以至申请破产保护。
在风险控制机制中,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陈久霖实际上处于中枢地位, 对风险的控制和传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陈久霖在获悉 2004 年第一季度出现 580 万美元的账面亏损后, 决定不按照内部风险控制的规则进行斩仓止损, 也不对市场做任何信息的披露, 而是继续扩大仓位, 孤注一掷, 赌油价回落。直到2004 年 10 月, 亏损累计达到 18 000 万美元, 流动资产耗尽, 陈久霖才向集团公司汇报亏损并请求救助。集团公司竟没有阻止其违规行为, 也不对风险进行评估, 相反选择以私募方式卖出部分股份来“挽救”中航油新加坡公司。
在越权从事石油金融衍生产品投机过程中, 陈久霖作为一个管理人员, 竟然同时具有授权、执行、检查与监督功能, 没有遇到任何阻拦与障碍, 事后还能一手遮天, 隐瞒真实信息, 足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职能分工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七)信息与沟通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成立了风险委员会, 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 明确规定损失超过 500 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但陈久霖从来不报, 集团公司也没有制衡的办法,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信息披露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事石油期权投机交易历时一年多, 从最初的 200 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 5 200万桶, 一直未向集团公司报告, 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直到保证金支付问题难以解决、经营难以为继时,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才向集团公司紧急报告, 但仍没有说明实情。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 2003 年下半年起在海外市场进行石油衍生品的交易, 并且交易总量大大超过现货交易总量, 明显违背了国家的规定, 而母公司知悉以上违规活动是在一年以后。可见,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和集团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 会计信息失真。(八)监控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拥有一个由部门领导、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组成的三层“内部控制监督结构”。但其交易员没有遵守风险管理手册规定的交易限额, 没有向公司其他人员提醒各种挪盘活动的后果和多种可能性, 挪盘未经董事会批准或者向董事会汇报, 财务报表中亦未报告亏损;风险控制员没有正确计算公司期权交易的收益, 没有准确汇报公司的期权仓位情况和敞口风险;财务部门的首要职责是对交易进行结算, 而在 2004 年 5 月到 11 月长达 7 个月的时间内,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共支付了近3.81 亿美元由不断新增的损失引发的保证金, 甚至动用了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明确规定有其他用途的贷款。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所有重大问题上未履行其职责。在公司开始期权这项新产品交易时, 风险管理委员会没有进行任何必要的分析和评估工作;交易开始后, 未能对期权交易设置准确的限额, 也未能准确报告期权交易;在期权交易挪盘时, 未能监督执行相关的交易限额, 未能控制公司的超额交易, 未指出挪盘增加了公司的风险, 也未建议斩仓止损;向审计委员会提供的衍生品交易报告中, 实际隐瞒了公司在期权交易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未向董事会报告公司的期权交易和损失情况。内部审计部没有定期向审计委员会报告, 即使报告也是内容重复, 敷衍了事, 还造成公司内部控制运行良好的假象。
中航油事件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市场云谲波诡,而是陈久霖为何能够如此胆大妄为地违规操作。陈久霖能够将越权投机进行到底,除了他编造虚假信息隐瞒真相之外, 集团公司的失察、失控也难辞其咎。从披露的事实来看,控股股东没有对境外上市子公司行为进行实质性控制, 既没有督促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建立富有实际效力的治理结构,也没有做好日常的内部监管。
二、有益启示
(一)管理层更应关注企业存在的整体风险, 而非一些细节控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要求董事会与管理层将精力主要放在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环节上, 而不是所有细小环节上。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曾在 2003 年被新加坡证券监督部门列为最具透明的企业, 说明该企业确实在细节方面的内部控制做得非常周到。但如果企业只把精力集中在细致地执行管理制度上, 不但会浪费企业的资源、增加控制的成本, 同时还会使管理者忽视企业存在的重大风险。(二)管理者也应该成为内控的对象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要求董事会承担内控的责任, 进行多元控制, 保证内控实施力度。内部控制从单元主体转向多元主体, 可以防止滥用职权、牟取私利、独断专行等后果。中航油事件中, 总裁陈久霖亲自操盘期货期权投机交易, 而他本人又是公司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如此混乱的局面最终导致企业控制失灵。
(三)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
中国企业长期主要在国内市场发展, 很少有国际市场的经验, 因此也缺乏风险管理的经验。中航油事件之后, 国内各界开始意识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国资委也明文要求所属各大型国有企业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以帮助企业健康发展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妥善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等问题。当然, 保证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实施, 比简单设计内部控制管理流程更为重要。
— 20 —
第四篇: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案例分析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案例分析3 在此次舞弊中主要起因是物资处主要领导的错误决定参与的其他工作人员没有按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予以抵制同时由于舞弊者在门卫等重要部门给予好处致使舞弊行为畅通无阻。废旧物资业务处理涉及的回收、分类、登记、过磅、合同、出售、收款、门卫检查等流程环节均出现了失控。内部控制之所以失控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之所以出现舞弊是由于人的职业道德出现了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防火墙被内部人员合谋推倒了。如果规范管理、违章必究、控制到位舞弊案件是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的可惜的是该企业经营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等到舞弊案件发生并造成损失后才寻找补救措施。因而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反舞弊机制明确有关部门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和协调机制规范反舞弊调查处理程序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防范因舞弊才能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进而使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
三、结论和建议通过对该案例进行分析环境中的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反舞弊机制均存在问题必然使该企业最终走向衰退。但该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失败主要是因为其在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设置、权责分配和反舞弊机制这些方面存在缺陷。从中可以得出内部控制环境与公司治理是密不可分的但反舞弊机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有效的反舞弊机制是企业防范、发现和处理舞弊行为、优化内部环境的重要制度安排。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因素良好的公司治理和有效的反舞弊机制会使得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因此民营企业应当通过建立健全和改进现有的公司治理模式重视公司治理的同时从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善其内部控制环境应着重从公司治理和反舞弊机制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内部治理监控机制的选择。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机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成员不能相互交叉。另外加强监事会的作用放大其监督和建议权设立隶属于监事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与升降、奖惩体系建立内部经理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因竞争而产生出的信息比较动力、生存动力、信誉动力等非合同式的隐含激励作用和经理人之间的自我监控作用建立经理层定期向董事会报告的制度。二是外部治理监控机制的选择。对经理人的外部监控和约束通常主要来自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和资本市场。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还很不健全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来自这两个市场的约束有限。而产品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公司产品的质量、信誉、占有率和盈利水平等直接反映出经理层的经营水平和业绩对经理人产生最直接、有效的约束。此外还可通过引入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形成外部监督和约束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定期对企业的资产和财务状况做出咨询借助人才测评机构的服务定期对经理层的经营能力、决策水平、领导力等做出咨询借助法律顾问对企业的重大投资和经营行为进行审核避免决策失误或陷入经理层的法律陷阱。三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反舞弊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反舞弊机制明确有关部门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和协调机制规范反舞弊调查处理程序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防范因舞弊而导致内部控制措施失效、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同时应当完善投诉、举报管理制度必要时可考虑设置舞弊举报热线明确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投诉、举报成为企业反舞弊和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
第五篇: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伴随内部控制实践的逐渐丰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出现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五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简介
(一)中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以下作用:
1.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和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减少和避免企业风险。
2.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1.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成员高度重叠,造成内部控制权责不清,经营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产生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现象出现,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恶化。
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目前企业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风险应对、控制的有效机制,一旦出现重大风险就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
3.内审未有效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确保良好的控制环境.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但我国很多企业虽设置了内审部门,却没有具备真正意义的独立性,因此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4.忽视企业文化,未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文化作为一种软资源,是整个内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然而很多企业却忽视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取决于员工素质程度,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二)控制活动不完善。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企业内部所有的职能部门,而目前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着权责划分不明确,没有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等,从而容易导致滥用职权、贪污舞弊的现象发生。
(三)内部控制监督不重视。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不能及时被发现,影响企业的健康运转。
(四)内部控制手段落后。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仍采用手工,这样一方面使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缓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程度低;一方面使企业财产缺乏安全性,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完整信息。
四、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企业应积极引入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制度,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地位,避免董事会和管理层成员的重叠,真正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和内部监督的能力。
2.提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 险管理系统,要加强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3.有效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稽核的作用。企业应由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统一管理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上按受监事会的指导,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内部稽核是协助改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措施,稽核人员应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实施,帮助经营管理层履行其督导责任。
4.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只有加强企业文化的意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得以完善;企业应采用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做到有序进入、有效使用和有节退出。
(二)加强控制活动的完善。企业应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不相容岗位分离等。建立独立稽核制度,对一些重要的工作环节进行独立稽核,确保经济业务的正确、真实及完整,不让员工滥用职权、贪污舞弊的现象发生。
(三)重视和加强内部控制监督。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应当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审计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四)建立和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记账、算帐、查帐的过程,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时间。所以企业可制订高效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程序操作、人员控制和文件档案的管理。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