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丘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简介
山安丘市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发展循环经济简介
一、企业基本情况(主导产品、国内市场排行、先进程度、上年度发展现状)
安丘市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于1994年4月成立,位于安丘市建安路与南苑路交叉路口。注册资本3000万元,法人代表张列振,现有员工195人,资产总额2.07亿元。公司以“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的资源”作为初衷,让国民意识到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和环保性是我们的努力的最大目标,公司主要从事废旧物资收购、分拣、加工,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港口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回收体系公司。公司通过了国际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体系认证,并且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网上呼叫回收体系系统平台,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06亿元,先后连续两年荣获“优秀民营企业”、“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先进单位”、“潍坊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物流与采购综合实力五十强企业”,“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等荣誉称号,已成为思想创新、实力雄厚的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企业。
二、完善内部管理机构,创新工作思路,最大化方便居民
为了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公司先后成立了废钢铁部、废塑料部、废玻璃部、废纸部、报废车部、港储物流事业部、信息事业部等部门。还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网络呼叫平台系统,可以通过电话预约上门收购废品,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地区回收混乱、污染严重、违法经营、难以管理等难题,积极引导再生资源
1市场向标准化、系统化、规模化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扩建公司产业园,打造物流仓储、再生资源回收、报废车回收三大项目产业,同时开设网上交易平台,各项目买卖均可在网上交易、预定,开展回收项目的同城等价交换日用品服务,最大程度上方便全市居民;二是黄标车现在严重影响着居民生活,也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世界各国在近几年一直在出台相应的治理政策,国内目前有鼓励黄标车提前报废补贴政策,政府给出较高的数额,减少排放尾气的污染,我公司的报废车专项业务,辐射范围广,是周边地级市和县级市的最佳报废地点;三是港储物流事业部主要开展海洋物流配送,目前已成为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
三、企业的远景规划
(一)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深化网点建设
根据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我们将加强人员培训、统一经营理念、提高业务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经营设施、提升业务空间,强化考核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规范化运作,强化对各分公司(货场)的“六个统一”管理。按照“边操作边规范、边试点边拓展”的工作思路,准备在全省每个市县设立一个分拣中心,统一着装、统一车辆、统一标识、统一打免费电话、网点接到电话立即上门服务,通过开设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的运行模式,积极有序地推进业务运作。目前已经在安丘市区开展上门收购业务。未来我们将服务的范围扩大,在其他地方分别成立分公司,开展废旧物资收购业务试点工作。通过试点的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更为完善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
式,向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推广。组织人员分头与各地相关单位和部门一一进行沟通、汇报,争取当地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全力推进各地分公司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在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设立分拣中心,注重系统联合,合理布局,辐射整个华东地区,形成较为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二)积极参与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园区建设,使业务经营的健康稳步发展
加强对再生资源科学加工利用的研究,依靠科技力量,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拓展省内外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强集团公司在该行业的影响力。充分利用现有的业务运作平台,打造业务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废钢、塑料、废纸和废有色金属的回收经营业务,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提供保障,实现业务经营健康稳步发展。
(三)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加快企业发展步伐,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为全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好地推进“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强化企业宣传和文化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公司网站,加大宣传力度,使之成为公司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从各方面提升对外的形象地位,以及形成内部的向心力,储备和
建立自己的核心团队。为发展循环经济,开采“城市矿产”,打造低碳生活,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系建设,使自然资源能够得到不断循环利用,努力把城市污染的现状成为过去,让环境得到恢复和修复,用公司的知识和经验帮助每一个合作伙伴与客户,引导他们使用新的、可持续的绿色解决方案投入到工作各个环节及各种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让“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格言成为每一个家庭和公司的行动标准,让他们的利益和效益得到提升,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共享绿色成果。
(四)节能环保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和资源环境国情教育,把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我公司积极相应党的号召,为传播“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广“节能环保”典型模式、展示再生资源行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公众、高校学生、中小学生提供展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现场教育示范场所,以促进整个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节能环保水平,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为传播“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广“节能环保”典型模式、展示再生资源行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融入节能、环保、绿色、科技等理念,因公司业务的特殊性,特
地在公司设立垃圾分类的动态展示作品,并且带到各个学校和大型的公共场合,惟妙惟肖的展示垃圾分类的意识理念和重要性。公司秉承“节约资源、循环再生”的理念,致力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宣传如何给垃圾分类,很大程度上的活动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让人们形象地了解城市固废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前后的全部过程,科学地宣传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资源化利用途径,以促进整个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节能环保水平,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五)走出去与国际接轨
公司已办理国内收货人备案登记,董事长张列振已对美国等国家考察,计划与国际接轨,把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从回收到再制造、从国外到国内的再生资源循环绿色产业链,同时将国外的最先进技术带回国内,力求将再生资源意识深深印在国民的心中。
第二篇:再生资源伴随经济环境发展
再生资源伴随经济环境发展
低迷的经济环境、有色金属需求的减少以及价格波动幅度的增大,使得以进口为主的再生有色金属生产企业经营难度加大,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不断重视,土地、市场等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废旧汽车、家电等再生资源,再生资源经营企业也应运而生。随着行业的不断地发展,不少尴尬事实也渐渐凸显,首当其冲的便是大量再生资源外流。据了解,内地近20个省、市相继出台再生资源行业税收扶持政策,增值税缴纳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额专项补助给再生资源回收企业。
据国家商务部、财政部规定,从2012年起凡是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贴的项目,项目承担企业必须有土地主管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明,租赁土地的企业不得申报。但70%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经营土地是采取租赁的方式获得,严重影响政策对再生回收行业的支持。
目前我国的再生金属行业仍处于困境当中,加之频发的贸易摩擦使得大量依赖进口的企业经营风险加剧。因此我们必须抓好重点品种回收网络建设;以建设废旧商品回收分拣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废旧商品回收分拣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全面提高废旧商品回收的技术水平;营造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参考阅读:银焊条回收 http:///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回收银焊条、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在农业领域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行动。
实施示范工程,创建示范城市,培育示范企业和园区。会议要求完善财税、金融、产业、投资、价格和收费政策,健全法规标准,建立统计评价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循环消费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的作用。
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负担着将各种有价废弃资源输送回社会生产活动的“静脉输血”职能,其重要作用无可替代。我们在中期策略中提出“顺应发展,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具体分析了各个子行业发展状况。
第三篇:电气在安丘的发展
关于电气专业所属行业在安丘市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一个地区的电气行业的发展强大的与否就是看到这个地区的电气建设的水平,山东省安丘市的电力系统建设这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正文:
安丘市供电公司是隶属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国有中
(一)型供电企业,担负着安丘市直企事业单位和10个镇、两个街道、1231个用电村、95万人口的供、用 电任务。现有职工677人,下设11个管理部室、4个二级机构、13处供电所。辖区拥有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8座,35kV变电站18座,变电总容量670兆伏安,年供电量12.4亿千瓦时。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以国网公司“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应用”和“全网无功优化补偿”两个试点项目为契机,大力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增强电网科技含量:率先建成了现代化综合机房与先进的调配一体自动化系统,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35千伏数字化变电站,填 补了省内空白;变配一体数字化配网建设国内领先。全面推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三转五警式”特色服务,精心打造的“安信彩虹”品牌,荣获“山东省服务名牌”称 号。顺利通过国家一流县供电企业首批复检、国网公司无功优化试点建设和省级科技示范单位的验收;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等国家、省部级荣誉,连续多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新农村呼唤新电力。新电力催生新服务。
为改善农村落后的供用电面貌,2006年底,安丘市政府决定实施资产上划。用电村本着完全自愿的原则,将原先村集体所属的农村低压资产无偿划拨给供电部门。安丘市低压资产上划率达到85%。移交前的低压资产设备状况差,村两委无力维护改造。移交后,安丘市农村“四到户”售电量每年在2个亿KWH,每年提取的农网维护费在1700万元左右,除去包括农电工在内的农电人员的工资薪酬与运行成本外,根本没有剩余资金用于农网改造。可改变当前极端落后的农村用电面貌,又迫在眉睫!怎么办?
安丘市供电公司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联合地方政府和用电村三方共同参与,开始了艰难的电气化建设征程。
改造资金成为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虽然用电村百姓是最大受益者,可他们却没有那么大的资金投入。到哪儿弄钱?经过和地方政府积极协商,最终,达成了根据产权决定投资的协议。即:产权属供电公司的,供电部门投资改造;产权属村集体的,由村里进行投资。电气化村建设的程序是:本着完全自愿的原则,用电村召开村民议事会表决通过后,向乡镇供电所提出改造申请,供电公司根据用电村今后一段时间的用电状况设计改造方案。电气化建设产生三部分费用:根据产权归属,用电村只负责村集体及用户产权的设备、线路的材料费用;不属村集体产权的配套设备费用由供电公司负责;免去用电村的施工费用,全部由供电公司承担,把电气化村建设打造成“惠民工程”。
事是好事,可还是有部分群众不理解,他们觉得:村里的电压质量虽然差了点儿,不也能用吗?老百姓就应该勤俭持家,能省则省。还有少数人认为:是不是供电部门在耍花样,打着电气化建设的幌子挣老百姓的钱?供电公司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针对客户的种种误解,安丘供电公司没有退缩,他们认为百姓有疑问说明工作还没做到家。于是全员发动,在全市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发动,同时,在进村入户上门服务时,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获取百姓理解。并对条件成熟的村率先改造,然后组织其它村庄参观学习。各乡镇党委召开村两委专题会,将电气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专门下发了电气化村建设的文件,并将用电村改造纳入到年终村委干部的经济责任制考核。细致的工作
赢得了客户支持,用电村从最初的观望到争先恐后递交申请,电气化建设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
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新安街道、凌河、石埠子、石堆4个电气化乡镇,建成各类电气化村321个。
电气化建设通过高压入村、低压入地、集表箱配电的供电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三线搭挂、树线矛盾等问题,降低了设备线路损耗,极大地美化了村容村貌,全面提高了安全供用电水平,为家电下乡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铺平了道路。
从安丘市供电公司推广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的试点中,三个问题值得深思。
反思之一:县公司代管体制亟待改变。
1999年4月,安丘人民政府正式将安丘市供电公司委托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代管。农网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农电发展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已维持了11年之久的县级供电企业代管模式,如今正严重制约着县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安丘典型的成功,表面上是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其实最关键的还是体制的对路。遇到问题,哪怕是一个烂摊子都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针对症结,对症下药,体制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思之二:国家应加大农村电网投入力度。
以安丘为例,自1998-2004年,国家投入安丘农村低压电网的总投入为万元,占一二期农网与县城电网总投入的%。随后,就再也没有资金投入。为服务三农,支援农村经济发展,建议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反思之三:解决农村生产电网的投入盲区。
长期以来,农灌生产的用电网络一直属村集体资产或村民个人所用并负责运行维护管理,国家从来没有资金投入,农户也只处于低水平的运行投入,属投入的盲区。
民以食为天,安丘作为农业大市,经济作物种植一直是农民增收的首要途径,而农业生产用电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居民收入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安丘市石埠子镇作为全国草莓之乡与樱桃之乡,大多是蔬菜大棚种植,农业生产用电问题格外突出。像安丘这样的状况,在全国范围来讲,应不是少数,如何冲破这一盲区,成为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安丘市供电公司
第四篇:发展循环经济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 发展 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 经济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些有益的经验,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分析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从广义上讲,是指围绕资源充分利用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来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使经济活动按照 自然 生态系统的 规律,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和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开展循环经济研究,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走 中国 特色的新型 工业 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的先进经验
2.1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2.1.1 制定相关 法律 法规。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走在世界前列,1996年颁布实施的《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把废弃物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高度,确立了循环经济“三步走”原则:避免废物产生——废物的循环利用——废物的无害处理。
2.1.2 中介组织。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德国的社会中介组织如双元回收系统(DSD)和绿点计划开展的包装废物回收行动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 就会尽量简化产品的包装,并使包装材料方便回收和循环再生,以降低生产成本。
2.1.3 培养社会环保意识,提倡企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企业是废弃物产生的主要源头,德国政府明确废物处理的企业问责制,所有企业都有分离垃圾的装置,以保证废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2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①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②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系统。③企业承担生产者责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生产模式曾是推动日本企业发展的方式。然而,随着世界性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资源成本的攀升,日本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研究开发清洁技术,并在《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了企业责任,要求企业采取必要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并有义务对循环资源进行处理。④公众强烈的环境理念。我国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首先,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能源的高消耗,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致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次,由于市场开放,全球制造业不断的向我国转移,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不断增大,对能源的需求激增,给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循环经济难以获得大的发展空间。
3.2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发挥法律法规对行为主体的导向作用,就会造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不足,缺乏主体的参与和互动,而与开展循环经济背道而驰的行为也因缺乏法律依据而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尽管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并且缺乏可操作性。
3.3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支撑不到位。循环经济要求贯彻“3R”原则,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需要一大批成熟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这些支撑的供给应当通过科技创新来完成。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还不够高,未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使得循环经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由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设备尚
不到位,许多理念和思路都无法落到实处。
3.4 相关的财政政策、金融 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政策、税收政策不配套,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协调。保证循环 经济 这种 发展 模式既“循环”又“经济”是形成循环经济市场运作的内在动力。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往往出现只“循环”不“经济”的情况,原因在于我国缺乏配套的机制来保证循环经济的实施必定会获得经济效益的增加。配套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行为主体丧失了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利益驱动力,企业 缺乏参与意愿。只有行为主体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有动力去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政策机制的缺失或者不配套不协调,导致了“政府热,企业冷”的局面。
3.5 人们的循环经济意识还不强。当前,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主要依靠政府的倡导、政策上的强制来实行,企业和公众仅是被动参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和 法律 意识,另外,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不 科学 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如: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物等,全民节约的良好风气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4 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4.1 建立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体制。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可以制定多个层面的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法》等。
4.2 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绿色支撑体系是加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来说,“绿色技术与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一是资源化技术,二是环境无害化技术,三是高附加价值,少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行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有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4.3 探索建立与我国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同一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国推广。因此,分析区域发展状况和经济特色,因地制宜,探究适合当地的循环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可以选择典型企业进行生态 工业 试点,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建立废物交换系统,企业间的闭路循环和生态链等。
4.4 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级政府的职责,需要经济综合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主导作用。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协调的管理体制,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发展循环经济,政府既有引导责任,又应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激励措施,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实践主体,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建立污染者付费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负责其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生产、使用、收集、回收、再生利用和处理处置。
4.5 加强宣传 教育,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全民的主动和积极参与是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对社会民众循环经济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公众的积极参与对循环社会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成效显著。
我国要特别加强对循环 经济 的宣传与报道力度,增强国民对 发展 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公民资源节约与环保意识,把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树立,落实 科学 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变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为政府、企业 与全民的共同行动。
第五篇:金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简介
荆门市金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简介 发布机构:市供销社
索 引 号:
01123749-2/2010-00128 生成日期:0000-00-00 文号: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关键字:
项目名称:荆门市金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
实施单位:湖北金城大厦(集团)实业公司
一、单位简介
湖北金城大厦(集团)实业公司是一家以经营工业品、建材销售,废旧物资回收,饮食服务等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商贸企业,注册地址为荆门市北门路30号;拥有总资产3.76亿元,注册资金5200万元人民币,总经营面积45000㎡,年销售额6亿元,年上缴国家利税600多万元,公司下设金城大厦、金城时代购物中心、荆门市金城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荆门市金城家居园装饰建材超市、荆门市金城美食广场等子公司。企业现有干部职工1800人,其中高级资格管理人员近50名,中级资格管理人员近200名,具有大专、本科以上学历56名,电脑网络管理人员30余名。公司从1989年以经营废旧物资回收为主的原城区供销社逐步发展壮大而形成,经济效益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并先后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AAA级信用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
金城大厦(集团)实业公司所属的荆门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系湖北省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年废钢经营量达20万吨,销售额达3亿元。经营业务网点达200个,购销涉及国内各大钢厂、造纸厂及地区,拓展边贸收购市场,与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国开展边贸收购业务。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荆门市金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拟建成一个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的再生资源回收区域性集散市场,是一个具有回收储存、加工处理、消防设施完善的回收利用基地,选址为城北区子陵镇207国道复线附近。该回收利用基地以废旧物资回收、储存、简易加工为主,采取分购联销、集中处理的合作模式。加工场地相对固定、设施齐全,有围墙隔断的封闭式操作间。“荆门市金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成后,将更有效的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拓展和延伸再生资源产业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充分发挥荆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的资源优势。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对现有收购网点,按照“八统一、一规范、二集中”的要求进行整合,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税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规范经营、集中调拨、集中纳税。对目前社区回收网点进行科学合理布局。该项目以荆门为中
心,辐射宜昌、襄樊、荆州、钟祥、京山、当阳等周边县市区,计划在县市区及乡镇建立200个废旧物资经营网点,形成规模化网络经营。
成立三个中心暨成立荆门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荆门市旧家电回收拆解中心、旧货交易中心。
该回收利用基地建成后可望达到年回收废旧物资10万吨以上。其中,一期投资4000万元,二期投资8000万元,三期投资6000万元(二期、三期投资主要是分别再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旧家电拆解、塑料加工、造纸原料等加工基地),一期投资已与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废旧电池、废旧塑料及电子废弃物达成合作协议。格林美公司现在已形成了塑木型材、超细钴镍粉末、电池材料等20多种高新技术材料,循环再造的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格林美公司一直专注建设废弃资源的循环再造工厂,已达到年处理废旧电池、废旧钴镍资源、电子废弃物等各类废物量达30000吨以上。形成了2000吨超细钴镍粉末、镍合金和各种钴镍精细产品等高技术钴镍产品的循环再造利用,已具备了废弃物处理资质,并通过了生产技术标准的资质认证。
该回收利用基地位于东宝区子陵镇207国道复线附近,加工场地相对固定,场区内将分设商品交易区、分拣简易加工区、仓储配送区、商品展示区、配套服务区和信息中心等分区设置。并配备相应的治污减排处理设施,并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相配套。
积极拓展外埠业务:
①恢复奉节、涪陵、枣庄、候马、济源、石家庄、满洲里、阿拉山口、二连浩特、防城港等省外市场收购业务。
②恢复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边贸业务。
③在武钢、鄂钢、安钢、马钢、大冶钢厂、涟沅钢厂、舞阳钢厂、洛阳钢厂、安阳钢厂、天津钢厂、大连钢厂、上海宝钢等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建立办事处。
④为山东造纸厂、富阳造纸厂、安徽造纸厂、河北造纸厂、河南造纸厂、上海造纸厂、石家庄造纸厂、北京造纸厂、天津造纸厂、浙江造纸厂等省内外大型造纸企业提供原料。
(二)项目组织结构:荆门市金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成后隶属湖北金城大厦(集团)实业公司,为独立核算的二级法人。设立市场监管部及市场业务部,在组织管理上采取经理负责制,直接向承担单位负责。该回收利用基地总人数60人,其中经营人员50人,占83.3%,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10人,占16.7%。
三、项目建设的现有基础条件
湖北金城大厦(集团)实业公司下属子公司荆门市金城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已有20多年经营历史,位于市城区长宁大道67号,占地面积20亩,内建有综合四层办公楼1栋;现有大小门店的经营面积5000多㎡;旧板材加工设备一套。现有干部员工130人,城区经营大小门店已达50多个,曾开办过废旧物资加工厂,专门从事锻压、压块、拉丝、轧钢等废旧金属的简单及精加工,具有一定废旧金属的加工技术和条件;在废旧物资贸易上,公司多年来与武钢、鄂钢、安钢、马钢等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长期业务往来,并一直为省内外大型造纸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具备良好的业务基础及管理条件。
四、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选址。荆门市金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拟定选址为荆门东宝区子陵镇(二○七国道复线附近),占地面积约200亩。由实施单位按国家土地政策向市政府提出申请,政府按有关政策划拨或落实土地使用权。
(二)项目条件。该项目符合《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令2008年第8号)、《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说明》(商改字2007年第54号)及《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通知》(商发2009年第142号)的有关规定。
(三)项目申报和资金申请理由。实施单位按项目总投资计划拟定一期自筹资金2500万元及申请银行贷款1500万元的具体方案,报市财政局审批,银行实施办理。实施单位——湖北金城大厦(集团)实业公司,已形成了以百货业态为主的经营模式,根据现有资金状况,只能进行该项目的基础性投入,该项目现有再生资源业务及固定资产已投入600万元;流动资金及其他规范性设施建设资金需银行贷款支持。
(四)工程建设及设备安装。在自筹资金及银行贷款到位的前提下,实施单位迅速开工建设,修建现代化回收利用基地、分类加工车间,安装机床、压块、轧钢、拉丝、塑料制品等配套加工设备。
(五)发展网点。在城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在各县市区及乡镇选址筹建经营网点,在全国大型钢铁等合作企业组建业务办事处,形成集中收购分类加工规模销售的经营格局。
五、项目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及申请资金理由
(一)投资概算
固定资产投资:一期固定资产总投资2500万元。
投资结构为:土地及前期费用140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比例:56%。土建工程65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比例:26%。设备及安装费用19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比例:
7.6%。装饰工程3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比例:1%。建设期利息13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比例:4.4%其它费用10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比例:3.3%。
(二)资金筹措及长期贷款偿还
项目总投资1.8亿元,一期投资4000万元,二期投资8000万元,三期投资6000万元。二期、三期投资主要是分别再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旧家电拆解、塑料加工、造纸原料等加工基地,其中一期自筹资金25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500万元,对于长期贷款及其利息,在贷款期内企业完全有足够的现金偿还能力。
六、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
(一)市场预测分析
1、国外市场。再生资源产业又视为“社会静脉产业”或“第二矿业”。二十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1.8万亿美元。在今后的30年内,其规模将超过3万亿美元。该产业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占总原料的30%提高到80%。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蕴藏着无限商机。比如:美国再生资源产业有企业5.6万个,从业人员130万人左右,年产值2360亿
美元,与美国汽车业相当;日本规划到2010年,再生资源产业的从业人员1400万人,年产值约3500亿美元。
2、本地市场前景广阔。
①荆门经济稳步发展,生产性废旧金属资源丰富。荆门市是一个正在加快发展,迅速崛起的新工业城市,土地面积1240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00.53万人,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规模以上企业达600多家,厂矿多,资源丰富。荆门市现有炼油厂、热电厂、三三0水泥厂、洋丰集团、钟厦水泥等一大批厂矿企业,预计年再生回收利用总额值在2.5亿元以上,废钢铁年回收量为3万吨,废旧有色金属3000吨,废塑料、废纸、废橡胶1.5万吨、废玻璃1万吨,废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回收量可达1万台。
②非生产性金属、生活杂品资源丰富。目前,我国的生活废料年累计堆存量已达60多亿吨;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生活等废料年产出量日益增加,一方面废料存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另一方面废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为人们创造优美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客观需要。
③荆门现有废旧物资回收点近200家(含私营),从业人员近千人。回收点规模小、素质低、分散无序。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加工方式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市场交易不规范。再加上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跟不上,严重阻碍了我市再生资源行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基本财务指标预测分析
1、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9000万元:
①废钢铁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0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52.6%;
②废有色金属等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21%;
③废塑料、废纸、废橡胶,废电池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13.2%;④旧家电年实现营业额1500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8%;
⑤玻璃渣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5.26%;
2、总成本预测:按年营业额19000万元,综合毛利率22.1%。
①主营业务成本14800万元;
②经营费用974.70万元;
③管理费用446.50万元;
④财务费用495.11万元;
⑤营业税金及附加:132.48万元。
3、利润估算:该项目正常营业期年实现营业额19000万元,减去总成本费用16848.79万元,年可实现利润总额2151.21万元,扣除25%的所得税等因素,实现净利润1613.41万元。
(四)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维护城市建设、环境卫生及资源合理利用。目前,全市的回收点大都散落在街、角落,且大多数都是无证经营,这些无证回收点都采取租一间民房或搭个简
易棚户,买一杆秤就可以开业收购,造成这些地方废旧物资回收乱堆乱放,臭气熏天,火灾隐患严重,可造成二次污染。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就是加强基层网点的规范管理,严格制度,切断不法分子的销赃渠道,彻底改变卫生面貌,各回收点实行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用语,规范仪容仪貌。
2、项目的建成可扩大城市就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的建立,可向社会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该项目将坚持市场导向、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还可大批吸纳四零五零人员就业,有效地推动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发展。
3、项目的建成能发挥规模和管理效益。根据规划设想,荆门市金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的建成,将变再生资源的零散为集中,无序为有序,并利用现有设施进行加工和利用,可以节约成本,扩大效益。
综上所述,该项目规划合理,投资战略正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