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的兵役制度
美国的兵役制度
兵役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军事制度,必须符合现代社会的规律,顺应历史的潮流,满足国家军事战略的需求。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从防务需求出发,曾在不同历史时期采用过民兵制、单一募兵制、单一征兵制、征募混合制和全志愿兵役制等兵役制度。现行的“全志愿兵役制”是1973年3月尼克松总统在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后宣布实行的。该制度既强调爱国主义,强调为国家、社会、制度和美国价值观效力,同时又通过较高的工资津贴、优厚的福利待遇、充足的职业发展和高校深造机会来吸引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加入军队,献身国防事业。根据这一制度,服兵役相当于个人与军队达成就业法律协议,军方负责提议.并付工资,保证福利待遇,进行业务培训;而军人则按照服役合;在军队中工作若干年。与一般合同工作不同的是,签定合同后,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中止合同离开服役岗位。合同期满后可续签合同,或按规定退役退休。
美国实行全志愿兵役制,既是出于临时性的需要,也有更深刻的历史原因。说它是出于临时性需要,这是因为越南战争后美军纪律涣散、土气低落、战斗力急剧下降、社会威信一落千丈,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兵员裁减和预算紧缩使军队处境极为困难,招兵工作遇到重重困难。越南战争表明,服役期过短的义务兵是不适合进行一场长期战争的。尼克松总统就是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宣布取消征兵制,改行全志愿兵役制的。说它具有更深刻的历史原因,那是因为志愿兵役制比较符合美国人的所谓“自由、民主”的传统,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市场竞争规律,符合美国宪法关于“不得强迫劳役”的规定,而征兵制却有违背个人意愿之嫌。当然,全志愿兵役制一开始执行得并不顺利。
70年代,全志愿兵役制在实行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主要是因为越战遗留下的后遗症短期内难以克服,部队管理混乱,吸毒、种族歧视、谋杀、盗窃、拒服命令等现象层出不穷,加之预算减少,部队工资水平尚不足以吸引大批地方优秀人才入伍。而且,招兵工作中采用的甄别测验法漏洞百出,其测试使新兵入选的得分远远高于其实际
能力,结果从1976年至1980年陆军招的新兵有四分之一(35万余人)不合格。兵员质量严重下降,老兵再入伍率低,募兵工作数年完不成任务,“土气和战斗力跌入二战后的低谷”。难怪全国49个州人事部门的发言人曾沮丧地指出,美国“动员不了一支足以打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部队”。
70年代末发生了伊朗扣押美国人质和苏联入侵阿富汗两件大事,促使于1981年上台的里根政府和新一届国会为军队大幅度增加拨款。随着经费的到位,军人工资和福利待遇获得较大提高,加之80年代初的经济萧条,地方大批优秀人才争相入伍,军队招兵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越战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忘,军队的形象有所改善,民众对军队的支持率有所提高。美军先后在格林纳达、利比亚、巴拿马和海湾等国家和地区实施一系列军事行动,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在国人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80年代后期进行的盖洛普和哈里斯民意测验表明,美军被列为“美国最可信的组织机构”之
一。1980年,陆军废除了70年代执行的漏洞百出的甄别测验法,而采用全新的新兵入伍甄别法,结果使新兵质量获得了较大提高。新兵中高中毕业生的比例年年提高,1980年为68%,1981年上升到sl%,1982年上升到85%。进入90年代,对新兵质量要求就更高。1997年,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新兵中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分别为91%、95%和99%。陆军最初为88%,经过努力达到90%。目前,美军高学历人员较多,约有博士2868人,硕士90472人,学土159755人、可以说,全志愿兵役制经过80年代的发展,到90年代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这主要体现在兵役组织体制比较健全、官兵入伍和选拔程序比较完备、军人各种待遇有法可依。
美国兵役组织体制分政府和军队两套机构,前者(国家选征兵役局)负责登记,通过各级选征兵役分局及全国各地的2060个兵役委员会,依法对19~24岁的适龄男性青年进行登记;后者(国防部兵役机构)负责募兵,通过各军种的募兵机构和设在全国各地的几千个募兵站招募现役和预备役军人。美国虽然实行的是全志愿兵役制,但役龄公民必须依法进行兵役登记,这是公民的义务。保留兵役登记并不是要实行征兵制,但征兵仍然是国家应付危机的重要手段。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首先动员的是国民警卫队和后备队。但根据1948年第50届国会通过的《军事选征兵役法》,联邦政府的“选征兵役系统”在必要时可采取征兵手段,但前提是必须在危机爆发后的193天内从进行过兵役登记的青年中征集第一批新兵,并将其送到部队服现役。
“选征兵役系统”的最高领导机构是直属白宫的选征兵役局,其任务是和平时期进行兵役登记,确保紧急情况下国家有足够的兵员。美国全国划分为东北部、南部、中西部、西南部、中部和西部6个大区,每个大区设一个地区局,辖若干州的兵役工作;各州设有州选征兵役局,而兵役登记的基层单位则是散布全国各地的2060个兵役委员会。联邦选征兵役局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各地区基层单位的数据进行处理;各地方兵役委员会负责各地区役龄青年的兵役登记和档案保管等工作。目前,约有1.2万余人在兵役委员会任职,而且都是不领薪水的义务任职。
军队系统的兵役机构由国防部主管部队管理和人事的助用国防部长统一领导和协调。各军种都有自己的兵役机构,陆军的征兵司令部,设在肯塔基州诺克斯堡;空军的军事人员中心,设在得克萨斯州伦道夫空军基地;海军的军事人员中心设在华盛顿五角大楼内;海军陆战队的人力与预备役事务部也设在五角大楼内。各军种的兵役部门通过设在全国各地的募兵站为本军种招募男女军人。募兵站站长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军士担任。
征兵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流动性高又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各军种一般都选拔军龄较长、熟悉部队情况和有强烈事业心的军官和军士担任募兵工作人员。80年代以来,美军连年动用高达2亿美元的宣传费(目前仍高达1.2亿美元)来搞兵役宣传工作。其具体做法是:
①每年向全国适龄青年邮寄I90O万份宣传材料;
②免费向全国三百余万名高中生邮寄包括军队职业介绍等内容的各种杂志;③广泛进行武装部队职业能力系统考试;
④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军队在公众中的形象等。
兵役宣传的目的是鼓励青年踊跃报名应募,以提高军队新兵的质量。
美军为志愿入伍的青年制定了严格的条件和标准,主要包括综合标准、体格标准、智力标准和道德标准等。综合标准主要是对年龄(l~35岁)、国籍(美国公民)、身高(男l.52米~2.03米,女1.47米~2.03米)、体重、视力、病史、文化程度(高中毕业)、能力、品行和婚姻状况(有子女的单身青年不得入伍)等进行规定和限制。体格标准主要采用“PUI-H-ES”身体等级代码(P指体力或耐力,U指上肢,I指下肢,H指听力,E指视力,S格精神)来衡量应募人员的体格状况。智力标准主要通过“武装部队职业能力系统考试”对应募者的智力进行检测,考试包括10个科目,即:词汇知识、段落理解、算术推理、数学知识、一般科学、汽车和修理知识、机械知识、电子知识、数字运算和编码速度。美军人事部门根据考试成绩、军队的需要和应募者的意向对新兵的专业分配进行统一安排和调配。应试人员可根据自己的成绩和爱好来选择专业。设立道德标准主要是将不适合服役的人员(具有反社会和反军队倾向,同性恋者,患有精神病、心理病及有过犯罪前科的人)筛选出来。
在全志愿兵役制度下,军队与个人之间构成了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初次入伍的士兵称为“一首期兵”,完成首期服役合同并签定再次服役合同的士兵称为“职业兵”。首期兵的标准服役期限是现役加预备役共8年。陆军士兵的首次服役合同期一般为1一3年现役加5年预备役或2年现役加6年预备役;空军士兵的首次服役合同期多为4年现役加4年预备役,约有10%的士兵则签定6年现役加2年预备役的合同;海军土兵的首次服役合同期也多为4年现役加4年预备役的方式;而海军陆战队士兵的首次服役合同期一般为4~6年现役,外加4~2年预备役。完成8年服役期后,若本人志愿,工作能力和身体状况合格,经上级指挥官推荐并考查通过,可与军队签定3~6年不等的再次服役合同,成为职业兵。职业兵一般选择服役20年以上,以便获得退休资格和相应的福利待遇。
美军现役士兵分为10级,即三等兵(新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土、中土、上土、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和军种总军士长。军土包括下土、中土、上
士和军士长,是士兵中的骨干力量。一般情况下,新兵服役半年可晋升为二等兵;晋升一等,兵活服役1年;晋升下士至少需服役2年以上。中士以上的晋升比较严格,由资深军士和部队主官组成“晋升审选委员会”对拟晋升人员进行考核,以分数制进行量化筛选(1~1000分不等)。考核的主要内容有:服现役时间(最高100分);军龄(100分);工作表现(150分);技能资格考试(150分);受过的奖励(50分);专业训练和学历等(200分);审委会评分(250分),主要根据军容风纪、口才、时事与军事知识、军事才干、潜在领导能力等进行评判;体育锻炼达标情况(60~100分)等。一般情况下,450分以上才能晋升中士,550分以上才能晋升上士。
美军军官属联邦政府公职官员。每年美军新任命军官约有1.7万人,其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各军种军官学校毕业生,如陆军的西点军校、设在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空军军官学校和设在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军官学校。这3所院校每年为部队输送约二千五百名军官,相当干部队每年新任命军官的15%。二是各军种候补军官学校和军官培训学校毕业生,此类学校主要招收大学毕业生和具有大学二年级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一般要进行20周的培训。这类军官每年约占美军新任命军官的21%。三是各军种后备军官训练团毕业生,美军在全国约一千四百所大专院校设有此类军官培训机构。它每年为部队输送40%以上的新任命军官。四是直接任命,即对医疗、工程技术、宗教、法律和军乐等专业人员,通常从地方大学物色人选,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后直接任命为军官。五是战时从士兵中直接提拔军官或从预备役和退役军官中征召人员服现役等。
现役军官分为10级,即: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准将、少将、中将和上将。每个衔级都有明确的名额和比例限制。军衔与职务的关系比较固定,通常在晋职时,也要相应地晋衔。各级军衔与指挥职务的关系是:上将——参联会主席、副主席、各军种参谋长和战区司令;中将——各军种副参谋长、陆军军长、空军航空队司令和海军舰队司令;少将——陆军师长、军种二级部部长;准将——独立旅旅长;上校
——旅(团)长、空军联队队长、海军大型舰只舰长;中校——团长、舰艇中队长;少校——营长、舰艇分队长;上尉和中尉——连长;少尉——排长。军官的晋升大都采取审选制,即各军种部长每年根据法定的各级军官人数和实际需要,确定本年度各级军官的晋升数额和审选范围,组成各级各类军官晋升审选委员会;由各审选委员会根据军官档案和具体考核情况,提出待晋升军官名单,经军种部长审定,报总统批准,由参议院确认通过。
美军预备役军官,尤其是精选预备役军官,是美军总体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美军服现役的军官约有半数是预备役军官,为军队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精选预备役部队每年领薪参加训练和演习的时间大大超过两周的规定,并且频繁地执行各种任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有时成建制地派到海外遂行军事行动。美军预备役军官分为8级,即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准将和少将。服现役满11年的预备役军官必须自动转为现役军官,否则作退役处理。
第二篇:美国兵役制度的特点
国自1973年实行全志愿兵役制以来,国际安全环境几度变化,自身的军事战略几度调整,并多次向国外派兵参加作战行动,基本上没有出现兵员危机情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的募兵制基本上是成功的。现对美国兵役制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一、立法比较完备
兵役法是有关国防建设的重要法律。建国之后,美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先后出台了近10部有关兵役制度的法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792年的《民兵法》、1863年的《义务征兵法》、1916年的《国防法》、1917年的《选征兵役法》、1940年的《选征兵役训练与服役法》、1944年的 《二次大战士兵权力法》、1948年的《军事选征兵役法人1951年的《全民军训和服役法人1955年的 《预备役法》 和1967年的《军事选征兵役法》等。这些法律在美国兵役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使得兵员的招募、任职与晋升、工资与福利待遇、退役退休,经费开支等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美国有关兵役的法律法规适应性较强,因此,美国在各历史时期根据国家安全的需要,适时调整军队的规模,战时扩军,战后裁军,经历了几起几落,没有产生大的社会危机,而且社会本身的承受能力也不断得到加强,战时向军队提供充足的兵员,战后比较妥善地接纳和安置了大批退伍军人。二战时期,美军兵力最多时达1200万人,1946年降至300万人。1947年降至159万余人。越战期间,美军现役兵力最多时达354万人。1975年降至212万人,现行的兵役制度表现出较强的弹性和可操作性,基本上能够满足美国海外扩张的需要。尽管如此,美国兵役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仍存有漏洞。各历史时期都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逃避兵役。如在1981~1984年5年的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进行兵役登记的役龄青年约有1200万人,而以各种理由逃避登记的役龄青年有150万人,因此受到法律制裁者并不多。此外,募兵工作中的违纪、欺骗现象也屡禁不止。如1988财年总共调查了4159起募兵违纪现象,其中701件成立,992名募兵人员受到纪律处分。个别新兵入伍之后发觉上当受骗,也出现过暴力伤害和自杀等情况。
二、雇佣关系明确
美军是一支雇佣军队,雇佣意识源远流长。实行志愿兵役制,美国主要依靠优厚的薪金、各种福利待遇以及就学和发展机会等吸引青年入伍。美国青年的入伍动机形形色色,但不外乎就业、就学、学习技术和挣钱等。从近20多年的情况来看,美军应募入伍的士兵大多来自中,下等收入的家庭,他们当兵的主要动机首先是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美国经济不大景气的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许多青年就业无门,只好到军队中寻找出路。
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好转,愿意当兵的人随之减少。据调查,美国社会的失业率每下降1%,陆军募兵率就减少8.8%。其次,随着美国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美军技术兵的比例增加,陆军中的技术兵比例为40%以上,、海空军中技术人员比例可达70%以上。士兵训练中学习基础课程和技术课程的时间大幅度增加。多数现役军人期望在服役期间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增强退伍之后再次就业的竞争能力。美军各军兵种的军事院校在教学改革中,注意调整课程设置,向军地通用的课程倾斜,大多数课程的学分得到地方大专院校和用人单位的认可,美军许多单位,包括海外基地,和驻地附近的地方院校联合办学,采取请地方大学教授来部队授课和部队人员到地方大学听课等方式,鼓励军人参加在职学习和条件许可时的脱产进修,既允许官兵为获得学位而积累学分,也鼓励他们修单科结业证书和军地通用的专业技能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得到美国劳工部的认可,可用于退伍之后的再次就业。
再次,服兵役为了在退伍之后获得政府资助上大学的机会。1944年的《二次大战士兵权力法》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经使2000多万军人和家属从中受益。以1992财年为例。约有19.4万服完现役的退伍军人享受助学金,在大专院校或技术院校学习;约有11.4万精选预备役退伍军人享受助学金,在高校深造。享受越战退伍军人助学金的在校生达到4.4万人。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美国大学学费日趋昂贵,美军士兵希望通过《蒙哥马利士兵法案》获得奖学金,退伍之后继续深造,增强再次就业的竞争能力。
最后,服兵役是为了挣钱,这是美军士兵最关心的问题。美国空军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士兵最关心自己的薪金收入。只要加薪和提高福利待遇,就可以保持部队稳定性和吸引力。加薪10%,老兵的再入伍率就会提高39%。由于雇佣思想是主流思想,美军自己也感到军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淡化。根据陆军兵役部门1994年对新兵的调查,他们的入伍动机是:26%为了免费上大学;24%为了学习技术;10%为了发挥个人才能;当兵为国家效劳的人仅占10%。
三、兵员的质量有所保障
美国实行全志愿兵役制以后,美军逐步学会了在人才市场上竞争的方法。美军在招募新兵过程中认真进行入伍考试,严格掌握标准。把不合格的青年拒于军队之外,使入伍新兵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质量。据统计,全军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军人不到7万人。新兵的武装部队资格考试成绩都在良好以上,持有高中毕业文凭者占95%以上,而美国社会18~23岁的青年中只有75%左右具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在能力水平方面,新兵中高于一般能力水平的人员为70%,而美国青年中此类人员仅占50%。陆军士兵中3%具有学士学位。空军和海军的平均
文化程度均高于陆军。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大规模裁减军队。目前已经减至150万,完成了80%的削减任务。国家对兵员的需求量下降对军队本身和美国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兵源市场将进一步缩小,募兵数量将会下降。
从美国公民的年龄结构来看,老龄化的趋势比较明显。1989~1994年的5年时间,美国17~21岁青年的人力市场缩小了25%,预计2015年仅能达到80年代初的水平。其次,削减使得仍在军队中服役的官兵士气下降,产生临时观念。以美国陆军为例,从1990~1994年,陆军的募兵任务削减了22%,经费削减了31%,其中广告费削减了40%,募兵工作人员数量削减了26%,征兵司令部裁减人员27%,募兵站由2000多个削减到1400多个。
军官晋升的机会也随之减少,军旅生涯的吸引力下降。美国防部长佩里在1996财年《国防报告》中称,16~21岁的男性青年中只有25%的人表示愿意参加某一军种。这个数字比1992年的情况下降了2%,比1989年和1990年32%的历史最高数字下降了7%,陆军募兵部门的调查显示,1991~1994年3年内,美国役龄青年中愿意参军的人数下降了40%;男性役龄青年中表示愿意选择军人职业的由1989年的17%降至1992年的11.3%;黑人役龄青年表示愿意参军的由1989年的53%降至1992年的37%。
四、军士制度行之有效
80年代中期,美军军士达114万人,占士兵总数的63%。目前各军种约有军士60万人,约占士兵总数的一半。军士制度是美军长期以来为了保留军队骨干力量,根据国情,军情和传统创立并且实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兵役制度。与其他国家军队中的军士比例相比,美军军士的比例居世界首位。军士在美军中承担了其他大多数国家多为军官所承担的职务。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军官属于联邦政府的公职官员,其基本职责就是为政府提供军事领导。
实践证明,军队并不需要一个庞大的军官群体,而士兵又由于流动性较大等各种原因,难以形成军队的中坚力量。于是,军士就填补了这一空白。
首先,军士在军队中地位特殊、作用突出。美军素有“指挥靠军官,管理和训练在军士”的说法,认为军士是实施部队管理、教育和训练的桥梁。军士非官非兵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军队中官和兵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成为基层部队真正的带兵人,是士兵的直接管理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士兵自己管理自己”;他们可以及时向部队主官报告士兵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便于下情上达,还可
以“为民请命”,向上反映士兵的要求和意见,对缓和官兵矛盾和冲突也起到重要作用;军士执法较严,士兵敬畏军士甚于军官。
其次,美军有比较完备的军士选拔、晋升,培训、使用,福利待遇和退伍退休安置法规,美军的《军士条例》和《军人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军士的职责、地位和任务。美军最低一级军士长的权力和待遇与低级军官大致相同,但是军士的服役期限较长。由于军士相对稳定,有些军士甚至可以在基层干到退休,因此他们是基层部队的老资格和当然的军事技术骨干。美国西点军校的“连队管理”等课程几十年来一直由优秀军士教授。
军士和其他军人一样享受政府优待,在地方就业考试成绩中军士可多加10分,国防部也优先从退役军士中录用文职人员。但是,尽管这样,军士在管理士兵的工作中,由于接触直接而频繁,冲突和矛盾在所难免。军士在新兵训练中采取体罚的做法也比较多见,有时关系比较紧张,甚至升级为暴力事件。
五、兵员成分多元化
美国实行全志愿兵役制以来,人员的成分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美军士兵结构出现了“四多”的情况。这种情况给美军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第一,已婚士兵多。二次大战以前,美军规定,中士以下各级士兵不准结婚,后来取消了这一规定。60年代,美军士兵的已婚率为36%左右; 70年代上升为55%,80年代达到60%左右。根据美国陆军1994年的统计,陆军军官的已婚率为,79%,而陆军士兵的已婚率为62%,士兵中双军人的家庭有35039户,约占陆军士兵总数的8%,有些士兵常受到家庭和孩子的拖累而影响工作和训练。由于美军近年来参加地区性和全球性作战和维和行动较多,危险地区不允许带家属,造成一些家庭两地分居的时间较长,开支较大,关系紧张,离婚率略有上升。
第二,非白人士兵和军官的比例上升。美军近年来在募兵工作中强调各种族一视同仁、公平竞争,非白色人种军人的比例有所提高。1995年,美国黑人在军队中的比例为20%,但是黑人只占全国人口的12.4%。1994年,白色人种军人占陆军总人数的62%,其中,白人军官占军官总数的82%,白人士兵占士兵总数的59%;黑色人种军人占陆军总人数的27%,其中,黑人军官占军官总人数的11%,黑人军士长占军士长总数的28%,黑人士兵占士兵总人数的30%,陆军323名将官中,26名是黑人将官,占8%;其他种族军人,如亚洲人、南美洲人等,占陆军总人数的10%,其中,军官占军官总数的6.9%,士兵占士兵总数的11%。同美国社会一样,军队中的种族歧视问题依然未能得到很好
地解决,黑人等非白人种族军人在使用、晋升和专业分配等方面不能受到真正的平等待遇,矛盾比较突出。
第三,技术兵多。美军武器装备比较先进,因此专业分工细致。陆、海、空军和陆战队设有人事管理、公关和媒体、医疗保健、工程科技、行政、勤务、车辆机械、电子及电子设备维修、建筑、机器操作、运输与后勤物资保管、作战等12大类别,127种专业,约2000个不同性质的工种。基本上每一种专业都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培训和在职工作经验的积累。由于地方单位的同类工作薪水较高,地理位置较好,工作环境优越和稳定、没有出国作战的危险性等因素,军队中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依然有人材外流的情况。
第四,女军人多。二战以后,美国国会规定,女军人的比例不得超过2%。60年代以前,美军女军人的比例一直低于国会规定的这个百分比数字,如1964年为0.9%。1973年恢复募兵制时为2.4%,1977年为6.7%,80年代初为10%。1995年,美军现役士兵总人数为1268489人,其中女兵为163004人;美军现役军官总人数为237602人,女军官为31443人。近年来,美国女军人分配到作战部队任职一事在军内外引起较大的争议。美国有关人士认为,女军人虽然具有男军人所不具备的优点,但是,只能作为单个人员使用,而不能作为整体来发挥作,因为女军人在某些方面对部队的凝聚力和组织纪律性还会产生一些涣散作用。
第三篇:兵役制度
兵役制度:
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
1978年3月7日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根据部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将部分义务兵改为志愿兵,并对实行义务兵的服役年限适当延长。从1978年起,义务兵服役的年限分别为:陆军部队的战士3年; 空军、海军陆勤部队和陆军特种技术部队的战士4年;海军舰艇部队、陆军船舶分队的战士5年。
(一)义务兵和志愿兵制度
公民有义务服兵役。
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上述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
义务兵在部队服役,是为国家尽义务。
国家对义务兵家属实行优待政策。
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2年。
义务兵服现役期满,可以改为志愿兵。
(二)民兵和预备役制度
民兵是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
预备役是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
义务兵和志愿兵退出现役时,符合预备役条件的,由部队确定服士兵预备役;经过考核,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服军官预备役。
28岁以下的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为基干民兵;其余18岁至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编为普通民兵。
2000年为适应现代军事发展的需要,我军已对沿用了21年的志愿兵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取消志愿兵制,实行义务兵和士官制度,同时大幅提高士官待遇,鼓励有技术的士官走上职业军人道路。
把4年服役期缩短为2年服役期,同时为鼓励有文化、有技术的士兵留在部队服役,取消志愿兵制度,改为士官制度。同时,对士官实行初(1-2级)、中(3-4级)、高(5-6级)三级管理;
一、二级服役3年,三、四级服役4年,五级服役5年,六级服役9年以上。部队中各类作战、训练、管理、通讯等其他技术兵,都纳入选取晋升士官的范围。
与此同时,士官的各种相关待遇也大幅提高,以鼓励部队里有文化、有技术的骨干力量留在部队,成为职业军人。士官制度规定:士官的工资待遇比以前的志愿兵大幅提高;士官还可以享受军官的各种津贴(职业、伙食、生活、房租、住房公积金等);高级士官可以办理家属随军;被批准随军的士官,同样可以享受分住房、家属再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生活待遇。据羊城晚报消息,此外,高级士官中的五级士官待遇与营职军官相同;六级士官待遇与团职军官相同。士官的安置方面,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初级士官可以作复员安置;对服役满10年的中级士官或高级士官将作为转业安置,原属农村户口的可转为城镇户口;对服役满30年或55岁以上的高级士官将作退休安置,本人自愿的亦可作转业安置。
义务兵役制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年龄内服规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
志愿兵役制是公民自愿服兵役的制度
第四篇:古代兵役制度
古代兵役制度
①、府兵制:源于西魏终于唐朝的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与社会组织制度。西魏初创时基本上采取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一人当兵全家编入军籍,称为军户,不属州县管理。隋文帝时军人户籍编入州县,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制开始与均田制结合。唐初调整与健全府兵制,增加军府数量,安排大量军府驻守关中,“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将帅与兵士分离,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出征时自备武器粮食。唐武则天时府兵制开始动摇。唐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走向崩溃。府兵制是魏晋隋唐的基本兵制,基础是均田制,其实施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利于户口和赋税管理,有利于扩大兵源,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也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融合,但后来加重农民负担,恶化了政府与人民的矛盾。
②、募兵制:唐玄宗时实行的兵将隶属的军事制度。特点在于士兵以从戎为职业,衣食由国家供给,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存有隶属关系。募兵制是唐中后期的重要兵制,前提是均田制的破坏和府兵制的崩溃,实施初期有助于增强军事力量,有助于减轻农民兵役负担,有助于发展生产,但后期导致将帅拥兵自重以及军阀力量的形成。
③、节度使制:唐后期募兵制恶化发展的军事制度与军事现象。唐玄宗开元年间为加强边防始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天宝之乱后广泛增设藩镇。其特点在于节度使政治上有自主权,经济上有财权,军事上有强悍武装以及将士可世代相承同节度使建立义父子关系。节度使制是藩镇割据的基础,藩镇割据是地方豪强势力膨胀的产物,是地方与中央矛盾难以调和的必然结果,是唐后期统治崩坏的历史根源,为后代封建王朝提供了统治宝鉴。
④、保甲制与将兵制: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实行的军事制度与社会组织制度。保甲制实行兵民一体,保丁农闲练兵,战时入战,利于控制人民和减少军费开支。将兵制在于训练禁军,利于操练军队和充实边防力量。它的实行有助于增强北宋的军事实力和抵御辽夏的军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⑤、猛安谋克制:金太祖阿骨打实行的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与社会组织制度。猛安谋克原是女真族氏族部落组织,阿骨打建金后为加强统治力量而大力推广。它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各户壮丁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它的实行有利于推动女真族的封建化和金社会的发展。
⑥、都督制:明太祖推行的军事制度。特点在于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都督府有统兵但无调兵之权,兵部有调兵但无统兵之权;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由皇帝临时任命将领和总兵而统率军队作战。都督制的实行强化了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⑦、八旗制: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与社会组织制度。是一种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古代社会地方组织制度。明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按照黄白红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旗号实行女真人军事编组,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八旗将领平时管理民政,战时充当将领。清朝建立后八旗兵大多集中在京城内外,其余驻防各省以监视人民。17世纪中叶后八旗兵逐渐腐化。清亡后八旗制瓦解。其特点在于军政合一与兵民一体;具有行政管理、军事征伐和组织生产三项功能;八旗首领都是满洲皇族与亲贵。八旗制的实行有助于统一涣散的女真各部落,推动满族的形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保证入主中原、维护清庭统治、平定叛乱以及镇压人民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⑧、议政王会议制与军机大臣制:清朝重要的行政制度与军事制度。清初保留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决定军国大事,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跪受皇帝笔录后负责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消议政王大臣会议。从沿用议政王大臣会议到设置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五篇: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
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各有所长也弊病丛生
有了人类就有了战争,有战争就要有部队,就要补充兵员,就要征兵,就要有征兵制度。因此,可以说,兵役制度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
中国在商、周时已经有征兵制度,实行的是全民皆兵,部落里的老弱妇孺都参加战斗。当时规定,在战争期间,每个部落成员都有当兵作战的义务。军队的核心是王家与贵族子弟,即“三族”与“多子族”所组成。基干力量是由平民组成的甲士。
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常备兵是军队的基干,他们都是经过应征考选而来。考选条件相当严格。凡是中选的人,免除全家的赋税、徭役。
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农民是兵员的主要来源。秦朝兵役和劳役极为繁重,当时全国人口大约有2000多万,而经常被征发服兵役、劳役的就有二三百万。汉承秦制,规定男子在适龄期间,除每年农闲受训外,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每次一年。汉武帝时,招募熟悉北方少数民族情况的人组成“胡骑”,招募熟悉南方越事的人组成“越骑”。
东汉后期,很多壮丁成了地主家兵,全国征兵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很多军阀拥兵自重,形成严重的军阀割据局面。
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世兵”就是父子世代为兵。这种兵家户籍不属郡县,而由军府管理,称为“士家”、“军户”。世兵社会地位低下,只有得到放免才能取得平民的身份。
北朝出现了“府兵制”。西魏末年,西魏的宇文泰广泛招募各地豪强地主从军,通过他们又带来了大量家兵、部曲等私人武装,从而创置了“府兵制”。府兵只管打仗,不再负担其他赋税。
府兵制到了隋朝起了很大变化,军府名称为骠骑府,以骠骑将军为长官。军士开始编入户籍,从事生产。唐初实行“兵散于府,将归于朝”的政策,意思是兵士由军府管,将军由朝廷管。
募兵制是宋朝的主要兵制。当时有四种不同军队———禁军、厢兵、蕃兵、乡兵。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
明朝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后颁行《垛集令》,“垛集”成为军源的主要征集方式,近似于“世兵”制。
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努尔哈赤将满、蒙、汉族力量编成八个旗,分别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色旗作标志,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这就是“八旗军”的由来。清统一全国后,又以汉人为基础组成了“绿旗军”。
纵观中国古代兵役制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征兵、军户、募兵相继出现,又互相掺杂。总的说来,军户制因为兵农合一,不用政府出钱养兵而受推崇较多,但容易废弛破坏;募兵制使军事、生产分离,有利生产发展,人口增加,但又会带来新的顽症———吃空饷。总之,中国古代兵役制的演变和朝代更迭一样,各有所长又弊病丛生。(法制报)
中国古代漫长历史时期中,各个朝代均制定了自己的“兵制”,大致有以下几种:
应招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壮大自己不被别国并吞,纷纷招兵买马扩充军力,秦、齐、魏等国率先采取了“应招之制”。望文生义,“应招”,就是响应招兵,但并非人人可以入伍,而是对应招的人通过考核,录用身体强健、有相当武艺者。
调兵
刘邦建立汉朝后实行的兵制,男子年满二十三岁,开始承担服兵役的义务,直至五十五岁。在这三十二年里,每年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而正式在军队中服役的时间只有二年,其中的一年在本郡服役,另一年调守京师或是戍守边疆。
世兵
三国鼎足之势时,处於了长期的战争状态,为适应这特殊形势,魏、蜀、吴都实施了“世兵之制”。就是凡是符合当兵条件的人,一律另编户籍,由军府专管,随时听调上前线,父子世代为兵,当时叫做“士家”、“军户”。
府兵
南北朝时,先由西魏创立的兵役制度。全国各地的军队,全由军府管辖,不受地方政府节制。府兵与上面所说的世兵一样,也是另立户籍,平日里训练屯垦,发生战事就去打仗。
隋、唐两朝都沿用“府兵之制”。
募兵
北宋王朝建立以后,改用“募兵之制”,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报名应徵,合乎相关条件的,准予入伍服兵役。
部落与旗
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实行“部落之制”。各部落男子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都是属於兵的范围,和平环境没有战事,就在家种田放牧;一旦发生战争就出征。旗兵之制是满洲实行的兵制,以部落为单位组成“旗”,每个旗七千五百人,他们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初时只有满洲八旗,以旗的颜色为识别标志,后又增编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合为二十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