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调查(5篇)

时间:2019-05-12 18:3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区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区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调查》。

第一篇:地区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调查

地区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调查

引言

目前,在企业经营效益普遍不够景气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好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深化供销社改革成败的关键。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是我国转型期备受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社会调查的目的目前,在企业经营效益普遍不够景气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好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深化供销社改革成败的关键。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是我国转型期备受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据劳动部门公布的资料,1998—2003年,国有企业累计下岗职工2818万,到2003 年底,全国城市登记失业人数达到800万人,登记失业率达到4.3%,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庞大的失业队伍给社会安定造成了巨大压力。为妥善安置失业人员,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并通过资金投入、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各种再就业服务手段,帮助失业者尽快再就业。但事实上,失业者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下岗失业人数连年递增的同时,再就业率却呈现连年递减的趋势。面对严峻的再就业形势,失业者采取何种再就业行为, 以及影响失业者再就业行为有哪些因素, 便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有利于广开再就业门路,妥善解决好职工下岗与再就业的矛盾,最近,我们带着这一课题对地区部分职工下岗与再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二)调查的时间

调查的时间2012年8月10日至2012年10月15日

(三)调查的地点、方式

由于在街道办事处实习,因此调研地点选择这办事处所辖地区。调查方式为抽样调查,通过对个人分发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情况,以及影响失业人员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调查内容与情况

利用社会实践机会,对 街道办事处两个社区的下岗职工进行社会调查,调

查分两种方式。一是书面调查,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进行调查式,发出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7份,问卷回收率91.3%。问卷实施范围 社区和东北新社区。第二种是进行访谈。通过本次调查,从基层开始深入了解下岗人员的群体结构的特征和普遍愿望,掌握了一些下岗人员的思想障碍,同时还观察到部分再就业的趋势和前景。本次调查对“再就业”的定义十分广泛,凡是下岗后从事过任何有收入的工作的人员,不管工作时间的长短和收入的高低,都被定义为获得过再就业,调查统计,92.6%的下岗人员在下岗后从事过有收入的工作,也就是说,大部分下岗人员都获得过再就业。调查情况统计:

1、67.3%的下岗职工有工作,33.7%的下岗职工暂时没有工作。

2、性别:男占39%,女占61%

3、年龄: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最小的28岁,最大的60岁,40岁以上达到86%。

4、文化程度:小学毕业占7%,中学毕业占56%,职高毕业占34.5%,大专毕业占2.5%

5、下岗前职业:工人占49%,销售人员占42%,饭店餐饮占9%

6、下岗时间:最早的是1993年,最晚的2004年。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国家政策

国家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并免收疏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所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要明确免收的项目,并向社会公布。严禁各种形式的集资、摊派和乱收费。各类中介机构对下岗失业人员系个体经营社和各种服务性收费,要按照最低标准收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以上城市要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担保金,所需资金主要由同级财政筹集,担保机构由当地政府确定。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的小额贷款,按照个人自愿申请、社区推荐、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审查、担保机构承诺担保、商业银行核贷的程序进行。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申请展期1次。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对从事微利项目的,由中央财政据

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担保最高限额为担保金的5倍,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都要开办此项贷款业务,并且要简化手续,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革行政审批程序,简化下岗失业人员开业的相关手续,提高服务效率。根据需要,有条件的地方应设立专门窗口,由有关管行政审批部门参加,提供“一条龙”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运行困难,下岗职工逐年增多,给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难”:

一是思想保守,择业观念难转变。目前,有不少下岗职工思想保守,传统择业观念根深蒂固,许多人捧了几十年的“铁饭碗”,一夜之间被打碎了,显得惊慌失措,思想观念上很难转过弯来。据了解,国家为了方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出台了一些列举措,包括有就业培训、介绍工作,并每月给失业然预案发放失业金735元。可是,一些下岗职工在再就业的职业选择上普遍存在着一些不正常心态:工作累了不干,报酬低了不干,离家远了不干,总认为干一些苦活、脏活、累活划不来,丢了面子。由于这种择业观念的存在,使得下岗职工再就业时陷入困境。对再就业岗位和收入期望值过高,这无疑是妨碍下岗职工重新择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下岗职工素质较差,再就业工程难实施。劳动局针对下岗职工不断增多的情况,一方面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尽量做到通过国社会保障机构给下岗人员介绍工作。但是下岗职工大部分都是年龄较大,之前在工厂从事生产工作的,这批人文化程度不高,技术素质较差,加上择业又比较挑剔,不能适应那些脏、累和带技术性的岗位。而且缺乏自主创业意识,总担心创业有风险。因此再就业很难实施。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下岗职工树立择业新观念

几十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一些企业职工的要、挑的思维惯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转变思想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经常组织下岗职工学习有关政策,准确掌握下岗职工的思想动态,分析、解开下岗

职工的思想疙瘩,教育下岗职工转变观念,积极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要关心下岗职工的疾苦,进一步打破企业界限、岗位界限和就业性质界限,广开就业渠道,多方组织职工再就业,为下岗职工办实事。

(二)加强素质培训,提高下岗职工的竞争能力

对下岗职工的重新安置,涉及的问题比较多,而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他们再就业前素质的培训。尽管下岗职工比较多,但真正有一定营销经验,懂管理、懂电脑、懂外语的下岗人员却很少。政府和企业都有义务和责任帮助下岗职工搞好各种技能培训,组织引导下岗职工参加电脑、外语、烹饪、家政、美容美发、宾馆服务、家电维修等一些有助于再就业的专业学习,提高下岗职工的综合素质、业务技能和参与市场再就业的竞争能力。

(三)加强服务、拓宽下岗职工再就业领域

要建立和健全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技能培训、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多方面的服务,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和多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为下岗职工创造各种再就业机会。

(四)要尽快建立、健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涉及到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前下岗职工多,再就业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从长远着想,从实际出发,尽快建立、健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解除下岗职工的后顾之忧。

总体上看, 失业者的再就业行为较积极, 大部分失业者在失业后都从事过有收入的劳动, 并且不同地区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参加再就业培训、参加求职面试和获得正规工作的人数偏少。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收入往往要比打工的生活水平好很多,因此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下岗职工树立择业创业新观念。使他们更好的了解国家为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出台的优惠政策,从而更好地解决我市城镇失业人员就业问题。

第二篇:失业农民就业问题浅析(xiexiebang推荐)

分类号:××× U D C:D10621-×××-(2007)××××-0 密 级:公 开 编 号:××××××××××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学位论文

失业农民就业问题分析

论文作者姓名:

陈练练

申请学位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092 申请学位类别: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管理学学士 汪浩老师

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11月 15 日

失业农民就业问题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步伐,但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面临失地又面临失业的困境,他们被迫转入城市,然而现实的状况却无情将他们打击,他们进城后不同于城镇居民,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生活困难.那么本文从失地农民的生活困境出发分析其原因,提出其解决再就业的具体建议,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关键词 失地农民; 生活现状; 就业现状; 个人; 政府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的土地被征用,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末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4.79‰,虽然有所下降,但人口基数还是在增加,这就出现了严重的人地矛盾——人多地少,失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了。而土地对于农民具有特别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业以土地谋生的农民一旦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业,被迫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队伍中剥离出来了,成为被农村边缘化了;那么他们只能被迫转入城市,谋求生活,可是由于他们特殊的生活背景,让他们在城市中得不到和城市居民相等的待遇,又被城市边缘化了。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的失地农民将超过1亿人,这么庞大的基数不仅影响着他们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会影响我国的社会安定。下面我将从失业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就业现状出发,来分析农民失地的原因,以及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希望具体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就业现状

1.1 补偿标准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

因为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长期以为都是以土地为生,现在土地被征用意味着农民失去了生活来源,同时据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在2002年才1.8万元/人,仅相当于当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5倍,如果正常消费的话,只能维持6年的时间,同时如果投入社会,只能领到60多元的养老金,远远不如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费。

1.2 生活没有保障

土地被征后,农民的收入水平明显下降,而随着失地后消费中商品性消费比重增加,所以消费支出却增加,而且加上农民这个特殊身份,社保普及面不够,故目前加大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已成为迫世需要解决的问题。1.3 失地农民再就业难

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就业岗位,他们走进城市后,面对的不仅仅是生活负担重的压力,还面临着再就业困难的压力。那么,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成因是多主面的,既有主观因素,更有客观因素;既有个人因素,又有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因素(个人原因):

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我国,存在个普遍现象,就是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不及城市的一半,这使得广大农村教育资源缺乏,教学设施陈旧,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70%以上(来源于参考文献1中P146),这就决定了失地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实现转移就业的劳动技能缺乏。由于失地农民原来从事直接农业生产劳动,普遍不具备适应城市二、三产业岗位要求的劳动技能,因此,失地农民实现转移就业的首要任务是接受就业培训。但是,当前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培训机构与培训资格认证主体不一致,培训质量着等等,这又影响着失地农民实现转移就业的劳动技能的提高。

人际关系变化太大,在城市里没有亲朋好友。失地农民所拥有的人脉大部分都具有家族性、乡土性,当他们失去土地进入城市后,原有的基于地缘和亲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关系随之弱化,于是失地农民孤身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难上加难。

与政府、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缺失,缺乏必要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式,普遍存在着失地农民参与网络缺失。

客观因素:(1)社会方面,A、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滞后制约着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因为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要载体。据统计,目前在工商部门登计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 万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其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来源于参考文献2中P204页)。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就业转移主要是通过中小企业的发展来实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困境,主要由于体制不顺,管理混乱;缺乏公平的税收政策,中小企业享受不到与国企、外企在税种和税率上的同等待遇);产权不清晰;经营机制和组织制度改革滞后,不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经营者文化水平低、业务能力低、思想素质低;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这些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实现失地农民转移就业主要载体功能的发挥 B、劳动力市场分割限制了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美国新结构主义社会学家 皮奥里提出来的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理论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存在着两种劳动力市场:一是收入高、劳动环境好、待遇好、就业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即第一劳动力市场,也称为首属劳动力市场;二是收入少、劳动条件差、待遇不好、就业不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即第二劳动力市场,也称为次属劳动力市场。这两个劳动力市场相互隔绝(来源于参考文献3P118)。失地农民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不能取得平等的就业资格,他们的就业范围受到种种限定,这就决定了他们转入城市就业后只能通过次属劳动力市场来实现。

(2)政府方面,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

A、对中小企业来讲,主要是缺乏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致使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资金短缺、债务负担加重;缺乏公平的市场准入政策,中小企业的投资领域受到种种限制;缺乏公平的税收政策,中小企业享受不到与国企、外企在税种和税率上的同等待遇;缺乏公平的市场准入政策,中小企业的投资领域受到种种限制

B、对失地农民来讲,缺乏对他们正确的引导,缺乏与他们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不了解这些特殊群体的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没有给他们的再就业提供合理真实有效的信息与就业能力的培养。

针对上面对失地农民就业难原因分析,化解失地农民就业困难我们应该从每个方面提出自己建议。

1、主观努力

提高知识技能与完善人际关系相结合。失地农民虽然失去了经济来源,但他们应该增强学习的意识,自觉主动的学习与社会需要有关的知道和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与和城市居民的竞争能力,为自己的再就业创造主观条件;同时失地农民应该主动和城市居民搞好关系,在慢慢实践中建立自己新一批的人脉;个人也应该通过正当合理的渠道与政府沟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使自己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政府的决策者。

2、客观条件

(1)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消除其发展滞后或不完善对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的制约或限制,政府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

A、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消除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依法保护中小企业的权益;

B、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信用担保、创业辅导、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C、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D、调整存量,优化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创新能力,走“精、尖、特、优”发展道路。

(2)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对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的限制,关键在于完善就业制度。要实现非正式就业制度正规化要从失地农民、用人单位和政府三方面入手。

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期望,强化劳动合同意识;在用人单位方面,主要是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健全用工、技术培训、薪酬申报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使非正式就业透明化;在政府方面,主要是完善非正式就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快非正式就业市场的立法进程,切实维护非正式就业的失地农民的权益。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从源头上普遍提高失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使之接近并逐步达到城市的水平,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合理运用;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4)发展和完善失地农民与城市市民之间、失地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为失地农民转移就业提供信任保障。如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弘扬诚信精神,增强信用意识,树立超越家庭宗族关系和地缘关系的现代信任观念。

参考文献:

〔1〕迟福林.历史转型的“十二五”〔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2〕秦莉.从社会排斥视角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8)〔3〕王慧博.失地农民社会排斥机制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8,(3)

〔4〕刘立宏、白书祥.失地农民就业困难_成因与对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

第三篇:浅谈中国失业与就业问题

浅谈中国失业与就业问题

【摘要】我国失业人口激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大量失业问题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我国,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劳动力增长快,待业人数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入,原来靠牺牲效率而处于隐蔽状态的失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成为公开的失业。就业和再就业是近年来我国的一个工作重点,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就业工作十分重视,并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并没有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日渐突出。如何解决中国的失业与就业问题,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一个经济问题。

【关键词】劳动力 失业 就业 政策

一、就业与失业的基本概念

就业与失业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通常用失业状况来反映一国的就业状况。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衡量一个经济中失业状况(就业状况)的基本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的比率。

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由于劳动力流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而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失业,这部分失业被称为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主要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前者是由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所引起的,后者是由经济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自然失业人口在全部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在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中,由于总需求的周期性变动,还会带来周期性失业,没有周期性失业,仅存在自然失业,即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就业状态被称为充分就业状态,如果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则意味着过度就业;如果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则意味着就业不足。

二、中国失业与就业现状分析

《中国日报》今年八月二十二日报道,中国的就业状况依然严峻,今年将有1200万人面对失业问题。政府指出,去年全球经济放缓重击中国出口,工厂破产及临时停产状态,致使3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政府官员声称,政府有信心把城市地区的失业率控制在4.5%一下,中国城市地区今年首两季的失业率为

4.3%。

今年1至10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24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102%。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5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9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129%。截止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三、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的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可以从人口变化、技术变革、体制转轨等多个角度来解释。

(1)劳动力供求矛盾造成的失业。人口基数大,新增劳动力多是我国的基本国庆。从劳动力供给来看,虽然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态势仍很难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则进一步加大了城镇的就业压力。从劳动力需求情况看,急事未来我国经济保持目前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有降低的趋势,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是有限的。可见,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仍会十分突出,这是我国就业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2)技术变革导致结构性失业。在信息产业革命的过程中,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农业和制造业中的纺织、轻工、钢铁、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并且,由于传统产业内部在信息产业革命的影响下的迅速技术变革,使其一方面,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劳动力需求总量减少,另一方面,其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简单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对斤呢个型的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这种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宏观和微观的结构变化,必然会导致短缺或过剩并存的现象,即导致结构性失业。应当注意的是,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低端制造业为主体,其对劳动力的斤呢个要求增加,以为着对中等层次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对高层次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则相对有限,而我国目前高校扩招过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足,结果造成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而技能型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3)体制转轨导致的失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以低工资和高就业为特征的福利型就业制度,造成许多单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低下。经济体制转轨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然会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从而会使原来隐性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失业人口变为显性失业人口。同时,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非国有制经济由于其经营机制的灵活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致使许多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退出市场,也导致了原来国有企业职工的失业。与其它类型的失业相比较,这雷转轨性失业具有事业前后对比反差大、心理承受能力差、人口集中程度高、政治诉求力强等特点,使我国当前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4)农业过剩人口的流动。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农业过剩劳动力的流动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少,大量流入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农业人口的流动,一方面会同原来的城市人口直接竞争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农业人口的流入使非国有企业可以雇佣到廉价的劳动力,使其产品更有竞争力,导致国有企业生产规模缩小,从而加剧了城市的失业问题。

四、失业对中国的影响

(一)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失业使一部分劳动力资源闲置影响了社会总供给;另一个是使失业者收入减少进而降低了其他劳动者收入预期影响了社会总需求。中国经济的骤然下降,令中央决策层先于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就已打响了经济增长8%的保卫战,这个保卫战不得不打,因为这只不过是失业率绑架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失业率是中国经济增长率屁股下烧红的铁板,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保证不下滑的促推压力。

(二)失业与社会稳定

(1)失业对失业者生活的影响

失业意味着劳动者失去工作并且没有相应收入。对劳动者来说,失业使他们包括他们的家庭生活困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者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他们被看作是宝贵的劳动力资源,深受政府的珍视,同时,政府也在想方设法推动失业者的再就业。但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失业者不可能实现完全保障。

(2)失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第一,失业可能引起失业者与社会发生一定的冲突。失业使失业者在生活和心理上受到的挫折,极有可能转变为对社会秩序的扰乱。

第二,下岗职工大规模增加又引起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上升。国有企业职工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直接受益者,他们曾端着铁饭碗,并无失业之忧。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为提高竞争力,不得已将职工下岗分流。这种变化使劳动争议日趋突出。

第三,我国失业对社会秩序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没有形成尖锐的矛盾。失业给失业者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只是暂时的,是可以在经济发展和政府努力下逐步解决的。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经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就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

失业对社会消费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生活消费的降低和消费结构的失衡。失业使失业者及其家庭的收入减少,进而使他们的消费水平降低。随着失业人口增加,这部分消费的降低会造成社会社会消费不足。另外,失业或失业人口增加,会在社会上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为明显的是对人们消费心理的打击。据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减收面达39%,比1996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1998年由于失业人数的剧增,失业面得扩大,减收面达40%以上。

五、我国目前的就业政策选择及改革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竞争、自主择业的市场机制就业方式。最突出的标志是提出“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形成了国家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机制。这种就业机制,比起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的就业机制来,更加灵活,更能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

目前,我国的就业服务体系从无到有,正在逐步完善。现在有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四项主要内容。职业介绍包括求职登记、企业用工调查与登记、劳务市场信息收集、就业与用工的指导与咨询、就业预测预报;就业训练包括新生劳动力的岗前培训,如职业高中、中专学校、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还有面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主要是各种技能培训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文化和科技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还有面向长期失业者、大龄妇女和残疾人等开展的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包括失业救济、失业医疗补助、失业职工管理以及对失业职工的再就业给予帮助;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即在国家资金、税收、就业政策支持和主办单位扶持下,举办各类生产经营性企业,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用以直接安置失业人员。实践证明,这些就业服务体系的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提高我国就业率,保证一些人的工资收入,巩固安定团结的局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政府还应该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就业政策。对于城市新增劳动力主要为其提供职业介绍、就业训练等项服务,指导其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对于下岗职工主要通过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来保障其基本生活,通过下岗再就业培训,指导和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是在农业内部挖掘潜力,在搞好种植业的同时,发展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副加值,扩大经营领域,以提高农民收入。二是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转移,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三是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吸纳

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是引导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按需有序地就业,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对于特殊就业群体,要采取不同的促进就业措施。首先是妇女就业,依据有关法规保证妇女就业权利,促进妇女实现充分就业。与此同时,社会各界要努力加强妇女的职业技能训练,开发和扩大适合妇女就业的领域和行业,实行更加灵活的就业形式,为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其次是残疾人的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鼓励自谋职业的方针。福利企业是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形式,政府应继续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福利企业,以吸纳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应当是:以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为出发点,建立起根据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需求、社会提供服务的新格局,实现充分就业和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协调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关系,实现就业的可持续增长。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量增加对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的财政投资,降低银行利率,扩大需求,带动社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增长,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有关专家预测,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提供80万个工作岗位,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就业率,这是减少失业、增加就业的根本途径。

二是积极发展中小企业,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鼓励发展私营经济,目前,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失业者要转变就业观念,不仅要在国有企业工作,也要干个体,也要到私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就业,还要通过自谋职业等方式实现充分就业。政府要投入资金,给予政策支持,多方向培育就业的增长点,发挥政府在职工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把职业培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劳动者终身学习提供条件。大力发展普通教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大高等教育模式,适当推迟就业年龄;改革教育结构和培训制度,使教育制度与就业政策紧密结合,实现就业前培训制度,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的,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就业前都能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为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针对企业下岗职工开铲不同形式的再就业培训。

四是培育和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共就业服务,逐步建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向求职者发布用工信息,对未来劳动力市场进行预测,引导求职者及时调整职业取向。改进对求职者的职业指导,使求职者尽快走向工作岗位。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发展就业服务,动员全社会的资源促进就业。

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建立安全网。确立以养老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三条线”保障制度,同时实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向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各种形式的扶持性就业,使各类困难群体都能得到相应的基本生活保障。

六是积极妥善地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6%,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的40%。因此,今后要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要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扩大大、中城市规模,以发挥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扎,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和开发就业,积极推动中小城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地区分割,以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

七是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就业安置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妇联、残联、新闻媒体、社会培训机构和青年组织等的作用,应继续各负其责,创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就业的良好局面。

总之,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从而也就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因此,全社会要重视就业问题,要关心下岗失业人员,要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对本单位的下岗失业人员,切不可一推了之,不管不顾,这样会使他们失去信心,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晓民《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第274页

[2]白永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6-198页

[3]张秀英《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82-185页

[4] 潘石 《通货控制论》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

第四篇:中国失业与就业问题经济论文

中国失业与就业问题

【摘要】我国失业人口激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大量失业问题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我国,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劳动力增长快,待业人数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入,原来靠牺牲效率而处于隐蔽状态的失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成为公开的失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并没有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日渐突出。如何解决中国的失业与就业问题,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一个经济问题。

【关键词】劳动力失业就业

一、什么是失业者,失业率?

失业者包括能够工作且在之前4周内努力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还包括被解雇正在等待重新被招回工作岗位的人。

失业率是指劳动中失业者所占的百分比。

二、失业的类型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一)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二)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三)周期性失业是指失业量围绕自然失业率逐年波动,它与经

济活动的短期上升与下降密切相关。

三、失业的影响

①失业使劳动力资源闲置,减少了社会总供给,而家庭收入的减少,使得家庭减少了购买,使社会总需求也减少。另外家庭购买的减少使得GDP也减少,使国家经济停滞甚至衰退。

②失业使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闲散人员,易产生社会动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四、为解决就业难,减少失业而提出的一些建议

①政府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运用经济手段控制减少人口大幅流动,构建多样经营模式,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口。

②政府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拓宽就业渠道。

③通过公共培训计划使处于衰落行业的工人易于转移到增长行业中,并帮助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众脱贫。

④发布并普及失业与就业的相关信息,使人民能快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⑤完善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机制,要求高校除了提供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使大学生逐步与社会接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⑥宣扬树立正确价值观以减少目前社会上“高不成低不就”和“有的岗位缺人却没人应征而有的岗位则应征者过多”的现象,减少失业者,降低失业率。

⑦采取多途径找工作法,在当今信息社会,找工作的途径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人才市场和中介,而已扩展至网络求职等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3]乔榛《中国失业引论》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175页

[4]张抗私 《就业问题: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16页

[5]杨宜勇等 《就业理论与失业治理》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第4页

第五篇: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2011年就业问题调查问卷——青年学生拓展训练

1.认为现在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2.你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

A.是 ;B.否 ;C.一般

3.你学习是么专业______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 B.较有前途 C.无所谓 D.较无前途 E.很无前途

4.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 ;B.强 ;C.一般 ;D.较弱 ;E.很弱

5.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专业 ;B.学校 ;C.个人能力 ;D.其它_________

6你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

A.是 ;B.否 ;C.不知道

7.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作,你最想做什么职业___________

8.如果专业不对口,你会选择跳槽吗?()

A.会 ;B.不会;C.不知道

9.你有选择第二专业吗?你认为重要吗?()

A.有,非常重要 ;B.有,不怎么重要 ;C.没有,重要 ;D.没有,不重要

10.你想过自主创业吗?()

A.是 ;B.否

11.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

A.资金;B.政策支持 ;C.技术 ;D.其它_________

12.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是;B.否

13.你有出国深造的打算吗?()

A.是 ;B.否

14.你认为你的工资是多少?

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1).大学生这个群体在社会总就业群体种地为如何?有没有优势,如果有在什么地方?

2).现在大学生手头的一些证书对他们的就业带来多少便利?你对大学生中“证书越多越能找到好工作”这一观点赞同么?为什么?

3).简谈一下你的就业经历,你是如何找到现在这份工作的?

下载地区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调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区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调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专业A文史类B工科类C经济D管理F其他 3.您什么时候关注就业信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4.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 A非常实用,......

    关于市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调查

    关于市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调查报告关于市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调查一、调查背景 7月下旬,笔者就“引导和推动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专题,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 进行了调......

    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情况

    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情况汇报 做好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是就业服务机构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做好失业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使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 专业:______年级:______性别:___ 1.认为现在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2.你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 A.是 ;B.否 ;C.一般 3.你认为所......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最终定稿]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8-2-25 12:34 1.认为现在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2.你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A.是......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同学: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1. 您的性别:() 1.男2.女 2. 您现在所处的年级状况:() 1.大一2. 大二3.大三4.大四5. 研究生 6.毕业正待业中7.已毕业参加工作 3. 您目前对您所学的专业满......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