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埇桥区扎实推进畜禽规模养殖环境治理
埇桥区扎实推进畜禽规模养殖环境治理
建设美好绿色家园
埇桥区是全国最大的农业县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地处安徽省的最北部,与江苏省徐州市接壤。位于黄淮海平原腹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西缘,是陇海经济带的龙头地带,南北经济交汇要冲。区位优势明显,气候适宜,自然、人力资源丰富,交通网络完整。
埇桥区生猪存栏7.2万余头,能繁母猪存栏7.5万头左右,年出栏生猪120万头以上;禽存栏850万余羽,其中,蛋禽380多万羽,肉禽450多万羽,年出栏家禽1800万羽以上;羊年均存栏40万头,出栏58万头以上;牛存栏2.1万头,出栏
2.3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7.9%,是我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养殖密度增大,无序发展,致使养殖环境污染彰显,人居环境受到威胁,养殖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为此,埇桥区委、政府结合新农村、美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对辖区养殖企业(场、户)采取果断的关、停、禁、治等措施,综合治理养殖环境。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全区的养殖业走上有序、健康、生态、环保、安全、高效之路。
一、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动员、示范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畜牧法》与《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科技宣传(周)月,科技下乡,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开展治污技术讲座和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累计15000余份),宣传相关养殖政策,传授养殖污染处理技术,让广大养殖户认识治理养殖污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的搞好畜禽养殖粪污与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及养殖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借助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能繁母猪补助、保险,及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建设等,提高治理养殖污染的积极性,提供治污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发挥国家、省、市、区级养殖龙头企业处理养殖污染的技术经验优势与示范引导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养殖企业(户)搞好养殖污染问题。
二、堵疏结合,扶治同步,加大治理力度
为切实治理好养殖污染问题,我区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的养殖发展奖励机制,大力扶持宿州市徽香园麻鸡养殖场、宿州市兄弟养殖公司、宿州市天雨养殖(集团)、宿州市信达养殖有限公司、宿州市草源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宿州市三益养猪专业合作社、宿州市龙翔养猪场、宿州市华夏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3家通过环保部认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企业),使之做大做强,真正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并制定长远的养殖污染治理规划,不断加快养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壮大龙头企业,整治污染企业(场),大力推广养殖生产工厂化、室外零排放、种养结合、种养平衡、资源化利用。严禁在村庄、集镇、学校等人口密集区、水源、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区等地建养殖场。鼓励如埇桥区栏杆镇坝上养猪场,埇桥区夹沟镇杨帆养羊场,埇桥区永镇乡肉鸡场,宿州市绿宝王肉牛养殖场等62家养殖企业利用荒山、荒坡、滩涂、废地等适养区发展养殖。鼓励禁养区的老养殖场(户)完善基础治污设施(至今全区有800多家养殖小区、场、户建立了沼气池),规范养殖行为,发展生态养殖,化害为利,并尽早迁出;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养殖,实现种养结合,粪污处理还田增效。坚决整治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拒不整改的养殖户,加大处罚,限期拆迁。严厉打击乱
抛、乱弃不明死因的病死畜禽、恶意传播疫病者。
三、加强部门协作,精心部署,重点治理,逐步推进,近期治理与长期监
管相结合近年来,埇桥区畜牧兽医水产局积极加强与环保、财政、土管、监察、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制定近期和长期的养殖环境治理措施,精心组织,全面部署,按“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区别对待,逐步推进,全面落实”的综合治理的原则,全力打造绿色、健康埇桥畜牧产业。
(一)、重点抓实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区畜牧局切实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每年召开1-2次专项工作推进会,全面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惠民政策,组织人力物力应急处理重大动物疫情。具体为:
1.建立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户)信息台账,签订卫生监管承诺书10000多份。并逐乡镇开展政策宣讲、无害化处理规程培训和现场指导。
2.区畜牧局制定规范的无害化处理、补助申报等操作规程,统一电子格式,杜绝一切弄虚作假行为,及时据实上报。每月对全区4000-5500头病死生猪采取焚烧、深埋的无害化处理措施,确保养殖、屠宰环节的病死猪不流向市场。
3.形成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及补助的检查核实追究机制。对村级动物防疫员上报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补助申报材料由乡镇站长初审,再送区畜牧局复核,剔除不合格的材料,然后,汇总报区财政局。
4.建立长期的病死畜禽巡查制度。严格要求全区村级动物防疫员每周要对其辖区巡查不少于一次,发现河道、路旁、塘边等处所有弃养的、病死的畜禽要及时做无害化处理。尤其是数量较大的抛弃的病死畜禽,要及时上报,及早
处理,避免造成疫情传播,引起恐慌。如在今年2月18日西二铺乡连续发生2起弃养病肉鸡事件,区畜牧局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对3000多羽肉仔鸡焚烧、深埋,规避了疫情隐患,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负面影响。
5.全面建立屠宰加工企业的监管档案,15家定点屠宰厂购进并使用了病死畜禽焚烧炉,对病死畜禽作彻底的无害化处理,保障病死畜禽肉不流入市场,不上百姓的餐桌。
6.应急处理重大动物疫情。区畜牧局及各乡镇针对性地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发现疫情,立即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疫情。在今年2月31日(农历年初一)区畜牧局接到埇桥区栏杆镇阚疃村肉鸡养殖户陈某某的电话反映自家养的16000羽肉鸡大批发病死亡,疫情威胁十分严重。立即(11时27分接到报告,11时35分组织专家出发现场)派专家急赴疫点,现场勘验,初诊,组织镇应急人员环境、场舍消毒,24小时值班,在确诊后,立即对16000羽肉鸡扑杀、焚烧、深埋,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二)、积极推进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区畜牧、环保、监察、农委、财政等部门通力配合,严格监管规模养殖环境治理工作,因地制宜,因场而异,推行粪污沼气发电、生物发酵床养殖、生产有机肥等不同的治污方式措施,减少养殖污染。并监督养殖污染处理设施正常、长期使用。每年帮助10个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力争通过环保部的认定,以引导千家万户共同治理养殖污染,现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粪污处理典型:
1.宿州市天雨养殖(集团),2012年通过环保部认定养殖企业,年处理20
万羽蛋鸡产生的粪污,加工成有机肥向社会推广使用,是真正意义的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效果显著。
2.宿州市兄弟养殖公司,年饲养生猪2万头,建立大型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除能保证公司养殖、生活用电,还供应周边农户使用。
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埇桥区灰古镇,大力推行生物发酵床养猪,成功解决中小养殖户养殖气味重,畜禽发病率高,粪污处理难,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现已辐射推广区。
4.全区30%的家庭农场施行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做到种养平衡,基本达到“零污染”。
四、规范养殖秩序,改变养殖理念,打造绿色畜牧产业
为打造我区绿色畜牧产业,我们规范养殖秩序,制止无序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避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严禁在禁养区或不适宜发展养殖的区域养殖;倡导健康绿色养殖理念,改变传统养殖习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实现种养平衡,“零污染”排放;扶持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养殖(集团)公司等,按专业化、工厂化、标准化统一治污与生产管理模式,引导广大养殖户走健康、绿色、环保、高效养殖道路,规避市场风险。
近几年,我区每年投入500余万元,奖励150家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场舍改造,建造沼气池、化粪池等,增添治污设施,治理养殖污染;指导建成21家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协助成立52个不同类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和118家家庭养殖农场。不断提升了规模养殖污染的治理水平,扩大治污范围,为千家万户科学治理养殖污染,综合利用资源,打造我区绿色畜牧产业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埇桥区是个畜牧业生产大区,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量大面广,任重道远,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治污方法,规范养殖秩序,适度发展规模,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奖励机制,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区的畜牧业走向健康、环保、卫生、安全、高效之路,让埇桥区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绿色家园。
埇桥区畜牧局任佰新 2014年4月11日
第二篇:2011海宁市畜禽养殖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2011海宁市畜禽养殖环境治理
工 作 总 结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生态市建设步伐,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保障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强水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在前几年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的基础上,2011年进一步深入开展了全市生猪常年存栏20头以上养殖场的污染整治工作,并以倡导资源利用、防止二次污染重点,在生猪常年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场开展农牧结合示范场建设,同时着力加强后续管理与服务工作,全市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养殖环境治理任务完成情况
1、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继续深入
为加快养殖污染整治进度,把我市畜禽养殖环境治理推向深入,我市要求在今年年底底前完成生猪存栏20头或母猪5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并关停养殖环境恶劣、治理无望的养殖场。通过调查摸底,列入整治范围的养殖场共有575家。
全年实际整治养殖场628家,其中,571家治理,57家关停。治理工程共新建沼气池13280立方,沼液贮存池(不设臵污水排放口)6869立方,避雨式干粪堆积池1794立方,雨污分离设施47444米。关停养殖场共拆除猪舍21373平方,削减养殖存栏量8601头。此外,结合村庄整治工作,我市还对袁花镇谈桥村的161户农村散养户进行了养殖污染治理。
2、后续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为优化服务资源配臵,全市后续服务组织数量由7个调整至9个,增加真空吸粪车4辆、农用槽罐车5辆、拖拉机1辆、柴油机水泵9台、电瓶三轮车3辆、污水泵19台、清水泵4台、气泵1台、水带2220米、电缆线1600米,58家具备自行管理条件的养殖场购臵污水泵71台。各后续服务组织全年共开展后续服务2144场次(去年为1035场次),抽运沼液和清运干粪8097车,沼液直接抽入农田3129小时,市新能源服务中心全年沼气池大出料186次,检查和维修等694次,服务数量和覆盖面均较去年有大幅提高。
为有效解决养殖场治理不到位、场内无三相电导致沼液车无法抽取沼液、因道路狭窄沼液车无法进入养殖场等问题,对50家养殖场治污设施进行整改,建设沼气池255立方,沼液贮存池(不设臵污水排放口)903立方,避雨式干粪堆积池262立方,雨污分离设施5028米,铺设砂石道路711平方。
后续管理工作各季度考核情况表明:已治理养殖场的管理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检查合格场数不断增加,干粪直排河道现象和各类排污口显著减少。
3、农牧结合示范场建设稳步展开
2011年,我市在去年对三个养殖场三沼综合利用特色改造试点工程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猪常年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农牧结合示范场建设,以“设施投入、模式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据年初的统计,全市列入农牧结合示范场建设范围的生猪常 年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共有37家,实际建设39家,此外,又对10家具备建设条件的常年生猪存栏300头以上养殖场也进行了农牧结合示范场建设,涉及养殖存栏67443头。示范工程共建造沼气池2000立方、沼液池2093立方、干粪预处理池76立方、干粪堆积池330平方、泵房72平方、道路9914平方、氧化塘30亩、氧化塘砼护坡8940平方、彩钢棚489平方、污水泵37台、PVC沼液管6729米、水带3420米、雨(污)水管4451米,配备固液分离机4台、泥浆泵1台、搅拌机3台、葫芦2个、绞龙1套、干粪输送机1套,配套土地面积共7629亩。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治理任务。今年是我市环境提升年,也是我市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列为今年农业工作的重点。市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要求,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养殖污染整治、后续管理服务和农牧结合示范场建设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场、到责任人,确保了畜禽养殖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2、明确治理方案,完善政策扶持。针对今年养殖环境治理工作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2011年海宁市畜禽养殖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政办发„2011‟63号)、《关于印发海宁市农业生态化建设补助政策的通知》(海政办发„2011‟61号)、《海宁市2011畜禽养殖环境治理工作考核办法》(海畜整领„2011‟2号)等政策文件,形成了包含方案实施、政策扶持、工作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养殖环境治理工作管理制度体系。
3、创新治理方式,兼顾操作弹性。市污整办在不断总结前几年治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规模养殖场户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治理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治理工程、农牧结合示范场建设成本和效益的统一。今年7月,市污整办召开全市畜禽养殖环境治理工作现场会,与会人员在袁花镇红新村现场参观了汤叶良养猪场治理工程建设现场和宏欣生猪养殖场农牧结合示范点,提高了各镇(街道)工程施工及管理人员技术水平。9月又再次组织全市生猪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场代表召开农牧结合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督促加快治理步伐,提升资源化利用效率。在养殖污染治理过程中,针对小规模养殖户的饲养工艺,市污整办提倡将污水沟加盖改成地埋式污水管道,猪舍污水流出口设臵窨井和活络盖板,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减少了臭气散发,而且还防止了污水沟盖板掀开后未盖好情况的发生。在农牧示范场建设中,市污整办突出以草定畜,整合生产资料这条主线,对设施建设不拘泥于其它养殖户的经验。例如:宏欣生猪养殖场建设了??亩氧化塘,并承包了??亩农田,养殖废水全部用于水稻生产,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而且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很大提高,该场还将生产的大米打上??品牌,价格卖到??元/斤,供不应求;兴牧生猪养殖场采用水冲粪工艺,猪粪、污水全部进入沼气池,沼肥通过管道输送至农田、桑园和林地,场区周围几乎难以闻到臭味;儒兴牧业有限公司自行研制了猪粪输送机,大大降低了干粪清运时的劳动强度。由于操作弹性增强,养殖场在市污整办的支持下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取得了许多很有借鉴性和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促进 了以多元化格局开展资源化利用,丰实了生态畜牧业建设内涵,农牧结合工作呈现出群众积极、各具特色、亮点凸显、进展良好的喜人形势。
4、严把工程质量,抢抓工程进度。今年我市纵深推进养殖污染整治,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养殖环境治理工作做到倒排工作进度,规范做好养殖污染治理和后续管理“一户一方案”的制订,整治处理意见告知书、限期治理(关停)通知书的送达和自行管理承诺书、委托管理协议书签订等工作,每月及时报送污染整治、后续管理服务和农牧结合示范场建设工作进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信息员会议,每个设施建设现场均做到建前有计划、建中有检查、建后有审查,并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严格督促落实整改,确保了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5、强化督查考核,提升工作效率。市污整办根据进度报表对各镇(街道)养殖污染整治和农牧结合工程现场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现场帮助解决治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难题。在后续管理服务工作方面,做到每季度对各镇(街道)后续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一次督查考核,每次抽查已治理养殖场比例不少于20%,累计抽查养殖场533场次,对考核结果进行量化,对存在的问题以通报形式提出整改意见。12月下旬,市污整办组织对农经、环保、财政、水利等部门对养殖污染治理、农牧结合示范场建设和后续管理服务等工作进行了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与相关补助资金相挂钩。通过层层开展督查和考核,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推动了治理任务的保质保量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进一步深化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扩大覆盖范围。2012年,我市将通过村庄整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生猪存栏20头以下散养户的污染整治,同时,继续严格落实禁养、限养政策,对新出现的养殖和治理设施简陋,环境危害重,群众反映大的养殖场,坚决实施关停。
(二)进一步完善后续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要针对已治理养殖场数量激增的情况,着力加强后续服务组织的建设,积极探索后续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从各个环节来不断规范、健全养殖污染后续管理服务工作。
(三)进一步倡导农牧结合,促进循环利用。2011年,我市在生猪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场及部分存栏300-500头养殖场开展了农牧结合示范场建设。2012年,我市将在此基础上,鼓励各镇(街道)因地制宜加快推广适应模式,以点带面,在各养殖规模较大的区域形成有效的养殖废弃资源循环利用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
(四)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保障长效运行。坚持教育引导、事前监管与事后执法相结合,着力提升养殖主体的环境责任意识,加大对治污设施隐患的排查力度、频次和范围,对规模养殖场(户)的排污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对发现的污染环境行为,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对违法典型依法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
第三篇:加强动物防疫监管 推进畜禽规模养殖
加强规模场防疫监管
扎实推进禽畜标准化养殖
平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6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与会同仁:
平昌位于四川东北部,系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是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也是全省培育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全县幅员2229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近年来,我县部分畜禽规模养殖场引种不规范、疫苗来源复杂、免疫程序混乱、投入品使用不安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的健康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和县畜牧食品局高度重视,要求全县各级干部和养殖业主牢固树立畜牧业发展“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理念,以抓实规模场畜禽疫病防控示范带动散养户自觉接受免疫,确立了专业技术人员对规模养殖场实行“一对一”重点监管。至目前,全县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316户、1000头以上的110户,肉牛100头以上的9个,家禽2000只以上的521户规模场全面监管到位,无一起重大疫情发生,增加了规模养殖场效益,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现将我们在畜禽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落实动物防疫监管责任制
动物防疫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但防疫监管更离不 —1—
开专业技术支撑,县畜牧食品局安排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全力参与规模场防疫监管,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一是分级负责。实行“局党组成员挂片包乡镇、县疫控中心人员联乡镇包示范场、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联村社驻场(户)”的监督包干责任制,使全县监管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明确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包场人员认真落实辖区内养殖场防疫监管制度,并签定防疫监管指导责任书。三是严格问责。对工作失职的防疫责任人、监管责任人,按县防疫指挥部制定的“四制一书”(即防疫挂包责任制度、防疫工作督查制度、防疫工作目标考核实施办法、免疫核查追究实施办法和防疫监督工作目标责任书)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二、加强动物防疫技术指导和法律法规宣传
县行政审批股认真组织县动监所、疫控中心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要求,对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进行严格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提高规模养殖场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畜禽规模养殖场“一对一”监管制度,明确规模养殖场防疫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建立监管人员工作记录制度,要求“一对一”监管责任人每周到场巡查一次,指导场内防检疫工作,并认真做好监管记录。
一是严把“引种”关,杜绝外来病源入场。在引种上严格要求场主执行“引种前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引种中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全程跟踪,引入后隔离观察、确保无疫病后方可进
场饲养”的引种三原则。监管责任人随时掌握畜禽引种、配种、分娩、出栏等详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合理安排、适时给以指导。
二是指导做好消毒灭源工作。监管责任人定期到养殖场进行督查,查看消毒设施、消毒记录,对未定期消毒或消毒方式不正确的给予指导,并督促整改。同时协助指导养殖场制定定期清洗消毒制度、外来人员消毒制度及饲养管理人员进出场消毒制度等相关制度。
三是指导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责任人指导场内兽医人员按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督促养殖场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标识佩戴率均达100%。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动物防疫生物药品由疫控中心统一管理;动物防疫疫苗特别是国家强制免疫疫苗必须坚决注射到位。监管人员督促所包养殖场做好动物免疫档案填写,要求记录齐全、完整。
四是加强规模场投入品监管。监管责任人必须规范规模养殖场投入品的使用,严格按使用剂量、休药期规定规范使用,严禁滥用、超剂量用药、使用过期药物等情况发生。县动监所、饲草站定期、不定期地对规模场进行抽样检测,对违规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违禁药物和不按规定执行休药期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以确保动物食品的安全。
五是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监管责任人负责及时将《动物防
疫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扶持政策传达给养殖场主,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法制观念和养殖积极性,使养殖业主知法、懂法、守法,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发展养殖业,为山区畜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
三、强化规模养殖场免疫抗体及病原监测
加强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定期对规模养殖场开展免疫抗体监测。组织人员认真查看疫苗使用记录和免疫档案,抽检免疫抗体水平,确保免疫效果,当动物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70%时,监管责任人将及时督促养殖场开展补免补防工作。对不按规定实施强制免疫、抽检不合格、不配合开展监督抽检及不接受免疫监管的养殖场,依据法律法规追究养殖业主的责任。同时,按照技术要求对病死猪只进行采样,及时送县上保存,并送省动物疫控中心检测,为掌握养殖场疫病动态和科学防疫打下基础。
四、严格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监管
为强化和规范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监管人员严格要求动物养殖场(户)增加无害化处理设施,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健全无害化处理档案制度、报送制度和动物免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制度。对病害动物要求按照无害化处理规范及时实施无害化处理,防止动物疫病在养殖场之间传播,坚决执行病死畜禽“四不一处理”的规定(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100%。
五、做好养殖场兽医培训工作
每年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工作开始前,县上都要组织各乡(镇)兽医人员及养殖场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聘请川农大动科院教授讲解目前川内动物流行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养殖场的防疫注射、用药等方面的知识,使养殖场兽医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减少因疫病造成的损失,为我县养殖业发展提供保障。
六、加强养殖场周边散养户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要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首先要优化养殖场周边环境。因此,做好养殖场周边散养户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也是保证养殖场安全无疫的重要举措。我们每年都将养殖场周围村社的防疫注射和消毒工作作为乡镇防疫工作考核的重点,确保应免尽免,进而创造一个清净无疫的大环境。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县在畜禽规模养殖场监管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兄弟市县区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为此,我们将虚心学习借鉴各市(州)和兄弟县(市、区)的经验,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强化疫病防控职能,细划工作措施,做好监管服务,为现代畜牧业跨越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畜禽规模养殖与污染科学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畜禽规模养殖与污染科学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4月下旬开始深入新民、周嘉、高安、澄溪、鹤游、坪山等镇,围绕畜禽规模养殖与污染科学治理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通过组织人大代表、乡镇村社干部、养殖场业主等进行专题座谈,召开有关部门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广泛了解情况。
一、基本情况
垫
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重庆优质出口猪肉项目县,重庆市安全奶牛奶源基地县,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示范县,畜禽养殖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县政府坚持发展与治污并重,推动畜牧业向生态、优质、高效、环保、安全型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发展迅速,成效显著。自**年来,我县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截止2013年3月,全县有畜禽规模养殖场1067个,其中猪场531个、家禽养殖场438个、奶牛场9个、肉牛场10个、羊场40个、兔场39个,畜禽规模养殖率为46%。养殖业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由粗放经营向标准化和商品化经营、由家庭副业向独立的产业的转变,走在了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前列,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规划日趋完善,布局不断规范。**年出台了《垫江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明确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范围;2012年县农委、国土局又联合编制了《垫江县“十二五”畜禽养殖用地规划》。禁养区的规模养殖场正在逐步取缔和搬迁,**年投入800余万元取缔和搬迁了桂溪、沙坪、永安、砚台等乡镇禁养区的19个规模养殖场,今年预计投入700万元,拟取缔和搬迁桂溪河、迎春河流域养殖场(户)34个。
(三)加强了技术培训,推广了生态养殖模式。县农委等部门大力开展规模养殖政策和技术培训,倡导生态养殖模式。2012年6月以来开展抽粪排渣、动物防疫、生态养殖等培训15期,参训925人次。“养-沼-菜(果)”养殖模式在我县得到了较为广泛运用,九牧、优科、农福等规模场发展循环农业,新民镇双河口村史光红养鸡场采用发酵床零排放技术,效果好。
(四)投入增大,基础设施明显好转。几年来,全县财政投入4379.75万元,对167个规模养殖场的排污设施进行了新建及改扩建,建设沼气池43708m3、氧化及化粪池5375m3、干粪发酵池(室)1000m3、雨污分离沟13705m;配套建设沼气服务站73个,配置沼渣沼液抽提泵4台、槽罐车3辆,铺设九牧、优科、全余3个养殖场喷灌管网;实施了21个规模养殖场治污减排综合整治项目;
修建了化尸池500个,2012年5月—2013年3月财政补助140余万元,处理病死畜禽18246头(只)。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研发现,当前主要存在市场波动过大和污染严重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市场波动过大。自**年5月以来,短短7年时间已经历近2个涨跌周期,并且波峰与波谷的价格几乎相差一倍,超过了养殖户的承受能力,影响了规模养殖的正常发展和农产品价格稳定。现猪粮比价为5.2:1,跌破了6:1的养猪盈亏线,进入黄色预警区,规模养猪处于普遍亏损,养殖业受到冲击。第二个问题是养殖与种植不搭配,排泄与消纳不平衡,污染物处理不到位,乱排乱放,水体和空气污染严重。溪河塘库的氮、磷含量高,水质不断恶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发黑、变臭,丧失了原有水体的功能;大量恶臭气体(如氨、硫化物、甲烷等)污染养殖场及周围空气,群众反映强烈,养殖场与周围群众关系紧张。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宣传引导不够,环保和风险意识淡薄。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宣传不够,部分基层干部和养殖场业主对养殖分区、审批事项与流程、技术标准不了解。对养殖市场风险宣传不足,在市场行情较好时,不少业主一哄而上,盲目扩大生产,造成周期性产能过剩,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
(二)规划许可滞后,未批先建现象突出。养殖发展规划滞后,修编不及时,预见性和科学性不强。备案审批滞后,未批先建或先建后批现象突出。全县规模养殖场仅70余家办理了规模养殖备案和防疫条件审批;不到20%履行了环评和有关审批手续;仅8家履行了土地备案及审批手续。部门协调有待加强,如跳石水库养猪场无国土、农委、环保手续,但有工商执照。
(三)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设备普遍简陋。大部分养殖场业主实力差,投入资金偏少,设施设备简陋,特别是治污设施。财政投入有限,部门间沟通统筹不够,项目申报、公示机制不完善,多数养殖户未享受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也有多次得到国家补助的。融资困难,难以及时获取贷款。
(四)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指导服务被动。基层畜牧兽医站是支撑畜牧业
发展的重要依托,但基础设施差、设备落后、管理不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指导服务跟不上发展需要。村级防疫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技术落后,作用发挥差,且因历史原因,可能演变为新的上访群体。学习考察交流少,对成功的养殖模式总结推广不够,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有待加强。
(五)宏观调控乏力,养殖盲目性大。信息发布不到位,国家只在政府
网和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发布,地方几乎未发布过养殖信息,养殖户信息闭塞,生产盲目性大。产销衔接差,产区与销区之间、养殖户与屠宰企业之间、屠宰企业与批发市场、超市之间未建立产销合作机制,订单生产少。我县尚未设立价格调控基金,缺乏调控手段。
(六)监管执法力度不够,违法行为未得到有效控制。对违规建场监管不到位,依河建场、靠路建场问题突出,居民点附近建场依然普遍存在。对违规排污监管不到位,部分未建治污设施,直接排放;部分治污设施处理能力不足,运行不正常;部分治污设施长期关停,漏排、偷排现象十分突出。处罚少、力度弱,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工作建议
(一)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培训。广泛宣传养殖与污染治理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审批项目和程序、治污先进典型,增强依法建场、科学治污自觉性。采用现场会、专题讲座、交流座谈等方式,开展经常性培训,提高业主的市场意识、环保意识和科技水平。组织有关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市场调控、生态循环农业,提升我县畜禽养殖业发展和管理水平。
(二)科学规划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按照养殖规模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原则,依据排泄物的消纳能力制定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我县有关规划,新建规模养殖场均应严格履行各项手续。确立产业发展思路,引进和支持大型饲料、畜产品及有机复合肥加工生产企业。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使用效益。积极包装项目,提高财政投入总量。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加大项目信息沟通和资金整合力度,将有限财的政资金用于重要部位、关键环节扶持。加强项目实施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组建融资平台,争取金融部门放宽担保条件、简化贷款程序、扩大担保范围,解决融资难问题。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标准化畜牧兽医站建设,改革村级畜牧兽医运行机制。坚持种养结合,支持鼓励发展“猪-沼-菜(果)”等生态循环模式;跟踪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最新成果运用情况,考察学习干式环保零污染养殖技术、发酵床零排放技术等,开展技术总结、引进、示范和推广。做好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发酵等技术指导。
(五)加强宏观调控,提高产业效益。采用电视、广播、报刊、短信、简报等方式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养殖户根据市场确定合适的养殖规模。以工业化理念、商品化思路谋划产业发展和产品销售,理顺各环节关系,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按照《价格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设立价格调控基金,稳定畜禽产品市场。
(六)密切协调配合,强化监管执法。明晰县级有关部门及其下属机构、乡镇政府和村社的监管职责,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对选址符合规定,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规范的,限期1年完善相关手续;对选址符合规定,但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不规范的,限期2-3年整改完善,并补办手续;对不符合选址规定的(如污染饮用水源),明确2-3年期限搬迁或取缔。加强水环境监测,加大对偷排粪污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第五篇: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
农牧发[2010]6号(2010-06-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的精神,进一步发挥标准化规模养殖在规范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肉类、禽蛋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畜牧业发展对于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生产方式落后,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宗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低水平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不能适应全社会对于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这几年来,在中央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生猪和蛋鸡规模化比重分别达60%和76.9%,已成为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重要来源。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加快牧区生产方式转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仍然面临规模养殖比重低、标准化水平不高、粪污处理压力大等问题的挑战。因此,当务之急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逐步形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资源开发利用适度、生态环境友好和谐的综合目标,推动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力争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的5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三、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规划布局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谋划、扎实推进。要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规划,列入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考虑,同时兼顾与全国生猪、奶牛、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相结合,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种植业布局规划相衔接。
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区要把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养殖作为主推方向,牧区要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型家庭牧场建设。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区域特点,综合考虑当地饲草料资源条件、土地粪污消纳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认真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标准化规模生产格局。要按照国土资
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要求,确保规模养殖用地;按照《草原法》有关规定,把人工饲草料用地纳入草原建设保护利用规划,确保牧区现代生态型家庭牧场人工饲草料用地。
四、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
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围绕重点环节,着力于标准的制修订、实施与推广,达到“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要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养殖场选址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实现生产规范化;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依照《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监管常态化。各地要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快相关标准的推广应用步伐,着力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
五、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产业化经营
标准化规模养殖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才能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产业上下游才能贯通,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才更加牢固。近年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要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生物安全隔
离区建设,采取“公司+农户”等形式发展标准化生产。积极扶持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实现规模养殖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鼓励产区和销区之间建立产销合作机制,签订长期稳定的畜产品购销协议;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并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上市畜产品的品牌创建,努力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
六、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一些地方畜禽养殖污染势头加剧。2007年畜禽粪污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达到1268.3万吨,占全国COD总排放量的41.9%。各地要坚持一手抓畜牧业发展,一手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抓紧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防治规划,突出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把畜禽养殖废弃物防治作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内容,总结推广养殖废弃物综合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处理工艺,对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对于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可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厂),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对于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采取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各地在抓好畜禽粪污治理的同时,要按有关规定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七、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有效途径。2010年起,我部将启动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以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为重点,在主产区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至全国,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
导、示范带动,发挥标准化示范场在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条件管理、安全高效饲料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各有关省区要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的示范创建工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加强宣传发动,积极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成立创建专家组,加强对参与创建单位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帮助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切实组织好评审验收工作,确保创建活动公正、公平、公开,验收达标的养殖场授予“农业部生猪(或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场”称号。各地要加强对标准化示范场的监督管理与指导,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创建成效。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推广。
八、切实加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组织领导
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抓手。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中之重,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做到发展有思路、建设有重点、考核有指标。国家扶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政策资金优先向示范场倾斜。各地要落实好生猪、奶牛标准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和大中型沼气建设等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利用沼气等方式进行粪污处理,提高畜禽粪污集约化处理和利用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意义,推广各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成功经验,普及标准化生产知识,增强广大养殖场户的标准化意识。发挥畜牧兽医技术支撑机构、科研院所、产业技术体系和行业协会的技术优势,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培训与指导,提高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
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精神,制定具体工作措施,细化目标任务,切实抓好组织落实,全力推进我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