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养护制度
公路养护制度
一、公路养护的基本要求
1、经常保持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
2、吸收和采用新方法,不断改善生产手段,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3、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逐步提高公路及其构造物、附属设施的抗灾害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4、公路的养护生产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二、养护人员工作职责
养护人员须按公路养护规范技术要求操作确保所养路段路面平整、横坡度适顺、路肩整洁、边坡畅通、构造物、沿线设施完好。
1、养护人员上路作业时间每月不少于28天。
2、应及时清理、清扫路面上的散落物。
3、应随时剪除路肩高草、回填路肩填土。
4、应及时清理排水系统堵塞物,雨季前对全线的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清理,确保排水畅通。
5、每月公路,巡视不少于28次;对公路构造物,如挡墙、桥涵、公路标志、里程碑等应观测检查。雨季期间,巡视次数相应增加。
6、边坡塌方处理:应及时清理少量塌方;如塌方数量较大须及时设置警告标志,10分钟内应向乡养护部汇报,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通。
7、构造物损坏处理:应及时修复少量损坏构造物;出现较大构造物损坏,并影响行车安全的,应及时设立警告标志,同时1小时内养护部汇报。
8、各段应完整做好统计工作,对管养路段出现的路面病害,如露骨、断裂等应随时制止,并及时向养护部汇报。
9、对在公路范围内的违章事例,如违章建房、在公路上堆积物品、超重超限车辆行驶应随时制止,并及时向养护部汇报。
10、完成养护部临时交办的养护任务。
三、安全生产制度
1、上路作业必须穿戴防护用品,穿戴安全标志服、标志帽,不得穿硬底、高跟鞋或赤脚作业。
2、不挖“神仙土”,不挖“对头锄”,不打“对面锤”。
3、养路材料要靠一边整齐堆放。做到桥头不堆、弯道内侧不堆、狭路不堆、行车密度大的不堆,尽可能堆在路基外。
4、傍山和在陡坡作业时,要戴安全帽,坡过陡要系安全绳索。清除塌方要从顶部向下清理;上方作业,下方不得同时作业或站人,注意来往的行人及车辆安全。
5、冬防、汛期应经常巡视公路,遇有道路损毁、中断及毁坏迹象,要立即设置警告标志,并及时报告上级和有关部门。
6、文明养护,在养路作业中不设障、不阻车,注意避让来往车辆,确保车辆的安全通告和自身安全。成段、成片整修路基、路面时,工地两端要设立“施工路段,车辆慢行”标志。
7、在山岭陡坡地段,如果用手拉送料时,要有二人同时操作。上坡前拉后推,下坡前顶后拉慢行。
8、冬季清除水沟、柴草时,严禁野外用火。
9、在清扫路面时,要面对车辆正向行驶方向相对作业。
四、合同制度
1、公路养护人员属临时季节轮换性质,合同期为一年。
2、劳动报酬:经检查合格者每月1500元。
3、对工作表现较差者,养护部责成专养段予以辞退,并不再续签合同。
五、检查制度
1、养护部每月组织管理人员对管养公路检查并评分。
2、随时接受市路政局和**公路分局的检查和指导。
第二篇:公路日常养护巡查制度
公路日常养护巡查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准确掌握公路路况信息,及时发现并处理公路及其沿线实施损坏情况,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障公路行车安全、畅通、舒适,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并根据我所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巡查内容
第二条
上路巡查主要以目测为主(特殊情况可用仪器检测),实行日查、月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第三条
路基巡查内容:路基是否沉陷、路肩有无病害;路面有无坑凼,排水设施是够完好通畅、有无违章占道现象。
第四条
桥梁巡查内容:人行道板、伸缩缝、栏杆是否完好,泄水孔是否堵塞、桥墩台是否发生移位;水沟、涵洞是否淤塞。
第五条
绿化巡查内容:公路沿线的绿化有无病害。死亡和缺失及路产路权的维护。第六条
其他沿线设施巡查内容:边坡是否稳定;沿线设施、标志、标牌、标线、减速设施是否完好,标志、标线是否清晰。
第三章
上路巡查职责
第七条
各养护站站长为本标段巡查员,每天上路对所管路段进行巡查,掌握变化情况,及时采取防患措施,发生应急情况及时向所通报,每天填写巡查记录,每月对巡查情况进行小结并报所养护科。
第八条
养护科工作人员不定期、经常性上路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督促标段搞好公路日常养护,养护站每日巡查发现的病害必须记录在巡查记录里以便拟定小修计划。
第九条
养护科每月定期对全所管养公路进行检查,公路所每季度对全所管养公路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组由所领导带队组织相关科室进行,按照《公路日常养护检查考评办法》进行全面检查考评,并填写公路质量检查记录备案,公路所按考核的分值计发标段当月工资。
第四章
上路巡查应急处理办法
第十条
各养护站在巡查时,若发现沿线设施、路基、路面受损或出现轻微的病害,应作好巡查记录上报养护科,有养护科编制小修工程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各养护站在巡查时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情况,无法现场处理的必须立即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并立即向所里报告,由所领导召集工程科及相关部门处理。
第十二条
如遇路基严重沉陷,边坡垮塌,严重水毁,影响车辆安全通行等重大情况,公路所应立即报告主管机关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派专人值守。同时按所制定的防灾减灾预案实施,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尽快恢复公路安全畅通。
第五章
监督与考核
第十三条
在巡查中如发现占道、挖掘、砍伐行道树,超限运输等侵害路产路权的行为,应及时报告,路政科应以书面形式通报执法大队处理。
第十四条
作好防洪抢险工作。各标段必须坚持雨前、雨中、雨后查路、查沟、查桥(涵)的“三查制度”。
第十五条
养护巡查车,每周出一个巡查通报,包括里程、专人记录JBS的轨迹分析。
第十六条
失职人员惩罚:公路巡查中,发现问题,不采取防范措施,不报告上级,又无巡检记录,将扣减当月分值。对不报造成严重损失的,将追究相关责任,发现一次处以诫勉处理,二次以上处以待岗处理。
第十七条
工作人员奖励:对巡查工作认真负责,任务完成好的将在年终进行表彰奖励。
第三篇:公路各项安全养护作业制度
公路安全养护作业制度
养护人员服着装规定 养护职工在日常作业时,必须穿戴由单位统一配发的橘红色养护安全标志服,并保持清洁。在清理塌方、泥石流、隧道、涵洞、棚洞、高边坡路段和桥梁施工路段时,必须佩戴安全作业帽。作业现场两端交通指挥员必须穿着带反光标志的橘红色网状背心或穿着橘红色养护安全标志服,并佩戴安全作业帽。
养护作业机具安全操作养护作业机具安全操作 路面养护作业中,各类机械设备(压路机、摊铺机、运输车辆等)应有序靠边停放在锥形交通路标、标志牌设置的范围内,工作设备宜停放于作业点前方大于 10 m 处。路面养护作业中,一般情况下施工车辆不可逆向行驶;确需逆向行驶时,必须有专人在现场指挥车辆,禁止随意逆向行驶;施工车辆倒车时要有专人指挥,机械设备作业时不得超出标志设置范围。养护施工作业或作业完成后现场无法及时清理,或由于技术原因不能立即开放交通,需较长时间占用行车道时,应按规定布设作业控制区标志。为保证通行车辆有足够的通行空间,锥形交通路标摆放位置不得超过车道线20cm。路面临时定点及移动养护作业中应使用移动式标志车或警示车,并与作业车辆保持 50~100 m 的安全距离。6 夜间或白天视线不良时,应开启警示灯,以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 作业人员着带有反光标志的桔红色工作装; 作业控制区按标准设置相关渠化装置和标志,并派专人维持交通; 作业人员进出作业区应用车辆接送,不得在作业区外活动或将任何物体置于控制区外; 在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路段作业时,设专人观察险情; 高、陡边坡作业时,应采取防滑坠落措施,并注意防备危岩、浮石滚落; 坑槽修补应当天完成,若不能须按本规程规定布置作业控制区。隧道养护安全作业 隧道小修及日常养护包括隧道内路面清扫,墙体、装饰层保洁、横截沟、排水沟维修等,一般不需要封闭交通。2 隧道路面清扫原则上应以机械清扫为主,人工清扫为辅。路面机械清扫应根据隧道特点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制定机械清扫路线;人工对墙体、装饰层保洁、横截沟、排水沟维修应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小修及日常养护作业不得在同一隧道内的两侧同时进行。养护作业开始前和结束后,作业人员应向隧道监控中心报告,隧道监控中心应对隧道养护作业进行全程监控,可变信息板显示相应的提示内容。桥梁涵洞养护安全作业 桥梁养护生产作业时,应首先了解架设在桥面上下的各种管线,并要注意保护公用设施(煤气、水管、电缆、架空线等),必要时应与有关单位联系,取得配合。2 在桥梁栏杆外进行生产作业应设置悬挂式吊栏等防护措施,夜间要设置警示信号。拆除桥涵等建(构)筑物前,应制定安全可靠的拆除方案。加强桥涵施工临时便道及便桥维护管理,并设置施工警告标志和减速慢行标志,确保车辆及行人通行。5 进行登高作业或维修交通标志时,周围应设醒目的安全标志,登高作业人员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养护作业平安歌
养护作业要预告,莫把公路当自家; 控制区域要设计,维修方案要报批; 设施设置要标准,技术交底不可少; 依据车流来调整;减少阻车细思量; 作业期间细观察,借助交警做协调;作业过程要规范,遵章守则保平安;修路补桥是善事,职业素养其颂扬。
第四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养护巡查制度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巡查制度
第一条 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及早发现一切可能危及公路正常运行的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抢修措施,为行驶车辆及其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路日常养护巡查分日常巡查和特殊巡查
第三条 日常巡查由养护站(班)实施。巡查时采用乘车检查的方法。主要对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及交通安全设施、绿化的完好程度进行查看,及时发现影响行车安全和行驶质量的公路病害及路障,必要时设立临时警示标志,并作好记录。巡查频率一周全程双向不少于两次。
第四条 特殊巡查由公路段实施,巡查采用乘车检查的方法,必要时采用步行检查。是在恶劣天气及其它可能危机公路正常通行的灾害、突发事件时进行的巡查。必要时设立临时警示标志,并作好记录。
第五条
公路巡查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工具。对重要情况须摄影、摄像。
第六条
巡查中对能及时处理的病害,由巡查人员进行现场处治,对在巡查中发现重要、紧急情况要及时上报。
第七条
巡查作业结束后,巡查人员尽快整理、汇总巡查资料,对在巡查中发现较严重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逐级上报。
第八条
日常巡查发现的病害,对影响公路行驶质量且不影响行驶安全类的病害,应提出处治方案,按维修时限下达处治作业计划,进行处治;当日常巡查发现的病害,对影响行驶安全类的应急病害,应及时采取有效应急处治方案,进行处治。
第九条
巡查作业时,巡查人员应强化自身安全保护意识,按规定穿着安全标志服。乘车巡查作业时,应遵守以下安全措施:车速一般控制在40-50km/h,并按规定开启警示灯;需要停车检查时,应停在紧急停车带上;如需要停在行车道上时,应开启巡查车的危险报警闪光灯,并按需要设置安全锥、标志牌,尽快完成检查作业。
第十条
要加强对巡查人员的培训,使巡查人员熟练掌握巡查工作的内容、方法及安全事项。
第十一条
公路总段应对公路段的养护巡查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公路管理局不定期检查养护巡查工作的执行情况,对检查中出现问题,及时反馈。
第十二条 本制度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
1、公路巡查记录表
2、高速公路巡查病害应急处治记录表
3、高速公路巡查主要病害作业、验收表
4、高速公路巡查病害应急处治记录表
5、月高速公路巡查病害应急处治统计表
第五篇:公路养护新技术
公路养护新技术
近十余年来,中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系列养护工艺:同步碎石封层技术、雾封层技术、微表处技术、再生技术等,凡此种种,在推动中国养护技术和机械不断向前迈进的同时,用户和行业专家也在探讨与思考着:在中国公路养护市场即将迎来高峰之际,中国未来的养护工艺、养护机械将趋向何处?哪种或哪几种养护工艺及养护设备将占据行业主流地位?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
工艺原理:同步碎石封层是指沥青结合料的喷洒及骨料的撒布为同步进行,使沥青结合料和骨料之间有最充分的表面接触和最好的粘结性。
工艺概述:由于同步碎石封层将粘结剂的喷洒与碎石撒布两道工序集中在一台车上同时完成,可以使碎石颗粒立即与刚喷洒的流动性好的120~140℃的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相接触,并较深地埋入粘结剂内,因此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良好的防水性;良好的附着性和防滑性;良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良好的经济性(同步碎石封层可作为低等级公路的过渡型路面,以缓和公路建设资金暂时不足的问题);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可及时限速开放交通,一小时后可完全开放交通。配套工艺使用设备:同步碎石封层车、装载机、轮胎压路机、沥青运输车、洒水车、路面除尘设备和小型铣刨机等。施工原材料:普通沥青、骨料(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等都可)等。微表处技术
工艺原理:微表处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外加剂按合理配比拌和并摊铺到原路面上,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
工艺概述:微表处的摊铺厚度一般为5-10mm。经过乳液与骨料裹腹、破乳、分离、析水、蒸发、固化等过程,从而形成密实、坚固、耐磨的道路表面层。
微表处施工工艺不但用于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微表处混合料可以修复路面的流动性车辙,可以为行车提供一个平整的、耐磨的、粗糙的表面,可以有效防止路表水的下渗,微表处层与原路面结合紧密,没有剥离现象,完全可以满足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和恢复路表功能的要求。还用于粗粒式或贯入式路面的封层。这种封层能与底面牢固结合,可用于高等级公路地方道路的表面层。但是由于微表处施工工艺的特殊性,不能提高原有道路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因而,微表处的施工必须在保证原有道路强度和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进行。
配套工艺使用设备:微表处摊铺机(稀浆封层机)等。施工原材料:改性乳化沥青、填料(水泥、矿粉等)、集料、外加剂等。雾封层技术
工艺原理:雾封层就是在沥青面层上喷洒一层薄薄的、高渗透性的高分子改良乳化沥青,以形成一层严密的防水层将路面封闭,起到隔水防渗、保护路面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路面的水破坏,增大路面集料间的粘结力,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工艺概述:雾封层是适用范围较广的预防养护方式,主要用于轻度到中度细料损失或松散的 道路。雾封层可有效解决沥青路面出现松散的问题,如老化麻面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碎石封层表面,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等。
对沥青路面实施雾封层,有如下作用: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可以减少路面的水损害;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以填补路面细微裂缝和表面空隙;增强沥青表面层集料间的粘结力,起到沥青再生剂作用并可保护旧氧化沥青路面;雾封后可以使路面黑色化,能增加路面色彩对比度,增强驾驶员的视觉舒适度;对0.3mm以下的裂缝起到自动愈合的作用;大幅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维护成本,一般情况下,雾封层能延迟病害2-4年出现,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配套工艺使用设备:智能型沥青洒布车、道路清扫车等。施工原材料:雾封涂料(由水乳性沥青加入特殊助剂和还原再生剂组成)就地冷再生技术
工艺原理: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原理是用铣刨后的废旧沥青混合料,按照一定的级配,以改性乳化沥青作为再生剂,重新拌和,再使用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中。从而实现对铣刨后的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
工艺概述:冷再生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便、分段施工、工期短、再生后当日即可通车的优点, 使旧路改造升级而不需断交施工成为可能。冷再生技术充分利用旧路资源, 彻底解决了将旧路推除重建而存在建筑废料运输和堆放的问题, 也大大地减少了新材料的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与破坏, 尤其适合于城市道路的维修与改造。冷再生技术在施工时一般只是对旧路二灰及沥青砼面层进行铣刨后拌和, 所以对于旧路路基比较差的路段一定要进行处理后才能进行冷再生施工, 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配套工艺使用设备:冷再生机、洒水车、平地机、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装载机等。
施工原材料:乳化沥青、水泥、水及沥青面层铣刨料、路面基层铣刨料等。就地热再生工艺
工艺原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利用技术,就是通过先进的就地热再生机组,就地加热软化旧沥青路面,耙松、收集旧料,添加适当的新沥青混合料以及再生剂,经过现场机内热搅拌、摊铺、熨平、碾压成型,可快速开放交通,一套连续式的维修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技术。当沥青路面表面层出现裂缝、车辙、坑槽、泛油、磨损等病害或者路用性能下降,路面结构的损坏程度还没有波及到基层时,可以采用这种施工方案。
工艺概述:据再生路面的病害特点和施工方案设计要求,通常采用的就地热再生技术方案有3种:整形、复拌、重铺。整形就地热再生:一般适用于维修车辙、麻面、松散、网裂及沉陷等常见路病。通过使用就地热再生机组将路面加热、添加再生剂、翻松、在热路面上直接摊铺极少量的新沥青混合料,最后将新、旧沥青混合料一次压实成型。
复拌就地热再生:适用于维修中等程度破损路面,以及改善原路面材料级配不合适的状况。通过使用就地热再生机组将路面加热、添加再生剂、翻松、收集旧料、添加新沥青混合料,重新拌合、摊铺、压实成型。
重铺就地热再生:适用于再生破损严重或承载能力不足的路面,以及旧路升级改造工程。通过使用就地热再生机组将路面加热、添加再生剂、翻松、拌和、摊铺,然后再将新沥青混合料直接摊铺于再生混合料之上,两层一次压实成型。
配套工艺使用设备:就地热再生机组(由两台加热机、一台加热铣刨机和一台加热复拌机组成)、摊铺机、双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等。
施工原材料:再生剂等。纤维封层技术
工艺原理:纤维封层技术是指采用纤维封层核心设备同时洒(撒)布沥青粘结料和玻璃纤维,然后在上面撒布碎石经碾压后形成新的磨耗层或者应力吸收中间层的一种新型道路建设施工和养护技术。
工艺概述:纤维封层施工中,经过专门工艺破碎切割的纤维在上下两层均匀洒布的沥青结合料中呈乱向均匀分布,相互搭接,与沥青混合料形成网络缠绕结构,有效的提高了封层的抗拉、抗剪、抗压和抗冲击强度等综合力学性能。类似在新建道路基层和面层之间或原有路面基础上加铺了一层具有高弹性和高强度的防护网垫。特别适用于旧沥青路面(或新建路基)、面层层间应力吸收中间层施工,和原有旧沥青路面耐磨层施工。对新旧沥青道路建设及养护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更能延长其养护周期及服务寿命。
配套工艺使用设备:纤维封层设备1台、保温沥青罐车、碎石撒布车、轮胎压路机、路面清扫设备等其它小型机具。施工原材料:改性乳化沥青、玄武岩纤维以及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