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初中教师达标测试课标试题(物理)大全
2014年初中教师学科基本素质达标测试
物理试题(课标与案例)
(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
注意事项:请用规定的笔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直接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11~12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选择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空白处。少选、多选或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4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是(20)
A.18个B.19个C.20个D.21个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a
A.科学素养B.知识储备C.道德品质D.探究能力
3.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三个维度,即了解、认识和c
A.掌握B.知道C.理解D.灵活运用
4.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认知性目标的是d
A.了解B.认识C.理解D.独立操作
5.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是b
A.作业评价B.测验C.作品评价D.成长记录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d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包含A、B、C
7.既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又将其纳入“课程内容”的是c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科学探究D.传统意义学习
8.下列叙述中,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c
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9.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d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1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的课程目标属于a
A.过程与方法目标B.知识与技能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知识与价值观目标
11.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的是acdb
叙永县2013年初中教师学科基本素质达标测试物理试题(课标)共6页第1页
A.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B.电和磁C.机械运动和力D.声和光
12.下列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
A.《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课程标准改革的理论基础
B.《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五条基本理念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C.《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于脑科学的学习”
D.《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体现了建构主义和自组织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标准、和四部分内容及“附录”。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部分。
4.根据物理实验的形式进行分类,物理实验可分为型。
5.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①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②;③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④;⑤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6.科学内容标准中,一级主题的“物质”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别是:物质的形态和性、物质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7.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学生的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②科学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③科学学习既是个体的建构过程,也是建构过程。
8.义务教育教材《物理》教师教学用书在“第二部分 各章说明和教学建议”的“节”编写一般体例为: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三、;
四、;
五、教学资源。也有部分“节”只有其中的三至四个部分内容。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正确打 “√” 错误打“×”。
1.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2.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3.物理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4.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5.“物质的属性”的内容标准之一是:(1)知道质量的含义。(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其中第(2)点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6.教科书的章名是二级标题,节名是三级标题,教科书每节中的小标题是四级标题,而四级标题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知识点。
7.教育科学出版社“物理教师备课系统”(教师教学用书赠送光盘)为教师们提供了“教学设计、图片资源、视频资源及其它资源”。
8.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9.美国的“2061计划”指出:公众科学素养标准包括三方面内容: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索和科学事业。
10.“以学生为本”、“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课程理念和“三维教学目标”都体现了脑科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题,案例分析与评价题:
12.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片断
⑴通过复习内能、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提出问题: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
⑵转化为具体问题:如何增大物体的内能?进一步变为如何提高物体的温度?
⑶让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的材料实例列在黑板上:用火炉煮饭、搓手、利用热水袋取暖、打气筒发热„„
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小实验演示给大家看。
甲同学:用火柴烧铁钉。
乙同学:弯折金属丝。
„„
教师及时将这些实例列在黑板上。
⑷让学生针对黑板上的诸多实例进行小组讨论,对温度升高的实例进行分类。
第一类:用火炉煮饭、利用热水袋取暖„„
第二类:搓手、弯折金属丝„„
让学生再回到增大内能这一问题上,得出结论: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可采取两种办法:让物体吸热,对物体做功。
⑸引导学生运用逆向类比法,提出减小内能的假说:让物体放热,让物体对外做功。①请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对上述案例进行评价。
②从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分析评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第五题,教材分析题: 13题: 阅读下面材料(人教版教科书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片断)
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列车关闭发动机后,运动一段距离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对类似现象进行了思考。他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撒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而伽俐略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
①分析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的认识障碍,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②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中蕴含了哪些科学方法?
。①认识障碍: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或亚里士多德的观点);(3分)
教学思路:⑴从实验入手,做好小车在不同水平面的运动实验;(2分)
⑵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力和运动的关系。(3分)
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推理等。(4分)
③热爱科学、实事求是、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等(3分)
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正确理解“功”的概念,对学生学习能、机械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①分析学生在“功”的概念建立过程中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建构障碍。
②简述“功”的概念在力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列举事例或用力学模型图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
①已有知识:⑴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力的作用具有方向性;
⑵掌握了力的测量和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
⑶具备本节内容的数学运算技能;
⑷有了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4分)
建构障碍:⑴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限于“瞬时”性,而对力作用的积累效果几乎是空白;⑵缺乏能的转化知识,很难理解功的实质;
⑶对“功的计算”在实际情景中难于识别力和距离。(3分)
②“功”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的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它是“运动和力”与“能量”的桥梁,对学习机械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4分)
③列举的事例或力学模型图应围绕:⑴是否有“成效”;⑵功包含两个必要的因素;⑶从做功和不做功两方面列举。(4分)
第六题,教学设计题:
结合新课程基本理念,完成“磁生电”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片断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请写出教学目标及师生活动安排。
材料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功能
“教学目标参考答案为: 知识与技能: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由于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只有过程性要求,没有终结性要求,所以不要求学生利用右手定则进行判断)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概括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具有热爱科学、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勇于探索新知识的意识和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师专业知识测试试题
初中物理教师专业知识测试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个小时)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的: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既是良好的师德,又是我们要大力弘扬的正气。职业道德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但其本质就是以()为核心。
2、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
3、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中()与()的一致性。
4、师德形成的内因是()。
5、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构成。
6、物理知识的迁移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物理教材中,单元、章节后均有习题。其二,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例如,日食和月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物态变化原因可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等。其三,应用物理知识设计制作各类产品。例如,根据()原理制成了保温瓶,根据()原理制成了发电机、电子测量仪表等。
7、自然界中组成物体的物质不同,性质一般也不同。在弹簧测力计、平面镜、白炽灯丝和指南针等物体中,利用磁性工作的是(),利用弹性工怍的是。
8、地震波的传播形式有横渡和纵波.地震时从震源同时传出横波、纵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7×10?m/s和()
9.1×10?m/s.某地发生地震,一地震观测站距震源4.55×104m,则先传到观测站的地震波形式是(选填“横波”或“纵波”),此波从震源传播到观测站的时间约为()s.
9、“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飞行的1年时间里,可能会遭遇两次月食,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10、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B.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D.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2、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3、想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灵活点拨、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例如,在进行“温度计”教学时,就有学生提出过这样有问题:常用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水也是液体,为什么温度计里不装水呢?从物理的角度考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比热容较大
B.水有反常膨胀现象
C.水的凝固点是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不能测量0℃以下或100℃以上的温度
D.水没有颜色4、2008年奥运盛会即将在北京落幕,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的惯性消失了
5、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为6V并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0Ω。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
C.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2A---0.6A
D.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1V---6V6、王平同学双手的最大拉力约为500N,若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提升重物,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则王平最多能提起的重物是【 】
A.500NB.1000NC.1500ND.2000N7、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金属超导体的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假如所有导体都没了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炽灯仍然能发光B、电动机仍然能转动
C、电饭锅仍然能煮饭D、电熨斗仍然能熨烫衣服
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9、如图甲所示,在—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未满),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9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 】
A.比烧杯中的水面高B.比烧杯中的水面低
C.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D.高低无法判断
10、家庭电路中需要安装一个“一开三孔”开关(即一个开关和一个三孔插座不存在一起),要求插座能单独使用,开关能控制电灯且符合安全用电原则。从实物正面观察,图7所示的几种接线中符合要求的是【 】
三、简答题(第1题4分,第2题6分,共10分)
1、如图 19 所示,小纸条靠近水龙头流下的稳定的水流,你预测小纸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物理依据是什么?
2、在教材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第五节浮力中,为了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教材安排了两个小实验。一是造“船”比赛,看看用同样大小的橡皮泥,造一个小船,看谁的船“载”的货物最多;另一个小实验,是把一个空的饮料盒按入水中,感受饮料盒所受的浮力及水桶内水面高度的变化。您对教材这样安排有何看法,请谈一谈。
四、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请在图中标出当二极管中有正向电流通过时螺线管的N极
2、如图所示,一小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后便停下来。请你画出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7分,第4题6分,共23分)
1、下列a、b、c、d四幅图是物理实验中常用测量工具(或仪器)的示意图,请分别写出它们的用途。
a用来测量,b用来测量,c用来测量,d用来测量
2、如图10所示,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通过观察来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这种物理方法是。
(2)图10中甲、乙两根电阻丝是串联的,这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3、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
(1)小红根据电路图连接了如图11所示的实验电路,小刚检查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错误。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改正后,小红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示数接近3V,取下灯泡,两表的示数仍不变。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3)故障排除后,开始进行实验,小刚根据测出的数据,在图12中画出了小灯泡电流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可以判断,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4)根据图12还可以判断,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逐渐,原因是。
4、红薯是我省的主要农作物,它的密度是多大呢?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
(1)小丽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量一块红薯的质量,她在天平右盘放上适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但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她应。
天平平衡后,游码的位置和所用的砝码如图13所示,则这块红薯的质量为g。小丽又用排水法测得这块红薯的体积为230ml,则她测出的红薯的密度约为kg/m3。
(2)小亮凭红薯虽能沉到水底,但在水里拿红薯时感觉很轻的经验,估计到红薯的密度比水大不了多少。于是从学校借来了一支密度计,并用食盐、水、大茶杯和密度计进行实验,也测出了红薯的密度。他的方法步骤是:
六、综合应用题(第1题8分,第2题9分,共17分)
1、小明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自行车进行探究活动。
(1)小组成员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自行车后轮的周长为180cm。请说出一种测量法:。
(2)小明骑车在学校操场百米跑道上沿直线匀速前进,小亮测出自行车后轮转50圈用时30s。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大?
(3)为了测量骑车时的功率,小明测出他和自行车的总质量为72kg,小亮通过查资料知道,一般情况下,人骑自行车时的阻力大约为人车总重的0.05倍,小明骑车的功率大约是多少?(g取10N/kg)
2、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小悦同学对家用电磁炉进行了相关的观察和研究,并记录了电磁炉及她家电能表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吸热公式为,请你根据小悦同学在活动中获得的有关资料,求解在这段时间内:
(1)水所吸收的热量;
(2)电磁炉的实际功率;
(3)电磁炉烧水的效率。
第三篇:初中课标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听力测试命题的“真实性原则”?
所选材料内容贴近生活,而且真实可信,只有真实可信的语言材料,才能激活学生的“知识库”,对听力内容作出合乎逻辑的正确判断和反映。
2.什么是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首要内容,学习档案用于收集学生作业,通常
为学生的较好作业。
3.什么是形成性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的发展性原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评价从学生主体出发,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第二,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任何评价技术、手段都要利用。第三,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个性特点,并为其获得最佳发展服务。
4.什么是学生成长记录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评价又称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
实来反应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式。
5.什么是发展性学生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指依据正确的教育价值理念,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在平等、合作与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促使学生不断认识、完善发展自我的过程,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不能以绝对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评价不能把学生看成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评价不仅要注重练习结果,更应注重过程。
6.什么是教学内容弹性化?
教材内容的呈现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我们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的、适合各地区的一般化学生的,而对于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个体来说,教学内容就不一定适合他们。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有自由选择的弹性化空间。
二、简答题
1.简述行为评价的特点。
要求学生展示学习成效;提前指示演示过程的细节;直接观察演示过程;
根据所定标准对行为进行评价。
2.简述需要分析的几种基本手段,并作简要回答。
需要分析的主要操作方式有:
访谈:通过访谈,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
问卷:问卷使用范围较大,通过设计问题达到需求分析的目的,问卷的问题应该紧扣需求分析的方向。
评价表:学生和教师通过评价表互评或自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教师则可以通过评价表了解学生的需求所在。
观察:教师通过学生课堂和课外的行为表现,了解学生喜欢哪些活动和学习材料,了解哪些学生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哪些内容以及活动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周记:教师通过周记了解学生所想,学生通过近期学习的词汇和句型表达碰到的困难,提出对教学的一些意见,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3.简述如何使用成长袋。
①学生自己经常观看,调换作品,由此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②定期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观看,评价;
③可以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展览,同学相互观摩;
④学期结束,教师可以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袋上面协商评语,发给学生带回家,这是一张重要的成绩报告单。
4..考试评价的开放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考试是的形式需要开放,可以是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教师出题和学生出题相结核等,考试的内容需要开放,做到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知识综合,试题多答,之情融合;考试的时空要开放,可以课内学习知识考试和课外学习知识考试相结合,整体考试与部分考试相结合等。
5.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持续状态、生成状态。
7.列举作业评价的策略,并作简要说明
首先用教育哲学判断,看非预期性因素是否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是否反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方向;其次用学习理论,看非预期性因素是否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是否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是否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再次用教学理论,看非预期因素是否与教师本人教学修养的实现水平相适应。
三、辨析题
1.强调差异性教学评价,就不需要统一性评价。
错,由于学生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不同特点,每—个学生发展的轨迹和速度也不同,评价的目标具有一定的个体性,从而形成了差异性评价,但是差异性评价是建立正统一性评价的基础至少,同年龄的学生其共性大于差异性,评价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共性。此外缺少统一性评价,就难以比较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采取差异性评价和统一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课堂教学应该以测试为中心。
错。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中心来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要注重体现人文性和发展性。将完整的个性作为评价对象,并通过评价来促使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应该坚决避免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
错。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每个人对事物都有原有认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信息,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有效利用错误信息,巧妙点拨,让学生自己领悟错误所在,从而会更加牢固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
4.即时评价应该由老师完成。
错。即时评价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也需要体现以学生为助理的理念。学生
掺假评价少,缺少评价的主动性,就缺乏相应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和同伴的表现有自觉性,能动的反应,这些反应稍纵即逝,如果学生能参加这种评价,这种反应就能被加强和发展。
5.一本正经的课堂是好课堂。
作为管理者的教师或多或少有这样观念和做法:学生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大人管,而但是过紧的管理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比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当然,宽松并非不要纪律,不要学校管理准则和行为规范。教师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要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所以这样说法不全对。
四.观点论述题
1、如何理解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位置?
终结性评价是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形成性评价融为一体。测验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形式,要公平、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考查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就有必要对测验,即终结性评价的成果进行评估。具体地说,终结性评价应在新课程背景下,适应英语学科教学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有哪些评价性的常用语?你觉得完善
2.如何理解阅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读过程中,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法。学习英语离不开学习语法,它
帮助我们研究词型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但是,语法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本身总是处于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语言的这种发展和变化常常突破某些固定的语法规则而形成新语法现象。另外,再严格的语法规则也有例外情况。因此一些学生由于语法知识不足,概念不清楚而造成阅读理解方面的困难。当然,阅读和语法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是说,掌握语法知识可以促进阅读的顺利进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同样,大量进行阅读又可以巩固已学语法知识,并进一步接触新的语法现象。
4.请评析“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以激励;
②学生成长记录袋应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建立,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③把握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思想精髓,灵活地使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避免形式化倾向。
五.案例分析
1.试以圣诞节为背景,设计一项娱乐性的考试活动。
初中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刘彩华,1998)。英语的互动教学有很多方式,短剧表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英语小短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学生按兴趣组成“临时剧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尝试把课本片段搬上“舞台”,把枯燥乏味的课文内容生动化、时尚化。另一种方式是学生自编自演剧本。当然互动教学的方式还有歌曲编唱、游戏互动等等。在圣诞节来临之际,给紧张学习的学生一个放松的机会;举行一个English party,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英文文化,同时也能在娱乐中学习英语,改观学生英语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观念;
圣诞 party设计:
晚会开始前,对教室进行布置,形成一个温馨浪漫的party氛围。
晚会进行时。第一项,圣诞英文歌曲学唱。通过录音设备,学习一首英文歌曲,让学生融入到Christmas-English-Party氛围中。
第二项,游戏环节。(1)单词接龙。全班围成一个圈,主持人随意说个单词,接下来同学说出以前一个同学所说单词结尾字母为开头字母的单词,说错者表演节目。例如:apple-egg-girl-large-eat-teach-hot,以此类推。(2)听词反应。有老师或英文发音比较标准的学生念短文,参与游戏的每个同学代表一个单词,念到该单词,该同学的立刻回答“I’m here!”,反应滞后或未反应者受罚。例:十个同学分别代表数字“one,two,three„ten”,当老师念到“One day,„”,第一个学生必须立刻答“I’m here!”。
第三项,英文小品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课文或阅读课外小短文自编自演小品。第四项,在游戏和小品表演中穿插歌曲演唱,并进行评比,优胜者得大奖,其他学生均可获得参与奖,获赠小饰品一件,提高学生得参与度。
第五项,领取圣诞礼物。在圣诞树上挂好各种圣诞礼物(礼物可由每个学生自己提供,亲手挂在圣诞树上),然后把代表其名称的英文单词投入到纸盒箱里,每个学生抽取一张,根据单词找饰品,获得圣诞礼物。
最后,伴随着“right,right,left,left,go,go,go„„”这首经典的英文老歌下,全班跳起来了兔子舞„„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课标》练习
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课标》练习
1、物理课程不仅应该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以及()的培养。
2、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该注重让学生经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注重物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关于物理课程的性质:物理学是研究()、()和()的自然科学,它由()和()两部分组成。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个方面,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是通过()来实现的。
4、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的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3)注重(),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构建新的()。
5、《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把课程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把内容标准分为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个方面,其中内容标准包括()、()和()三大主题。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要求。这三个方面包括:()、()、()。
2、将下表中左右两侧内容的序号对应地填写在括号中:()、()、()。例如(2、C)
课程目标分类
1.知识与技能 具体要求 A、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
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3、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能力,这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之一。请将下表中左右两侧内容的序号对应地填写在括号中:()、()、()、()、()、()。例如(2、C)
过程与方法 对应的能力培养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A、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的主要特征。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B、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
和实验方案,C、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
性,学习信 D、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
用已知的科 E、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F、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馈意见的意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内容标准由()和()两部分组成。
2、将()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向知识的()转化;从学生()向()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科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见下表),这也构成了科学内容标准的一级主题。请你将对应的二级主题填写完整。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2、机械能、内能、()
3、能量守恒
4、()
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
2、()
3、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3、声和光
4、()
4、()
4、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学习中,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七个方面。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5、下表中列出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一部分要求,请你在表中左侧填写出这些要求所对应的科学探究的要素(或称环节)。
科学探究要素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学建议。其中提到:要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请你写出一个探究性实验的名称,并写出其中用到的一件身边的物品(非实验室器材)。
实验名称();用到的身边物品
()。
2、不论是教科书的编写还是教学实践中都应该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课程资源归纳为四大类,包括()、()、()、()。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学生学习评价”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包括评价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其中评价的内容又包括()、()、()三个方面。
4、《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附录中将“知识目标”归纳为三个水平层次,分别是()、()、();对“技能目标”的要求是能独立操作;对“体验性目标”归纳了三个水平层次,分别是()、()、()。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只列出了一部分)●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尝试改进探究方案。●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能书面或口头表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第五篇:开发区初中物理基本能力测试试题
开发区初中教师基本能力测试题(物理)
(120分钟)
一、教学常规(共20分)
1.教学常规中要求各处室、教研组、教师均应根据课程计划,分别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如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你认为教学工作计划内容应该包括、、、、、等部分。(6分)
2.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多设计有思维含量的作业,以此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可分,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控制作业量,双休日与节假日作业提倡布置以、作业为主要形式的作业。(4分)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一味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请结合学科教学谈一谈你是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10分)
二、课程标准(共20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学生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而且应该注重对学生、、、及、等方面的培养。同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
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课程还应注重与及时代发展的联系。(10分)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的物理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10分)
三、教学设计(共60分)
请你依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理念,写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节课的教学设计。(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