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克服增收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0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克服增收难问题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克服增收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克服增收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克服增收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龙港镇小岭村赵 瑾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缓慢,已经成为“三农”困境的关键问题。今年8 月,我对我村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沁水县城东5公里处,东与国华村相邻,西与新城社区相接,南和木亭村接壤,北与柿元村相连。,全村共有980口人,由8个村民组组成,村民居住比较分散,共有耕地面积1497亩,林地面积1275亩,全村总面积8.1平方公里,辖区内候月铁路、晋候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县城与高速公路的互通连接线从我村经过,交通便利,我村现任“两委”班子由6名干部组成。

二、农民增收难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我村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村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村级集体组织经营收入极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很少有农副产品的加工、贮藏、保鲜、包装、品牌等附加值增值收入。

2、农民收入不稳定。农业是弱质产业,本身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利

1电力、道路交通、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又差,特别是近年来水灾、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给农民增收造成了不稳定性。

3、农民收入不平衡。农村留守人员中绝大多数即中老年妇女、老年人、学生儿童占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少,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高中学历文化的几乎没有,有一技之长的就更少。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劳动能力不强、思想观念落后,生产投入不足,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增收渠道窄,家庭收入低。

4、农民收入入不敷出。随着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农村水电、运输等成本的不断增加,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孩子教育和红白喜事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

5、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附加值不高,异致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上不去、成本高。

三、我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农村产业规划布局不尽合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化,附加值不高,企业带动作用力不够强;

2、以农产品为基础的旅游开发和农家乐旅游服务管理滞后,与我县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够协调。

3、农业科技队伍人员缺乏,服务职能弱化,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4、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四、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加快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品质量提升,依托结构调整促增收。要充分依托自身资源条件,不断增加投资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快粮食、果蔬、养殖三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我村农业产业规模和质量的大幅提升。鼓励和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组织农产品质量有机认证,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全村农业产业化水平。

2、加快旅游产业开发,促进农旅深度结合,支持农民创业促增收。借助我县发展旅游业的契机,积极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规范旅游服务管理。充分利用我村晋候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县城与高速公路的互通连接线从我村经过,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路径,推动我村旅游收入再上新台阶。

3、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带动效应,依靠科教兴农促增收。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及时解决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积极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

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增收。通过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帮助农村劳动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和就业技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尚发展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高技术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努力克服增收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克服增收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缓慢,已经成为“三农”困境的关键问题。今年4月,政协xx县委员会经济委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县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357元,提高到2005年的3406元,年均增长7.64%。

一、农民增收难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2000年到2005年,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共增加1049元,年均增长7.6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602元,年均增长8.74%,农村低于城镇发展水平。

2、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从乡镇企业及村级集体组织经营收入极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很少有农副产品的加工、贮藏、保鲜、包装、品牌等附加值增值收入。2005年全县农户种、养业收入152693万元,占农民总收入的64%。

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不到位,粮食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品种更新极为缓慢,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所增加,但品种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缺乏农产品品牌,市场卖价低,增产不增收。

4、农民收入不稳定。农业是弱质产业,本身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利电力、道路交通、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又差,特别是近年来水灾、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给农民增收造成了不稳定性。

5、农民收入不平衡。农村留守人员中绝大多数属“3861”型,即中老年妇女、老年人、学生儿童占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少,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高中学历文化的几乎没有,有一技之长的就更少。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劳动能力不强、思想观念落后,生产投入不足,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增收渠道窄,家庭收入低。

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随着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农村水电、运输等成本的不断增加,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孩子教育和红白喜事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债治疗,造成因病返贫。

7、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附加值不高,异致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上不去、成本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质量差。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宏观指导,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出现了政府越位、农民失位问题;有的地方把调整结构片面理解为“减粮扩经”,不是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做文章,而是把精力放在数量增减上,结果导致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压力,价贱伤农。

2、农村从业人员劳动素质不高,适用技术应用差。农村现有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农民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强、思想观念落后,技术资料看不懂,适用技术学不会,先进理念接受不了,信息获取渠径太少,农业科技成果难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收入稳定性差。由于历史原因和投入主体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尤其是水利设施比较陈旧、农村道路多数不能确保晴雨畅通,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业增效差。目前,我县列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只有富民食品一家,县级扶持的企业有15家,但多数企业存在:一是规模太小,带动能力弱;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结不紧密,没有很好地解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问题;三是不少龙头企业尚未建立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四是龙头企业经营粗放,现代经营理念差,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能力低。

5、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三农”的手段不力。目前,为农民服务的机构和队伍出现萎缩,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经网”、“农业科技110”和“村支部+协会”等有效载体,在一些地方仅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科技、法律、信息、营销、劳动力转移等中介组织有待建立健全,相关协会的作用、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努力克服增收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努力克服增收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缓慢,已经成为“三农”困境的关键问题。今年4 月,政协XX县委员会经济委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县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357元,提高到2005年的3406元,年均增长7.64%。

一、农民增收难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2000年到2005年,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共增加1049元,年均增长7.6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602元,年均增长8.74%,农村低于城镇发展水平。

2、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从乡镇企业及村级集体组织经营收入极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很少有农副产品的加工、贮藏、保鲜、包装、品牌等附加值增值收入。2005年全县农户种、养业收入152693万元,占农民总收入的64%。

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不到位,粮食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品种更新极为缓慢,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所增加,但品种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缺乏农产品品牌,市场卖价低,增产不增收。

4、农民收入不稳定。农业是弱质产业,本身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利电力、道路交通、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又差,特别是近年来水灾、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给农民增收造成了不稳定性。

5、农民收入不平衡。农村留守人员中绝大多数属“3861”型,即中老年妇女、老年人、学生儿童占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少,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高中学历文化的几乎没有,有一技之长的就更少。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劳动能力不强、思想观念落后,生产投入不足,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增收渠道窄,家庭收入低。

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随着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农村水电、运输等成本的不断增加,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孩子教育和红白喜事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债治疗,造成因病返贫。

7、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附加值不高,异致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上不去、成本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质量差。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宏观指导,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出现了政府越位、农民失位问题;有的地方把调整结构片面理解为“减粮扩经”,不是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做文章,而是把精力放在数量增减上,结果导致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压力,价贱伤农。

2、农村从业人员劳动素质不高,适用技术应用差。农村现有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农民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强、思想观念落后,技术资料看不懂,适用技术学不会,先进理念接受不了,信息获取渠径太少,农业科技成果难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收入稳定性差。由于历史原因和投入主体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尤其是水利设施比较陈旧、农村道路多数不能确保晴雨畅通,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业增效差。目前,我县列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只有富民食品一家,县级扶持的企业有15家,但多数企业存在:一是规模太小,带动能力弱;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结不紧密,没有很好地解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问题;三是不少龙头企业尚未建立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四是龙头企业经营粗放,现代经营理念差,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能力低。

5、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三农”的手段不力。目前,为农民服务的机构和队伍出现萎缩,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经网”、“农业科技110”和“村支部+协会”等有效载体,在一些地方仅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科技、法律、信息、营销、劳动力转移等中介组织有待建立健全,相关协会的作用、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

6、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发展筹资困难。调研中,大多数种养大户和企业业主共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是贷款难问题。如何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融资机制,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多元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担保机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7、农村适用科技人才缺乏,现有人才作用发挥差。农村农业农民要稳定、快速增产增收,需要培养、造就、挖掘大批不走的适用科技人才,并能在千家万户生根开花的“田专家”、“土状元”。但我县广大农村一方面是人才缺乏,面临培养难、挖掘难,尤其是不走的科技拔尖人才十分缺乏;另一方面是现有科技人才作用发挥差,特别是鼓励涉农部门的广大科技人员到“三农”第一线去发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作用更差,因而形成了“没人才—想人才—要人才—发挥难”的不良循环的被动局面。

三、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建议

1、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引导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增收。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因此,要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在抓好粮食、畜牧业等传统产业同时,培育和壮大笋竹、竹荪、水果、水产等特色产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特色产业都面临一个产业调大、产品调优、特色调强、市场调活问题。因此,要引导农民搞好科技开发、生产要素开发和市场开发,不断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当前,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抓住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引导农民抓好粮食生产带动其它收入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收入的增加。抓粮食生产不能就粮食抓粮食,要在不断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培育和引进推广高产、优质良种,大力发展优质稻、专用粮生产的同时,加速发展粮食转化工程,如:加工转化,提高粮食加工比例,开发粮食的精深加工品;生物转化,以开发饲料粮发展畜牧业;商贸转化,重点在酿造业上做文章。

2、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引导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主要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程度不高和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增值效益。发展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要培育一批能连接市场、能带动基地的龙头企业。要面对市场,从我们自己的特色出发,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竞争力强、有带动辐射效益的龙头企业,比如竹笋竹荪加工、果蔬贮藏保鲜、畜产品加工、粮食转化等龙头企业。要选择一批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帮助搞好原料生产基地,并形成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政府要把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进行技术培训、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设施建设和治污建设等,应给予财政补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输设备,财政可适当给以贴息。二是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大力发展和兴建一批专业市场,完善市场网络和市场功能,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龙头+基地+中介+农户”的发展模式。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以及农民经纪人队伍,使我县农产品参与全国大市场流通,争夺省内外市场份额。要努力通过市场营销树立一批具有XX特色知名品牌的农产品,通过品牌效应拉动我县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积极组织业主参与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提高区域产品的知名度和进行技术交流。应探索和发展直供、直销、代理配送、连锁超市、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三是完善土地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要解决好农民土地使用权合法有序流转问题,这事关农业产业化能否真正“化”起来。在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利益,鼓励和支持农户之间进行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通过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能手聚集,实现规模生产与经营。政府要提供有效的服务,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和管理等各项工作。鼓励建立和组织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发展农业土地租赁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水电、交通、园区开发等建设,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土地资源。要进一步明确农户的承包经营权,促使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四权统一的承包权。四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是提升特色产业档次、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拓展空间能力、提升农业发展环境。

3、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多渠道增收。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一要进一步发挥好现有涉农科技人才、科技科普科协网络组织(如农经网、科技

110、各类协会等)在“三农”第一线的作用,让他们有旋展科技才能智慧的后台;二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普九”义务教育,从娃娃抓起,提高全民总体素质;三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让更多的返乡青年掌握农业基础知识;四要狠抓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以典型示范,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确保每户有一名合格的不走的“田专家”、“土状元”;五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转产技能培训,尤其要重视对外出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生存本领的培训,努力打造成“劳力品牌”。要充分利用农民工培训项目政府出资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训与扩大劳务输出相结合,开展“订单培训”;要对参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人员发给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绿色证书,对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创业绿卡”。

4、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增收。要建立县、乡、村和民间多元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各级财政要保证改善农业条件的专项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农民作为农业投入的主体,要积极探索农民“一事一议”的新机制。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措施,让民间资本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充分地释放。当前,特别是要重点抓好农田(山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确保农村道路晴雨畅通,为乡村经济发展解除瓶颈制约;要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建设。

5、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中增收。一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依托农业科技

110、农经网络平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加速网络延伸到乡镇、种养大户,完善乡镇、村农业信息网络,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开展网上招商、网上咨询、网上销售等服务;二是建立健全优良种苗繁育体系。要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尤其是要加强如泰宁的乌骨鸡等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育,加速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认定工作,全面提升优势农产品良种化水平;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要建立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定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产品质量地方及企业标准;四是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要进一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的工资、公用经费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人员工资实行国库统一发放。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房产、设备产权应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随意侵犯,改变目前有些地方随意抽调农技干部从事非农工作的现象和随意拍卖、出租、侵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财产的行为。

6、着力解决农业融资难问题,引导农民从加大农业投入中增收。一是要改善农业投资环境,综合打捆农业、水利、农机、国土等多部门项目,集中连片打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农业龙头企业、企业业主、种植大户、种田能手多渠道投资农业建基地、签订单。二是要着力解决好农业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创新支农方式,大胆尝试农民土地使用权、林地承包权以及多年生作物抵(质)押贷,推行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担保贷款等,解决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对农户贷款,除了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比重外,还必须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大额支农授信贷款;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推广发放订单跟踪贷款和尝试开展仓储式流动资产质押贷款;要积极探索建立乡村农业贷款担保机构,担保资金来源可以由会员认缴贷款风险金、政府对农业的扶持金及其他资金组成,担保机构主要为有发展前景的种养大户及信誉好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要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镇)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7、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引导农民从减债解困中增收。减负是增收,减债解困也是增收。据调查,乡村债务沉重问题在我县不少乡村普遍存在,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障碍。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帮助农村集体化解债务工作,这不仅事关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

8、以农村合作医疗改革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教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当前重点要抓好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确保农民有病看得起,有药吃得起,其它后顾之忧逐步有保障,让广大农民放心抓发展,全力找票子,增收有路子。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第四篇: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陆春雷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首要目标。近年来,戴庙乡党委、政府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立足库区实际,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稳定提高传统农业,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扶本开源,多措并举,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一、农民增收现状

2008年,全县统计数字,戴庙乡农民人均收入3750元。根据我们的调查,实际应在3500左右,其中,土地收入人均1200元,工资性收入人均2200元,经营性收入人均150元。从统计的数字上分析,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农民群众生活依然比较困苦;从收入结构来看,土地和劳务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体力劳动依然是农民赖以生存发展的饿主要动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

1、农业产业特色不突出。受一麦一豆传统模式影响,我乡农业产业特色不突出,虽然在蔬菜、畜牧等产业的得到

了发展,但发展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在种、养、加等方面大户少,农业所占比重大,农村二三产业的比重低,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空间较小。

2、干部“双带”能力不强。乡、村两级带领农民奔康致富的欲望还不够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还不够多,有关执法部门还存在收费高、办事慢的问题,经济发展坏境还不够优化,尤其在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方面还存在重说轻做的现象。

3、群众思想保守。思想不解放是最大的制约和障碍,绝大多数人愿当打工仔打工妹,不愿当老板,愿把钱存起来不敢把钱动起来,戴庙乡48个村,3.6万人,截至3月底,信用社存款1.5个多亿,人均近5000元,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只有230家,私营企业16家,商机不浓,经济不够活跃。

4、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乡农业龙头企业有6家,但多数企业存在:一是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结不紧密,没有很好地解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问题;三是龙头企业经营粗放,现代经营理念差,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能力低。

三、对策及下步打算

为实现农民增收这一目标,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乡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解”与“放”中求发展真解,在“思”与“想”中谋科学新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特做精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做活做足第三产业。

1、挖掘“特色”潜力,做特做精第一产业

特色就是生命力,就是竞争力。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坚持不懈地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为依托,在抓好水产、畜牧等主打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甘蓝、西瓜、大蒜、经济林、棉花、桑蚕等,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积极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梁山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选择部分村推行土地有偿流转,建设中药材和食用菌标准化养殖基地。进一步挖掘畜牧和生产养殖的传统优势,在金山洼水面推行产品升级,养殖桂花鱼,台面上养殖蛋鸭3万只,新发展规模养鸡户10家,规模养猪户10家,其中养殖野猪户1家,规模养驴场1处。成立渔业、养鸡、养猪、蔬菜4个合作经济组织,降低种养成本,发展技术推广。

2、挖掘“龙头”潜力,依托带动促增收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植特色主导产业。一是努力打造四大基地。以省级标准化渔塘建设为契机,在金山坝以西建设万亩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以兴达奶牛场为龙头,建设

奶牛生产基地,年内新发展优质奶牛800头。以金凤种禽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肉食鸡饲养加工基地,以黄河滩区为重点,建设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同时,积极发展桑蚕生产。二是推进土地依法流转,引进大户规模经营。年内争取建设成两处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三是支持、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合作社、协会等各种服务组织,积极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经营、流通等各种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四是争取上级扶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年内完成7000亩的沙化地改造任务,使其达到水、电、路、渠等配套完善。积极抓好各种小型排灌渠系建设,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在搞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力兴办农字号龙头加工企业。吸引投资400万元的耐森木业落户我乡,新发展木材加工企业3家,水产品加工企业2家。学习商老庄发展藤编的经验,引导妇女、老人从事来料加工。

3、挖掘“市场”潜力,做活做足第三产业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支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同时,以上海相武运输公司党支部为依托,支持帮助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到上海等地城市货物运输,2007年我们组建了生峰运输有限公司,今年将对车辆进一步整合,再组建一家新的物流公司,彻底扭转单打独斗的局面,力争年内新增加大型运输车辆800台,新增收入8000万元,努力打造货

物运输特色乡镇。强力发展物流、旅游和家庭副业。主动与梁山县城相承接,发展运输和商贸。力争在旅游开发上有所突破,建设一处农家乐,一处渔家乐,发展家庭副业,新增个体工商户50家。

4、在“解”与“放”中求发展真解,在“思”与“想”中谋科学新路

以集中学教活动为契机,努力解决愿打工不愿当老板的问题,丰富学教内容,创新活动方式,通过请老板讲课,组织外出人员参观学习,评选明星老板等方式,创造出2万人想当老板,1万人能当老板,2千人当大老板的成效。抓典型示范。定期培育一批从事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经商等方方面面的大户,在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抓机制创新。一是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班子,一套班子负责一个产业,一个副乡级干部包一个重点项目。二是激励机制,对各项重点工作严格进行考核奖励。三是督导机制,实行定期考核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跟踪服务。由分工乡长牵头,组织农业服务中心、土管、工商、农村信用社等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帮助农民跑订单,跑工商注册、用地,资金等有关方面的手续。

第五篇: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稳步增长

x省长报告提出今年抓“三农”工作的重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建立起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对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抓法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而深远。

过去的一年,是农民增收幅度最高的一年,也是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年,全省农民人均增收元。作为欠发达的丘陵地区xx县,农民人均增收也是七年来最高的,达到了392元。在助农增收工作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增产、多养、劳务开发和减负四大举措来促进增收,大力实施粮食“三百工程”,全县粮食产量达33.6万吨,农民人均增收38元;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全县出栏生猪60多万头,山羊近20万只,农民人均增收138元;大力开发劳务经济,输出劳务17.2万人,创收8.8亿元,农民人均增收80元;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农民人均增收136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418元,增幅达到20%。但是,冷静分析,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去年惠农政策增收占了很大的比例,还有一次性增收和偶然性增收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比如粮食价格上涨,农民负担减轻。因而,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增收的基础不牢固。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加强三农工作的领导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我们采取县委常委联系区,县委、县政府领导联系乡镇、各部门联系乡镇的办法,加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和引导力度。在坚持提高基层干部三农工作能力上狠抓培训,大力实施“素质工程”,对全县5300多名村干部、致富能手、专重大户、经营业主进行了专项培训,培训了农业新技术、农村政策法规,提高了基层干部抓农村工作的能力,提高了经营业主的经营水平。在坚持产业调结构上育特色,围绕水果业、畜禽养殖业、制种业三大特色产业做文章,水果业以锦橙100号为主,锦橙100号四次蝉联国际国内金奖,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达到了1000万株,产果7000万公斤,产值达1.1亿元。xx属于“中国锦橙第一县”,其效益逐步凸现,带动农民增收的势头强劲。畜牧业以发展生猪为主,成功引进外资组建齐祥食品公司、邦农实业有限公司,形成了生猪良繁、饲料、加工、贮藏、销售、保鲜为一体的产业链。特别是邦农实业公司将投资2.2亿元,规模发展dly优质肉猪,走“公司+示范场+农户”的路子,常年饲养种猪2000多头,dly肉猪3万头,带动2万农户和100户养殖大户常年饲养dly肉猪48万头,仅此一项饲养农户年均增收6200多元,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猪业经济这一产业,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必将实现农民收入的逐步增长,必将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们应坚持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强化“三农”的劲头不能松。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xx既非国贫又非省贫,我们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一方面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加大对农业的投入,2004年农业投入达到1.4亿元,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的思路,按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通过“卖、聚、争、投”等手段,引进业主兴水,发动能人兴水,全县涌现出147户兴水业主,拍卖了14座小

(二)型水库经营权,聚集了民间资金3300多万元,建成了47个兴水示范片,3300多个“户办工程”,走出了一条“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兴水路子,逐步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践证明,要加大农业投入,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丘陵县,需要省政府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同时,各地要立足县情,继续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一种资源来挖掘,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充分激发和聚集民间资金,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共同破解投入难题。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以工哺农步伐。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要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发展,只有坚持走以工哺农、以工助农、以工促农的路子。近年来,我县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坚持“四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触动产权,百分之百转变机制,百分之百了断职工身份,百分之百盘活存量)。决心一次下定,措施一步到位,改革一次彻底,先后成功改革了10多户企业,盘活存量1.8亿元,78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吸纳农村劳动力2300多人。在改革的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成功组建了10多户规模以上企业,新组建的企业机制新,体制活,发展势头好,达到了改一个企业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的。“四个百分之百”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根据我县的成功探索,进一步加大以工哺农步伐,就是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就是推进产业化进程,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龙头企业要通过智力扶持、政策扶持、服务扶持“三大举措”,依靠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自观能动性,壮大产业,开拓市场。政策扶持的重点是信贷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前期投资较大,见效周期较长,在建设初期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受质押条件约束,往往难以得到信贷支持。在这个阶段,金融部门应降低信贷“门槛”,对有市场、有信誉、发展前景好的,符合产业政策的龙头企业应加大扶持力度。

四是要进一步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功组建了172家专合组织,做好了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性程度,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业整体效益。要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服务,一个重点是进步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真正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广阔的市场连结起来。另一个重点就是进一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随着乡镇机构改革,撤销了乡镇的“七站八所”,组建了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与县级农业机构脱节,难以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基层服务中心的积极性入手,进一步理顺体制,抓好为农的政策、技术、信息服务,抓好农业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下载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克服增收难问题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克服增收难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大全)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民增收稳步增长X省长报告提出今年抓“三农”工作的重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建立起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对今后一段时期“三农......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模版]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748元,提高至......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通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

    县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调研报告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前些年,**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收到了明显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9元,比上年......

    农民增收难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增收难问题调查报告主持人:王正洋(201004010126) 组员: 何云龙(201004010058)黄金贵(201004010018)朱佳伟(201004010092)赵延超(201004010047)葛智斌(201004010020)2010届......

    促进农民增收

    白水民间资本助推经济发展澄城六大举措促进农民增收 (记者 王小丽 通讯员 杨娟)作为全省首个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意见》的白水县,今年民间资本呈现出活跃态势,已有......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杨龙书 [论文提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灵石县两渡镇镇长侯文斌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促进 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