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2012年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2 19:4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镇2012年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镇2012年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

第一篇:某镇2012年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

某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

某镇是一个典型的边境口岸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提高农牧民就业技能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始终把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转变农牧民观念,提高农牧民素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创新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促进了农牧民就业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现就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取得成绩。一年来,全镇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人次,比上年增加20%,劳务创收270万元,同比增加12.5%。其中,有组织输出230人,自发外出12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的任务。结合“科技之冬(夏)”开办电焊、刺绣、驾驶、农机维修、计算机等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班30余期,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645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900人次,创业培训64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达105人次。

(二)具体做法。一是明确任务,量化考核。年初镇政府把劳动力转移工作做为年度考核指标下达到各村,实行工作任务与村干部考核相挂钩,促进了工作的扎实开展,形成了人人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好氛围。二是做好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提高转移人员素质。全年把提高农民的劳动力技能和维权意识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同时结合阳光工程,通过培训组织有转移意向的青年农牧民,有效实施了订单培训、定向输出。积-1-

极参加县人事、农业、妇联、团委等单位组织的培训和用工洽谈会,签订用工合同15份。还利用开设集中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座等活动对农民进行引导性培训,邀请地委党校、地委宣传部专家老师2人次,开设培训班12次,参训人员1000余人次。三是加大信息反馈和宣传力度,以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夏尔合特村党员比比提带领一支30人的队伍外出务工,萨尔乌楞村党支部副书记胡安什在自家开办一个农家乐,解决了3名无业人员的就业。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在以往培育农村劳务经纪人的基础上,通过创建劳务经纪人协会,广泛吸纳劳务经纪人入会,通过186团口岸野马公司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逐步建立村级劳务经纪人自主经营,别勒阿热克村民帕哈尔丁带头联合成立哈国装卸,托运货物等6个协会,会员达到65人,年创收9万元以上。五是做好了青年小额贷款的落实工作。在进一步加大对小额贷款的宣传力度的同时,积极与信用社对接,保证青年小额贷款落到实处,全年共落实12名青年小额贷款8.7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的就业形势和长远发展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牧民思想守旧,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存在“守家固土”等观念意识,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困难。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以初中文化占主体,整体素质不高,技能结构单一,就业竞争力不强。

三、2012年工作思路

总体目标是:全年完成转移农村劳动力1100人,其中农业村转移劳动力700人,牧业村转移劳动力400人;实现冬闲时节有组织转移40人以上,实现劳务创收20万元,全年实现劳务创收达到310万元,人均劳务创收2500元,比上年增收300元;培训农牧民1500人次。其中引导性培训100人,定向上岗培训120人,各类技能培训1200人,双语培训80人。

(一)工作规范化,做到三个清楚。一是底数清楚。要把农村劳务输出情况撑握到户、到人,形成一个动态管理体系,做到哪个村、哪一户有多少人能出去的,懂何种技能,底数清楚。二是信息清楚。与各种各类外界联系渠道畅通,信息准确,联系方式多样,尤其与在外地就业成功人员联系要清楚,丰富信息反馈渠道。三是责任清楚。继续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目标考核力度。要把这项工作上升到责任的高度来对待,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二)继续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是技术上的培训,也有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方面的培训。加强走访回访工作。到用人单位了解农民工作情况,了解需要情况,加强培训的针对性。重点面向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城求职农村劳动力、下岗员工、返镇农牧民等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别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扩大输出范围。借助广汇集团LNG油气项目、安居富民工程、口岸公路开工建设为契机,依托口岸地缘优势和项目建设,就地从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培养一批产业工人和农村

经纪人,同时进一步整合规范农牧民施工队、口岸劳务装卸队,发展特色养殖、餐饮娱乐、农作物田间管理,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四)提高维权意识。继续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大农民工权益保护,切实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始终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是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

第二篇:新源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材料

强化政府引导职能 健全组织服务机构 加

快发展劳务经济

-------新源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材料

新源县现有人口31.29万,其中农村人口21.3万,有农村劳动力8.7万,农村富余劳动力5.8万。2010年新源县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7万人次,其中稳定转移就业2.23万人,实现劳务创收2.36亿元。

近年来,新源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有效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实施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民心工程。通过开展“以进城务工,帮你解难”为主题的春风行动;采取外出考察,搭建就业平台;开通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热线”;建立劳动力转移“回访”制度;开展劳动力转移“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和采取“订单式”转移就业新模式等多项举措,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已基本形成“城乡统筹一体、组织机构健全、管理服务规范、政策措施到位、内外信息沟通、技能培训配套、数量质量并重”的新格局。

去年,全县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7万人次,其中转移稳定就业2.32万人,劳务创收2.36亿元。在转移7万人次中,其中向第一产业转移就业1.2万人次,这部分主要是依托林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等产业实现转移就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2.56万人次,主要依托乡村道路、城镇建设和县域企业的发展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24人次。主要从事交通运输、旅游业、服务业、商业、饮食娱乐业等产业。

目前,我县正在积极组织各用工单位召开劳动力转移工作招聘会,不断拓展劳动力转移新渠道,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稳步推进。

-----新源县劳动力转移工作具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巩固和完善“两个建设”,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努力实现“两个提升”。

“一个主题”就是服务,努力做到劳务人员转移到哪里,我们的工作人员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

“两个建设”就是全面加强各乡镇劳动力转移服务窗口建设和劳务派遣公司等中介服务组织建设。

“两个作用”即充分发挥我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两个提升”即全力提升我县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和劳务经济占农牧民增收份额。

------新源县劳动力转移工作主要措施是:

(一)强化责任,抓落实。2010年,新源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县委、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来推进,并列入各乡镇经济工作考核范畴。县、乡、村均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责任明确,并实行一月一汇报、一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乡镇劳动力转移办公设施和人员队伍,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劳务派遣公司,目前全县已发展了4家劳务派遣公司,一家劳动力转移协会,设立了92名专职村级劳动力转移工作信息员队伍和发展了260名劳务经纪人,劳动力转移服务网络体系已基本完善。

同时,我县还重点加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组织建设,做到职能、人员、编制和经费“四落实”,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了劳动力转移中心,配备了3名专职工作人员,一名正科级领导负责劳动力转移工作,为劳动力转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营造氛围,抓宣传。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劳动保障好政策、劳动力转移好典型。例如:新源镇把劳动保障好政策、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典型材料制成光碟进行宣传,阿热勒托别镇举办“劳务巴扎日”宣传活动等,效果显著。二是现身说法。在年初之际,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间,组织劳务输出典型召开座谈会,让劳务输出先进个人上台谈体会、讲收获,大力宣传“走出家门天地宽、外出务工光荣”的新观念。一年来,我县召开劳务输出座谈会、动员会12场(次),在全县营造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外出就业的良好氛围。

(三)“三张订单”,抓转移。“三张订单”是我县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所采取的“政府买单、培训机构接单、用工单位订单”的就业新模式。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签订培训订单,只要把一名农民工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就给培训机构相应的财政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根据用工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农民工签订培训订单,农牧民不用掏一分钱就可以学技术;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用工订单,农民工通过技能培训,合格后,直接转移就业,避免了就业盲目,提高了农民工就业率。今年上半年,我县通过“三张订单”定向转移劳动力15000余人。

(四)强化培训,抓质量。我县积极开展以“抓技能培训为重点、岗位培训为要点”的“双抓”培训,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扎实有效。一是注重岗前引导培训。培训内容选择了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并符合农村劳动力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如政策法规、安全生产、就业岗位选择、劳动权益保护等进城务工方面的基本常识。二是开展“订单式”培训。加强与企业合作,深入企业,摸清企业用工情况和岗位需求,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训协议。做到先定岗后培训,提高了培训后的就业率。三是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实行以县培训中心为主,各乡镇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培训工作的适应性。四是结合劳务输出品牌建设,抓特色培训。把培训与劳务输出品牌建设结合起来,结合新源县情,重点打造两大劳务输出品牌:一是打造“那拉提旅游服务业”劳务输出品牌。围绕旅游产业优势,结合民族传统特色,开展餐饮、服务及民族特色工艺品制作方面的培训,深挖民族文化,目前,已形成了一支长期、稳定、专业的旅游业服务队伍。每年在旅游服务产业方面实现劳务输出达6000余人,人均劳务创收每年达6000元以上。二是打造“喀拉布拉乡芦苇加工业”劳务输出品牌。依托喀拉布拉乡近10万亩的芦苇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芦苇产业作为农牧民劳务输出增收的重要渠道,制定了芦苇资源开发和保护等多项政策,努力打造芦苇加工业劳务输出品牌。通过技能培训,发展、壮大芦苇加工业队伍,形成规模,形成产业。目前,全县从事芦苇产业的人数每年达到7000余人,人均劳务创收每年达8000元以上。

(五)搭建平台,促就业。为拓宽劳动力转移新渠道,去年,我县组织了两批工作人员赴区内和内地开拓劳动力转移基地。同时我县紧紧抓住江苏省援建新疆的大好机遇,和对口支援我县的江苏省扬州市劳动局建立了劳务合作意向协议,近日,已确定派工作人员前往扬州市等地联系劳务输出事宜。同时也正在和博乐市、兵团农五师81团、90团等用工单位积极联系季节性劳务输出市场,特别一提的是,新源县11个乡镇同农五师81团11个连队建立了长期劳务输出“结对子”合作关系,为我县每年秋季大规模组织拾花工顺利转移增收搭建了平台。

同时,新源县以“工业化致富农牧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牧业”的发展思路,构建起“工业大县、务工富民”现代工农业新格局。在围绕白酒、钢铁、建材、乳制品、肉制品、旅游、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立了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使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户新源县,形成工业集群,努力打造吸纳本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蓄水池”,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为把今年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做细、做扎实,我县劳动力转移中心还制订了“二近一远”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举措。“二近”:首先,就是充分抓住疆内企业的区位优势,减少政府运行成本,采取长短结合,灵活多样有组织的转移。今年已与奎屯、石河子市、昌吉市、兵团等地均建立了劳务合作联系点,有2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其次,抓住县内工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围绕白酒、钢铁、建材、乳制品、肉制品、旅游、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工业园区的建立,大力开展“村企结对子”工作,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县11个乡镇都与园区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村企”互动,使劳务基地每年稳定吸纳劳务的数量占到全县输出人数的50%以上。“一远”:就是通过在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联系点,通过有组织的向内地企业输出劳务,目前与江苏、广东等地企业建立了劳务联系点,去年已有1000余人在广州、江苏地企业就业。

(六)树立典型,抓示范。为扎实抓好今年劳务输出工作,稳步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 我县开展了劳务输出“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在劳务输出“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喀拉布拉乡以实施千亩特色林果业、百座蔬菜大棚建设和移民工程的全面推进、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启动为劳务转移基地,同时大力发展芦苇加工业,实现就近、就地解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新源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大产业建设力度,已经形成三大产业(即:房地产业、奶业、城郊副食品店),六大基地(即:蔬菜花卉、苗木、育肥、奶业、生猪养殖、禽类养殖),为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搭建了平台。则克台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服务企业为工作重点,及时做好“镇、企”对接,召开人才招聘会,实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稳定就业,实现了一户转移一人的目标。阿热勒托别镇以商贸业、旅游业的发展和工矿企业的兴起为劳务输出平台,免费为用工单位和农业富余劳动力搭建“劳务巴扎”市场桥梁,同时主动开展劳务对接,邀请企业到当地开展技能培训、招工,极力打造劳务输出大镇。那拉提镇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二、三产业,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了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增加了农牧民经济收入。去年,那拉提镇还立足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野菜种植、加工业等新型产业,并深度开发民族特色旅游商品,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富民强县壮镇、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喀拉布拉乡、新源镇、则克台镇、阿热勒托别镇等乡镇劳务输出力度大、思路有创新、措施得力、亮点纷呈,被申报为劳务输出“示范乡镇”。喀拉布拉乡开买阿吾孜村、新源镇卡普河阿吾孜村、阿热勒托别镇玉什开普特尔村、坎苏乡库尔乌泽克村等8个村被申报为劳务输出“示范村”。通过开展劳务输出“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全县,为整体推进全县劳务输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同时我县计划年底开展“劳务输出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对那些吸纳劳动力就业多,待遇好的单位挂牌,确定为劳务输出示范基地,并进行奖励。

(七)以人为本,抓服务。使外出的农牧民实现稳定就业,达到“家里放心、走得出、稳得住”的效果,我们把跟踪服务作为重点,突出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一是对用工单位进行实地回访,详细掌握农牧民在用工单位的工作、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等情况,为农牧民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开通劳动力转移服务热线电话,随时解决外出人员一切求助问题。三是定期和不定期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属进行回访,协调解决外出人员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使外出人员安心、放心。

-----2011年新源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新举措: 一是创新宣传,改变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逐步引导农牧民树立“要想富,出劳务,要发展,搞劳转”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好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二是大力开发劳务市场。一方面积极与各用工单位、企业对接,开发劳务市场;另一方面与外出务工人员对接,了解口碑好、服务好的用人单位,进行有选择地开发,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根据我县农民工所需,掌握劳务市场变动方向,及时做好调整工作。

三是着力抓好岗前培训。在原来基础上,继续紧密结合新源县产业特点,全力做好以培训钢铁、白酒、制糖等产业工人为重点的工业产业人才培训,以培训蔬菜、水果、芦苇加工技术能手为重点的农业产业人才培训,以培训厨师、餐厅服务员等人才为重点的旅游产业人才培训和以培训宾馆服务员、保安等服务行业人才为重点的服务产业人才培训等岗前培训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理念,创机遇,谋发展,打造支柱产业,创劳务品牌,全力推动新源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为开创州直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的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我市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动员,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稳步推进。现就我市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全市预计转移劳动力26600人,完成自治州下达任务的127%;培训农村劳动力1986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1%,其中致富技能培训5300人,职业技能培训9565人,引导性培训5000人,投入就业资金625万元、阳光工程资金40万元、昌吉市财政配套资金120万元。农转收入约1.2亿元,人均1065元,较上年增收230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重点投入,合理制定工作计划。

今年,根据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农转考核细则》、《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安排意见》、《2011年昌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及检查验收办法》等计划安排;并配套资金120万元,其中7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和致富技能培训工作,10万元用于工伤保险补贴,20万元用于人力资源市场运行,10万元用于信息平台建设,1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通过重点投入,加快了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职业技能的能力,极大的推进了我市农转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先导作用,通过《昌吉日报》、昌吉市电台,与昌吉市电视台合作开办《创业就业》专栏,以创办劳动就业信息广告派送,专项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出动宣

传车、政策咨询、先进事迹宣讲、下基层入户入企业面对面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区、州的有关政策。

(三)加强对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机构管理。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每季度召开培训工作例会,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对我市培训机构进行评估验收,对存在问题的培训学校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有效地规范了管理,提高了培训质量。二是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培训。开展“一户一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围绕外出务工农民需求,推行“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跟进式就业”培训模式,使每位外出务工人员都能够掌握1—2项职业技能,实现进城务工目标。三是开展“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利用冬闲时间主要围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大力开展成熟适用的先进种植、养殖、园艺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致富技能培训,加快科技成果吸收转化,并加强补贴力度。四是开展“一户一技工”技能提升培训。全面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使外出务工农民提高了职业技能等级,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打通了农业劳动力从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甚至高级技师的通道,把农民培养成为支持新型工业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工人。五是开展重点产业人才的培训。在全市试点性的开展了重点产业人才的培训工作,根据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将有培训意愿的人员选送到外省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培训工作。

(四)大力培育劳务派遣组织和劳动力市场,规范用工行为

1、培育和规范劳务派遣组织。随着企业用工逐步社会化、多样化,单位用工外包和季节工、小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得到较快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灵活就业的稳定性。为了适应这一要求,积极组建劳务派遣组织,充分发挥劳务派遣组织在促进灵活就业中的积极作

用,将灵活就业人员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派遣到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从事季节性、阶段性就业,既减轻了用人单位的社会负担,又消除了灵活就业人员就业不稳定、工作没单位、收入没保障的不稳定感。目前,我市有一定规模的劳务派遣组织已发展到数十家,今年,派遣农村富余劳动者已达1869人次,劳务派遣组织对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和稳定性,切实维护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2、加大对乡镇人力资源市场的投入和管理。为了更全面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服务,积极争取州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资金20万元,加大对乡镇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力度。并在我市辖区内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全部实行免费介绍工作、免费进行职业指导等。

(五)提供用工就业信息的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实现合理有序转移。

一是在全市广泛地、经常性地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重点是引导、鼓励、组织各类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以及各类用工企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及时提供各类招工用工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成本和风险。今年已举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供需见面洽谈会14场,累计近500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400多个,我市16个乡镇、办事处共4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洽谈会,600多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用工意向。二是各乡镇主动加强和所属乡镇企业、招商引资项目的衔接力度,将这类企业的招工用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农民进行发布,从而逐步提高本地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的务工率,真正将乡镇企业的发展优势转化成农民增收的现实。三是各乡镇组织当地农民形成劳务队。如:三工镇新戽村村民马常海带领附近村民100余人在益海粮油公司长期打工;阿什里乡每年春、秋季

组织牧民2000人左右到附近乡镇、农场从事季节性农业生产;滨湖镇200余人到南疆油田从事司炉工作;榆树沟镇组织200余人到新疆果业公司长年从事车间包装工等,我市正在逐步形成农村劳动力有组织的转移和自发转移相结合的良好局面。

(六)结合“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加强创业指导力度。结合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对有创业意向和已经创业者免费提供SIYB创业培训项目介绍、政策解答、创业项目推介、小额担保贷款融资服务、开业指导、专家咨询等创业指导服务,同时加强创业人员的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创业后续服务等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创业培训10期、250人,有力地推动了我市转移就业工作进程。二是扩大小额贷款范围。将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纳入到小额担保范围。今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860人、1.2亿元。三是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按照不同的业态,创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多层次开展各类型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加快“创业型城市”创建步伐。目前,亚中商城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已投入使用。

三、今后工作的打算

一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深度。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要进一步加强,才能满足经济转型的需要。二是加大对培训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对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教育机构予以支持,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更新和投入,使接受培训学员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培训出来人员能直接上岗。也为今后招商引资工作,延促出的一个优势。三是建立专家类的培训师资库。围绕农民增收开展的各项培训工作,来建立培训师资专家库,有效的解决培训师资短缺,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并降低培训成本。四是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创办民办非企

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参与、提供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业态,积极发展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五是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的建立和培育工作。对使用农业富余劳动力在30人以上的用工单位,授予昌吉市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并且享受新疆籍员工社保补贴政策和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六是加强乡镇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考核和信息引导服务工作,使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发挥其作用;建立村级信息平台,进一步通畅就业渠道,实现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序引进季节性外来劳动力参与农业生产,有效解决季节性劳动力短缺问题。六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此项工作的力量。并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七是加大对乡镇劳务派遣组织和劳务经济人的培育。对一些有一定知识,且有组织劳务承包愿望的人员进行培训、引导,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带动当地劳务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更广阔的渠道。

四、12月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召开创业智训服务专家座谈会。12月21日在市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召开了创业智训指导专家座谈会,讨论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探讨今后如何对创业者进行服务,以及创业项目征集与发布等有关创业服务工作。

(二)继续做好创业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装载机、挖掘机培训班二期60余人;在六工镇、滨湖镇组织开展了司炉工培训班二期98人;在六工镇组织开展创业培训班3期近90人;在佃坝乡组织开展农业种植培训二期;目前,各项就业技能、致富技能培训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已全面开展。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过剩:

1鼓励和鼓舞农村人口外出,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避免劳动闲置和浪费的状况。

2.发展就地城市化,一方面,就地城市化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有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又可以得到从分利用,增加家庭的收入。3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组织技能培训,重点进行技能点的培训,使农民获得多技能,以便于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就业的机会.4.鼓励农产品制造加工业在当地落地,农产品的升值使得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第三产业在农村兴起和发展。更加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和就业。

5.建议在市场上难以生存的产业投入到农业当中,如房地产目前低迷,很难再发展起来,建议这一产业转向农业,一方面,往往他们拥有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他们懂的管理等 劳动力不足:

1.鼓励农二代,农三代回家从新尽行农业的生产,但是存在问题,农二代对农村的感情不是很深,不懂种地,不懂生产使得他们回到家乡很难从事农业生产,政府在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返乡者进行基本的培训。

2.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有利于技术的共享,有利于降低风险,有利于节约人力,有利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上完善。

3.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社会制度,有利于吸引农二代返乡。从而逐渐避免农村土地荒废,无人种地的状况。

第五篇:劳动力转移

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摘要: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劳动力中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从事其他生产或服务活动的劳动力,由于这部分群体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工作,所以就称为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暂时离开农村,到县城或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现象,就是劳动力转移。近年来,鹿城镇通过积极实施“打工经济”战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向非农行业、城市、发达地区转移,打工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亮点。从小范围上看,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可以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从总体经济发展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种资源再配置过程,它对整个楚雄州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楚雄州经济的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鹿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一、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近年来,随着鹿城镇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务工意识有所转变,鹿城镇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大致呈现出以下特点:

1、就业方向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农村劳动力存在自身技术和知识的缺陷,主要工作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要求低,对学历要求低,但是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据调查,近年来鹿城镇进城务工人员所从事行业主要是:建筑施工业、电子电器业、制衣制鞋业、住宿餐饮业,这四个行业就占了鹿城镇全部农民工所在行业的一半以上。除了这些行业,还有些行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务服务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居民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

2、受过初中教育的中青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外出务工的主体

据调查,近年鹿城镇外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般都具有初中以上学历,且大部分都是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下的中青年。2011年鹿城镇外出务工人员共75人,中其包括初中学历46人,大中专学历8人,高中学历3人。75名外出务工人员中四十岁到四十五岁的中年人占37%,二十岁到三十岁的人占36%,二十岁以下的青年人占27%。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龄农村剩余劳动力负担沉重,既要赡养父辈,又要抚养孩子,面对家庭巨额消费开支,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寻找赚钱的路子。

第二,新时代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初高中毕业后,他们一般不愿意留在本地,都有到外面闯荡一番的念头。

第三,许多年轻人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都寄较高期望,农村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较低的工资水平基本上不能满足青年人的需求。

3、08年后劳务输出数量在逐年增长

据调查,2007年鹿城镇劳务输出总数为56人,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不景气,很多村民心有余虑,不愿外出务工,所以劳务输出人员仅有28人,与上年相比人数缩减了一倍。2009年劳务输出人数为58人,2010年为65人,2011年为75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鹿城镇劳务输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4、外出务工人员中女性比重止升反降

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增加,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男性农村劳动力新加入外出务工的潮流中,女性占外出务工人数的比重止升反降。2009年鹿城镇女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占总人数的51,2010年的女性比重是60%,2010年上升0.9个百分点,2011年比重是40%,比2009年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10年下降2个百分点。

5、内陆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流入地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和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工资收入相对较高,福利待遇较好,生活水平较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这些城市。据今年

资料统计,鹿城镇劳务输出地主要是浙江、广州、上海、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改善劳动力利用状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乃至对扶贫整村推进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论是对流出地农村还是对流入地城市,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从整个楚雄州劳务输出情况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不完善

从全州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人数看,全州2005年组织劳务输出33983人,仅占全州外出务工人数的17.82%,说明大部分外出务工者还是属于非组织外出务工。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信息获取来源主要还是“血缘、人缘、地缘”关系,通过家庭成员带领、亲朋好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带领示范、以及自己外出闯世界等方式各显其能。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服务体系,导致农民工就业信息不畅,有组织外出的比例较低。

2、外出务工环境趋紧

农村劳动力拥有城市工作岗位的空间有限,加之综合素质不高,择业竞争压力大,从业状况不佳,获取收入少,外出务工环境趋紧。2005年全州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寄回或带回的现金26817万元,人均1407元,比2003年减少122元,比2004年增加14元。

3、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影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

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城镇化建设进程慢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2005年楚雄州城镇化率26.0%,比上年提高1.2百分点;全州农村劳动力资源除了本地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的人数

比上年增加0.52个百分点外,还有向辖区外转移的劳动力人数占农业人口的8.62%。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快于城镇化发展速度;二是小城镇发展滞后。目前我州城镇化水平仍较低,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经济和农业社会中摆脱出来,二、三产业和城镇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弱小,农村城镇化发展尤显滞后,造成农村第三产业不能随农村工业化的推进而发展,使农村非农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从而延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4、加重了城市就业和管理的负担,给人口管理增加了难度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本来就不够宽敞的城市显得更加拥堵,城市人口就业压力加大,交通负担加重,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的管理成本大大加大。农村人口长期在外,村干部对计划生育管理鞭长莫及,流动人口超生现象严重,且“超生儿”随父母四处游荡,不打疫苗,不接受教育,致使农村儿童的健康状况、文化素质等情况令人担忧。

以上反应的是整个楚雄州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其也包含了鹿城镇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三、搞好扶贫劳务输出的对策

根据目前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转移中存在的问题,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社会制度

加快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权、居住权、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权和公共设施权与福利服务权,农民无后顾之忧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积极探索农民工在就业准入制度、劳动福利、工资报酬、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建立和完善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的途径和渠道。

2、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与信息服务机制

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特别是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要注意发挥

镇政府及各种中介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为鹿城镇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和及时的信息支持,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和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村劳动力对转移成本、收益、风险作出正确的判断,以减少因盲目流动而受到的损失。

3、要加强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的协调联系,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创造条件

一是要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对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应健全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做到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站、村有点,形成上下衔接、内外沟通、灵敏高效的中介服务网络。以县、乡为单位,在劳务输入地建立岗位信息窗口,形成稳定的信息沟通渠道。二是要充分发挥定点帮扶单位联系面广、信息灵的作用,构筑起双方对接的平台。应把接纳转移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作为定点扶贫的一项机制,作为评价定点扶贫单位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促进劳动力的加速转移。

4、搞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工作

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机会,最终提高农民收入。要依托培训机构,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在培训中要注重培训的组织管理要有系统性、培训的对象要有针对性、培训的内容要有实效性和特色性、培训的方式要有灵活性、培训的费用要有合理性、培训服务要有延续性。通过技能培训,要积极推进鹿城镇贫困农村劳动力朝省内外条件较好的企业就业,同时可结合农民生产特点,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特色手工业等实用技术培训,多管齐下,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四、小结

农村剩余劳动劳务输出收入是贫困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民能否增收。政府要积极关注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把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努力搞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针对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同时要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促进鹿城镇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业,实现农民增收,帮助农村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下载某镇2012年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镇2012年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劳动力转移工作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成为&&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所以,深入调查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现状......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对接工作汇报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对接工作汇报 2010年以来,我所根据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接情况汇报会精神,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对接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在区劳动和......

    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

    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带输出 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 (2010年12月31日) 各位领导: 按照座谈会安排,现将2006年以来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镇劳动力转移工作调查报告[五篇]

    && 镇劳动力转移工作调查报告一、&&镇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1、劳动力分布现状:从总体数量上看:20xx 年&&镇有农村劳动力 21133 人,除了已经进入乡镇企业、非农产业和......

    2011年镇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政发(2011)号****二〇一一年 社会保障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县人社局: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

    罗东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

    罗东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近几年,我镇农民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发展小城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

    农村劳动力转移

    当前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究西安财经大学/倪俊梅 摘要: 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幅度转移,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取缔的作用,一方劳动力的迁移,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调......

    劳动力转移对策

    落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要突出“三农”工作重点,用50%的时间,保证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抓好“三农”工作,确保年内打牢“三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