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2008年度劳动力转移培训自检自查
xx镇2008年度贫困地区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xx县财政局:
xx镇2008年度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按照《云县2008年度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和云县财政局、云县扶贫办《关于下达2008年云南省云县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并拨付资金的通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已圆满结束。现根据《云县财政局关于转发临沧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领导小组转发<云南省农业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云财发〔2010〕84号)文件要求,结合培训实际情况,对xx镇2008年度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如下自检自查:
一、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到位情况
xx镇2008年度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投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中央补助),已全部到位。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管理办法》(云农法字〔2004〕27号和《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云财农〔2005〕157号)执行,并按要求公示公告。资金按每人200元标准给予补助,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台帐。
二、农民学员培训费补助情况
2008年度我镇共培训500人,资金按每人200元标准给-1-
予补助,以农民直接受益为原则,采取培训现场发放现金为补助方式,直接补助给受培训转移就业的农民,受培训农民收到补贴后,120元作为自己生活补助,同时,上交学费80元,用于照相、办证、培训资料的编制复印,各类报账凭证规范齐全。
三、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2008年xx镇贫困山区劳动力转移有组织、规范化、有序化,培训任务人数为500人,完成培训人数500人,其中茶叶加工100人,酿酒技术100人,电矿工300人,名额分别分配到岔河街、木瓜河、石龙3个村民委员会,培训分为3期进行,每期培训5天,由镇人民政府联系县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有关教材,统一聘请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并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内容。通过劳动力培训转移,增加了农民现金收入,使被转移劳动力年均现金收入增加15000元,逐步缓解了xx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拓宽就业安臵渠道,开拓和提高了农民追求生活,热爱生活的精神和情操。
四、技能鉴定情况
这次培训,使被转移劳动力分别学到了茶叶加工技术、酿酒技术、电焊电接技术和矿厂工作理论,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工作,部分农民工已拿到了相应的技术资格证,创造了人生产值,得到了收入,打破了陈规陋俗,改变了观念,增加
了知识。这次培训促进了全镇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跟踪服务情况
培训是基础,转移输出致富是目的,扶贫办安排专人、专档管理、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档案,为用人单位提供可靠保障,建立良好的信誉,为以后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的拓宽奠定了基础。本次培训结束至今,在镇领导的正确安排部署下,扶贫办、劳保站等相关工作人员不定时对输出人员进行跟踪查访,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外出工资收入情况,并切实开展好培训后服务工作,通过各种渠道为农民工寻找出路,千方百计为农民工增加收入着想,促进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了人民政府的公信度。
当然,通过自检自查,也找到了不足。虽然每年能如期完成培训计划,但xx是集边远、高寒、贫困为一体的少数民族集散地,人口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对较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输出相对困难,劳动力素质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日趋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上是xx镇2008年度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自检自查报告,请给予考评。
xx镇人民政府
2010年8月17日
第二篇:劳动力转移培训自查情况汇报
2010年下达培训任务以来,我校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市、区财政、扶贫部门的直接指导下,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办的计算机、电子、机械、缝纫等专业,至2010年3月底共培训学员630多人(其中已签券260人,还有370多人即将结业距离750人的培训任务还差120人,将在5月底全部培训结束),培训学员专业技能强、就业形势较好,95%以上的安置学员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对培训资金的管理使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各项软件资料规范。培训工作得到了市扶贫办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还需不断完善和改进。
一、学员安置就业后,有起伏波动现象,跟踪管理难度大
一些培训学员安置就业后,由于自身适应能力不强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就业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自己选择“跳槽”到了新的就业单位,而这些“跳槽” 学员又未将新的就业情况和联系电话告诉给学校,这样联系线索中断,尤其是去年金融风暴以来,这样的学员增多,给学校跟踪管理带来了困难。就是没有“跳槽”的学员,其中一部分联系电话变化频繁,同样给学校跟踪管理带来了困难;极少数学员安置就业后,由于种种原因,又返乡回家重新等待机会就业;另有一小部分农民工,文化层次低,道德素质差,虽进行了转移培训,仍不能适应工厂企业现代管理运作的要求,在就业单位纪律涣散、责任心不强,影响培训学校声誉,给学校跟踪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个别特殊学员未按计划要求接受培训内容、完成规定学时
培训中有极个别农民工,由于家庭特殊原因(或经济困难,或家庭成员需要照顾等)不能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应接受培训的课时数,有学一段时间又停一两天的现象。个别学员由于基础确实太差,年纪轻,学习兴趣不浓,再加之是免费培训,无任何压力,有中途退出培训的现象,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业,这些都是今后急需探讨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对受培训对象年龄有适当放宽的现象
由于我区是贫困山区,在广大农村迫切要求接受培训的贫困户很多,因此,学校招生时对极少数贫困户适当放宽了年龄限制。
四、自主择业人数逐渐增多,跟踪管理又增新难度
随着人们就业观念、就业形式的变化,学员接受完转移培训后,不少人自愿跟亲朋好友出去就业了,这种自主择业人数的逐渐增多,给学校跟踪管理又增加了新的难度。一些学员培训结业后主动要求自主择业,的确,绝大部分确实是自己择业了,但有个别学员根本未及时自主择业。
五、初三分流学生参培后,个别有再入职高学习的现象
在农村中学初三毕业班中,招收符合培训条件升学无望、就业无门的贫困家庭子女,在学校接受3至5月的免费培训(这些学生均是初三下学期自愿来我校接受培训,学校应收学杂费950元,住宿费180元,合计1130元学校没有收取,用培训费抵减),培训结业后由学校免费安置就业。一部分学员免费安置就业了,可一些学员安置后,觉得自己的年龄小,不久又回到中职学校亟需学习。另一部分学员享受完转移培训后,认为自己正年轻,还需学更多的知识,索性不去就业,说是自主择业,实际又到了职高学习。
为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对职高二、三年级中符合转移培训条件的少数学生,经学生自愿选择所学专业外自己认为就业好的专业后,在就业前,学校利用节假日和离校前一月左右的时间也对他们进行了转移培训。以上两类特殊学员,使我们在执行转移培训安置的政策上碰到了新问题。
六、“送培训下乡”、“送培到厂”等模式亟需政策支持
为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学校探索送培下乡,在乡村设立培训点,教师带教学、实习设备住点培训。由于参加培训学员一部分是留守在家劳动力,家中事务繁多,培训时间很难保证,客观上对培训质量有一些影响。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巴州籍民工下岗人数增加,但滞留不归、无事可做的人很多,厂方期盼送培到厂,送技术到厂集中培训,但无政策支持,学校无法操作,延缓了对农民工再就业的培训进程。
七、培训结束后,两证办证率不高
由于办证费用偏高,一部分学员由于受家庭经济困难的制约,无钱办理技能等级证和特种行业操作证,致使以上两证办证率不高,这也影响了农民工参培热情。
总之,我校的转移培训工作做出了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完善,不断改进,使转移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推荐:
律师事务所贯彻实施“三法”的自查报告
教育管理年工作自评报告
最新风险自查报告
整改报告格式
第三篇: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自检自查报告
河北社区居委会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自检自查报告
二0一一年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工作,2011年,我社区根据市、区及办事处相关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政策,在精心组织、认真安排的基础上,切实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到位、人员经费落实,确保了整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预期实效。现将我社区一年来的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做如下报告:
1、社区继续发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精心组织和认真安排,拟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制定了今年有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计划,并与各村签定了考核责任书。
2、我社区现有达到年龄段的农村富余劳动力1300余人,以初次登记相比,增加了100多人,基本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年内,我社区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86人,其中:省内转移379人;省外转移7人。月人均增收1200余元,年共增加转移收入323.32万元;转移人员就业去向明,就业台账健全。
3、在转移的同时,为了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就业机会,社区还组织了各类就业培训,受训人数262人,其中:技能培训67人;另外,还组织了我社区22人参加了由街道两保所统一组织的针对 失业人员进行的劳动创业及转移培训,受训人数为22人.另外,结合我社区实情,组织我社区各社妇女60人参加了农村失地、失居贫困农民参加了手工刺绣培训,并取得了绿色证书。以上人员大部份实现就业,完成了全年转移培训工作。其转移情况真实,转移就业去向清楚,同时均建立了各类表册台账。为下一步的转移工作夯实了基础。
同时也放宽了他们的视野,拓展了他们多渠道选择转移就业的空间,扩大就业规模,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社区经济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的合理调整,推进社区集体经济和群众个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5、在劳动力转移输出此项工作上,我社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调查登记,为劳动力转移做宣传动员,组织转移输出培训,购买办公用品及耗材,本年投入经费4万余元。
河北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1年12月20日
第四篇: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为推动瑞金市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把“民工型农民”转变为“技术型农民”,我院以职业中专为依托,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培育新农民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今年我院共培训18600人,其中院内培训3100人,超额完成培训计划(原计划培训任务为2006人),七个乡镇分院及各培训点15500人。经培训后合格学员就业率达95.8%,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我校位于瑞金市城北绿草湖畔,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学校总占地面积45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是江西省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各类专业教师82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25人,专业课“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50%。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双向视频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电教演播室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网上阅览室、语音室、电工实验室等16个专业实验室及8个实训、实习基地,馆藏图书10余万册。被评为省级“优秀学校”及省级“文明学校”。学校开设专业主要有: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应用技术、汽车制造与维修、计算机及其应用、电子技术应用、酒店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焊接、家电维修及学前教育等专业。我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质量过硬,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
瑞金市委、市政府依托我校于2008年建立农民学院,实行两块
牌子一套人马,按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和非学历教育两种模式运行。我校是农民学院常务管理机构,我校校长朱振华负责农民学院的日常事务。
今年学院院内共开展培训共四十余期,其中电平车培训10期,计算机培训10期,电子技术培训10期,机电技能培训3期,汽修3期,驾驶员培训2期,酒店管理培训2期,学前教育人员培训4期。
二、管理有序,机构健全
我校是农民学院常务管理机构,我校校长朱振华负责农民学院的日常事务。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做好农民培训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培训教学管理小组,成员有教务处主任、就业办主任、培训处主任及相关骨干教师组成,培训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计划,负责全面培训质量的监督检查,负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负责制订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师资力量的调配等工作。
三、教学质量优良,培训颇具特色
我校的培训工作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取得了良好成绩。一是资源有机整合效果好,把我市“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公民职业化工程”等一并整合到我校,有效的利用了我校的职教资源,相关分院在学院院务会和农工部的领导监管下也取得较好培训效果,圆满完成培训任务。二是建立建全了“四大网络”系统及四库建设;通过大胆尝试和实践,建立了高效的招生网络,培训网络,定单就业网络和跟踪服务网络,以及规范的四库管理,这一系列的细致工
作确保了整个培训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培训转移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三是培训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目标是:“德育为先会做人,技能为本会做事”,从做人和做事上入手,使得学员的品德、技能都得到发展。所有培训的学员无一人有违法行为,很多学员因有扎实的技术,又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深得企业的赏识,有一大批都提升为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更有一大批学员通过培训真正掌握了相关种植技术,为自主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要措施如下:
1、组织生源广。采用多方式、多渠道组织生源。利用电视广告、宣传动员等方式进行广告宣传,在各乡镇设立联络处,完善培训对象数据库建设,深入各乡镇进行宣传。我市武阳镇是脐橙种植大镇,我们采用送教下乡的方式,深入到黄柏培训点开展脐橙种植技术培训工作;我市泽覃乡是烟叶种植大镇,我们也采用送教下乡的方式,深入到泽覃培训点开展烟叶种植技术培训工作。通过送教下乡也扩大了宣传力度,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家喻户晓,保证了培训招生的数量。
2、培训方式活。我们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扶贫培训教学管理小组,成员有教务处主任、就业办主任、培训处主任及相关骨干教师组成。管理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计划,负责全面培训质量的监督检查,负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负责制订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师资力量的调配等工作。每个专业都有培训目标和计划,教师们努力收集资料,精心备课,使培训学员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我们主要采取集中培训、送教下乡等方式进行培训,根据专业和生源情况,培训方式
灵活多样。
3、培训效果佳
学校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涉及到上级培训补助资金的项目,每期学员开班仪式、结业仪式都会邀请扶贫办、财政局的领导参加,目的是让学员学会感恩,鼓舞学员勤奋努力,学成后为社会作贡献。例如 “雨露计划”中高级技工班,俗称“免费班”,成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以“给我雨露,报以江河”为班训,努力学习,认真学技,多次参加市里的公益性活动,取得社会的好评。
4、就业门路广。学校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培训,探索出许多有效的转移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今年我校培训的机电、计算机专业学员主要输送到横店集团得邦照明有限公司就业,该公司是一家从事高效电子节能灯、电子镇流器、LED照明灯具等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的专业大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与我市正式签约在我市工业园区购地200亩,一期投资8000万元,兴建分厂。学员被企业考核录用后月月工资都在1700元以上;另外还实行“就地转移”模式,对市区新办的企业和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用工,实行就地培训贫困学员就地上岗,同时解决了企业用工的难题。第三实行“工学结合”模式。就是学员在基地学习一段时间,再到企业去实习,有些课程直接在企业里完成学习,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解决费用不够的问题。对于学前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更是成效显著,通过培训,学员们在家创业,自种烟叶、自种
脐橙、自办幼儿园,收入明显提高。
四、培训转移工作效果明显
我校从招生、培训、就业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建立了完善的“四库”(即劳动力基本情况和培训意向调查摸底资料库;用工企业需求调查摸底资料库,学员培训情况和教学资料库;转移就业和回访资料库)。培训合格率在98.5%以上,就业率为95.8%,从回访结果来看,最低月纯工资收入都在1300元以上(扣除吃住费用)。
总之,我校校硬件设施较好,管理机构健全,专业设置合理,师资力量、办学经验、教学水平较好。今年培训人员数量超过原定计划,培训学生合格率达到预期标准,培训学员的务农、务工能力都明显增强,并且畅通了就业渠道。我们将进一步向工作做得更好的县市看齐,进一步增强培训能力,力争使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院依托瑞金职业中专办学开展培训工作,尤其是相关制造、技术技能型培训都在院内举行。而目前职业中专的生活、教学设施的使用都处于超负荷状态,只能依靠寒暑假进行培训,培训力度不大,培训数量不多。
2、相关部门的专业性培训方面,学院院内因师资短缺问题使一些专业培训工作出现了些纰漏。
六、要求和建议
1、加强我院基础设施建设。由市政府筹资800万元,2012年6月前,动工新建一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学员宿舍楼;2012年12月前动工新建一幢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培训综合大楼,添置好相关设施设备。
2、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本部教师以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为主,学院教授实用技术的教师可向农业局、果业局、农机局、乡(镇)所站和社会培训机构聘用为专(兼)职老师。随着学院发展需要,紧缺专业教师,采取定编不定人等方式向社会和大学毕业生招聘专职老师,招录指标纳入教育系统新增教师编制中。
以上是我院的一些情况介绍,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瑞金市农民学院
瑞金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1年12月
第五篇: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方案
工作流程:
1、每1—3月准备好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关申报材料和方案,并报州扶贫办审定,由州办报省报审定批准。
2、3—6月协调培训单位(县职校)做好开展培训的一切准备,做好劳动力培训前期相关服务工作。
3、6—12月按计划组织协调认真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按要求向县扶贫办报送季度资金使用情况和培训情况,组织工作人员对培训机构进行督促检查,培训每期不少于1次。按要求向上级部门(州扶贫办)报送相关季度报表,督查情况及时上报州扶贫办,对转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和完善。
4、12月培训单位报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和自查报告,县扶贫办做好年终工作总结和自查报告,进行自查自评,并按要求报州扶贫办和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考核测评。
5、实施次年1—2月培训单位进行自查并完善相关工作(建立凭证档案、数据档案和图像档案),根据自查完成情况向县扶贫开发办提出书面检查验收报告。
6、2月县扶贫办做好相关检查验收准备:请示县人民政府抽调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县第一纪工委、扶贫、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检查验收工作组;备好相关资料(州财政、州扶贫办下达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文件、检查验收卡、劳动力转移培训调查表、培训单位季报表)
7、2—3月县扶贫办根据县人民政府检查验收的文件要求,组织好抽调组成的相关人员到培训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内容:资金使用、培训完成情况、培训人员就业率、档案整理和管理情况等方面。8、3月县扶贫办做好验收资料归档管理,并向州扶贫办报送验收报告,向州扶贫办提出书面检查验收报告,由州扶贫办抽查检查验收。
各工作阶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