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破解小康难题

时间:2019-05-12 19:4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增加农民收入破解小康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增加农民收入破解小康难题》。

第一篇:增加农民收入破解小康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收入持续低速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持续扩大,为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根据张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按照中央(2004)1号文件的主题,结合南部作为国定贫困县和百万人口以上丘陵大县的基本县情,就较快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民的殷切希望,顺应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兑现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目前农民收入增速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民增收门路较窄,丘陵地区农民增收还局限在家庭经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其中畜牧业总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二是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价格持续低迷;三是

产业化经营步伐缓慢,结构调整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四是农产品流通不畅,加工转化率低;五是地方经济趋紧,劳动力转移困难;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达标升级活动,加重了农民负担;七是农民群体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

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又要拓展外部空间。

一、调整和优化结构,以提高产量与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在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调整和优化种养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通过择优基地和实施项目投资拉动,将生猪、蚕桑、水果、中药材、龙竹、水产发展壮大成为六大支柱产业,构建百万头dly优质肉猪大县、蚕桑一体化经营大县,将已注册的国优果品脆香柚、“西河山羊”、“升钟鱼”、“城隍垭梨”、“唐西城枇杷”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构建无公害农产品大县,以优质和规模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及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的观念,通过政策激励、提供环境、协调关系等方式,加大对绿神丝绸、蜀佳油脂、西河山羊、福源食品、龙竹公司等效益好、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其示范、带动和辐射功能,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建立利益共同体,发展订单农业,完善产、加、销产业链条,依靠企业开拓市场、减小风险,让农民参与收益的第二次分配,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三、搞好农产品加工,以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绝大多数农民从事的是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从加工环节获取的收益较少,既影响到增收,又影响到产业的发展。改变这一状况,应通过户办、联户办和招商引资办等多种形式一齐上的办法,扩大初级加工,发展精深加工,扩张粮油加工,拓展畜禽产品加工,新上果蔬储藏、保鲜和新鲜饮品加工,将本地的低成本原料加工成市场畅销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品产商品率,促进农民在加工转化增值中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收益。

四、壮大劳务产业,以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转移剩余劳动力是欠发达地区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最佳选择,是增收富民的一项特殊产业。通过以产业形式输出劳动力,既可显著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积累生产发展资金,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还可在观念更新和素质提高的基础上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造就新型农民打下基础。我县通过政府组织输出、项目带动输出、移民性输出、建立基地输出、企业带动输出、对口帮扶输出、就地转移和拓展境外输出,保障了劳务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县2003年劳务输出38.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3亿元。劳务输出成为以一业带多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为特困乡村和特困户的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五、改善生产条件,以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六、创新发展与保障机制,以减轻负担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正确引导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解决千家万户分户作业与产业化经营及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最有效的办法。只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才能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的种田能手和大户、业主、公司流转,实现向产业化经营过度。农民在获得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收益的同时,还可从土地以外的务工经商等环节获得收入,既保证了农民增收,又为业主经营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我县依靠土地流转培育出了全省养蚕状元罗先锋,目前他与县内农户以股份制经营桑园2300亩,张平产茧可提高10~15公斤产量,带动农户增收效益显著。我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租、卖、股”等形式放活经营权,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有序流转。目前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0万亩,从事蚕桑、优质水果、商品蔬菜生产及经营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业主已有500余户。三是推进新型生产关系。中农合创”是中国后发展地区农业合作创业事业的简称,它在全国600个贫困县中的“三区合一”的地方(即同时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为新中国建立和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地区)实施。“中农合创”项目在投入机制上,由项目总部、实施地政府财政和项目农户三方合作,以资金、实物、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共同投资。这种投入方式既包含了生产环节又包含了分配环节三者间的经济关系,在实质上就是三者间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实施“中农合创”项目,通过项目对大范围农户的技能培训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与辐射,能够分区域、分阶段地提高全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推进“中农合创”项目运作模式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对于促进我县生产力发展和传统生猪产业换代升级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投ly母猪4000头,覆盖60%的乡镇,全县dly优质肉猪良繁体系已经建立。

第二篇:增加农民收入破解小康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收入持续低速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持续扩大,为党中央和xx高度关注。根据张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结合南部作为国定贫困县和百万人口以上丘陵大县的基本县情,就较快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民的殷切希望,顺应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兑现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目前农民收入增速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民增收门路较窄,丘陵地区农民增收还局限在家庭经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其中畜牧业总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二是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价格持续低迷;三是 产业化经营步伐缓慢,结构调整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四是农产品流通不畅,加工转化率低;五是地方经济趋紧,劳动力转移困难;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达标升级活动,加重了农民负担;七是农民群体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

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又要拓展外部空间。

一、调整和优化结构,以提高产量与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在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调整和优化种养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通过择优基地和实施项目投资拉动,将生猪、蚕桑、水果、中药材、龙竹、水产发展壮大成为六大支柱产业,构建百万头DLY优质肉猪大县、蚕桑一体化经营大县,将已注册的国优果品脆香柚、“西河山羊”、“升钟鱼”、“城隍垭梨”、“唐西城枇杷”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构建无公害农产品大县,以优质和规模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及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的观念,通过政策激励、提供环境、协调关系等方式,加大对绿神丝绸、蜀佳油脂、西河山羊、福源食品、龙竹公司等效益好、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其示范、带动和辐射功能,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建立利益共同体,发展订单农业,完善产、加、销产业链条,依靠企业开拓市场、减小风险,让农民参与收益的第二次分配,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三、搞好农产品加工,以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绝大多数农民从事的是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从加工环节获取的收益较少,既影响到增收,又影响到产业的发展。改变这一状况,应通过户办、联户办和招商引资办等多种形式一齐上的办法,扩大初级加工,发展精深加工,扩张粮油加工,拓展畜禽产品加工,新上果蔬储藏、保鲜和新鲜饮品加工,将本地的低成本原料加工成市场畅销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品产商品率,促进农民在加工转化增值中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收益。

四、壮大劳务产业,以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转移剩余劳动力是欠发达地区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最佳选择,是增收富民的一项特殊产业。通过以产业形式输出劳动力,既可显著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积累生产发展资金,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还可在观念更新和素质提高的基础上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造就新型农民打下基础。我县通过政府组织输出、项目带动输出、移民性输出、建立基地输出、企业带动输出、对口帮扶输出、就地转移和拓展境外输出,保障了劳务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县~年劳务输出38.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3亿元。劳务输出成为以一业带多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为特困乡村和特困户的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五、改善生产条件,以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新形势下的农业生产既有市场风险又有自然风险,只有加强以治水改土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中低产田土面积较大,近年来通过治水改土,配套了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灌溉渠道,实现灌面56.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解决了高山村和旱山村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治理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改造开发中低产田土12.4万亩,使中低产田土面积下降到50 %。由于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九五”期间项目区新增纯收入1339万元。

六、创新发展与保障机制,以减轻负担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正确引导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解决千家万户分户作业与产业化经营及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最有效的办法。只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才能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的种田能手和大户、业主、公司流转,实现向产业化经营过度。农民在获得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收益的同时,还可从土地以外的务工经商等环节获得收入,既保证了农民增收,又为业主经营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我县依靠土地流转培育出了全省养蚕状元罗先锋,目前他与县内农户以股份制经营桑园2300亩,张平产茧可提高10~15公斤产量,带动农户增收效益显著。我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租、卖、股”等形式放活经营权,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有序流转。目前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0万亩,从事蚕桑、优质水果、商品蔬菜生产及经营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业主已有500余户。

二是扩大城镇范围,缩小城乡差别。依托城镇建设,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鼓励农民离土离乡进城镇居住,把农民转化成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居民或离乡不离土的农民工人,把小城镇建设成乡镇工业的聚集地、农产品的集散中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载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我县借助建设国、省级试点集镇的有利时机,结合发展城郊农业和旅游观光业,将试点小集镇扩大到19个,占乡镇的25%,配套户籍制度、养老、医疗等制度改革,至~年,县城人口可由现在的14万人增至25万人,从农村转移农民到县城13万人,集镇人口由现在的13万人增至30万人,从农村转移农民到集镇17万人,加上劳务输出35万人,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留下55万人,为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提供空间。

三是推进新型生产关系。中农合创”是中国后发展地区农业合作创业事业的简称,它在全国600个贫困县中的“三区合一”的地方(即同时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为新中国建立和建设作出过重

大贡献的地区)实施。“中农合创”项目在投入机制上,由项目总部、实施地政府财政和项目农户三方合作,以资金、实物、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共同投资。这种投入方式既包含了生产环节又包含了分配环节三者间的经济关系,在实质上就是三者间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实施“中农合创”项目,通过项目对大范围农户的技能培训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与辐射,能够分区域、分阶段地提高全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推进“中农合创”项目运作模式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对于促进我县生产力发展和传统生猪产业换代升级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投LY母猪4000头,覆盖60%的乡镇,全县DLY优质肉猪良繁体系已经建立。

四是加强农民负担管理。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减轻农民负担就等于增加农民可支配的收入。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们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范农民负担监督卡、农业税发票、农民负担专用收据的使用,印发了《农民负担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并公示到村,加强督查督办,使全县农民负担平均控制在80元以内。同时,全面推行农村中小学收费“一费制”,从计划生育、修房占地、结婚办证、农资价格等方面清理整顿部门乱收费,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将电价从改造前的每度1~2元降低到0.8元,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和生活支出,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三篇: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破解五大发展难题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破解五大发展难题

——兼谈“十二五”期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途径

吴金明

【摘 要】 农民收入过低,城乡差距过大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必须破解五大发展难题——推进承包耕地资本化,破解土地有效流转难题;推进宅基地商品化,破解农村财富“黑洞”难题;推进“万企联村”,破解现代经营要素有效进入农村的难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调整产业链式分配结构,破解产业附加值低的难题;推进五大民生公平合理制度建设,破解城乡统筹难题。

【关键词】农民收入 土地流转 产业链 城乡统筹 农业现代化

从“十五”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农业发展,特别是从科学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角度来看,的确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们、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各种农业科学技术,以及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大批农业企业,都大大推动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存在五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第一、农业现代化要走规模化经营之路,首先应解决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问题。目前,湖南农村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68亩,要想在这个基础上耕作,实现农业现代化,达到湖南提出的2015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的目标,可以说是难之又难。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首先面临的是耕地的有效流转问题。第二、现代经营要素如何进入农村,进而推进城乡统筹和农业现代化。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今天,我们的现代经营要素,包括金融、人才、科技、市场经营理念、市场运作方式等,并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融入农村和农业中,也就无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效服务。第三、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将危及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城乡统筹。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第四、在五大民生问题上,农民没有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待遇。目前的户籍制度、五险一金制度,以及教育、医疗、就业、保障等,都没有把农民和市民等同对待,从深层次阻碍了城乡统筹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顺利推进。第五、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延伸农业产业链,尤其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省农产品加工度低,附加值率低,一直制约着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因此,拉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知识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并通过有效的分配制度安排,让农民分享其中的利益,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农业现代化及其与新型工业化走向融合的应有之义与必由之路。上述五大难题一直制约着湖南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我认为,“十二五”期间,农业现代化包括三农问题,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围绕这五大问题来进行探索解决。

一、推进承包耕地资本化,破解土地有效流转难题

土地有效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省委、省政府《决定》中也提出要“深化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据实际调查,由于所有权界限不清、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导致土地流转不畅。在土地流转这个问题上,笔者建议可以结合“两型社会”的建设,先行先试,在承包土地的有效流转上大胆突破,以推动农民的承包耕地向种田能手、企业等转移。要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笔者建议将承包的耕地转变成为可股份化的资产,或称为可抵押性的资产,使土地变成农民的“资本”。而“土地资本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它能够给农民产生更多效益。目前土地对农民来说还不能称之为“资本”,因为农民无法将土地抵押并从银行获得贷款,也不能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获得收益。虽然现在有极少数地方采用了“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流转,但由于农地所有权界限不清、缺乏相应的制度依据,因此大部分农民并没有采取这一流转方式。土地“资本化”后,农民的担心消除了,有利于快速推进大量耕地的有效流转。集中后的耕地可以采用机械化耕种降低成本,通过规模经营提高效益,从而使土地大幅度“增值”。这个“增值”不是农民的体力劳动成果,而是“资产重组”的结果,因此增值所产生的效益也应该采取“按资本(即土地)分配”的方式进行。所以说,耕地所有权资本化是解决土地有效流转的突破口。

“土地资本或资产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流转问题,那么在流转的过程中,是否会有“圈地”行为的发生?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农民作为弱势的一方,承包者应如何保障他们的根本利益?实践中的确已经出现了“圈地”这种情况!尤其在城郊,有些人进行土地流转,不是为了发展农业,而是为城市扩张储备土地,发展房地产。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国家应该尽快立法,要求耕地承包者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保证农业生产用地的基本性质不变;第二,保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湖南省可以先通过省人大常委会进行地方立法,要求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农用地的基本性质和用途绝对不能改变。在保障农民基本利益方面,可以允许农民用土地入股的方式获得分红,或者以出租的方式获得租金收入,这部分称之为财产性收入。同时,获得经营权的企业应安排每户1~2个作为其农业生产工人,提供工资,也就是工资性收入。并且,在农民转变身份为企业工人后,还应该考虑通过法律保障他们的子女享受相同的待遇。

目前,湖南省做的较为成功的企业,比如湖南熙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在土地流转方面就采取了这种方式。农民可以自由选择两种方式,以土地入股的,年底参与分红,不愿意入股的,可以给租金,两者水平基本接近。对合乎要求并且愿意进入企业的富余劳动力,企业安排每户1~2人在公司上班,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经过核算,以这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后,农民一年获得的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其原来耕作一年所获收益的3~5倍。用这种方式,熙可公司流转了大约7万~8万亩地。同样成功的还有浏阳的一家企业,他们通过上述方法把大片土地流转后,采用国际上最高水平的以色列技术栽种草坪。在土地的表面上铺一层膜后,在膜上面种植草坪。销售时将膜与草皮一起打捆运走,对下面的土地不产生任何影响。对不能及时销售的草皮,开发了滑草皮之类的旅游活动。而在草坪不能生长的季节,将膜揭起来种地,丝毫不影响收益。这种建立在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农业高效运营模式,将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效的结合在了一起,既让企业获得规模效益,又让农民获得更多收入。

推进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目前在国家的层面上还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笔者建议可以成立一个如“农村土地流转银行”之类的政策性银行,专门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在“不允许抛荒”的政策指导下,对劳动力不够或不愿种地的农民,可以指导农民到“银行”进行土地流转。国家以一定的价格将土地收购到银行后,再将土地承包给种田能手或企业。目前,农村采取的无论是农村合作社,还是企业承包土地的方式,都需要农民单独面对种地能手或企业,由于担心缺少监督和约束,难以有效保障自己的根本利益,因此不少农民并不愿意采取直接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而“土地流转银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有了这样的银行,以国家行为来保障农民的利益,农民可以放心地将土地经营权交给银行,这样就可以集中推进土地流转了。当然,这个银行必须是政策性银行,可以以村镇银行为基础开拓土地流转的业务,中央给予财政补贴,央行给予特殊的利息补贴,每年利息要减免。启动资金要给予扶持,涉及到一些烂尾帐的时候要买单,只有这样才能有组织、有计划的推进土地流转。

来源:中国改革发展

第四篇: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小康进程

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小康进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民族贫因地区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民族贫困县,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有效途径,大力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一、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 实践证明,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康建设的必然选择。结合永顺实际,必须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培育壮大农村支柱产业。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努力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精品基地。畜牧业方面,抓紧启动黄牛产业化“亿元工程”,沿张罗公路抓好6个存栏上万头的草食牲畜养殖基地,力争5年内全县黄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林果方面,重点抓好现有8万亩柑桔、2.5万亩猕猴桃的培管、品改和5万亩优质时鲜水果扩面;经作方面,突出抓好20万亩商品蔬菜、5万亩优质烤烟、10万亩药材、1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粮作方面,积极推广20万亩超级稻和金优系列杂交稻,建好5000亩松柏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逐步做大做强“松柏米”品牌。二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坚持走科技兴农的路子,充分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与高等院校及农业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积极兴办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农药低素低残留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深入开展农村学科技致富竞赛活动,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大力扶持科技示范大户,发挥其辐射带动功能,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率,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脱贫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依托“永顺农业网站”,引导农民开展有市场需求、能产生较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经营。三是加速农村生态建设。坚持把退耕还林作为最大的生态工程和富民工程来抓,积极推行林牧、林果、林油、林旅、林药相结合的五种退耕还林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抓紧落实好粮食、现金、种苗补助、管护人员报酬的兑现工作,切实增加农民现金收入。以防灾降耗为重点,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抓好病险水库除险保安和农田渠系配套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大力实施生态农园富民计划,加快生态乡镇、生态村寨建设步伐,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必须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要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积极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技术能手和农业企业集中,不断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坚持将扶贫开发资金和信贷资金向农业产业化项目倾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民间投资,吸引外地专家来县进行农业开发,集聚民间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机关干部和各类科技人员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干部以资金入股,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合伙进行农业产业化开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二是

要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建立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三高”龙头企业为目标,加大对前港公司、华信公司、多维康公司、凤沅食品厂等龙头企业的政策及资金的扶持力度,使之尽快做大做强,进入省、州级龙头企业范围。着力实施企业集团化发展战略,引导县内一些规模小、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外地大企业进行兼并联合,通过靠大靠强,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当前,要重点扶持前港公司组建武陵山天然牧业集团,与湘泉集团联手组建湘西奥瑞克医药化工集团公司,扩大肉、奶制品生产及活牛出口规模,抓好薯芋皂素、葛根素、茶皂素加工生产,带动黄牛养殖和生物药业加快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多层次增值增效。三是要搞活农产品流通。组织农业、畜牧、粮食、外贸、供销等部门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农副产品展销会,在沿海及国内重要省会城市设立农产品外销联系窗口,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努力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入市场,积极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农村专业作用、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实现联购联销和专业贩运。加大对销集环节的执法检查力度,抓好清障拆卡工作,建立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以销定产,规避市场风险,保护好农民利益。加快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增强市场服务功能,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三、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推进农村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永顺县位于大湘西旅游圈和湘鄂渝黔边区旅游的中心位置,境内拥有五个“国字”号旅游品牌,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要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着力抓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宣传促销,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带动功能,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空间,一是要大力发展旅游加工业。认真落实《永顺县旅游商品综合开发规划》,大力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标志性、收藏性、适用性旅游商品。加强对旅游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引导,积极改进工艺设计和加工设备,提高产品的档次,创立精品名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突出抓好土家织锦、腊染、石刻、根雕、盆景等民间工艺品生产和永顺酸菜、土家腊肉、万坪火腿、王村米豆腐等土特产品的加工生产,推进生产者联营、联合,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加工制作,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旅游商品加工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二是要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积极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广大农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为游客提供多种形式的旅游服务,重点引导王村、猛洞河、小溪、老司城等景区内的农户开办家庭接待站点,鼓励农民创办导游公司,发展导游业务,认真抓好猛洞河旅游车队规范化服务管理,高规格组建小溪旅游船队和环保车队,充分发掘民间艺术和民间绝活,壮大民间文艺表演队伍,满足游客多元化服务需求,促进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三是要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在风景区内和张罗公路沿线规划建好一批农业观光园区,形成青坪—王村旅游农业风光带。突出抓好王村茶园生态示范村建设,扩大雨龙紫薇基地规模,建好百亩紫薇观光园。积极扶持农户突出民族特色,注重田园风情,光建土家吊脚楼群,兴办小型度假休闲设施,种植盆景花卉、养殖珍稀动物,创办自养牧场、自摘果园、自采茶园和自渔池塘,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庄、干农家活”为主要形式的旅游观光农业,吸引外地游客来农家休闲度假,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第五篇:增加农民收入 文档

浅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

内容摘要: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二是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三是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农业增收的支撑点;四是减轻农民负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加,途径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阻碍了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步伐。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了农民纯收入增长幅度。二是就业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四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此外,因乱摊派

增加农民负担,也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针对以上问题,当前要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农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很大进展,但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由于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此,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是解决现阶段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

二、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

1、拓展农村就业领域

一是要放手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二是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增收拓展新的门路。

2、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

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已成为目前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政府一要引导、规范劳务输出,二要促进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后,农民可以放心进城务工,不适应还可以回到农村务农,既有利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三要抓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四要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减少盲目性,降低务工成本。

3、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在小城镇形成符合当地特点的支柱产业。要把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

三、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农业增收的支撑点

1、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换脑筋、拓宽视野,克服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的思想,鼓励他们面向市场,发挥所长,艰苦创业,勇闯新路,把他们培养成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2、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逐步建立起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科技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农村扩散。

3、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首先要抓好文化基础教育,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努力提高农民子女的入学率。其次,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第三,强化农民进行包括现代农业知识、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同时要在农村举办各种各样农民短训班,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新技术的培训力度,来提高他们增收的能力。

四、减轻农民负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保障

坚定不移的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的增收不会因其他隐性负担的增加,从而为农民的增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实现农民增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健全民

主、科教文化进步、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殷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农民真正增收,关键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农业,用市场的手段抓农业,要有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新思维,最终才能从根本上让农民摆脱贫穷,实现增收。

下载增加农民收入破解小康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增加农民收入破解小康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破解“三农”困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004年,我县紧紧围绕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总抓手,以......

    积极破解“三农”困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004年,我县紧紧围绕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总抓手,以......

    积极破解“三农”困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年,我县紧紧围绕中央1号文件和盛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总抓手,以农业结......

    增加农民收入情况汇报

    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 印台区农业局 (2010年7月2日) 一、基本情况近三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保持24.1%的增速,200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05亿元,同比增长5.14%。全区农......

    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新年前后,两则新闻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一是截至2014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结果,1月5日汇总至财政部,数字尚未出炉,已有消息称地方上报数据时倾向做大债务......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大全

    陇山教育学区 关于深入开展“转作风、破难题,创先争优在一线”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通渭县教育工作委员会《深入开展“转作风、破难题,创先争优在一线”主题实践......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武农党发﹝2011﹞5号签发人:赵小强 武山县农业局关于上报 开展破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的报告县创优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武山县县委办发(2011)104号文件精神《中共武山县委创先争优活......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陈家集中学“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县教育系统关于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和政县教育系统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为了确保活动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