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农村休闲旅游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调研对策
**镇位于**县西部,境内群山绵延,林木繁盛,溪流蜿蜒入境,风景秀美。尤其是双峰片,接天台华顶山东麓,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天然氧吧,适宜人们在旅游中放松身心,愉悦精神,回归自然。近年来,**镇农民在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发展自身特色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农家休闲旅游与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农家乐”之路。
一、发展现状
**镇农家乐发展主要以双峰片为主,分布在**、**、里**和**四村。自2005年至今,这四村有6户人家,20人经营“农家乐”,经营场所已达500多平方米。农家乐经营初具规模。为了使“农家乐”健康发展,2008年6月到10月,镇成校与农技服务中心对各经营户进行了经营方式、烹调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并在10月下旬组织他们到四明山实地考察学习,提高了他们的经营水平,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目前,**镇农家乐的主要客源是来自**、**、**等周边地区的客人,年游客量达到2万人次左右,经营利润5万余元。因这些游客大都是自带干粮为主,很少在“农家乐”场所就餐,故经营状况不甚理想,这些游客大多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来双峰游玩,欣赏自然美景,感受农村气息,体验农家生活。
二、发展农家乐优势
(一)自然风光“原汁原味”
双峰风景明丽,林木繁茂,翠竹漫山,山中混交林形成了一个天然氧吧,空气纯净。境内有清水溪与混水溪,两条溪流相邻,泾渭分明,穿境而过。螺丝潭潭水清澈见底,清幽秀美。
(二)农家资源丰厚多样
“农家乐”以丰盛可口的农家菜吸引众多的游客。农家菜主要有笋干菜、马铃薯、山芋、家鸡、野味等。游客多来自城市,喜欢品尝这些“土生土长”的菜式。各经营户也注重在烹调方式上“出奇制胜”,尽量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潜在市场十分可观
随着现代人对重返自然的渴求进一步增强,随着交通的进一步便利,随着自驾游的进一步盛行,喜欢到山村体验农家生活的人们越来越多。从长远来看,**离**、、**等城市的距离也较近,只要经营得当,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游客前来观光。
三、存在问题
(一)经营不够规范,缺乏科学管理。营业执照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制约了农家乐的良性发展。经营者注重农家风味的特色,但人居环境和服务质量并没有跟上。经营者的组织及管理能力不足,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作出决策,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在农家小院环境美化、服务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也相对较少。
(二)布局不够合理,缺乏准确规划。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农家乐总体规划还可以,但由于休闲农业具有分散的特点,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统一、适用的规范标准和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开发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开发缺乏创新意识,就着眼于在原有基础上经营,装修不够有特色,卫生设施也不够完善。
(三)资金准备不足,缺乏保障支持。农家乐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要求更多的资金投入以进一步建设配套设施,改善环境。农家乐经营场所都是由经营户自身居屋改建而来,本身投入有限,对高要求的建设资金显得有心无力。
(四)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品牌效应。在吸引客源上,经营户往往是被动地进行宣传,如在经营场所前竖立招牌,向游客分发传单(名片)等。宣传方式不够新颖,不够吸引人,不够规范化,宣传范围也仅仅局限在各自的接待范围内。“走出去”的意识不强,利用媒体、网络做大宣传,参加旅游节进行促销等要求还不明显,没有利用品牌产业带动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强化对农家乐发展的服务。党委、政府要把农家乐生态游当作该镇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从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角度出发,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全面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城建、农办等部门要积极对这一产业进行把关、帮扶,发展好这一农村经济新亮点。
(二)以农为本,夯实农家乐发展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同时提高农民的经营组织技能,利用农家乐集“吃、住、游、乐”于一体的窗口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建设。
(三)加大投入,建设农家乐发展的设施。一是要改善农家乐服务场所的环境,改变卫生状况,如清洁消毒设备要配齐,排污排水通道要通畅,服务人员要有必要的健康保障,要定期进行检查。二是要提高安全保障,要对老化的电路进行检修和改造,建设好必要的消防设施,拓宽道路,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扩大宣传,打造农家乐发展的品牌。通过各种媒体推介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及相关“农家乐”系列品种,突出“健康、绿色、休闲”三大主题,进一步拓宽市场,扩大**镇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影响力。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其农耕文化、乡土气息、民俗风
情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极具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该镇的自然风光和乡土资源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布局,通过积极的投入和广泛的宣传,在近几年内,“农家乐”将可持续地发展起来。通过这一纽带,农村可以接受更多的新观念、新思想,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农家乐将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
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第二篇:休闲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休闲农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以皖北地区为例
摘要:皖北地区主要包括阜阳、淮南、淮北、蚌埠、亳州、宿州六个淮河流域的城市,国土面积约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一,总人口约占安徽省的一半,是中原及江淮经济区的重要构成。全区八成以上是农业人口,农业一直是支柱产业。然而受到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该地区的经济比重不到安徽省的百分之四十,且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素质偏低、转移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的发展。休闲农业兼具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双重特征,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
关键词:休闲农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皖北地区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surplus labor and leisure
--In Wanbei area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northern area including Fuyang, Huainan, Huaibei, Bengbu, Bozhou, Suzhou six city land area of Huaihe basin, Anhui province accounted for about 1/3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accounted for about half of Anhui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Yangtze Economic zone.The region is more than 80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griculture is the pillar industry.However,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the region's economy accounts for less than
forty percent of Anhui Province, and the number of large, low quality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the transfer is difficult, to some extent,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Leisure agriculture has doubl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tourism economy, can provide the broad avenues of employment for the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Key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Northern Anhui
目录引言.............32 皖北地区剩余劳动力现状..............3
2.1数量规模巨大............3
2.2 素质偏低..........3
3休闲农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3
3.1 休闲农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强...........3
3.2 休闲农业适合于农村各种层面的剩余劳动力就业.....3
3.3 主要发展途径..............4参考资料:...............5致谢..............6
1 引言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以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民众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及农村生活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兴起于二十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地,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而我国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虽然发展前景较好,但是其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在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竞争力,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不相适应。因此,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果,改善农业环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年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皖北地区剩余劳动力现状
2.1数量规模巨大
皖北地区总人口约为5000万,但农业人口便有4000万之众,农村人口基数大且人有扩大之势。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农户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再者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投入和技术的增加,也将排除部分农村劳动力,因此皖北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极为严峻,转移就业任重而道远。
2.2 素质偏低
目前,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素质结构与城市劳动力需求的素质结构差异性
大,就业竞争能力低。主要表现为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这三个方面。且在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中除绝大部分中青年已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就业外,其剩余部分老龄化,女性化特征明显,健康状况不尽人意。3休闲农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随着现代化旅游的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全国各地的探索和实践来看,休闲农业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村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成为了当代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觉得新途径。
3.1 休闲农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强
旅游业是众所周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在旅游接待工作中,许多工作,都必须依靠员工的手工操作为游客提供富有人情味的直接服务,也还需要有一整套服务设施设备及其管理服务体系,它所直接需要的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可以说量多而面广。而休闲农业兼具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重特征,它还可促进为旅游业服务的有机农业、高科技农业、鲜活农产品的发展,就业的乘数效益大,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广阔的就业门路。
3.2 休闲农业适合于农村各种层面的剩余劳动力就业
旅游业就业的行业层次极其众多,其中不少工作不需要很高很复杂的技术,休闲农业更是如此。如从事休闲农业的购物生产中的编制业,旅游接待中的清洁卫生工作,旅游商店中的服务员,甚至农民自办旅馆、餐馆、加工纪念品等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都不高,这就为广大农村家庭妇女和尚不具备技术专长的青年以及老龄劳动力者提供了就业机会。特别是在乡村社会活动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的妇女,随着休闲农业的开发,与男子在体力上的差别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相反,妇女与生俱来的善于沟通、细心周到的天性在服务中有了用武之地,这不仅增加了妇女的收入,而且提供了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扩大了事业。
3.3 主要发展途径
吸引农民参与接待,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在条件好,游客较多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周边带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积极引导和吸引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成为市场经营主体,既可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为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新途径,又能够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离不开独特的乡村风光,特色农业和乡土风情,同时通过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也相应带动农产品的销售,推动农产品的加工与开发,促进农村产业的结构与调整。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休闲农业。皖北地区具有丰富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农林牧渔动物之景观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利用土地和设施建设的果园、盐田、畜牧场、鱼地、农地以及度假小屋等,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实现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
参考资料:
[1]陈永正;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J];中国农村观察;1987年01期
[2]侯晓虹;刘永义;刘云;王建林;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行为特征 [J];经济研究;1988年02期
[3]邓大松;孟颖颖;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 [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宋瑞;【浅谈休闲经济】;2001年5期
[5]惰春花;【乡村旅游:二十一世纪旅游新趋势初探】;
[6]陈吉元;【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1
致谢
时间如沙漏,细微但坚定不移的流淌着.回首在淮师大走过的三年,思绪纷飞,感慨万千.因此,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的感谢辅导员蒋老师三年多以来对我们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写下浓妆淡彩的一笔,我们即将独自远行,但是,在这前进的路上始终有您年轻但坚定的身影与我们相伴.同时,也感谢各位任课老师对我们的殷殷教导,你们不仅授予我们丰富的知识,更言传身教的让我们学会做一个勇敢坚强实事求是的人.真的,谢谢.班上的同学,宿舍的舍友们,始终给我最最坚定的支持与最最温暖的拥抱,也谢谢你们,在成长的路上能有你们相伴,我必将风雨无阻!
梁思倩
淮北师范大学
20100304023
第三篇:休闲与渔业互动 催热旅游经济
休闲与渔业互动 催热旅游经济
发布时间:2011-10-25信息来源:《今日岱山》 作者:於千惠
海风习习,海鲜飘香,渔歌号子不时在耳畔回荡。来自杭州的陈先生这两天住在衢山镇田涂村的渔家旅馆,他说,来到这里,很享受,真的不想走了。近几年,我县休闲渔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岱山旅游的特色品牌。
海岛旅游新亮点
“我们的休闲渔业服务项目很丰富,不但提供吃、住,还把渔船改造成休闲渔船,让游客出海,体验真正的渔民生活。”衢山镇田涂休闲渔业服务公司总经理乐崇明说,这段日子,从杭州、上海等地来的游客多了起来,特别是双休日乘坐休闲渔船的游客非常多,渔船供不应求,去年公司休闲渔船项目接待了游客1.2万人次。
休闲渔业的发展不但加速了岱山旅游业的发展,也使许多转产的渔民有了新的就业空间。
乐崇明说:“阿拉衢山田涂,光是休闲渔船这一项,去年就纯收入就达到30万元。”
“兰秀渔庄搞起休闲渔船后,去年4条船的毛收入达到63万元。”秀山乡兰秀渔庄总经理潘家开高兴地说,渔船上的从业人员都是转产转业渔民,捕捞年限都在20年以上,如今他们也吃上了旅游饭。
聚人气才能揽财气
“休闲渔业作为我县一种新兴的休闲旅游方式,以‘渔民上岸、游客下海’为亮点,吸引了岛内外游客。”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副局长殷光涛说,岱山发展休闲渔业,注重在旅游中提升内涵,着力延长蓝色产业链,从而让渔民们获得更多的商机和回报。
殷光涛介绍,岱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旅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势必要用全新的视角寻找新增长点,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而休闲渔业等特种旅游恰好体现了这些要求。不过,目前我县休闲渔业多半以群众或村(社区)自发为主,缺乏足够的行业引导。
打响休闲渔业个性品牌
浙江海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马丽卿说,休闲渔业附加值高,对地方经济带动明显,为渔民转产转业和渔业增效提供渠道。但是,岱山休闲渔业总体层次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强,市场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尤其是海洋品牌资源未能很好开发、利用。
建议岱山为休闲渔业制定发展规划,理顺休闲渔业的管理体制,搞好配套服务,避免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整合现有资源优势和品牌,重点扶持龙头项目,集中有限资源开展强势宣传,通过发挥龙头作用,实现品牌带动和资源整合。在游客项目的安排上,应当精心构思体现地方特色和个性特点,避免项目的雷同和发展模式的低层次简单复制,从而造成资源和民力耗费。另外,休闲渔业由于活动场地在海上,如何进一步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需要经营业主引起足够重视,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引导业主主动投保游客险等险种,强化经营风险控制。
有关专家指出,我县除对从业人员培训旅游业安全知识外,还应设法提高业主的经营管理能力,使休闲渔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强化宣传包装,发挥我县海岛与人文资源优势,设计出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产品,打造我县休闲渔业特色品牌,使我县休闲渔业做大规模、提高效益、提升品位,成为我县真正的朝阳产业。
第四篇:农村休闲旅游场所如何营造风景
农村休闲旅游场所如何营造风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兴趣的广泛,城市人喜欢到农村休闲旅游,所以在近郊区和名胜旅游区附近,休闲果园、休闲鱼场、休闲农庄、农家乐等各种休闲场所便应运而生。但勿庸讳言,有些农村休闲场所及其附近却缺乏协调的风景与基础条件,甚至是“大煞风景”,不利于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农村休闲旅游场所如何营造“风景”呢?
环境绿化。在休闲场所附近,如果有疏林地,则可采用楠竹等林竹种类进行补植,不仅可增加村民经济收入,且可迅速营造环境景观;在休闲场所附近,如果有未成林造林地,可进行垦复培蔸,促进生长,视造林时间长短连抚1~3年,并结合抚育管理,用楠竹和具观赏价值的阔叶树进行补植,使之形成混交林;在休闲场所附近,如果有坡耕地,为了恢复景区自然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可实行退耕还林,采用楠竹或桃、李、柑桔类等经济果木林树种造林,也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休闲旅游服务接待处和生活区的绿化美化要与建筑布局协调起来,布局或规则或自然,以与环境统一为原则,用花、草、灌、乔进行配置,可形态各异、灵活多变,形成多风格、多形式的绿化、美化效果。
道路绿化。对于农村休闲旅游区附近的公路,为了美化环境,可进行绿化改造。充分利用路旁的原有林木,对绿化效果差的地段通过补植、更换树种加以改造。树种配置采用乔灌搭配,使公路景观有起伏变化。在公路交叉口应留出安全视距,可选择的绿化树种有:樟树、玉兰、杜英、意杨、柳杉、紫荆、紫薇、海棠、夹竹桃、杜鹃等。对少数未绿化的游道地段,宜采用小乔木、花灌木进行自然式配置,给人以步移景异之美感。
停车场绿化。根据停车场高低起伏的自然地形,采用乔、灌、草立体配置,山、石、亭、榭相互衬托的规划布局。在停车场四周及游道两侧种植单行绿篱,高度以不超过50厘米为宜,树种采用大叶黄杨、女贞、小叶黄杨等,起导游和保护作用。停车场场内乔木树种可选用一些具有观赏价值、冠幅大的常绿阔叶树,如樟树、玉兰等,既能美景,又能遮荫,有利于游人活动。草坪依其功能规划为休息草地,考虑到游人践踏,可选择具有发达的横走茎、能很快将整个地面覆盖、同时耐践踏的草种。选择草种有:结缕草、狗牙根、天鹅绒草、假俭草、野牛草等。另外还要在停车场旁布设游道,路面可用碎石、鹅卵石、水泥方砖铺设,并适当配置坐凳,以供游人休息。
环境保护。为保证休闲区域内空气清新、环境优雅,防止生活垃圾、旅游垃圾对休闲旅游区的污染,可适当设置垃圾站、公厕和果皮箱,并对垃圾实行无公害集中处理。在旅游景点、接待宾馆附近,沿道路两侧每隔100米设置果皮箱1个,沿主要游道每隔150米设置果皮箱1个,在游人驻留时间长的休息亭设置果皮箱。生产、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经过化粪池、沉淀池、氧化塘处理,经检验达标合格后,才予排放。
道路建设。道路既是休闲旅游区的基础条件,也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7.0米或4.5米,路面宽6.0米或3.5米。农村道路根据情况可参照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20千米/小时,确定的路基宽度为4.5米,路面宽度3.5米,每300米设置长30米宽2.0米的错车道。对部分路段降坡、缓弯及全线路面拓宽、铺水泥。路基填方边坡一般为1∶1.5,根据实际情况可做调整,高填方路段坡面设浆砌片石护坡或坡脚挡墙防护,陡坡地段采用砌石路基,靠近农田、河沟地段设路肩挡墙防护。在急弯陡坡地段的路基外侧设置防撞墙。作为旅游区道路,同时结合考虑工程投资等问题,路面结构采用水泥砼路面。路面结构为:20厘米水泥砼面层、18厘米水泥稳定砾石基层,在局部地下水位较高路段,先铺一层砂性土路基再铺筑路面;对于游道,要求宽1.2米,采用15厘米厚碎石基层、10厘米厚混土层上嵌鹅卵石,在上下坡路设片石砌阶梯,纵坡大于18%地段设阶梯。在游道危险处加设护栏,采用高50厘米的不锈钢栏杆,并设置警示牌。
第五篇: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从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我区农家乐发展态势较好,经营农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总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区农家乐的发展基本上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整体开发的科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够完善,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存在散、小、乱、弱现象。
二是缺乏品牌特色。我区农家乐多数服务项目单一,特色不够明显,文娱活动匮乏,还局限在景区周边的农家餐馆这个层次,停留在打牌、观光、吃土菜这些低层次项目上,高档次、高品位、多功能的农家乐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区农家乐多为农民利用自家住宅进行简单改造而成,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缺少停车场、垃圾场、厕所、洗浴等服务设施,许多地方即使有也不符合游客要求。比如,在卫生方面,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厨房设备简陋,卫生消毒设备短缺;在环保方面,排污管建设滞后,村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安全方面,随着农家乐经营户家用电器的增加,负荷加重,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使农村防火压力剧增。
四是服务水平不高。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都是家庭成员,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
对加快我区农家乐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乐作为一种休闲养生旅游面着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应突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突出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农家乐布局。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指导和加快农家乐发展的路线图。应通过规划引导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
一、雷同较多、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在编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等因素,并与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接,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合理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示范乡的综合开发建设,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总体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和民俗特色,重点建设一心四区,一心即农家乐综合服务中心;四区即生态观光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民俗体验区和旅游新村示范区,大力发展不同定位方向的农家乐产业,在全区汇成有特色、有基地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吸引周边县市甚至外省市的游客。二是延伸链条。坚持把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完善旅游六要素相结合,重点把红牛、金果、武术等金字招牌融入到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业兴旺、百业联动的农村经济格局。三是错位发展。按照高、中、特三种档次进行优化组合,即高档农家乐进入古镇,中档农家乐分布在文化一条街,特色农家乐(背包旅游族农家乐)以陇东民居的形式集中到风情大道北侧,从而在不同区域集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农家乐,使其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2.突出引导扶持,加快扩张农家乐体量。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虽然主要利用农村现成的生态环境、农耕文化和农户闲置的住房,但要适应旅游发展,满足游客需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农户家庭收入有限,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扶持。一是在项目上扶持。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村集中布点建设农家乐项目。二是在土地上扶持。随着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控制更趋严格。农家乐的一些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制约。因此,对发展农家乐应出台比较灵活的土地政策,保证农家乐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在资金上扶持。对有条件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应采取灵活、便捷的办法,积极为其办理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兴办农家乐融资难题。同时,可设立农家乐发展专项基金,对发展较好的农家乐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适当奖励。
3.突出挖掘特色,着力打造农家乐品牌。特色和品牌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有特色,才有市场,才有竞争力、生命力。要充分利用我区优势,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用特色树立起农家乐旅游品牌。一是突出农字特色。农家乐旅游的优势在农。农村特有的、传统的、陈旧的东西正是农家乐旅游中最有价值的。突出农字特色就在于:吃要突出土味、绿色,游要突出生态、自然,购要突出特产、实惠,娱要突出农本、参与,行要突出方便、快捷。所以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特产,开发五爪菜、蕨菜、贵妃杏、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绿色食品和地方风味小吃,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旅游方式,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二是做足乐字特色。旅游的目的就是放飞心情,寻求乐趣。要充分挖掘田园乐趣、民俗乐趣以及农村生产、生活乐趣,让都市游客在民俗体验、农事劳作中得到放松,享受快乐。同时,还可以无中生有的创意思维来谋划农家乐娱乐项目,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新的游乐项目,满足游客寻求快乐的目的。三是彰显文化特色。我区地处陇东东部,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地坑庄子、社火、庙会、秧歌、眉胡、笑谈、民间传说等民俗文化丰富。发展农家乐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欣赏性强的特色亮点,使农家乐休闲活动从单一的餐饮品尝和自然观光逐步向农事参与、民俗体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方式发展。
4.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为了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和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应适时出台《农家乐经营管理办法》,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建立管理机构。重点建立以农办、旅游、食品药监、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单位为成员原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具体指导管理全区农家乐的建设、发展。二是实行市场准入。根据农村环境、农民家庭、农事活动等有关认定条件,把农家乐经营户与小饭店、小餐馆区别开来。对符合认定标准的,由乡镇审核后,由区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办公室审批发证,并建立档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挂农家乐标志牌,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定期考核评比。对农家乐实行质量监管和动态管理,每年对农家乐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认定准则的,吊销相关证照;对设施完善,特色突出,具备一定规模的依据《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进行评级授牌,并扶持其做大做强。四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依托劳动就业培训基地或委托职业院校,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加强旅游知识、规范服务、食品卫生、安全生产以及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农家乐的服务水平。
5.突出宣传推介,拓展农家乐客源市场。宣传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魅力宣传推介出去,游客才会慕名而来。一是典型宣传。在全区范围内选择2-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经营户进行重点扶持、包装、宣传,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农家乐特色品牌。二是媒体宣传。利用养生、旅游,或策划制作广告宣传牌、拍摄电视风光片、编辑风光画册、刻录宣传光盘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区农家乐的人文景观和特色。三是活动宣传。利用旅游文化节、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活动,大张旗鼓地专题推荐星级农家乐,切实提高我区农家乐品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