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县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我县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来源: 作者:漆文明 发布日期:2010-01-18 19:57:50 查看次数:533 次 摘 要:
2009年,我县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县委、政府以保障民生为理念,认真谋划科教文卫等各项工作,真正把各项工作与民生挂钩,做到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科技推广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依靠科学致富的甜头,我县创新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模式,根据农民实际需要推广实用科学技术,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效果良好,58名县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做好农民与县科技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推广的科学技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并产生实实在在的增收富民效应,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积极性高涨,2009年,我县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大力加强教育事业发展,整合优势教学资源,新建校舍88266平方米,完善八配套设施。积极推进双语示范教学项目,投资2460万元建成24所双语幼儿园,配齐配强师资力量,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高质量的双语学前教育。
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注重服务功能,新建6个乡镇文化站,3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25家农家书屋,配齐服务设施,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县文化部门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全年播放电影3960场次,文化下乡332场次,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最偏远的乡镇安装直播卫星接收器2758套,解决了边远地区农牧民看电视难的问题。
为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2009年我县新建了镇卫生院及12个村卫生室,目前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参合农民达到27.3万人,参合率达98.5%,农村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看病就医得到进一步保障。
通过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我县农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事业的发展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第二篇:加强机关建设推进档案事业长足发展
近年来,**市档案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档案局的具体指导下,坚持“抓学习,促团结;抓工作,促效益”的基本工作思路,按照省档案局的工作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和档案业务建设,积极拓展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努力提高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档案工作有了长足发展,较好地服务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强机关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档案系统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构建和谐,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市档案局把学习教育活动贯穿到工作的始终,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提高了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在全局形成了团结实干的新局面。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档案业务学习,坚持每周四集中学习制度。市档案局每月制定一次学习方案,建立学习档案,灵活多样组织学习。几年来,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2004年以来,结合实际,先后组织开展了讲团结大讨论、“增进团结,树好形象”、构建和谐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增强了全局干部搞好团结、构建和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三是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工作职责、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和工作制度等近50项,汇编成册,人手一份,进一步规范了机关工作,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实现机关工作有序运行。四是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对照标准,分步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机关的整体工作水平。2005年,市档案局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全局出现了团结、和谐、争先的全新工作局面。
二、加强宏观管理,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市档案局认真履行对档案事业的管理职责,一是经积极争取,档案工作列入了**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使档案事业和本地经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有了保障。制定并与市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市档案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二是加强业务指导,开展目标管理工作,促进了全市档案工作上水平。2004年以来,有1个企业达国家一级、4个企业事业单位达国家二级、17个企业事业单位达省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标准,14个机关达市县一级先进标准。三是加强对重点工程档案的监督指导,认真做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重大活动等文件材料归档和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社区档案工作的指导。四是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等级标准》,市委、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加强**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各级档案馆建设。五是贯彻《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办法》,制定并经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加强电子公文归档、电子档案管理的意见》,推进了全市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六是按照省档案局关于“开展如何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调研活动”的部署,2006年4月,在全市档案系统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在调研活动中,局领导带头撰写调研报告,各级档案部门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用超前的眼光去总结探索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全市共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16篇,全部参加全省的论文评奖活动,有数篇获奖,调研活动取得可喜成果。
三、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市档案馆管理水平
**市档案局切实加强市档案馆基础工作和办公设施建设,改善了市档案馆档案的保管利用条件和局馆的办公条件,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市财政加大对市档案局馆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2004年7月以来,共投入130
多万元,用于市档案局馆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安装了库房自动气体灭火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智能档案密集架、声像档案柜、目录柜、消毒柜、面包车、电脑、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和空调等设备,更换了库房大门,更新了办公桌椅,建立了局域网,开通了互联网,建立了**档案信息网站,使市档案局、馆的保管利用和办公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这是市档案局、馆成立以来基础设施投入最多的时期。2004年,市档案局将市档案馆达省一级档案馆列入工作目标,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积极争创省一级档案馆。三年来,共收集、征集各门类档案资料33700多卷(件),整理档案资料8000多卷、册。开展了开放档案鉴定、编目等项业务工作,按标准和规范完善了各项基础工作,档案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基本达到省一级档案馆标准。
四、实施依法管理,进一步推进档案法制建设
**市档案局积极探索和创新档案执法的新路子。2005年,主动联合市人大法工委、市政府法制办制定印发的《**市档案执法检查复查标准》,组成联合检
第三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促进检验检疫事业的长足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促进检验检疫事业的长足发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是指导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近年来,甘肃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把推进党的建设与推进检验检疫事业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检验检疫工作职能,服务甘肃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外贸、调整结构、处置三鹿问题奶粉、抗震救灾、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充分发挥了党组的领导核心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各项任务完成。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们改革开放意识和思想观念与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外经贸发展的结构不合理、基数小、产品单
一、技术含量不高。甘肃检验检疫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少数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管理能力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验检疫事业的科学发展。2009年10月,省委、省政府综合分析甘肃省情,适时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为全面提升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绘制了蓝图,也为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带来机遇。甘肃检验检疫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增强忧患意识,把党的建设作为全局性长期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带动和促进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
一、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甘肃检验检疫系统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于创新精神的要求,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建设学习型的党组织。要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要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保证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的时间和质量。各级领导干部要作自觉学习的表率。机关党委、各党支部要认真履行组织党员学习的职责,探索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自学、举办培训班、党校培训等手段,为党员干部学习提供平台;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的落实。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引导党员干部紧贴甘肃检验检疫系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紧贴思想工作实际,把政治理论学习与改造世界观结合起来;与解决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与促进检验检疫事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大兴学习业务之风,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检验检疫业务水平。要加强对甘肃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要安排不少于两个月的调研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每位班子成员每年至少要向班子提交一篇有问题分析有对策思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和推动作用的调研报告。当前,要紧密联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个工作大局,创造性地贯彻国家质检总局党组、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甘肃检验检疫事业发展新思路,不断提升检验检疫水平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要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要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为重点,创新党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措施和方法。要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以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局党组要加强决策咨询工作,在重大问题决策前,要广泛听取和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发挥研究咨询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中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要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失误纠偏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严格执行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珍惜团结、维护团结、加强团结。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切实理顺党的领导与行政领导、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要按照德才兼备要求,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和造就一支忠实履行检验检疫职责,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检验检疫干部队伍。
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扎实做好局机关、直属单位、分支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调整配备工作,形成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尤其要选好配强各单位正职领导干部。积极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的差额选拔干部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制度。积极落实局机关、直属单位、分支局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干部交流轮岗要制度化。选派优秀干部到总局和分支局挂职锻炼,选调分支局干部到局机关挂职锻炼,健全机关内管理人、财、物和执纪、执法等重要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制度。
切实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各级干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认真抓好干部个人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落实;运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考察考核情况等结果,加强对班子状况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完善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坚持奖惩分明,把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特别要关心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继续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和“人才强检”战略,把培养选拔学科带头人作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培养和造就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检验检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抓基层强基础,进一步增强机关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检验检疫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要着力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局党组按照“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切实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导。局党组书记对甘肃检验检疫系统机关党建工作负总责,是抓机关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要抓好分工范围内单位的基层党建工作。局党组要加强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配好机关党委专职(常务)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定期研究讨论机关党建工作。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局党组班子成员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今后要逐步落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列席有关局党组以及行政会议制度;配合干部人事部门对机关行政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民主评议,对行政干部的任免、调动和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制度。局党组要与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加强沟通,建立机关党建工作联系机制。
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从甘肃检验检疫局的实际出发,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科学的设置基层党组织。要选配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定期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对新任书记进行上岗前培训。要把基层党务工作作为培养领导人才的重要岗位,选派素质好、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同志充实党务干部队伍。要关心党务干部的成长进步,通过集中培训,轮岗交流、实践锻炼等途径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要切实推进机关党组织工作创新。要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机关党的工作始终。要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党建网站、党建论坛、党建园地、学习讲坛等,开辟党建工作新领域。要结合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争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文明单位、文明机关、和谐机关等活动为抓手,探索机关党组织工作的创新。机关党组织建设要以建设一流的班子、打造一流的队伍、培养一流的作风、创造一流的业绩、树立一流的现象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先进机关党组织的活动。
要切实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严格落实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制度和规定,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创新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结合履行岗位职责,通过开展党员承诺制、主题实践、建功立业、典型示范等活动展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健全党内表彰制度,每年“七一”对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严格按程序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
五、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树立检验检疫部门良好形象
要以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为核心,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严肃纪律为抓手,着力解决党风、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和作风促政风、带行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认真研究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严格控制会议数量、人数、经费; 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八项规定要求,进一步控制办公经费; 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增强党内民主生活的原则性和实效性。
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反腐倡廉工作新成效。
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权力观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坚持深入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创新方式,丰富内容,增强实效。要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计划,制定检验检疫廉政文化建设意见,积极倡导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等制度;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切实加强对各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和廉政风险防范。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审计和监督。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和工作计划,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要严格执行质检系统行风建设“十不准”规定,认真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提高社会满意度。
要把党建工作纳入本局总体工作布局,经常研究解决党建工作的重要问题,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要加强对群团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等群众组织,党组要每年听取一次工作汇报,提出指导意见,最大限度地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要把党建工作情况纳入“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体系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与行政业务工作考核一并进行,要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进甘肃检验检疫系统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第四篇: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进展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进展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五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污染治理投资保持较快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保护全面加强,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进展。
一、污染治理投资较快增加,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加大
环境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十一五”期间,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资金渠道,强化环境污染防治管理,污染治理投资保持较快增加,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加大。
2009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4525亿元,比2005年增长89.5%;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30%提高到2009年的1.33%。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12亿元,比2005年增长94.8%,城市燃气、集中供热、排水、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境卫生五项投资增长幅度分别是27.9%、67.4%、98.3%、122.4%和114.1%;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1570.7亿元,比2005年增长1.5倍(见附表1)。2009年营林固定资产投资1351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其中国家投资710亿元,增长101.4%。的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实际投资额。其中“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1.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000多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关闭5000万千瓦的任务;分别淘汰炼铁、炼钢、水泥、焦炭和造纸等落后产能1.1亿吨、6860万吨、3.3亿吨、9300万吨和720万吨。全国累计建成运行5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5000万吨/日。
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据初步测算,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左右,均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2.工业三废治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到2009年底,全国共有废水治理设施77018套,比2005年多7787套;有废气治理设施176489套,多31446套,其中脱硫设施26995套,多4347套。全国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2890万吨,比2005年增长1.7倍;工业烟尘去除量32848万吨,增长59.6%。2009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4.2%,比2005年提高3.0个百分点;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去除量达1321.3万吨,增加21.4%;工业废水中氨氮去除量64.1万吨,增加32.6%;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1.0%,提高11.6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0.3%,提高7.4个百分点;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89.9%,提高14.8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0%,提高10.9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1608.2亿元,增长1.1倍(见附表2)。
3.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10年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由2005年的41%提高到60%;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05年的27%降低到16%,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上持续好转。
4.城市空气质量稳中趋好。2009年,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0.035毫克/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17%;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46毫克/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24.6%;地级以上城市达到或优于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比例达到79.6%,比2005年明显提升。
5.城市环境治理能力继续增强。2009年底,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9052万立方米,比2005年提高58.1%;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0%提高到2009年的75.3%。2009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5734万吨,比2005年增长1.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1.4%,增加19.7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05年的32.6%提高到2009年的38.2%。2009年全国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354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好的城市占5.9%,较好的占68.7%,轻度污染的占24.3%,中度污染的占1.1%;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的334个城市中,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的占67.1%,较好的占27.5%,轻度污染的占4.2%,中度污染的占0.9%,重度污染的占0.3%。
三、生态保护全面加强
“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推进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措施,全面加强了生态保护。
1.造林步伐继续加快,森林面积保持增长。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资料显示,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9545万公顷,比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增长11.7%;森林覆盖率为20.36%,增长2.1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为137.2亿立方米,增长10.2%。2010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592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9.6%。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46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58.4%。
2.湿地保护全面加强,湿地保护网络初步形成。国家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2010年)》,完成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201个,5万多公顷湿地得到恢复。湿地自然保护区达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达100处,国际重要湿地达37处。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0.3%,较“十五”时期末增加5个百分点。
3.防沙治沙建设扎实推进,沙化土地面积继续缩减。第四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2005—2009年)结果显示,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比上个监测期年均多缩减43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的省份增加到29个。2009年全国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53万公顷。
4.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加强,重点物种保护稳步推进。截至2009年底,国家划定禁猎(采)区2667个,总面积为8462.4万公顷。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458处,总面积1652.50万公顷。重点物种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濒危物种保护制度继续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得到加强。大熊猫等50多个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种群持续扩大,苏铁等千余种野生植物人工种群基本建立,野马等物种回归自然进展顺利,野生动物损害补偿试点有序推进。
5.水土流失治理稳步实施,治理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我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扎实开展,重点流域生态保护稳步推进。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0454万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989万公顷。
6.自然保护区继续增加。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541个,比2005年增加19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477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9个,比2005年增加76个。
“十一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在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节能减排的压力日益增加;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危险废物和化学品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实现“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目标任重道远。为此,“十二五”期间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保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五篇:社会事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的养老保险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以改革、稳定、发展为大局,认真抓好有关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突出抓重点、攻难点,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截止5月底,全市共为60632名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费17148万元,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其中市直有离退休人员27658人,发放8233万元。当期没有出现新的拖欠。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保发放工作,一是继续强化工作责任制,始终将确保发放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紧抓不放,使保发放始终得到高度重视。二是进一步完善了资金调度办法,合理使用中央财政补贴,强化了资金的预算管理,有效缓解了各县(市、区)的资金压力,为资金筹措到位打下了基础。三是坚持并完善养老金发放监控制度,实行养老金发放情况按月内部通报和向社会公布制度,按照要求统计发放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情况并认真核实数据,及时提供给劳动保障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确保发放落实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是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今年6月份,我市围绕规范统筹项目、巩固社会化发放、切实做到足额支付对各县(市、区)进行了检查督促,并通过对群众来信来访实行重点督办,力求消除工作死角,实现了全市当期无拖欠。
(二)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1、加强领导,强化征缴力量。处领导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征缴工作进行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征缴工作得到组织保证。同时单位抽调专车,积极下企业、跑银行催缴养老保险费。由于领导的重视,全处自上而下层层联动,形成了大家都来关心基金征缴的可喜局面。通过努力,大部分企业法人代表对养老保险工作也非常重视,想方设法缴纳养老保险费,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
2、加大清欠力度。今年年初我们就对对清欠工作进行了部署,研究制订一些了具体措施,如签订还款协议、对欠费大户进行通报、商讨资产抵押等,并且进行了落实,有重点、有目的对欠费大户企业进行了专门走访,与法人代表进行面对面磋商,督促其缴纳养老保险费。通过努力,上半年全市已清欠2965万元。
3、抓目标管理,形成有效的内部竞争激励机制。为积极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我们把全年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任务分解到月,细化到征缴科室,落实到人头,逐月考核评比。此举不仅使征缴科室职责更明晰,同时也增加了征缴科室人员的责任感,调动了工作主动性,还形成了科室之间的比、学、赶、超新局面
4、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对于欠费100万元以上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并逐月将其清欠情况向四大班子领导、各职能部门和主管局(委)进行通报,便于各级领导决策,及时和各部门沟通并加强配合,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形成清欠合力。
5、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河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配合劳动监察部门对恶意拖欠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在已送达限期整改指令书的基础上,依照法律程序强制收缴。
6、做好收入申报工作,确保基金应收尽收。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市保险处于3月开始开展了市直参保企业2005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报工作,并以此切入点,全面检查参保单位执行政策情况,对违规企业实施重点稽核。由于措施得力,征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我市的确保完成基金数为28500万元,全市上半年实征养老保险费1348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7.3%。
(三)扩面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今年扩面工作的重点是新开办企业、私营个体企业和各种性质的临时用工,职工构成情况复杂,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缺乏参保的自愿性,针对这种这种状况,市保险处采取有效措施,一手抓扩面,一手抓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全面促进了扩面工作的开展。
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维权意识。为使参保单位和人员对社会保险政策有更深的了解,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不断提高员工的社会保险意识,树立参保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观念,增强企业、职工的参保积极性。
2、创新工作机制,对参保单位实行上门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扩面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转变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方式,积极实行上门服务,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法规。
3、积极做好因破产、经济性裁员等企业分流职工的养老保险续接工作。对于失业人员、出再就业中心等接续养老保险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关系人员,落实了“告知”制度,下发了《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千方百计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转移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增强职工参保的自觉性,保持职工参保的连续性。上半年,全市续保人数达1643(其中市直410人)。
4、采取有力措施,严格依法办事。1-6月,我们共向31家企业下达了《办理社会保险手续通知书》,对于拒不参保企业,配合劳动监察支队坚决予以行政处罚,确实有效地利用和发挥现有法规的效能。截止5月底,全市新扩参保职工4573人,完成目标任务(8600人)的53.2%。其中市直新扩1672人,完成目标任务(3550人)的47.1%。
(四)企
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我市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条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逐步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不断规范管理,拓宽服务内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根据豫劳社险金函[2005]16号文件精神,我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成立了检查评估领导小组,通过实地检查、座谈、查看工作方案、制度及相关台帐等方式,于2005年6月6日至6月14日对所属6个县(市、区)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条件。我市于2004年底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我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规划部署,对落实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条件、管理服务内容和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许昌县、襄城县根据本县实际也相继出台了实施意见。许昌县、魏都区、禹州市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了岗位职责、考核制度、统计报告制度、工作流程等相关制度和规定。同时工作条件进一步完善。全市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共有63 街道(乡镇)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252人。其中,魏都区6个街道劳动保障所有5个建立了宽敞的服务大厅,另外1个街道服务大厅正在筹建之中。全市已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平台的 63个 街道(乡镇)、43个社区全部配备了计算机,实现了微机管理,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拷盘的方式与街道(乡镇)、社区和企业退管组织实现了资源共享。
2、管理服务内容不断拓宽。首先,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卡)。全市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街道(乡镇)、社区、企业退管组织按照劳社险中心函[2003]37号文件规定的数据项目,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卡),并登录了微机。截至5月底,共填写《许昌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登记表》53350份。第二,发放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为了便于街道(乡镇)、社区开展服务,我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劳社险中心函[2003]37号文件规定的服务项目统一印制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分发到各县(市、区)。截至5月底,已向退休人员发放联系卡 6020 张,受到了退休人员的普遍欢迎。第三,定期开展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各县(市、区)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尽相同的认证方式,如禹州市采取指纹鉴定系统开展认证,许昌县采取了数码认证,长葛市采取了电子扫描认证,其他县(市、区)采取了照相制卡等认证方式。各县(市、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街道(乡镇)、社区积极协助其他地区社保机构进行认证,能够做到主动上门认证,共备案协助认证记录360 人次。
3、因地制宜地开展其他服务活动。由于经济条件不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也相应差别,全市各级社保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其他服务活动,努力拓展服务内容。通过设立政策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许昌县下发了专门文件接收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建立了标准的档案室,微机排列,专人负责,目前已接收档案2591份,并为退休人员建立了健康档案。魏都区和许昌县建立了高龄和特困人员服务台帐,成立了退休人员互助组织,如夕阳红协会、781协会等。襄城县按行业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并进行政治学习。到5月底,全市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达到53350人,社会化管理率9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4%;纳入社区管理37369人,社区管理率6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7%。
(五)做好了市级统筹前期准备工作。根据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已于6月22日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施行意见》,7月1日起,市级统筹工作将正式启动。实行市级统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各方面利益调整。对此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测算、调研等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市级统筹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完善县(市、区)养老保险基础数据库。针对县(市、区)基础管理工作较为薄弱的情况,我们一方面规范业务管理,另一方面重点开展县(市、区)基础数据库的健全完善工作,确保有关业务和数据能快速、准确移交。二是制订了相关草案。依据市级统筹“五统一”原则,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订了有关市级统筹的配套文件草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规定》、《养老保险业务操作规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管理规定》、《关于许昌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设置等有关问题的意见》、《经费管理办法》和《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等。根据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7月份全市可以实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企业养老保险费率及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统一。筹集和管理使用基金和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人员管理的统一,由于省编办文件尚未下发及财政专户设立等因素制约,暂不能实现。
(五)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1、进一步强化信息管理工作。为加快金保工程建设,实现全市数据共享,今年以来,我处抽调专门计算机人员长期到县(市、区)进行业务指导,对照80项数据指标,加快数据整理,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进展,数据质量逐步提高。截止目前,全市各县(市、区)数据基本整理完毕,为全市数据整合和市级统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展了县级规范管理达标活动,省中心对39个县(市、区)进行了认真检查验收,其中我市的许昌县通过验收,成为全省首批12个达标单位之一。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到今年底,魏都区和禹州市要达到验收标准,其余县市也要在明年年底前达标,我市的基础管理工作全面得到提高。
3、严把退休审核关。在计算审核退休待遇时,我们认真审核档案,对有关退休条件、退休待遇的基本数据、基本情况逐一核实。尤其是对年龄、特殊工种年限等进行严格审核,严格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