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安3-社会事业
近年来,南安市文化体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
文体设施日臻完善。全市建有文化馆、图书馆、李成智公众图书馆、美术馆、高甲戏剧团、燕山侨乡儿童文化园等文化设施。文化站面积平均达865平方米,平均藏书3986册;每个文化站都设有10个以上文化艺术活动团(队),每个村文化室都设有4个以上的活动项目;全市95%的社区、村居建立了文化娱乐中心,活动面积平均120平方米,平均藏书800册。市图书馆和李成智公众图书馆都被文化部分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诗山、码头文体服务中心是全省“百强”文体服务中心,燕山侨乡儿童文化园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农村儿童文化园”。南安体育馆占地面积57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706平方米,有固定席座3305位。全市新建有7个室内体育馆、4个游泳池、5个标准400米田径场、7个250米田径场、45条全民健身路径,90个标准灯光篮球场。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近几年,共有35个作品在省部级比赛中获奖,其中,合唱作品《天公落春雨》获全国第二届“蒲公英奖”创作银奖。小戏《十步送哥》获全国第11届“群星奖”金奖。歌曲《把心贴者南安》获全国优秀城市歌曲比赛评选特别金奖。小品《我是郑成功》获2002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剧目一等奖、导演奖、优秀表演奖。木偶戏《清源仙女》获“金狮奖”第二届全国木偶戏皮影比赛作曲奖。舞蹈《牵手》和小品《男人的面子》分别获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银奖。小品《步步高》获第11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剧目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优秀表演奖。歌曲《天公落春雨》获福建省第四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在其他全国性各类文化艺术重大评比中,我市的一批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脱颖而出,捷报频传。
群众文体活动异彩纷呈。举办了五届广场文化艺术节、九届南音大会唱、民间职业剧团展演、社区民俗文化活动、七届南安市运动会及中小学生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老年人健身节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还承办全国性大型文艺活动,如2002年的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比赛、2003年的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颁奖晚会等重大活动,打响了南安品牌,展示了南安魅力,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文物保护成效显著。全市有郑成功陵墓、九日山摩崖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和安平桥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市。考古工作有实质性突破,东田南坑窑、篮溪窑部分窑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出土了大量的陶瓷标本。全市3个文管所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郑成功纪念馆的宣传接待工作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接待人数超过50万人次。
全民健身热遍城乡。已连续五年参加泉州市全民健身宣传月暨全民健身节活动,组织上万人参与活动,取得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团体总分第二名一次、第三名二次的优异成绩,连续三年组织参加泉州市公仆杯篮球赛,获得第三届公仆杯篮球赛亚军,多次组织参加各级的太极拳、钓鱼等项目的比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涌现出全民登山热潮、健身太极拳、木兰扇等全民健身的新形式、新热点。
体育竞技硕果累累。参加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荣获团体金牌一枚,实现了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金牌零的突破。组团参加泉州市七运会,夺得金牌总数第一。10年来,获得全国田径分龄赛11块金牌、1块银牌、5块铜牌;获得省运会和省级田径、射击、体操、羽毛球等项目的31枚金牌、12枚银牌、21枚铜牌,在篮球比赛项目上,共获得15次冠军、7次亚军、2次季军。
文化体育对外交流丰富多彩。美俄勒岗州波特兰市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主任、网络专家威廉斯先生到我市2个公共图书馆考察。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军歌舞团莅临我市人民会堂演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事务专员英格哈特考察九日山摩崖石刻和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我市部分文艺工作者赴港举办《梦圆香江》文艺晚会,祝贺第五届世界南安同乡联谊会隆重举行。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华人团体派团参加两届南音大会唱。香港、印尼、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派队莅临我市参加“第六届郑成功杯国际男子篮球赛。我市女篮应邀出访菲律宾,参加2004年菲律宾“国家女子篮球冠军赛”获冠军。市体校男子篮球队于2002年参加在香港举行的香港、广东、澳门、福建四地篮球赛,获得了冠军。2002年新加坡国立南华中学女子篮球队访问我市,与市体校及周边学校进行了友谊比赛。我市足球队与香港足球福建元老队进行了两次互访。多次举办“中日女排对抗赛”。2005年3月派团参加第三届香港国际武术节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文化体育对外交流活动,加深了感情,增进了了解,宣传了南安,扩大了南安的知名度,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医疗卫生发展情况
近年来,南安市卫生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以及党的各个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医疗救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低耗、便捷、安全”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1、卫生事业基本概况
全市现已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89个,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1个,共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市医院、)、二级甲等专科医院1家(市中医院)、县级一等卫生防疫站1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1家(市妇幼保健院)、二级乙等综合医院2家(海都医院、南侨医院)、一级甲等综合医院2家(英都、洪濑中心卫生院)、中心卫生院5家(英都、洪濑、官桥、码头、罗东中心卫生院)。医院总床位数1675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0.97张病床。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350人(其中中级职称295人,高级职称88人),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2.38人。全市还建立有卫生所(室)840个,拥有乡村医生1274人,门诊部13个、个体诊所5个,初步形成一个覆盖全市城乡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2、卫生事业体制的改革情况
(1)推进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本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互补的精神,对原有的设置分散、职能单一的疾病防治机构进行科学而合理地调整,将市卫生防疫站、市皮防院和市健教所合并,建立起综合性的集疾病预防与控制、应急预警与处置、疫情收集与报告、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要求,成立了市卫生监督大队,强化了原来薄弱的卫生监督执法职能,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机制。
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了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在市卫生局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配备了5名专职人员,提高了全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2)全面实现区域卫生规划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对市区卫生资源进行布局整理,科学规划。目前,南安市市区区域卫生机构已完成重新布局,区域卫生规划走出实质性的一步,市区“两翼并飞、四轮齐动”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按卫生需求和区域卫生规划设置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做到每个乡镇保留一所政府办的卫生院。
(3)强化了药品采购工作的管理监督
通过药品集中招标跟标采购,强化了对药品采购工作的管理监督。2000年药品采购工作采用招标,2002年以来药品采购工作采用招标跟标,全市组织进行了9期政府统一招标跟标的药品采购工作,降低了药品采购的费用,让利给就医群众3286.75万元,比国家规定的药品批发价平均降价33.46%。
3、基础卫生工作情况
(1)加大卫生投入,创等达标工作得到落实
“十五”期间,卫生基础建设总投资20188.70万元,其中投入建筑12331万元,设备7390万元,其他467.7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56372平方米;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总值累计达2.8840亿元,比“九五”期间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总值增加了3.9倍。
在创等达标活动中,经过努力,市医院、市中医院、市疾控中心(防疫站)、市妇幼保健院分别被授予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县级一等卫生防疫站、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称号;海都医院、南侨医院被授予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英都、洪濑中心卫生院被授予一级甲等综合医院。除省新镇卫生院外,全市各卫生院基本实现一无(无危房)、二有(有生活用房、有业务用房)、三配套(人员配套、技术配套、设备配套)目标。
(2)妇幼保健工作在艰难的环境下不断发展
“十五”期间,全市开展了妇科病普查,普查率达到53.43%,妇科病检出率为13.47%,治疗率为99.82%。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82.17%和85.22%,高危孕产妇筛查率为13.92%、管理率为100%,孕妇住院分娩率为99.41%。
(3)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建设加快进行
全市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调整了农村卫生机构的结构和布局,建立了符合农村实际、能满足农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全市416个村(居)均配备卫生所(室)。
对农村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医疗业务水平。“十五”期间,全市组织乡村医生培训达1500多人;完成了村卫生所(室)1274个乡村医生资格的重新认定工作;全市共有84人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乡村医生系统化培训及考试,合格率达96.5%。
4、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情况
全市初步建立健全了急救系统,各医疗单位增加投入,添置了一大批急救医疗器械和设施。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23000余平方米的市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已封顶,正在装修中;总投资1100多万元、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的市医院急救中心大楼已竣工并投入了使用。完善全市“120”急救网络单位建设,将原来各自为战的“120”急救机构收归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统一接警、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协调;市“110”社会服务联动系统的“120”急救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及时为求助者提供帮助,真正做到“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
5、疾病预防与控制情况
传染病的发病率保持在低水平状态。“十五”期间,我市率先实现全部乡(镇)网络直报,全市未出现甲类传染病的发病案例,累计报告乙类、丙类、其他性传播疾病与其他传染病共25种10633例,报告发病率为180.83/10万,发病死亡率仅为0.212‰。
加大了结核病防治力度,对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治疗,截至今年9月底,共归口管理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531人,超额完成了泉州市下达的任务;组织下基层督导并随访结核病人474人次,提高了病人规范服药率,治愈率达82.26%。巩固了乙脑疫苗免疫工作,保持了我市无乙脑疫情的成果,麻风病控制在基本消灭的水平(1/10万)。发挥主力军作用,全力以赴防控非典型肺炎,达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不发生二代感染、不发生医务人员感染、不发生死亡病例”的“三不”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夏季肠道传染病特别是霍乱的防治工作,确保了我市目前无发生霍乱病例,达到了省委提出了“三无”目标。
强化了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了高危行业作业人员健康监护。“十五”期间,每年对我市石材、水暖制造、造纸、树脂工艺等1000多家企业的作业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监测,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的合格率分别达到61%、64%和58%,同时做好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监督监测工作。
6、卫生监督执法情况
严肃查处群众关心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的“餐桌污染”问题。“十五”期间,全市组织开展食品卫生检查,强化了食品卫生监测工作,各类食品合格率达90.09%;饮食行业餐具消毒合格率达到77.64%,从业人员体检人数为32890人,检查患有“五病”的2686人,全部调离原工作岗位,调离率达100%。
综合治理“乱办医、滥办医”现象,取得显著的成效。“十五”期间,全市开展了集中执法检查,共查验医疗机构1139家次,查出非法医疗机构87家,非法行医人员92人,立案总数165家,依法取缔非法医疗机构88家,限期整改54家,停业整顿27家,有力地净化了医疗卫生服务市场。
7、中医药工作情况
围绕呼应大泉州城市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南安城区建设“打开城门、拓展空间、建设并举、搞高品位”的思路,市中医院整体搬迁至美林街道南美开发区,并在医院的二次创业中取得了满意的业绩,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南安的卫生事业及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以农村三级保健网络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服务水平。
8、爱国卫生工作情况
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取得新成效。2005年元月顺利通过福建省爱卫会对我市省级卫生城市的复核验收。
农村改水改厕有了新的进展。“十五”期间,全市农村居民的饮水卫生条件普遍得到改善,其中饮用自来水的人口占农村人口的88.62%;全市建有卫生户厕的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8.70%;农村累计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68.40%。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农村卫生面貌进一步改善。每年在市区开展两轮除“四害”专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被评为“灭蟑螂先进城区”。
2003年以来,控烟工作效果显著,全市组织发动了170所中小学校开展“拒吸第一支烟”签名活动,参加签名人数达28万多人,在全省名列第一,受到福建省吸烟与健康协会登报表彰,推荐参评全国无烟草广告城市。
启动南安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计划,以“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推进全市健康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二篇:社会事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的养老保险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以改革、稳定、发展为大局,认真抓好有关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突出抓重点、攻难点,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截止5月底,全市共为60632名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费17148万元,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其中市直有离退休人员27658人,发放8233万元。当期没有出现新的拖欠。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保发放工作,一是继续强化工作责任制,始终将确保发放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紧抓不放,使保发放始终得到高度重视。二是进一步完善了资金调度办法,合理使用中央财政补贴,强化了资金的预算管理,有效缓解了各县(市、区)的资金压力,为资金筹措到位打下了基础。三是坚持并完善养老金发放监控制度,实行养老金发放情况按月内部通报和向社会公布制度,按照要求统计发放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情况并认真核实数据,及时提供给劳动保障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确保发放落实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是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今年6月份,我市围绕规范统筹项目、巩固社会化发放、切实做到足额支付对各县(市、区)进行了检查督促,并通过对群众来信来访实行重点督办,力求消除工作死角,实现了全市当期无拖欠。
(二)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1、加强领导,强化征缴力量。处领导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征缴工作进行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征缴工作得到组织保证。同时单位抽调专车,积极下企业、跑银行催缴养老保险费。由于领导的重视,全处自上而下层层联动,形成了大家都来关心基金征缴的可喜局面。通过努力,大部分企业法人代表对养老保险工作也非常重视,想方设法缴纳养老保险费,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
2、加大清欠力度。今年年初我们就对对清欠工作进行了部署,研究制订一些了具体措施,如签订还款协议、对欠费大户进行通报、商讨资产抵押等,并且进行了落实,有重点、有目的对欠费大户企业进行了专门走访,与法人代表进行面对面磋商,督促其缴纳养老保险费。通过努力,上半年全市已清欠2965万元。
3、抓目标管理,形成有效的内部竞争激励机制。为积极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我们把全年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任务分解到月,细化到征缴科室,落实到人头,逐月考核评比。此举不仅使征缴科室职责更明晰,同时也增加了征缴科室人员的责任感,调动了工作主动性,还形成了科室之间的比、学、赶、超新局面
4、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对于欠费100万元以上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并逐月将其清欠情况向四大班子领导、各职能部门和主管局(委)进行通报,便于各级领导决策,及时和各部门沟通并加强配合,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形成清欠合力。
5、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河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配合劳动监察部门对恶意拖欠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在已送达限期整改指令书的基础上,依照法律程序强制收缴。
6、做好收入申报工作,确保基金应收尽收。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市保险处于3月开始开展了市直参保企业2005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报工作,并以此切入点,全面检查参保单位执行政策情况,对违规企业实施重点稽核。由于措施得力,征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我市的确保完成基金数为28500万元,全市上半年实征养老保险费1348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7.3%。
(三)扩面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今年扩面工作的重点是新开办企业、私营个体企业和各种性质的临时用工,职工构成情况复杂,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缺乏参保的自愿性,针对这种这种状况,市保险处采取有效措施,一手抓扩面,一手抓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全面促进了扩面工作的开展。
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维权意识。为使参保单位和人员对社会保险政策有更深的了解,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不断提高员工的社会保险意识,树立参保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观念,增强企业、职工的参保积极性。
2、创新工作机制,对参保单位实行上门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扩面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转变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方式,积极实行上门服务,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法规。
3、积极做好因破产、经济性裁员等企业分流职工的养老保险续接工作。对于失业人员、出再就业中心等接续养老保险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关系人员,落实了“告知”制度,下发了《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千方百计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转移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增强职工参保的自觉性,保持职工参保的连续性。上半年,全市续保人数达1643(其中市直410人)。
4、采取有力措施,严格依法办事。1-6月,我们共向31家企业下达了《办理社会保险手续通知书》,对于拒不参保企业,配合劳动监察支队坚决予以行政处罚,确实有效地利用和发挥现有法规的效能。截止5月底,全市新扩参保职工4573人,完成目标任务(8600人)的53.2%。其中市直新扩1672人,完成目标任务(3550人)的47.1%。
(四)企
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我市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条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逐步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不断规范管理,拓宽服务内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根据豫劳社险金函[2005]16号文件精神,我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成立了检查评估领导小组,通过实地检查、座谈、查看工作方案、制度及相关台帐等方式,于2005年6月6日至6月14日对所属6个县(市、区)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条件。我市于2004年底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我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规划部署,对落实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条件、管理服务内容和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许昌县、襄城县根据本县实际也相继出台了实施意见。许昌县、魏都区、禹州市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了岗位职责、考核制度、统计报告制度、工作流程等相关制度和规定。同时工作条件进一步完善。全市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共有63 街道(乡镇)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252人。其中,魏都区6个街道劳动保障所有5个建立了宽敞的服务大厅,另外1个街道服务大厅正在筹建之中。全市已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平台的 63个 街道(乡镇)、43个社区全部配备了计算机,实现了微机管理,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拷盘的方式与街道(乡镇)、社区和企业退管组织实现了资源共享。
2、管理服务内容不断拓宽。首先,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卡)。全市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街道(乡镇)、社区、企业退管组织按照劳社险中心函[2003]37号文件规定的数据项目,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卡),并登录了微机。截至5月底,共填写《许昌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登记表》53350份。第二,发放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为了便于街道(乡镇)、社区开展服务,我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劳社险中心函[2003]37号文件规定的服务项目统一印制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分发到各县(市、区)。截至5月底,已向退休人员发放联系卡 6020 张,受到了退休人员的普遍欢迎。第三,定期开展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各县(市、区)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尽相同的认证方式,如禹州市采取指纹鉴定系统开展认证,许昌县采取了数码认证,长葛市采取了电子扫描认证,其他县(市、区)采取了照相制卡等认证方式。各县(市、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街道(乡镇)、社区积极协助其他地区社保机构进行认证,能够做到主动上门认证,共备案协助认证记录360 人次。
3、因地制宜地开展其他服务活动。由于经济条件不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也相应差别,全市各级社保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其他服务活动,努力拓展服务内容。通过设立政策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许昌县下发了专门文件接收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建立了标准的档案室,微机排列,专人负责,目前已接收档案2591份,并为退休人员建立了健康档案。魏都区和许昌县建立了高龄和特困人员服务台帐,成立了退休人员互助组织,如夕阳红协会、781协会等。襄城县按行业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并进行政治学习。到5月底,全市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达到53350人,社会化管理率9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4%;纳入社区管理37369人,社区管理率6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7%。
(五)做好了市级统筹前期准备工作。根据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已于6月22日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施行意见》,7月1日起,市级统筹工作将正式启动。实行市级统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各方面利益调整。对此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测算、调研等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市级统筹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完善县(市、区)养老保险基础数据库。针对县(市、区)基础管理工作较为薄弱的情况,我们一方面规范业务管理,另一方面重点开展县(市、区)基础数据库的健全完善工作,确保有关业务和数据能快速、准确移交。二是制订了相关草案。依据市级统筹“五统一”原则,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订了有关市级统筹的配套文件草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规定》、《养老保险业务操作规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管理规定》、《关于许昌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设置等有关问题的意见》、《经费管理办法》和《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等。根据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7月份全市可以实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企业养老保险费率及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统一。筹集和管理使用基金和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人员管理的统一,由于省编办文件尚未下发及财政专户设立等因素制约,暂不能实现。
(五)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1、进一步强化信息管理工作。为加快金保工程建设,实现全市数据共享,今年以来,我处抽调专门计算机人员长期到县(市、区)进行业务指导,对照80项数据指标,加快数据整理,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进展,数据质量逐步提高。截止目前,全市各县(市、区)数据基本整理完毕,为全市数据整合和市级统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展了县级规范管理达标活动,省中心对39个县(市、区)进行了认真检查验收,其中我市的许昌县通过验收,成为全省首批12个达标单位之一。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到今年底,魏都区和禹州市要达到验收标准,其余县市也要在明年年底前达标,我市的基础管理工作全面得到提高。
3、严把退休审核关。在计算审核退休待遇时,我们认真审核档案,对有关退休条件、退休待遇的基本数据、基本情况逐一核实。尤其是对年龄、特殊工种年限等进行严格审核,严格按
第三篇:社会事业工作总结
一是强化安全管理,保平安。
园区结合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按照市、区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及时对园区安全领导小组有关人员进行调整,明确分工职责,制定《2011安全生产工作意见》(泰物流园安委[2011]1号文件),并及时印发到各村(居)、各重点行业企业和有关单位,以指导督促各单位、各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抓好安全工作。全年共组织全园区安全生产检查7次,累计检查企业数(包含重复检查)128家,下达整改通知书21份,整改条款42项。一年来,物流园区有效预防和遏制了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为零的目标,确保了一方平安。
二是狠抓政法综治,保稳定
为确保园区2011年综治工作与新一轮平安创建活动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调整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综治办人员,由专人具体负责落实园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3月25日园区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签约大会,会上二居一村向园区党工委递交了目标责任书,切实把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积极做好信访和干部大走访工作,及时预防和调处各类社会矛盾。并积极做好区四套班子领导干部大下访活动工作,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困难,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全年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8件。按照“三项排查”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高危人群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按照 “排查得早,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要求,园区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究综治工作,全面掌握各村(社区)矛盾纠纷苗头,及时排查解决不安定因素,维护园区稳定。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保民生
为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大对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力度,各项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社会救助体系得到提升。领导高度重视低保工作。低保工作涉及社会稳定,关系到每户困难家庭的生活,受到园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园区以管委会副主任顾红喜为分管,社会事业科具体负责,每月对低保工作进行评议讨论及安排,确保园区低保工作顺利开展。园区严格按照《泰州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从严审批,规范运作。一是及时进行低保申报工作,并及时发放新审批的低保户的低保证;二是在低保申报工作中以入户调查为主,对申请对象家庭情况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确保低保申报工作既符合事实又符合程序。三是制作宣传栏将低保政策、保障标准、保障金额、发放程序、发放时间等定时向社会公开。四是将申请保障的人员名单、确定的保障对象情况、补助标准等在村(居)委会进行公布。五是积极发挥社区评议会的作用,让群众参加低保评议会,真正参与到整个评议过程中来。六是加强对低保对象的日常管理。对收入超标不符合条件的进行停发,收入发生了变化的进行调整。七是做好低保年审及低保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四篇:社会事业局主要工作总结
社会事业局主要工作总结
2015年,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工作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的“坚定必胜信心,树立更高远目标”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积极投入到“四争”创建工作中,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卫生、计生、红十字工作
(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13400人,优抚对象146人,参保率99.89%,基本实现全覆盖。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辖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实行一体化管理的23个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全覆盖和零差率销售,全年完成药品采购450余万元;新增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目录以外、医保目录和新农合目录内的药品21种,缓解招标药品短缺问题。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人,改善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水平底、专业范围窄的现状。调整离岗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标准,发放定额补助99万元。超额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目标任务,完成率200%。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设立本季疾病救助基金20万元,筑牢救助底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信息化系统全面运行。
(二)重点加强民生工程和基层卫生建设
完成向上争取卫生事业发展资金164万元。投资150余万元,完成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侧配房,中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侧配房建设。争取省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项目各1个,争取扶持资金100万元,成功申报江苏省家庭医生创新试点项目一个,并获奖励性补助资金30万元。启动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年活动,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40元,顺利通过2014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项目完成率100%,项目资金补助率100%。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实现全覆盖。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氛围浓郁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覆盖率均达50%以上。深入推进医防合作,成功创建市级“群众满意的预防接种门诊”1家。按照500元/人的标准补助住院分娩孕产妇135人,完成率125%。辖区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0,出生缺陷发生率0。
(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与传染病防控工作
制定2015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任务,硬件建设全面完成。新建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主要内容的健康主题宣传墙5条,数字化健康小屋2个,打造居民基本健康自助服务新模式。增设灭鼠毒饵站300个,开展“除四害”集中消杀活动4次,辖区“四害”密度达国家标准要求。组织农村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及二次供水单位监督检查、“六小行业”集中整治2次,覆盖率100%。开展新一轮预防接种人员上岗培训,持证上岗率100%,全年共接种一类疫苗19366人次,二类疫苗3409人次,儿童建卡1022人,建卡率100%。常规疫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全区疫情报告覆盖率100%,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41例,及时报告率、处置率均为100%。深化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素养网上测评参与率居全市第一。成功创建市级健康单位2家,开展居民健康碘盐监测行动,采集检测居民碘盐、孕妇碘盐、学生尿样586份。稳妥处置连云港高级中学结核病散发病例事项,完成师生筛查843例,检出阳性患者3例,开展普及性健康教育知识宣传1次,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承担国家级项目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核电认知水平调查,完成调查问卷280份,为田湾核电站后期工程的开展提供基线资料。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32次,健康讲座19次。
(四)精心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
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各街道、村均配备有食品安全信息员。做好“连博会”、“全国中医药技能竞赛”、“中高考”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采取高频次、大力度、拉网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大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全面达到食品卫生零事故的目标。开展全区“现制现售生鲜乳饮品”、“农村集体聚餐”、“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火车东站周边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共处罚各类违法案件9起,组织全区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1期。开展农村水厂和二次供水专项整治,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受理并办结医疗机构行政许可46户,医护人员执业注册、变更注册29件。对辖区医疗机构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规范建档率100%。联合市卫生监督所对全区1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立案查处3家。
(五)切实加强红十字会工作
组织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大病救助”、“汇聚爱心,挽救生命”学生救助等活动,为辖区困难群众、患大病群众、病残困难学生发放救助资金22.9万元和价值2.45元的物资,受益贫困群众达409户,受益人数达1090人。组织无偿献血1次,献血17150ml。组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学校活动,培训初级救护员161人,任务完成率161%,普及救护知识1000人,任务完成率100%。创建省级红十字示范校1家。
(六)多种形式保障计划生育工作
完成再生育审批73例。连续十一年由区财政出资300余万元为计生家庭购买保险。开展0-3岁儿童早教工作,与东方爱婴举办亲子活动,设立妈妈课堂。积极推进“六项工程”服务项目,相继开展了“5.29”和“9.25”婚育新风进万家文艺演出、“优生优育、营造幸福家庭的港湾”赠书活动、“搭建爱心平台关爱贫困家庭”义捐救助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连续七年组织街道干部开展“计生爸爸、计生妈妈”结对帮扶困难独生女孩。2015年,走访慰问计生贫困家庭46户。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奖励政策落实率达100%。全面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价差率达90%以上。全区计划生育率98%,人口出生率13.4‰,人口自然增长率6.9‰。
(七)重点抓好省试点项目工作
2015年8月,开发区以个性化签约服务为特色被确定为省试点区,率先开展以财政补助为主的家庭医生式个性化签约服务试点工作。通过与居民签约,建立稳定的契约式服务关系,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根据不同群众差异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选取朝阳街道糖尿病病人为试点人群,制定包含一般诊疗、基本公共卫生、个性化服务的签约服务包,提供一对一健康服务,以突出个性需求、突出保健功能、突出可持续性的“三突出”原则有序推进签约工作。目前,累计签约251人,为构建“首诊在基层、双向转诊、大病到医院”的分级诊疗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文化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基本建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辖区内三个街道均建有省级标准的文化中心,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区34个农村(社区)都建有图书室和活动室,并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市图书馆分馆在中云街道文体中心挂牌成立。为满足我区群众阅读服务需求,在市文广新局、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依托中云街道文体中心,建成全市首批市图书馆分馆,并与市图书馆的联网,实现通借通还。
(二)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增强 群众文化演出活动丰富多彩。一年来,我们以“中国梦·港城情”、“群乐汇”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抓手,全年开展“中国梦港城情”开幕式演出等区级文化活动4场,街道、社区级演出活动60余场,惠及观众6万多人次,社会事业局在全市“中国梦·港城情”活动中首次获优秀组织奖;积极组织送电影到基层活动,全年组织18场次,参加人员1.2万人次;组织参加第二届全市农民艺术节,1个节目获二等奖,2个节目获三等奖;参加“画说连云港”美术作品展,1件作品获一等奖;中云街道文化站站长刘厚学获选市“十大最美文化站长”。组织参加全市第七届文化博览会。以“文化凝聚力量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组织连云港伍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新元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重点文化企业参展,对开发区文化产业进行了宣传推介。组织发动“特色团队、百名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建立涵盖全区各街道、文化事业单位、社会文艺团队及艺术骨干群体的文化志愿者两百余名,全年开展培训活动3次;培育开发区特色文化团队3支,其中猴嘴街道海英草舞蹈队获市级优秀文化团队奖励扶持资金1万元。
(三)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牵头抓总,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成立了开发区全民阅读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区2015年全民阅读活动行动计划》,全年举办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经典阅读”演讲比赛、书法与人生专题讲座等主题活动4场,参与人员近万人。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合力打造“书香开发区”。区党群部、机关工委等部门和街道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主题和创建活动;积极参加市级比赛和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市“我的中国梦·我身边的故事”第八届文艺作品征稿活动,获优秀组织奖,1件作品获二等奖。
(四)文化保护与传承稳步推进
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对全区20项区级以上文物开展巡查6次,各项文物保护完整。推介上报康缘现代中药展示馆、猴嘴盐文化展览馆两个项目列入省、市十三五文物展馆项目。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田横岗传说、海州蜡黄酒酿造技艺等两个市级非遗项目申报省非遗。其中,海州黄酒酿造技艺项目参加了6月份举办的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卖活动。东海孝妇传说获评“市优秀非遗传承基地”,并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经费10万元。按市局统一部署,协助XX区做好文化市场监管工作。
三、体育工作
(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加快推进“10分钟”健身圈建设。协调市体育局,建成投入36万元的中云街道西诸曹社区笼式足球项目,为朝阳街道马山社区配置健身器材2套11件,为猴嘴街道黄沙陀社区等配置室内乒乓球桌2套。修缮室外健身路径。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各街道,对全区室外健身路径和器材进行了摸底统计排查,目前正在按计划组织统一修缮。积极组织辖区企业申报2015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神鹰的自行车生产线改造升级项目、苏云的双肩平衡减重训练装置研发项目共获得市资助款55万元。积极做好申报省级体育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我区省级体育示范区创建放在行政区XX区大盘子,我们按照市体育局统一安排,准备了各项台帐资料,已送XX区统一汇总。
(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举办开发区全民健身季活动。制定并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开发区全民健身季活动的通知》,以“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项目展演等五类主题活动,参与人员近2万人。组织开展开发区中老年人体育系列活动。由社会事业局牵头,3个街道参加,组织全区中老年人开展了广场舞比赛、棋牌比赛和围棋比赛等活动,突出了全民性、参与性、互动性的活动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中老年人的生活。组织企业、街道社区居民积极参加省、市各类体育比赛,参加市职工羽毛球比赛获得男女团体第一名,男单、混双第一名,市职工乒乓球比赛,领导干部女子组第二名;市职工足球赛第五名;市第十届农民体育节一等奖;市健身气功大赛二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等等。参加市农民体育节获得体育舞蹈一等奖。三是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全年完成一线指导员技能再培训60人次、二级指导员培训20人次、三级指导员培训80人次。四是积极承办市级比赛。于7月份承办了全市健身气功总决赛,参加运动员、教练员近400人,开发区2只代表队也获得了二、三名的好成绩。
(三)青少年体育工作稳步推进
扎实跟进开发区高级中学投掷基地建设。在福州首届全国青运会上,分别获得男子铁饼金牌、男子链球铜牌、女子铅球铜牌、女子铁饼第四名;在连云港举办的江苏省青少年田径投掷项群比赛暨训练营获得女子铅球第一名、第三名,男子铁饼第一名、第三名,男子铅球第一名、第二名等成绩。同时,积极组织参加篮球、乒乓球、足球、跆拳道等市级传统校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开展“快乐足球进校园”活动。依托足球协会资源,聘请足球专业教练到校园开展专业训练指导工作,现已对中云中心小学等学校进行入校专业指导及培训。
四、旅游工作
(一)“四大专项”行动全面完成
完成旅游厕所建设任务。云龙涧景区新建3a级厕所1座,建筑面积170平方米,已具备投入使用条件;韩李采摘园新建新60平方米厕所1座。二是完成停车场建设任务。云龙涧景区新建停车场2000平方米,韩李采摘园新建建停车场500平方米,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20平方米。完成交通标识设置任务。制定了全区旅游交通标志标牌优化提升方案,按照省、市统一要求,由开发区财政投入12.6万元,新增标识牌9块,分别前往韩李采摘园、云龙涧、康缘工业旅游区,目前已全部安装完成。完成智慧景区建设任务。云龙涧景区检票口、停车场安装了监控系统,wifi已覆盖停车场、检票口、游客中心。韩李采摘园重点区域已建成视频监控系统。
(二)景区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加强云龙涧景区软硬件建设,提升景区品质。2015年,景区根据《连云港云龙涧原生态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先后投入近200万元,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和200米人工滑道;完成新增游步道建设以及1万平方米绿化、休息平台建设;完成新增各类标识标牌、休息椅建设以及服务游客的软件设施等,有效促进景区晋档升级,获得市“十佳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荣誉,游客全年突破1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达180万元。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业态。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助推沿云台山特色乡村游开发,朝阳、中云街道被认定为市特色旅游镇;韩李采摘园正式更名为韩李乡村休闲旅游区,并审核通过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三是积极协调康缘公司创建省工业旅游示范园区。目前,江苏康缘现代中药研究院、中药研发科技创新馆和云台山药用植物展示馆已建成投用,区内游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布置已全部完成,省旅游局已经组织验收,康缘公司旅游情况或省领导一致好评。
(三)景区管理常抓不懈
高度重视景区安全工作。事业局与景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制定印发了《开发区旅游行业“事故隐患排查月”活动方案》,与区安监局、中云办事处联合开展景区隐患检查3次,重点检查景区应急体系建设、安全警示设施设置、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等情况,督促景区切实重视安全工作,在旅游旺季和黄金周期间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开发区旅游市场“百日整治”专项行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开发区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旅游市场和环境专项整治”中的工作重点进行逐一分解,确保工作目标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负责人,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全面提升了旅游环境整体水平和游客满意度。强化旅游宣传。结合“9.27世界旅游日”,通过设置宣传点、悬挂横幅、发放资料等多种方式,切实增强广大旅游者文明出游、合法维权的意识;组织云龙涧景区参加市旅游局与南京《大学周刊》合作的宣传推广、江苏旅行商交易大会暨新浪金足迹旅游网络盛典等活动,生动展示开发区的特色旅游资源。
第五篇:社会事业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社会事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13年全县社会事业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各项任务。前面,吴县长、巨县长、张县长、苏县长、韩县长对分管口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的都很具体、很到位。文广、卫生、环保三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做了很好的发言,表明了态度和决心,希望大家按照五位副县长的要求,切实
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四县”建设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科技研发投入加大,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升温,医疗卫生改革扎实推进,计生工作水平显著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全面加强,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圆满完成了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态势,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更多实惠。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工作在社会事业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先进地区相比、与建设美丽xxxx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我县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内生活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社会事业是公益性事业、是最大的民生,牢固树立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状况就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求真务实,苦干实干,全力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抓主抓重,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县委十六届六次全会和今年人代会已对社会事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刚才,几位副县长就分管口各单位工作又进行专门安排,在此,我不多讲,就重点工作进行一下强调:
(一)突出项目和招商引资,夯实工作基础。项目建设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做好社会事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必须用项目化发展思路推进社会事业整体进步。要抢抓中、省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的重大机遇,紧密对接投资导向,精心策划、包装一批社会事业类项目,有组织、分批次的赴省市汇报争取,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和纳入中省盘子。今年社会事业口争取项目资金任务已经下达,各部门要确保不折不扣的完成,确保争取中省项目资金处于全市前列。要加快项目建设,特别是对列入今年全县重点项目的西周文化大景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体育馆、社区服务建设等项目,要按照统一要求,3月底前必须开工。要充分发挥社会事业口系统大、联系面广的优势,加强信息沟通,集中必要的资源,全力开展跑项争资,千方百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二)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当前,我县社会事业发展领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较多,必须坚持改革思路,化解矛盾,推进工作。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县镇、镇村一体化管理实施范围,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稳定巩固基本药物配送率和使用率。要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参合农民费用负担。要持续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继续实施学校管理干部公开选聘制度,优化教师结构,合理配置师资,实施200万元奖励计划,努力提高教育工作水平。要继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的管理,促进计生工作上水平。要不断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引导文化单位围绕周文化、民俗产业开发,发展文化娱乐、文化创意等产业,打响周文化品牌。
(三)紧扣服务民生,提高群众满意度。社会事业口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必须坚持把服务民生放在工作首位,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教育部门要继续实行“两免一补”、蛋奶工程、营养餐计划和学生资助政策,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科技部门要持续抓好科技项目申报与实施,大力推进“千人进千社,千计惠千村”活动。人社部门要全力抓好小额担保贷款、就业培训指导、五项保险扩面等惠民工作。文化广电部门要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免费开放县镇村文化场所,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特别要拓展电视节目宣传深度、提高节目质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视听需要。民政部门要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涉军群体扶助等政策,计生部门要继续落实各项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卫生部门要抓好农村妇女住院分娩、全民健康教育等10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县残联要积极为残疾
人办好10件实事。其他部门都要按照各自职责,抓好各项惠民政策落实。
(四)严格内涵管理,提升质量效益。质量效益是社会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提升质量效益作为第一追求。教育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双高双普工作措施,年内争取双高双普创建工作通过市级验收,力争在2016年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卫生工作要着力完善公共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文化旅游工作要抢抓西周文化景区列入全省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之首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力争下半年实施2-3个重点工程;要抓好周文化一条街、西岐古镇等项目实施,努力提升文化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环保工作要持续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活动,抓好农村环境治理项目实施,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名师名校长”、“名医名院长”成长、评比机制,强化在岗人员的教育培训,把做好专业教师、全科医生、文化工作者的培训管理,作为主要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倾斜,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五)强化保障能力,促进健康发展。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把校园安全作为悬在头上的一把剑,高度重视,时刻警醒,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心理承受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学生饮食、交通和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有序、健康和谐,让学校成为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要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持深入一线检查、督促、整改,要突出学校、医院、敬老院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及重点人群,有针对性、有预见性地全面排查和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要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安全,切实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恪守服务宗旨、增进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对蓄意影响、阻碍正常医疗秩序的人和事,要依法从严打击。
三、真抓实干,确保社会事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社会事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意识,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工作重心牢牢锁定在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上,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发展。要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分解到时间节点,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要妥善处理好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真解决社会事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创新工作方法。面对繁重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复杂的社会事业发展形势,我们要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特别要围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社会事业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立足实际,找准主攻方向,寻求突破口,大胆涉足“盲区”、探索“特区”、突破“禁区”,努力形成工作的特色,打造工作亮点。今天所讲的五大方面工作,就是今年社事口督促、检查、督办的工作重点,抓住这五方面重点,今年的工作就有亮点,有成绩。要善于抓典型搞示范,抓两头带中间,发挥榜样的力量,努力形成“百家争鸣,百花竞放”的局面,在典型的带动下,使整个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整体推进。
(三)强化协调合作。社会事业共同享有,更需共同建设。各部门要立足本职,以促进发展为己任,主动参与,积极融入,形成工作合力。尤其是今年社会事业的建设项目比较多,各相关部门要在项目争取上积极配合,在项目审批上多开绿灯,在项目建设上统筹协调,千方百计把该争取的项目争到手,把已争取的项目落实好、实施好、建设好。
同志们,社会事业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牵着民生民意。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大家一定要按照会议的安排部署,抢抓机遇,务实苦干,努力开创全县社会事业发展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富裕、人文、生态、和谐的美丽xxxx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