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4 07:3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第一篇: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幸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统一部署,结合县、乡“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制定幸川村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章、概况

幸川村,距源芳乡政府1.5公里,2002年8月以前,是源芳乡政府的所在地。源璜公路经过幸川村幸川、双溪、幸田三个村民组村口而过,、源白公路经过幸川村全境,绝大部分村民交通方便。源芳乡幸川村,辖7个村民组,户数202,人口787人,幸川村收入以林茶为主,全村的7个村民组尚有火烽尖、蜈蚣坑、泉水坑三个村民组的部分群众不通公路,有三分之一的农户依然居住在土墙屋,村民没有用上自来水,居住环境恶劣。

第二章、规划编制的依据

本规划编制的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2)《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抓百村、促千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黄字[2006]2号);(3)《休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意见》(休新农[2007]01号);(4)休宁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5)源芳乡总体规划。

第三章经济发展现状

(一)、乡村经济发展现状。幸川村收入以林茶为主,现有山场面积9471亩,其中茶园900亩,竹园 600亩,农田101亩,全村的7个村民组尚有火烽尖、蜈蚣坑、泉水坑三个村民组的部分群众不通公路。06年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幸川村200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00万元、较2005年的175万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1855元、略低天全乡人均收入的1958元,较05年增收150元、全村有210人外出务工,没有企业,集体收入仍是空白。

(二)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资金缺乏;

2、主导产业不明确,农业产业化步伐进展较慢;

3、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主要靠外出务工;

4、发展中技术和人才缺乏科技服务滞后,5、信息不畅,农民生产种植观念等。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加快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实现社会公益事业的全面振兴。

(二)、发展思路: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旅游文章。风景秀丽的源芳大峡谷的部分山场座落在我村蜈蚣坑村民组,近年在县乡二级的大力推举下,在周边有了一定的影响,每年外地游人寻迹而至的人不在少数,村两委从长计议,认真做好源芳大峡谷的保护工作,开发计划的编制工作。增加一定的投入,将通往仰山的各条道路进行修复,方便游人上山旅游探险,加大宣传推荐力度,积极向外界宣传推荐,扩大知名度,早日促成仰山整个景区的开发。同时对仰山景区内的佛教文化以及现存的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将其行成一整套有价值的珍贵材料。

2、依托优势资源,培育菊花、竹业产业。

做大菊花产业。幸川村在2000年就有部分的农户开始试种菊花,由于农户认识不足,在价格稍有变化的时候动摇不干,今年价格上扬又有所后悔,村两委会通过调查在源芳培养的一年二季白色菊花,产存在产量高、抗病能力强易管理等优点,产品成本低,利润空间大,市场前景较好,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况且农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村两委将其作为一个发展项目,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广大农户种植菊花,形成规模产业。

继续做强竹业经济。幸川村现有毛竹600亩,毛竹在幸川村的经济收入内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近年毛竹收购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对毛竹有了更高的认识,有部分农户采取扩鞭、栽植的方式扩大竹园面积,村两委依然将毛竹的发展作为今后长时期的一个方向,一方面是对现有竹园进行垦复,努力提高其单产效益;另一方面是加强毛竹的栽植,逐步扩大竹园的覆盖面积。

大力发展雷竹这个新型产业,早在2002年县林业局在我村试种雷竹,现刚进入收益阶段,效益明显,同时农民也正在扩大种植面积,因为雷竹主要生产的食用笋,产量高效益快,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做好做强这个产业。

建一个竹器加工厂。幸川村原是乡政府的所在地,交通四通八达,经济交往比较活跃,创建竹器厂一是有本村的资源优势,二是有交通上的优势,三是厂房上的优势,现有厂房300平方米。通过创办幸川村竹器厂,可以充分发挥资源作用,实现其更高的价值,同时可以解决更多的人员就业,更好的支持幸川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继续做好茶叶文章

幸川村现有茶园面积900亩,从目前来看仍然是我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有很大的潜力,农民还没有完全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部分素质差的农户还在追求数量效益,观今落后,村两委的着眼点当然是讲求亩均效益和有机茶的开发上。

第五章

发展目标和措施

(一)、发展目标:主要指经济指标。通过上述项目力争“到 2010年农民收入达到3500、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000万元、集体收入达到2万元等目标。

(二)、发展措施

1、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对有条件的村庄,在今后的5年内建房必须安照徽派样式统一规划新建住房,加大村内旧房的徽式改造,形成徽州风格的村落;对于自然村的村民小组我们要积极的创造条件,能集中的就地集中建房,不能集中的,实施有条件的搬迁移民,向外发展,改变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村内照明工程,争取在2008年以前实现幸川村所在地安装照明路灯,方便群众,提升农村村庄整体形象;在剩下的两年时间内积极争取实现各村的照明工程。三是实施改厕工程及增垃圾集中处理,安照“村容整洁”这一提法,正符合现代农村发展的现状,由于没有进行新农村建设,没有规划,管理无序,给村民的健康和村庄的形象带来很大的影响,进行新农村建设,就应从此做起,5年内将争取投入10-20万元资金用于改厕工程及增垃圾集中处理工程。

2、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幸川村结合本村的实际,把菊花、毛竹、雷竹、茶叶作为本村的主导产业来抓,扩大菊花的种植面积,争取人均种植0.3亩,同源芳乡的九丘村芳山村一道利用好源芳菊花这一块牌子做大做强源芳乡的菊花产业;新栽毛竹800亩,实现人均新增毛竹1亩,同时在5年的时间内将现有的毛竹园全部进行垦复,结合本村创办的竹器厂,努力朝着“公司+基地+农户这一方式迈进,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单位效益;关健是从有机茶入手,发展茶叶经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亲睐绿色环保食品,我们作为生产商来说,要有超前意识,从不断强化茶园管理,制作精细,生产出完全绿色无污染的有机茶,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变,为农民增收搭建永久性的平台。

3、挖掘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福地

源芳大峡谷有黄山翡翠谷之美,更有祁门牯牛降之韵,有极其重要的开发价值,我们根据乡党委政府的布置,联合盈丰村两委,做好本村的群众思想工作,实施封山育林工程;计划从峡谷口新辟一条简易人行道至峡谷顶端,直至仰山山顶;同时做好向外界推荐工作,4、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落实责任

村两委成立了源芳乡幸川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村书记杜金保担任组长,村主任程有进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制定了本村的发展计划,我们从更新观念作为切入点,新农村建设关建在于人,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农村小农意识还毅然普遍存在,不求日子过得多少好,只求过得去,因此说转变人的观念要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帮助部分农民转变小富即安的思想,鼓励更多的村民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提高我村民对自我的认识,让村民感到有压力,以此形成你追我赶勤劳致富光荣的新局面。

建设新农村就要有新农民,特别是加强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的培训,通过培训让青年人掌握一至两门技术,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创办农民技术学校,请进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切实可用的新技术,用现代的农业技术,取代传统农业的作业方式。

创优发展环境。依靠政策支持,争取更多的政策,给创业农户以更多的支持,同时为外地投资商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外地投资商敢来本村投资兴业,特别是利用本地资源加工企业,我们要不遗余力的支持他们,让投资商发财,我们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第六章

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社会事业发展现况

交通状况;幸川村的7个村民组有四个自然村,其中幸川、双溪、幸田、泉水四个村民组已通公路并实现公路黑色化,其余的三个村民组由于居住环境过渡复杂而没有实现全村全体村民通路的目标;通讯状况,全村的7个村民组于2005年实现了全村通电话的理想,2006年底联通公司在幸川村对面修建了一座基站,联通信号覆盖了幸川、双溪、幸田、泉水等村民组,火烽尖、蜈蚣坑两村民组于2005年底架通万里通无线电话,全村各组的通讯比较方便;农业基础设施在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建立了幸川村党员活动室,架设了幸川口的水泥桥,浇筑了幸川村内水泥路面,重新修建设了幸川村下关护岸、泉水护岸。饮用水状况,村两委于2003年抢抓机遇,争取到县水利局的饮用水项目,同时配套自筹资金,接通了幸川村所在地三个村民组的自来水,2006年再次争取到了泉水村民组的饮用水项目,于2006年底按装了泉水村民组自来水,至此幸川村还有火烽尖、蜈蚣坑、泉水坑三个村民组没有接上自来水。全村有电视机180台,2006年省委宣传部赠送了10台电视机,全村90%的农户有了彩电,由于中心小学、乡卫生院都设在幸川村内,在教育、卫生事业上幸川村占据一定的优势,村民享受到一到一定的实惠。

当前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资金缺乏;农民的小农意识相当严重,一家一户的经营习惯,造成对公益事业不过问,不关心,说到底是一个观念问题。再一个就是资金严重缺乏,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法进行投入。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夹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和谐这个中心,以“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和谐小康“为总目标,立足区位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拓宽增收渠道;坚持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在生产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上提高一大步。坚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迅速持续发展。通过五年的努力,把幸川村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佳、现代农业发展、村民生活富裕安康、各项条件优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发展思路

加强村庄建设,继续推进徽派建设,强化村庄规划的落实,争取在近年将幸川村所在地,安装路灯;根据乡规划将火烽尖、蜈蚣坑、泉水坑三个村民组一方面进行集中建房,另一方面实施移民,将部分条件较好的村民有计划的向外迁移;强化交通、通讯设施、自来水建设,努力改变现行的农村人居环境。

(四)、目标和任务

争取到2010年村所在地,实现徽派村庄建设,清除土墙房90%以上,实现火烽尖、蜈蚣坑、泉水坑一半人实现集中或迁移,解决村民行路难,接通三个村民组的自来水,通讯完全通达,在村所在地接通宽网,赶追信息时代。

第七章

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完善组织阵地建设。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继续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共青团、妇女工作,激发共青团、妇女的劳动热情,积极创造条件,向党组织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保证党的组织后继有人;向更高层次完善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创建文化娱乐室、图书室,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抓“双培双带”工程,鼓励富民创业,培养新型农民。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继续加强交通建设,以方便村民行路、生产运输。争取水利部门的支持拓宽村所在地的河道,将现有的村委会门口河道再拓宽5米,将现在的河床降低2米以下,保障村庄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保障村民健康生活,将参照较为新颖的标准改水改厕,努力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在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争取移动在本村范围内续建一个基站,同时加快信息现代化的建设;争取在2007年年内将村所在地安装照明路灯,然后向各自然村延升。

(三)、推进文、教、卫综合发展

加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注重现代电视的传播,争取在2010年全村有线电视达到100%,用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控制文化阵地;争取在2010年以前在农民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幸川村图书室;全力支持中心小学的工作,加强周边环境的整治,协助维护学校的安全,采取有力的措施鼓励支持青少年多学科学文化知识。逐步推广“新农合”争取全村农民100%参加新农合,全力支持卫生院的改造,争取到2010年幸川村的卫生事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四)培育新型农民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有新型的农民,从现在要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工作来抓,特别是将初、高中毕业生作为培训的重点,一是要培养他们勤劳刻苦、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要让他们掌握一至二门农村实用技术;三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他们回乡创业。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种养技术的推广,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树立一些典型示范户,以点带面推广实用技术。

(五)、创建生态法治建设

幸川村将按照“青山永在,绿水长流”的方向,做好生态工作,制定村规民约,切实保护生态资源,结合公益林项目,强化源芳大峡谷的生态管护,实行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进山烧炭等毁林行为。

(六)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明确责任,保障村民安居乐业,保障幸川村的长治久安,创建平安村;实行村民自治,推行“一事一议”村民议事制度,制定健全村规民约;实行村务公开,以公开促公平、公正,保证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

(七)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主要包括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维持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坚决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落实惠农政策,把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宣传好,落实好,执行好,让村民真正感受到中央对农民的实惠,严格执行国土资源政策,切实加强耕地的保护和利用。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的水、林业、矿山等资源保护政策。

第八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村两委成立了源芳乡幸川村新农村建设领导组,书记任杜金保组长,村主任任程有进副组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宣传氛围

为了提高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我们利用村务公开栏宣传新农村建设,在村党支部召开的党员大会上,请乡领导为我们上党课,宣传中央对农村的政策,为新农村建设造势。

(三)资金筹集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一方面安照中央有关规定,通过“一事一议”进行筹集,同时积极以项目(至2010年需要编制的项目有:茶园改造、毛竹垦复、毛竹新栽、村庄改徽、人饮水工程、村内路灯照明工程、高山移民、源芳大峡谷道路等)形式向上级争取支持补助。

(四)幸川村目前仍属于县级贫困村之一,在争取资金扶持及项目上有一定的优势,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幸川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二篇:妹冢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规划

妹冢镇“十二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全镇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根据全镇“十一五”规划执行落实情况,结合本镇实际,经镇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深入分析,精心谋划,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编制我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实现全镇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南。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更新规划理念,创新规划方法,确保编制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确保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实现全镇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二个五年,编制和实施这一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与自然相和谐,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规划编制的每一个环节。二是坚持规划编制的民主原则,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提高社会参与度。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出发,突出发展主题,准确把握镇村情况,全面分析优势和劣势,在主导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引进、城镇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着力突破。

二、经济发展现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妹冢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继续提升年”为契机,坚持“农业富民、工业强镇、城建亮镇、发展社会事业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听民声、解民意,办实事、促发展,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进-1-

展顺利。今年全镇预计完成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6.8亿元,招商引资5.2亿元,工商税收780万元,财政收入540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25%、30%、28%、32%。

(一)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中心初中60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6000平方米的教职工宿舍楼和4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教学条件日趋完善,是市教学改革试点校,升学率始终位居全县首位。2011年,妹冢籍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达146人,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新建4000平方米的镇卫生院综合病房楼,引进了彩超等先进设备,实行了统一供暖,病房全部安装了空调,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新农合农民参保率达到100%。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合法生育率达到94%,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进展顺利,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所有新上项目都做到“三同时”,对56家颗粒加工厂进行了统一拆除。投入30万元补贴资金,积极引导群众使用节能灯具3万余只,建设沼气池1500余座。土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建设了土地管理服务大厅,为土地合理流转提供优质服务,目前提供流转服务96起,流转土地6200亩。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治安联防保险参保率达100%,高标准建设巡防责任区3个,招募了24名平安志愿者,配置了3辆巡防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实行24小时巡防。投资20余万元,在全县率先建设了综治维稳中心。投资40余万元,全镇65个村庄全部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安全生产连续三年零事故。妹冢镇连续两年被市、县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二)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镇的重要途径,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纺织、针织、化工、食品、饲料及畜禽肉类加工等支柱产业。今年以来,全镇投产在建项目16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

亿元。新上5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投资过千万的项目6个,如莘县中化钢管、永盛纺织、泰和针织、德高生物科技、鑫城食品等。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在东妹冢以东、毛冯路两侧及北环路两侧规划了镇工业园区。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招商活动,召开了万人招商大会,招大项目、好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完成25个,实际到位资金4.7亿元。目前,已签定合同和在谈项目5个:青岛客商投资30亿元、占地500亩的30万纱绽纺织项目;青岛中化钢管有限公司投资,一期占地100亩、投资1.2亿元的年产6000吨钢管项目;济南塑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化工学院联合对镇化工厂进行改造,生产硅胶,并成为山大教研教学试验基地;陕西西安客商投资8000万元的食品加工项目;上海客商投资6000万元的服装加工厂。

(三)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按照县委提出的农业结构调整“南部有新突破、中部有新提升、北部有新亮点”的工作部署,坚持把发展大棚生产作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标准冬暖式大棚、大拱棚、层架式菇房及规模化养殖。今年以来,发展有机蔬菜生产基地3处,发展冬暖式大棚7200个、大拱棚30000亩、层架式菇房40万平方米,建设了3处恒温式双孢菇基地。新发展养鸡棚1400个,养鸭小区6个,规模化养猪厂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48家,蔬菜交易市场8个,形成了菜菌种植、鸡鸭养殖五大主导产业。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储蓄存款到今年年底预计突破5亿元,增幅位居全县第一。

(四)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了政府街商贸集聚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全长2.6公里,新挖下水道4600米,铺设地下电缆通道2600米,栽植绿化苗木800余株,安装景观灯150余盏,商户自铺彩砖40000平方米。统一制作门头牌匾5800平方米;喷涂墙体外墙涂料12万平方米,清理死角垃圾4000余立方,整条街焕然一新。改造燕武、毛冯、王毕县级公路22.4公里,新修村级公路20余公里。聘请省规划设计专家,在全镇规划了5个千户社区、4个商贸集聚区、2个工业集聚区。辛店集千户社区一期工程,两栋5层住宅楼已基本完工。镇驻地千户社区一期住户已入住,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正在建设,12月底竣工。集贸市场黄金地段一期五层商住一体楼已开工建设,改变了妹冢没有多层楼房的历史。

(五)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党委会到村召开、周二周五集中坐班制等“四项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65个村庄三年承诺事项319件,完结率达到100%。投资200余万元,新建、改建65个村级活动场所,全部完成了齐鲁先锋客户端的安装及学用,累计播出课件1000多学时。圆满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交叉任职率达95%,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全县村“两委”换届工作现场会在妹冢镇召开。

三、“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目标及对策

“十二五”期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也是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重要五年。我镇总体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解放思想、大干快上、跨越发展、富民强县”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到201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全社会固定投资达到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工商税收完成240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完成学校布局调整,将我镇建成一所省级规范化初中,两所市级规范化小学,一所市级规范化幼儿园的学校

格局。多方筹措资金,基本实现基础设施、装备水平达规定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实现高位运行,逐年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成人教育工作,并配套相应的设备设施。

(二)继续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切实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一是加快在建项目、签约项目建设速度,确保按时投产;二是扶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促其尽快做大做强,提高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出击,广泛宣传,以人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抓好青岛客商投资30亿元、占地500亩的30万纱绽纺织项目、青岛中化钢管有限公司投资,一期占地100亩、投资1.2亿元的年产6000吨钢管项目、济南塑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化工学院联合对镇化工厂进行改造,生产硅胶,并成为山大教研教学试验基地项目、陕西西安客商投资8000万元的食品加工项目、上海客商投资6000万元的服装加工厂。对引入项目实行“保姆式”服务,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税收、用地等方面大力支持。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规模,为今后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继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形成规模优势,提高规模效益,发展无公害农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加大奖惩力度。产业结构调整搞的好的管区、村,实行重奖,对产业结构调整搞的不好的管区和村,实行末位淘汰制。二是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增加科技含量。四是建立良好的流通体系,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五是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

(四)围绕固本强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创新实干抓党建、创先争优促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党建、促发展,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抓好基层场所和“促

和谐、建强村”等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围绕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不断巩固和发展稳定大局。努力创建优质服务先进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大力搞好计生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婚育管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育监督和评价体系,最终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妹冢镇党委、政府有决心、有信心正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强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奋进,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促进妹冢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第三篇:辽阳市社会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辽阳市社会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研究谋划“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领域取得可喜成就:

1.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居民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46万人,就业率达到99%以上。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实现了每乡(镇)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农村校舍改造面积达到113990平方米,完成总投资8023万元。“人才强市”成效显著。全市各级各类人才达到14609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6%。全市共安置毕业生12000人就业;引进外国专家91人次;选派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出境培训240人次。

2.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就业与社保能力迅速拓展。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60万元,年均增长14.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40元,年均增长14.6%。全市7个县(市)区与125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城区和社区标准。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万余人、普惠制培训15万人、累计安置城镇就业27.7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控制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数50.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总数7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总数21万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总数分别为22.7万人和12.2万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总数分别为7.9和5.5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分别为6.34%和5.02%,累计发放低保金33584.45万元。

3.控制人口生育质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总人口达到185.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3‰。出生率控制在5.52‰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7以内。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621个,卫生技术人8903人,床9684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83人、床位5.25张;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5.3岁。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6.32/10万和6.37‰。城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个服务站全部达标。新改扩建3所县级医院和36所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用房达到88000平方米;农村自来水与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68%、5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90.8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常住人口参合率99.5%。全市人均卫生资源和衡量人口健康状况主要指标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4.文体与旅游事业繁荣,群众生活内容日益丰富。“十一五”期间,完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建立了市、县(市)、乡、村四级文化活动网络。完成了20户以上自然村屯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覆盖率100%。相继推出了《辽阳史论集萃》、《王尔烈寿屏图录解读》等一批系列宣传辽阳的历史文化丛书。“辽阳鼓乐”和千山白酒酿造技艺纳入国家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现代评剧《杨大嫂当官记》及《火红的秧歌》等作品荣获省级奖项。全市投资5190万元新建全民健身设施共1572处,新增4.2万平方米的群众健身场地,安装健身路径(苑)角67个,标准体育场8个、标准体育馆5个、标准游泳馆12个。体育人口已达86万人,占总人口的48%;我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荣获得金牌19枚,银牌3枚,铜牌2枚。“十一五”期间,接待入境旅游者9.3万人次,年平均递增16.4%,旅游业总收入433.6亿元,年平均递增27.8%。全市有国家A级上以旅游景区9处。其中,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4处。旅行社33家,星级宾馆饭店9家、旅游定点餐馆15家。

5.社会福利逐步提高,特殊群体得到救助。社会福利事业实现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城市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初步形成。全市有居家养老服务老人0.2万人,城市国办社会福利机构4家,床位360张,养老服务中介组织10家,农村敬老院33家。“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700万元,建设了一批高水准的社区服务中心(站)。残疾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有近10万余人次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4%以上。近5000名残疾人接受职业培训,近1万名贫困残疾人得到扶持。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对贫困残疾人已实现全覆盖。1500余户贫困残疾人享受到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和城市廉租房政策。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城乡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幼教设施严重不足;优质基础教育过度集中在几所学校。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到2010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突破30万人,占总人口的16.2%,超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市老龄人口总数将达到42.3万人。快速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将给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供给带来巨大压力。三是社会事业资金投入缺乏统筹管理。由于缺乏投资管理机制,社会事业发展筹资的渠道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严重影响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重点和目标

为解决“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保障在“十二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重点和目标方面确定全市社会事业的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纳入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统筹考虑。以提高人人享有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立与现代化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把全市社会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以及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与机会均等。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实现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规划为指导,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分清轻重缓急,加速八个新城新市镇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及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是坚持保障服务,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充分考虑社会事业的不同属性,确立政府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正确处理公益性社会事业和经营性社会服务产业间协调发展关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三)发展重点

“十二五”时期,全市社会事业从“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的总体要求出发,重点加快建设七大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能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建设支撑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和“四座新城四座新市镇”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

二是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保障权益,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和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三是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发展格局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发展体系。

四是以承办十二届全运会为契机,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五是构建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网络,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障及社区服务体系。

六是建成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东北亚旅游热点地区,形成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服务能力,同沈阳经济区各市资源共享的旅游一体化发展体系。

七是加强社会管理,形成有利于构建和谐辽阳的公共安全防护与保障体系。

(四)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社会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人口、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国民素质大幅度提高,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

到2015年,全市人口总数预计达到190万人,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5.34‰和0.95‰以内,年平均出生人口为1万人。

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2年。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标准化幼儿园达到75%以上,省级示范园达到3%;完成建设1所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2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16个专业实训基地。

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床位5.3张。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3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婴儿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省先进水平。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检测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以上。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体质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率达到医疗门诊总量的25%以上。扎实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基本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市开展习练“太极拳”活动,经常参加各类体育锻炼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0%以上。

到201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3033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达到15670元以上。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8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组建创业基地和创业市场25个,培训创业带头人3000人,带动就业1.8万人;扶持创业带头人1万人。

到2015年,全市养老保险参保总量达到5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总量达到24.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总量达到13.5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率可达95%。全市农保覆盖面达到5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退休人员档案集中管理率达到100%。

实施《辽阳市2009-2018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到2015年,接待游客达到28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04亿元,年均增长25%。将辽阳打造成以辽金及前清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新兴的旅游热点区域,自然生态、温泉养生、运动康体旅游目的地,以及东北地区的休闲度假中心。把辽阳逐步建设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之城。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

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人口政策,普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实施出生缺陷干预等服务,重点抓好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县(市)、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县级服务站全部完成省级示范站达标建设;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示范所建设60%以上达标。全面落实城镇夫妻双方均无工作单位人员独生子女奖励待遇,逐步兑现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独生子女退休补助费。综合治理 “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与人工终止妊娠”工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人口属地化管理,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强化社区和居家养老功能,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

(二)教育事业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社区为依托,发展幼教和普及学前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技能型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术与成人继续教育培训“四大工程”。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普及中小学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教育。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强化督学;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制度。加快公办学校改革步伐,探索创新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鼓励非义务教育吸收社会资源办学,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开展全方位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到2015年,全市人才总量预计达到21万人以上。大力培养行业或学科领军人才;培育5个具有国内、10个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团队;建设5个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培养博士后40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吸引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海外学子创业。按照区域协调发展要求,重点引导人才向新城新市镇以及重点产业集聚。

(三)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快速推进,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保障与管理水平。二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合理使用与优先选择基本药物。三是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市第四人民医院病房楼等建设项目。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充分保障所需经费。做好结核病、职业病、碘缺乏症及重点地方病等疾病防治工作。组织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用水工程改造。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提升城镇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水平,到2015年,每个县(市)至少有一家县级医院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建设标准,3所中心乡镇医院实现标准化配置,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一所标准化卫生室。提高医学科技和医院管理水平,实施“1213”工程,全市培养100名市级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引进和培养200名医学硕士、博士生,争取国家、省(部)级科研立项和创建省级重点专科10项(个),争取国家、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和开展医学科技创新项目30项。

(四)就业、社保及收入分配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与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立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稳定就业、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普惠制就业再就业培训工程”。

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实现省内各市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加快农村社保制度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城镇社保制度参保衔接办法,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保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教育、医疗、取暖等专项救助制度,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调整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幅度,努力使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企业收入增长幅度,逐步缓解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五)文化广电、体育、旅游事业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新建和改造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与400个村文化室的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公益性服务目标。继续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创作3部优秀剧目,上演一部历史题材的舞台剧,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完成图书馆新馆配套设施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各项工作,力争完成辽阳汉墓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启动汉墓保护规划的外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东京城、东京陵、燕州城山城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依托彭公馆古民居资源,力争完成辽阳民俗馆整体改建工程并对外开放;筹建灯塔市民俗博物馆和辽阳县民俗博物馆。做强做大辽阳有线电视网络,推进城镇数字化影院建设与河东大剧院等建设工程,加快“三网”融合进程。

(六)体育、旅游事业

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进程,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辽阳市民健身大厦、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和体育主体公园等服务城乡居民的体育休闲健身设施;全面开展习练“太极拳” 创建“太极拳城”的活动,改革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加强体育市场的规范管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俱乐部发展。开发旅游资源,重点建设旅游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成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5A级景区,7个国家4A级景区,6个国家3A级景区和培育10个专项旅游基地;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

(七)民政、妇儿与残疾人工作

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保障、法律服务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完成市、县(市)区两级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健全孤儿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完成辽阳市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项目。完善城乡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工作体系。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到“十二五”末期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强老年人文化体育工作,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中贫困问题,稳步提升少数民族社会福利水平。

(八)公共安全保障

全市建立统分结合、职责明确、功能全面、灵敏高效的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预警和应急体系,提高对公共安全危机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有效预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加强防震、防洪、防涝、防旱等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辽阳”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基层政法组织的建设,拓展公证机构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构建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民间调解为主题的调解体系,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群体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四、保障措施

为实现“十二五”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把公平正义、便民惠民的原则贯穿始终,提高社会和谐水平。增强人才对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作用,把社会事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实现均衡发展。强化医疗卫生对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作用,注重社会保障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社会管理对构建和谐辽阳的促进作用,提高社会事业对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的贡献率。

(二)推进公共服务制度发展创新

推进社会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按照公益性、非营利性和盈利性三种类型,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管理和运行模式,满足不同市场、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深化社会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建立新型的社会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产权制度。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管理者聘任制和全体职员竞争上岗的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制度。逐步有序扩大社会事业领域对外开放,培育在文化、旅游、体育和高级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产业领域的服务品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培育社会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制定社会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社会服务产业健康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推动社会服务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社会服务产业化进程,培育市场主体,产权多元化,加快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社会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扶持中小型社会服务企业发展,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着力改善社会服务产业消费环境,从政策引导、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改善公众消费预期。

(四)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与服务

按照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大力培育包括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等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运用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强城乡基层组织自治管理,重心向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下移,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程度,发挥城乡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构建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五)提高解决和应对重大问题能力

研究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动态监测制度体系,建立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统计部门支撑、有关部门相互协作参与的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制度。研究制定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向新城新区转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思路和办法,为城镇化进程提供强有力支撑,实现互促共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城乡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提出的要求,探索多渠道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和鼓励政策。加强与省内省外社会事业领域的交流,推动人才开发、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调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调查

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年级:大二

班级:牧医103班 学号:42

姓名:吴小恒

摘要:现今农村的经济在快速发展,并且发展经济的方式多样化,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独有的特色。而畜牧专业对于农村自主创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在养羊场实习期间,不仅可获得专业知识方面的进步,而且也对农村经济建设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以后的创业中,选择哪一项更有明确的目标,不会去盲目创业。关键词:

熟悉

巩固

贮存 实习目的:

1.把课本中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巩固专业知识,培养自己诊断能力

3.通过实习了解社会,为以后从事什么行业有一个打算 实习场地:

金华华顺生态养羊场 实习内容:

在老师提供的联络方式后,我在七月八号到了华顺生态养羊场。我没有走进养羊场的时候,我想通过这次短短的一个月的实习,来巩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在疾病的诊断方面有一个开荒辟地的开始。在实习期间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接触,通过这样去了解更多的农村经济建设问题,为以后创业有些了解和熟悉。也想在实习期中对养羊的市场未来趋向有一个更加明确的了解,以下就是我对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总结和心得:

虚心学习,不懂要问

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因此虚心请教好问者,肯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实习期间也不例外,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请教才能填补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缺陷。虽然在大一时段对专业理论知识有所熟悉,但是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到生产当中去还是有一段距离的,特别在动物疾病诊断方面。然而在实习的华顺生态养羊场的经营户,已有了六年的养殖经验,并且对养殖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这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不懂的方面我也虚心请教他们,这样使我在实习期间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实事求是,认真做事

在实习期间,我悟到了一个道理“要么不去干一件事,要去着手干一件事就把它做好”对于我来说,做每件事的态度会更好。实事求是对我来说,是把自己摆放的位置一个明确,不要不懂装懂。那些在实习期间想到的对某种事物有着看法或者建议,应该实事求是的把信息分享给那些工作人员,你把信息分享给别人的同时,可能别人哪儿有有着你没有想到的看法告诉于你,然而你因这样可以学到额外的东西。我想实事求是不光光在工作中用的到,其实在交流中也用的到。

认真做事是一种态度,在实习期间每天都有放羊的两个时间段:一个是从早上的八点到中午的十一点,二是从下午的三点到傍晚的六点半。在放牧的时候,认真的把每次放牧的羊群管理好,在这期中可以学到不少的东西,然而我有时也会存在着纰漏或疏忽。认真做事当中,放牧就占到了绝大的部分。我们不需要把事情做的很完美,只求把小事用心的做好,当你把每件事能够很好的完成,把大事做好也就不远了。在认真做事学到的东西是不可估量的,更是对某些能力的一种贮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善于观察 善于沟通

在华顺生态养羊场,养羊的数量有两百多只,可以算是金东区最大的养殖户。然而在我实习期间,羊群出现了流鼻涕、咳嗽、食欲下降等,听经营户人员说由于打了胸膜性肺炎引起的不适之症,也因为这样有多只样出现了流产的现象或者死亡。在喂养期间和平时,应注意观察羊群或羊只的状态,然而不光光在羊舍的羊群进行观察,且在放牧期间对羊群的观察也是很重要的,由于气温高,有些体质较差的,容易中暑,行走无力,不注意观察混在羊群中是很难发现的。

对于那些躲在一边胃口不好的羊,应注意观察粪便、肤色、尿液等,就像绦虫病就能在粪便中找到绦虫的节片。对于那些通过观察出来的问题或者疑点应及时的跟工作人员沟通,有时自己的疏忽没有发现问题,应及时的跟他们进行询问或是沟通。沟通对于观察羊群还是建立人际关系都是很好的有效剂。在这个方面我还存在着不足,洞察能力还有些缺乏。实习总结

以上就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感悟感言,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学习了很多的东西,有了不少的进步,我想实习和总结都是有必要的的“一门课”,在大二的学习中,我对自己的目标有了进一步的确定,在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好好巩固。

第五篇:XX县“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国党和政府为实现新时期党的奋斗目标,审时度势,顺应历史而勾画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伟蓝图。建设全面小康,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编制《XX县“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我县农村社会事业更加完善,为XX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一、回顾与展望

(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二OOO年至二OO五年),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农村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两基”成果得到显著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以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入学率为98.20%,毕业率99.94%。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全县6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88年,比2000年的人均7.36年增长了7.1%,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了85%以上。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十五”期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的有利时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对94所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新建、改建校舍总面积16.6万平方米,消除危房6.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468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近700万元,县、乡、校自筹资金418万元,吸纳社会力量投资2162万元。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入902万元,在92所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126个,全县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759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达到8.74万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80%。

2、农村卫生事业显著加强。“十五”末,全县共有公立医疗机构61个(其中县属医疗机构5个、中心卫生院7个、乡镇卫生院含地名医院49个),村卫生站598个,民营医院5个,个体诊所63个。公立医疗机构120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99人,占人员总数的74%(其中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251人,初级职称604人;有大学本科52人,大学专科314人,中专319人,高中及以下524人);村卫生站、民营医疗机构(含个体诊所),有医务人员及农村接生员933人(其中大学本科3人,大学专科10人,中专88人,执业助理医师以上113人)。全县各医疗机构共设置病床1223张。按县域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9人,病床1.79张。全县卫生机构业务用房总面积约55031m2,现有固定资产总值5500万元,医疗专业设备价值3500万元,包括菲利浦CT、“飞凡”彩超、富士能胃肠锐、电视腹腔镜系统等大件医疗设备共250件(套)。在国家大力政策扶持作用下,农村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加强,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合作医疗站基本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得到了保障。

3、农村救助事业明显提高。扶持1万户(次)特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875万元为2.35万人(次)解决了生活、住房困难,为近3800名五保老人落实了“五保”,为1.23万人实行了农村医疗救助,为3000户城乡特困对象实行住院医疗保险,为4700户10283名城镇居民和453户917名失地农民落实了城市低保,为630名农村特困户落实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4、农村劳动保障事业成绩斐然。累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89.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8.3亿元,培训劳务人员1.93万人次,农村社会保险基金增收76.87万元,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支出81万元。

5、农村广电事业发展迅速。通过带资进站,招收线路维护员的形式和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全县47个乡镇已有35个乡镇发展了光纤村通,发展用户28000余户,入户率达24.3%,固定资产达1750万元左右,全面完成了县乡光纤联网,实现了县到47个乡镇广播电视共缆传输,传输37套高清晰的电视节目到农户。

6、农村文体事业势头强劲。农村文体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文体活动网络正在形成,全县46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站、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农民体育协会和老年体育协会。80%的乡镇文化站和老体协做到了有人员、有经费、有办公地点、有场地、有活动。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1、发展新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核电站落户XX必将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各项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农村社会发展带来良好的环境,各级领导对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视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十一五”期间,只要我们把握好了这些机遇,我县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2、困难与挑战。在清晰认识机遇和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县域经济脆弱难以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撑乏力,我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财政状况吃紧,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村社会事业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阻碍,改革中的矛盾错综复杂,改革迫在眉睫,改革进程艰难,任重而道远;三是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瓶颈”制约突出。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拓宽社会事业投资渠道,以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农村教育要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初中在校学生保持在26963人左右,小学生数保持在62000人左右,巩固扫除文盲工作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消除薄弱学校,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水平,到2010年,争取达到8.3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10年,全县4—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0%以上,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使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2010年达到75%左右,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到1.8万人左右,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农科教结合工程,到2010年,完成职工岗位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各类专业培训2万人次的任务。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全县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所占比例2010年达到10%左右,继续推行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足额配备教职工,基本解决教师问题,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6%、90%和70%以上。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2010年达到35%。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率达到100%,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80/10万,儿童计划免疫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2.4%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75/10万以内,农村清洁饮用水受益率达70%以上,并积极建立和推广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70%以上,村级防保人员培训后学历达中专以上。农村卫生全县所有乡镇均要建立起乡镇卫生院,村要建立起村级合作医疗点。

农村文体事业力争在2010年全县所有乡镇达到有固定人员、有经费、有活动场所、有活动的标准,100%的开展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

农村人口2010年死亡率控制在5.3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6‰以下,计生率达90%以上。

农村广电全县所有乡、村光纤率达80%,有线电视用户达10万户,发展数字电视1000户。

农村劳务输出年均增速达2%,劳务收入年均增速10%,农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年均增长10%,基金收入每年不少于50万元。

农村救助“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864元,农村医疗救助新增经费100万元。

三、发展重点和重要任务

(一)实施八大工程,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着力构建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机制,和谐育人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生命教育促进机制、成长导师机制和德育评价机制。实施“师资建设工程”。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逐步把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业务培训上来,对现有的省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实行“政府津贴制”,由县财政按月在工资中发放。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提高课改质量,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促进新课改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充分利用教育科研网、卫星视频传输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健全专用教室,实现“校校通”。2010年前全县乡中心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信息技术教育覆盖率达到90%。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到2010年,撤并全县3个教学班以下村级小学及教学点。创办示范性寄宿制初中5所,以创建标准化学校为抓手,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到2010年,县级标准化学校数达到90%。实施“教育扶助工程”,完善“一费制”收费办法和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做好“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让真正贫困的家庭、学生受益。实施“教育质量督导和评估工程”,研究探索教育发展督导评估新机制,建立起政府、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质量指标体系。实施“和谐校园构建工程”,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二)深化村级卫生合作医疗改革,促进农村卫生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把解决农村地区“看病难”、“看不起病”作为重点,深化农村村级卫生合作医疗改革,加大扶持乡镇卫生院、村级合作医疗卫生站等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急诊急救为重点,健全医疗救治体系,建好县、乡、村三个层次的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承担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和临床科研带教及参与紧急救援任务等,乡镇医疗机构主要为辖区内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危重病的转诊任务。村级医疗机构在做好常规医疗服务的同时,依托县级综合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的急诊科建设,确保我县医疗救治体系完整、高效、快速运转。要建好重点科室,尤其是传染病门诊(发热门诊)、急诊科、手术室、妇产科、检验科等,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及标准进行建设,做到重点科室用房布局合理、设计规范、流程科学、面积达标。加强各医疗机构的设备建设,认真落实《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到2010年,乡镇卫生院以上单位均拥有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设备、B超机、心电图机、200mA以上X光机、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产床、万能手术床、妇科及普外科常规检查和手术器械、急诊急救相关辅助设施等。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组建专门工作机构,配置专人负责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完成县传染病区工程1500m2的房屋建设任务,对乡、村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工作业务用房及接种门诊、接种点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改造、维修或新建。加强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传染病区、县医院传染病房建设。建立卫生信息网络指挥体系和120急救信息指挥体系。

(三)建立科学理念,促进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期间,要突出人的发展,切实提高全民素质,改善生育观念,提高生育质量,加强人口宏观管理,要加强对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乡镇计生科技含量。

(四)突出地域特色,促进农村文体发展。农村文体工作要以丰富农民文化活动,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农村文体内容为重点,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各级农民文体组织为纽带,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乡镇政府要把文体工作纳入建设小康农村的发展规划,加强乡镇文体场地(设施)建设,为农民参加文体活动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五)加强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广电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步伐,全面实现乡到村、社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全面清理农村非法安装使用小锅盖的农户,发现一个取缔一个,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发展光纤村通、社通,实现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搭建数据平台,开发多媒体业务。

(六)优化输出结构,促进农村劳动保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广大劳务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四个结合”,即,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与上岗就业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办证相结合,特别要在订单培训、定向培养上下功夫。按照“巩固东部、进军西部、面向全国、拓展海外”的劳务输出方针,多途径寻求输出新门路,不断拓展新的劳务市场,努力扩大我县劳务人员在外地劳务市场的占有率。

(七)抓好重点主体,促进农村社会救助发展。抓好自然灾害救济、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特困户扶持、敬老院建设,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医疗救助实行大面积救助与住院医疗保险相结合,敬老院建设实现创建川北一流敬老院目标,普遍建立和实行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2.1万名农村特困户纳入农村低保,标准人年480元,年需资金1008万元,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低标准起步,重在建制的原则逐步实施。

四、政策和措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求发展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坚持树立全面发展意识,彻底扭转只重经济发展,只重GDp增长,而忽视社会事业发展;只注重城镇发展,而忽视偏远农村发展的偏颇认识,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坚持用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高和改善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工作的得失,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全县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激发活力求发展

要继续深化农村社会事业改革,用改革凝聚人心、激发主动性,用改革调动各方积极性,用改革切实关注边远山区和弱势群体,用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农村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建设体制。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在分配上要向作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全面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将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深化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职能,切实运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和经济手段等,加强行业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对全县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包括机构、床位、卫生人力、设备、经费,无论隶属何种部门,何种所有制性质,均纳入规划,由卫生行政部实施行业宏观管理;进一步实施并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不同的财政补助和税收政策;加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积极推行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要深化农村广电事业改革,建立“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实行由县局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劳资人事管理,统一资产经营管理,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建立“领导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竞争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逐步减少直到取消财政供养经费的广电网络经营经济实体。

(三)强化支撑,建设龙头,夯实基础求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要建设实施一批对全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通过对骨干项目的实施,夯实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础,强化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要全力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省级教育附加资助高中建设、高中扩招、职中专项建设、骨干专业建设、“两馆”建设、农村群众体育活动中心、乡镇卫生院、计生指导站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工程建设、农村村道工程、光纤村通工程等项目。

(四)拓宽渠道,多方投入,广纳资金求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及各级的有关政策,切实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已经出台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牢固树立公共财产的理念,大力调整财政支出,压缩不必要或不急需的开支,确保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使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增长幅度不得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计划等相关部门要对农村社会事业实行项目倾斜,进一步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级政府要在用地、用工等优惠政策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农村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舆论环境。农村社会事业项目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改革的决定,大胆探索BOT、TOT运行模式,积极拓宽投资领域,力争更广泛地吸收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五)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意临床学科带头人和基层医疗单位业务骨干的选拔培养,造就一批拥有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的业务骨干,以形成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的科学人才队伍。要继续抓好在职卫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提高卫生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卫生技术人员结构趋于合理。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要积极开展乡村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学历转化培训和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拔引进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卫生队伍,改善提高人员结构。

五、重点项目建设

为了完成“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必须实施必要的重大建设工程。

(一)乡镇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排除危旧房16600m2,改扩建100000m2,计划投资6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3300万元,地方配套1600万元,学校自筹150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解决我县农村中小学全部危房,解决20多个乡镇的基础教育硬件设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教育水平。

(二)高中扩招项目。完成新建高中教学及其它用房6500m2,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4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学校自筹10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增加5000名初中毕业生继续就读高中,有利于提高全县基础教育,从而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向前快速推进。

(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改扩建卫生用房17000m2,购置X光机、洗胃机、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等设施一批,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750万元,地方配套400万元,自筹35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将切实改进我县农村医疗卫生硬件条件,解决就医难等问题,对保障广大农村地区人民健康、及时救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改扩建业务用房3500m2,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900万元,配套200万元,自筹300万元,项目实施后极有利于进一步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促进适龄妇女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农村广电建设项目。建广电业务用房5000m2,完成广电主干线路架设700km,支线1500km,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1200万元,配套300万元,自筹900万元,该项目可使全县46个乡镇实现乡乡通闭路、社社通广播,既可及时把党的政策、信息、农业科技送到千家万户,又丰富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六)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完成农村文化中心建设46个;“两馆”建设,完成县城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群众健身项目,安装健身设施90处(点)。以上三项工程共需资金3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2000万元,地方配套700万元,其它渠道筹集资金700万元,实施这些项目可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强健身体,从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小康社会建设之中。

下载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经济建设调查与分析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罗茜*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底子......

    新农村三年发展规划[精选合集]

    新农村三年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确保新农村在2016年与全镇同进入小康社会,经实地调研并广泛征求干部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

    新农村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创新村新农村建设 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一、认真编制村庄规划 在靖江市规划局的支持下,编制完成了创新村总体规划、小区详细规划和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并经报批实施,总体规划区分五......

    新农村三年发展规划

    **县毛庄镇公南村三年发展规划按照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和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对标升级"活动的具体要求,公南村新一届党支部、村委会根据我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我村今后三......

    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合集]

    .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百色职业学院 规 划总规划.分项规划 目录一、学院基本概况 ...............................................................................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县2008-2010年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县中医药事业,全面开创我县中医工作新格局,加快我县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建设步伐,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

    全县气象事业发展规划(5篇材料)

    全县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气象部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的关键时期和攻坚时期。依据《气象......

    安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

    安徽省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 (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