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城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城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要保证农民的权益,防止土地被无序流转并非农化、农民被市民、被上楼、户口被市民化。农村费税改革以来,中央对农村的总体政策是:“多予、少取、放活”,“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土地政策是:明晰产权,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城乡分割,二元经济结构和重城轻乡体制导致了城乡差距过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出现这些问题也是那个特殊时期城市化的后果。
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概念有较大差别,城市化可以通过城镇化来完成。城镇化对中小城市和县域经济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城镇化搞好了,既可以改变农村的状况,又可以缓解城市的压力,可以使劳动力就地转移,可以缓解和解决很多社会问题,也可以化解很多社会矛盾。因此,农村的深层改革,城镇化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搞新型城镇化建设就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后顾之忧,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城镇化建成后,既要让农民们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实惠,又要让农民们有事干,更应该让他们的身份城镇化。有了房子,有了养老金,有了社会保障,有了固定的收入,他们才能安居
乐业,社会才能稳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对农民来讲,土地权是至关重要的。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意味着让农民进城,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城镇化尽可能让农民与市民享有同等的权利,而不是人为地、廉价地让农民丢掉宅基地和牺牲耕地,或用不正当的手段和极小的代价,把农民转移到城市,为市民和私营企业主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从而使农民失去基本的生存基础资源。1949年以前,农村土地权属私人所有。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共同劳动。现在农村的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承包权属于农民。城镇化建设仍要保证农民耕地承包权和宅基地的所有权,城镇化过程中土地非农化的后果是可怕的。有专家预测,中国13亿人口要吃好,需要30亿亩土地,而目前加上复耕才有18亿-24亿亩,仍缺少6亿亩土地。土地非农化,将会突破18亿亩的土地红线。因此,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耕地减少后出现粮荒。
二、城镇化建设要尊重自然规律,防止人为造城。要统筹考虑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出台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顾及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急于求成。就地、就近城镇化,比较适合农民的口味。要建设合乎农民心愿,适合农民生存环境,便于生产和创业的城镇化。城镇化建设,宜设置在城乡之间,以不离开乡土为宜,人口控制在5万人左右,以便使基层设施完善。
城镇化建设,政府是投资主体,农民是建设主体,应以“输血为主,造血次之。政府主导,农民自发,全社会参与,治标与治本结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市民包容农民”的理念统揽整体工作。
城镇化建设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国外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照搬他们的做法、全盘引进他们的理念,会把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带到邪路上去。各地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不能让农民被进城、被上楼,更不能让农民所追求的幸福生活成为泡影和浮云。城镇化建设不能让农民的耕地非农化,改作他用,不能让农民的宅基地非法地集体化、城市化或他人化。城镇化不能让农村出现空壳化,让农村更加凋敝。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说,要保证粮农增收,必须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农业补贴,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的有效政策工具。
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内涵和外延完全不同,城镇化有城镇化的标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彭真怀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一是集约,二是智能,三是低碳,四是绿化,要把城镇化建成“农业生产企业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农村生态自然化的美化城镇布局”。
三、城镇化建设要让农民充分享受到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要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让农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水平来支撑城市的高消费等生活成本。城镇化之后,要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管理运行体制,要有解决农民自身事务的经济保障。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长李兵弟认为:农民市民化,就要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应避免农民“光屁股进城”,要加强保护农村转移人口权益的制度建设。
城镇化不能让农民失业、收入减少、生活无着落、住上新房后重新返贫。城镇化不能让进城的农民变为流民、沦落为城市的边缘人,更不能让农民游离于城乡之间,重新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或下等人,不能像国外一些城市化那样,让进城的农民在城市周围形成贫民窟或贫民群体。如果城市容不下进城农民,他们又失去返回农村大后方的机会,在社会上无序流动,当他们生活、生存问题缺乏保障时,一定会酿成**或灾难。
城乡差距实际上是权利的差别,即受教育的权利、医疗的权利、文化的权利、社会保障的权利、享受改革成果、公共资源以及公共服务的权利。
农村生产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科技水平不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是农村留不住人的主要原因。土地流转
集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式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甚至规模化取代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等,可能是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出路和方向。城镇化建设可以让城里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以及自然山水有机地相互配置与整合。农业职业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目前转移出的劳动力城市里不能全部接纳,很多剩余劳动力就可能在城镇化中被消化。城镇化建设要结合实际,多元并进,尽快由农业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变,再向公民社会转变。农民的收入由土地上的收入为主尽快向外出打工以及第二、第三产业收入为主。传统的农耕社会也要逐步向工商社会转型。
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重新构建新的乡村秩序。目前农村对农民教化功能的紊乱和丧失,尤其是“重农伦理”向“重商伦理”的转变,使传统的乡村社会和乡土情结在逐步瓦解。城镇化后农民的组织是什么?农民们如何才能构建适合自己在城镇化中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如何成为新型农民,他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身份,政府将会对他们采取何种管理模式,他们需要有什么样的幸福指数,都是亟待考虑的问题。
在城镇化建设中,要解决好诸如资金、土地、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等很多现实问题。出台的政策一定要打破二元经济与二元社会的格局,要统筹城乡发展,在税收、教育、卫生、养老、就业机会、公共财政、收入分配制度以及政治、经济待遇等方面要公平、正义,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进城后的农民也不会幸福。同时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这既是市场销售的需要,也是农业规模生产的需要。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要有所突破,要让农民们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为主。个体的农民,一盘散沙的农民,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是闯不了市场的。不能把农民组织起来,不聚积农民的智慧,不依靠农民,不相信农民,农村的什么事情都解决不好。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
第二篇:浅谈乡村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议乡村规划建设应注重的问题
乡村规划建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在解决农民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新农村建设,才能在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本人根据近几年来农村规划工作经验江谈几点意见,供同行们参考借鉴.1、注重人文环境
乡村规划建设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村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乡村规划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力求在旧村落改造中注意保护原来风貌,保留原有的城墙、街巷、树木及传统的建筑形式,增加了碑、坊、亭、廊和住宅里弄,并依据历史原貌修建了昭明台等具有标志性的传统古典建筑,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旧村落的历史文脉,使得建成后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乡村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2、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乡村规划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尽可能在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3、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乡村规划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乡村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村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乡村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村民小组、家族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村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村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村民小组、家族内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
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规划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乡村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村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区域内的景观,又使村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4、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
村民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村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乡村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乡村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村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区的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村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规划区和村民小组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规划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控制规划区和村民小组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居住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村民小组和宗群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5、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乡村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村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村民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村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乡村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村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乡村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乡村规划中车辆停放,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村民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就近、就便放置,没有统一集结地,因而经常发生下水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根据居住规模设置拉圾存放点,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由乡村委托专人清运和处理,不要让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内的小路,避免造成污染的扩散。再者,村民家畜各家应规划饲养场所,要集中管理,不得自由放养,以免粪便影响卫生。
6、注意各种线路的完善
乡村规划线路主要指水、电、通信线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绝种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一是给水,规划时乡村应设置总闸阀,各小区设置支闸阀,各户分闸阀;二是排污,各户应役化粪池,乡村视地形地势情况设置污水处理装置,避免造成污染;三供电,规划时要注重乡村经济发展需要,选用配电设备时要充分考容量、服务半径和导线截面;四是电信和电视线路要注重扩容,确
保随时接通。
第三篇:新建煤化工项目建设中应注意问题
新建煤化工项目建设中应注意问题
丁应海
(毕节东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毕节551713)
摘要煤化工项目是一个投资大,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行业。如何让一个煤化工项目建好后,能有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值得探讨的课题。在此,笔者就我公司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煤化工项目工程设计招标建设验收
1煤化工项目建设热潮背景
2007年三季度,国际原油价格一路强劲飙升,甲醇等化工产品价格连续创出新高,使煤化工等企业获得巨额收益。以甲醇为例,2008年年初国内华东地区甲醇价格从2900元/t一路稳步上扬,到5月底一度接近5000元/t。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跳水,甲醇价格一路下滑,到10月中旬跌破2000元/t。甲醇期货价格下跌更加疯狂,随着上海石油交易所(SPEX)“限空令”的发出,作为SPEX的主力品种甲醇已在进入10月份以后连续8天跌停,直接导致许多甲醇生产企业被迫减产或干脆停产,历史上罕见的价格“雪崩”造成甲醇行业从暴利时代直接步入寒冬季节。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迅速蔓延,原油价格跳水,甲醇价格雪崩对产业发展形成巨大冲击。规模小、技术落后、缺乏原料来源的企业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而依托资源优势采用先进技术新建的大型装置,所受到的冲击是暂时的,企业根本发展态势未受太大影响。金融危机打击了市场和企业,同时也暴露了在“煤化工建设热潮”中盲目上马甲醇项目的种种弊端,为甲醇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正面启迪。
其次,以天然气为原料的部分甲醇生产企业也受到了较大冲击。近两年国内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一些地区甲醇用天然气最高市场价格已经接近1.8元/m3。由于原料价格高涨以及金融危机造成的恶劣影响,目前甲醇市场价格已经跌破了成本价,装置无法继续运行。作为传统产业的合成氨,尿素生产企业也遭遇了同样经历,尿素价格在最低时,也跌破成本价为1400元/吨。
挑战价格雪崩冲击产业发展,在合成氨,尿素,甲醇市场价格急速下降的过程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以无烟煤为原料并采用较为落后的固定床间隙煤气化工艺的生产企业。而依托资源优势采用先进技术新建的大型装置,所受到的冲击是暂时的,企业根本发展态势未受太大影响。
随着石化行业振兴纲要的出台,中国经济的复苏,新疆,内蒙两地资源储量的探明,开采成本的低廉,特别是国家最近提出的对新疆的大开发战略,新的一轮煤化工投资建设热潮又即将开始。
在煤化工的建设项目中,如何做好项目的建设工作,不出现或少出现安全上的隐患,技术上的不合理,不经济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工作。
2企业的战略决策
2.1企业投资决策
企业上什么样的煤化工项目,在什么地方上项目,各个企业的“掌门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一群智囊团来作战略决策,从战略决策高度来看肯定是很少出问题的,但是,请一个专家组作为参谋还是很有必要的。企业家往往是投资的好手,但对行业的发展,对技术认识的深度却是不够的,比如,同样的产品,同样的项目,对甲地的煤资源是合适的,但对乙地却不合适;同样的专利节能产品在甲地合适,在丙地却可能根本用不上。
2.2煤化工项目设计院的选择。
对设计院的选择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基础,在企业战略决策方向不错的情况下,设计院的好坏就决定了将来项目建成后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否节能,环保,有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设计
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而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定以及有关行业规范,特别是国家的工业经济法规、环境保护法规,安全法规。其次煤化工项目又是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行业,煤化工项目设计涉及知识面广,专业多,要求各专业合作的程度高,一个煤化工项目的设计,往往需要几十个专业,数百人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再则设计本身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对于同一问题常会有多种解决方案,设计者常常要在相互矛盾的因素中进行判断和选择,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只有好的设计院,才拥有既有很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经验的一流工程设计人员,从而做出科学合理且经济的决策。
设计院选择,决定了煤化工建设项目厂平面图是否合理,装置间的布置是否既符合国家安全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经济合理,能否顺利通过国家的环保验收,安全验收,消防验收,企业拿到安全生产许可证,关系到建成装置能否达标达产,关系到建成项目的生死存亡。
2.3工程建设项目人才的配备
煤化工项目建设企业最好选一个既懂管理又有煤化工经验的人作项目的负责人,这样才能保证煤化工项目选择的工艺流程配置经济合理。选择的工艺路线必须是现在生产的产品的同行业中是处于先进的,在近十五年内不在淘汰装置之列,又能兼顾企业,投资地点的实际情况。企业在选这样的人时不要过多的在待遇上作计较,应提供在行业内有竟争力的薪资。须知,项目负责人的一个决策失误,对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往往是他薪金的十倍,更不要说将来项目建成后的间接损失了。我们公司就因为项目负责人不懂工艺,把甲醇合成塔订为节能落后的气冷型合成塔,后又改为水冷型合成塔,订气冷型合成塔的198万元订金就成了直接经济损失。
专业工程师的配备,工程建设前期,企业聘请的工程师大多是将来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职能部室的负责人,生产车间主任,副主任等,因此,这些人应是既懂技术又懂生产管理的人,他们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建成装置的质量,项目建成后能否在较短时间内达标达产,让企业在试生产过程中少走弯路,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经济损失。企业在聘请专业工程师时必须有严格要求,要由专业水平很强的人对其进行面试,不能以由人力资源部门意见为主。
3煤化工建设工程的招标工作及设备和采购
3.1成立有强大技术支撑的招标办
煤化工建设工程的投资尽管有设计院的预算,但实际工程建设中,投资超预算的项目比比皆是。企业高度重视招标工作是控制投资不超的关键,选什么样的设备,选什么价位的设备,标书中有无商业漏洞,是一个既关系到技术水平又关系商务、法律的系统工程。因此,成立的招标办既要有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参与,又要有懂商务、法律的人把关,才能搞好招标工作,控制好企业的投资和预算不出现大的差距,使企业的投资处于可控状态。
在招标过程中,本人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要关键设备应注重质量,必须选质量有保证的大企业的产品;
二、设备装置应采用比质比价的原则,而不能一昧的以价低者胜出来决定采用哪家产品;
三、厂家产品的好坏要自己私下去使用其产品的企业调查,不能由其推荐或直接带领去考察;
四、装置如采用总包方式,合同要必须订得很细很具体,设备要有明细表,有质量技术标准,有价格,工程安装要有质量要求,有标准,有规范,且标准和规范要具体约定,甚至连细节都要写清楚;
五、对于甲供材料工程(即企业自己提供材料),必须对套用国家那个标准的定额要写清楚,浪费材料和节损材料如何处置,废料如何处置,施工中工程如有变动如何结算都要写清楚。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如何处置,工程进度如何保证,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如何处置,工程完工后,吹除、试漏试压方案由谁出,工作由谁做都必须界定清楚。
六、在招标过程中,不要被一些打着高科技牌子公司所忽悠,付出不必要的投资成本。
4煤化工项目的工程建设
4.1煤化工项目负责人要有总的建设规划
一个煤化工项目的建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厂平的开始到装置的度车,一般要18~24个月,工程量大的,则需要30个月左右。以30万吨/年的合成氨项目为例,一般来说18个月是能完成的,开磷集团公司的30万吨/年的合成氨项目仅15个月就保质保量完成了。要搞好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项目负责人有以下工作是要重视的:
一、根据工程进度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订出工程进度时间结点表;
二、合理的划分工区,根据工艺布置相对联系情况和招标进入的工程安装公司情况,合理布置施工任务,对不符合要求的,没有实力的施工单位尽早清理出场,重新招标施工单位,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三、做好与设计院的沟通与合作工作,以确保设计院的设计进度能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对实际工作需要变更的,要及时要求专业工和师与设计院进行沟通,让工程安装既能符合操作方便的需要,又能符合设计规范;
四、合理的安排工程会议,安排好工作任务,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搞好施工单位,专业工程人员,专业工程师之间等的协调沟通工作;
五、对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至少每周下现场三次以上,看现场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是否按工程会上布置的落到了实处,现场施工中还有哪些工作没有考虑到,哪些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等。
六、知道煤化工项目建设过程的办事流程,做好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汇报工作。在设备物资的采购过程中,要做好采购设备、物资的质检和资料收集,建档工作。要保证工程质量,设备物资的质量是基本保证,这就要求质检人员懂技术规范和标准,同时做好设备物资的建档,施工工程的建档,也是为工程的设备争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工程的达标达产,通过环保验收,消防验收,办理生产许可证等作好准备。
5煤化工项目的试生产及生产许可证件的办理
5.1煤化工项目的生产准备工作
煤化工项目的产品大多是危险化学品,其生产过程安全风险高,技术专业要求也较强,因此生产准备工作也是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一般来变应成立专门的生产准备小组,组长由具有丰富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担任,其工作包括人员的培训和生产原材料,生产辅料的准备,工程项目系统的吹扫,试漏,试压,单体试车,联动试车,原始开车方案,操作规程的编写,生产管理体系的组建,生产管理制度的制订等等,由于本文主要是谈项目建设,生产就不作过多的阐述。
5.2煤化工建设项目相关证件的办理
工程项目建成后,要进行试生产,就必须到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备案,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准备相关资料,向政府职能部门递交试生产申请报告,在得到同意,批复后方能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结束,项目各项目指标符合相关的安全,环保,消防,质监等部门要求后,企业才能申请骏工验收,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转入正常生产营业。煤化工项目建设进程中的手办理,各地政府规定不尽完全相同,但相差不大。
6结语
本人只是就我公司出现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要建设好一个工程项目,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复杂的问题,不是本人的水平能说得透彻的,只是希望我公司的经验对同行起到一个抛砖引玉作用。
第四篇: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建设缺乏规划。大部分乡镇没有编制乡镇总体规划,使各乡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得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周边乡村之间,难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部分乡镇有总体规划,也设有详细控规,不注重特色设计。
(二)对乡镇的城镇化建设重视不够。近来县城面貌日新月异。相比之下,大部分中心镇建制镇发育程度不高,镇区规模普遍不大,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配套功能还不完善,经济实力缺少第二、三产业的支撑,城镇吸纳积聚功能比较弱。重点中心镇难以发挥其规模效益和辐射服务等功能。
(三)制约城镇发展的因素难以突破。中心镇城镇建设融资能力较弱,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制尚未建立。城镇建设与用地的矛盾较突出,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很好地与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土地流转较为困难、用地不足,建设用地调剂受到制约。农村集体土地拆迁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和政策措施。
(四)社会保障及户籍制度不健全。失地农民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得失地农民心理不踏实,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失地农民农转非较为困难,即使农转非,也没有享受城市低保,城市青年服兵役等城镇非农业人口的待遇。
(五)建设管理机制不健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镇建设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前些年机构改革把乡镇的城建办取消,这就使
各乡镇的建设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形成乱搭乱建乱占耕地现象严重。
二、对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城镇的形成,内容和观念是不断变化的。现在的城镇化建设不应当孤立的,整从城市扩展与农村城市化的互动过程来考虑,根据多方面的相关因素来统筹规划小城镇的发展,如房产业、文化、传统、城镇与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小城镇的现在与未来等多种关系,来把握和设计城镇,对此城镇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从传统、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角度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小城镇。城镇的建设要考虑到传统、现在和未来。特别要预测未来的发展,按照将来而不是现在的需要进行规划,这就是先进性。建设水平低的城镇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应当从整体上高水平、高起点看待城镇建设,要超前规划,这样才能使城镇有广阔的发展的空间,不要到有能力来发展的时侯,而没有空间。
二、从资源、产业、城镇的基础设施、交通等综合因素来考虑城镇化的建设,城镇化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只是考虑单一的因素,根据这些综合因素来统筹设计城镇规模。特别是从以乡镇企业为基础的城镇向以产业为基础的城镇转变,突出城镇的产业特色和支撑。
三、城镇与城镇之间的关系构筑功能互补型的城镇体系。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镇之间的的关联性越来越强。过去由于城镇发展水平不高,比较重视单个的城镇建设,面对城镇之间的关系重视不够。随着交通
和现代通信的发展。缩短了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距离,可以统筹城镇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设计城镇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而不是建立小而全的城镇,已就是说构建城镇体系,实现共享,而不是某一个地方的发展,而是一个区域共同发展。
四、从城乡协调发展来考虑城镇化建设。现在建设城镇背景与过去不同。主要变化是现在的城镇处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城镇建设要考虑与各级城镇的关系。因为城市的扩张,对周边的乡镇发展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要从与城市整体发展的高度来统筹城镇建设,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城镇系统。有的小城镇可以提升和纳入县级城市的一部分,使小城镇进一步发展。有的地方根据产业的特色可以新建一些小城镇。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一项稳步开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进行研究,针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现实情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抓住机遇高起点修编规划,各乡镇要抓住我省优先扶持发展皖西北及沿淮县市的历史性机遇,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纲,从全新的县城地位思考城镇发展的定位,及时对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进行修编,尽快形成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形态结构和人居环境,坚持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是打造特色。城镇建设要各具特色,要根据自己的人文历史、自然条件、产业优势和发展目标做出规划特色。
(二)强化产业支撑,产业是立城之本,兴镇之基。要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城镇建设的首位,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充分挖掘比较优势,侧重于某一产业,进行错位发展,切实改变产业雷同、项目重复、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的状况。从根本上增强城镇的内聚力和辐射力。加强对各级工业园区特别城镇的工业聚集区的分层分类别指导扶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构建项目落户、企业集中、产业聚集的平台。
(三)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重点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城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向重点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延伸,做到区域一体、联动共建、设施共享、造福于民。
二是加快城乡公共服务资源一体化,改善城镇人口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城镇来。
三是加快推进城乡就业保障一体化,帮助农民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
四是注重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作用。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
建设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两个重要方面。农村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带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不断完善政策。一是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逐步放开对农民的进城落户的限制。二是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稳定家庭联产责任制,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为城镇建设提供土地支持。积极引得农民转向二、三产业,推动农村土地不断向少数农民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特色化经营,促使其更好地向城镇转移,三是完善投融资政策。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逐步引导建立以招商引资为主,政府扶持为辅;农民带资进城、集资进镇,企业与个人参与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四是完善拆迁政策。县级部门要研究制定农民集体土地拆迁安置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指导性意见,推进规范化拆迁,使拆迁工作有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五)提高城镇居民综合文化素质。即要注重城镇化的表面特征,又要着力提升城镇发展的内涵。只有城镇居民素质的提高,才能不断提升城镇发展的软实力,一是加强城镇意识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教育阵地,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和各种现代知识,帮助农民向居民转变,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二是强化综合管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出“居民行为规范”、“居民道德规范”等居民行为准则来规范居民的行为。
让更多的人到城市生活,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又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探索一条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化道路必将任重而道远,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运用超前的发展理念,吸收先进的经验,以民为本,开创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第五篇:浅谈交通BT项目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交通BT项目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 BT(Build 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是指根据项目发起人通过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大部分BT项目都是政府和大中型国企合作的项目。
[关键字]交通BT项目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投资的银根压缩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筹集建设资金成了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
原有的投资融资格局存在重大的缺陷,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建设企业及其关联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为阻隔,资金缺乏有效的封闭管理,风险和收益分担不对称,金融机构、开发商、建设企业不能形成以项目为核心的有机循环闭合体,优势不能相补,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流动与运用。由此便产生了一种新的投资建设模式,BT项目,BT(Build 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是指根据项目发起人通过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大部分BT项目都是政府和大中型国企合作的项目。
目前,大多采用BT模式,例如郑州港区道路建设。
BT项目,一个新兴的模式,就像富有朝气的年轻人,有活力,但是也有些个小毛病,在实践中各种问题也随之而生。
1、政府不做资金回购计划,为政绩盲目上马项目,导致本届政府出政绩,下届政府无力回购。
2、无统一的法律规定,各地对政策和规章的理解不一,造成项目前期周期长,手续繁琐,成功率低。
3、法律对建设方的投资回报缺乏保障。在项目后期审计时可能通不过,造成政府回购出问题。
目前各地政府只是针对上述问题一事一办,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要彻底的解决,国家应出台统一的法律法规,但是与现行法律体系的矛盾多,实现难度大,短期实现基本不可行。目前多以部门规章、政策通知加以规范。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