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乡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3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乡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乡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对乡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乡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凉州户镇经管站 张晓红

今年9月以来,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9个行政村进行了走访、座谈,通过组织村委会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种养大户、部分农户参加座谈会,通过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凉州户镇位于县城南3公里处,全镇总户数1645户,农业总人口6574人,耕地4.7万亩。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和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这两大目标,突出工业化的核心地位、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地位、加快城镇化战略地位,加快工业富镇、农业稳镇、三产活镇、科教兴镇步伐,全面推动镇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08元。2009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60元,较上年增加652元。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可到5.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68元,比上年增加1408元,涨幅为12.8%。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一是以县委提出的构建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为引领,镇党委、政府按照“减棉花、扩葡萄、稳制种、兴设施、上果蔬、增特色”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在稳定制种玉米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酿酒葡萄面积,大力发展以大葵、蔬菜等高效益经济作物。近年来我镇制种玉米面积逐年增加,2010年全镇制种玉米面积比去年增加了5848亩,达到了16000余苗,葡萄面积增加了面积610亩,大葵、蔬菜等特色种植面积增加了2900亩,仅制种玉米亩均收入比去年增加300元,酿酒葡萄按照糖度高低,价格达到了2.8元—4元,平均价格比去年涨了一倍多,亩均收入比去年增加了504元,仅种植业一项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805元;二是在加强林木管护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温室蟠桃和林果业的发展壮大。今年,通过宣传和强势推动,已发展苗木面积35亩,苗木收入达到了20万元,发展高新日光温室蟠桃种植,目前已新建温室大棚40座,已栽植蟠桃6座,挂果的温室蟠桃1座,总产量达到850公斤以上,平均价格在45元—50元,仅一座棚收入3.8万元以上,特色林果业由于品质好,亩收入达到了9000元,林业总收入达到了99.7万元,同比增长94.7%,为近年来增长最

1快的一年;三是坚持实施“畜牧强镇”的战略,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积极与西部牧业等龙头企业合作,促进了牧业收入快速增加。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可比上年增加95元。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民二三产业及劳务收入显著增加。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08、2009、2010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850、2160。2010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获得纯收入人均为2416元,比上年增加239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19.5%,增加的主要原因:首先由于龙头企业带动及农民自主创业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有效的促进第二产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其次农民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外出务工人员继续增加,目前,我镇企业达19家,企业从业人员达635人,比上年增加46人,季节性自发或有组织的就地转移务农人员达680人次,人均每天收入在60—150元不等,劳务人均纯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7.8%,提高了0.6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加192元,劳务收入成为推动人均纯收入快速增加的重要保证。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强化减负管理,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强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资产管理,集体资产进一步增值。村组债务化解力度加大,债务总额逐年下降。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如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等等,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我镇农民的收入情况

1、农业的收入比例大。农村经济以农业收入为主,以2010年为例,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可到5.11亿元,其中一产农业收入就达到3.27亿元,占到64.3%,而第二产业所占仅10.7%,第三产业仅占8.8%。

2、城镇化程度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务工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然而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未能以劳动力产生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据2010年统计,我镇总劳动力人口6574人,其中常年外出劳动力仅为1305人,约占总人口的19.8%,劳动力转移收入仅为645万元。同时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靠天靠地靠农产品涨价增收的因素增加,依靠农业生产收入的增收困难。

3、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担过重。据分析,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于农业生产、学费、医疗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部分。另外由于学费的增长,农民对于教育

2的支出日渐感到吃力。再次是医疗费用的支出,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力缺乏,常常很快贫困。

三、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影响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者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农民形象的传统认识。但是从当前的形势要求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素质、生产经营管理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思想保守不愿走出家门,农民群众缺乏技能,直接影响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的收益。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不能很好的调整好自己的种植结构,忽视特色种植的经济效益,只拘泥于现有的种植模式,只偏好于习惯性种植,这给增收带来难度。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名优稀特品种少,常规吕种多,不利于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3、农户生产经营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三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

4、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5、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户家庭经营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从近几年势态看,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6、一些村组织经济状况内外交困,制约了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

收的步伐。一是债务包袱和农民负担仍然很重。沉重的债务包袱不但影响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工作精力,而且影响严重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政策的影响。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存贷款政策向服

3务效益转变。贷款受担保、质押、抵押等影响,农民用于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这些镇基层的银行,只吸储,放贷力度太小。因资金缺乏,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影响了农民增收。

7、农用耕地质量下降,土地肥力缺乏。化学肥料已成为当今农作物的主要肥料,所有农田普遍缺乏有机质肥料,出现了无机肥与有机肥使用不协调的现象,影响了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同时大量使用地膜更对土壤造成很大危害。

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攀升。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远远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近几年,柴油、化肥、农药等虽然供应较畅,但价格不断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目前,化肥每吨1800元左右,农药价格更是无正规价格。农民没有增加多少收入,经商流通人员首先赚足农民的钱。

四、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重大的政治问题。要“富民强镇,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关键的是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坚持流通、生产一起抓。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及时把市场行情反馈给农民,使农民从流通环节中获得效益。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树立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消费结构转型、农民增收趋缓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以此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二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三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四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调优种植业、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格局,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农产品种植结构合理化、特色产品规模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标。围绕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在确保“三增四保”(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生产、保供应、保储备、保稳定)的基础上,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加大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的发展,以发

4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通过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实现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实践证明:农民家庭经营,管好管坏大不一样,在同等条件下,实施精细管理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农户家庭经营同企业经营一样,必须搞好收支账目记载,搞好成本核算,分析某一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对策。营销是产品成效的最终实现的环节。搞好营销,对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业并举,拓宽增收渠道。针对目前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靠多业并举增收。增强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内抓改制规范,抓科学管理,对外抓市场开拓,尽快把企业改制中的体制优势转换为效益优势。同时,要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连带发展的路子。搞活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方面。通过推进两个转移,在农村培植出更多的农民老板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今后,我镇将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拉动我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4、加强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力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农技推广部门必须跟踪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为农民解疑释惑,最快捷地推广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对农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市场意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农民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农民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要把说理教育和典型引路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5、转变职能,改进和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有效指导。一是转变指导方式,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会议指导、文件指导为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服务引导和市场分析预测引导,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简捷实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二是转变指导目标。在搞好对常规农业指导的同时,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抓“关键的少数”,把工作指导重点集中转移到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具有支撑主导作用的工作上来,着重搞好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科技普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好自己不会干和办不到的事情。

6、贯彻落实好农村政策,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一是完善农村税费政策,规范税费征收行为,5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等办法,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三是切实管理好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营运规范、保值增 值。完善“专户管理、支付到村、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强化村级资金支出管理,严禁新债发生。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压缩村级财务开支,多途径化解村级债务。四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继续组织镇机关干部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7、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加快乡镇企业和城镇化步伐,吸引农民就地转移的同时,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小城镇集聚,促进农民进厂入镇就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搞好资金跟进服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二是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拓展增收空间。三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使用“双带一争”型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四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条件,从夯实农业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公路硬化,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的市场化运作进程,组建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投资主体,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在各级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专门设立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栏目,构建农村信息平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洪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增收又是核心的核心。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更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

一、基本情况

###镇是##县的大镇之一,地处##县最东面,距新县城40公里。历史底蕴深厚,唐王征东传说和蟹桥传说就源于我镇,古三岔关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末举人李龙石名震关东。我镇交通便利,地理位臵优越,沟海铁路横贯东西,盘海公路和建设中的兴于快速干道延长线为全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镇辖11个行政村,6308户,210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51人,总面积71.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565亩,其中水田39615亩,旱田10950亩,人均耕地面积2.5亩。2011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100元,高于全县11400元的平均水平。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生产调结构、上水平、增后劲。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目前我镇农业产业主要以水稻、棚菜、肉鸡和水产四大块为主,尤以棚菜和肉鸡产业发达。

一是以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棚菜产业是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目前全镇11个村中有###村、七台子村、岗毗岭村、五台子村、夏家村、蔡家村和夹信子村等七个棚菜专业村,棚菜总面积2.85万亩,建有高标准蔬菜大棚5180栋,从业户数4200多户,从业人员近万人,预计到今年年末全镇棚菜产业总产值可实现3亿元,棚菜产业人均纯收入可实现6900元,在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贡献率达到40.38%,棚菜产业已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主力军。在大力发展棚菜生产的同时,我们还着力做好“打品牌”、“建市场”,着力推进无公害蔬菜进程和棚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以兴牧集团为龙头,积极开展肉鸡孵化、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经营,通过龙头企业拉动周边农户,建立以养殖大户为主体的协会组织,加强对养殖业产、供、销的协调服务,全面提高市场风险抵抗力。目前全镇已形成种蛋鸡养殖、孵化、肉鸡养殖、肉鸡加工储藏完整的产业结构链。我镇还拥有得信饲料、新达饲料、羽翔种鸡、三鑫孵化等相关企业10余家。预计到年末全镇肉鸡饲养总量将实现1550万只,出栏1300万只,产值41000万元,肉鸡产业人均增收1500元。

二是围绕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棚菜和肉鸡产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也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繁荣了镇域经济。产业前向发展带动了蔬菜育苗、农药供应、大棚骨架焊接、桩梁建造、大棚设备、物质供应等相关产业发展;后向发展

带动蔬菜销售、运输、加工和肉鸡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全系列产业链。仅从事大棚设施加工的工商业网点就达50多家,年创产值2500多万元。棚菜和肉鸡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镇的知名度,“古兴”、“辽河湾”、“兴川”、“硒霸”等特色农业品牌已成为我镇响亮的名片,推动###镇走出盘锦,走出辽宁。也正是因为于此,使得众多投资商纷纷看好这里,投资兴业。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季节性短工等全镇就近实现劳动力转移3000多人,工资性收入可达到3600多万元。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奠定农民增收的基础。通过争取兴于快速干道延长线项目,使我镇距市区车程缩短至半小时,提升了###的区位优势;建设中的盘锦生物质能化工产业园区已初见规模,目前已完成园区一纵一横道路建设,对部分区域进行回填平整,宝来生物能源、盘锦畅兴石化、辽宁东锦化工等三家企业已经入驻。二是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投资500多万元对全镇的村村通道路进行新建与维修;投资560万元对1.2公里的镇政府路进行拓宽改造,改造后的道路宽12米,修建暗排,安装路灯60盏;投资28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投资355万元垃圾气化站1座,添臵环卫设施30多套;投资120多万元对村路和棚菜园区进行了绿化治理,这些项目的实施,吸纳了当地劳动力,既增加了就业又改善了新农村面貌。

四是强化职能,做好农民增收服务保障工作。镇党委、政府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把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镇长负总责,明确了领导分工负责机制和包村、包项目任务,镇村干部也落实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任务。加强驻村指导员的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农民增收的抓促作用。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截止到目前全镇共开展各类农业培训讲座20多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积极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关怀活动,帮助和指导农户促进增收。

三、农民收入的增减因素

一是由于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呈上涨趋势,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资价格涨幅平均高出农产品价格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生产经营成本,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我镇的棚菜和肉鸡产业虽然规模很大,但都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附加值不高,致使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棚菜产业受自然天气影响较大,今年夏天,因受到台风“达维”的影响,大辽河水位上涨,致使我镇沿河###、岗毗岭等6个套堤进水,近2000栋蔬菜大棚被淹,农民损失惨重;肉鸡养殖受疫病和价格因素影响较大,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致富进程。四是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家庭经营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有近一半的家庭,打工收入占其家庭收入的50%以上。但近些年来,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对技术工种的要求高,以及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虽然乡镇农业技术和普惠制技能培训有所增加,但培训 的专业性、广度、深度不足,培训后的农民进厂后需二次培训,致使农民对技能培训的热情不高。最终,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打算

农民增收是农村发展的前提,农业增效是农民增收的保证,通过细致的调查,我们深入分析对促进农民增收有以下打算和想法:

1、变粗放为精细,转变经营方式。农民家庭经营,管好管坏大不一样,在同等条件下,实施精细管理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农户家庭经营同企业经营一样,必须搞好成本核算,分析某一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对策。目前,我镇棚菜小区中还存在一部分老式棚、低矮棚,每年也和别的大棚一起扣、一起栽、一起收,可是一年下来,人工、肥料等成本一分不比人家少,收入不及新式棚的一半,大伙戏称为“窖混子”,因此必须对这部分大棚进行改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也是硬道理,先进的农业机械化必然带来高产出,目前我镇棚菜机械化中的微滴灌、测土施肥、秸杆发酵技术、沼气技术等应用率不是很高,上述技术推广普及后,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生产成本,使一大批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上去,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2、多业并举,拓宽增收渠道。针对目前农民收入结构以一产为主的状况,我们要大力将他们引向二、三产业,来激发农村经

济活力,多业并举增收。最近几年,我们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建立了生物质能产业园区,像宝来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新建以来,就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县华鑫工艺品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用工灵活,在农忙时节,企业工人只有20人左右,而在农闲时节企业工人有100多人,灵活的用人方式,不仅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促进了农民的增收。通过不断的摸索,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连带发展的路子。例如,夏初季节,陆地蔬菜陆续上市,大棚中的黄瓜难卖,我镇建成了松柏酱菜厂,将菜农的黄瓜收购后腌成酱菜,有效的拉动了我镇农业的发展。

搞活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方面。我们鼓励更多的农民从事农产品收购、运输、经销工作,在农村培植出更多的农民经纪人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今后,我镇将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拉动我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3、加强就业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力搞好农村普惠制就业培训工程,农技推广部门必须跟踪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为农民解疑释惑,最快捷地推广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对农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要有

针对性地抓好市场意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农民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农民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

4、转变职能,改进和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有效指导。一是转变指导方式,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会议指导、文件指导为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服务引导和市场分析预测引导,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简捷实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二是转变指导目标。在搞好对常规农业指导的同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把工作指导重点集中转移到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具有支撑主导作用的工作上来,着重搞好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科技普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好自己不会干和办不到的事情。三是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条件,从夯实农业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设施建设步伐。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在农村的执政之本。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民收入的平衡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镇的全面发展而奋进。

第三篇: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调研报告(L)

对清平社区农民万元增收工程的调研报告

清平社区村官刘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促进农民增收。今年是我市的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进的关键年,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更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清平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

清平社区是保家镇十二个村(社区)之一,社区幅员面积27.19平方公里,位于保家镇东部,东接郁山镇,西至鹿山社区,南接长尧村,北临芦塘乡,共有10个小组,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郁江河在北边顺境流过,国道319线,渝长高速路,渝怀铁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社区总户数1218户,总人口5976人,耕地面积5747亩,林地面积22199亩。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才3800元,未达到全市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的平均水平,足以看到我社区农民收入还与市的平均水平有一段距离。

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及时积极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那么,现在清平社区农民的收入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下面就从清平社区的农民收入情况入手,通过分析现状,提出几点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当前我社区农民的收入情况

1、非农业的收入比例较大。农村经济以农民外出到江苏、浙江等地务工为主,农民的传统耕种以玉米、红薯为主,由于农药、化肥的涨价使得农民在传统耕种上“投入多,收入少”。

2、城镇化程度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社区农民外出务工收

1入已经成为社区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然而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未能以劳动力而产生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据2010年统计,清平社区总人口数5976人,其中常年外出劳动力为2270人,约占总人口的38%,外出务工收入为3405万元。同时一些纯依靠农业生产收入的农户其收入较低持续徘徊,增收困难。

3、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担过重。据走访农户和与社区干部交流的情况来分析,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于农业生产、小孩学费、家庭医疗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特别是化肥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部分。医疗费用的支出也较大,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现在广大群众参加医保后,这样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是农户家里主要劳力生大病,特别是骨头受伤,就会致使农户家庭劳力缺乏,常常使得农户很快回到贫困状态。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1.劳动者素质不高。比起以前,我国农民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农民形象的传统认识。但是从我到清平工作一年以来走访农户和与社区干部交流来看,清平社区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素质较低、生产经营管理素质不高和生产经营观念意识严重落后等方面。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作物如:玉米、红薯的生产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且又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导致农民在面对买方市场的时候下增收困难。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优良品种少,大路品种多,不利于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3.农户生产经营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农民耕地分散,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不善于学习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固守长期以来的种植方式。三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对农作物的种植缺乏相应的规划。

4.农户信息不灵。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把广大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畅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5.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户家庭收入的增加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比重也呈现逐年递增的势头。但从近几年势态看,我社区农户打工较集中的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有相当一部分回流到重庆、黔江和彭水打工,由于农民工个人文化素质较低,导致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使我社区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我社区大量剩余劳动力不得不滞留在土地上,严重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针对以上原因,要促进我社区农民实现农户万元增收的目标,当前应主要抓好如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树立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结构是十分必要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消费结构转型、农民增收趋缓的背景下进行的,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以此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二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坚持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

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三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四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实践证明:农民家庭经营,管好管坏大不一样,在同等条件下,实施精细管理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农户家庭经营同企业经营一样,必须搞好收支账目记载,做好成本核算,认真分析某一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对策。营销是产品成效的最终实现的环节。搞好营销,对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业并举,拓宽增收渠道。针对目前我社区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积极从“强

二、活三”抓起,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靠多业并举增收。“强二”,即利用工业园区的发展势头,大力推动返乡农民工投身工业园区建设、在工业园区就近就业和创办乡镇企业或养殖场,在自己创办的乡镇企业或养殖场中对内抓改制规范,抓科学管理,对外抓市场开拓,尽快把返乡农民工眼界较宽的优势转换为经济效益优势。同时,要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优质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连带发展的路子。利用我镇交通便利的优势,引导发展优质、绿色的瓜果蔬菜基地及相应的加工企业,这样有效的措施必然能拉动了我镇农业的发展。“活三”即搞活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利用我镇交通便利和场镇繁华的实际情况,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重点转移到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方面。通过推进两个转移,在农村培植出更多的农民老板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今后,我镇若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势必会拉动我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4、加强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力搞好农民的培训,各相关部门以落实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落实点联合跟踪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网络等传媒手段,为农民解疑释惑,最快捷地推广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对农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市场意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农民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农民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要把说理教育和典型引路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5、转变职能,改进和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有效指导。一是转变指导方式,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会议指导、文件指导为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服务引导和市场分析预测引导,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简捷实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二是转变指导目标。在搞好对常规农业指导的同时,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抓“关键的少数”,把工作指导重点集中转移到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具有支撑主导作用的工作上来,着重搞好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科技普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好自己不会干和办不到的事情。

6、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条件,从夯实农业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1)加快农村交通、水利、电力和通讯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推动农村公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公路硬化,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的市场化运作进程,组建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投资主体,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在县电视台等宣传媒体专门设立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栏目,构建农村信息平台。(2)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深化。积极推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结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户的生活品质。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

动社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户尽快富裕起来。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推进我社区、我镇和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第四篇: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

长寿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长寿镇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发展,而农村发展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在全市“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启动后,市住建局驻长寿工作队迅速进入长寿镇,在进村入户阶段,把如何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此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多次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干部群众了解情况及同干部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从走访调研情况看,目前长寿镇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当。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

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治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农民难以充分就业,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是农民人均收入基数较低。近年来,该镇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幅都在全省前列,但由于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基数低,与我省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对比较落后。去年该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35元,比全省平均数2856元少721元,低20%,差距比上年同期扩大1.2个百分点,与优势乡镇相比差距较大。

二是农业投入不足。尤其是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近几年我市连续遭受洪灾影响,加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普遍存在带“病”运行。该镇各类水利工程,10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目前虽已修复70%—80%,但大多是临时性的修复,资金缺口较大。

三是非农收入比重较低。去年该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35元中,来自家庭经营收入1220元,占66%,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为l000元,占现金收入的82%,来自二、三产业收入仅为220元,占现金收入的18%。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西瓜、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非凡是水产业,虽市场前景看好,但发展滞后。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

够明显。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惠农惠民政策,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治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资金因素。首先,该镇财政收入很低,财政自给率还不足,因此,每年的支农资金非常有限,镇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其次,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再者,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把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农村。这是我们广大农民群众之所盼和之所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果断把主要精力从处理一般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到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当中去,多谋促进农民增收的门路和渠道,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使、智为民所谋。

(二)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实质不折损、不走样,非凡是国家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要切实做到用途不变、金额不少,把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手中。

(三)把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实现新突破。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解决好农村干部抓什么、怎

么抓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应把干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转到服务上来,让干部当好“三种人”。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把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治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工业基本常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把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因此,应倡导乡村干部直接领办、参办项目,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镇、乡两级党委、政府要为有项目的干部创造条件,出台专项政策,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

(四)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重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

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做到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分别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并且要把绝大部分的投入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用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用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村民小组和贫困户。

(六)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技能培训,搞好农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是统筹城乡信贷。目前农村全部贷款所占比例很低,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当,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健全融资体系,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切实解决好农民发展资金极缺的实际困难问题。

第五篇: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调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

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那么,现在农民的收入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下面我就从下仓镇的农民收入情况入手,通过分析现状,提出几点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当前我镇农民的收入情况

3、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担过重。据分析,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于农业生产、学费、医疗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部分。另外由于学费的增长,农民对于教育的支出日渐感到吃力。再次是医疗费用的支出,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力缺乏,常常很快贫困。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1.劳动者素质不高。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农民形象的传统认识。但是从当前的形势要求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素质、生产经营管理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又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增收困难。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名优稀特品种少,大路品种多,不利于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3.农户生产经营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三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

4.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5.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户家庭经营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从近几年势态看,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6.入世后我国农业正承受考验。一方面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价格,而且农产品的上涨属成本推动型,另一方面我国的单位农产品价格已经是连续几年下降,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受到世界市场的低价农产品的压力。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针对以上原因,要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当前应主要抓好如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树立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消费结构转型、农民增收趋缓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以此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二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三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四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实践证明:农民家庭经营,管好管坏大不一样,在同等条件下,实施精细管理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农户家庭经营同企业经营一样,必须搞好收支账目记载,搞好成本核算,分析某一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对策。营销是产品成效的最终实现的环节。搞好营销,对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业并举,拓宽增收渠道。针对目前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从“强

二、活三”抓起,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靠多业并举增收。“强二”,即增强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内抓改制规范,抓科学管理,对外抓市场开拓,尽快把企业改制中的体制优势转换为效益优势。例如,2004年我镇新建成建华页岩砖制品有限公司,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同时,要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连带发展的路子。例如,近几年来,我镇先后建成了盛资食品有限公司、兴盛粮油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有效的拉动了我镇农业的发展。“活三”即搞活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方面。通过推进两个转移,在农村培植出更多的农民老板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今后,我镇将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拉动我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4、加强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力搞好农村351培训工程,农技推广部门必须跟踪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为农民解疑释惑,最快捷地推广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对农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市场意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农民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农民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要把说理教育和典型引路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5、转变职能,改进和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有效指导。一是转变指导方式,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会议指导、文件指导为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服务引导和市场分析预测引导,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简捷实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二是转变指导目标。在搞好对常规农业指导的同时,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抓“关键的少数”,把工作指导重点集中转移到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具有支撑主导作用的工作上来,着重搞好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科技普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好自己不会干和办不到的事情。从今年开始,我镇将成立农业办公室,抽掉机关和农口的精干人员,全力搞好镇政府的服务职能。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使9亿农民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这是我们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县构建中等旅游城市做出最大的贡献。

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调研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下载关于对乡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乡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今年十月中旬,我们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先后在全镇9个行政村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年报、问卷等多种形式,围绕农民收入现状,制......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丰县人大常委会 刘 波近年来,人们在谈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时,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便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便是农民增收难。当前农民......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根据本次调研的要求,我们及时组织人力,就我乡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先后在全乡5个行......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关于牧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海浪村党支部副书记才让 海浪村是个人口大村,畜牧业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该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归根到底也是如何促进牧民增收的问题。我在任村党......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模版]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748元,提高至......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通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

    县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调研报告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前些年,**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收到了明显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9元,比上年......

    新时期农民增收面临问题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县农村办组织干部下基层,采取组织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了解等方法,认真剖析当前我县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