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入农村了解农民(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走入农村了解农民(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在学院的组织下,我们级管理系、化妆系和表演系来到了延庆县沈家营镇后吕庄进行了从月日至月日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学院组织的这次下乡活动,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们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同时针对农村的经济状况和电影市场进行调查。通过各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对当今中国农村的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电影市场及农民的观影方面都有了一些了解。
(一)经济状况及主要生产方式沈家营镇是延庆县一个中等经济状况的镇,共有二十二个村,总人口数约一万二千多人,共有二万八千多亩土地,后吕庄村是所属沈家营镇一个相对富裕的村,有一百八十多户,五百多人。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和养家畜为主,左右的村民外打工。镇内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在四千五百元左右。
(二)改革开放前后的农村沈家营镇长期干旱少雨,极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人民处于辛辛苦苦忙一年,到头来温饱问题却解决不了的状态。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公社规定农民必须种植水稻,而水稻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成活都是问题,就更不能高产。镇里的经济和生产的发展都受到了巨大影响,人民则处于更加贫因的环境中。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原创:www.xiexiebang.com沈家营镇的农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国家政策的扶持,科学种田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沈家营镇后吕庄村家家都能吃饱饭,但却存在着贫富的差距,近年农作物销售市场尤其玉米供大于求,所以在出售时相当廉价,使得农民在丰产的喜悦之后却不能有很高的收入,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这样也大大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大量劳动力的外流,留在家中种地的往往是一些中年人。民以食为天,如果大家都出外工作而无人在家种田,这种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应鼓励农民种田,并提供一些政策扶植。但在采访中也发现,农村人有一种很强的习惯性,缺少创新精神,有些农民已经认识到玉米种植产量的供大于求,却不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种其它作物。农民不敢创新不愿尝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一些科教片在农村放映时无人看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农民生活和超出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他们看不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电影工作者,走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知道农民真正需要什么,从而通过电影这一重要媒介使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三)农民的文化水平及观影的方向“文盲”这个在城市中已不多见的词,在农村却很常用,因为确实还有许多不认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就生活在广大农民中,这是一个无意的发现,在我们和老乡合影留念之后,他们很高兴我们能把洗好的照片寄给他们,却苦于不知如何留下地址,这也许是个别现象,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农民之所以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与其文化水平太低是否有关,原创:www.xiexiebang.com也使我们不得不关心起青少年的教育事业。我们去了后吕庄村小学,那里的校舍由于是部队与村政府合建的还可以,但设备却相当简陋,在冬天,学生们只能在冰冷的教室里上课,教师的待遇也很差,由于学校里的老师一般都是镇里的,所以其吃饭问题的解决是哪个老师没事哪个老师做,使得有时下课了,累了,饿了,却没饭吃。
为此,我们全班同学捐款为学校买了一些教学用品和文具,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孩子们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调查显示,农民们爱看一些贴近生活的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如《刘老根儿》《康家大院新媳妇》等,中青年人对一些综艺节目也比较感兴趣。
(四)农村的电影市场状况
农村的电影市场相当萧条,在延庆县只有一家电影院,而其上座率相当低,电影院的主管和我们讲:“现在是放一场赔一场,要没有政府的支持早倒闭了。”
农村电影市场萧条与其生活水平不高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农民有点收入都想买点物质生活品,而忽视了精神生活,其次是电视的普及使许多农民在不出家门的条件下就可以看电影就更不愿到影院去,再次是农村盗版现象也相当严重,农民们可以花少于电影票的价钱买盗版在家中看,第四,影院的宣传
第二篇:走入农村暑假报告
在桓仁满族自治县二道沟村的社会实践
——了解当前农村的改革发展状况
经济管理学院作者:邢浩宇
摘要:通过以家乡为切入点,对农村的经济现状、消费状况、经济来源做调查统计,了解农村的改革发展现状和农村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农村的贫困原因加以分析,给予自己关于农村发展的观点:要发展就要在改变农民思想基础上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实施改革,在现在基础上有“质”的飞跃,才是致富之路。
实践出真知,社会之于每个人都是一大课堂,欲求得真知,充实自己的社会经验,逐步了解社会,走近和走进社会,只有切身融入社会中来,走到人民中去。假期来了,不要像以前一样挥霍时间,一片叶子染绿一个季节,一朵花儿妆点一季绚烂,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起暴风雨的洗礼?谁说校园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也定然不负期望,书写出一份满意答卷。利用暑假,我以我的家乡作为切入点,对农村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才发现曾经自己对农村的观点是那么幼稚,还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了解农村。
深入农村,欲了解农村的发展改革现状,观察农民的生产、生活、经营状态,于是,我从经济入手、从生活入手,对农村做了一番调查。
一、经济的直接表现
我将其总体归结为五点:食、衣、住、行、用。此五点构成了生活的一大部分,可称为人的基本消费。所以我决定先对此于我所在村部做调查,并加以总结分析。
(1)食,自古有言“民以食为天”,所以我将‘食’列为首,作为生存之 本,列为首是理所应当。经过一番调查统计,发现在食品消费上‘既是在增,又是在减’——在食品消费金额上为增,食品支出占农民总支出比例在减,如今,农民在‘食’上的消费占总支出比例已从2000年时的56.13%降至
49.26%~53.18%,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所提出的恩格尔系数可以看出,我所在村是一个介于温饱与小康之间的村落,调查中,村民都说现在生活好了,吃的好了,即使在深冬也能吃上新鲜蔬菜了,食品也卫生了,再也没有食不果腹的日子了······
(2)衣,此处虽为乡下,衣着却不乏时尚,来往人群中便已经观得人人紧跟潮流,名牌衣装亦不少见,据统计,农民在‘衣’上的消费占农民总支出比例从2000年时的5.75%到今日6.92%,村民都说现在不愁吃的,穿的也好了,没有挨饿受冻了,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3)住,‘家’是每个人的出处、归处,有个安稳的家、有个固定的居所让人感到安全、幸福,我所在村部共有1620人,410户,共380户左右有自家住房,占总户数92.7%,从改革开放后,我村年年有住户盖起新房,土坯房已经逐步被替代,至今年全村已经99%住进砖瓦房,村民现在对房子的要求也不止是保暖而是又要舒适、美观,和今年刚刚盖了新房的村民聊天时发现每每谈及房子他们总是带着满足的笑容,会说到现在住进砖瓦房了,御寒能力强了,装修也好了,住起来舒服多了······
(4)行,在村里时,每逢傍晚,我总喜欢站在路旁,静静地看着这个小村
看着来往的人群,看着道路两旁梧桐树上时不时的飞出或飞入的一只两只鸟儿,燥动不安的心会变的安静,身体也会轻松许多,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也少了往日的尘土飞扬,村里于2004年路上铺上了沥青路面,路旁种上了梧桐,这里的空气格外的清新,2009年,路的两旁又装上了两排路灯,夜晚也不再那么黑暗。村里现在自行车少了,摩托车多了,至今年,摩托车已经百台有余,各类机动车也已经逐渐进入我村,客运车辆也分了几个时间段,村民现在想出行比前几年容易多了,方便多了······
(5)用,提到‘用’,那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冰箱、彩电、洗衣机几乎走近每家每户,固定电话拥有量占住户98%左右,手机拥有量占村人口数60%~70%左右,“村村通”工程使互联网走进了村子,电脑也开始走入村民的生活······
二、经济善后
经过一番调查,一番查访,眼见心明,我所在村部的生活现在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已经脱离了曾经受冻挨饿的日子,农民的生活基本得到满足,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人们的低级需求已经满足,随着生活变好,积蓄增多,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提高生活水平、生活水准,对消费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又开始了下一轮的调查。
(1)教育,我所调查的村里曾经有个小学,规模不大,毕竟一个村子而已,教育设施落后,但作为一个乡村学校也已经不错了,全国计划生育的实行,整个乡镇的学生一届比一届少,所以,于2006年,村部的所有小学全部关闭,学生上学全部到乡里,统一的学校有宿舍楼,食堂,教学楼,教育设施较为完备,管理制度也比在村部完善,孩子从小就要离家读书,尤其今年国家对学校的安全高度重视,村里连幼儿园也停办了,也是乡里统一管理,本想这样家长会不舍得孩子,而导致更多辍学生,但调查中发现,村里人现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曾经,而且认为这样更有助于孩子发展;调查中发现,过去,村里学生辍学状况很严重,经常会有学生中途辍学回家,原因多为生活条件不好,家庭生活负担重,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国家又有各种福利政策支持孩子上学,这种情况已经少之又少了,据统计,教育支出逐年升高,今年占农民总支出的11.18%左右。人们聊天内容中少不了攀比,但攀比中少了穿金戴银,多了谁家孩子学习好,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父母们也都在为孩子的学业操心、劳累······
(2)保险、医疗,医疗对于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调查中听村里老人说过去很多人总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然后就会有村民说:“有病谁不愿意治?主要是叫钱给憋住了,有病没钱,进不了医院的门,只好挨一天算一天。”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少了,一是农民生活条件好了,再国家又有各种扶贫政策,我县为合作医疗试点县,全县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3.7%,我村参保率达95%,县级政府又对全县3个乡镇卫生医院,85个村级卫生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农民看病费用低了,条件好了,看病不愁了;虽说现在条件较过去好多了,但医疗设施在这里仍然很落后,设备不全面,仍需要改善。至今为止,我村各种保险制度仍不完善,村政府推行力度不够,仍需加强。
以上,我将其称为‘反映经济’,由此也可以看出,我村的生活状况较过去有了很大改善,经济实力也增强不少,多数村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足,思想也停留在此,统计显示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本来一直在增长的经济为什么会放缓,那么,需了解是什么在推动我村经济发展,于是,我又开始了下一轮的调查。
三、经济来源
(1)农业,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村地处桓仁满族自治县(一个依山傍水的山城),田地分为水田与旱田,旱田较水田稍多,人均耕地在2亩左右,属一年一耕,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大豆等,由于产量较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所出产品扣除自家食用外会有一部分剩余,全部都以个体形式小规模销售,虽如此,农业带来的经济收入现仍为大部分居民的主要来源,一部分农民死守田地,收成好了多挣些,收成不好少挣些,局限性太强,又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近几年,我们村的农业也在逐步向机械化发展,全村农机拥有量在30%~40%,但充其量也只能算做半机械化,大部分工作仍然是由人力完成。
(2)林业,经过调查发现,我所在的村子真是当之无愧的‘山’村,全村面积4200亩,山林总面积3300亩,山林是村面积的主体,后于2007年我村实行了山林改革,分山到户,全部山林都分到了个人手里,于此村民也得到不少好处,村民对林地的保护意识也有提高,退耕还林政策也实施的更容易,效果也不错。
(3)副业,所谓副业在我村即分为养殖业和种植业,养殖业占收入比例在10%左右,种植业所占收入比例在20%左右,种植业在我村发展要早于养殖业,最初主要是种植林下参,起初林下参市场较好,我村一部分住户抓住了机会,开始发展林下参,也挣到了钱,但林下参收效过慢,一般需10~20年,而且后来市场没有原本那么好了,做的人也开始少了,后来我村又有村民开始种植香菇,逐渐形成小规模出售形式,此项目引入村后迅速兴起,但到今日,也只剩下几家规模稍大的专业户,村里都称其为‘香菇专业户’;在这之后养殖业才开始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养鸡专业户,现村里已经有了6家鸡场,而且有了一定的销售系统,从货源到终端市场形成一体化,也使得这些养鸡专业户尝到了一定甜头。
(4)畜牧业,由于我们村地处富尔江上游,山林植被保护的非常好,被定为水源涵养地,又因林业封山,禁止牲畜进入,使牛羊饲养的规模大幅度削减,牛由原来大约500头降至现在百余头,羊由原来大约800只降至现在百余只,剩下的都改为圈养。
(5)外出务工,村里外出务工人数大概在300~400人,占人口比例
18.5%~24.7%,在外出人口中,年轻人较多,壮年劳动力较多。
我所调查中,以上基本就是我村主要经济来源,推动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这些年使我村生活得到改善,经济条件得到提高,使我村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根据数据显示,我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如此下去十分有可能停滞不前,但为什么发展速度放缓呢?
四、制约经济
(1)天灾,最近几年里,全国上下自然灾害不断,旱灾、涝灾一样不少,虽然对我村经济造成一定损失,但我村受灾状况并不严重,村里做了防护一定措施,而且及时组织救灾抢险,为了预防旱灾导致庄稼缺水减产,村里建了拦水坝,能够储备一定水量,即使天气干旱,也可引河水灌溉田地,使得田地用水还算充足,大大提高了我村的抗旱能力。此次调查期间正值汛期,我国多出遭洪水泥石流灾害,吉林等地水灾严重,作为下游的桓仁本地又连降暴雨,很多村庄田地被淹,受灾严重,我村同样受灾,但可喜的是我村地势较高,具有一定优势,又由
于在我村山林改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使圆本长时间被闲置的荒山、荒坡、坡度超过20°的可耕种土地、半山腰可耕种的三四类以下的土地,99.7%的人工植上林木,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大幅度提高了山林涵养量,起到了蓄水调洪的作用,使得这连降暴雨带来的洪涝灾害没有在这里肆虐起来,大大减轻了灾害,减少了不少无谓的损失。但是村里仍然需要继续提高对天灾的防护和应急救灾能力,加强气象减灾设施建设,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和自然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水文测报系统建设,搞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完善森林防火体系,以森林防火远程监控、森林防火专业扑火设施、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和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预报、救护与指挥体系建设,提高林业系统防范森林火患的应急能力,尽最大可能的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无畏损失。
(2)恶性循环,农民的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制约,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赋税过重,不是因为城市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贫穷落后并非单方面造成的,从某种角度讲,农民欠发展的思想、文化和农业科技制约生产体系;欠发展的农业科技和生产体系又侵蚀思想、文化;欠发展的思想、文化和生产体系又限制农业科技。形成了一个往复的恶性循环,也决定了我们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要全面出击,多方协调,综合改善,否则会因其他方面的影响而收效甚微,可以说,就我村而言,这种自由小农经济早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尽管技术在飞速发展,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一部分村民因有少量耕地而无法外出务工,人均耕地只有那一点儿,劳动仅集中在少量时间上,其余时间空闲无事,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又不断引入机械,缩减工时,也使得劳动力闲置时间更长,试问:这种小农经济再如何发展。这种生活方式已经让人们的生活停滞不前,甚至已经进入了不可逆的衰亡期。新中国自建立便在谋求发展道路,为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而努力,小农经济发展至今,贫困落后的农民几代人之间便已忘记了新中国的理想,忘记了“共产主义社会”为何物,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无拘无束、潇洒闲逸、独立自由的耕织生活,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征服了我们满族人民,使这个习惯合作的游牧民族忘掉了战争的艺术,但现在社会,所有产品都是合作劳动的结果,包括教育领域也淘汰了只有一个老师的师塾。农民的这种“小农意识”始终摆脱不掉,真是将“仅扫自家门前雪”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无法组织起来合作,生产无法形成规模,就没有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就无法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就永远处于被动地位,位于市场末端,失去主动权,终只能沦为21世纪自种自食的“自耕农”。如此,何以共产,何以致富。
五、发展之路
农村若要致富,必须谋求发展新道路,既改革创新,那么,所有工作必须先从农民思想抓起,如果思想意识不能提高,那么共产只能是一个幻想,致富也无从谈起,所以,“科教兴农”不能只是作为口号喊喊而已,要真正起到开化农民思想的作用,淡化小农意识,在此基础上,才会有更多工作可做。
就我村而言,若求发展,如今的土地分配制度必然要改,综合考虑,我觉得土地应以租用或其他任何形式归到村内种田大户统一种植,并引入机械化技术,既节省劳动力,有能缩减工时,村里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可引入“秸秆还田”技术,如此,可提高秸秆利用率,有能使土地得到很好的养护,也有利于提高产量。也使本来因土地牵制而没能合理利用的劳动力少了牵挂,这
样便形成了大规模生产,有利于发展我村的特色产业,在销售市场上便得到了主动权和控制能力,才能够争取引入企业;这时,又面临一大问题,村内闲置的劳动力比过去还要多,而且毕竟外出务工实非致富路,如此多人,也不现实,所以,剩余劳动力应该由村里统一分配管理,最好先分批进行不同的技术培训,使村民都能掌握一定的技术,但是,安置仍然成问题,所以,我觉得与其引入外来企业,不如村民自己办企业,虽然自己办企业相对困难,但却有利可图,而且既然决定要改革,那就一定会有困难,多此不多,而若引入外来企业,企业自然要以盈利为目的,如此,这块“经济蛋糕”的大部分都被企业吃掉,只有一小部分分给农民,若如此,致富路将多么遥远,但自己办企业就不同了,整块“经济蛋糕”全部由农民均分,获利自然大于外来企业,而且这样,村里剩余劳动力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此,通过自己建立、管理、发展自己的企业,并努力建立生产、加工、流通与销售形成一体化的产业化、现代化运行机制,争创名优农产品品牌,便可在销售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争得主动权,然后可成立农产品专业协会,可考虑在深化对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基础上加以组建,政府对其进行宏观指导,但不具体管理内部事务,协会负责对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销售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和安排,并尽量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相互加强合作,使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和保险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农业信贷的支持,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经济上的支撑;另外,我村又可利用地处长白山脉并且我村大部分面积为山林的优势,生产中草药等山林产品,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如若发展顺利,也可以在此方面撑起一片天空,走上致富路。然后,村里可以成立一支调研小组,到全国各地考察,总结如“华西村”“刘庄”等富裕农村的成功经验,分析贫困地区贫困原因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并观察国际市场走向,寻找适合我村并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抓住机遇投入发展,开拓新领域。
第三篇:走进农村了解农民(调查报告)
走进农村了解农民
调查人:
调查目的:了解新时代的农民。
时间:
地点:某农村
调查方法:主要观察与少量访谈。
调查对象:同村农民,年龄十八岁以上。
何为农民?
解释一:占有或部分占有生产资料,靠从事农业劳动为生的人。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的基础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
解释二:社会学家、三农问题评论家艾君在分析了我国现代社会上所认识的农民现象后认为,农民在我国现代社会里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演变为简单明了的一切农业户口者。即,身为农业户口者已经成为农民的代名词,已经失去了词典里所解释的长时间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者,作为一种职业的内在简单的含义。他指出,从现在人们的认识程度看,现阶段在我国如果给农定义,那就是“户口登记在农村并为农业户口的农村人”
解释三:农民(农户),对应的英语词语有peasantry比较合适,中文多指农村以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为生社会人群集合,也可以泛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farmer一般作“农场工人”(包括农场主),属于一种职业;peasant指贫苦农民。农户指中国农村地区以农业、林业、渔业或畜牧业(自然经济)为主的家庭。中文的“农民”在中国各个时期,伴随经济的发展水平,人们对其理解不完全相同。唐代庄园之大者,收容客户,多至数百人,一家数口,集居一隅,于是庄园之中,发生客户所居之村落,后世称农村为“庄”,称农家为“庄户”,称农民为“庄家人”,其义殆起於此。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而国家统计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0万人;乡村人口为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上年末提高1.32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比重,不管这数据有多大的真实性,其实,农民,始终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国家在政策方面的调整,始终离不开“三农”这个层面。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在今年的暑假里,走访同村的各个地方,更好的了解农民这个概念,虽然时间不长,又交通不方便,总体了解到了并不是很多,但通 1
过一段时间下来的学习,可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即使是处于比较偏远的山区仍会受到社会进步的影响。
本次走访以口头叙述为主,通过几个问题,了解农民内心的想法。
问题一:您好,您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年纯收入大约有多少?
1.你也知道,在我们这个村里,最基本也是最多的收入就是靠茶叶,在这十年以来,茶叶价格虽然跌宕起伏,但总体来说,只要肯老老实实的去做,过生活还是可以的,孩子都还在读书,家里主要靠夫妻两人劳作,一年下来除去各方面的开支还可以剩下一万来块,虽然辛苦又剩下不了多少钱,但在农村这也是也是没办法的。
2.茶叶啊!一直是在家里炒茶,不过这两三年来做茶叶有点划不来了,物价一直再涨,茶叶价格却一直在降,种茶所需的农药、化肥价格升得很快,又不知道什么原因,茶叶的虫害一直增加,现在做茶叶真的是越来越辛苦了,管理辛苦,做出的茶叶又不好卖,一年辛辛苦苦下来,也就差不多过日子。
3.在厦门打工呢,以前在家里也没怎么干活,所以劳作什么的都不会做,家里本来也是有些茶叶的,但很多都租给别人了,只留下一些父母自己做,勉强也够他们生活。现在物价都很高在厦门消费又高,所以,一年下来,除了一家在外生活和一个孩子的读书费用,剩下的也只有一万来块,只可惜以前没多读点书学点技术,现在也只能这样子过了!
安溪县是中国龙茶之乡”,当然,在我们这个村,茶叶是主要的经济来源,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自己比较懂事以后,也亲身体会到,茶叶的价格也越来越好,整个村的生活也变得更好了,但是有好有坏,茶叶的利益刺激的各方面的事情发生,茶叶越来越多,质量却没提上去,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一些人为了短暂的利益,过多的使用激素与农药,农前超标,严重影响外界对茶叶安全性的信任,茶叶卖不出去,年轻人都选择到外打工,家里都只剩下一些年龄比较老的在炒茶,对茶叶的制作工艺没有更多的去研究,也使村里的茶叶,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更好的提升,合适的喝茶方法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茶叶是县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茶叶依然是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因为始终没有更好的经济来源!
问题二:您会经常看新闻吗?特别是关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对此有什么想法?
1.有时候会看点新闻,或者听别人说,但由于书读的少,一些明令政策是看不懂了,但国家对农民是越来越好了,这在政策的实施下可以真正感受到,从最基本的免除农业税到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一些制茶工具的补贴都让我们减轻了很多压力,所以相对于我们这些最底层的农民能感受到的政策好处,这些就是最直接的政策效果!
2.会经常看新闻,当然也会看国家对农村的一些政策措施,免除农业税就
是一个很好的改变,但是也有很多的政策,说是说得很好,但我们这种地方,很多都感受不到其带来的好处,我们农民就是实实在在的劳作者,需要的是最基本的有利之处,所以也希望国家的政策能更好更直接的利于农民,并加强政策的实施。
3.会去关注一些新闻,但都很少看到关于我们茶农的信息,近年茶叶销售不是很好,很多方面也没看到政府有所改变,希望能制定一些政策,提高茶叶的出口与销售,同时更好的管理农药销售,因为现在假药太多了,也希望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用药,使茶农有信心去种茶做茶!
“三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很好的实施并利于农民,国家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更方面的补贴,促进农民的生产和发展,鼓励农民创业等方面做了重大的改变和措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04年开始,每年都有一些相应的政策利于农民,但不管什么说,农村的落后还是很明显了,有些政策实施不到位,医疗改革,环境卫生,远远不能满足落后农村的需要,道路交通不发达,在我们村里还有很长的一段土路,文件已经很明确的全县通水泥路,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地方交通得不到改善,农民想要的是最基本的需要,而政策的实施仍需要有很大的改进才行。
问题三:每一年您都会给自己一个新的计划吗?在2012有什么要去完成的?
1.没什么目标计划的,只要能过得上日子,吃得饱睡得暖,我们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就是平凡。
2.在新的一年要购买一个洗衣机,时代在变化,我们虽然在农村,但也得跟上时代的变化,然后也是希望有空去大城市走走,比如福州、厦门啊,出不了省外,自己省内的城市总得去见识一下,几十年了,还没走出这个山啊!
3.今年要出去打工了,茶叶做不下去了,现在还年轻,出去外面拼一拼,也希望自己以后的孩子不要在这山里辛苦。
4.也没什么计划,农民就做农民的活,过完年,又得开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了,茶叶的农药要喷了,肥要施了,农民嘛,能休息的时候休息,忙的时候就要起早贪黑的。
时代在进步,每个人的心又何尝不是在变化,相对于普通的老百姓,生活才是主题曲,经历过艰苦的农民,解决生计问题是他们每一年的最根本任务,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也有很多人,不再只是过日子,也开始体会到的享受生活,在有空的时间,出去旅游什么的,农民有朴实的想法,时代在变,而这份纯真不变,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更要看清自己看清生活,为了生活去努力,而不要为了更多的物质毁掉生活。
通过访问和更多的观察,走过了大部分的地方,家乡是县里最大的村庄,交通不好,人口分布比较散,但大部分都是以茶叶为经济来源,几年来的变化,也让家乡换了一个模样,农民更加学会了享受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利,最纯真的思想没有改变,经历过艰辛生活的他们依旧懂得勤奋和节俭,但时代的变法也让他
们对很多事有了新的看法,开始对读书重视,对教育重视。
同样,在新时代的农民,最希望的还是国家的政策与实施,希望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懂得看望未来,了解社会了解国际的动荡,关心国家大事,丰富自己的生活。
第四篇:农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农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七天,参加队员有六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
在班会上,我主持的专题叫“美丽照片,精彩XX”,做这个活动我的初衷是想借照片展示给没到过XX的山村孩子们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照片都是我去下乡之前亲自到XX各大景点拍摄的。
我的这个专题在班会上是第一部分。当我给孩子们一张张地做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那种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勤奋、刻苦、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好一朵茉莉花》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从绝望中寻找希 望”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其实我们的活动时间是有所改变的,不是严格按照计划的。计划是到达的第二天开展这个主题班会的,但我们到达的那天已经是晚上六点了,食宿问题还没有安排妥当,所以第二天开展活动的条件根本不具备,我们就马上开会,一致通过决定第三天再做。实际证明,我们的调整很正确,主题班会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开的很成功。这也告诉了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计划是很必要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旧堡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旧堡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二十六眼机井,平均三、四亩地就有一眼井,不算缺水。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豆角,西红柿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牛、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是农大东区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 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就转换话题,说:“在现在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希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玉米杆被收割后,剩余的部分,一部分在地里,一部分在地上,农民处理起来比较费劲,现在全凭农民用锄头一棵一棵的往出挖,又费时又费力。希望能有一种机器代劳。”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不过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如果真的没有的卖,那下次学校再举办创新大赛,我就做这个机器了。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己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情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羊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羊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他丈夫赶着羊群去放羊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补课了。
她家养羊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现在有70只大羊,30只小羊,最多的时候有140只呢;总共有8亩半地,除了七分种的是胡萝卜,其余种的都是玉米,每年收获的胡萝卜和玉米都用来喂羊,但据她所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量的放牧。虽然国家现在正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明令禁止放牧,但如果不放牧,只让羊吃饲料是根本吃不起的,起早贪黑的干上一年,说不定还会赔上
一、两千呢,所以他们不得不偷着放。
她家有一只母羊的肚子右侧偏下的地方有一软的疙瘩,是去年冬天发现的,请兽医来看过,做过一次手术,打开后疙瘩里边是小肠,没敢动,又给缝上了,其间,这只母羊还生育了小羊,这个疙瘩也没有遗传给小羊,小羊现在很健康。为了赶在他们放羊之前看到那只母羊,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对他们家进行了回访,并给那只羊拍了照,打算回来向学校的有关专家教授请教一下。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制定了十六字的访问过程,即“赠送资料、说明来意、了解情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过程,我们访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接下来,我们又走访了另一家以养羊为主业的养殖户,与上一家相比显得正规了许多,有专门的羊舍,而不是简单的羊圈,羊的品种也很统一——小尾寒羊。
他家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规模,是因为他贷了20万元的款,也是全村一次性贷款贷的最多的。当我们问起对贷款风险的看法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只要你把所贷的款都投到项目上去,然后一心一意的去干,一般是不会赔的,就是赔了,像你建的羊舍,买的羊,也足够还贷款的,其实风险是很小的,重要的是你认真去对待。”他还很诚实的告诉我们,在贷款方面,除了要把项目计划认认真真做好,凭关系,找路子,也是很重要的。
在养羊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一是饲料的贮藏,今年他花了9000元建了一个贮藏饲料的大坑,但是到现在一直不敢用,因为还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如果这贮藏大坑设计的不合适,贮藏的饲料到冬天就会腐烂,贮藏的饲料腐烂了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羊又不能不喂,还要去买饲 料,这时的饲料是很贵的,所以里外里就亏了许多,所以一直不敢投入使用;二是农民或者说是养殖户急需贮存青杆和黄杆所能获得的营养价值的具体数据表,要是有了这样的表,农民就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青贮还是黄贮了,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市场上没有一种可以专门用来喂养羊的饲料,要是有这么一种羊饲料,农民们也就不用贮存饲料了;四是农民已经有了作胚胎移植的愿望,但苦于没有技术,如果有哪位教授有研究这方面的可以 与他们合作,他们愿意提供羊等基本材料,实验成功后的具体事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商量。其实,这个农民的这种思想已经是“公司+农户”的最新的经营模式的雏形了。看来,有些农民的思想已经很先进了。
就这样,那天我们走访了3家,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又走访了13家,这次共走访了16家。收获真的不小,常常被有思想、有远见、有决策的农民所感动,更被他们的勤劳、朴实的品质所折服。
三、建立“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
建立这个服务站的目的或者说是初衷就是使我们农大的学生与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在我们的学习当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我们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同时,农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实惠,首先,我们所提供的资料、信息都是免费的,没有经济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么欺骗,不像有些种子公司卖假种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却不顾辛苦一年而颗粒无收的农民,我们不会;其次,是长期合作,农民可以随时把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服务站告诉我们,要是我们能解决、有把握的东西,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农民,如果我们解决不了,或者把握不大,我们也会负责的告诉农民,让他们先等等,我们会替他们去请教学校里专家、教授们。
毕竟,我们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最棒的农业大学,拥有农业方面的权威人士,相信他们也肯定愿意帮助农民的。我们愿意起一个桥梁作用,一个窗口作用,让农民和教授见上面、说上话。我们的教授们也许会从这些问题当中,得到些灵感,说不定有更多的新科技成果诞生呢!学生、农民、教授三方面都受益的一件事情通过建立一个农业科技服务站就能实现,而受益多少就要看日后服务站的运作情况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这次建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管理制度的暂行办法;
2、经过走访农户,对农民进行了解,确定农业科技服务站站长以及旧堡村科技带头人;
3、向农业科技服务站捐赠图书、光盘等资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务站作为保存本;
4、由于怕耽误农民的时间,我们决定为农民送书到家,加强对服务站的宣传。
四、农事实习。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活,就是给玉米地锄草。
不过这可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干这种活。一开始不会锄,乱锄一气,草没锄掉几棵,手上倒磨出了几个泡,后来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锄的快多了,不一会我就把一垄锄完了。玉米地里不透气,很热,我这才亲身体会到了农民们的不容易,作为农大的学生应该给农民办点实事,更坚定了我把农业科技服务站建下去的决心。
以上是我对主要活动进行的简要介绍,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面我要对整个活动谈一些感受: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宣传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可只有经历以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你要开展一项活动,如果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没有人来参加,活动怎么能开展下去呢?即使你准备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给谁看呢?如果你前期准备的不够充分,观众或者说参与者一多,你准备的不够充分,肯定就会手忙脚乱,更别提发挥水平了。
从这次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准备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3、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请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第五篇:农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七天,参加队员有六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
在班会上,我主持的专题叫“美丽照片,精彩北京”,做这个活动我的初衷是想借照片展示给没到过北京的山村孩子们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照
片都是我去下乡之前亲自到北京各大景点拍摄的(包括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故宫、新华门、中央电视塔、中华世纪坛、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我的这个专题在班会上是第一部分。当我给孩子们一张张地做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那种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勤奋、刻苦、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好一朵茉莉花》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其实我们的活动时间是有所改变的,不是严格按照计划的。计划是到达的第二天开展这个主题班会的,但我们到达的那天已经是晚上六点了,食宿问题还没有安排妥当,所以第二天开展活动的条件根本不具备,我们就马上开会,一致通过决定第三天再做。实际证明,我们的调整很正确,主题班会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开的很成功。这也告诉了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计划是很必要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旧堡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旧堡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二十六眼机井,平均三、四亩地就有一眼井,不算缺水。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豆角,西红柿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牛、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是农大东区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就转换话题,说:“在现在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希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玉米杆被收割后,剩余的部分,一部分在地里,一部分在地上,农民处理起来比较费劲,现在全凭农民用锄头一棵一棵的往出挖,又费时又费力。希望能有一种机器代劳。”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不过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如果真的没有的卖,那下次学校再举办创新大赛,我就做这个机器了。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己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情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羊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羊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他丈夫赶着羊群去放羊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补课了。
她家养羊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现在有70只大羊,30只小羊,最多的时候有140只呢;总共有8亩半地,除了七分种的是胡萝卜,其余种的都是玉米,每年收获的胡萝卜和玉米都用来喂羊,但据她所说,这些是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