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深入贯彻全区三级干部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5篇

时间:2019-05-12 19:1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深入贯彻全区三级干部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深入贯彻全区三级干部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第一篇:。。镇深入贯彻全区三级干部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镇深入贯彻全区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坚持以“三化”为目标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一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在规模化上求突破。按照“高效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思路,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为重点,积极培育专业村,着力加快新品种、新模式引进推广,进一步扩大种植基地面积,提高养殖园区规模,打造农业发展规模化优势。力争……年专业村发展到……个,蔬菜播种面积达到……万亩,生猪出栏……万头、奶牛存栏……头。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产业化上求突破。坚持以工带农、以工促农,重点抓好…………等农业龙头在建项目,不断提高龙企带动能力。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推进加工型、营销型、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构筑农户与企业、农户与市场、农户与农户间的联接纽带,逐步形成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介、上联龙企、下联基地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依托自身优势,在品牌化上求突破。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启动……等商标注册,开展品牌推荐,加快市场对接,努力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比重,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篇:认真学习贯彻三级干部会议精神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迸发激情

新闻中心学习贯彻区委九届九次全会、三级干部会议精神近期,区新闻中心组织全中心党员、干部职工进行了新年以来一系列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了区九届九次全会,三级干部大会精神,并就当前的各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月12日,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了2011年全区三级干部大会,这是我区在新的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于做好2011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为确保此次会议精神能及时深入人心,助推当前及以后工作,新闻中心对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高度重视。在九届九次、三级干部大会期间,就组织中心人员认真收看了视屏直播,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三级干部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又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了集中的学习,加深了全局人员对大会精神的理解。在理论学习会上,中心主任张轶彪认真全面地向全体人员传达了大会精神,解读了区委书记张有会的主题讲话内容和区长尚德来的工作报告精神。张轶彪要求全体人员要高度统一思想,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和理解好会议精神,要求全体人员要把理论学习贯彻于工作当中,用理论指导好现实工作,要善于结合岗位实际,全面谋划好各项工作,要突出重点,围绕新闻宣传,队伍建设,节目创新,提升宣传水平,安全播出等工作做好文章,争取宣传工作再创新业绩。3月11日中心邀请了区委党校的李颖老师围绕“贯彻会议精神,凝聚力量,鼓足干劲,创新局面”的主题,做了深刻、全面、详细的解读,进一步的提高了全体人员对会议精神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在上新台阶,充分发挥舆论保障,实现区委确定的“一二三四五”的工作部署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新闻中心副主任刘砚海主持了学习会议,并就当前和今后工作作了强调和安排,刘砚海指出,中心党员干部职工要凝心聚力、齐心给力、转变作风,以学习三级干部大会精神为契机,在大会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履行好工作职责,掀起新闻宣传工作的新高潮,为全区“十二五”期间的新闻宣传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结合区委九届九次、全区三级干部大会精神,新闻中心进一步研究出台了相关工作制度,细化了2011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工作举措,强化了工作责任,完善了工作规划。把工作任务再度明确到了各科室,把工作责任明确到了每一个人,促使形成人人有压力、个个有责任的工作氛围。目前,全中心人员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振奋的精神、饱满的热情、良好的作风投入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为实现2011年确定的新目标,新任务,努力拼搏,创先争优,忘我奉献。

新闻中心 2014年2月27日

第三篇: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面临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三农”现状,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我县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一是粮食产量稳定增长,2004年全县粮食生产总量达到9.99万吨,比2003年增长6.8%;农业总产值稳定增长,达到39770万元,比2003年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达到1145元,比2003年增长10.4%;畜牧业产值快速增长,达到18474万元,比2003年增长37.6%。二是贫困人口逐年下降,全县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94年的84%下降到2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全县计划生育率达到62.9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青壮年文盲率下降,“扫盲”通过省级验收,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6%。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茶、桑、鸡、倍、竹等优势农产业巩固发展,特色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农村产业结构和布局渐趋合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农村水利化程度提高到26.7%,实现了村村通电,农村电价有所降低,程控电话实现乡乡通,移动电话逐步向重点村组覆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取得突破,通过实施长防、天保、退耕还林和农村能源建设等工程,较好地遏制了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成功进行了“村改”,顺利完成了第二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农村税费主体改革完成,农民负担得到减轻。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全县共创建星级文明户2万余户,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提高,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和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被大多数的群众所接受;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自治不断完善,基层民主不断扩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全县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以 “三学”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党性修养不断加强,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不断得到夯实。五是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发生变化,通过加强农村医疗网点建设,农村群众享受医疗卫生保健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遏制,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民摆脱了贫困,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变化,发展意识、科技意识不断提高,商品观念、开放观念不断增强,生产生活方式有了较大转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变、人心思富的良好氛围日趋浓厚。

在充分肯定成绩和发展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长期困扰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小,农业综合素质低,比较效益不明显,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收比较缓慢;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的状况未能根本改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目标很不适应;三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规模化程度低,特色不特,优势不优,缺乏支柱产业,农村产业呈现散、小、乱的状况,极少数产业呈下滑趋势;四是农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与市场的对接不好,应对市场变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五是劳动者素质不高,商品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仍然不强,生产上的盲目性、随意性较为突出;六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科技含量低,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形成,带动辐射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七是农产品销售市场、农业信息网络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滞后,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八是农村贫困面较大,低水平、低标准的温饱较多,相当数量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自我发展的能力弱,扶贫开发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九是少数乡村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不强,工作措施不力,工作成效不明显;十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人民群众对党风社风不够满意;十一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跟不上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等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高度重视,充分正视困难和问题,抢抓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战略举措,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增收两个战略重点,下决心、花大力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增强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力度,在规划制定、体制改革、工作部署等方面进行调整,逐步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转变,从小生产、温饱型农业向市场化、小康型农业转变。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用一号文件精神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继2004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发出的第二个“一号文件”,2004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两份文件是一脉相承、相互依存的,都是为了解决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举措。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迅速掀起学习高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贯彻好,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真正把“三农”问题当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央的政策和我县的实际结合起来,细化、实化、具体化,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尤其是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实际,以市场为主线,以优势农产业为重点,以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为支撑,以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以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为动力,制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方案,周密安排,突出重点,区分层次,精心组织,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实际行动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努力营造支农护农的良好氛围,尽快实现“三农”工作有新突破,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首先,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全县经济的大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县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小康。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能否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势头,关键在于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判断和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扬长避短,驱利避害,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作风,始终做到对“三农”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实事求是地讲,当前我县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处于低起点、低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农业依然是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民增收的幅度还比较小、增收的难度还比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一时难以根本改变,农业综合素质低、整体效益差的局面并没有改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呈继续扩大的趋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状况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就无法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在新时期破解“三农”难题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全国、全省、全市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工业化、城镇化还处于初始阶段,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尚不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面对现实,我们不能悲观失望,必须充分认识到现在全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顺应这一趋势和潮流,紧紧抓住国家整体综合实力增强、调整政策为贫困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机遇期,充分认识到我县解决“三农”问题的优势和条件,千方百计谋求我县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我们还要看到,农业在我县改革发展大局中的基础地位将长期不会改变,我们搞工业化、城镇化、第三产业服务化仍然需要依靠农业。此外,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平安盐津、和谐盐津,更离不开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决不能忘记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把“三农”问题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扶贫,关键在工业化的基本方针不动摇,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不动摇,坚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动摇。

其次,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把中央的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把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确保中央的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民,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搞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县、乡、村三级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中央、省、市、县对农业的投入全部用在农民身上,确保对农民的减免和补贴政策到位。要认真落实好粮种补贴、退耕还林、取消农业税等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乱涨价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等坑农害农行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新增财力要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倾斜,积极鼓励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农业,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公共财政提供的公共服务。要严格执行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占地行为,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占补平衡,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要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脆弱,仍然是制约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想方设法吸引外资,大胆使用信贷和民间资金,不遗余力地抓好农田水利、电力、交通、能源、通信、教育、卫生、计生、生态环境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改革步伐,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鼓励和支持个人、集体及各类经济主体多渠道投资开发农业,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渠道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取消“两工”之后,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通过严格的民主决策程序,按照农民自愿、自用、自管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建设其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公益设施,并参与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努力推进“沃土工程”,以高稳产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相结合,生物、农艺、工程措施相配套,努力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继续组织好退耕还林、“天保”、“农村能源建设”等生态工程建设,抓好小流域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快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要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方面的作用,以及在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涉农部门在农业发展中的科研专业技术作用,创新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三农”。同时,要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大力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措施,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较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取得的成效较为显著,但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仍然不快,涉及领域还很窄,尤其是在特色产业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上,传统方法较为普遍,以至于很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一形势,切实把科技推广贯穿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始终,树立科技兴农的思想,认真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切实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的科技投入,力争在每个乡(镇)创建1至2个标准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继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和鼓励农科人员以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创办、领办、联办农产品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实践中培养一大批科研型的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使之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要继续加强与省内外、市内外、县内外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关键技术的引进,进一步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认真做好农业科技适用技术的引试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在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的同时,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技推广和技术服务,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科技成果到田。

(六)狠抓扶贫开发,努力在扶贫工作上有新突破。扶贫开发是解决农村弱势群体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要紧紧围绕解决温饱、稳定脱贫、加快致富、全面发展的总目标,认真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务输出、专项安居四项重点工程。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创新扶贫机制为动力,立足资源优势,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坚持开发式扶贫,加速解决极端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对列入扶贫开发的贫困村,要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完善规划,突出重点、量资而行,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最需要又可能完成的项目,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扶持每个贫困村培育1至2项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加快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切实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扶贫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继续实施好专项安居工程,重点解决居住岩洞、窝棚、杈杈房的特困户。继续实施好易地开发扶贫,认真抓好转移衔接工作。落实好小额信贷措施,认真总结和汲取多年来的教训,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落实回收保证措施,使小额信贷发挥最大的扶贫效益。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新机制,拓宽社会帮扶面,积极引进和认真实施好外资项目,不断增强贫困村的发展活力。继续实行部门挂村、干部包户扶贫的工作制度,尤其是要认真落实县委、政府扶贫帮困的政策措施,按照扶贫挂钩的原则和目标要求,联系领导和各挂钩联系的县直部门,要全面开展好挂钩帮扶工作,采取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方法和选派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干部到挂钩村蹲点帮扶等方式,强化责任,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离村。要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今后所有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要推行公示、公告制度,严格检查审计,严肃查处坑农害农案件,严厉打击“三乱”行为,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扶贫效益。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为农村服务的能力

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实现农村长治久安的关键。当前,党的富民政策不断向农村倾斜,我县农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好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改革上,一定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在发展上,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统一起来,从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抓农业农村工作;在稳定上,一定要时刻把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始终把握农业农村工作的主动权。

(一)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各部门要将农业农村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经常思考,经常研究,做到计划早安排、形势早分析、问题早解决、思路早确定、措施早落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县、乡两级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明确职责、明确分工、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调查研究、组织协调、宏观指导、督促检查的作用,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农业农村工作,及时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涉农部门要围绕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分兵把口,抓好落实。其他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努力形成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制度。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结合起来,与落实《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结合起来,在全县逐步推行农村社会服务代理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十分重视村“两委”和村民小组建设,切实解决好“有房办公、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充分发挥党团员、妇女代表、民兵、科技能手和先富起来的热心为乡亲们办事的能人的骨干作用,在村级组织周围形成一批拥护党的领导、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农民骨干群体。要把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的管理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针对个别村级班子“发展无思路、工作无魄力、班子不团结、作风不深入、群众不满意”的现状,及时采取果断的组织措施予以调整。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注意把农村优秀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注意在党员中培养能人,在能人党员中培养村干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三)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进入新世纪,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农业已不再是单纯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农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我们一定要转变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主动适应由“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趋势,彻底改变用领导传统农业的办法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运作方法和继续固守催种催收、在本本上安排种养计划、形式主义的年终搞检查评比的老套路,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会用政策调动农民,用市场引导农民,用科技帮助农民,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化农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科技示范,党委、政府要有示范园,村级要有示范田;要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引导农业,帮助农民搞活流通。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关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努力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子女就学、就医治病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多到有矛盾的地方去,多到困难和问题集中的地方去,发扬勇于负责、敢于碰硬、艰苦奋斗、狠抓落实的作风,进一步把心思凝聚在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在做工作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深入农村抓工作落实作为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县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增加村干部岗位补贴的政策,积极探索调动乡村干部积极性的新途径,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在工作上教给他们方法,在生活上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特别是在他们遇到挫折和遭受不公正非议时,要给予鼓励,为他们说话,支持他们大胆工作。要引导广大群众实事求是地评价基层干部的工作,公道正派地对待每一个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志们,认真扎实地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的大局,事关小康xxx建设的全面推进。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务必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艰苦奋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努力开创盐津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推荐]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第四篇: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面临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三农”现状,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充分肯定成绩和发展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长期困扰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小,农业综合素质低,比较效益不明显,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收比较缓慢;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的状况未能根本改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目标很不适应;三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规模化程度低,特色不特,优势不优,缺乏支柱产业,农村产业呈现散、小、乱的状况,极少数产业呈下滑趋势;四是农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与市场的对接不好,应对市场变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五是劳动者素质不高,商品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仍然不强,生产上的盲目性、随意性较为突出;六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科技含量低,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形成,带动辐射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七是农产品销售市场、农业信息网络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滞后,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八是农村贫困面较大,低水平、低标准的温饱较多,相当数量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自我发展的能力弱,扶贫开发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九是少数乡村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不强,工作措施不力,工作成效不明显;十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人民群众对党风社风不够满意;十一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跟不上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等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高度重视,充分正视困难和问题,抢抓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战略举措,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增收两个战略重点,下决心、花大力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增强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力度,在规划制定、体制改革、工作部署等方面进行调整,逐步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转变,从小生产、温饱型农业向市场化、小康型农业转变。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用一号文件精神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继2004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发出的第二个“一号文件”,2004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两份文件是一脉相承、相互依存的,都是为了解决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举措。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迅速掀起学习高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贯彻好,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真正把“三农”问题当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央的政策和我县的实际结合起来,细化、实化、具体化,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尤其是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实际,以市场为主线,以优势农产业为重点,以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为支撑,以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以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为动力,制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方案,周密安排,突出重点,区分层次,精心组织,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实际行动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努力营造支农护农的良好氛围,尽快实现“三农”工作有新突破,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首先,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全县经济的大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县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小康。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能否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势头,关键在于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判断和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扬长避短,驱利避害,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作风,始终做到对“三农”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实事求是地讲,当前我县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处于低起点、低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农业依然是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民增收的幅度还比较小、增收的难度还比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一时难以根本改变,农业综合素质低、整体效益差的局面并没有改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呈继续扩大的趋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状况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就无法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在新时期破解“三农”难题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全国、全省、全市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工业化、城镇化还处于初始阶段,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尚不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面对现实,我们不能悲观失望,必须充分认识到现在全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顺应这一趋势和潮流,紧紧抓住国家整体综合实力增强、调整政策为贫困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机遇期,充分认识到我县解决“三农”问题的优势和条件,千方百计谋求我县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我们还要看到,农业在我县改革发展大局中的基础地位将长期不会改变,我们搞工业化、城镇化、第三产业服务化仍然需要依靠农业。此外,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平安盐津、和谐盐津,更离不开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决不能忘记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把“三农”问题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扶贫,关键在工业化的基本方针不动摇,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不动摇,坚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动摇。其次,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把中央的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把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确保中央的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民,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搞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县、乡、村三级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中央、省、市、县对农业的投入全部用在农民身上,确保对农民的减免和补贴政策到位。要认真落实好粮种补贴、退耕还林、取消农业税等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乱涨价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等坑农害农行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新增财力要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倾斜,积极鼓励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农业,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公共财政提供的公共服务。要严格执行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占地行为,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占补平衡,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要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再次,要把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与学习贯彻《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紧密结合起来。《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制定的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文件。各级各部门要把认真学习《守则》、执行《守则》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农民熟悉掌握《守则》的内容,用《守则》强化广大干部服务农民的意识,规范广大干部服务农民的行为,创造爱民亲民、利民惠民、安民护民的良好氛围。

(二)与时俱进,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支农政策,统筹城乡发展,把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解决我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用抓工业的理念来谋求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业综合能力建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继续优化农业结构,突出特色,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组织化的协作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城镇化。各乡(镇)和涉农部门要结合实际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看待“三农”问题,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做到在思想上切实加深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在作风上更加扎扎实实,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在工作上真正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关心农业,支持农业,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需要,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盐津的需要。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脆弱,仍然是制约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想方设法吸引外资,大胆使用信贷和民间资金,不遗余力地抓好农田水利、电力、交通、能源、通信、教育、卫生、计生、生态环境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改革步伐,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鼓励和支持个人、集体及各类经济主体多渠道投资开发农业,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渠道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取消“两工”之后,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通过严格的民主决策程序,按照农民自愿、自用、自管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建设其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公益设施,并参与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努力推进“沃土工程”,以高稳产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相结合,生物、农艺、工程措施相配套,努力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继续组织好退耕还林、“天保”、“农村能源建设”等生态工程建设,抓好小流域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快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要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方面的作用,以及在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涉农部门在农业发展中的科研专业技术作用,创新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三农”。同时,要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狠抓扶贫开发,努力在扶贫工作上有新突破。扶贫开发是解决农村弱势群体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要紧紧围绕解决温饱、稳定脱贫、加快致富、全面发展的总目标,认真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务输出、专项安居四项重点工程。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创新扶贫机制为动力,立足资源优势,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坚持开发式扶贫,加速解决极端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对列入扶贫开发的贫困村,要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完善规划,突出重点、量资而行,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最需要又可能完成的项目,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扶持每个贫困村培育1至2项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加快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切实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扶贫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继续实施好专项安居工程,重点解决居住岩洞、窝棚、杈杈房的特困户。继续实施好易地开发扶贫,认真抓好转移衔接工作。落实好小额信贷措施,认真总结和汲取多年来的教训,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落实回收保证措施,使小额信贷发挥最大的扶贫效益。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新机制,拓宽社会帮扶面,积极引进和认真实施好外资项目,不断增强贫困村的发展活力。继续实行部门挂村、干部包户扶贫的工作制度,尤其是要认真落实县委、政府扶贫帮困的政策措施,按照扶贫挂钩的原则和目标要求,联系领导和各挂钩联系的县直部门,要全面开展好挂钩帮扶工作,采取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方法和选派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干部到挂钩村蹲点帮扶等方式,强化责任,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离村。要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今后所有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要推行公示、公告制度,严格检查审计,严肃查处坑农害农案件,严厉打击“三乱”行为,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扶贫效益。

(七)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认真开展调研,抓好县、乡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力求在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健全机制等方面有新突破。在国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框架内,合理调整县、乡(镇)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逐步理顺县乡财政体制,确保乡(镇)政权的正常运转。努力探索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投融资体制和农业资本化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以农户、企业为主体,财政资金为导向,金融、信贷、社会为重要渠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资本投入体制和机制。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能力。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理顺经营管理关系,扶持发展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供销社、农业部门等农业信息中心作用,引导、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成为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主导力量,强化其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好务。

(八)认真实施好劳务输出工程,不断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水平。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04年我县的劳务经济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35%。但是,由于我县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技术技能,使我县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政府引导、信息指导、市场运作、个人自愿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领导。当前,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外出务工人员职业技能、法律观念、维权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上。要尽快组建劳务输出信息中心,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资源共享,采取整合现有的县农广校、县职中等教育资源和在各乡(镇)设立培训站等方式,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注意与劳务市场需求接轨,突出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使之成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增强外出务工人员本领、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农村劳动者获取一技之长的重要场所。县劳务输出办要积极探索输出地服务和输入地管理的新办法、新模式,积极推行“定单输出”,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尤其要进一步摸清家底,编制好发展规划,使劳务输出健康有序的推进。

(九)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一是要巩固“普六”、“扫盲”成果,狠抓教育“普九”工作。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校点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两基”质量。拓宽思路,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让适龄儿童都能进校读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提高师德师风和业务水平。在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一批懂农业实用技术、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继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要加快推进卫生改革,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现有卫生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抓住国家对西部地区卫生事业政策倾斜的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控制与救助体系。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和鼓励社会能人开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逐步形成以国家为主、集体和个人为辅,竞争激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切实降低药价,解决农村看病难的问题。三是要始终坚持抓计划生育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以农村流动人口、边远山区、人口稠密地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计划生育率,降低多孩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毫不放松“一放二扎”,全面开展医学监护,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切实减少计划外生育、坚决控制多孩生育,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认真落实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加大对违法生育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国家公职人员违法生育或非法领养一律给予“双开”处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黄牌警告”制度,严肃处理干扰计划生育工作的行为,积极营造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县计划生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要重视农村文化、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抓好“三村”建设、农村“八个一”工程建设、“十星”级文明户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改变落后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为农村服务的能力 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实现农村长治久安的关键。当前,党的富民政策不断向农村倾斜,我县农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好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改革上,一定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在发展上,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统一起来,从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抓农业农村工作;在稳定上,一定要时刻把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始终把握农业农村工作的主动权。

(一)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各部门要将农业农村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经常思考,经常研究,做到计划早安排、形势早分析、问题早解决、思路早确定、措施早落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县、乡两级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明确职责、明确分工、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调查研究、组织协调、宏观指导、督促检查的作用,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农业农村工作,及时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涉农部门要围绕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分兵把口,抓好落实。其他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努力形成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制度。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结合起来,与落实《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结合起来,在全县逐步推行农村社会服务代理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十分重视村“两委”和村民小组建设,切实解决好“有房办公、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充分发挥党团员、妇女代表、民兵、科技能手和先富起来的热心为乡亲们办事的能人的骨干作用,在村级组织周围形成一批拥护党的领导、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农民骨干群体。要把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的管理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针对个别村级班子“发展无思路、工作无魄力、班子不团结、作风不深入、群众不满意”的现状,及时采取果断的组织措施予以调整。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注意把农村优秀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注意在党员中培养能人,在能人党员中培养村干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三)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进入新世纪,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农业已不再是单纯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农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我们一定要转变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主动适应由“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趋势,彻底改变用领导传统农业的办法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运作方法和继续固守催种催收、在本本上安排种养计划、形式主义的年终搞检查评比的老套路,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会用政策调动农民,用市场引导农民,用科技帮助农民,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化农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科技示范,党委、政府要有示范园,村级要有示范田;要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引导农业,帮助农民搞活流通。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关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努力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子女就学、就医治病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多到有矛盾的地方去,多到困难和问题集中的地方去,发扬勇于负责、敢于碰硬、艰苦奋斗、狠抓落实的作风,进一步把心思凝聚在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在做工作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深入农村抓工作落实作为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县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增加村干部岗位补贴的政策,积极探索调动乡村干部积极性的新途径,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在工作上教给他们方法,在生活上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特别是在他们遇到挫折和遭受不公正非议时,要给予鼓励,为他们说话,支持他们大胆工作。要引导广大群众实事求是地评价基层干部的工作,公道正派地对待每一个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志们,认真扎实地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的大局,事关小康xxx建设的全面推进。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务必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艰苦奋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努力开创盐津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推荐]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面临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三农”现状,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充分肯定成绩和发展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长期困扰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小,农业综合素质低,比较效益不明显,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收比较缓慢;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的状况未能根本改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目标很不适应;三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规模化程度低,特色不特,优势不优,缺乏支柱产业,农村产业呈现散、小、乱的状况,极少数产业呈下滑趋势;四是农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与市场的对接不好,应对市场变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五是劳动者素质不高,商品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仍然不强,生产上的盲目性、随意性较为突出;六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科技含量低,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形成,带动辐射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七是农产品销售市场、农业信息网络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滞后,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八是农村贫困面较大,低水平、低标准的温饱较多,相当数量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自我发展的能力弱,扶贫开发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九是少数乡村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不强,工作措施不力,工作成效不明显;十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人民群众对党风社风不够满意;十一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跟不上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等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高度重视,充分正视困难和问题,抢抓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战略举措,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增收两个战略重点,下决心、花大力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增强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力度,在规划制定、体制改革、工作部署等方面进行调整,逐步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转变,从小生产、温饱型农业向市场化、小康型农业转变。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用一号文件精神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继2004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发出的第二个“一号文件”,2004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两份文件是一脉相承、相互依存的,都是为了解决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举措。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迅速掀起学习高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贯彻好,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真正把“三农”问题当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央的政策和我县的实际结合起来,细化、实化、具体化,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尤其是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实际,以市场为主线,以优势农产业为重点,以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为支撑,以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以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为动力,制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方案,周密安排,突出重点,区分层次,精心组织,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实际行动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努力营造支农护农的良好氛围,尽快实现“三农”工作有新突破,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首先,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全县经济的大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县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小康。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能否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势头,关键在于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判断和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扬长避短,驱利避害,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作风,始终做到对“三农”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实事求是地讲,当前我县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处于低起点、低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农业依然是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民增收的幅度还比较小、增收的难度还比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一时难以根本改变,农业综合素质低、整体效益差的局面并没有改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呈继续扩大的趋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状况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就无法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在新时期破解“三农”难题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全国、全省、全市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工业化、城镇化还处于初始阶段,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尚不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面对现实,我们不能悲观失望,必须充分认识到现在全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顺应这一趋势和潮流,紧紧抓住国家整体综合实力增强、调整政策为贫困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机遇期,充分认识到我县解决“三农”问题的优势和条件,千方百计谋求我县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我们还要看到,农业在我县改革发展大局中的基础地位将长期不会改变,我们搞工业化、城镇化、第三产业服务化仍然需要依靠农业。此外,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平安盐津、和谐盐津,更离不开农(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决不能忘记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把“三农”问题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扶贫,关键在工业化的基本方针不动摇,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不动摇,坚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动摇。

其次,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把中央的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把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确保中央的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民,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搞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县、乡、村三级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中央、省、市、县对农业的投入全部用在农民身上,确保对农民的减免和补贴政策到位。要认真落实好粮种补贴、退耕还林、取消农业税等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乱涨价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等坑农害农行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新增财力要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倾斜,积极鼓励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农业,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公共财政提供的公共服务。要严格执行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占地行为,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占补平衡,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要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再次,要把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与学习贯彻《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紧密结合起来。《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制定的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文件。各级各部门要把认真学习《守则》、执行《守则》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农民熟悉掌握《守则》的内容,用《守则》强化广大干部服务农民的意识,规范广大干部服务农民的行为,创造爱民亲民、利民惠民、安民护民的良好氛围。

(二)与时俱进,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支农政策,统筹城乡发展,把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解决我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用抓工业的理念来谋求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业综合能力建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继续优化农业结构,突出特色,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组织化的协作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城镇化。

各乡(镇)和涉农部门要结合实际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看待“三农”问题,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做到在思想上切实加深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在作风上更加扎扎实实,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在工作上真正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关心农业,支持农业,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需要,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盐津的需要。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脆弱,仍然是制约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想方设法吸引外资,大胆使用信贷和民间资金,不遗余力地抓好农田水利、电力、交通、能源、通信、教育、卫生、计生、生态环境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改革步伐,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鼓励和支持个人、集体及各类经济主体多渠道投资开发农业,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渠道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取消“两工”之后,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通过严格的民主决策程序,按照农民自愿、自用、自管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建设其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公益设施,并参与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努力推进“沃土工程”,以高稳产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相结合,生物、农艺、工程措施相配套,努力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继续组织好退耕还林、“天保”、“农村能源建设”等生态工程建设,抓好小流域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快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要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方面的作用,以及在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涉农部门在农业发展中的科研专业技术作用,创新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三农”。同时,要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狠抓扶贫开发,努力在扶贫工作上有新突破。扶贫开发是解决农村弱势群体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要紧紧围绕解决温饱、稳定脱贫、加快致富、全面发展的总目标,认真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务输出、专项安居四项重点工程。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创新扶贫机制为动力,立足资源优势,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坚持开发式扶贫,加速解决极端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对列入扶贫开发的贫困村,要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完善规划,突出重点、量资而行,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最需要又可能完成的项目,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扶持每个贫困村培育1至2项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加快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切实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扶贫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继续实施好专项安居工程,重点解决居住岩洞、窝棚、杈杈房的特困户。继续实施好易地开发扶贫,认真抓(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好转移衔接工作。落实好小额信贷措施,认真总结和汲取多年来的教训,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落实回收保证措施,使小额信贷发挥最大的扶贫效益。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新机制,拓宽社会帮扶面,积极引进和认真实施好外资项目,不断增强贫困村的发展活力。继续实行部门挂村、干部包户扶贫的工作制度,尤其是要认真落实县委、政府扶贫帮困的政策措施,按照扶贫挂钩的原则和目标要求,联系领导和各挂钩联系的县直部门,要全面开展好挂钩帮扶工作,采取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方法和选派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干部到挂钩村蹲点帮扶等方式,强化责任,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离村。要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今后所有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要推行公示、公告制度,严格检查审计,严肃查处坑农害农案件,严厉打击“三乱”行为,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扶贫效益。

(七)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认真开展调研,抓好县、乡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力求在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健全机制等方面有新突破。在国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框架内,合理调整县、乡(镇)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逐步理顺县乡财政体制,确保乡(镇)政权的正常运转。努力探索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投融资体制和农业资本化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以农户、企业为主体,财政资金为导向,金融、信贷、社会为重要渠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资本投入体制和机制。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能力。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理顺经营管理关系,扶持发展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供销社、农业部门等农业信息中心作用,引导、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成为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主导力量,强化其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好务。

(八)认真实施好劳务输出工程,不断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水平。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04年我县的劳务经济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但是,由于我县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技术技能,使我县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政府引导、信息指导、市场运作、个人自愿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领导。当前,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外出务工人员职业技能、法律观念、维权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上。要尽快组建劳务输出信息中心,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资源共享,采取整合现有的县农广校、县职中等教育资源和在各乡(镇)设立培训站等方式,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注意与劳务市场需求接轨,突出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使之成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增强外出务工人员本领、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农村劳动者获取一技之长的重要场所。县劳务输出办要积极探索输出地服务和输入地管理的新办法、新模式,积极推行“定单输出”,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尤其要进一步摸清家底,编制好发展规划,使劳务输出健康有序的推进。

(九)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一是要巩固“普六”、“扫盲”成果,狠抓教育“普九”工作。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校点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两基”质量。拓宽思路,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让适龄儿童都能进校读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提高师德师风和业务水平。在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一批懂农业实用技术、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继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要加快推进卫生改革,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现有卫生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抓住国家对西部地区卫生事业政策倾斜的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控制与救助体系。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和鼓励社会能人开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逐步形成以国家为主、集体和个人为辅,竞争激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切实降低药价,解决农村看病难的问题。三是要始终坚持抓计划生育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以农村流动人口、边远山区、人口稠密地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计划生育率,降低多孩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毫不放松“一放二扎”,全面开展医学监护,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切实减少计划外生育、坚决控制多孩生育,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认真落实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加大对违法生育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国家公职人员违法生育或非法领养一律给予“双开”处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黄牌警告”制度,严肃处理干扰计划生育工作的行为,积极营造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县计划生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要重视农村文化、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抓好“三村”建设、农村“八个一”工程建设、“十星”级文明户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改变落后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为农村服务的能力

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实现农村长治久安的关键。当前,党的富民政策不断向农村倾斜,我县农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好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改革上,一定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在发展上,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统一起来,从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抓农业农村工作;在稳定上,一定要时刻把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始终把握农业农村工作的主动权。

(一)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各部门要将农业农村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经常思考,经常研究,做到计划早安排、形势早分析、问题早解决、思路早确定、措施早落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县、乡两级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明确职责、明确分工、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调查研究、组织协调、宏观指导、督促检查的作用,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农业农村工作,及时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涉农部门要围绕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分兵把口,抓好落实。其他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努力形成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制度。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结合起来,与落实《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结合起来,在全县逐步推行农村社会服务代理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十分重视村“两委”和村民小组建设,切实解决好“有房办公、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充分发挥党团员、妇女代表、民兵、科技能手和先富起来的热心为乡亲们办事的能人的骨干作用,在村级组织周围形成一批拥护党的领导、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农民骨干群体。要把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的管理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针对个别村级班子“发展无思路、工作无魄力、班子不团结、作风不深入、群众不满意”的现状,及时采取果断的组织措施予以调整。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注意把农村优秀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注意在党员中培养能人,在能人党员中培养村干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三)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进入新世纪,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农业已不再是单纯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农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我们一定要转变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主动适应由“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趋势,彻底改变用领导传统农业的办法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运作方法和继续固守催种催收、在本本上安排种养计划、形式主义的年终搞检查评比的老套路,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会用政策调动农民,用市场引(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导农民,用科技帮助农民,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化农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科技示范,党委、政府要有示范园,村级要有示范田;要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引导农业,帮助农民搞活流通。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关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努力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子女就学、就医治病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多到有矛盾的地方去,多到困难和问题集中的地方去,发扬勇于负责、敢于碰硬、艰苦奋斗、狠抓落实的作风,进一步把心思凝聚在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在做工作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深入农村抓工作落实作为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县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增加村干部岗位补贴的政策,积极探索调动乡村干部积极性的新途径,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在工作上教给他们方法,在生活上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特别是在他们遇到挫折和遭受不公正非议时,要给予鼓励,为他们说话,支持他们大胆工作。要引导广大群众实事求是地评价基层干部的工作,公道正派地对待每一个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志们,认真扎实地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的大局,事关小康xxx建设的全面推进。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务必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艰苦奋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努力开创盐津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下载。。镇深入贯彻全区三级干部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深入贯彻全区三级干部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1号)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县委十届七次......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

    深入学习贯彻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体会

    文章标题:深入学习贯彻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体会坚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正当2007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振奋人心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胜利召开了。这次会议提出了全面实施......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全文5篇)

    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县委成书记作了题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全......

    计生委贯彻全市三级干部会议情况汇报

    2月11日,全市三级干部会召开以后,我委积极行动,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确保今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现将我委贯彻落实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情况具体汇报如下:一、召开......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之三

    核心提示: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近日,新华社就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三农”热点问题连续播发评论......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之一

    成就非同寻常 经验弥足珍贵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之一 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过去的一年,是“三农”工作不断化解风险挑战、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非凡成......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同志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了××同志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关内容的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