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农业工作要点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夯实农业基础为基本任务,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和“三资”代理服务,加强农业项目开发和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探索为农服务新机制,不断开创农业工作新局面,乡镇农业工作要点。
主要目标:力争粮食总产量达,农产品加工产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油菜、茶叶、蔬菜分别达到1500吨、400吨和9200吨,实现生猪饲养量2.9万头,家禽饲养200万只,水产品总产900吨。
为完成上述目标,2010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认真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
围绕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优化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推广良种运用良法、改造良田,研究良策的综合措施,开展了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过湾、金星等村建立5000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在山区村开展油菜高产示范片,以东方、桥头面条厂等粮食企业为龙头,形成基地,龙头大户联系,提升粮食生产加工能力。
二、压滤机滤布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建设好龙河300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完善富奇养殖标准化小区建设,实施茶叶振兴工程,改造0.4万低产茶园,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200亩,扩大“舒茶早”“特香时”等良种繁育和推广,实施渔业跨跃“畜牧致富”工程,扩大肉鸡、生猪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继续加快粮食加工园区,蔬菜园区、茶叶生产加工园区、富奇养殖小区,油茶生产园区等建设,力争上规模、上档次。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品牌
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开展创“五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活动,着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年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0亿元,增长21.1%,实现1个省级以一批上规模的市县级龙头企业,积极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有序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人程度,利用好舒茶小兰花茶叶等农业品牌和东佳牌绿色大米的品牌盗用,组织农产品展示展销宣传推介活动,推进农产品超市工程,不断提高我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工作总结《乡镇农业工作要点》。
四、实施民生工程,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沼气建设
大力开展新型农民阳光工程培训,科技培训,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顺利完成全年400人的培训任务,不断增加农民致富本领,积极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完善沼所网点建设及后期服务工作,全面完成户用沼气100口及龙潭、缸窑两村沼气网点建设,认真开展农业保险,及时查堪现场和保险理赔工作。切实做好水库库区移民工作的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完成落凤岗、缸窑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工作,努力形成“政府引导,村民-主导,企业参与,部门支持”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五、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良种良法补贴政策,建立农业土地流转交易和纠纷仲栽机构,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效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向大户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全镇2010年度新发展千亩以上土地流转大户3户,百亩以上大户4户。
六、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及项目申报工作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抓住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业招商引资渠道,积极做好农业项目规划编制,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七、滤布 强化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年活动,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绿色水稻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力度,加大申报无公害农产吕,绿色产品,著名农产品的申报工作,继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料调查和土壤环境监测,积极申报省级生态示范乡镇。
八、完善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在抓好70个生产方式技示范户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推广轻型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行动及桔杆腐熟应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设施农业和高效种养模式等,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口粮田工程农业部分以及整个工程的实施和验收,逐步规范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开展目标管理,创新“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有线电视网发布病虫情况及农情信息。
第二篇:乡镇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15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安排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制建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拓新途径,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扶贫攻坚和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上迈出新步伐,为加快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落实好“一二六三”工作计划,即围绕一条主线、依托两大抓手、突出六大重点、强化三项保障措施。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围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这条主线,努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2.94亿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40元,增长14%。依托两大抓手:
一是项目建设。抢抓国家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省上深入推进“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等政策机遇,在高标准实施好花崖河水库、美丽乡村建设、整村推进、旱作农业和扶贫开发等30个涉农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发展需求,挖掘自身优势,认真做好项目的论证储备、策划包装,积极联系对接,努力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理、农村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立项批复,力争当年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争取各类资金较上年增长20%以上。二是典型带动。把培育典型作为推动落实、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继续将“三农”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市县列先进典型精心培育,对全县确定抓建的果园建设管理、高效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庄薯3号繁育基地建设等140个农业农村方面的典型,明确建设内容、建设时限和质量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完成建设目标。特别是对上报市上考核的27个农业农村典型,要拔高起点谋划、创新机制运作、严格质量要求、集中扶持发展,着力培育成体量大、机制活、群众受益面广,在全县乃至全市具有较高水准、较强示范效应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亮点工程,引领和带动面上工作上水平。突出六大重点:
(一)果园管理提升。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苹果作为建设梯田产业强县的标志性产业XX县域首位产业,坚定信心不动摇,锲而不舍促提升,在强管理、抓培训、增投入、打品牌上下功夫、见实效,全力推进苹果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一要紧握拳头强管理。深入贯彻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果园管理,推动果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大技物投入,严格落实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逐级开展“赛园比果”活动,着力在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上求突破。要认真落实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和包抓示范园、示范点制度,林业局要高标准建好水洛河流域万亩果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区,每个果园乡镇要至少抓建1处2000亩以上的果园管理示范园,每个果园村要至少抓建1处100亩以上的示范点,确保新增标准化生产基地11.6万亩,全县标准园面积累计达到48万亩、挂果园面积达到25万亩。二要持之以恒扩规模。抓住去年苹果市场行情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时机,坚持不懈扩规模、补空档,今春一次性新植、补植苹果10.2万亩,进一步改善品种结构,提高集中连片程度,切实形成规模效应。三是驰而不息抓培训。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技术骨干提高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十百千万”科技培训计划,培养一批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管理在行的果技队伍,力争年内完成技术干部提高性培训300名,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1000名,培训果农3万人(次)。四要延伸链条增效益。注重基地、农户、市场关联配套,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发展,积极扶持建办一批储藏、包装、加工型龙头企业,鼓励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物流中心、苹果市场和保鲜冷库建设,年内建成水洛、阳川2处5000吨以上气调果库,开拓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扶持苹果营销企业出口创汇,提高苹果附加值和商品转化率,走出一条企业带基地、联农户、拓市场的产业化经营路子。五要品牌引领拓市场。紧紧依托“平凉金果”品牌的市场和影响力,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和推介会,全力培育“紫荆红”品牌,重视绿色认证、打通出口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要积极推行大户承包经营,动员务果能手和致富能人带头承包经营果园,鼓励技术人员带薪从事技术承包,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解决部分果园失管、撂荒的问题,使土地、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果业发展中发挥最大作用、取得最佳效益。
(二)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要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和基层推广服务激励机制,加快成果转化利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一要大力发展高效旱作农业。把推广高效旱作农业技术作为粮食增产的关键措施,完成覆膜任务70万亩,建成万亩以上示范区24处、千亩以上示范区52个。二要加快农业新型技术推广。组织开展“科农携手”行动,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实施现代农业集成配套新技术,建成1处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抓好新型农机推广、良种应用、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农机农艺融合、病虫害防治等综合增产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力争粮食总产达到20万吨以上。三要下功夫确保质量安全。着眼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积极开展水果、蔬菜、畜禽等标准园(场)创建,搞好农产品检验检测及质量认证,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四要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气象预警预报,提高防灾减灾服务能力。新建果园防雹点2处,鼓励果农搭建防雹网棚,最大限度地减轻冰雹、霜冻等灾害天气造成的损失。要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着力构建农业生产的“安全网”。
(三)特色产业开发。抢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省上加大对优质林果、蔬菜、中药材标准园及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等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持续加大洋芋、畜牧、蔬菜、育苗等区域特色产业在扩量、提质、增效上同步推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洋芋产业,以建成全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供应基地为目标,加大“庄薯3号”品牌的推广和营销,拓展省内外市场,建成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发展种薯基地13万亩,种植洋芋45万亩,配套建成马铃薯储藏窖200座,逐步形成繁育、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促进洋芋产业提质增效。二是畜牧产业,以争创全省养殖大县为目标,坚持以规模化养殖小区为带动,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处、养殖大户100户、青贮饲料25万吨,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2万头、55万头和200万只,形成“扶持龙头、发展大户、带动农户”的畜牧业发展格局。要加强畜禽防疫工作,健全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蔬菜产业,以河谷川区和城镇郊区为重点,大力促进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基地建设,建成蔬菜生产集中示范区4个、设施蔬菜生产专业村6个,新建日光温室120亩,塑料大棚1970亩,带动全县蔬菜种植达到10万亩。四是育苗、药材产业,巩固扩大育苗基地面积,在韩店、通化、永宁、郑河4乡镇和苗圃新建苗木基地2000亩;扶持中药材发展,新植中药材5000亩,进一步拓宽关山乡镇农民致富渠道。
(四)基础条件改善。始终坚持抓基础、谋长远,进一步把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农村道路,大力实施农村道路通畅工程,改造、新建通村硬化路150公里、梯田产业道路1000公里,加强道路维修管护力度,逐步提XX县内道路通畅化、产业通道便利化水平,加快形成方便快捷的产业路网。二是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尽快组建成立庄浪水务公司,年内开建花崖河水库,完成梁河水库立项,积极创新水利投融资、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水务管理新模式。要精心实施好农村人饮提质增效、规模高效节水灌溉、山洪灾害防治等水利工程,新增灌溉面积3200亩,有效解决水量不足和季节性缺水问题,切实保障城乡群众饮水安全。三是新农村建设,着眼于基础改善、产业开发和文化传承,突出科学规划、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文化内涵和生态环境,大力实施村道硬化、四旁绿化、村庄亮化、村容美化、环境净化工程,形成彰显特色、绿树成荫、一村一景的乡村风貌,新建新农村示范村19个、省级美丽乡村2个,推动新农村建设由“单项突进”向“综合发展”迈进,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迈进,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让更多的村庄美起来、靓起来。四是梯田建设,国土、财政、水保等部门要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和地质灾害、小流域治理项目,新修梯田2.1万亩,整理土地1.54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里。五是农村能源建设,要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新建、改造线路325公里,更换改造“卡脖子”线路和“过负荷”变压器,全面实现低压电治理、三相动力电源全覆盖。推广通化野赵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成功经验,建成集中供气工程2处以上,推进沼气“进棚入园”、向产业延伸。
(五)扶贫开发攻坚。当前,扶贫攻坚仍是我县现阶段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扶持集中连片特困县的政策,充分利用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资金整合下达到县的机遇,以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为重点,认真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保年内减贫人口2.5万人、减幅20%的目标。一要健全完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扶贫机制,确保把扶贫资金和项目精准安排到村、到户、到人。要聚焦富民产业培育,以“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为基本模式,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动态精准帮扶,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与全县富民产业实现有效对接。要聚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向贫困乡村布局,完善100个村的基础设施,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5个,完成危旧房改造4000户,搬迁安置困难群众1283户,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告别土坯房、住进新村新居;要聚焦群众上学、就医、文化生活等社会事业,落实好中职教育全免费政策,实施2000人以上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项目,强力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城镇中小学扩容提质和师生住宿条件改善等工程,持续改善全县办学条件,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要大力推进智力扶贫,持续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实效,年内完成培训2万人以上,鉴定颁证1万人以上,着力破解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技术瓶颈。积极联系做好南开大学对口帮扶工作,争取更大智力支持。三要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双联”单位紧盯贫困村、贫困户,围绕“六大突破”精准帮扶、持续发力,不断提高扶贫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化名县建设,让生态美、环境优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底色、城乡建设的特色。要积极争取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实施好绿山、绿路、绿城、绿村、绿宅“五绿”工程,每个乡镇年内抓建1处千亩以上生态造林绿化工程,全县完成荒山造林3.28万亩,县城面山绿化1200亩,栽植行道树44条510公里,创建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持续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强化林木管护措施,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从严查处羊只放牧,宣传禁止烧荒燎屲,开展垃圾专项整治,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循环利用,确保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0%,畜禽粪便得到全部利用,努力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幸福家园。要采取生态教育、文化熏陶和创建生态文明单位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全县群众的生态道德、环境责任和绿色消费意识,努力形成亲近自然、崇尚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社会风尚。
强化三项保障措施:
一是保持战略定力。要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凝聚上下共识,汇集各方力量,研究破解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保持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向好的局面。要围绕强县、名县战略实施,大力发展苹果主导产业,不变调,不松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小康“庄浪梦”奠定物质基础。要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广泛开展农村法治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农村长久繁荣稳定。
二是增强创新活力。着眼于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和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创新经营机制,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持苹果营销企业出口创汇,开拓电子商务销售渠道。要创新金融服务,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协调金融企业开发涉农金融产品,探索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工作,确保农业贷款总量持续增加。要调动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热情,鼓励支持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三是提高工作推行力。要加大抓落实的力度,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口部门组织落实、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改进督查考核方式,强化过程督查,对“三农”各项重点工作持续进行督查,确保各项工作快推动、快落实。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选好管好用好农村带头人,强化村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三农”工作的水平。要坚持不懈改进工作作风,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督促各级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第三篇:乡镇工作要点
200x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我镇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赶超发展为主旋律,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突出园区建设、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和农民增收四大重点,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财政增收节支,注重构建和谐社会,注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解放思想加压奋进,凝心聚力赶超发展,努力开创三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2005年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五个高于、一个前移”。五个高于,就是2005年GDP、实际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创汇、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GDP确保增长18,力争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确保增长35,力争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30,力争增长35;出口创汇确保增长25,力争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增长25,力争增长30。一个前移,就是今年在全区的经济综合考核中位次前移。
一、打造载体优势,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1、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强园区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的硬化、绿化、亮化和整体配套水平。城东工业区年内要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200万元。计划新开通金埠大街东扩、东新路北延、三吕大街、崔山北街、大窑路至金埠大街、棉纺西路6条道路,总长8019米,硬化面积16.44万平方米。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做好经营城市文章。重点吸引资金完成东新路、棉纺北街、金埠大街、新城大街4条道路的路灯、绿化、人行道板铺设及消防栓的安装,完成水、电、汽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
2、抓好园区重点项目的续建新建,提升园区的集约发展水平。要加快阳光特殊钢、新利特磨擦、天华食品、电焊机、德国汽车零部件、啤酒厂搬迁等项目的续建新建进度,加快富海工业园、恒邦化工项目发展,年内要确保新建续建项目30个,总投资要达到15亿元。全年要完成合同外资4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二、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3、引导扶持镇内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要围绕推动民营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领导帮扶等措施,扶持现有的民营企业膨胀发展,做大做强。要设立大窑私营企业经济园,提倡基础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强村强企向园区集中,优先抢占有利位置。大展纸业、仙坛饲养、芳园食品、奥威制冷等骨干企业,要在市内乃至全国同行业争创一流。重点抓好张格庄村服装加工基地建设。年内全镇要完成个体私营经济税收2000万元。
4、调动千军万马搞民营。要按照小产品大行业、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集聚的发展模式,加快膨胀造纸、食品、纺织、饲养等产业集群。要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通过舆论引导、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群众自主创业,激活民间资本,努力形成“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的创业氛围。到年底,力争新增个体工商户100户以上,总量达到460户,新增私营企业30户以上,总量达到120户。
三、创新招商思路,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5、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变招商策略,注重招商实效,借助外来资本的优势铸造加快发展的强势。注重由“引资”向“选资”转变,注重由主攻外资向内外资并重转变。要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项目,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注重引进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项目。要强化国内招商力度,抓住当前“南资北移”的趋势,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和浙江等民资活跃地区及镇外大企业,制订有针对性的招商策略,实现国内招商的新突破。要突出产业招商,通过产业招商拉长全镇现已形成的三大主导产业链条,提升现有产业水平。同时要大力引进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促进新兴产业形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鼓励现有企业增加投入,做好“无地招商”文章。要加大全社会招商力度,继续抓好园区和农村招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奖惩。要积极开展代理招商、专业招商,提高招商成功率。
四、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6、集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要继续实行镇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突出抓好全镇7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和10个投资过千万元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其中,总投资4500万美元的阳光特殊钢项目要加快二期工程建设;新利特磨擦材料项目要在原投资1250万美元的基础上,年内增资1000万美元,加快建设步伐;总投资1亿元的烟台天华食品项目年内要完成投资2000万元;总投资1.2亿元的富海工业园项目要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总投资1.3亿元的名人大酒店项目要力争6月份完成基础工程,10月份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1亿元的奥威制冷项目要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年内要完成投资2500万元;总投资1亿元的
第四篇:2012年农业工作要点
2012年农业工作要点
2012年农业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以农业科技推广为重点,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广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农业转型进程,推进农技推广体制创新,促进农业向园区化、设施化、规模化、板块化、集约化经营集中,着力完善多元化、社会化现代都市农业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2年农业工作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达11125元,实现农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4%,引进农业龙头企业2家,蔬菜正规化基地扩面1万亩,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6项,新增农民专业合作10家,创建市、区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0家,新增农产品质量认证6个,完成农产品质量检测1.85万批次,完善完成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启动“汉味鲜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一体化生产模式和徐古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启动申绿二期、完成天添二期工程。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2012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建设李集万亩正规 1
化生产基地,邾城万亩蔬菜正规化基地,三店万亩莴苣基地,汉味鲜万亩腌制菜及酱菜加工生产基地,双柳、涨渡湖2万亩企业正规化基地、泛涨渡湖区和旧街等地万亩水生蔬菜基地等正规化基地,力争正规化基地面积发展到12万亩。以玉如意、广地、汉味鲜为主体,兴建1个蔬菜交易配送中心。食用菌重点以徐古为核心,扩大规模,主攻单产,深化加工,实现工厂化、规模化。力争蔬菜常年园种植面积达22.5万亩,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
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高龙、灵星2个年产值过5亿元和大兴、汉味鲜、升阳等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面打造百亿元农产品加工大区。积极引导4-5个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跨区域经营,力争辐射带动10万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完善政策性“三农”保障服务体系,扩大“三农”保险险种。着力抓好农业大项目的培育引进,积极扶持高龙、大兴、广地、帝元等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力争全年新增3-4家具有一定规模农业加工企业落户新洲。
三、加快推进“两型农业”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积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建设一批集成农业实用技术的高产示范片区,着手推广优质粮油免耕、直播、机插、机收等轻简型栽培技术80万亩,推广优质粮油标准化栽培技术25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80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00口,新增6处大中型畜禽养殖小区沼气治污工程,探索建立家庭
农业循环经济农场10个。
四、着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重点支持和建设14个街镇农产品检测站、18个市场检测室。继续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标准化水产水平。推进农业“三品”认证力度,力争“三品”认证数比上年增长30%以上。逐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农产品包装、标识、标志管理。
五、重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推广“管理在区局,服务在基层”的派出制模式,力争建立13个集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于一体综合性农技站,提高基层农技站服务三农的能力。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农技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多种所有制服务主体并存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六、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充分发挥临近武汉市科技资源优势,与农业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科技教育部门深度合作,积极搭建区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组织科技人员重点在蔬菜种苗、优良品种进行攻关,大力推广高效、健康、生态的种植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及储运、保鲜、包装关键技术,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村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技术,节本降耗、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技术成果进行推广转化,着力推广6项重大农业实用技术,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选择部分重点企业(基地、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特色产业村、核心科技示范户,广泛开展农技对接活动,相关科室、全体农业技术工作者都参与,力争将先进实用农业技术送到基地、送到园区、送到田间地头。
七、重点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围绕推进农业强区建设,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对全区各街镇农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分期分批组织到省市集中培训一次,造就一批高素质农业推广队伍。组织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造就懂政策、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企业家队伍。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造就一批懂市场、促流通的农业经营管理队伍。开展农村生产能手培训,造就带领群众大胆创业、发展生产的致富带头人队伍。抓好农民技工培训,为重大农业项目实施造就一批农业技能型队伍。
八、牢固突出农民增产增收重心。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产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积极建立人才资源市场和就业培训、岗位开发、劳务输输出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向街镇、乡村延伸,促进农民合理就业。积极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农民回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压减低效作物,鼓励农民种植高产、高效、市场前景广阔的作物和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九、积极做好农业防灾减灾避灾。及时掌握气象灾情,科学制定各项有效措施,编制防灾抗灾避灾技术手册,指导农民防灾、减灾、避灾。推进农业商业保险工作,提高农业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加强农业基础实施建设,为农业抗灾夺丰收提供保障。及时落实上级发放的农业抗灾救灾资金和物质,组织农民及时开展生产自救,切实减轻农业灾害损失。
十、切实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立“治庸问责”长效机制,提高办事效能,创建高效服务型机关。进一步激励干部职工学科技、钻业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强化督办检查,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第五篇:2011年农业工作要点
胶农字[2011]1号签发人:逄增琪
2011年农业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农业工作要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1继续抓好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实施好小麦、玉米政策性保险试点,提高农业抵抗风险能力。
二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15万亩粮食和15万亩蔬菜示范区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15万亩花生和15万亩果茶花卉示范区建设项目,带动全市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引导农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是大力发展农业园区。立足当地资源,围绕优势产业,突出科技性、效益性、示范带动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农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市农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一是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扩大流转规模,加快培育一批以农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协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指导和帮助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规范化建设水平,培育壮大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农户面广、市场竞争力强、运行机制健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三是坚持以农产品加工转化和营销流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战略,扶持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能力,完善供应链,延长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供、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产
业化格局。
三、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专业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切实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结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依法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强化农业生产安全保障。
三是继续抓好农业部“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项目”的落实,健全以市农产品质检站为骨干、以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快速检测室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大检测力度,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结合青岛市名优特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积极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质量认证和管理,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步伐,增加名牌农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同时,充分发挥认证效果和品牌效应,努力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逐步实现“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效益农业”的目标。
四、加快推进科技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农技推广能力建设,提高农技服务水平。继续开展好“科技联户”、“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等活动,加强对重点乡镇、重点园区和生产基地的指导服务,不断扩大科技推广服务范围,增强农业科技的推广转化能力。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绿色证书、农业科技入户和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农业良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作物良种覆盖率。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建设,提高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力争实现全市种植面积全覆盖,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五、严格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保障农民享有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扎实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对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进行重点治理,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全面落实惠农补贴,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〇一一年一月四日
主题词:农业工作要点
胶州市农业局2011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