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明县农机协会发展现状调查
东明县农机协会发展现状调查
东明县农机协会于2008年3月注册成立,到2011年5月,协会共有会员2100人,下辖有1个农机科普服务站、14个乡镇农机协会分会、4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30个农机专业服务队、35个农机维修点和3个农机销售公司。东明县农机协会成立几年来为加快我县农机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较大贡献。
一、组织科普活动,普及农机科学知识。
1、为了能让科普服务站(农业机械化学校)正常工作,投入了1.5万多元购买了办公用具、电脑、数码照和科普图书等设备,有科普培训教室、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进一步加强了农机校的培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
2、筹建现已在工商局正式注册的46个农机合作社,科普服务站设立科普总宣传员,每个农机合作社、乡镇农机协会分会设立一个农机科普宣传员。成立了科普技术组,聘请了4名技术专家。
3、强化培训,规范管理。坚持以会代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骨干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理论研讨与经验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分期分批分类对重点乡村干部、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农机合作社社员等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熟悉农机服务组织政策理论的带头人、明白人,提高了农机服务组织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截止目前,累计共举办合作社社长培训班7期,培训人员780余人;举办农机合作社观摩学习3次,观摩人员220余人;举办重点乡村负责人、农机大户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95人。科普培训联合收割机手、培训拖拉机手和农田操作手,累计培训农机驾驶员1400人,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23500人次,初步建立起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机化专业队伍。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按照省农机办要求,圆满完成了前两年4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
4、加强安全教育,保障安全生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宣传栏、宣传车、张贴公告、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机手的安全操作意识。加强对《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135台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积极配合省市农机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向跨区机作业手发送安全知识、维修服务、政策法规等信息,增强了广大农民和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机安全“十百千万”示范等专项活动。“十一五”期间累计规范农机安全示范乡镇5个,农机安全示范村99个,农机示范户1450户,平安农机建设社会效益显著。2010年,我县和陆圈镇分别被市农机局、市安监局推荐为全省农机安全
示范县和示范乡镇。2010年完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529人,全县获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人员1099人。
二、实践科普知识,推广新型农机具
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成绩突出。2010年全县新增农机投入6600万元,农机总值达到6.2亿元,比去年增长12%,比2005年底增长87%;新增农机总动力10万千瓦,达到127万千瓦,比去年增长9.5%,比2005年底增长77.5%,亩均拥有农机总动力1千瓦以上;新增大中型拖拉机563台,达到5005台,比去年增长13%,比2005年底增长70%;新增联合收割机447台,达到4050台,比去年增长13%,比2005年增长307%;新增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265台,达到922台,比去年增长40%;新增经济作物生产机械136台套;新增配套农具2446台,达到35415台,比去年增长7.4%,比2005年增长43%。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再上新台阶。建设农机保护性耕作科技示范园16500亩。在各个农机科技示范园内共举办小麦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花生机械化播种、玉米免耕播种、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现场会、演示会34次,参加人员4080人次,印发宣传材料2.5万份,媒体宣传42次。通过对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指给农民看,帮着农民算,带着专家讲,使农机科技示范园真正发挥建立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完成小麦机收面积192万亩,其中县内小麦机收107万亩,机收率达99%,玉米机播42万亩,玉米机收31万亩,小麦免耕播种15万亩。东明县2010年被评为全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
协会以普及农机科学知识,提高全体会员科学用机,科学种田为基础,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这一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全面推进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新型高效产业机械化,示范推广农业资源集约型机械化,加快农机管理服务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全面提升我县农机化发展水平,为东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程提供有效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在财政、信贷、土地征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没有比较系统、明确的优惠政策。目前,农机服务组织最迫切的要求是解决机械存放场地、库房建设用地和基础建设资金补助。
2、燃料供应问题。近年来柴油供应紧张,而且越是农忙时越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业服务组织的作业量和收入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了服务组织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在今年的补贴工作中,许多农民因为担心燃油涨价和供应紧张而暂时放弃了购机计划。
3、乡镇农机推广力量薄弱,在新机具推广应用,对农机服务作业组织的引导及对农民教育培训方面,许多工作显的难于开展。
4、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管理不规范,服务功能不完善。除一些大的农机服务组织制度比较健全外,其他组织管理制度大都不够健全,没有长远发展计划,市场筹划、开拓等基础性工作开展不足,服务功能不完善。许多虽然名字叫农机作业合作社,但是没有达到严格意义上的合作社的运作要求,基本上属于松散的联合;开展定单作业的大户也基本上都是口头上的合同,缺乏发展活力。
四、对策和建议
1、加大舆论引导力度,进一步增强对发展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是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诸多矛盾的突破口,要通过加大舆论引导,典型引路力度,解决好认识问题,使各有关方面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我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明显成效。要把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政府要担负支持、扶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提供减免税等服务工作,努力搞好体系的培育、创造良好环境等,使其在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健康发展。
2、加大对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购机补贴政策和农机化项目安排项目时,要优先安排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关于“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的规定,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具库房和场地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行业管理和登记备案制度,指导服务组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服务组织到工商部门登记,提升发展档次和规模。要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作业服务组织技术骨干、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4、加大典型引路力度,开展以“四有”为基本标准的创建活动。“四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是指:有良好机制、有较多机具、有服务规模、有综合效益。有良好机制:实现民主管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章程制度健全,权利义务对等,财务管理严格,分配积累合理,作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有较多机具:实行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之间多种农机具的合理调剂使用,满足有机户与无机户以及农机户之间各自需求,提高农机具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有服务规模:有较大的、相对稳定的为农服务作业市场,服务的面积大、农户多、领域广。有综合效益:实行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发挥农机在抢
收抢种和抗灾救灾等方面的作用,推进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普及,从而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贡献。(尹建立)
第二篇:关于我县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启示
关于我县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启示
摘 要 我县强力推进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使我县的农机化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本文分析了大型合作社建设对我县发展现代化农业显现的几个积极作用,总结出了我县农机化发展与农垦发达农业地区的差距,农机合作社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得更大更强,必须因势利导、统筹兼顾,着力解决好几个突出问题。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农机化事业 农机合作社 合作社建设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县借助有利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实施土地规模经营为主线,以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组织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框架,其作用日益显现。合作组织作用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
目前,全县拥有千万元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37个,农业机械总动力6028万kW,综合机械化程度96.5%。提升了土地规模经营的速度和水平
我县的土地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够稳步推进,而且一直位于省市前列,其中农机合作社建设功不可没。每个农机合作社耕作核心区面积一般为2万亩,辐射区面积一般为1万亩,累积起来,全县仅农机合作社自身直接经营土地近120万亩,加之带动其它农业合作社实行联合经营,覆盖了全县一半农业主产区,引发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框架下的新一轮“农村土地革命”,推动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据统计,全县300亩以上规模经营连片方地达到了5000个,正在成为我县以产业基地建设为主体的高产稳产农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机合作组织的加速发展,最大限度地带动了农业大发展和农村大繁荣,并有效拉动了工、商、运、建、服等其它相关产业的渐进升级,凡是农机合作社发展较多较好的地方,不仅生产发展,而且乡风文明,处处呈现人民群众发家致富、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农机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势必带来农业生产关系的加速变革,伴随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出现,以往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业生产方式和繁重的手工劳动,必将被新型耕作模式和先进机械所取代,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加速转移。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调查中发现,我县的农机化事业虽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与农垦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与农民的期盼,仍有一定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思想认识上有偏差
个别合作社法人的依法经营意识还不够强,诚信经营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个别乡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还比较淡薄,存在应付了事,与已无关思想,导致个别合作社粗放经营,动力不强,效益不佳。规范管理上有纰漏
表现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虽然省、市、县开展了一些技能和技术培训,但“土八路”转为“正规军”仍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财务管理和机务管理方面,亟待提高和加强,切实解决部分合作社财务管理混乱和“跑、冒、滴、漏”等问题,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用发挥上有欠缺
任何先进的农业机械只有投入运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仍有部分合作社的大型机械处于闲置状态。不能排除项目选型时缺乏自主权,导致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不相适应的问题,但也同样不能排除个别合作社还存在一些深层次原因,诸如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市场竞争主体,没有有效地组织农民带地入社和开展多种经营,仍以代耕作业为主,小打小闹,无力拓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有效路径,致使合作社年复一年,江山依旧,收效甚微,举步维艰。农机农艺结合上有断档
古今中外,农机落后于农艺是不争的事实,但只要科学把握农机和农艺的结合度,寓农机于先进的农艺实施体系之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机械的内在潜能,便可有效弥补二者业已存在的断档问题,进而延长产业链,缩减“磨合期”。今后一个时期,应重在加强各类示范园区建设,突出绿色和特色搭配,突出农机和农艺结合,积极抢占科技和市场两个“制高点”。发展建议
我县的农机合作社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如何做得更大更强,是摆在我们各级组织面前的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它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在下步工作中,必须因势利导,统筹兼顾,着力解决好四个突出问题。
组织实施问题
根深方能叶茂,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必须与当地百姓的增产增收融为一体,必须动员更多的农民带地入社,从而以完善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和凝聚入社成员的创业激情,否则农业合作组织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机合作社只有植根于人民群众这片沃土,真正赢得民心,顺应民意,集中民智,才能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不断地生根、开花、结果。
资金筹措问题
农机合作社能否生存和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只有紧紧抓住经济效益这个核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些依旧只靠当初几个入股大户创办经营的合作社,耕作方式一直延用代耕或租赁别人土地,依然局限于生产的初始环节,没有赢得销售环节的丰厚利润。
发展方向问题
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最终衡量其成败的重要标准,无疑取决于是否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致富农村必须减少农民,农机合作社的加速发展恰恰为减少农民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尤其是农机合作组织承载着不可或缺的光荣使命,“人往何处去”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不仅适应了当前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调整的现实需要,而且对全方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致富农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不能单纯地就合作社抓合作社,必须切实做到产业联动,统筹兼顾,循序渐进。
品牌如何创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产业基地建设已初现端倪,农机合作社应尽快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品牌,向品牌要效益,向产业要效益。要创新经营理念,坚持反弹“琵琶”,实行以销定产,要打响“绿色牌”和“特色牌”,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有效化解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要积极打造一支产业员工队伍,在加强内部培训提高的同时,不惜重金积极聘用外阜管理技术人员,加强机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向精细管理和规范管理要效益。对于那些真正在产业化经营方面勇于探索,不断扩大自营基地,创立自己名优品牌的农机合作社,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确保农机、水利、科技等生产要素集中投放,优化组合。
总之,要以产业化经营的理念,逐步引导农机合作组织真正步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负盈亏的良性循环轨道。
第三篇:2009年下半年农机发展调查
2009年下半年农机发展调查
我镇自2005年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每年农机劳动力超出10~20%的速度增长,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机作业已发展到从、耕、整、插、灌、收、脱各个生产环节中,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工具。正因为农业机械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下超常发展,面对这样的大好局面,作为基层农机服务人员所面临的职责,是引导农机手选购先进实用的农机具,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机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有关业务部门加强对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帮助农机手监督厂商搞好售后服务,这样才能使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机手,才能使农机手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广大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农机持续发展。根据实际情况,下半年应着重秋收、秋种机械的发展。
一、秋收。我镇水稻面积比较大,加上在家劳动力不多,秋收是广大农户又一难题。根据调查全镇水稻收割面积达2万多亩,就全镇目前现有的几台收割机是远远达不到抢收的需求。根据这种情况,便积极组织农户选购收割机。凉亭村水稻面积大,地域条件好,便引导该村农户王志国购了一台洋马收割机,黄泥咀村条件也比较好,便组织该村农户江国刚选购了一台收割机。这两村自农户购机后都为秋收抢得了时间,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条件,他们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经济回报。在没有购收割机的村,积极帮他们引进外地收割机和合理的调配本地机械,使我镇在秋收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为农民节本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秋播。在县农机局和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在月山庙村举办了一个油菜免耕直播试验现场会,由于气候的原因,虽说不太成功,但使广大的农民看到了希望。
三、面对日益增多的农业机械,应加强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并提高服务质量,要做到大修不出镇、小修不出村,在田间地头损坏要有服务人员随叫随到。要有力地保证农民所购买的农业机械常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始终保护农民购机积极性。
四、由于机械在逐年更新换代,对机手的培训是农业机械发展的关键。因为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通过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购机者和使用者大都是近五十多岁,这些人员在购机后大多存在技术操作上的难题,如不很好的解决,要想加速农业机械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制约。我们根据这一情况,及时联系县直有关业务部门对新购机农民采取无偿的专业培训、上门培训、购机时现场培训等方法,先后共培训了120多人次,很好地解决了购机者的操作技术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购机积极性。总之要想农业机械能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做到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农民购买实用的机械,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强化机手的技术培训,保证购机者买得放心、用得熟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九年十月
第四篇:农机维修服务协会社会化服务调查
农机维修服务协会社会化服务调查
高青县地处鲁北平原,辖9个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767个行政村,人口36.1015万人。面积831平方公里,作为传统农业县,农作物种植及农产品加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293 元。到2009年,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58.62万千瓦,其中拖拉机3993 台,联合收割机1308台,各种拖拉机配套农具4731台套;农用排灌机械31981台;田间管理机械9263台;农用运输机械11704台。
近年来,高青县农机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又好又快地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的过程中,先后实施了农机创业行动和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为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大,维修服务任务重。为使农业机械安全、优质、高效运转,及时为农业机械服上务、服好务,针对我县维修点小量多、技术薄弱、设备落后的现状,为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农机维修服务水平,通过市场调研,适应农民需求,县农机局牵头成立了农机维修服务协会。下面,就我县农机维修服务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高青县农机维修服务协会成立于2008年7月,现有管理人员3人,协会会员170个,理事47个,常务理事14个,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协会在业务部门县农机局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农机维修社会化公共服务工作。是一个以政府管理、业务部门指导、具有法
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组织,主要涉及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专项修理、机具加工、产品经销等服务,属行业性、地方性、自愿参加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服务范围面向全县各行各业,并协助、配合农机管理部门开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工作;为会员提供科普、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会员之间、会员与有关单位之间进行经济、技术交流与协作;组织召开农业机械维修研讨会,搭建会员之间交流与服务的平台。协会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通过为会员提供技术服务、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和农机节能产品的宣传推广、组织会员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与推广,提供科技公共等服务。目前,全县拥有农机维修网点170个,其中:三级综合农机维修61个,专项点109个,各种农机修理人员213人,全部取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机维修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协会为非赢利性组织,其经费来源主要为:会员缴纳会员费;单位和个人捐赠;政府机构资助;协会资金的银行利息;协会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等。经费的使用范围为:协会的办公用品和日常办公费用;协会主办的各类经济、技术、信息交流和技术研讨活动费用;各次会员大会、协会办公会议的相关费用。财务支出在1000元以内的由会长决定,超出1000元的由协会会长办公会议决定。直接用于协会公共服务的资金占整个协会经费的60%,基层一线农机化公共服务从业人员,均建立了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二、工作成效与经验
农机维修服务协会以“立足农村、服务机手”为宗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耕、耙、播、收等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农机具的检修和技术跟踪服务等工作。
1、服务春季农业生产。协会根据农时要求,及时组织各乡镇、村维修网点开展农业机械检修服务等活动,组织协会会员组成多个农机服务小分队,开展送件到村、送修到田间地头、送技术到农民家中的“送件、送修、送技术”三下乡服务活动,指导农机户检修,帮助农机户大修,对全县大型、重点机具做到台台见面,不留死角,使农业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为春季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2、服务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三夏、三秋期间,组织协会会员组成农机维修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村庄社区开展农机维修上门服务,实行农机“110”式服务,协会公开统一的农机维修服务电话,机手只要拨通服务电话,农机维修人员就会按照划分区域、立即赶到维修地点,开展维修服务。根据全县维修网点分布情况和维修服务类型、维修设施条件和维修技术水平,划分若干维修区域,本着大修不出镇、小修不出村的原则,实行就近维修,方便群众。同时,在三夏、三秋大忙季节,组织协会会员组成农机维修服务小分队,结合全县农业生产的中心工作,开展以镇、管理区、村为单位集中进行农机具检修和保养。
3、服务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跨区作业在高青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几年来,联合收割机的数量由最初的6台,发展到目
前的1308台,而且不断更新机型,由小型到大型,由背负到自走,农民购买大型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热情空前高涨。机械的逐步增多,也给农机维修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每年农机协会都会结合农机跨区作业开展一系列的服务活动,开展农机维修服务。一是开展作业前的机具检修保养;二是组织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三是聘请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技术指导;四是跨区作业期间带领厂家技术人员和抽调技术全面过硬的会员随队跟踪服务,以便及时解决机械故障和突发事件。此项服务深受广大机农的欢迎,此举不仅使参加统一组织的跨区作业队伍逐年增多,而且也确保了农机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
4、冬季农机维修服务。以开展冬季农机具检修保养入库,开展农机具大检修活动为主要内容,并组织协会会员进村入户帮助机手进行机具检修和保养,并开展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的维修服务活动。
5、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机维修服务。农机维修不仅对从事农机作业和运输的机械进行维修和服务,而且对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水利机械、工程机械、建筑机械、设施机械、运输机械等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机械都在服务中,据调查,协会会员每年从事其他维修服务占全年维修业务的30%以上,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和环保意识,提倡使用农机维修节能新机术。
6、开展农机维修宣传。每年协会都会组织会员利用宣传版面、电视、广播、录音、设立咨询台、举办培训班、发放资料和张贴标语
等形式开展宣传。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法规和维修知识的宣传。一是结合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进行农民维权知识的宣传;二是结合每年开展的3月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和6月份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大力宣传《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有关农机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机农的农机法律意识;三是向协会会员大力宣传低碳环保意识,大力推行农机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和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协会数量少,全部为个体会员,没有团体会员,仅收取会员费,很难维持协会的正常业务开展,经费严重不足。
2、参加协会的各维修点工作条件差,工作场所简陋,设备、设施落后。
3、协会会员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知识老化。
四、发展思路
以农机维修服务协会为龙头,以乡镇为单位,以生产厂家“三包”服务为依托,建立适合本地发展的农机区域性维修中心,提高农机维修社会化公共服务能力。
五、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出台扶持农机维修服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购置设备、设施、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补贴;二是建议生产厂家在产品销售重点区县设立技术维修服务站,在重要农时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技术
培训和技术服务;三是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机专项维修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四是建议国家加大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监管力度,限制较小规模的维修网点的发展,确保农机维修质量;五是建议国家对农机维修服务协会和行业进行政府补贴和财政扶持,以确保农业维修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第五篇:济宁市农机维修业现状调查
济宁市农机维修业现状调查
农业机械维修行业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机作业市场的蓬勃兴起以及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的使用已逐步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的大量广泛使用也带动了农机维修市场的繁荣发展,农机维修行业已成为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服务产业,在维持农业机械的正常作业,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济宁农机维修业基本情况
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机械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大大推动了济宁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农机维修专业户,形成了以个体经营、专项修理为主的市场格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底,济宁市共有各类农机维修网点973个,农机配件经营点339个,农机修配从业人员合计达2784人;年维修拖拉机9.52万台次,维修运输机械10.48万台次,维修联合收获机1.2万台次,维修其他农机具11.81万台次,实现农机维修收入1.69亿元。
二、济宁农机维修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机维修行业已成为推动农机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产业,在服务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是在自发和无序中进行的,发育尚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
1、维修网点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维修点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一部分维修厂点具有车、铣、刨、钻床也是一些工厂早期退役的设备,缺少新型、大型的维修设备,多数网点把换件修理做为主要修理工艺,维修工艺简单,造成修理成本偏高,维修质量偏低;“科班”出身的修理工很少,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修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而来,还有一部分纯粹是凭着热情和点滴经验摸索着修理。这种状况使得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制约整个农机维修服务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2、维修网点结构不合理。从维修网点档次来看,现有的维修网点多数以个体经营为主,基本上都属于家庭作坊式经营形式,大都只能承担大中型农用机械的零修和一般保养以及小型机械、半机械化农机具修理,专项维修点又以电气焊、补胎充气等专项修理为主,能够承担大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和作业机械恢复性大型修理的厂(点)很少。从维修网点布局来看,当前农机维修市场还处于分散化、简单化的初级阶段,没形成专业化、集团化、分工协作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3、维修网点经济效益低。很多维修点大多属于微利状态下维持经营,有许多乡村路边维修点属于季节性维修点,农忙季节到来时开门营业,挣取一部分收入,农忙季节一过,就关门歇业,农机维修市场的经济效益远低于农机销售市场和农机作业市场。
4、农机维修配件质量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配件充斥市场,它不但影响了农机维修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修后农机具的使用寿命,保证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有的还危及到农机用户的人身安全。
三、进一步推进农机维修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农机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农机维修管理职能。农机维修管理是农机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一项重要行政职能。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特别是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其列为全局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顺利进行。要进一步明确负责农机维修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保障工作条件和经费,落实责任和任务。要努力创造条件,推动电子化审批和微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水平。要按照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下发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和农机维修质量责任倒查的要求,规范农机维修行政许可行为,对符合农机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按类别和等级颁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对技术条件不达标的,要做好业主和修理工的培训服务工作,提高其技术装备水平和维修质量,尽快达标升级。要继续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总结经验,完善做法,加大力度,规范程序,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行为,树立社会信誉,打造农机维修行业服务品牌。要切实加强农机修配市场监管。积极主动与工商、质监部门协调,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加强农机维修市场日常监管,强化对农机维修经营者从业资质、维修人员职业资格、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以及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农机市场打假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机产品、零配件及使用次、旧、不合格农机零配件进行维修以及利用维修零配件和报废机具部件拼装农机整机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农机维修业务的企业,严厉查处无资质资格擅自从事农机维修服务的人员。
2、农机管理部门要强化服务职能,通过服务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要积极为农机维修经营者提供新技术培训、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法律咨询、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等多种服务,培育和引导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农机维修行业建立行业协会,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增强农机维修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开设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机维修培训班,培养一大批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农机维修工。
3、建议研究制定优惠的扶持措施,在政策、资金方面对农机维修行业进行扶持。建议结合当前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拿出专门资金,对农机维修行业的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等进行扶持,使维修网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高。
4、建议政府财政部门尽快解决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业务经费来源问题,使农机管理部门能有效地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方向,促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
5、建议出台农机维修管理实施细则。通过出台细则,进一步明确附带经营汽车零配件和从事焊接、金属加工、小型机加工等维修点的归口管理问题,避免出现与交通、安监等部门发生交叉管理、多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