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化肥厂排放污水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9:1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化肥厂排放污水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化肥厂排放污水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

第一篇:调查化肥厂排放污水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

调查化肥厂排放污水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

一、活动主题:“调查化肥厂排放污水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

二、授课年级:高二年级

三、简要活动方案:

1、参观污染现场:

让学生深入现实环境中,身临其境,通过对现象观察,挖掘农作物受害的罪魁祸首,从而唤起社会责任感,激发创造热情,从而创设主动投入科学探究的极佳平台。

2.讨论、拟定调查方案:

学生讨论、分组,制定调查方案,教师指导并参与方案可行性讨论。每组完成课题调查方案书面材料。

3、分组考察: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走访居民,查阅有关资料,调查当地建化肥厂之前及之后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认真记录。

4、完成调查报告:

各组集中并向全班汇报。分析当地化肥厂排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第二篇:六安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居民影响调查问卷报告

六安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居民影响调查问卷

数据与分析:

1、您的性别:[单选题]

2、您的年龄段:[单选题]

3、您目前的月收入(人民币):[单选题

]

4、您受教育的程度:[单选题]

5、您是六安本地人吗:[单选题]

6、您在六安从事的职业是:[单选题]

7、您觉得游客对风景区的保护意识:[单选题]

8、您认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您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单选题]

9、如果有影响,您认为旅游业给您生活哪方面造成了影响(可多选):[多选题]

10、您认为在凤凰县旅游业开发过程中,政府所起的作用:[单选题]

11、您对旅游业在当地发展的真实态度是:[单选题]

12、您对游客的真实态度是:[单选题]

总结:9月13日至14日我们11医贸1班到六安进行了两天的三下乡调查,收益很大,虽然比较辛苦,但是从这次调查中,我身为组织委员也深刻了解到了调查问卷获取的艰辛,不过成果是喜人的,我们深刻了解到了地方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

优点:1.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2.加快连带产业扩张,增加服务就业岗位3.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缓解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5.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缺点:1.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利润使一些商人只顾眼前利益,而破换环境2.政府在旅游业发展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仍然有所欠缺本次调查时间仓促,仍有不足,我们将再接再厉!

日期:2013年9月15日报告人:刘露露

第三篇: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农民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农民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报道在各地层出不穷,而有关它对于当地农民带来的影响,对农民的意义以及活动未来发展的方向却很少提及,因而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评述。

一、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农民影响的意义

1996年以来,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国各大高校每年的“三下乡”活动都热火朝天,有声有色的开展着。在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也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组织单位、学生、媒体都过分注重了活动的本身和形式,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效果问题。为此,我们应及时的了解活动对当地农民的影响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一)、文化:

1、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了解情况(1).您是否听说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

选择听过的人有69%,没有听过的人只占31%。(2).您以何种方式接触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

48%的人是“亲自参与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16%的人是因为“有亲戚朋友参加过”,18%的人是因为“曾经看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19%的人是因为“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了解到的”。

2、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当地农民的影响(1).大学生们的到来对你们生活的影响是? 没有人选择“打扰了正常的生活”,98%的人选择了“丰富了日常的生活内容”,2%的人选择了“没有影响”。

(2).大学生三下乡是否曾经为本地区捐赠过东西? 65%的人知道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在本村捐赠过东西,35%的人没有听说过。(3).你觉得这些捐赠的东西怎样? 15%的人认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3%的人认为“虽然数量不多,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的人认为“作用不大可有可无”,没有人选择“完全没有必要”。

(4).大学生的支教活动对当地学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95%的人选择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和“更加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5% 的人选择了“学生们只是觉得一时新奇,并无长远影响”,没有人选择“根本没有效果”这一选项。

(5).您觉得大学生进行的政策宣传活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3%的人认为“通过这个活动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国家方针政策”,67%的人认为通过三下乡活动让他们“对以前简单了解的国家政策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20%的认为“与以前了解的重复的太多,想了解的没有了解到”,10% 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6).你觉得大学生三下乡为当地带来的实际意义是怎样的? 2%的选择“没有意义”,3%的选择“纯属形式主义”,40%的选择“有意义,但效果、作用甚微”,55%的选择了“有意义,且效果很好”。(二)、科技:

1、大学生科技下乡活动在当地进行情况调查(1).以往大学生是否在我村进行过科技下乡活动? 经调查大学生在两地均进行过科技下乡活动,但了解具体情况的大部分是村干部,村

民只有少数知道。

(2).在我村大学生的科技下乡活动是以哪些形式进行的? 以往大学生的科技下乡并没有进行过“设立科技咨询站”这种形式,55%的人选择了“举办科技培训班”,65%的人选择了“对当地进行调研”,46%的人选择了“针对当地情况与当地领导进行探讨”。

(3).调研工作是以何种方式开展的? 85%的人知道大学生是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的,56%的人们知道是以“访谈形式进行的”,另有25%的人了解到大学生是“通过村干部直接得到数据的”。

(4).大学生调研的后期工作怎样?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通过村干部了解到大部分下乡小分队都是“把调研结果直接反馈给当地政府”,很少有把“调研报告或论文直接提供给当地政府参考的”,更有一些小分队的活动搞的是龙头蛇尾,走后就没有任何消息了,调查结果也是不了了之了。

2、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1).您觉得大学生的科技下乡对当地产生了什么影响? 70%的认为“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1 7%的人认为“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5%的人认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只有2%的人选择了“没有影响”。

(2).您认为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的作用是? 没有人认为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98%的人认为“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95%的人认为“给农民带去了新的思想”,23%的人认为“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教育”,同样也没有人选择可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3).您觉得大学生三下乡为当地带来的实际效果是怎样的? 37% 的人认为“不仅有意义而且效果很好”,50%的人认为“有意义,但效果、作用甚微”,1O%的人认为“纯属形式主义”,只有少数的3%的人认为“没有意义”。

三、大学生“三下乡”为当地农民带来的几点影响

(1)丰富了农民的日常生活,满足了农民精神文化需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我国农村家用于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不断增长,人均每年已超过7O元。这充分表明,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广大农民群众的求知欲,以及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从实际情况上看,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少数边远山区农民甚至很少能看到报纸、杂志。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在“三下乡”活动中,把一台台精彩的文艺演出奉献给了农民,为农民朋友们带去了一部部好看且有意义的电影,送去了许多有价值的图书。在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中,83%的农民表示大学生捐赠的东西虽然数量不多,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文化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B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丰富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对于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农村面貌不断变化。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民收入,离不开政策扶持,更离不开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是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据统计,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 初中的占49%,J、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支教活动激发了当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生是当地的希望和未来的栋梁,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水平,从长远上看是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在“三下乡”活动中,大学生把文化科技卫生资源持续不断的带到

了农村、带给了农民。对帮助农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发展经济的能力和增收致富的本领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3)通过媒体报道,引起人们对落后地区的关注因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所以也就成为了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通过媒体的报道,使越来越多的人们间接的了解到了“三下乡”地区的状况。引起政府和人们对当地落后经济和教育的关注,对社会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农村发展出路的关注。

(4)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当前,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特别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地方还存在学生因贫困辍学的现象,校舍建设等教学设施不足。一些地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突出。在这种形式下,大学生进行的科技下乡,文化下乡,卫生下乡活动,对于改善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农民群众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建议

1、活动开展前注重调查,坚决不做无用功。在“三下乡”活动开展前,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了解农村的发展状况,了解我国的现实国情,针对群众需求,树立群众观点,把农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农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准备一些能切实有效的活动,增强“三下乡”活动的时效性。

2、坚持持久战术,多设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三下乡”应坚持持久战术,不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有固定一个地点,坚持打时间战和次数战才能突显出一定成果。我们在当地进行“三下乡”一次得不到成果,那我们就去两次,三次,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会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我们才能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这种做法不管是对于支教信息的反馈还是科研调查的落实情况都是很有利的。

3、注意宣传,打造品牌效应。大学生在“三下乡”活动期间多是利用横幅和标语的宣传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往往其宣传力度远远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效果。因此增大宣传力度,发掘新的宣传方式是我们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必做工作。宣传力度的加大,活动对象的具体化可以拉进学生和农民之间的距离,使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更加深入人心,进而打造出学校“三下乡”的品牌。

4、建立有效的回访机制。对“三农”的帮扶是一件长期的工作,只有时时关注农村的发展,倾情投入到这项伟大工程中,才能不辜负农民对高素质学子的期望与重托。在学生返校之后,各大高校与“三下乡”所到地区的政府或相应单位保持联系,及时反馈“三下乡”活动的效果和问题,加强彼此的交流。

第四篇: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2009-06-30] ·作者:农技站童刚 ·来源:www.xiexiebang.com

人们通常所说的洪涝灾害,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洪涝是巨大水体对受灾体的冲击或淹没,由暴雨形成的山洪和低洼地的积涝通常难以阻止,通过筑堤建坝、分流泄洪,可以限制和减轻洪涝灾害。对人畜、房屋、农田等受灾体可以采取防避或加固措施来减轻损失,也具有一定的可管性。洪灾,即洪涝灾害或洪水灾害的简称。洪涝或洪水是自然界的一种正常现象,洪灾是洪水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一种现象。与其他自然灾害(如干旱、地震、火山爆发等)一样,洪灾的发生与否通常总是以人员伤亡或社会财产损失为标志。人类最初是回避洪水,择高而居,洪水淹没的是荒芜的河滩地或没有人烟的洪泛区,不能认为洪水成灾。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洪泛区被人类侵占、垦殖,洪水才侵犯人类的利益,从而出现洪灾。从这个意义上讲,洪灾是人类试图生活在洪泛区的结果。因此,洪水灾害本质上是人类与自然关系不协调的一种反映,体现了自然界对人类行为的制约。

总之,洪水与洪灾是两个不可以混淆的概念。洪水作为一种自然水文现象,其产生的后果有有利的与不利的两方面;洪灾则专指洪水的不利后果。洪灾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尽管洪水是造成洪灾的最直接原因,但在洪灾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由于防洪工程的建设,发生洪水并不意味发生洪灾,特别是中小洪水一般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不致造成危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洪水是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而泛滥,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道路和桥梁被毁、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雨涝指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从而因渍生灾的现象。海面突然上升,使海水登陆而泛滥也可以造

成洪涝灾害。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发生,有

时很难区别,所以通常称做洪涝灾害。

暴雨洪水暴雨洪水是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时间主要集中在雨季,北半球主要集中在夏季。雨洪主要威胁江、河、湖、库。河流洪水的主要特点是峰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面积分散,灾害波及范围广。

涝害对各种作物的影响不同:下面就当前的大春粮食作物遭受洪涝的影响和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作一介绍:

玉米生长盛期正是雨季,在低洼地种植易涝,导致大片玉米绝收。玉米受涝后下部叶片先枯黄,中上部叶色变浅,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成熟。总的看,玉米尚属抗涝能力中上等的作物。玉米在土壤通气不良情况下,根系变得短而粗,并产生疏松的气腔组织,还刺激了次生根早发多发。受涝时玉米的根系还会弯曲向上,在地面上可发现许多细小白根,有利于吸收空气。缺氧时玉米进行无氧呼吸也延续了其生命。这些都构成了玉米一定的抗涝机制。1.生长减慢,植株较弱: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需要能量,土壤水分过多使根系周围缺氧,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能量转换效率降低,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根系吸收水肥的需要。因此,玉米受涝时根系吸收的水分很少,在晴天中午前后,叶片发生萎蔫,光合作用减弱,制造的有机物质减少。另一方面,根系吸收的营养物质也因能量供应不足而大大减少。这就使玉米的生长缺少必要的物质基础,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软弱。2.叶片发黄,茎秆变红:玉米的氮素营养主要来源于溶解在水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及有机质中的有机氮。当受涝时,前者一部分被流失,另一部分会经反硝化作用而还原为气态氮而跑到大气中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氧气,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无法分解有机物质,所以有机质中的氮素也就不能转化为根系可吸收的速 1

效氮。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受涝地块土壤中速

孕穗期受淹:孕穗期间,特别是花粉母细胞效氮含量很低,玉米由于吸收不到足够的氮素,减数分裂时期,是水稻一生中对外界环境抵抗能叶片变黄。为了增强对这种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最弱的时期,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极为敏感,力,茎秆中的叶绿素转变成花青素,呈现紫红色。3.根系发黑、腐烂:在受涝土壤中,由于缺乏氧气,嫌气性微生物活动加强,有机质发酵分解,大量积累二氧化碳,会使根系细胞受害。同时土壤氧化还原电势下降,有害的还原物质硫化氢、氧化亚铁等大量出现,都会使根系受害。受害比较轻的表现为部分根系变黑,重的全部变黑、霉烂,以至整个植株死亡。涝害常与寡照同时发生,低温、寡照与涝害相结合,对玉米危害比较重,并且常常诱发病害蔓延,使玉米减产。农田积水,但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烈,温度剧烈上升时,蒸腾加强,叶片很快发生萎蔫;土壤中嫌气性微生物活动加剧,根系受害加重,所以高温强光的涝害对玉米的危害比较严重。

总之是玉米根系在缺氧环境生长下受抑制比地上部分大,淹水越久,受害越重。这是因为呼吸和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受抑制及土壤养分淋失,对养分的吸收减少了。氮素流失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能力减弱。长期积水通气不良,还造成土壤的嫌气性微生物活动占优势,产生有毒还原性物质,使根系发黑。涝害往往伴随光照不足,温度偏低,日较差小及杂草丛生和病害蔓延等。

水稻有部分处于拔节期,有部分处于孕穗期,其受害症状是

拔节期受淹:受涝时正在拔节的节间,随着淹水天数和淹水深度的增加,节间延长程度愈大。但在水退后,植株节间以上的各节长度,淹水的反而比未淹水的要短。因此,全株高度也随着淹水愈久而愈短。在严重受淹情况下,由于植株体内养分消耗殆尽,在退水后,造成茎杆细弱,出现植株弯曲、折断以及倒伏后重新翘竖、挠折等畸形现象,这种弯曲茎也因淹水愈久而愈多。

此时受淹,会出现烂穗、畸形穗等现象。同时未

死亡的幼穗颖花和枝梗退化严重,抽穗后白稃多,甚至会出现畸形穗(没有小穗,只有穗轴)。且抽穗和成熟期推迟5~15天,每穗粒数减少,瘪谷增多。由于主茎幼穗伤亡,顶端生长受阻,使稻株地上部茎节的潜伏芽萌发成分枝,这种高节位分枝,一般在水退后2~3天内就会出现。这些分枝如后期温度高,也能抽穗结实,但由于主茎受涝衰败,养分供应不足,故每穗粒数减少,结实率很低,最后导致严重减产。

甘薯涝害:甘薯很不耐涝,田间积水使薯块腐烂,短时积水的虽未腐烂,蒸煮时也会出现硬心,品质较差,生活力也下降,不耐贮藏。因此,北方甘薯一般应起垄栽培,南方一般在丘陵栽培。受涝后要尽快排除积水。连阴雨茎叶有徒长趋势时要加以控制,蔓长30~40cm时可打顶尖,还可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缩节安等生长调节剂。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以下防治对策:

1、通过水利和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涝害的发生。

2、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涝发生时,雨水及时排出。

3、洪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

4、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时要扶正植株,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

5、洪涝灾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还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施肥、喷药防虫治病,加强田间管理。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6、旱地怕涝作物要采取联片种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2

第五篇:白族及其民族风情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白族及其民族风情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白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悠4000年可考的历史。今天的白族按人口论,列中国第15大民族。

白民族自称高度一致,所有地区的白族自称都是“baip hox”(白语 ”白人“之意)。他称有民家、那马、勒墨等。在贵州威宁的白族,因有七姓又被称为七姓民。白族先民,两汉史籍称为昆(弥)明;三国两晋时称叟、爨;唐宋时称河蛮、下方夷;元明时称为僰人、白人;明清以后称民家。解放后,根据民族意愿,统称白族。在不同的理解角度下,白族起源问题在学术界说法不一:其中有土著说、哀牢九隆族说、西爨白蛮说、氐羌族源说、汉人迁来说、多种族融合说等。而纵观各种说法,其实只是道出了融入白族的各种成分,并非是白民族起源的阐述。白民族起源于泛洱海周围最古老的人群-----苍山马龙峰洞穴遗址的主人,即“马龙人”。

白民族的第一次大统一是在南诏中后期,以南诏国王隆舜878年改国号为“大封民国”为标志。这个事件往往被孤立地曲解为白民族的“形成”,从而产生”南诏之前无白族“的错觉。

白族丰富的文化恰巧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以大理为例。

大理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特色优势:一是气候优势。大理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花如霞,秋色浪漫,加之拥有得天独厚的洱海这样一个高原湖泊,形成了特别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地理气候环境。二是风光优势。大理有独特的自然风光,神奇的山川景色,苍山、洱海与大理古城融为一体,奇山秀水与白族风情完美结合,使大理集中了富有吸引力的风景名胜景区(点)100多处。三是文化优势。大理是白族文化资源富集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发展地区,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受到中原和吐蕃文化的影响,又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个性,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创造了独有的南诏国、大理国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白族(洱海)文化。

民族节日

商贾云集的“三月街”,欢快的“绕三灵”,阿鹏和金花谈情说爱的“蝴蝶会”,隆重的“火把节”,独有的白族“本主节”文化,妙趣横生的石宝山歌会,别有情趣的“栽秧会”、“跳二月”等等,这些节庆活动无不体现着白族人民浓郁的民俗和动人的传说。丰富多彩的大理民族节日, 从不同的侧面直接地反映出大理各族人民绚丽的传统文化,是民族风情文化最集中的展示。节日又是民族服饰、歌舞的大展示,各种服饰、歌舞尽显风采,演出一副副斑斓的民族风情画。在这些节日里既有神秘庄严的祭祀,也有欢快的歌舞,浪漫的情歌对唱等等,而在人类的早期生活习俗和社会状态也凝固在民族节日中,保留了数百年,并显示着大理曾经走过的历史轨迹。

民族民间艺术方面

在大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舞和地方戏剧,如:洱源西山流传的歌舞创世纪、放羊歌、打虎歌等,都是与游牧生活有关。白族的洞经音乐,民族山歌、大本曲、吹吹腔等,还有不胜枚举的历史传说如:风、花、雪、月的传说,地名传说洱源县风羽镇后的鸟吊山的《百鸟朝凤》和大理县“辘角庄”的传说最具代表性等。

民族民间工业方面

大理的民族民间工业丰富多样,白族的“扎染”及服饰、剑川的“木雕”、鹤庆的“银器”、下关的羽毛画、大理石及其工艺品等,还有挑花刺绣、酿酒工业、制茶工业也一直在被沿用。

大理白族的服饰是大理文化传承的载体,是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其他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的物化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发展史的缩影,同时也是研究白族文化乃至大理文化的活化石。

民族建筑方面

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独特,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和同春”的白族民居。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白族庭院是白族建筑的最显著特征。“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建筑文化最特有的典型代表,而“粉墙画壁”,“鹅卵石砌墙墙不倒”都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目前,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已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此外,大理古城的改造为“新大理”的宏伟蓝图添上了点睛之笔,为了充分展示大理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先后恢复重建了气势恢弘的崇圣寺,重现了“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生动景致,使古城更显妩媚。同时 大理南诏文化城以及“天龙八部”影视城等的开发对游客充分了解大理民居的文化传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饮食文化方面

白族地区风味特产众多,其中以乳扇、雕梅、砂锅鱼和“三道茶”等久负盛名。特别是有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底蕴的 “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既表现了白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又反映了白族的人生观,其人生哲理意味深远。白族口味嗜酸、冷、辣、甜、微麻,喜食“剁生”(生猪肉),善于腌制火腿、香肠、腊肉等肉类及咸菜。白族妇女多会制作蜜饯、雕梅、炖梅。白族的饮食花样较多,地方名小吃有揉烧饵块、凉米线、喜洲粑粑等等。

四是区位优势。大理地处滇西要冲,是“西南丝绸之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历史上就是滇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214国道和320国道在这里交汇,将滇西8个地(州)连为一体,使大理成为云南西出缅甸,北上川藏,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滇西中心城市。

由于大理特殊的区位和地理环境,使得其白族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多元文化的交融。即地方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使大理成为了白族文化的摇篮。第二,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从大理的历史发展看,“洱海文化”、“南诏文化”、“大理文化”构成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基础,而独有的民族宗教文化、大理石文化和南诏大理国文化则增添了其地方特色。第三,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有机结合,互为点缀,给人以“天人合一”、自然纯朴的感受。如:民族文化与苍山洱海相交映,形成了一道“风花雪月”和“南诏风情”相结合的独特的风景线,给游客以自然淳朴的意境。

3、国内外旅游发展倾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现代旅游过程中人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更感兴趣,追求精神的享受和满足。独特的民族文化就已逐步成为旅游者的吸引点。所以,白族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很多的游客,白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优势。

下载调查化肥厂排放污水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查化肥厂排放污水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人文环境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最终版)

    浅谈人文环境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青岩古镇为例 主体提纲: 1. 对人文环境进行概念上的鉴定,对人文环境相关理论进行探讨.对人文环境与当地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

    关于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报告物电系09级物理学 班学号:姓名:日期:2011年8月摘要:通过在四川都江堰的旅游景点的调查,还有在网上浏览调查发现旅游业给环境造成了或轻或......

    某工厂排放污水,领导让你去调查,你如何实施?

    某工厂排放污水,领导让你去调查,你如何实施?【试题类别】 计划组织类试题【能力考核】 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答题主线】 帽子+三个环节【参考答案】 领导把调查工......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 一:关于青少年网络状况概况 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互联网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中显示: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

    农村劳动力输出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农村劳动力输出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然而,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尤其是农村和城市的差距。......

    探究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新闻稿)

    探究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溱潼之行 为积极实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探究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分队于8月7日来到泰州溱潼风景区。采访当地游客,访问......

    关于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调查报告丁贝宁四班

    今天我,从家出发去玩,关于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调查报告丁贝宁四班。可是一当我走到马路上时,一阵大风向我吹来。这大风的"内容"可丰富了有:沙子、黑烟、臭气…我被这大风"......

    对当地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地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我们对家乡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两种形式,共回收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