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现状与环境保护对策

时间:2019-05-12 19:3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环境现状与环境保护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环境现状与环境保护对策》。

第一篇:农村环境现状与环境保护对策

评分:_________

课程论文

农村环境问题与处理建议

课程:生态环境保护

学院材料学院

专业(大类)

学号

学生姓名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环境正在逐步恶化,农村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党的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提出农村改革发展六大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环境保护

一、农村环境现状

从新世纪以来,各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促进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以循环型、节约型、生态型农业为理念,树立了一批很好的样板。

1、创建生态文明村,已成为农村环保工作的亮点。各地按照“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许多村庄经过综合治理,硬化了村庄主干道;村落周围建立绿化带;修建垃圾收集设施及排污水沟;清洁能源被广泛推广;家庭禽畜养殖实行圈养,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已开始得到治理。许多地方采取科学划定禁养区,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通过积极建设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3、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各地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重点流域、区域的造纸企业、食品酿造企业、制革企业、化工工业进行了深度治理和结构调整。面源污染防治得到重视。重点开展了农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农村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有机肥料加工厂,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高效有机复合肥。

4、农村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得到推广。近年来,各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投资主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破解了沼气建设的资金瓶颈。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村村通、植树造林、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秸杆对农村带来的污染,为秸杆的综合利用找到出路,各地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入手,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培肥地力,严禁焚烧秸秆,并建立监督检查责任落实追究制。

5、培育壮大绿色资源,走生态林业产业化之路。通过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林粮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

总体上说,由于各地政府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正逐步加大,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农村环境状况仍然较差。当前,随着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总体恶化。

二、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但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保资金普遍短缺,农业、农村污染减排任务艰巨,已成为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饮用水不安全仍然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欠缺、污染治理设施简陋的现状,造成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污染特征:

(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尚未得到控制

近年来各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对畜禽粪便污染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相对滞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影响农村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化肥、农药、污灌和污泥农用对环境潜在影响大

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各市不少地方过量使用化肥、不当施用农药以及不科学的污水灌溉等问题依然严重。城市污水处理的污泥农用也逐渐成为新情况、新问题。

(四)秸秆对水体和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容忽视

由于我省是农业大省,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除部分作为饲料、工业原料、直接还田利用外,其余的堆放于田间地头、道路及河道两侧,造成河道堵塞及水体污染;有些在田间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五)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问题应引起重视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农民居住格局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是居住面积的不断增加;其次是新居多沿公路建设;第三是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第四是化肥的大量施用。规模较大村庄和小城镇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六)乡镇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影响大

(七)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八)农村环境监管极度薄弱

三、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和部门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农村没有真正落实。加上部分领导存在重经济轻环保思想,为保一方经济利益,对出现的问题遮遮掩掩,欺下瞒上。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国家在城市和工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在农村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而且有限的资金分散于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

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由于受体制影响,县级以下政府没有设置环保专门机构,乡镇、村级没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造成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监管不力。

四是技术欠缺。农村污染治理目前只有沼气的生产和利用技术较为成熟,推广工作也很有成效。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虽然技术项目很多,实验、试点工作也都做了不少,但适合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的节能减排实用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

五是法制建设滞后。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还是通过行政手段去推进,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环保工作的主战场要向农村延伸。建立村规民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各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把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二是加快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

(四)切实加强县级环保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环保工作监管体制机制,尤其是乡、村的环保监管机构建设。力争建设一支责任划分明确、权力相对集中、协调运转高效的农村环保监管队伍。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全省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

结语

总之,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已经成为其制约瓶颈,如要打破此发展僵局,农村的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农村环境的治理不仅是从简单的自然环境的治理,更是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尽我们的最大的努力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出贡献,造福子孙。

中国有将近70%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的小康也就失去了意义。我国应积极通过包括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注意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还农村一个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读本》孟庆瑜、申静、李娜编著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②《农村环境保护》刘树庆主编金盾出版社出版;

③《新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设计——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丛书》 佟庆远、杜鹏飞、李王锋、林瑾、李宏 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月版 ④《公法与政府管制丛书 农村环境管制与农民环境权保护》李挚萍 陈春生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席北斗 等主编新时代出版社2008年4月版

第二篇:黎城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黎城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崔亚利

摘要:针对目前黎城县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成因的基础上,从完善体制、机制方面、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方面、示范带动整体方面和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方面等方面提出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黎城县;农村环境保护;对策

引 言

近年来,黎城县不断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重点开展了农村饮用水的保护工作,村镇生活垃圾和工业企业的治理,实施了农村沼气和改厕工程,部分农村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还相当严重,农村畜禽养殖污染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饮水还存在安全隐患,农村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随着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一、农村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

1、饮用水安全问题

黎城县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人口占22.8%,饮用水水质超标集中在总大肠菌群指标。主要影响饮水安全的环境问题有:(1)水源

井供水设施简陋,缺少必要的卫生隔离防护措施和保护标志,卫生条件差,造成污水渗入水井;(2)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供水井周围有厕所、畜禽场、垃圾、农田等,受雨水洗刷极宜渗入水井,使地下水水源受到污染;(3)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2、农村生活环境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脏乱差现象突出。黎城县农村人口年产生垃圾约137.98万吨,各个村庄基本都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清运,但是,最终仍以“垃圾堆“的形式散布在山涧沟渠中;(2)生活污水未能有效收集处理。黎城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但辐射范围小,仍有80%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3)农村厕所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差,蚊蝇聚集,病菌滋生,会带来疾病传播;(4)农村灰尘漫天飞舞,既有公路扬尘,也有工矿企业的污染及村民取暖、烧饭等。

3、畜禽养殖污染

黎城县畜禽养殖业主要为养猪场、养羊场和养鸡场。80%以上的农户有传统的养殖习惯,养殖方式仍以散养为主,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同时,畜禽粪便造成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4、农村土壤面源污染问题

黎城县共有耕地28万亩,在农业生产工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导致土地功能衰退,土壤肥力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检出率也较高。另外农业使用地膜、焚烧秸秆等对农业土壤的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作为肥料使用也可能对农业土壤造成污染。

5、工业污染

黎城县工业以采矿业和冶炼业为主,铁矿企业的废石和尾矿砂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同时,工业烟尘、粉尘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周围村庄的生活环境,据2008年统计,工业烟尘排放量为4288.37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4884.26吨

6、生态破坏

铁矿开采过度和粗放式经营,造成矿区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二、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黎城县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缺少规范、长期、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重视农村工业发展,忽视农村环境保护。

2、农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农民更加迫

切需要增加收益,不愿意开发利用秸秆、人畜禽粪便等资源,而更乐意使用化肥农药,大多数农产品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超过作物实际最佳需要量的15%—30%;另一方面,农民对环境危害的认识不高,缺乏环保意识,没有主动要求环境保护的概念。

3、农村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4、农村环境治理尚未形成合力。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和体制,资金、技术力量分散,农村环境治理的效果还不够理想。

三、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且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应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我们认为应着力在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建立示范点、工业强村等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密切配合。一是强化各乡镇政府和各部门对本辖区、本行业和本系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要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计划。二是各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通力协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配合,建立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村环保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

制,切实推动农村环保工作领导责任落实、政策措施落实、督查考核落实。三是以政府支持为主,逐步增加社会环保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治理。

2、加大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环保、农林、建设、水务等相关部门、各乡镇及各个新闻媒体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农村环境宣传活动的力度,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和“畜禽养殖示范点”活动,规范村民行为,树立良好风尚。

3、重点突破,示范先行。结合黎城县的实际情况,集中财力,按照“示范带动、逐步推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建立一批环境优美示范村,逐步推广。一是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和供水工程建设。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力度,确保城乡一体化供水饮用水安全。二是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黎城县垃圾处理场已经建设完工,县城相邻的乡镇村庄的生活垃圾,采取“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处理方式,将垃圾回收后,在 5

乡镇设立垃圾中转站,最终运往县城垃圾场进行处理。距离县城较远的乡镇,按照乡镇总体规划自建垃圾填埋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对于县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的村庄,将污水纳入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努力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污水处理能力;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外的村庄,规划建设污水处理站,可以辐射到周边村庄;对于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建设化粪池、污水沼气净化池等方式处理。农村厕所改造,对于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镇,采用水冲式厕所,对于没有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村,规划以沼气净化池和户用沼气池等方式处理粪便污水。加大村庄绿化、硬化力度,建设村镇园林化特色,实现花园式的文明村镇.三是科学养殖。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鼓励散养户种养结合,实现相对集中饲养、污染集中处理,积极引导畜禽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人畜(禽)混居、人畜共厕现象;鼓励畜禽养殖户根据养殖规模,建造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处理池和尿液囤积池,实行集中还田使用;引导规模畜禽养殖场生产有机肥、发展沼气和生态养殖。四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要推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机械配套水平,全面加快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进程。推广使用可降解农用地膜和耐老化易回收地膜。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推广种植绿色产品。

4、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以发展促和谐。按照“工业强企,工业强村”的原则,鼓励村集体利用土地、森林等资源优势依法与企业合作进行资源开发。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不断提高企业所在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加强安全隐患治理力度,在工业污染治理、矿业秩序整顿、安全生产巡逻、生态环境治理、矿山矛盾纠纷解决等方面下大力气,建立“村企合一、村企和谐”的企业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崔亚利,男,1971年7月出生,工作单位:山西省黎城县环保局,职称:助理工程师 邮递信息: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环境保护局,邮编:047600 联系电话:***,联系人:崔亚利

第三篇:农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人民的福祉,事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环保工作在整个国家环保事业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环保工作的重心一直在工业环境污染治理和城市环保工作,农村环境问题没有得到重点关注。自从我国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历经近30年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积聚。时至今日,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各种环境问题已经凸现,农村环保工作成为环保事业的薄弱环节。加强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不仅对保障境内流域和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全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安排,我就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浅谈个人的见解。

一、我县农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以实施

农村“四通五改”、“一建三改”为重点,基础条件大为改善,促进农村面貌根本改变,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农村环境保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式。

(一)农村生态治理效果明显。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我县森林覆盖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指标始终保持良性状态。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兴山县人工造林26 万亩,退耕还林9.7万亩,封山育林18 万亩,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87.4 万亩,森林面积193.6 万亩,森林蓄积由557 万立方米增加到 631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54%增加到56.7%,并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4个,建成风景名胜区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全面启动,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以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率均明显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环保的主体意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近年来,我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加快发展,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乡镇和村庄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当中,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是科学编制规划搞新农村建设。完成了十个试点村及沿路沿河43个中心村的生产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加大投入搞新农村建设,基础条件大为改善。通过上级财政、发改、农业、水利、烟草等部门,共争取农业特色产业相关项目29个,2007年完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2928万元。三是整合相关部门资金,实施整村推进。07年农业特色产业争取相关项目资金7150多万元,完成果茶基地改造2.2万多亩,通村道路路面硬化210公里,实施土地整理项目3750亩,烟水配套设施建设1.52多万亩,新建沼气池3300口,维修水库堰塘30多口,新建抗旱水池210口,新增灌溉面积7200 亩。

(三)切实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1、切实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兴山县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切实把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县委、政府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列为环保工作重心,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与管理,根据农村不同的供水方式采取不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目前,全县建立了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构建了饮用水源监控点保护网络。

2、严厉打击“十五小”„„新五小‟‟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重污染项目,净化农村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国家八部委“整治违法排污行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部署,我县先后组织开展了化工行业、水泥行业、噪声、采矿业、农村土法炼金等专项治理,促使企业环保设施改造升级,关闭了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宏昌水泥厂,规范了矿业开采秩序,取缔土法炼金。

3、及时排查农村环境纠纷,为农村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县域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们环境法制观念的增强,各类环境投诉案件相应增加。经常因污染问题,企业与周边群众发生矛盾,其中污染纠纷、污染赔偿,要求解决污染问题的环境信访案件已上升到越级上访和群体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县以制度创新和督查落实为抓手,对重点环境信访案件采取包处理、包督办、包落实、包息访“四包”措施。近几年,每年受理环境问题信访30起以上,调查处理率均达到100%,基本上及时、快速、有效地化解了一批涉及农村环境的矛盾纠纷,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得到了处理。

4、加大投入,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兴山县及时掌握国家、省级环保资金投入方向,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力度和本级财政投入。2001年以来共投入2.9个亿,建成了新县城及峡口镇垃圾处理场、污水年理厂,纸坊河固废处理厂,香溪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一期工程6个项目;在建的项目有高阳镇污水处理厂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主镇区管网铺设工程。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指导、督促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因地制宜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县主要工业企业是兴发集团,它是依托本地丰富的水能、磷矿资源发展起来的集化工、水电、矿山于一体的大型精细磷化工企业,为解决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问题,坚持减量、循环、再生的原则,走出了一条生态、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0.54亿元,其中发展循环经济效益达8000万元,万元产值物耗、能耗、“三废”排放量分别下降10%、8%、60%,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2、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相对于工业,其污染轻、投入少、见效快。兴山县委、政府集中力量打造“昭君‟旅游品牌,完成了兴山县旅游发展规划,启动峡口旅游码头、昭君文化园建设,我县旅游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开发以地花鼓、三音歌、薅草锣鼓、古明居、昭君文化园等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积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业是山区县的基础产业,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烟叶、柑桔、茶叶、药材四大特色农产品开发力度,打造精品、特色、绿色食品牌。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要求,发展壮大四大产业,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提高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立足于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创办龙头企业,建立商品基地,辐射带动农民,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加销有机结合的模式。

二、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综合来看,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一些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农业生产方面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过量施用化肥,剩余化肥成分排入河库,造成农村水体污染,农村河、湖、塘水质下降;过度施用农药,破坏生态防护功能,增加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土壤中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风险增大;滥用饲料添加剂,催生速生畜禽,不仅使肉类品质降低,而且使食用者、周围环境遭受类性激素物质的污染;畜禽养殖排泄物随养殖规模大幅增加,污染周边水体和大气环境;农用塑料薄膜大幅

增加,废弃或破损的农膜污染土壤、污染农村居住环境;秸秆焚烧污染大气、浪费资源;生产工艺落后的乡镇企业对农村的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污染。

2、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生态方面的环境问题则体现在不恰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生态的破坏,造成生态功能的退化。过度垦荒、过度耕种导致土地有机质降低,水土流失,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森林蕴含量和品质降低;河流广为污染,原有功能丧失,鱼虾等水生生物锐减甚至绝迹;生物链遭受破坏,对病虫害自然抵抗力减弱。兴山是磷矿、硫铁矿、硅矿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山区县,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正处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时期,大兴开矿之风,主要是以卖原矿为主,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不当,重开发利用、轻生态保护,甚至乱采滥挖,采富弃贫,导致了资源浪费、植被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欠账很大,客观上加大了后期治理工作难度。

3、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存在差距。生活方面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村镇居住环境恶化,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明显。农民致富以后,自家院内追求干净整洁,装修上档次,而院外则是垃圾乱堆,杂物乱放,白色污染在村庄中同样普遍存在。此外,农村小沟、小河、水塘淤积变黑发臭和漂浮物蔓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村镇住宅修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散乱,居住环境变得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成为疾病传染的温床。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小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因前期总体规划缺少环保专项规划,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到2008年底,全县8个乡镇,只有两个乡镇建成一个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有限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水体自净和生态恢复能力下降。

4、农村环保队伍名存实亡。2006年,湖北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包括城建环保站在内的所有基层站、所都整体转制为公益性服务组织,定名为乡镇建设环境保护服务中心,乡改后的服务组织不仅没有执法监管职能,只有公益性服务义务,而且兼顾城建、环保的服务职责,真正能投入到乡镇环保工作的力量捉襟见肘,根本不可能对农村环境问题开展有效的管理。同时,在经费上采取的是“以钱养事”的办法,实际上只能保障人员的基本工资,正常工作经费缺乏保障,开展工作十分艰难。

三、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的对策和措施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尤其在我们这样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如何按十七大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实践证明,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既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者,又做环境的保护者,就能实现农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长期以来,我县环境宣教工作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在农村还显得相当薄弱。在农村人群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应通过开展环境宣教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保护自己的绿水青山美好家园,意义尤其重大。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环保下乡”活动,把“环保知识上墙”、“环保意识入脑”作为环保下乡活动的重点工作,组织开展“环境知识进家庭”、“环保知识进企业”、文明生村创建等系列活动,逐步推动面向农民的环境教育工作。

(二)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业生产污染。目前我县在柑桔、茶叶、烟叶种植上全面实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但在其它种植业上还要尽快启动这项技术;进一步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果一沼一鱼”、“畜一沼一果”立体农业、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生态农业技术,实现区域经济的小循环。

(三)强化矿产资源开采地生态环境保护。严格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方针,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管理,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总体利用水平,促进矿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在矿产资源开发建设中加强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或破坏生

态环境等违法行为。加强采矿区生态建设与恢复工作,逐步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矿产资源开采出现的生态破坏地区,要因地制宜确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做好土地复垦,改善局部生态环境。

(四)建立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和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其它优质农产品基地的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县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加大同农业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力度,在蔬菜、柑桔、茶叶和烟叶生产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少用一斤化肥、少用一斤农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实行优惠鼓励政策,强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监督管理,推动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五)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农村环保的关系。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放松了对环保的警惕,尤其是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东部转移中,不能把污染项目引进辖区,以牺牲环保的高额代价,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必需严格环境准入,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凡不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项目,从立项、用地.贷款、供电的方面严格加以限制。对发展生态农业项目制定优惠的金融政策,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生态农业推广工作的扶持力度。在发展中要把农村环保摆在首位,有序地平衡经济发展与农村环保的关系,推动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建立国家、省市、县市三级环保基础性投入机制。中央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性投入,适当调整农村环境保护基础性投入占整个环保投入的比重,重点支持解决农村环境整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蓄禽养殖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的基础性投入问题。省市级财政安排的环境保护专项配套资金和省市级调控的排污费,要重点向农村环境保护基础性建设倾斜。县市级人民政府要把支持农村环境保护支出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定适当的比例,确保每年有所增加。在资金的管理上,要实行上下联动,捆绑使用,集中资金每年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办法,真正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加强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领导,加快农村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在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把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纳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监管制度,完善考核机制,真正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积极创造条件,恢复和完善独立的乡镇环保管理机构或县市环保部门的延伸排除机构,落实环保监管职能,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上予以保障,真正解决乡镇环保工作缺位的问题。

第四篇: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初探

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初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态家园,农村的发展任重道远。长期的二元结构模式,使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差了一大截,农村环境难尽人意。我区是老少边穷地区,虽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区的经济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区的农村涉及面广,一些边远小村依然非常落后。为了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我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出初步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一)当前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取得的成绩。

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了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使全区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水库加固、国土整治、矿山整顿、改水改厕、、改灶改路、能源建设等方面;重点区域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启动;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稳步发展。近几年来,政府花了大力气,加大和环境治理力度,综合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推行无公害的农业种养方式,尤其是在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方面,“生态示范村(镇)创建工程”、“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等先后在全区铺开。

(二)当前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仍然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目前,我区广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和农业面源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和面源污染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现在:澧水流域永定段及其支流生态环境恶化呈加速趋势,辖区重要水库、湿地日趋萎缩,一些乡镇和区域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干旱、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植被退化、山地石漠化;有林地、多林区的乱砍滥伐,致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剧;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尤其是沿河、沿坡的开发不当,导致崩塌、滑波、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全区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区的面积不断减少,栖息地环境恶化,珍贵药用野生植物数量锐减,生物资源总量下降;河(库)污染严重,渔业资源衰遏,河岸侵蚀问题严重;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土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活污水、垃圾的随意倾倒、堆放,导致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将严重制约我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当前我区农业及农村污染加剧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1、目前环境管理体系及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我区的农村现代化进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逐渐发展,二是居民在空间分布上逐渐集中。这使我区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成害。不仅如此,近几年来,我区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也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这使得对面源污染的管理存在成本过高,因此存在着只能对受害地监测,很难监控排污源的现状。我区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另外,农业技术的选择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几乎失效:以前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是以减少农技推广经费和鼓励自我创收为特点的。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拨款,农技推广系统不得不从事与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以获取收入,包括卖化肥和农药等。由于激励不相容,导致一些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以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情况一直在加剧。

2、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我区在环境保护建设中,严重存在着城乡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的不协调问题。长期以来,我区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由于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造成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生产方式。由于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另外,目前我区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等现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自然效果不佳;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在政治目标最大化的激励下,对于能增加政绩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供给热情。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这样没有进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公共服务,即便农民

已经有了需求,也很难提到地方政府的操作层面上来。

3、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我区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4、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都存在技术、经济障碍。除了面源污染难以收集污染物外,其它类污染用末端治理常会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由于其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对的单一性和企业经营相对的大规模等特点,末端治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甚至惟一的。而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折旧率限制而不可行。

5.农村环保法制不健全,使我区环境保护缺乏有利保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农村环保立法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初步形成了一个以1989年12月通过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川,诸多环境法虽都涉及了农业环境保护,并对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一法律法规体系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未能将农业环境与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而且,一些重要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如程序法方面的有关环境评价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农药使用造成环境污染法等。

二、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足。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仍是按辅助性原则为依据的统分结合的多部门、多层次的执法管理体制,这样形成了执法主体势力割据的局面,致使权责不明,权力过于分散,从而使一些省、市级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变成了本地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为了一味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甚至乡、镇领导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自然一切就都会搞好的,而对环保法置之不理,造成了地方保护主义极为严重。

三、农村干部和农民环保法律意识淡薄。我区大部分农村干部,政策性意识浓厚,法律性意识较淡薄,致使许多法律法规在农村实施过程中给以政策化,以政策的原则性`实践性、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造成农村市场经济法治建设障碍重重。再由于农村环保法在我区大多农村干部群众头脑中仍是一个未知数。从而出现了一些农村干部为了本乡经济利益而置环保法不顾,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策略采发展经济。同时,一些农民缺乏接近环保法、了解环保法,认识不清环保法的内在经济动因,而为了自己一时的经济利益滥伐林木,大肆捕获珍稀动植物,过度放牧,加剧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主要内容与目标任务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1.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推广使用电、水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十一五”期间,使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

2.结合生态区创建,大力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十一五”期间,使全区农村空气、水、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3.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对严重缺水、无路、少田地等居住条件恶劣地区及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的农村居民实施搬迁,向集镇或农村居民点集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二)防治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1.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禁止向农业生产基地超标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倾倒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和城镇生活垃圾,控制工业、生活“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2.开展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全区推广农林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开展农业有机废物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的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大力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使全区农药使用强度控制在6.0公斤/公顷以下,化肥施用强度控制在260公斤/公顷以下,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达到15%以上。

(三)保护、合理利用与增殖自然资源

1.切实加强水、土地、森林、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严格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对资源开发重点建设项目,要求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2.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河(库)源头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及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地区,抓紧新建、扩建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协调,建立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1.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要把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负责的责任制落到实处。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计划,保证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审计制度,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积极协调和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区直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环保部门应做好综合协调与监督工作,计划、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和建设等部门应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与管理,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二)财政倾斜,市场化运作,为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投入保障

1.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建立政府引导资金,通过政府投入、股权收益适当让利、财政贴息、前期活动补助等,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水权转让、矿业权招标、水域有偿开发等,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2.积极争取上级环保部门的资金支持。一是争取本级排污费资金的征缴返回,保证每年拿出50万元用于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争取国家、省、市环保专项资金的投入,要在污染源专项治理、区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改水改厕、能源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

(三)完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加强我区农村环保法的保障作用。(1)、扭转人治化,加强法治化,推动我区农村环保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强法治化是我区农村由以人治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法治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客观需要,是我区农村法治建设的关键,由此,转变农村环保法制建设中出现的以-人治”为核心,忽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而片面发展经济效益的思想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2)、完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使之统一化、规范化和高效化。(3)、规范我区农村环保管理体制,促使此体系高效实施。为了在我区农村有效实施环保法,必须提供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制作保障:基于目前的管理体制,除继续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外,还应建立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制度,农业环保责任制度和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兽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等。(4)、健全执法机构,强化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要不断提高我区基层执法队伍人员的政治觉悟,使其能抵制各种腐败现象的侵蚀,严格依法办事,作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五、在全区范围内,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法律意识。

2.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布局、工程立项,土地征用流转、生态移民、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

(四)加强舆论引导,重视科技创新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舆论阵地,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宣传、舆论推动,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要重视基础教育和科普教育,开展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创新,为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

第五篇: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谈谈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经济效率原则,水、大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的综合控制原则,有效控制跨界污染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原则等。

2、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基本

法律制度,包括总量控制、许可证、排污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等,力求使之成为更加完备、更加透明、更加公正的法律制度,并把污染综合控制和全过程控制作为这些制度的一个基本目标。

(二)强化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

国家法律,包括各项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公正发展的基本条件。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市场经济立法和环境保护立法落后于实际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同立法的进程相比,有关法律的实施,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不少地方违法破坏环境的行为还通行无阻。其结果除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外,还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守法者经济上吃亏,违法者经济上占便宜,不支出和负担防治污染费用,同等条件下成本相对较低,形成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应当强调,强化法律实施,共同遵守国家法律,是保证市场正常运转、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地位平等、等同对待、自我负责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加强政府环境领域的公共服务

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包括污水处理、废物和垃圾的收集与处理,保证水体、空气、生活环境的清洁优美,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等,是任何现代国家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同时采取经济措施鼓励私人和企业也提供这种服务。能否高效、高质量地提供这种服务,常常是衡量一个政府效能和业绩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地方政府应努力提供以下公共服务,当然,受经济发展木平和地方财政能力的限制,各地方和各城市在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方面,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但这是迟早都要做的,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注意同国际环境保护趋势相衔接

在国际环境领域,世界各国既有共同利益,也有许多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有关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有关国际环境规则和标准等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利益冲突。在这方面,我们既要坚决反对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设置贸易壁垒,也要适应国际环境保护发展的大趋势,注意保持同国际上、同主要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标准和作法相衔接,以适应国际和各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对国际市场所构成的越来越多的限制。我们的企业应当认识到,这是将来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总结:

就环境问题而言,环境和环境保护作为典型的公益物品,需要政府积极介入提供活动。而环境的多样属性、环境保护的复杂性和环境问题的相互关联性,需要我们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选择合适的环境政策手段,提出良好有效的政策对策,在更高层次上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保证。参考文献:

[1]蔡守秋:《论中国的环境政策》,《环境导报》2000 年第6期.[2]解振华:《构建新时期环境保护战略》《求是杂志》2005 年12期.[3]朱德明:《城乡统筹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71 期

下载农村环境现状与环境保护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环境现状与环境保护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隆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化隆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口的70%在农村,农村环境的保护直接影响着我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气候等,为此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十分重要,意义深远的事。......

    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初探(五篇)

    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初探 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初探 我区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初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态家园,农村的发......

    县级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创新[模版]

    县级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创新 环保工作的重点在县级,难点在县级,希望也在县级。县级环保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

    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周颖南柯昕 赖安璐、黄雅芬指导教师:林洁引言: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然而,由于食品污染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不断增加,食品质量的安全......

    浅谈农民收入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民收入现状与对策摘要:本文总结了农民收入的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概括了造成农民负担重、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与探索。 关键词:农民收入......

    民族问题现状与对策

    我国民族问题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虽然汉族人口占多数,但是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依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也为中华文明......

    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对策

    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对策 2013年07月22日 09:26来源:人民日报 为进一步在全社会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时代主旋律,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

    浅谈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水土流失急剧、濒危物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