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03:4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周颖南柯昕 赖安璐、黄雅芬

指导教师:林洁

引言:

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然而,由于食品污染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不断增加,食品质量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但是与国际社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加人世贸组织后,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挑战之一

年美国爆发了由冰淇淋污

染造成的沙门氏菌病,估计有22400人患病.1996年日本发生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肠杆菌。157:H7食物中毒事件,致使1.2万人急性发病.英国的“疯牛病”、“口蹄疫”相继爆发后,瑞士、法国、比利时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现了疯牛病,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疯牛病恐慌”.1999年比利时出现致癌物二恶英污染鸡、猪等事件,使欧洲鸡及乳制品出口在全球受阻.2000年,法国又发现一些肉食品遭受李斯特杆菌污染.在发达国家,估计每年有30%以上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

在我国,自从1995年食品卫生法实施以来,食品合格率比过去有所上升,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据卫生部信息,2001全国共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185起,15715人中毒,146人死亡721.目前,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依然突出,如众所周知的由于食用携带病毒的毛蜡引起的上海30万人甲肝爆发流行;2001年江苏、安徽等地爆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食物中毒,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死亡177人.此外,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不法者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产销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有毒的或假的食品.去年以来,我国媒体就相继曝光了一些事件例如:南京冠生园食品厂把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不仅致使自己破产,还使全国各地的冠生园食品品牌的信誉都受到了连带损害。此外,还有面粉中掺有增白剂,霉变大米拌工业油抛光后出售,用“潜水油”制作食品,粉丝及腐竹中加人“吊白块”,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酸盐克罗特仑)来提高生猪的瘦肉率。酱油中含有氯丙醇,鱿鱼等海产品用甲醛浸泡,蔬菜种植上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等事件假烟假酒等假冒伪劣产品也层出不穷,喜宴上因饮用假酒而导致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此外,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在获取更多利润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激素和催熟剂的使用,缩短了鸡鸭和水果的生长周期,但激素含量超标导致儿童性早熟,妇女更年期紊乱,食品也因此失去了往口的鲜美.再比如,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无害仍无确定的结论.境外不安全食品的流入对我国食品安全也同样带来影响,近日来从泰国等地进了一批“毒桂圆”,发现时已经流人全国市场,造成一定的经济和健康损害.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近儿年来,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199

4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1环境污染与生物链富集;餐饮业管理与学习

环境恶化对食品的安全影响日益突出.人口增长、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致使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明显加剧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全国有8。%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人江河湖海,这对农产品的种植业、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危害川.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泛滥也造成土壤和水域的污染.据研究,DDT等有机氯杀虫剂通过气流可以污染全球,在南北极地区的海

1豹、海豚的脂肪中均可检测到较高浓度的DD,此外,工农业生产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可能进人人类的食物链.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有机氯、汞等与酶亲和力强的成分,在食物链尤其是水产品中可逐级浓缩.例如贝类在含DD丁、012-0,1115mg/的水中生活10h.体内富集DDT可达15000倍曰.人类位于食物链末端,环境有害物质依次被放大后进人人体,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如早先在日本汞污染引起的“水误病”.2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食品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可能会污染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发生在从生产到餐桌整个过程的任何环节.食品可以被有害的微生物污染,如沙门氏菌、乙肝病毒等.食品在熏制、腌制等高温烹调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加工食品的机械、管道、食品包装材料等也可造成污染.此外,加工过程中存在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滥用的现象,也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3新技术带来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和兽药残留;

转基因技术指通过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片段导入目标生物体并使其表达,使目标生物体具有新的稳定性遗传性状川.该项技术己在植物品种改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科学地评估该技术所造成的环境生物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长期效应还很困难.WHO已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列为21世纪世界食品安全领域所面临的三个巨大挑战之一ref,中国农业部和国务院分别于1996年和2001年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强制规定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程序及商品化转基因食品的标识规定。兽药残留主要是指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激素残留,抗生素残留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同时会使敏感人群出现过敏反应,氯霉素类还可引起人类造血系统疾病

4国际贸易全球化引起进口食品污染;

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流动和大量食品贸易可引起食源性疾病跨国传播我国加人WTO后,进出口食品贸易越来越频繁,爆发于国外的疯牛病等疫病时刻在威胁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受客观因素限制,一些短保质期食品如奶制品等的进口检验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进口此类食品存在一定风险,如何尽量解决好这一问题值得探讨.5经济秩序混乱,监督工作薄弱;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市场经济秩序的某些混乱和不规范使食品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一些企业或个人制假、贩假,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各机构改革进度不一,模式各异,从而使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面临着相当的困难.食品卫生执法工作受到种种阻碍和制约,食品卫生监督与群众的期望也还有不少差距.食品卫生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食品安全技术优先发展对策:

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食品安全技术体系相协调的新型“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为中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重点突破原则,解决目前食品安全产业与技术领域所面临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2.发展思路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瞄准未来和国际发展趋势,从生态友好型农业生 产资料入手,研究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技术、质量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检测与管理预警系统,采取“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点线面结合”的策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推动我国完整有效的安全食品生产、监控和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

3.优先支持领域

(1)生态友好型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 环保型缓释控释肥料、生态型有机—无机复混肥、环保型生物肥料的研制与产业化。以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虫免疫能力和杀伤有害生物为目标,创制新型高效、多功能的基因工程微生物农药。微生物活菌制剂的发酵工艺和颗粒化包被技术;生物饲料添加剂安全质量标准及使用规程;动物生长发育调控的代谢修饰剂、营养强化剂、营养重分配剂、植物抗氧化剂、有益脂肪酸、卵磷脂、丝氨酸等强化添加剂、肉蛋风味改善添加剂。

(2)畜禽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与开发

研制重要畜禽疫病(禽流感、新城疫、疯牛病等)的新型安全高效疫苗和生物免疫增强剂,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和安全性。

(3)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关键技术

生物天敌繁殖技术,病虫害物理、生态科学防治技术,无污染施肥和高效水肥藕合技术,环境、化学诱导抗病抗逆性技术,化学农药高效使用技术,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动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调控技术,饲料和饲养环境中对动物健康、人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的敏感指标与快速检测技术及无公害饲养环境的预警系统,建立快速检测畜禽疾病的免疫芯片技术、设备与畜禽健康预警系统,减少畜产公害的营养调控技术,降低畜禽矿物元素排放量的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设施蔬菜病虫害生物—化学协同控制技术,研制并开发适用于设施蔬菜生产的、多靶标协同作用的新型低毒化学制剂和多功能生物制剂组合。

(4)食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研究水产品、畜禽制品、乳制品、酱油和果蔬汁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和危害因素限值以及控制措施,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企业HACCP评价准则,建立食品加工企业HACCP实施指南。

(5)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体系

建立农药、兽药、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与快速检测技术;建立疯牛病病原和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建立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污染预警系统,研制简便、快速、多用、智能、价廉、便携式无公害农产品速测仪器。

(6)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研究危险性因素评价新技术安全性的方法,建立进出口食品安全状态评价指标和数学模型,建立基于风险分析应用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检验管理原则和办法。

(7)食品危险性因素分析和危险预警系统

研究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和致病菌污染资料;建立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本底数据库和危险预警系统;建立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和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体系。

(8)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技术措施和相关标准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修订原则文件和技术措施,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

总结:

食品安全的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WHO强调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联合起来共同参与食品卫生的法制建设、机构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以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政府应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检测系统,企业应自觉遵守法规,合法经营.消费者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并积极进行监督,三者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和合作餐饮业管理与学习,共同肩负起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尽快融人经济贸易全球化潮流,我国应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第二篇: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食品安全是目前全国上下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今后食品安全监管中应该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检测体系、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等一系列应对措施; 从而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质量管理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Food Safety in China

Food Science&Engineering,No.1Abstract:There are the hot issues about food safety causing attention of nation.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generating reasons infood safety of China are discussed.Therefore,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of putting forward that future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and food safety legal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ystem of the unified coordination and responsibilities clear should be set up and improve; perfecting our 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inspec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food safety standard system;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equipment;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detection and a series of respons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food safety in our country,to make people eating rest assured food.Key words:Food safety;Present situation;quality management;

0 引言

在我国食物供给体系和食品工业体系形成、建设过程中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监督检验部门等均注重了对食品质量的控制,其中包括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和控制。我国的食品卫生整体质量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保障人民生活和卫生健康需要方面有了长足进步,这是我们长期工作努力的结果。国家自九十年代初起相继颁布了《食品卫生法》等有关保障食品卫生质量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规定和管理办法,比如,《粮食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办法》等。各地政府为贯彻执行相关法规也发布了一些实施办法。在实际食品生产和市场流通中,这些法规、条例和办法的实施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对食品质量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虽然我国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我国的食品生产和供给中还存在着食品制成品的合格率不高,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没有得到控制,一些中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工艺和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检验手段不齐,法律意识不够,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条例、标准的自觉性和力度不够,食品安全监督执法队伍

力量与所担负的工作量相比还很不足,执法水平还需提高等情况。这些问题在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导致了我国目前食品不安全状况的存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1.1 食品添加剂不符合标准规定。发酵性食品违规添加防腐剂苯甲酸的情况较多,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1.2 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少数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掺入大量的代用品,经过极为简单的加工、调味、膨化等工艺过程配制而成,危害极大。

1.3 卫生指标不合格。在有些食品中,绝大多数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不合格,严重危及消费者的人身健康。

1.4 包装类食品标签不规范。

1.5 水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比较严重。保藏、运输、保鲜过程控制不严,造成新鲜度指标不合格,经营者往往使用重金属超标的营养液来保证新鲜度。另外,由于近年来海水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镉”超标是环境污染带来的结果[1-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

2.1 食品生产经营者过度竞争。食品生产一般不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低技术产品的背后,是劳动密集型优势。生产能力过剩使价格成为食品的主要竞争要素,价格的相互压低导致了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巨大的竞争压力使生产者、销售者不惜挺而走险,以造假、售假追求利润。

2.2 政府监管问题严重。部分政府监管部门权力寻租现象严重。作为管制性行业,食品生产经营的行政审批手续较严,这成为一些部门寻租的筹码,一些部门热衷于建立实验室,名为加强监管,实际是为了有偿服务;还有的部门以罚代管,追逐小集体利益,放纵违法行为。从部门利益出发的管理,难免会变质,使食品安全监管目标难以实现。

2.3 消费者协会缺乏独立性。我国从1985 年开始建立消费者协会组织,挂靠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下,这种体制使消协在初期可以借助行政力量,迅速成长,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它也阻碍了消协作为民间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难以发挥独立的社会监督作用。

2.4 中介机构发育不良。食品的生产、销售乃至消费的知识越来越复杂,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终端受众,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鉴别食品的安全性,最便捷的方法是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知识,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消费。我国建国后长达30余年的计划体制,使政府成为包办一切、包管一切的全能型政府,社会的自治能力完全退化,其表现就是中介机构的全面消失。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得到根本改变,但依然不能满足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需求[4-6]。食品安全发展的对策

3.1 应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提高全民安全消费意识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建立用科学的营养知识引导消费和用消费带动生产的新机制,使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营养结构合理协调。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营养知识教育,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居民的营养科学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居民的食物消费方向,提高全民科学、合理膳食的自觉性,把营养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内容。提高营养师的社会地位,逐步在医院、幼儿园、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公共食堂及餐饮服务业推行营养师制度。

3.2 加强法制建设.保护食物资源环境

保护食物资源环境,保障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加大耕地、草地、水资源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逐步改善食物资源环境,保障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型等食物生产技术,缓解耕地、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强化食物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加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治污力度。大力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的食物生产,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逐步增加其市场供给。积极稳妥地发展高质量、高效能的保健食品,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加强对食物种植、养殖阶段农药、兽药的管理,完善有关农药、兽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7]。

3.3 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大量的食品安全事故是恶性的造假,是人为故意的,所以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加强法律监管体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分10章104条,分别为总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参与者更多,包括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8]。

3.4 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按《食品安全法》规定,地方政府要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负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承担起当地的食品安全责任,在以往出台的有关食品的法律法规中未曾明确。在该法相关的条文中还规定,地方政府要对本辖区内出现的食品安全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否则要承担失职责任。

3.5 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9,10]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统一、不完善。据统计,我国共有食品标准约3500 项,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约2600项,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食品监督管理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原因在于:①标准分散于多个部门,使食品安全标准既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②标准不配套,不仅表现在标准个体之间,更表现在从生产到流通过程中;③标准技术含量低,特别是与国际现行标准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加大我国食品检测机构建设资金的投入,积极引进和研制先进的检测设备,积极提高检测能力,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严谨的技术支撑。要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重点在关键检测技术、危险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组织科技攻关研究,为食品生产的全程监控提供快速、准确、全面的检测数据。

3.6 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研究还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对于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并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应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兰兰.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J].理论视野.2010,6.[2] 曾献东,罗双双,张晓敏.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观察.2009,11.[3] 汤云,朱云松.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7.[4] 王卫东.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做好食品安全工作[J].黑河学刊.2011,8.[5] 谢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24.[6] 张芳.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修正[J].东方法学.2009,2.[7]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1):39—45.

[8]王选平.论食品安全危害性与卫生监督[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2):141—144.

[9]石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探讨[J].中国药业,2007,16(24):9一10.

[10]程建国.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4):16-17.

第三篇: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

姓名:陈熠君 学号:3100103019

专业:临床医学

【摘要】在食品安全问题上,2012年3.15晚会的第一炮就打向了我们熟悉的快餐企业:麦当劳,并且曝光了家乐福过期鲜肉返包现象,这又一次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关注的焦点,但至今都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改善。很明显,单靠对厂商并且道德上的束缚已经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加大食品监督力度,完善问责制,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新通道。【关键字】食品安全

监管

问责

体系建设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议程为第一大产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至1998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由3430亿元增至600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更是首破12000亿元,远远超过汽车工业总产值9400亿元的水平。但是,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人提心吊胆。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单单2011年就有多起重大事件。先是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现在人们都关注身材,不吃油腻的肉,而添加瘦肉精的猪肉正好符合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使得民众一度对猪肉敬而远之。另外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让4个家庭10口人中毒住进医院。中毒原因系在流动菜贩购买残余农药超标的韭菜。更有安徽神奇“牛肉膏”添加剂让腌过的猪肉迅速变身牛肉,以及染色馒头和蒙牛学生奶中毒事件。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大学生普遍受到污染的地沟油问题。在这些现实面前,我们不禁要问,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何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呢?其根源到底何在呢?我们的餐桌上,为什么这么危机四伏?

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原因。国家对双汇事件的处理其实一部分复制了三鹿奶粉事件的处理方式。比如,在查出了基层养殖户饲料里掺瘦肉精,基层检疫人员受贿之后,先是企业站出来道歉,然后政府表示要做一个庄严的承诺,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如今各大超市中仍然可见各种各样的双汇肉类食品。三鹿奶粉事件让其企业破产了,资产重组了,该赔偿赔偿,三鹿企业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这次,双汇火腿肠里含瘦肉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这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该要负法律责任,可是,双汇负什么责任了?事后,更有甚者,相关部门站出来声称这只是个别现象,称各地抽检猪肉里仅含瘦肉精0.04%。为什么双汇在经历了如此重大的事件之后仍然屹立不倒,其中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很明显,双汇如果倒闭了,漯河地方利税大户没有了,河南也会受到影响,相关部门必然会受到波及。可见,政府没有重罚双汇,双汇没有负法律责任,这就是所谓的市场上劣弊驱逐良弊。一些地方政府无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认为企业利益高于一切,在这种思维笼罩下,食品安全怎么得到解决?

由此可见,食品安全迟迟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处罚力度不够。以《食品卫生法》为例,对违反该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卫生许可证。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对违反卫生规定的当予以重罚。然而根据该法,在一般违法情况下,除了责令改正和警告之外,五千元以下的罚款落在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范围之内,且不说罚款的上限太低,如此“可以”也为追究违法者的行政责任创造了迂回的空间,极有可能连区区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也不了了之。处罚力度不够易给其他企业建立一个负面典型,使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更加猖獗。

其次,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另一方面则出现模糊或真空地带,给不法厂商造成可乘之机。这样就出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为一些部门全力寻租制造了借口。

再者,我国的问责机制不对,也不彻底。在双汇瘦肉精问题上,1.该问责的人不问责。非典时期,前卫生部长张文康下课了;三鹿奶粉事件,前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下课了;而双汇主管是农业部门,但农委却无人问责。

2、该牵头的不牵头。瘦肉精事件曝光之后,没有卫生部站出来负责调解综合。

3、该授权不授权。食品安全委员会仅仅讨论问题,制定政策,没有具体的处罚权力,形同虚设。

最后,中国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得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而且很多重要的标准至今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便利条件。

泱泱大国,竟然容不下一张平静的餐桌,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以至于引起群众的恐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的手伸得太长,以至于忽视了最基本的问题。所幸的是,我国政府已经重视了这个问题。“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对食品安全问题大抓特抓。从上述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的几点分析中,我也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有深度的思考,并且从中总结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 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1.由于订标工作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相互矛盾的问题,比如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或方法不同、含量限度要求不同等,这不仅让相关食品加工生产者颇为头疼,也使得政府部门在对不少食品的监管上陷入了尴尬境地。其次,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从而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将国内食品标准尽快与CAC标准接轨,既可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节省大量财力。2.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度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 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三. 问责制的完善。我国问责制还不够完善,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易造成多头监督、无人问责的尴尬局面。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1968年日本颁布了一部法律,叫《消费者基本法》,任何一个公民吃了有害食品,不告企业,先告政府。因为公民缺乏一些鉴别能力,而政府一旦监督不力就容易让不法厂商钻空子,因此首先应该追究政府的责任,然后政府连带责任给企业。在日本,这部法律颁布以后,地方政府下很大力气惩治食品安全问题。这等于把老百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转化成了政府的问责,政府必须兢兢业业地处理好食品安全。这样,一来可以防止政府监督不利、玩忽职守,二来防止事出后政府把责任推给企业。政府作为主要的责任承担者,就必须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处理好这个事情。

四. 在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抓紧组织修订《食品安全法》,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母法”,其基本内容至少应当包括如下方面:(1)目的:综合促进和保障食品安全。(2)定义:明确“食品”、“食品安全”等名词的法律涵义。(3)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4)监管体制: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国食品安全基本监管框架和各方职能。(5)食品安全监管原则: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注重科学依据,控制和预防并重,公开、客观、公正等等。(6)社会其他各阶层的食品安全责任,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主,还包括与食品相关的行业,食品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等。(7)应急处理。(8)标准检测,含市场准入。(9)安全风险评价。(10)信用体系。(11)食品安全信息网络。(12)宣传教育。(13)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推动。(14)法律责任。强调监管主体的违法责任、做好与《刑法》的衔接,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设置严厉罚则。

五. 有效地借助于媒体和维权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从侧面积极地帮助政府搞好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和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单靠道德的力量是无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如此之下,食品安全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如今,各种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措施,餐桌保卫战已经打响,至于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第四篇: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 摘要]食品安全监管诸多问题 中,监管主体的设置与职能分配是核心问题。我国政府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基本采取以政府多个部门实行切块分段共管的模式。在这一模式的运行 中暴露 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食品安全监管行业参与不够问题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中消费者的作用发挥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改革思路是将多部门监管体 系转变为综合部门监管体系。加大协调力度和完善协调机制。其具体措施 :一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二是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四是建立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机制。

[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监管主体

[ 中图分类号]F 7 6 8 .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6-0 1 2 X(2 0 0 8)_ _ 0 15(O 5)

[ 作者]张晓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 1 0 0 0 8 1 孙长学,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 究所,北京1 0 003

5食品安全监管在实践中就是对食品安全与质量进行检测执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 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食品安全监管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实施的强制管理活动,在为消费者提供保护,确保从生产、处理、储存、加工直到销售的过程中食品安全、完整并适于人类食,同时按照法律规定诚实而准确地贴上标签”。对食品安全管的分析需要明确监管的主体——谁来监管,监管的依据依据何种法律法规监管,监管的措施与手段——如何监,监管的效率——能不能保证食品安全等问题。食品安全管体系就是由强制性的食品监管活动和食品供应链各个利相关方面参与的预防性、教育性战略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角度人手,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职能分配

目前,我国政府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基本采取以政府多个部门实行切块分段共管的模式。

中央政府一级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和商务部共同负责,并向国务 院报告工作。以上机构各 成体系,在省、市、县一级都分别设有相应的延伸机构,每个机构有自己的具体结构和管理范围。这些部门主要是按照分段监管的原则对食品进行监督管理,食品从原料到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负责。农业部负责原料种植养殖环节,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督,工商部 门负责餐饮、食堂等公共食品环境卫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综

合协调查处重大事故。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国务院综合监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和主管药品监管的直属机构,负责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负责保健品的审批。

卫生部主要负责国内市场的食品卫生政策和食品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负责拟定食 品卫生安全标准;牵头制定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度,并对地方执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监督;负责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报告;研究建立食品卫生安全控制信息系统。

农业部主管种植养殖过程的安全,负责农 田和屠宰场的监控以及相关法规的起草和实施工作,负责食用动植物产品中使用的农业化学物质(农药、兽药、鱼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审查、批准和控制工作,负责境内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主要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领域内的食品安全控制工作。负责食品安全的抽查、监管。并从企业保证食品安全的必备条件抓起,采取生产许可、出厂强制检验等监管措施对食品加工业进行监管,建立与食品有关的认证认可和产品标识制度。特别是出口食品加工厂的注册、出口动物和植物性食品检查、活体动物的进出口检疫、出口检验检疫证书的发放等。

商务部侧重于食品流通管理。主要职责是通过积极开展争创绿色市场活动,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监管上市销售食品和出口农产品的卫生安全质量。

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审核其主体资格,执行卫生许可审批规定。同时,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无照加工经营农副产品与食品等违法行为。

除上述部门外,还有一些政府机构也参与食品检验和控制。如,科技部负责食品安全科研工作,环保局参与产地环境、养殖场和食品加工流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测与控制工

作等。这样,中国就形成 了按照食品链环节进行部门分工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框架(见图 1)。

图 1我国食品监管机构职能图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与职能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设计的逻辑性与矛盾

从表面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职能的设计是一个多部门多级别架构的体制。这种方式比较符合食品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社会性交叉等特点,至少能够在概念上让人充分相信从上到下的国家机器都在食品安全监管上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运转机能。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设计在行政权分解状态下最大程度寻求行政资源的整合,这一体系运营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问题的解决 :一是 中央各部门的合 作 ;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合作。然而,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设计主要是从行政本身的角度来划分的,是建立在行政学的基础上,对各部门职 能的描述是概括化、政策化的语言,其模糊性和解释余地之大不得不让人怀疑我 国食品安全监管理念的根基。2 0 0 3年在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 中,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食品和药品监管局,并授予其综合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的权力,这无疑是实现综合监管的重大举措,对于理顺现行行政监管体制和加强关乎公众健康安全的措施有着特殊重要意义。但是它所能起的作用有多大,这才是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履行自己的综合管理的职能至少会遇到双重阻碍 :第一,从机构设置来看,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 国务 院直属机构,在地位上不比其他国家机构高,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严格等级的行政体制下,它有什么力量去 “ 综合管理” ?第二,从职能划分来看,几乎所有的中央国家机关在某种程度上都被授予 “ 综合监管”的职能,当它们 的监管领域发生重叠和碰撞时,每个部门都名正言顺有理由来捍卫 自己的 “ 领地”。

(二)部 门之 间缺 乏协调性

目前,我国食品管理模式表面上看几乎调动了许多力量来齐抓共管,但实质上是没有一个部门真正在管或最终负责。这种分权共治模式的根本特点是权力被分散而无法形成绝对的权威管理。中国在食品管理上形成的多部门管理格局是不同部门仅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的结果。目前,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农业、商务、卫生、质检、工商、环保、法制、计划和财政等部门,形成了 “ 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监督执法的权威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监管的本意是将食品安全监管细化,让食品制造 的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得到政策主体的管理与指导。但在我国,各执行主体间工作不协调,各个部门之间权限界定不清楚,只能相互交叉,政出多门,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现象突出,政策实施的通道被切成了不相连接的几段。当出现食品安全事件需要追究责任时,所涉及的各有关方面都会本能地推卸责任。这种情况常常导致管理活动的重复、法律实施 的不稳定、管理活动缺乏一致性和管理盲区的出现等,还可能导致公共健康目标和贸易便利化及产业发展之间出现矛盾。以生产环节为例,仅食品生产企业 的监管部门就包括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这 4家:卫生许可权由卫生部门掌握 ;质检总局控制质量标准;工商总局负责企业登记和食品流通;食品保健品的审批和注册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自2 0 0 5年 4月震惊全国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就对 因多头管理而漏洞频出的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出了质疑。

(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中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控工作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机构共同负责。中央政府一级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商务部等部门共同负责,并向国务院

报告工作。这几个机构自成体系,在省、市、县一级分别设有相应的延伸机构,每个机构的具体结构和管理范围都很复杂。大部分省、市和县级政府都设有与卫生部、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对应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一般情况下,这些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直接对当地的本级政府负责,但接受中央机构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也有些地方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直接接受中央

机构的领导,如,省级的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但是,地方政府也有权制定 自己的规章和标准,而地方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都是地方财政 自给,因而很可能更多的关注于本地区利益而不是国家的标准。目前,各部门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系统亦十分复杂。卫生部、农业部从中央到地方均为分级管理。食品和药品监管局成立后,地方上尚无食品监管的职能部门,如何实行地方上的监管,依然是未知数。

(四)食品安全监管行业参与不够

产业界是食品的提供者,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离不开产业界包括生产者和进 口商、加工者、销售商(零售和批发)、食品服务、贸易组织等有关各方的密切配合。产业

界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落实 :一是与政府沟通,将行业信息传递给政府,为政府完善管理制度提供服务;二是通过行业 自律加强行业内部管理;三是与

消费者沟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完善行业内部管理制度。但是,目前这几个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体制。法律法规的出 台、标准的制定、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认证认可体系的建立并不是根据行业的现实情况出发,这样就 容易造成管理“ 虚化”的问题,很多具体管理制度实际上执行不下去。目前,食品行业组织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即使有些行业成立了行业协会,但运行还很不规范。食品行业与消费者的沟通也比较少,一些食品生产加工者和销售商为了降低成本和占领市场,利用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机会,制假售假,给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

(五)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消费者起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但 目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 问题没有引 起足够的重视。即使一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重视,由于消费者组织还不健全,也缺乏有效参与监督的渠道。

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多部门监管模式的协调与完善

以消费者健康与安全为核心,重新建立足以控制各环节风险的食品安全体系是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变化的总趋势。从国际经验来看,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是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这种协调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加拿大、丹麦、爱尔兰、澳大利亚为代表,为了控制风险,将原有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重新统一到一个独立的食品安全机构,对全过程进行统一监管,彻底解决部门间分割与不协调问题 ;另一类是以美国和 日

本为代表,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依然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但通过明确食品类别(美国)或按照环节(日本)进行分工,以保证对 “ 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美国也一直存在着要求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完全统一到一个部门的声音。阿根廷、智利和荷兰等 国也在积极探讨成立一个专门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避其不足。目前,我国多部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是显然的,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就实际情况来说,近期内不可能建立一个单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也没有任何一个部 门能够在短期内挑起确保 1 3亿人口食品安全的重任。比较现实的选择是通过加大协调力度和完善协调机制,处理好部 门之间的关系、不同级次

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与消费者组织和产业界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关系,将多部门体系转变为综合部门体系。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多达 8、9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极有必要,国外也有先例和经验。现在由于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在生产过程和市场流通中常出现 “ 谁都管和谁都不管”的现象。建议 :我国尽早组建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 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协调政府各主管部门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并为政府制定

食品安全政策提供建议,研究提出食品安全保障机制,调查评估食品安全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合理分工,是建立协调的能够实现由 “ 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核心。可供选择的改革方向有3种,每一种都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作用。第一种是把现在分布于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完全整合在一起,统一放到一个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彻底解决机构重复和管理盲区问题。该方案对现有行政体制的冲击最大,改革的难度也最大;第二种是借鉴美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模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按照食品的类别在各个部门进行分工。每个部门独立地对 自己所分管食品从 “ 农田到餐桌”进行全过程监管,其他部门无权干涉。该方案与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有一定冲突,因为各部门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是按照食品产业链条的环节来划分的,因此,改革力

度较大,也存在一定难度;第三种则是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进行小的调整,依然按照食品产业链 的环节进行分工。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卫生、农业和质检等部门研究制定分工方案。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就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的重新分工,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二是就无人管理的盲区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哪个部 门负责哪些尚无人监管的盲区。在制定分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个部 门已经建立的检验监测网络的实 力。这个方案最接近现有管理体制,但是必须解决好分工后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衔接问题。解决衔接问题的关键在于都应该服从于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三)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 系的作用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明显。应借鉴美国

经验实行食品安全机构联合监管制度,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督网,在县市、省区和全国全面监督食品的生产与流通。必须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由各级政府负责所辖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主管领导问责制。中央和地方在食品安全标准上要保持很好的协调。凡是存在国家标准的,地方监管机构必须

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监测。食品在地 区间的流通,以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监管,没有国家标准的,各地可以按照地方标准进行监管。

(四)建立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机制

食品安全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上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食品产业链的生产者、加工企业和流通业者通过自己的声誉来积极维护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体系有效运转的核心。

政府和社会的监管仅仅是外在的约束,生产、加工和流通主体的良好卫生规范与 自我检验监测才是内在的决定因素。这些主体内在积极性 的发挥也有赖于消费者的支持,消费者只

有珍视自己的食品安全投票权,把钱投给那些提供优质安全食品的企业而不购买无证商贩的食 品、自主维护 良好 的市场秩序,那些为提供安全食品而付 出额外代价的食品生产者和企业才能够得到补偿,才能够有激励继续维护食品安全。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对于食品市场的监督以及相关信息和食 品安全技术的推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可 以约束行业内的企业,权威的非官方质量认证机构也为优 秀的企业提供了社会声誉保障,农业生产者组织可以对组织内部成员的生产过程和产地环境进行 自主监督。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有必要建立一个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机制,通过沟通来加深理解、寻求共同解决食品安全关键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

[ 1 ]张云华,孔祥智.食品供应链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 [ J ] .中国软科学,2 0 0 4,(0 1).

[ 2 ]郑风 田.从食物安全体系到食品安全体系的调整— —我国食物生产体系面临战略性转 变 [ J ] .财经研 究,2 0 0 3,(0 2).

[ 3 ]张继宗.发达国家对食 品安全的监管及启示 [ J ]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 0 0 5,(o 9).

[ 4 ]王孝钢,万述伟. 日本对进口食品的安全管理 [ J ] . 农业环境与发展,2 0 0 3,(0 3).

[ 5 ]薛庆根,高红峰.美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 J ] .世界农业,2 0 0 5,(1 2).

[ 6 ]张永建,柳宁,杨建华.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 J ] .中国工业经济,2 0 0 5,(0 2).

第五篇:市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从能够吃饱,吃好,并开始要求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食品卫生和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全市食品安全状况作了一次调查,从目前掌握的食品安全情况来看,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不令人满意,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几点治理对策。

一、我市食品产

业现状

(一)食品监管网点多。监管面涉及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业和食品流通及消费领域,监管面广量大。

1、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我市近年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实施农产品“358绿色行动”为抓手,以规模化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农产品质量认证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初级农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现有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个,产地面积13.8万亩;放心菜示范基地4930亩,城市蔬菜基地12206亩;海水养殖3196公顷,淡水养殖面积3107公顷。

2、食品生产加工情况。全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90家,16家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包括食品生产许可证)。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行为逐步得到规范,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已建立生猪定点屠宰场10个,其中(半)机械化屠宰场6个,全市定点屠宰率达到95%,基本满足全市人民“放心肉”的需求。

3、食品流通及消费情况。全市共有食品经营企业187家,个体工商户5560户,在全省“万村放心店”建设中,已有730家农村小商店被授予首批“示范放心店”;现有农贸市场52个、副食品市场2个;饮食业1336家,集体食堂123家,食品从业人员5856人。2004年餐饮业监督合格率90.35%,体检合格率达98.34%(该指标不包括无证摊贩从业人员数),餐具消毒合格率为50.35%。总体呈现出食品经营网点多,流动摊点多,质量意识差的现状。

二、当前食品安全所存在问题

(一)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以及种植、养殖业大都没有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规范体系,质量标准难以控制。且我市食品生产企业、农畜产品的种植、养殖业规模偏小,管理和技术水平都较低下。这些因素造成食品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客观上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二)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仍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未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网络,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农、畜产品未经任何检验或是经“蜻蜓点水式”检测就进入百姓家直接食用,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我市现有工商部门设立的菜场检测点12个,每点每天平均检测七八个批次,仅占市场食品数量极低的比率,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市场真实情况,且该部门检测结果不具法律效力,可以出具法律依据的疾控中心又不参与到市场检测。虽然从事食品安全检测职能的机构有:卫生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部门的畜牧兽医站、质监部门的产品质量检验所,但实际上仅卫生部门能作部分食品的常规检验,如农药残留、瘦肉精、蛋白质含量等检测工作,且未能形成完整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三)食品消费环节的问题仍很突出。一是学校周边的食品卫生安全较为突出。学校周围的小吃店、副食品商店等,经营质量差,进货渠道混乱,特别是“马路作坊”、露天加工的,卫生条件更是不堪入目;有的学校食堂管理混乱,给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由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工作比较复杂,是否存在食品加工者擅自添加或多加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掺杂掺假的现象很难发现;三是食品包装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大量回收废旧物品制成的食品包装容器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其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可忽视,如方便袋、快餐盒、一次性口杯等。四是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卫生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易发区域,特别是工地食堂流动性很大,使监管难度加大,安全隐患凸显。

(四)食品监管职能部门分散,食品监管力量薄弱。从目前监管职能来看,虽然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有食品药监、工商、卫生、质监、农业、贸粮、公安、教育等10多个部门,但重复监管和漏管等现象比较普遍。如食品经营环节,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都分头在管,大大影响食品监管效率的充分发挥,造成有效监管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市专门从事食品监管人员严重不足,且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与全面完成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要求还有差距。

(五)食品安全协调工作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后,无执法主体资格。国务院赋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是“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事故的查处”,但法律法规没有直接赋予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权利,使监督协调流于形式,缺乏力度。二是法律法规不配套。现行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还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没有一部完整全面的食品安全法规来规范,造成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工作成效

下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实施“肉菜粮放心工程”,积极构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严厉查处各......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精选5篇]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作者:摘要: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宁化县泉上卫生院游瑞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更是食品安全卫生网络的重要部分,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农民......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供给有余的食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但是,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

    农村办酒户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现农村,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习俗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下正在悄然改变,家庭因婚丧喜事等自办酒席的内涵也在变化,但其临时性、分散性和民间性的特点依然保留。置几个锅台,生几个炉......

    食品安全现状与控制

    食品安全现状与控制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长寿的追求,食用优质食品、绿色食品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和愿望,食品......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愿意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物为延续生命之必需,它的质量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食品安全是一个带有基础性的社会民生安全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食品安全意......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食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价格低廉的劣质食品充斥农村市场。受农村地域、经济条件和消费观念的多重限制,农民的消费水平目前还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