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19: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第一篇: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目前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是,近年来,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增长速度放慢,增长点相对匮乏,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近年来农民收入的现状如何?导致农民收入增幅缓慢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对此,本文作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一、目前农民收入的现状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县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成为当前我县经济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我县农民收入变化大体如下:“八五期间”,1990—1995年,为收入增长快速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203元,平均每年增长19.9%;而1996年,年增长率下降至4.24%;1997—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516元增加到2058元,为收入增长较快阶段,平均每年增长16.5%;2000年到现在,为收入增长迟缓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526元增加到2001年的2690元,年均增长率仅6.5%。

二、农民收入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

1、由于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1996年以来,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总量相对过剩和农业结构调整缓慢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使农产品价格连续三年持续走低。由于价格下降,特别是粮食价格的下降,农民从农业生产得到的逐年减少,而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减少。

2、由于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较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这些年来,单从粮食和其它作物的产量来看是增加了,农民的其它直观收入也是增加的,但是生产成本却在大幅度提高,合同外的各种收费屡禁不止,致使农民的实际收入难以增长。

3、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增长不快。随着近年来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乡镇企业被淘汰出局,部分农民工失去了相对稳定的二产收入。而农民进城务工又遇到城市下岗职工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4、农业结构调整进展较慢。市场需求的约束,技术和信息缺乏,使得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快。而农业结构调整本身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和农民经纪人不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也较少,受耕地面积、粮食安全、价格调节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能高估。

5、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据不完全统计测算,我县的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值之比为3:1,而发达国家为3:1,全省为1:1.5。农业加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少,严重制约了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能力。

6、农业融资能力差,资金流入少。

(1)我县对农业资金支持水平低。

(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向农村的“输血”机制。

(3)农户新增投资中,用于农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表现出强烈的非农化倾向。

(4)通过财政和银行系统,大量资金由农村流入城镇。

7、农村税费负担重。近年来,农民承担的各项农业税、提留统筹费、社会负担和两工(积累工和义务工)有增无减。此外,农民负担还出现了越来越复杂化、隐性化的趋势。

8、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农村第三产业不能正常发展,无法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造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9、农业人口太多。目前我县有农业人口20.2万人,人均耕地仅0.74亩,以此解决温饱是可以的,但不能满足农民大幅增收的需要,想以此致富是很难的。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

第一、我县现有农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县现有农业组织结构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二是规模小,农民平均每人占耕地仅0.74亩。

第二篇: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目前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是,近年来,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增长速度放慢,增长点相对匮乏,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

个重要问题。那么,近年来农民收入的现状如何?导致农民收入增幅缓慢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对此,本文作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一、目前农民收入的现状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县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成为当前我县经济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我县农民收入变化大体如下:“八五期间”,1990—1995年,为收入增长快速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203元,平均每年增长19.9;而1996年,年增长率下降至4.24;1997—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516元增加到2058元,为收入增长较快阶段,平均每年增长16.5;2000年到现在,为收入增长迟缓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526元增加到2001年的2690元,年均增长率仅6.5。

二、农民收入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

1、由于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1996年以来,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总量相对过剩和农业结构调整缓慢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使农产品价格连续三年持续走低。由于价格下降,特别是粮食价格的下降,农民从农业生产得到的逐年减少,而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减少。

2、由于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较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这些年来,单从粮食和其它作物的产量来看是增加了,农民的其它直观收入也是增加的,但是生产成本却在大幅度提高,合同外的各种收费屡禁不止,致使农民的实际收入难以增长。

3、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增长不快。随着近年来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乡镇企业被淘汰出局,部分农民工失去了相对稳定的二产收入。而农民进城务工又遇到城市下岗职工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4、农业结构调整进展较慢。市场需求的约束,技术和信息缺乏,使得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快。而农业结构调整本身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和农民经纪人不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也较少,受耕地面积、粮食安全、价格调节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能高估。

5、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据不完全统计测算,我县的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值之比为3:1,而发达国家为3:1,全省为1:1.5。农业加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少,严重制约了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能力。

6、农业融资能力差,资金流入少。(1)我县对农业资金支持水平低。(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向农村的“输血”机制。(3)农户新增投资中,用于农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表现出强烈的非农化倾向。(4)通过财政和银行系统,大量资金由农村流入城镇。

7、农村税费负担重。近年来,农民承担的各项农业税、提留统筹费、社会负担和两工(积累工和义务工)有增无减。此外,农民负担还出现了越来越复杂化、隐性化的趋势。

8、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农村第三产业不能正常发展,无法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造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9、农业人口太多。目前我县有农业人口20.2万人,人均耕地仅0.74亩,以此解决温饱是可以的,但不能满足农民大幅增收的需要,想以此致富是很难的。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第一、我县现有农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县现有农业组织结构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二是规模小,农民平均每人占耕地仅0.74亩。这种农业组织结构,主要弊端在于:

1、小规模农户之间的同步调整行为,极易产生对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导致市场的同步震荡、大起大落,并由此引起资源利用的浪费。

2、由于每个农户生产规模太小,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产品生产成本难以降低。

3、为数众多的分散农户直接进入市场,不仅难以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也难以协调农户与市场的矛盾,增加市场风险。

4、由于农户众多分散,生产规模小,农民无法在市场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等。

5、由于农业经营和纳税主体高度分散,导致农村税费的收取和监督难度增加,这也是导致当前农村税费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6、由于农户众多分散,生产规模小,难以有效地组织起来,与其他产业和企业相比,处于极为不利的融资地位。第二,是因为产业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关系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一家一户分散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

2、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农业仍然没有走

上良性循环。

3、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低,其他待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差。

4、农民收入有限,支出却有增无减,加重了困难程度。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1、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山区乡镇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山高坡陡,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民“靠天吃饭”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相对短缺,据1996年我县第一次农普资料显示,农民所拥有的耕地面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明显较差,耕地面积15.05万亩,仅占用地的18.5,加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防灾抗灾能力不强,自然因素对农民增加收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2、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因素。我县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连平原乡镇都基本上没有实现机械化。同时,通公路的村占8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表现在量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质”上,特别在公路设施的等级上有较大的差距。

3、人口素质较差,高文化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是制约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因素。目前农村中专以上科技人才仅占总人口0.8,普遍存在人才留不住引不进的尴尬局面。2000年农村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劳动力占1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将近一倍;小学文化程度占55.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1个百分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2个百分点。特别是劳动力后备力量的素质也不容乐观,7-15岁少年儿童入学率农户比城镇户低115个百分点。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全国平均水平低,观念、思维方式落后,导致农村处于低水平经济状态,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4、市场信息滞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农民对生产仍缺乏预见性。在农产品生产上,不少农民仍满足于听从政府号召,叫种什么就种什么,看见什么效益好就种什么,往往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农民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过程中,显得束手无策。政府部门在指导农产品生产时,对农民也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预测性、定量分析的信息偏少,导致农民决策缺乏依据,最终造成农产品供求的失衡,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从客观上讲,要求众多小规模经营、素质不高的农民根据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也不太现实,因此,信息滞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三、解决农民增收的途径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绝不是在特定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我县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件大事抓,要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点,使农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县“十五”计划纲要提出,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300元,年均增长5,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实现这一预期目标,既需要继续扎扎实实地工作,又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措施。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区域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农业收入,二是非农业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我县实际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收入,必须做到:一是要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二是要着力引导农民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三是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结合本县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四是通过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和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非农业收入,就是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农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扩大农村的就业门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产业化经营是我县农业发展的关键和方向。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从我县实际来看,最关键的环节是必须大力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是要促进现有的一批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二是要确定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的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工商资本,实行业主开发,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要把同时,我县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的空间很广阔,余地很大,潜力很大。我县要选择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如我县希得蔬菜加工厂、绿色食品厂的竹笋加工,西屏镇、古市镇的火煺加工和优质米加工及饲料加工等。同时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创名牌产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我县还要依托当地资源开发新产品,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度。只要认真抓好农产品的加工与转化增值,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机制,使农民不仅从生产环节获益和创收,而且也要从加工和流通环节中获益和创收。三是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在加工转化中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目前,我县已建了涉农科技协会11个,涉及了食用菌、高山蔬菜、名茶、脐橙、笋竹、烟叶等方面。要在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二是建立覆盖面广、灵敏度高的市场信息网络,以农技110为依托。为农民提供及时、有用的科技信息,以科技促农增收。三是要向农民提供科技服务,通过调查研究,专题队伍、示范推广、科普培训,参与行业决策等开展科技活动,为农举办各类农技培训,便其掌握一技之长,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四是引导农民走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之路,打好特色品牌如端午茶、野山菜、黄粘果、本鸡、靖居油豆腐、玉岩马苓薯及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促农增收。加入WTO后,我县农业要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引入国际市场,如:这样既能为国家增加创汇又能为农民自身增加收入。五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培训教育体系,以便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对于我县来说,一是要加大对民营科技组织的扶持力度。受一市场、政策的约束,更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制约,以长远来看,单线性依靠农业增上难度很大。同时,若农业的优势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因此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特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农民增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支持和保护的力度,并把精力放在服务上。支持和保护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扶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民能够分享加工增值收益;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支持,使农民能够扩大再生产,开辟新的增收来源;制定合理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等等。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使农民利益得到保护,使农民收入不断得到增加。六是,加快城镇化过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的利益,还必须努力减少农民,转移农村人口,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施。当前,我县最根本的举措施是加愉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实践证明,没有经济的较快增长,小城镇是秀难发展起来的。为了繁荣小城镇经济,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合理集聚。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把新办的企业建在镇上。对已办村里的乡镇企业,可以分别情况,创造条件,逐步搬迁到镇上来。二是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市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小城镇过程中,要注意把发育市场、完善市场功能结合起来,通过健全的市场功能,吸引人流、物流。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植以农产品加工、包装、运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县经济的发展。四是搞好社会服务。要搞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供电、交通、通讯以及住宅、学校、文体场所、商业网点等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好。五是改革小城镇户籍制度。凡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及县以下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对在小城镇落户的农民,可根据本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七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收入增加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减轻农民负担能够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减负就意味着增收。现在,农民负担仍然很重,尤其是“三提五统”以外的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屡禁不止,农民意见很大。为此,我县必须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文件,坚决制止一切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要取消一切必须靠增加农民负担才能实现的各种活动,特别是要制止名目繁多的达标千级活动和“三乱”行为。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手抓增收,一手抓减负,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近几年有的乡村干部在追缴“三提五统”和各种集资款的过程中,作风粗暴,往往因为几十元、一二百元欠款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这种恶性事件,发生一起,要严肃查处一起,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予以通报。同时,我县要积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探寻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力争从制度上解决好这个问题。

四、解决农民增收的要素:

1、政府的任务是服务虽然政府在农民增收过程中起到不定期的推动作用,可是政府要明白自己不能为农户承担利益风险,所以政府就不要对农民指手划脚,干预农民的生产经营,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服务上。一是出台政策,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政府要制定出具有预见性、能够贴近农村实际并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打破行业垄断,减少垄断对农民利益的剥夺与侵害,维护农民的自身收入,稳定农民的生产情绪,增强农民增收的积极性。政府还应大力发展保险业,制定出能够保农民收入稳定的险种。同时要出台一些减轻农民负担的条文,减轻农民的不合理负担。二是加大投入,为农民增收提供保证。政府要尽可能地增加农业的投入,特别是要在农田水平基础设施、品种改良、引导乡镇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等方面。还要加大投入力度,推广农业新技术,建立健全农产品的保护制度,大力发展本乡镇的非农产业,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好环境。三加强组织协调,为农民增收服务。政府要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劳务信息、销售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在进行经营上提供参考意见,引导农民利用自身优势闯市场。有计划地发展一些中介性服务组织和社区性的合作组织,协调农户与农户,农衣与市场间的关系,同时要对农民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2、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农民增收首先要有增收的本事。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具备起码的科学文化,就川不好“市场田”,增收的路子了会越走越窄。农民素质不高在各地普遍存在,如何解决,需要从长计议。若要短期内就有个说法,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有个较大的转变。传授或引导群众学习知识不能光讲理论,应该琢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群众往往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印象深。实践证明“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等活动都没有现场观摩讲解效果好。同时,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知识也必须及进更机关报换代,注意跟上时代的节拍,否则几十年一个本子,一套路子,与实际严重脱节,实践中不会有用武之地。我相信,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如何增收就不必再让别人操心了。

3、发展农民流通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但它也应体现农民能因此而分享逐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而要实现货畅其流,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发挥贸工农一体化中“贸”字当头的作用,根据市场搞加工,真正做到在顺应市场要求的基础上,发展产地农民自发的流通组织,一乡一县自己生产和加工,集中销售,通过合作、股份或运销大户等形式,形成以农民自发的流通组织,一乡一县自己生产和加工,集中销售,通过合作、股份或运销大户等形式,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促使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加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使农民能最大限度地分离流通利润,从而解决“丰产不丰收”的难题,达到使农民增收的目的。

4、科技是增收的法宝笔者认为,引导农民树立科技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种田的本领,是解决增收难问题的关键。比如我县农村信用社,在配合政府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过程中,及时和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含量高、易操作、投入少、见效快、前景广阔的种养项目,同时投入贴息贷款700多元,并请农技人员对其所扶持的项目进行具体指导,大大缓解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据统计,受信用社扶持的农户,年人均收入提高了60。

5、强化农业的保护政策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受到市场、政策的约束,更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和制约,从长远来看,单纯依靠农业增收难度很大。同时,若农业的优势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国际国内的经验证明,农业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保护才能确定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我县农业的保护政策,至少应包括由政府直接干预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价格补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等等。

第三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思考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农民收入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业发展迎来了历史少有的大好形势。

但是,通过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农民增收的空间还很有限,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形势还不容乐观。以***县为例,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呈现不均衡性。2004年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300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680元。二是农产品加工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由于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科技含量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产品商品率比较低,加工增值少,农民增收步伐不快。全县90%的农产品是原字号产品,“现种现收现卖”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农村劳动力“两个富余”问题比较突出,多元化收入格局尚未形成。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44,850人,其中富余劳动力21,52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富余劳动力比较大;由于气候影响及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等原因,农民“半年农忙半年闲”的现状非常普遍,富余时间很长,农民增收空间较小。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由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农村土地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给农民增收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面对大好形势及诸多不利因素,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我通过多方调研,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要想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关键要解决好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劳务收入和加大支农力度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比较效益

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及其产品不断调整提高的过程,核心问题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应在确保农产品总量平衡、供应充足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要做到“三个优化”和“三个提高”。一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在当前市场供求的格局下,农产品要实现高效益,就必须及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增加农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实现传统农业结构的升级。要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两高一优”农业,要选用优质品种,压缩低产抵效作物面积,在体质增效上下功夫,向优质要效益。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特色产品比重。向特色挖潜力、要效益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要努力寻(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求地域差异、季节差异和市场差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不断增加特色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附加值,有效保持特色、特质和特价。结合地域特点、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县的特色产品应注重在畜牧养殖、绿色食品、大豆精深加工、经济作物(如甜菜、烤烟)等上下功夫,全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努力实现一乡一品,几乡一业的格局。三是优化区域结构,提高优势产业比重。当前,有些地方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也有些闪光点,而农民增收却不明显,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种养。农业结构调整要提升层次,农业生产必须上规模,这样不仅弱化千家万户小生产固有的特性,提高农民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按照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和产业特点进行规划布局,想方设法搞好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抓基地、抓大户,向千家万户延伸,培育优势主导产业,通过扩大对农民的覆盖面来提高基地规模,形成产业优势。***县应注重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大基地上下功夫,种植业应重点放在大豆、水稻的基地建设上,养殖业应重点放在生猪和奶牛基地建设上。依托域内外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实现规模效益。

二、加快技术创新与推广,增加农业科技含量

科技创新是调整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开拓市场、增加效益的根本措施。农业科技的应用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必要保障,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农民增收的重要生产力。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力度。一要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对广大农民进行“田头”教育,把科技真正交到农民手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有效益,形成自觉吸纳科技成果的动力。二要提高科技示范带区建设水平。要突出抓好示范园区新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实现良种与良法、农机与农技的最佳结合;要实施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操作程序,使其成为科技的集散地,科技推广的示范地;要加大科技示范带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使效益的最大化增强农民建设示范带区的自觉化。三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现在农业科技很多,但是推广的层面却很小,查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农民的素质低,对科技的认知度和实施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科技推广方式方法单一,导致科技推广速度慢。因此,要在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示范、引导的基础上,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培育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创新科技推广方式。可以采用技术人员包村、包地块,技术人员与农民进行合作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技术人员推广科技变被动为主动,加快科技推广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

三、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搞活农产品加工流通

农民要想加快增收步伐就农业抓农业增收的空间是有限的,只有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增收才是无限的。只有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比重,才能提高附加值,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一要全力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效益。我们要树立围绕农业抓工业,抓好工业促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理念,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攻点,围绕主导产业,研究、引进、开发农产品加工项目,特别是要在精深加工项目上有所突破。要通过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壮大本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通过政府协调、建设规模化基地,挂靠、吸引域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通过抢抓国家扶持农业生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等战略性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吸引外资的工作力度,在加工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二要开拓市场,搞活流通。由于农民市场观念还比较淡薄,收集农产品市场信息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多发展一些具有市场潜力和远期收入的品种,并不断淘汰低劣品种,由被动供给转变为对诱导市场的需求,增强结构调整的预见性,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要积极培育技术、劳务、资金、信息等要素市场,通过市场关系的发育,形成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高效率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只有在无形市场上下功夫,疏通流通环节和渠道,才能实现流通增值,才能促进农民增收。三要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践证明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农民与市场对接的最有效形式,是推进产业化步伐的有效载体。特别是***县县内没有大型龙头企业,挂靠县外龙头企业更需要有中介组织做桥梁。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又能减少风险,更能有效解决新技术推广入户难的问题。我们要引导农民按照“自我组建、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建立完善各种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劳务收入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能单纯地依靠数量增长、外延扩张,要转变增长方式,注重内涵式发展。要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经营机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适销率。要加强对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引导和服务,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创造平等竞争环境。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辟离乡不离土的就业岗位,大力培育、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兴产业和行业,鼓励和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减轻农业生产压力,提高劳动力生产率。要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流转行为,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让农民(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放心进行劳务输出;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加强用工信息的搜集,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努力实现土地流转的规模效益,劳务输出的多元收入。

五、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农业要想大发展,农民要想快增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发挥组织优势,学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结构升级的本领,努力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通过采取市场化管理、向上争取、招商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确保农业的健康发展,农民的稳步增收。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是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行标本兼治,彻底整治对农民群众的“三乱”行为,坚决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要加大农资市场的规范整治力度,严防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要搞好规划,合理引导。农业发展一家一户的分散决策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与市场进行有效的对接,这就需要统一规划和组织。只有通过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方向和资金投向,加大投资支持农业新增长点的发展,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才能加快农业升级步伐和农民增收步伐。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实质是农民增收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只要我们能把“三农”工作切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多地关心农民、关注农村、支持农业,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就一定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四篇: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目前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是,近年来,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增长速度放慢,增长点相对匮乏,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近年来农民收入的现状如何?导致农民收入增幅缓慢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对此,本文作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一、目前农民收入的现状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县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成为当前我县经济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我县农民收入变化大体如下:“八五期间”,1990—1995年,为收入增长快速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203元,平均每年增长19.9%;

而1996年,年增长率下降至4.24%;1997—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516元增加到2058元,为收入增长较快阶段,平均每年增长16.5%;2000年到现在,为收入增长迟缓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526元增加到2001年的2690元,年均增长率仅6.5%。

二、农民收入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

1、由于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1996年以来,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总量相对过剩和农业结构调整缓慢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使农产品价格连续三年持续走低。由于价格下降,特别是粮食价格的下降,农民从农业生产得到的逐年减少,而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减少。

2、由于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较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这些年来,单从粮食和其它作物的产量来看是增加了,农民的其它直观收入也是增加的,但是生产成本却在大幅度提高,合同外的各种收费屡禁不止,致使农民的实际收入难以增长。

3、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增长不快。随着近年来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乡镇企业被淘汰出局,部分农民工失去了相对稳定的二产收入。而农民进城务工又遇到城市下岗职工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4、农业结构调整进展较慢。市场需求的约束,技术和信息缺乏,使得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快。而农业结构调整本身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和农民经纪人不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也较少,受耕地面积、粮食安全、价格调节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能高估。

5、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据不完全统计测算,我县的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值之比为3:1,而发达国家为3:1,全省为1:1.5。农业加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少,严重制约了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能力。

6、农业融资能力差,资金流入少。(1)我县对农业资金支持水平低。(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向农村的“输血”机制。(3)农户新增投资中,用于农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表现出强烈的非农化倾向。(4)通过财政和银行系统,大量资金由农村流入城镇。

7、农村税费负担重。近年来,农民承担的各项农业税、提留统筹费、社会负担和两工(积累工和义务工)有增无减。此外,农民负担还出现了越来越复杂化、隐性化的趋势。

8、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农村第三产业不能正常发展,无法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造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9、农业人口太多。目前我县有农业人口20.2万人,人均耕地仅0.74亩,以此解决温饱是可以的,但不能满足农民大幅增收的需要,想以此致富是很难的。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

第一、我县现有农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县现有农业组织结构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二是规模小,农民平均每人占耕地仅0.74亩。这种农业组织结构,主要弊端在于:

1、小规模农户之间的同步调整行为,极易产生对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导致市场的同步震荡、大起大落,并由此引起资源利用的浪费。

2、由于每个农户生产规模太小,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产品生产成本难以降低。

3、为数众多的分散农户直接进入市场,不仅难以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也难以协调农户与市场的矛盾,增加市场风险。

4、由于农户众多分散,生产规模小,农民无法在市场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等。

5、由于农业经营和纳税主体高度分散,导致农村税费的收取和监督难度增加,这也是导致当前农村税费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6、由于农户众多分散,生产规模小,难以有效地组织起来,与其他产业和企业相比,处于极为不利的融资地位。

第二,是因为产业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关系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一家一户分散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

2、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农业仍然没有走上良性循环。

3、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低,其他待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差。

4、农民收入有限,支出却有增无减,加重了困难程度。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1、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山区乡镇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山高坡陡,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民“

靠天吃饭”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相对短缺,据1996年我县第一次农普资料显示,农民所拥有的耕地面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明显较差,耕地面积15.05万亩,仅占用地的18.5%,加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防灾抗灾能力不强,自然因素对农民增加收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2、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因素。我县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连平原乡镇都基本上没有实现机械化。同时,通公路的村占8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表现在量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质”上,特别在公路设施的等级上有较大的差距。

3、人口素质较差,高文化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是制约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因素。目前农村中专以上科技人才仅占总人口0.8%,普遍存在人才留不住引不进的尴尬局面。2000年农村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劳动力占1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将近一倍;小学文化程度占55.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1个百分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2个百分点。特别是劳动力后备力量的素质也不容乐观,7-15岁少年儿童入学率农户比城镇户低115个百分点。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全国平均水平低,观念、思维方式落后,导致农村处于低水平经济状态,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4、市场信息滞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农民对生产仍缺乏预见性。在农产品生产上,不少农民仍满足于听从政府号召,叫种什么就种什么,看见什么效益好就种什么,往往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农民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过程中,显得束手无策。政府部门在指导农产品生产时,对农民也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预测性、定量分析的信息偏少,导致农民决策缺乏依据,最终造成农产品供求的失衡,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从客观上讲,要求众多小规模经营、素质不高的农民根据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也不太现实,因此,信息滞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三、解决农民增收的途径

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矗增加农民收入绝不是在特定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我县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件大事抓,要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点,使农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县“十五”计划纲要提出,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300元,年均增长5%,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实现这一预期目标,既需要继续扎扎实实地工作,又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措施。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区域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农业收入,二是非农业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我县实际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收入,必须做到:一是要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二是要着力引导农民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三是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结合本县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四是通过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和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非农业收入,就是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农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扩大农村的就业门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收入提高。

产业化经营是我县农业发展的关键和方向。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从我县实际来看,最关键的环节是必须大力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是要促进现有的一批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二是要确定一批有基储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的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工商资本,实行业主开发,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要把同时,我县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的空间很广阔,余地很大,潜力很大。我县要选择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如我县希得蔬菜加工厂、绿色食品厂的竹笋加工,西屏镇、古市镇的火煺加工和优质米加工及饲料加工等。同时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创名牌产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我县还要依托当地资源开发新产品,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度。只要认真抓好农产品的加工与转化增值,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机制,使农民不仅从生产环节获益和创收,而且也要从加工和流通环节中获益和创收。

三是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在加工转化中增值,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目前,我县已建了涉农科技协会11个,涉及了食用菌、高山蔬菜、名茶、脐橙、笋竹、烟叶等方面。要在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二是建立覆盖面广、灵敏度高的市场信息网络,以农技110为依托。为农民提供及时、有用的科技信息,以科技促农增收。三是要向农民提供科技服务,通过调查研究,专题队伍、示范推广、科普培训,参与行业决策等开展科技活动,为农举办各类农技培训,便其掌握一技之长,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四是引导农民走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之路,打好特色品牌如端午茶、野山菜、黄粘果、本鸡、靖居油豆腐、玉岩马苓薯及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促农增收。

加入WTO后,我县农业要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引入国际市场,如:这样既能为国家增加创汇又能为农民自身增加收入。

第五篇: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目前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是,近年来,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增长速度放慢,增长点相对匮乏,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近年来农民收入的现状如何?导致农民收入增幅缓慢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对此,本文作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一、目前农民收入的现状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县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成为当前我县经济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我县农民收入变化大体如下:“八五期间”,1990—1995年,为收入增长快速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203元,平均每年增长19.9%;而1996年,年增长率下降至4.24%; 1997—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516元增加到2058元,为收入增长较快阶段,平均每年增长16.5%;2000年到现在,为收入增长迟缓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526元增加到2001年的2690元,年均增长率仅6.5%。

二、农民收入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

1、由于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1996年以来,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总量相对过剩和农业结构调整缓慢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使农产品价格连续三年持续走低。由于价格下降,特别是粮食价格的下降,农民从农业生产得到的逐年减少,而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减少。

2、由于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较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这些年来,单从粮食和其它作物的产量来看是增加了,农民的其它直观收入也是增加的,但是生产成本却在大幅度提高,合同外的各种收费屡禁不止,致使农民的实际收入难以增长。

3、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增长不快。随着近年来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乡镇企业被淘汰出局,部分农民工失去了相对稳定的二产收入。而农民进城务工又遇到城市下岗职工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4、农业结构调整进展较慢。市场需求的约束,技术和信息缺乏,使得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快。而农业结构调整本身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和农民经纪人不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也较少,受耕地面积、粮食安全、价格调节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能高估。

5、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据不完全统计测算,我县的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值之比为3 :1,而发达国家为3 :1,全省为1 :1.5。农业加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少,严重制约了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能力。

6、农业融资能力差,资金流入少。(1)我县对农业资金支持水平低。(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向农村的“输血”机制。(3)农户新增投资中,用于农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表现出强烈的非农化倾向。(4)通过财政和银行系统,大量资金由农村流入城镇。

7、农村税费负担重。近年来,农民承担的各项农业税、提留统筹费、社会负担和两工(积累工和义务工)有增无减。此外,农民负担还出现了越来越复杂化、隐性化的趋势。

8、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农村第三产业不能正常发展,无法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造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9、农业人口太多。目前我县有农业人口20.2万人,人均耕地仅0.74亩,以此解决温饱是可以的,但不能满足农民大幅增收的需要,想以此致富是很难的。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第一、我县现有农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县现有农业组织结构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二是规模小,农民平均每人占耕地仅0.74亩。这种农业组织结构,主要弊端在于:

1、小规模农户之间的同步调整行为,极易产生对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导致市场的同步震荡、大起大落,并由此引起资源利用的浪费。

2、由于每个农户生产规模太小,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产品生产成本难以降低。

3、为数众多的分散农户直接进入市场,不仅难以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也难以协调农户与市场的矛盾,增加市场风险。

4、由于农户众多分散,生产规模小,农民无法在市场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等。

5、由于农业经营和纳税主体高度分散,导致农村税费的收取和监督难度增加,这也是导致当前农村税费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6、由于农户众多分散,生产规模小,难以有效地组织起来,与其他产业和企业相比,处于极为不利的融资地位。第二,是因为产业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关系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一家一户分散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

2、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农业仍然没有走上良性循环。

3、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低,其他待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差。

4、农民收入有限,支出却有增无减,加重了困难程度。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1、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山区乡镇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山高坡陡,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民“靠天吃饭”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相对短缺,据1996年我县第一次农普资料显示,农民所拥有的耕地面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明显较差,耕地面积15.05万亩,仅占用地的18.5%,加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防灾抗灾能力不强,自然因素对农民增加收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2、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因素。我县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连平原乡镇都基本上没有实现机械化。同时,通公路的村占8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与经济发

达地区的差距,不仅表现在量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质”上,特别在公路设施的等级上有较大的差距。

3、人口素质较差,高文化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是制约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因素。目前农村中专以上科技人才仅占总人口0.8%,普遍存在人才留不住引不进的尴尬局面。2000年农村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劳动力占1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将近一倍;小学文化程度占55.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1个百分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3 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2个百分点。特别是劳动力后备力量的素质也不容乐观,7-15岁少年儿童入学率农户比城镇户低11 5个百分点。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全国平均水平低,观念、思维方式落后,导致农村处于低水平经济状态,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4、市场信息滞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农民对生产仍缺乏预见性。在农产品生产上,不少农民仍满足于听从政府号召,叫种什么就种什么,看见什么效益好就种什么,往往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农民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过程中,显得束手无策。政府部门在指导农产品生产时,对农民也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预测性、定量分析的信息偏少,导致农民决策缺乏依据,最终造成农产品供求的失衡,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从客观上讲,要求众多小规模经营、素质不高的农民根据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也不太现实,因此,信息滞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三、解决农民增收的途径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绝不是在特定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我县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件大事抓,要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点,使农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县“十五”计划纲要提出,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300元,年均增长5%,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实现这一预期目标,既需要继续扎扎实实地工作,又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措施。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区域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农业收入,二是非农业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我县实际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收入,必须做到:一是要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二是要着力引导农民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三是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结合本县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四是通过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和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非农业收入,就是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农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扩大农村的就业门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产业化经营是我县农业发展的关键和方向。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从我县实际来看,最关键的环节是必须大力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是要促进现有的一批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二是要确定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的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工商资本,实行业主开发,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要把 同时,我县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的空间很广阔,余地很大,潜力很大。我县要选择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如我县希得蔬菜加工厂、绿色食品厂的竹笋加工,西屏镇、古市镇的火煺加工和优质米加工及饲料加工等。同时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创名牌产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我县还要依托当地资源开发新产品,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度。只要认真抓好农产品的加工与转化增值,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机制,使农民不仅从生产环节获益和创收,而且也要从加工和流通环节中获益和创收。三是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在加工转化中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目前,我县已建了涉农科技协会11个,涉及了食用菌、高山蔬菜、名茶、脐橙、笋竹、烟叶等方面。要在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二是建立覆盖面广、灵敏度高的市场信息网络,以农技110为依托。为农民提供及时、有用的科技信息,以科技促农增收。三是要向农民提供科技服务,通过调查研究,专题队伍、示范推广、科普培训,参与行业决策等开展科技活动,为农举办各类农技培训,便其掌握一技之长,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四是引导农民走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之路,打好特色品牌如端午茶、野山菜、黄粘果、本鸡、靖居油豆腐、玉岩马苓薯及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促农增收。加入WTO后,我县农业要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引入国际市场,如:这样既能为国家增加创汇又能为农民自身增加收入。五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培训教育体系,以便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对于我县来说,一是要加大对民营科技组织的扶持力度。受一市场、政策的约束,更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制约,以长远来看,单线性依靠农业增上难度很大。同时,若农业的优势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因此需要加大对

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特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农民增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支持和保护的力度,并把精力放在服务上。支持和保护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扶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民能够分享加工增值收益;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支持,使农民能够扩大再生产,开辟新的增收来源;制定合理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等等。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使农民利益得到保护,使农民收入不断得到增加。六是,加快城镇化过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的利益,还必须努力减少农民,转移农村人口,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施。当前,我县最根本的举措施是加愉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实践证明,没有经济的较快增长,小城镇是秀难发展起来的。为了繁荣小城镇经济,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合理集聚。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把新办的企业建在镇上。对已办村里的乡镇企业,可以分别情况,创造条件,逐步搬迁到镇上来。二是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市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小城镇过程中,要注意把发育市场、完善市场功能结合起来,通过健全的市场功能,吸引人流、物流。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植以农产品加工、包装、运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县经济的发展。四是搞好社会服务。要搞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供电、交通、通讯以及住宅、学校、文体场所、商业网点等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好。五是改革小城镇户籍制度。凡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及县以下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对在小城镇落户的农民,可根据本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七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收入增加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减轻农民负担能够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减负就意味着增收。现在,农民负担仍然很重,尤其是“三提五统”以外的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屡禁不止,农民意见很大。为此,我县必须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文件,坚决制止一切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要取消一切必须靠增加农民负担才能实现的各种活动,特别是要制止名目繁多的达标千级活动和“三乱”行为。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手抓增收,一手抓减负,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近几年有的乡村干部在追缴“三提五统”和各种集资款的过程中,作风粗暴,往往因为几十元、一二百元欠款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这种恶性事件,发生一起,要严肃查处一起,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予以通报。同时,我县要积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探寻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力争从制度上解决好这个问题。

四、解决农民增收的要素:

1、政府的任务是服务虽然政府在农民增收过程中起到不定期的推动作用,可是政府要明白自己不能为农户承担利益风险,所以政府就不要对农民指手划脚,干预农民的生产经营,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服务上。一是出台政策,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政府要制定出具有预见性、能够贴近农村实际并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打破行业垄断,减少垄断对农民利益的剥夺与侵害,维护农民的自身收入,稳定农民的生产情绪,增强农民增收的积极性。政府还应大力发展保险业,制定出能够保农民收入稳定的险种。同时要出台一些减轻农民负担的条文,减轻农民的不合理负担。二是加大投入,为农民增收提供保证。政府要尽可能地增加农业的投入,特别是要在农田水平基础设施、品种改良、引导乡镇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等方面。还要加大投入力度,推广农业新技术,建立健全农产品的保护制度,大力发展本乡镇的非农产业,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好环境。三 加强组织协调,为农民增收服务。政府要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劳务信息、销售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在进行经营上提供参考意见,引导农民利用自身优势闯市场。有计划地发展一些中介性服务组织和社区性的合作组织,协调农户与农户,农衣与市场间的关系,同时要对农民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2、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农民增收首先要有增收的本事。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具备起码的科学文化,就川不好“市场田”,增收的路子了会越走越窄。农民素质不高在各地普遍存在,如何解决,需要从长计议。若要短期内就有个说法,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有个较大的转变。传授或引导群众学习知识不能光讲理论,应该琢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群众往往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印象深。实践证明“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等活动都没有现场观摩讲解效果好。同时,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知识也必须及进更机关报换代,注意跟上时代的节拍,否则几十年一个本子,一套路子,与实际严重脱节,实践中不会有用武之地。我相信,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如何增收就不必再让别人操心了。

3、发展农民流通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但它也应体现农民能因此而分享逐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而要实现货畅其流,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发挥贸工农一体化中“贸”字当头的作用,根据市场搞加工,真正做到在顺应市场要求的基础上,发展产地农民自发的流通组织,一乡一县自己生产和加工,集中销售,通过合作、股份或运销大户等形式,形成以农民自发的流通组织,一乡一县自己生产和加工,集中销售,通过合作、股份或运销大户等形式,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促使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加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使农民能最大限度地分离流通利润,从而解决“丰产不丰收”的难题,达到使农民增收的目的。

4、科技是增收的法宝笔者认为,引导农民树立科技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种田的本领,是解决增收难问题的关键。比如我县农村信用社,在配合政府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过程中,及时和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含量高、易操作、投入少、见效快、前景广阔的种养项目,

下载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范文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一 我国农民收入低的原因 问题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工业化的停滞。这集中表现在近几年新增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部分是停留在第一......

    增加农民收入 文档

    浅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 内容摘要: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产业......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对策的思考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乡镇干部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结合县委组织的这次调研活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研讨,并提出了一些增加农民收入的初步意见。一、现阶段农民收......

    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思考(汇编)

    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思考 转自:中国月期刊网[ 投稿邮箱:yueqikan@126.com 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思考 李政权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中......

    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

    对家乡农民增收的一点思考 作者:程杨高二(18) 辅导教师:翟军 宣城中学 我出生在如诗似画的江南小镇,生长在中国绿茶之乡郎溪县,虽然我的家乡是一个贫困的农业县,但我热爱它。随着年......

    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中共中央、xx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积极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托......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呈逐年增长之势,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情况汇报

    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 印台区农业局 (2010年7月2日) 一、基本情况近三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保持24.1%的增速,200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05亿元,同比增长5.14%。全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