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 文档

时间:2019-05-12 19:3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增加农民收入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增加农民收入 文档》。

第一篇:增加农民收入 文档

浅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

内容摘要: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二是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三是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农业增收的支撑点;四是减轻农民负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加,途径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阻碍了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步伐。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了农民纯收入增长幅度。二是就业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四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此外,因乱摊派

增加农民负担,也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针对以上问题,当前要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农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很大进展,但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由于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此,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是解决现阶段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

二、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

1、拓展农村就业领域

一是要放手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二是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增收拓展新的门路。

2、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

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已成为目前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政府一要引导、规范劳务输出,二要促进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后,农民可以放心进城务工,不适应还可以回到农村务农,既有利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三要抓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四要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减少盲目性,降低务工成本。

3、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在小城镇形成符合当地特点的支柱产业。要把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

三、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农业增收的支撑点

1、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换脑筋、拓宽视野,克服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的思想,鼓励他们面向市场,发挥所长,艰苦创业,勇闯新路,把他们培养成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2、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逐步建立起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科技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农村扩散。

3、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首先要抓好文化基础教育,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努力提高农民子女的入学率。其次,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第三,强化农民进行包括现代农业知识、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同时要在农村举办各种各样农民短训班,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新技术的培训力度,来提高他们增收的能力。

四、减轻农民负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保障

坚定不移的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的增收不会因其他隐性负担的增加,从而为农民的增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实现农民增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健全民

主、科教文化进步、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殷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农民真正增收,关键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农业,用市场的手段抓农业,要有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新思维,最终才能从根本上让农民摆脱贫穷,实现增收。

第二篇:增加农民收入情况汇报

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

印台区农业局(2010年7月2日)

一、基本情况

近三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保持24.1%的增速,200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05亿元,同比增长5.14%。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6元,增长22%。(其中:工资性收入1526.97元,占40.12%,同比增幅18.85%;家庭经营收入1943.34元,占51.06%,同比增幅24.49%;财产性收入47.19元,占1.24%,同比增幅24.18%;转移性收入288.5元,占7.58%,同比增幅22.19%)。今年,我局承担的县域经济指标是实现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达到4605元,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1.1%,达到4.5亿元。我局通过对农村居民现金收支情况进行监测,上半年,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943.73元,增长40.04%。其中:工资性收入1405.33元,同比增幅14.19%;家庭经营收入1349.51元,同比增幅90.1%;财产性收入16.39元,同比增幅46.47%;转移性收入172.5元,同比增幅14.87%。

我区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主要呈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以苹果为主的主导产业逐渐占据农民家庭收入的主导地位。2009年,全区苹果总产量16.5万吨,苹果亩均

纯收入2638元,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4688元。随着果业的不断发展,果业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果业已成为广大农民特别是果农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成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蔬菜、烤烟、干杂果、矸土加工、运输等区域性高效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也已成为区域性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

(二)农民劳务收入快速增长。据调查报表统计,2009年我区务工人员年平均收入9600元,近两万名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为区获得近两亿元的经济收入,仅此一项可为全区农民每人增收1500余元。

(三)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自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实施至今,全区农民负担实现“零税赋”。发放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地膜玉米补贴、苹果栽植补贴等,使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多,同时,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农田基础建设、移民搬迁等一系列惠农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由于我区城镇化程度低,农村市场还处在初期萌芽阶段,农民投资意识及能力都还很低,导致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我区增长缓慢。

二、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增收工

作取得长足进步,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村惠农政策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应进一步加大。依据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群众对有关“三农”方面的政策有80%都能回答出3条以上,但仍有20%是农村的老人、妇女对“三农”问题不管不问,但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他们一般不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关注党和政府的政策。区委、区政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宣传,使得政策深入群众,但仍有极少部分弱势群体,对“三农”政策的知晓率较低。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目前,全区农民耕地面积少、灌溉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不高,养殖设施落后、农产品技术含量低,农业生产抗御自认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全区烤烟生产主要为二、三类地,大部分较为偏僻,田间道路较差,其中个别地块仅能满足人行,往往是生产地烤烟不能及时进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部分烟农和新发展烟农的烤炉建设缓慢,成熟的烟叶不能及时烘烤,腐烂在烟田,也给烟农的收入造成损失。目前还存在部分烟农没有烤炉的现象,自己建存在资金困难,靠烟草公司建,还有时间等待和农户生产规模不够(烟草公司规定种植15亩烤烟才建一个烤炉)的问题。金锁关姚湾村、袁家山个别农户因没有烤炉,出现

烟叶贱卖的现象。畜禽饲养环境差。农户散养选址大多仅限于房前屋后,建筑简易,管理设施不配套,交叉污染严重,增加了畜产品的不安全因素。

(三)生产经营粗放,专业化生产程度低。整体来看,我区农业生产和流通仍处于较粗放的低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少,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相对较差,大部分农户仍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另外农村现在务农农民大部分属于年龄较大,妇女较多,他们文化程度低。根据调查冯家塬村,苹果是农民的主导产业,但亩均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而较广阳、高楼河等苹果主产区亩收入却在4500——5000元之间,果农收入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管理技术跟不上,果农缺乏配套的、现代的务果技能,致使果园收入较低。村民杨源财告诉我们,他家种有4亩果园,平均每亩收入1000——2000元,可就化肥、农药来说每亩的投入就在500元以上,再加上靠天吃饭,遇上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能保本就不错了,何谈什么收入。

(四)技术培训跟不上,农民生产技能差。近年来,全区的各涉农部门在农民技术培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

于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技术力量薄弱。全区区级农业技术人员现在不到100人,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求;另外技术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二是技术服务体系普遍滞后,特别是乡镇、村级农业技术网络不健全,技术队伍小,技术培训、指导跟不上,导致农民培训跟不上,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据调查,在果业方面全区区级果业技术人员现在不到10人,全区苹果总面积已发展到近30万亩,平均1名专业技术人员要负责3万亩的果园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指导任务量大,很难完成所承担的技术指导任务。畜牧业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基层畜牧兽医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一些农村急需的牲畜配种员、兽医严重缺乏。奶牛、母猪空怀现象严重,畜禽因病死亡现象仍时有发生,直接降低了养殖效益。

(五)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全区农业主导产业总量较小,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匮乏,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完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风险较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水平低,缺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另外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

模,形成基地。

(六)生产资金缺乏,融资困难。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央、地方虽然出台了不少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较多的实惠,但对以种粮、务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广大农民来说,种子、化肥、农药、种畜禽等农用物资价格的上扬,致使广大群众生产成本提高、生活压力较大。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农户还告诉我们,农业关键性的时节正是用钱之时,也正是缺钱之时,而这时农民首先想到的就是贷款,可贷款程序复杂且人情味太重,致使普通群众被拦在了贷款门外。从烤烟种植情况看,不管是大户还是农户,每年进行烤烟生产是都会因为资金难题。08年生产一亩烟需要水费60元、煤电120元、如果加上雇工(一亩地需要300元)费用,其他费用200元,种植1亩烤烟需资金680元。60%的烟农都没有生产必要的资金来源。

三、建议及对策

(一)、持续推进“果业立区”战略,巩固扩大农民收入主阵地

一是实施规模化经营。坚持每年新建苹果园3亩以上,消灭国道、省道、乡村主干道及果区的空地,使苹果由国省道向骨干道延伸,向乡村到覆盖,构建果业长廊。坚持平地苹果和山地苹果共同发展,鲜食国与加工果齐头推进,进一步扩大苹果产业规模。二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开展标准

化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大力普及欧盟、中国良好农业规范、生态、、有机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积极创建各级示范园和果业强乡镇,全面提升果园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果品附加值。三是完善服务体系。以乡镇、村为重点,建立健全区、乡、村、户四级苹果技术服务网络,加强果农培训教育和农民专业经营合作社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参加各类果品交易活动,依托果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与国内外果品营销组织的交流与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印台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四是果区生产环境。实施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的投入机制,加快果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果区生产条件。加强果园防雹站、防雹网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发展果园沼气,推动“果-畜-沼-窖-草”循环发展模式,建立生态果园。五是延伸苹果产业链。在继续扶持和壮大现有果业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和发展一批苹果采后处理、果箱、果袋、果肥等果业配套企业,进一步延伸苹果产业链条。不断扩大和完善“企业+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实施企业和果农双赢,推动全区果业产业计进程。

(二)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一是抓好干杂果经济林建设。充分利用“四荒地”、“四旁地”、低产农田等宜栽地资源,稳步扩大干杂果经济林面

积;加强干杂果管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广干杂果经济林五项丰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干杂果经济林的综合效益。二是稳步发展烤烟种植。积极推进烤烟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对烤烟种植专业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技术培训、种植管理、烟炉建设、烘烤及销售等服务力度,促进烟农增产增收。三是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在镇区、厂矿周边和川道地区大力发展旱地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同时以明瑞、“绿万家”牌蔬菜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实行蔬菜深加工,延长蔬菜产业链,增加菜农收入。四是积极发展畜牧养殖。全面落实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积极推广“果-畜-沼”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引导广大果农大力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重点扶持养殖小区和专业大户,推进畜牧产业集约化发展。五是不断壮大三产服务业。进一布壮大第三产业规模。发挥北关地区商贸集中的优势,并与陈炉古镇旅游开发相结合,着力打造集旅游观光、消费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经济圈。积极发展面向区内厂矿的服务业,活跃农村市场。在柳湾、周陵等城市周边大力发展“农家乐”,不断拓宽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三)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 劳务输出是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有效形式。针对目前全区农村劳动力较为富余的基本情况,应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努力增加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一是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坚持以区劳动力市场为中心,11个乡镇(办)劳动力保障事务所、3个驻外劳务输出基地为辐射,不断巩固全区农村劳务输出阵地。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对外联系作用,广泛捕捉用工信息,为全区的劳务输出牵线搭桥。二是切实加强技能培训。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以区职教中心和乡镇农技校为基地,大力开展面向不同阶层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心理素质、政策法规教育,严把质量关,逐步推行劳动力预备制度和资格证书制度,努力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着力打造印台劳务品牌。三是加强劳务信息管理。建立劳动力资源档案库,做到劳务人员家庭情况、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愿望“四清”。加强职介机构建设,实现区、乡、村三级联网,劳务信息资源共享,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与在外打工者的联系,掌握更多更广的用工信息,形成“隐形劳务输出点”。

(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农民工资收入 一是解放思想,鼓励全民创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政策,坚持把借助外力(招商引资)与激活内力(全民创业)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敢闯敢拼的思想,积极把积蓄转为投资、把资金转为资本、把资本变为股本,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不断增加农民的资本性收入。二是落实政策,激发全

民创业。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并规范农民和合作组织进行多种经济领域。农民从事个体经营,3年内免收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费用,免征营业税、教育附加税和个人所得税。外出经商务工农民回印台创办企业的,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村能人积极投身创业热潮,变能人为老板。充分发挥区创业培训中心的作用,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和有关信息服务,努力提高城乡创业者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创业成功率。三是强化服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九洲果业、大匠农科、九九红醋业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在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围绕苹果加工、畜牧养殖等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小、劳动力密集企业,促进城市人才、资金、技术、项目进农村,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

(五)认真落实惠民富民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分配、降低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作为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地区,印台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性支付力度的有利机遇,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一是认

真落实好借个补贴政策。重点做好农村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对象的副食品补贴和肉食品补贴等价格补贴工作,使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臵。二是认真落实好社会保障政策。重点做好农村医疗合作保障、社会福利救助等工作,彰显社会保障功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三是认真落实好农业补贴政策。继续做好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地膜玉米补贴、养殖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兑现落实,带动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加。

(六)、推进创业要素资本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通过土地入股、租赁和资金、技术合作等形式,把农民的土地优势变成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变成资产优势,增加股本收入。积极规范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实行保底分红,增加红利收入。对符合要求的农村集体经营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如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资产所有权量化到人,变成农民的资本,增加股权收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高中后、初中后的“两后生”培训,努力培养实用性人才,增加农民技能性收入。

(七)、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农民转移力度 根据印台区“果业立区、工业强区、旅游兴区”三大战略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布局,确立小城镇功能定位、发

展规模和发展方向。积极争取多方资金、集中利用有限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想法设法吸引社会、个人、集体、区外客商带资进镇,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小城镇建设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一批优惠政策扶持小城镇建设。积极鼓励农村群众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由农民向居民转化,促进小城镇繁荣发展。

(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探寻适合我区土地流转制度。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机耕道、田间道路、灌溉沟渠、防雹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户对机耕、灌溉、排水、防雹、用水等方面的需要,满足农业产业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在烤烟种植区域,加大对烤烟种植户烤炉建设力度,争取使没有烤炉和新增的烟农解决无烤炉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适合我区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扩大基地规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解决农民饮水困难、苹果园灌溉等问题,切实达到农田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九)、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一是狠抓科技投入,壮大科技队伍。大力引进果树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全区专业队伍科技水平。要以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乡镇为重点,建立健全区、乡(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组织,配备区、乡、村级农业、果树、畜牧业技术人员。大力开展对科学种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

整体素质。二是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抓住印台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区的机遇,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全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认真实施好“人人技能”工程。充分发挥区职业技术学校的职教功能,通过“零学费入学”、“工读结合、扶贫助学”等形式,广泛开辟生源,吸引城乡青年入学就读,教会一技之长,为实现就业奠定基础。二是强化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和农民的脱贫项目,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苹果四项关键技术、家禽饲养、大樱桃、烤烟栽植等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农民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以“雨露计划”为载体,加大对农村青壮年妇女的培训力度,增强广大农村妇女的创业本领,促进农村家庭增收。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继续落实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双份工资待遇和政府科技津贴的政策,坚持每年招录引进各类优秀本科生10名以上,鼓励选派技术人员到基层开展支农、支医、支教活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慧保障。

(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要用政策手段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信贷等的支持力度,解决农业产业发展所需资金问题。

第三篇:搞好扶贫开发 增加农民收入

搞好扶贫开发

增加农民收入

····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扶贫开发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针对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我区实施扶贫攻坚以来,经过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贫困问题得到了大范围的缓解。但是,我们还要清醒的看到,虽然我区摘掉了国定贫困县区的帽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比较落后,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生存条件相当恶劣,群众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还有一部分特困群众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温饱问题。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全区仍有3.9万贫困人口,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贫困问题仍将是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没有贫困人群的脱贫和贫困面的消除,就不会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扶贫开发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对此,全区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有清醒认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继续发场扶贫攻坚时期的那种精神,不畏

—1— 困难,埋头苦干,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一、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

我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是从····年开始的,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全区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998年经省、市验收全区整体越过温饱线,····年又被确定为省定重点贫困县(区)。····年以来,实现移民搬迁18村465户2012人,综合示范村建设2村22户943人,重点村建设13村650人3197人。

回顾十多年来扶贫开发工作,我们取得一定的成绩。

1、扶贫开发工作有力地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1994年以来我区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人畜饮水工程71处,解决了5.7万人1.4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特别是东北川的··、··、··等乡镇,凡是有条件搞自流的村,全部吃上了自来水,其中贯屯乡在全区率先是实现了自来水“村村通”。吃水困难的解决使贫困户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身体健康有了保障;在道路建设方面,自1994年以来,全区共完成路基工程1625公里,新修桥涵1280座,实现了乡村道路“村村通”。为改变贫困村基本农田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这一现状,我区多方筹资,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农田建设,使贫困户人均基本农田由攻坚前的不足0.5亩增加到现在的近2

—2— 亩。

2、扶贫开发的实施,使贫困村、户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在全面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大力推广旱作农业三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把贫困村、户的产业开发的重心放在棚栽业、草畜业、林果业的建设上,贫困户将扶贫资金的60%都投入到主导产业的开发上,有70%以上的贫困户都掌握1—2项致富技术。主导产业的收入在贫困户的收入中的比重由··年的22%提高到···年的70%左右。

3、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年底,我区有··个贫困村,··万贫困人口,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仅··元,人均产粮··公斤。···年以来,国家共为我区投入扶贫资金··亿元,争取社会扶贫资金近千万元,严格按照扶贫开发到村到户的要求,全部用于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截止··年底,全区贫困人口下降至··万人,贫困人口年均产粮··公斤,人均纯收入··元。

二、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2001年底我区摘掉了国定贫困县区的帽子,国家部委定点包扶单位人总行也相继撤出,致使国家对我区扶贫资金和项

—3— 目的安排大幅减少,扶贫力度随之减弱,延缓了我区扶贫开发的工作进程。

2、我区大多数贫困村地处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开发难度较大的偏远山区,虽经过10多年来扶贫开发,他们的贫困面貌有所改善,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十分脆弱,一遇天灾,极易返贫。据统计,近年来我区贫困人口的返贫率每年高达30%左右,导致我区现有贫困人口仍有··万人。

3、贫困人口文化层次低,科技意识淡薄。由于贫困人口居住偏远,信息闭塞,接受新事物意识差、渠道少、能力低,大多数贫困户仍然沿袭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利用率低,产业开发制约因素较多,贫困户脱贫步伐十分艰难。

4、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拨付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一般通过老区办—乡镇财政所—村上。但有相当一部分乡镇,对扶贫资金统的太死,甚至大包大揽。本该到村上的资金不到村。做什么,怎样做完全由乡镇政府说了算,甚至将老区办的项目计划也抛在一边,乡镇既是项目的主管单位又是项目的实施单位,使得贫困户对扶贫资金的投向不甚了解,不能按区上的报帐程序及时报帐,无形中延误了项目的建设进度,挫伤了贫困户扶贫开发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则,在资金拨付上,应严格遵守资金拨付应跟着项目走的做法,通过定期或

—4— 随机检查的办法掌握项目建设的动态数据,然后按项目的进度分批限额拨付资金,从而掌握项目建设的主动权。

三、····年扶贫开发的任务

1、计划实施移民搬迁120—150户,600—750人,完善···年移民搬迁尾留工程及配套工程。

2、计划安排重点村8个,完善····年重点村尾留工程。

3、计划发放信贷扶贫资金600万元。

4、协助、协调省、市、区有关单位,抓好社会扶贫工作(其中:省级包扶单位9个,市级包扶单位6个,区级包扶单位15个)。5、2处乡镇卫生院建设。

四、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

(一)加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建设,在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上突破。

重点村建设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是适应新形势对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的战略性调整,是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年,全区不仅要实施完成···3个扶贫重点村,还要实施完成····新开辟的8个扶贫重点村。这11个扶贫重点村涉及全区11个乡(镇)11个村,这是我区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保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要以重点村建设总揽扶贫开发工作全局,把扶贫开发的方针、—5— 政策落实到重点村,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重点村建设以来,确保重点村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搞好重点村建设,要掌握“三个原则”,注意“四个结合”,搞好“五个落实”。

“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要紧紧抓住贫困村致贫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田、水、电、路等基础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促进教、科、文、卫各项事业发展,使重点村整体形象突出,起到带动影响周边村的典型示范。二是要坚持贫困群众参与式扶贫的原则。贫困地区群众是扶贫开发的主体,也是扶贫开发的最终受益者。要让群众充分参加到重点村建设的项目确立、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和项目监督等各个环节中来,保证解决的问题都是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群众才乐于参与,工程进度和质量才有保障。三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群众是重点村建设的受益者,也应当是重点村建设的投资主体。要注意充分调动乡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极投工投劳,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建设美好家园。

“四个结合”:一是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要在重点村建设中,以建设专业村为主,切实帮助群众建起一项(或二、三项)

—6— 致富产业。二是和科技扶贫结合。治贫先治愚,要帮助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教给他们脱贫致富的技术,解决一生一世的问题。三是和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结合。信贷扶贫资金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资金保证,可以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专业村、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信贷扶贫资金要向重点村倾斜。四是和社会扶贫力量结合。要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村建设,发挥部门优势,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特别是林业、水利、交通、农业等部门要积极为重点村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五个落实”:一是思想要落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村,从事和参与扶贫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寻求克服困难的方法,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扶贫开发上来。二是责任要落实。重点村建设要由区扶贫办与乡镇和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任务落实到项目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抓好协调部署,做好督促检查,搞好调查研究,确保任务完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省、市、区的检查。三是管理要落实。要把好“四关”。即:立项关:符合产业开发大局的要求,能够带动群众致富。规划关:因地制宜,尊重民心,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质量关:有条件的项

—7— 目试行推行“四制”,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目标责任制,确保建成项目永续发挥效益。进度关:充分利用春季及农闲时间,加快工程实施进度。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四是资金要落实。要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和报帐制,推行公示制,资金拨付推行“直通车”,减少中间环节。决不允许挪用、截留、转移扶贫资金的行为发生。如有违犯,一经查出,坚决处理。五是措施要落实。重点村建设要打总体战,要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互相配合,通力协作,保证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二)积极实施移民搬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上突破。

实施移民搬迁,进行异地开发,是帮助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的根本途径。···年,我区将要完善···涉及的3个乡(镇)6个村组145户581人,完成···1个乡1个村94户430人移民搬迁,实施···涉及的2个乡(镇)4个村组120户750人的移民搬迁工作。移民搬迁任务量相当大,涉及面较多,政策性很强。因此,要求各乡镇及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细致扎实的工作,密切协作,通力实施。这里特别要指出,在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中要坚持“五个原则”,克服“三种倾向”。

“五个原则”一是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移民搬迁

—8— 的对象是基础条件极差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要以避远拐沟沟掌、居住交通不便、吃水用电受限的村组为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合理安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规划在前,建设在后的原则。规划要合理、科学、全面,将住房、畜舍、沼气、道路、电力、庭院、厕所、绿化地带等设施一步到位,分步建设。三是严格程序,规划管理的原则。搬迁对象的确定,要张榜评议,逐级审查把关,增加工作的透明度,防止出现优亲厚友和搬富不搬贫的问题。四是部门协作,有机结合的原则。移民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及农业、水利、交通、土地、规划、电力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省上“五到村”的要求,即电到村、水到村、邮到村、路到村、电视信号到村。要坚持搬迁与开发并举,把移民搬迁与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五是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移民户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要将国家补助的有限的资金多干几个实事,在具体操作中,统一规划、户为单位、群众投劳、亲友帮工、户主负责、量力实施,从而依靠自身努力完成新的创业。

“三种倾向”:一要克服就地搬迁的倾向。即村东搬村西,坡上搬坡下,只挪窝不挪坡。二是克服搬而不迁的倾向。虽然建了新地方,但原地方照样住,生活仍依旧。应教育群众勇敢

—9— 地走出去,开辟新家园,开创新生活。三要克服分户搬迁的倾向。要加强管理,防止出现钻政策空子的不合理现象。

(三)精心组织社会力量,在联县联乡包村扶贫工作上突破。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扶贫开发始终坚持且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社会扶贫充分体现了党的政策优势,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证明,这项工作不仅得到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而且为树立政府形象、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发挥着积极作用。

···年,包扶我区的省级单位是···总公司,共包括下属9个单位包扶我区9个乡镇9个村;市级单位分别是···、·、···、···单位包扶6个乡镇6个村;区级单位共15个,分别包扶15个村。省、市包扶单位是我们精心挑选的有实力的单位,而且还有市级领导参与,由此可见,明年我区的联县扶贫包扶单位经济实力强、领导力量大,将会有力地促进所包贫困村的经济发展。为了切实使包村扶贫工作抓出成效,特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区农综办(扶贫办)要扮演好“红娘”的角色,积极牵线引导,把包扶单位和包扶贫困地“介绍到一起”、“结合到一起”,变成一家人,共商扶贫事、同谋致富路,充分发挥协调组织作用。二是各乡镇要配合支持包扶单位工作,派出得力干部,抽出主要领导,协调包扶单位开展工作。要关心扶贫干部的生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主动热情地和包扶

—10— 单位取得联系,争取项目,争取投资,力争通过包扶使贫困村的面貌有一个大改变。三是区级各包扶单位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包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包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专人,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做出贡献。包扶人员要有责任心,既来之、则安之,负好责,当好群众的领头雁。决不允许即不到村上下乡,又不到单位上班的“两不管”现象出现。包扶单位在扶持贫困村中,既要从财力、物力上帮助,又要从思想观念上教育,还要在科技知识上培训,保证贫困村能借助外援,依靠自身,自力更生,科技兴农,脱贫致富。

(四)稳妥推行小额信贷,让小额信贷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上突破。

近几年,小额信贷资金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具体落实了扶贫到户的政策。···要继续利用小额信贷这一有效形式,推动农村扶贫工作,····年,信贷扶贫资金力争达600万元,其中小额信贷资金安排4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安排200万元。在具体操作中,要协调好“二个关系”,纠正“三种做法”,注意“四个结合”。

“二个关系”:一是扶贫社和农行的关系要密切,共同按政策要求,掌握、管理、运作好这部分资金。二是营业所和贷款

—11— 户的关系要密切,能及时发放贷款,回收贷款,周转流动,扩大覆盖面。

“三种做法”:克服项目只申报,工作不落实的做法;克服农民只贷款,按期不还款的做法;克服资金只救济,产业不扶持的做法。

“四个结合”:小额信贷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为发展主导产业增效投入新的活力;小额信贷与沼气设施建设相结合,扶持发展种养业,为庭院经济发展创造契机;小额信贷与计划生育相结合,优先发放计划生育“三结合”户,起到扶志气、扶思想、扶观念的目的;小额信贷与移民搬迁相结合,弥补搬迁户发展生产资金的不足,加快开发进程。

五、扶贫开发的保障措施

(一)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搞好新阶段扶贫工作的行动指南。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要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上来,进一步增强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在扶贫开发事业中建功立业。

—12—(二)实行目标负责制管理,打好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战。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工作任务已经确定,各乡镇、各部门必须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坚持实行扶贫工作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都要对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全面推进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扶贫开发的工作成效作为考核贫困地区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区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勇于承担扶贫工作责任,明确各自的扶贫任务,通力协作打好扶贫开发总体战。交通、电力、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教育、卫生、通讯、广播电视等部门要根据《·····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结合行业工作特点,围绕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扶贫开发规划,并积极抓好实施工作。财政、金融部门要按照扶贫工作需要,积极筹措扶贫资金,搞好资金调度,加强资金监管,保证资金效益和资金安全。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抓好社会扶贫工作。社会扶贫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独有的政治优势。我区开展省、市、区三级“两联一包”定点扶贫的实践证明,定点帮扶不仅对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加强帮扶单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

—13— 系,培养和提高干部素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要继续坚持,不能动摇。各帮扶单位不仅要把定点扶贫当作一项工作任务去干,更要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真正列入议事日程,精心安排,抓好落实,实实在在地为贫困地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和好事。各有关乡镇、包扶村要加强同省、市、区各级帮扶单位联络,主动汇报,积极合作,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

(四)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贫困地区的各级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自觉查找差距,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要怀着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的真情实意,抱着对贫困群众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从“三农”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积极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要善于同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商量办事,不搞行政命令,避免简单粗暴,严格实行党的农村政策,不搞达标升级和硬性摊派,不增加农民负担,做维护贫困群众利益的真正代表。

(六)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扶贫开发机构担负着组织、协调、监督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责任,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要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14— 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为···府当好参谋助手。·委、·政府要支持扶贫开发工作,资金上支持,政策上倾斜,人员上保证,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任务顺利进行。

—15—

第四篇: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目前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是,近年来,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增长速度放慢,增长点相对匮乏,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

个重要问题。那么,近年来农民收入的现状如何?导致农民收入增幅缓慢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对此,本文作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一、目前农民收入的现状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县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成为当前我县经济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我县农民收入变化大体如下:“八五期间”,1990—1995年,为收入增长快速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203元,平均每年增长19.9;而1996年,年增长率下降至4.24;1997—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516元增加到2058元,为收入增长较快阶段,平均每年增长16.5;2000年到现在,为收入增长迟缓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526元增加到2001年的2690元,年均增长率仅6.5。

二、农民收入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

1、由于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1996年以来,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总量相对过剩和农业结构调整缓慢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使农产品价格连续三年持续走低。由于价格下降,特别是粮食价格的下降,农民从农业生产得到的逐年减少,而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减少。

2、由于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较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这些年来,单从粮食和其它作物的产量来看是增加了,农民的其它直观收入也是增加的,但是生产成本却在大幅度提高,合同外的各种收费屡禁不止,致使农民的实际收入难以增长。

3、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增长不快。随着近年来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乡镇企业被淘汰出局,部分农民工失去了相对稳定的二产收入。而农民进城务工又遇到城市下岗职工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4、农业结构调整进展较慢。市场需求的约束,技术和信息缺乏,使得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快。而农业结构调整本身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和农民经纪人不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也较少,受耕地面积、粮食安全、价格调节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能高估。

5、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据不完全统计测算,我县的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值之比为3:1,而发达国家为3:1,全省为1:1.5。农业加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少,严重制约了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能力。

6、农业融资能力差,资金流入少。(1)我县对农业资金支持水平低。(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向农村的“输血”机制。(3)农户新增投资中,用于农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表现出强烈的非农化倾向。(4)通过财政和银行系统,大量资金由农村流入城镇。

7、农村税费负担重。近年来,农民承担的各项农业税、提留统筹费、社会负担和两工(积累工和义务工)有增无减。此外,农民负担还出现了越来越复杂化、隐性化的趋势。

8、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农村第三产业不能正常发展,无法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造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9、农业人口太多。目前我县有农业人口20.2万人,人均耕地仅0.74亩,以此解决温饱是可以的,但不能满足农民大幅增收的需要,想以此致富是很难的。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第一、我县现有农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县现有农业组织结构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二是规模小,农民平均每人占耕地仅0.74亩。这种农业组织结构,主要弊端在于:

1、小规模农户之间的同步调整行为,极易产生对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导致市场的同步震荡、大起大落,并由此引起资源利用的浪费。

2、由于每个农户生产规模太小,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产品生产成本难以降低。

3、为数众多的分散农户直接进入市场,不仅难以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也难以协调农户与市场的矛盾,增加市场风险。

4、由于农户众多分散,生产规模小,农民无法在市场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等。

5、由于农业经营和纳税主体高度分散,导致农村税费的收取和监督难度增加,这也是导致当前农村税费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6、由于农户众多分散,生产规模小,难以有效地组织起来,与其他产业和企业相比,处于极为不利的融资地位。第二,是因为产业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关系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一家一户分散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

2、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农业仍然没有走

上良性循环。

3、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低,其他待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差。

4、农民收入有限,支出却有增无减,加重了困难程度。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1、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山区乡镇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山高坡陡,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民“靠天吃饭”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相对短缺,据1996年我县第一次农普资料显示,农民所拥有的耕地面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明显较差,耕地面积15.05万亩,仅占用地的18.5,加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防灾抗灾能力不强,自然因素对农民增加收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2、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因素。我县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连平原乡镇都基本上没有实现机械化。同时,通公路的村占8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表现在量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质”上,特别在公路设施的等级上有较大的差距。

3、人口素质较差,高文化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是制约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因素。目前农村中专以上科技人才仅占总人口0.8,普遍存在人才留不住引不进的尴尬局面。2000年农村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劳动力占1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将近一倍;小学文化程度占55.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1个百分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2个百分点。特别是劳动力后备力量的素质也不容乐观,7-15岁少年儿童入学率农户比城镇户低115个百分点。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全国平均水平低,观念、思维方式落后,导致农村处于低水平经济状态,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4、市场信息滞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农民对生产仍缺乏预见性。在农产品生产上,不少农民仍满足于听从政府号召,叫种什么就种什么,看见什么效益好就种什么,往往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农民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过程中,显得束手无策。政府部门在指导农产品生产时,对农民也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预测性、定量分析的信息偏少,导致农民决策缺乏依据,最终造成农产品供求的失衡,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从客观上讲,要求众多小规模经营、素质不高的农民根据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也不太现实,因此,信息滞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三、解决农民增收的途径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绝不是在特定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我县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件大事抓,要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点,使农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县“十五”计划纲要提出,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300元,年均增长5,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实现这一预期目标,既需要继续扎扎实实地工作,又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措施。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区域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农业收入,二是非农业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我县实际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收入,必须做到:一是要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二是要着力引导农民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三是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结合本县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四是通过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和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非农业收入,就是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农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扩大农村的就业门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产业化经营是我县农业发展的关键和方向。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从我县实际来看,最关键的环节是必须大力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是要促进现有的一批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二是要确定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的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工商资本,实行业主开发,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要把同时,我县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的空间很广阔,余地很大,潜力很大。我县要选择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如我县希得蔬菜加工厂、绿色食品厂的竹笋加工,西屏镇、古市镇的火煺加工和优质米加工及饲料加工等。同时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创名牌产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我县还要依托当地资源开发新产品,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度。只要认真抓好农产品的加工与转化增值,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机制,使农民不仅从生产环节获益和创收,而且也要从加工和流通环节中获益和创收。三是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在加工转化中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目前,我县已建了涉农科技协会11个,涉及了食用菌、高山蔬菜、名茶、脐橙、笋竹、烟叶等方面。要在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二是建立覆盖面广、灵敏度高的市场信息网络,以农技110为依托。为农民提供及时、有用的科技信息,以科技促农增收。三是要向农民提供科技服务,通过调查研究,专题队伍、示范推广、科普培训,参与行业决策等开展科技活动,为农举办各类农技培训,便其掌握一技之长,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四是引导农民走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之路,打好特色品牌如端午茶、野山菜、黄粘果、本鸡、靖居油豆腐、玉岩马苓薯及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促农增收。加入WTO后,我县农业要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引入国际市场,如:这样既能为国家增加创汇又能为农民自身增加收入。五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培训教育体系,以便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对于我县来说,一是要加大对民营科技组织的扶持力度。受一市场、政策的约束,更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制约,以长远来看,单线性依靠农业增上难度很大。同时,若农业的优势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因此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特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农民增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支持和保护的力度,并把精力放在服务上。支持和保护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扶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民能够分享加工增值收益;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支持,使农民能够扩大再生产,开辟新的增收来源;制定合理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等等。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使农民利益得到保护,使农民收入不断得到增加。六是,加快城镇化过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的利益,还必须努力减少农民,转移农村人口,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施。当前,我县最根本的举措施是加愉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实践证明,没有经济的较快增长,小城镇是秀难发展起来的。为了繁荣小城镇经济,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合理集聚。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把新办的企业建在镇上。对已办村里的乡镇企业,可以分别情况,创造条件,逐步搬迁到镇上来。二是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市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小城镇过程中,要注意把发育市场、完善市场功能结合起来,通过健全的市场功能,吸引人流、物流。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植以农产品加工、包装、运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县经济的发展。四是搞好社会服务。要搞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供电、交通、通讯以及住宅、学校、文体场所、商业网点等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好。五是改革小城镇户籍制度。凡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及县以下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对在小城镇落户的农民,可根据本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七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收入增加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减轻农民负担能够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减负就意味着增收。现在,农民负担仍然很重,尤其是“三提五统”以外的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屡禁不止,农民意见很大。为此,我县必须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文件,坚决制止一切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要取消一切必须靠增加农民负担才能实现的各种活动,特别是要制止名目繁多的达标千级活动和“三乱”行为。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手抓增收,一手抓减负,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近几年有的乡村干部在追缴“三提五统”和各种集资款的过程中,作风粗暴,往往因为几十元、一二百元欠款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这种恶性事件,发生一起,要严肃查处一起,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予以通报。同时,我县要积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探寻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力争从制度上解决好这个问题。

四、解决农民增收的要素:

1、政府的任务是服务虽然政府在农民增收过程中起到不定期的推动作用,可是政府要明白自己不能为农户承担利益风险,所以政府就不要对农民指手划脚,干预农民的生产经营,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服务上。一是出台政策,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政府要制定出具有预见性、能够贴近农村实际并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打破行业垄断,减少垄断对农民利益的剥夺与侵害,维护农民的自身收入,稳定农民的生产情绪,增强农民增收的积极性。政府还应大力发展保险业,制定出能够保农民收入稳定的险种。同时要出台一些减轻农民负担的条文,减轻农民的不合理负担。二是加大投入,为农民增收提供保证。政府要尽可能地增加农业的投入,特别是要在农田水平基础设施、品种改良、引导乡镇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等方面。还要加大投入力度,推广农业新技术,建立健全农产品的保护制度,大力发展本乡镇的非农产业,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好环境。三加强组织协调,为农民增收服务。政府要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劳务信息、销售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在进行经营上提供参考意见,引导农民利用自身优势闯市场。有计划地发展一些中介性服务组织和社区性的合作组织,协调农户与农户,农衣与市场间的关系,同时要对农民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2、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农民增收首先要有增收的本事。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具备起码的科学文化,就川不好“市场田”,增收的路子了会越走越窄。农民素质不高在各地普遍存在,如何解决,需要从长计议。若要短期内就有个说法,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有个较大的转变。传授或引导群众学习知识不能光讲理论,应该琢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群众往往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印象深。实践证明“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等活动都没有现场观摩讲解效果好。同时,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知识也必须及进更机关报换代,注意跟上时代的节拍,否则几十年一个本子,一套路子,与实际严重脱节,实践中不会有用武之地。我相信,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如何增收就不必再让别人操心了。

3、发展农民流通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但它也应体现农民能因此而分享逐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而要实现货畅其流,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发挥贸工农一体化中“贸”字当头的作用,根据市场搞加工,真正做到在顺应市场要求的基础上,发展产地农民自发的流通组织,一乡一县自己生产和加工,集中销售,通过合作、股份或运销大户等形式,形成以农民自发的流通组织,一乡一县自己生产和加工,集中销售,通过合作、股份或运销大户等形式,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促使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加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使农民能最大限度地分离流通利润,从而解决“丰产不丰收”的难题,达到使农民增收的目的。

4、科技是增收的法宝笔者认为,引导农民树立科技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种田的本领,是解决增收难问题的关键。比如我县农村信用社,在配合政府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过程中,及时和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含量高、易操作、投入少、见效快、前景广阔的种养项目,同时投入贴息贷款700多元,并请农技人员对其所扶持的项目进行具体指导,大大缓解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据统计,受信用社扶持的农户,年人均收入提高了60。

5、强化农业的保护政策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受到市场、政策的约束,更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和制约,从长远来看,单纯依靠农业增收难度很大。同时,若农业的优势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国际国内的经验证明,农业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保护才能确定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我县农业的保护政策,至少应包括由政府直接干预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价格补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等等。

第五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报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起步之际,通过对农村实际情况的调查,我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当前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由于种植习惯和农民认识等原因,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农业上,农产品与当前市场需要存在不适应现象,难以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提高。

2、农业投资能力有限。政府投入能力较低,村与乡集体普遍存在积累不足,农民小规模和分散式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民投资十分有限,只能集中在短期投资上,主要是当年生产费用的支出,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缓,农民的收入预期不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中长期投资更是少之又少,生产性投资下降,使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3、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农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阶段的农村市场仍存在许多不足,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环节过多,造成流通成本升高,农民在经济生活中利益损失严重。二是市场流通交易不够规范。产、销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整体,相对比较混乱。三是市场机制运用的效果不理想。以市场调查和预测为指导的结构调整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工作进展都相对缓慢。对农资价格与质量的市场调控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4、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一般农业科研都把重点放在提高农产品单产、增加农产品总量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大多数科研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产后科研力量薄弱,农产品加工、贮运等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科研成果不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慢,转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5、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户的生产比较分散,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机构较少。虽然我县已经建立了三胜水稻合作社、养鸡协会等合作组织,但大部分农户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6、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由于“一免两补”政策的执行,种地收入相对提高,导致一些农户让孩子上到初二左右就辍学回家务农,能上高中或职业高中的更是凤毛鳞角,加之原来农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大部分农村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差,增收渠道窄。尽管政府和学校做了多项努力,效果也不太明显。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对策

第一,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在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增加农民收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同时,着力优化种养业结构,加快“主辅换位”进程,引导特色经济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让农业生产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不断拓宽产业化经营领域,针对现有资源和和市场需求,重点培植一些加工型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第二,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创设优良环境上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民提高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继续认真落实和强化中央、省、市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惠农政策。同时,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责任、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化解乡村债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良好环境。

第三,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畅通流通渠道,从规范产销运作上增加农民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关系到农产品和农村生活用品的流通,这在农民收入的实现与使用方面起到直接作用。要进一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努力发展“订单农业”,把产、销有机结合,为确保农民收入提供保证。强化市场机制的运用效果,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对市场和农业结构的调节作用。

第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拓展增收渠道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很少的耕地面积,只要少数人种植就可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走出家门,寻求新的增收渠道。要加快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继续发展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不断

加大技能培训

力度,强化建设计算机、电子、焊接等技能培训基地,加强职业高中和中专建设,增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积极与用人单位和部门联系,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签订用工合同,为转移劳动力提供必要保证。

第五,加强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优化农产品品种与品质,从提高科技含量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根本性变化,农业竞争优势的发挥程度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程度,取决于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从体制与机制上切实解决科教兴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六,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改善经营模式,从发挥规模优势入手提高农民收入。在现有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对外的社会地位。变分散生产经营为集约生产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切实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参与人员:李东奇

时间:2012.2.5

地点:吉林省柳河县

下载增加农民收入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增加农民收入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思考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以及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的发达,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市......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目前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是,近年来,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增长速度放慢,增长点相对匮......

    发展林业增加农民收入

    蒙城县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2012年4月13日) 蒙城县林业局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县林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省劳动模范***同志推荐材料***市**镇**村党支部书记***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责任感,把一腔真情奉献在了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在村......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十七大以来,随着国家的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广大农村的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多数农民经济生活已提前进入小康水平。然而,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地区......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乌苏市委党校 刘宪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这一宏......

    增加农民收入的调研

    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调研与思考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指标解释,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