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0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第一篇: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按语: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以后,腾冲县委、政府,及时于2004年10月23日,召开了腾冲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会议全面传达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精神,原县长王彩春作了题为《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大力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主题报告。新一界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

业投融资体制、产业培植(包括木材精深加工、茶叶、烤烟、晾晒烟、干果、香料、药材、香菇、雪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和农村工作政策研究等6个方面分13个专题开展调研后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立足于研究解决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普遍性的问题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今后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并于5月12日与这项工作的责任人签定了目标考核责任书。

一、一九九八年以来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一九九八以来,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县根据腾冲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0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61万元,比97年增30249万元,增长36.6;实现农业总产值96473万元;比97年增21685万元,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7元,比97年增457元,增长39.7。200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5.3:14.6:20.1,与97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3.3个百分点。

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粮经比例有所调整,2004年,粮经比例为69:31,经济作物比例比97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优质特色作物品种面积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逐步扩大。主导产业得到巩固发展,到200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2733万公斤,比97年增12.2;油菜籽总产1900万公斤,增800万公斤,增长72.7;林业社会产总值实现4亿元,增109.27;烤烟产业实现产值6460万元,税收1160万元,烟农收入5300万元;茶叶总产329万公斤、产值3455万元、茶农收入2419万元,分别增55.2、150.8、105。

特色产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冬早包谷、冬早季菜等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和热区开发取得新进展,到200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9万吨,加大了大棚菜、无公害菜和野菜的开发力度;干(水)果总面积达到4.14万亩,比97年增195.7,新植银杏10万亩,培植了北部地区乌梨、白花木瓜等水果产业,扩大南部地区桔子和晚柑种植面积,积极探索柯子等野生水果栽培技术;香料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比97年增40,形成了以草果、花椒、八角等为主的香料种植格局;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

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到2004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比97年增长67.2;奶产量71吨,增208.7,畜牧业产值实现1.42亿元(90不变价),增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比97年提高5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达到2565吨,扩大了稻田养鱼养殖面积。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全县共有粮油加厂(作坊)2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专业大户有17户,开发出一批食用油系列产品,如菜籽油、草果油、八角油、花椒油、红花油茶茶油等。古林实业、云腾快餐、太极果脯、清凉山茶业、高黎贡山生态茶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逐步增强。以蔬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如寸师傅干腌菜、绮罗腌腊制品等。

五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2004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饵丝专用米3万亩,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杂交包谷面积14万亩;建成无公害茶叶2.7万亩。

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开展境外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城镇化程度低、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等,仍然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腾冲同全国、全省一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加入世贸组织、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

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目标已从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向稳定总量、优化品种质量转变,但“资源型、原料型、趋同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已从小农生产向产业化生产转变,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增长方式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逐步转变,但农业综合素质低、总体效益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资源开发方式已从掠夺型逐步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我县经过“八五”和“九五”期间的高稳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50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坡耕旱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我县虽已形成县级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乡镇农科站和畜牧兽医站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虽着力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没有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同时据调查我县7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由于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

四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据农业普查,全县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97.9,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16,低于全省0.19的平均水平,同时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中,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缺乏综合性、多学科方面的知识,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农技服务机构设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特别是乡镇农科部门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手段更为简陋和落后,难于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五是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近几年来,我县着力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六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我县虽扶持建设了一批粮油、茶叶、木材、果品、畜产品、药材等涉农龙头企业,但这些企业多数体制不活,经营管理不善,部分面临破产倒闭,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涉农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还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七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低。由于我县耕地相对短缺和劳动力严重过剩,使得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成为阻碍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

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

我们认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必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获得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第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涉及到区域布局、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涉及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第二,目前整个国民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居民的就业、收入和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的需求增长缓慢,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乡镇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安全生产,提高发展水平,需要一个过程。第三,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前几次调整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是农产品供需形势不同。前几次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供求总体上偏紧的背景下进行的,整个农产品市场是卖方市场。这次调整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进行的;二是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解决温饱,而现在人们对农产品消费提出了优质化和多样化要求;三是调整的主体不同。过去结构调整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采取层层下达指标和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而现在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四是调整的内容不同。过去主要是通过面积增减和规定粮经比例,局限在种植业内部进行平面调整,而现在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因此,这次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复合型的,要求比过去更高。

(二)今后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工作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侨乡、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粮、油两大基础产业,提升烟、林(果)两大支柱产业,拓宽畜牧、茶叶两大骨干产业,培植药材、香料、野菜等新兴后续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腾冲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工作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在全县树立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工业、旅游业、实施城镇化战略等结合起来。二是坚持市场引导,结构调整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盲目调整,造成新的积压和卖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四是坚持品质第一,从种子开始一直到加工、销售,层层严格把关,确保我县生产出优质农业产品。五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自主权,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在培植新兴产业上,坚持走示范带动的路子。

工作要点:扎实抓好“124688”工程。

实现一个目标。围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这一目标,实现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5以上,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50元。

依托两个资源优势。一是依托国内外市场和国内外资源;二是依托腾冲丰富的资源及区位优势。

抓住四个机遇。一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二是抓住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打通南亚和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机遇;三是抓住中国入世后农产品具有激烈的竞争优势;四是抓住市委提出的两极带动的机遇。

重点抓好六个新突破。一是在农业生产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即加快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有新的突破;即:对农业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上有新的突破;以农业企业 生产基地 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上有新的突破;在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上有新的突破,在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申报认证管理上有新的突破,在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柜上有新的突破;在发展订单农业上有新的突破。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有新的突破,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安全,体现优质优价;抓好烤烟生产,加快发展茶叶、畜牧、经济林果和渔业,扩大农民增收领域;调整农业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把优势产品做强做大,调整农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四是市场体系建设要有新的突破,在第三期城市建设中,要规划建成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农产品专业市场,同时,完善、规范固东、芒棒、中和等农产品批发市场。五是劳动力就业有新突破。要加大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变,向城镇转移,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六是在全面实施科技兴农上有新的突破,即进一步开发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坚持测土配方施肥,完善和提高我县的旱作节水农业,现代农业立体栽培,现代设施农业的空间,在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运用上开创新的局面。

建设八个优质农产品基地。一是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即在不同的海拔区建设热区优质软米、特色饵丝专用米、糯稻与优质粳稻、优质大麦、荞麦、优质高产专用型饲料包谷等基地;二是优质油料基地,即在巩固和提升油菜产业的同时,开发我县特有的木本油料(红白花油茶等);三是建设无公害、有机生态茶园两个,即清凉山、高黎贡山生态茶园;四是优质烟叶基地;五是优质畜禽生产基地,在稳步发展生猪的同时,重点发展肉牛、奶水牛、黄山羊、肉鹅、山桂花密等优质特色畜产品,上市交易肉牛1万头;六是优质中药材、香料基地,大力培植以草果为主的香料作物6万亩,新植以茯苓、重楼、厚朴、山楂、柯子为主的中药材;七是优质林(果)基地10万亩;八是特色农产品基地,2005年种植木薯2000亩,山葵300亩;同时巩固和培植蔬菜(开发高黎贡山野菜)、干(水)果、花卉、甘蔗和水产业。

建立和完善八大体系。即良种推广、农产品安全监测检验、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保障、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等八大体系。

(三)、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结构调整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在农产品市场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信贷等支持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各地干部克服困难,有所作为;要通过细致的工作,把政府的决策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2、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在稳定粮食总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改革耕作制度,开拓农业发展的新空间。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被破坏,严格控制基本农田农转非,做到稳定粮食政策和基本农田面积,确保人均占有粮食400kg。目前在粮食面积调减较多的情况下、更要重视粮食问题。为此,要在加强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加工转化和专用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使之尽快形成自己的农业优势。

3、结构调整与参与市场竞争的关系。要认真研究农业的比较优势,对于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要通过改良品质、提高质量和深度加工等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要大力发展,增加总量,拓宽市场。要抓紧清理和整顿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产品。

4、结构调整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关系。建立科学准确、反应灵敏和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体系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当前,一要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要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及时向农民传递权威的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三要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目前,产地批发市场是整个农产品市场体系最薄弱的环节,要统筹规划,加大建设力度。

5、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坚持走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解决千家万户进入市场、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搞好龙头企业建设。一是着力扶持生产经营性龙头企业。要依托两个茶厂带动全县茶叶基地建设,提高全县茶叶种植管理水平;依托两个药厂带动全县中草药种植。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饵丝加工规模,提高油菜、香料、果脯、肉食品的精深加工,壮大我县涉农龙头企业队伍,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大力发展流通环节、服务环节的中介组织和批发市场。对投资建设涉农中介组织和批发市场的,视同生产经营性企业对待,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发成立不同类型、多种层次的行业协会。不论是哪种形式,只要能与农民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能够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都应积极予以扶持。

(四)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解决的10个问题

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产业结构调整观。要在全县组织开展一次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大讨论的重点对象是涉农部门和21个乡镇。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要达到以下目的:一是使全县各级干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要树立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种意识,克服急躁冒进,一哄而起,盲目调整的倾向。二是使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深刻认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产业化经营路子,必须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经营。三是提高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明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增收致富这个道理。四是营造出一种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全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而自觉地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加工和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中。

2、改革投融资体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从长远来看,农业发展的资金应该主要来自政府和农民的自我积累,所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首先要加大本级财政的投入并尽力争取上级的支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对农业的财政扶持将会逐步加大,这些扶持主要体现在基础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上,我们要把握这一态势,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上级更多的农业扶持资金。其次,从金融部门提供的数据看,我县信用社总贷款额中,只有65的贷款用到了农村,其余资金转入了非农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有二条,一是农业产业效益低。二是农村信用环境恶劣,信用缺损严重。农业产出效益低在于生产分散,形不成规模,生产与经营脱节。所以在增加政府投入和争取上级更多扶持的同时,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特别要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提高农业的效益,以此吸引更多的金融投资,形成投资多元化。总结我县并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财政支农周转金制度,取消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拨款制度。二是利用匹配投资法,引导农民及社会资金进行生产投入,即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按一定比例由集体、农民和社会资金匹配投入,组成对特定建设项目投资的整体。三是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多元化投资。四是以优惠政策、优势农业项目、优质服务吸引社会融资,即:广开劳动力资源市场,放宽土地使用范围,取消一切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行政手段;对优势、龙头、骨干涉农项目择重优先扶持,稳住投资者;行政部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速度和效率。五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构建农村良好的信用环境。要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政府、集体、农民、社会资金等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在投资方向上,既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要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和培育市场的力度;既要加强有形项目的建设,更要加强信息服务等无形项目的建设。

3、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一是在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经营和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用地,要优先安排审批,其征地费用按下限标准执行,地价按征收成本价(征地费 税费)执行。龙头企业用于建设大棚、非永久性畜禽饲养场、水产养殖场及农产品收购场所用地,均视为农业用地。要通过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解决好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多元集资,培育功能齐备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和“龙头”市场,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乡镇;要加强农产品储运加工、分级分类、包装等市场配套设施建设;要积极培育农业经纪人队伍,发挥运销大户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以市场定规模,以销促产。二是在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方面。农产品只有卖得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农民的投入才能有回报。因此,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尽快制定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气候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三是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方面。要抓紧制定完善农业行业标准和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建立一批农业标准化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消除各种关卡和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消除地区壁垒,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为农产品的流通开创“绿色通道”。

4、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农产品质量的竞争核心是良种的竞争,谁拥有良种和先进技术,谁就能掌握质量竞争的主动权。当前许多农产品出现“卖难”,但一些名特优产品价格在超出同类产品价格几倍乃至十几倍以上仍然畅销。因此,要加大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把良种良法作为关键环节来抓。

5、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我县土地宽广,地貌、资源、气候和生产习惯差异很大,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在确保好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通过优化布局和区域分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有规模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从产量最大化到效益最大化,这是农业新阶段区别于过去的一个重要标志。据专家测算,在同样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如果投入决策目标从产量最大化转变为效益最大化,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可以降低10~30%。

6、发展食品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农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更取决于整个产业链条和生产体系的发达程度。据报道,农业原字头产品的价值量只占农业最终产品价值量的10%,可见,没有农业生产外环节的多次增值,农业经济效益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因此,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是增强农业竞争力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尽快制定食品加工业规划和支持政策、建立食品加工专项资金,鼓励多种所有制和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要挖掘乡镇企业的潜力,使其在食品加工业中挑大梁。

7、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训步伐。一是尽快调整农业科研与开发工作方向。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无公害农产品推广力度,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在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同时,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技术报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领办创办、协办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凡自愿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领办、创办龙头企业的农科人员,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保留职称,带薪五年,经本人要求,可回原单位工作,也可以办理辞职手续。鼓励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以资金、技术入投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合法化收入,着力培植一批新技术农业龙头企业。

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一是抓好河流治理,加大水利工程和灌区建设力度。二是抓好植树造林,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三是切实加强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坚持农业综合开发。五是坚持开发式扶贫。

9、要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我县是省级重点扶持县,必须按照国家“省负总责、县抓落实、项目进村、扶持到户”的扶贫原则,集中适度的资金、项目,重点解决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边境民族聚居区、高黎贡山沿线地区、南部深山区在交通、水利、集镇、农网改造、人畜饮水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这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

10、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扎实抓好依法治农工作。一是加快农村税费改革进程,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抓紧农业承包合同审验完善扫尾工作,依法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证书》,筹建县级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履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职能。二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执法管理,全面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努力抓好集体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搞好农村财务人员培训,全面实行农村集体财务“双代管”,逐步实现电算化管理。四是一手抓种子(畜、苗)、化肥、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农机监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一手加强市场清理整顿,坚持农资生产、经营上岗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整顿农资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合法经营,认真开展打假、护农、护牧、护渔、促增收活动。

为抓好上述工作,建议县委、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农业生产领导小组,各乡镇要相应充实和加强领导机构,落实具体负责的领导和人员,确保工作项项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继续实行主要科技措施和目标任务考核责任制。

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1、请县委、政府尽快出台《腾冲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

2、腾冲油菜生产属全省第二大县,并且优质“双低”油菜所占比例大,年产近2000万公斤,现有毛油加厂250多个,但除和顺双虹植物厂年产400吨精炼油外,无一家企业生产精炼油、高烹油,来拉动全县毛油生产的再次加工升值。

建议:应加大扶持私营、个体企业,创建日处理50吨精炼、高烹油、三年内实现年产1.5万吨规模的双低油菜深加工生产线一条、产值上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的龙头企业。政府每年扶持500万元贷款的贴息补助42万元(县财政补助22万元、县乡企个私局向上级争取扶持20万元)连扶持3年,农业局负责建设无公害原料基地、企业按无公害生产规程进行生产,打出腾冲菜油品牌,不仅打入市场满足国内需要,而且抵御国外进口菜油的冲击,企业向农民稳定收购高出市场价5—10的油菜籽,还应向农民补助原料5—10的利润返还,真正体现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3、腾冲饵丝这一品牌已被省内广大消费者接受,已逐步打入省外,为了把腾冲饵丝品牌做大做强,建议县政府扶持具有一定基础,经营机制灵活的民营、私营企业、加工大户,每年扶持400万元贷款的贴息33.6万元,连扶三年,三年内实现年产1万吨规模,产值上1亿元,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农业局负责建无公害饵丝基地,企业按无公害生产规程进行生产,打出无公害食品品牌,企业向农民订购饵丝超出市场价5—10,并给农民原料价5—10的利润返还,真正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县财政补助20万元,农业局每年向上级争取补助13.6万。

4、我县荷花、中和等南部乡镇,具有5万亩的热区优质稻优势,年产1400万公斤,为满足县内外消费者的需要,应建一条精米加工生产线,建议县政府扶持私营企业300万元贷款的贴息25.2万元,县财政补助13万元,乡企个私局争取上级补助12.2万元,日处理50吨,年产1.5万吨的规模,年产值8000万元,实现税收700万元。

5、大麦、果脯、酒类、荞麦等加工,我县具有资源优势,市场开发潜力大,县政府应预算30万的贴息引导企业发展基金,农业局负责无公害原料基地建设,引导企业申报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认证,按公司 基地 农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变政府办企业转向引导企业创办龙头带动千家万户,建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6、畜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省委、省政府提出5—10年内把畜牧业建成一个大产业。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现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并由生产优势向加工优势,创汇优势、网络优势转变,为我县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建议:五年内建成年出栏5—10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县,实行舍饲管养,大田种草10万亩,实现产值2—3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400—600元,以满足保山保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需要,年产4.5万吨的规模,具体措施是:①建饲养能繁母牛20头以上的专业养殖大户2000户,每户补助贴息2000元,计400万元。②建养牛示范村40个,每村养牛户达100户,每户饲养能繁母牛3头以上,每村建一个冻改点,每村扶持4.5万元,计180万元。合计580万元,县财政分两年补助200万,县农业局分2—3年向国家、省争取项目资金解决380万元。

7、建议农业信贷由支持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流通等多样化的市场主体转变,向支持无公害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通过信贷杠杆作用引守龙头企业走专业化、深加工、大流通、外向型的发展路子。优先支持农企业在季节收购、技术改造、市场营销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需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偿无偿资金,扶贫开发项目中的财政资金和工业发展资金等重点投入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突破隶属关系,所有制界限。行政区域界限,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

8、建议县财政每年应安排5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资金,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调整补贴重点,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按照适当集中,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扶成长项目的原则,主要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用于以良种为主的重大科技推广和新技术开发;用于优质和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用于受冲击较大的敏感性农产品、专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于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县级各部门要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农业。各乡镇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本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稳县战略。

第二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新店乡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情况的

报 告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组:

根据丘政办发„2008‟11号《丘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丘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新店乡高度重视,组织了农、牧、林、水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对今后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认真的定位和思考。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近年来,按照中央“三农”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工作要求,新店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协同全乡所有力量,结合新店实际,以畜牧养殖业、种植业为工作重点,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及畜牧养殖贴息贷款的发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最终确定畜牧、林业两项产业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业为基础性产业,冬季农业(冬早蔬菜)、烤烟、甘蔗、辣椒、西瓜为开发性产业。目前,畜牧、林业、农业各项工作重点和布局已成雏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进一步凸现。具体布局情况是:畜牧以新店、大路边、冲头3个村民委为主;林业以小平地、冲头、蚌厂3个村民委为主;冬季农业以小江口、蚌厂2个村民委低热河谷地区一带为主;烤烟以新店、大路边2个村民委及冲头村民委的部分村寨为主。各项工作重点是:畜牧以养殖山羊、生猪为主;林业以红豆杉为主,辅之以花椒、膏桐、核桃等品种。截止2007年,共有生猪存栏14037头,山羊存栏27209只,大牲畜存栏10908头,家禽存栏37830只,肉牛出栏1552头,家禽出栏38557只。实现粮食总产量796.3吨,粮经比例从2006年7.2:2.8调整为6.9:3.1。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林业、畜牧两大优势产业,全力实施现有资源(水能、矿产、旅游)优势开发,狠抓基础设施、烤烟、集镇开发、扶贫四个工作重点,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努力构建和谐新店。简称为“2142”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目标任务:到2012年,争取实现下列目标。冬季农业开发2500亩(主要以冬早玉米为主,1000亩)。甘蔗3590亩。林业以红豆杉、核桃、花椒、膏桐为主,红豆杉种植2万亩;核桃5万亩;花椒3000亩;膏桐14万亩。烤烟2500亩。人均出栏一头猪,户均出栏一头牛。粮经比例达到6:4。解决所有村寨的人畜饮水困难。

采取的主要措施: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三、各项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林业产业。新店乡依托两个林场,是丘北红豆杉发展的起源地,目前,全乡共种植红豆杉6000余亩。实践证明,红豆杉在新店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分析,全乡的新店、小平地、冲头3个村民委24个村寨适宜发展红豆杉,面积约2万亩。在发展红豆杉和核桃方面,认为需要有以下政策扶持:一是由政府制定政策,由政府或企业扶持种植户补助苗木费,等出效益后再从种植户的收益中扣除;二是加大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哺育管理;三是由企业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提供市场销售保障,减少风险。

今年初的冰冻灾害,使全乡大部分林农遭受了沉重的损失,据统计,全乡受灾面积3300亩,成灾670亩,冻坏幼苗10万余株,毁坏林木14.2万株,造成经济损失100余万元。结合实际,为做好灾后恢复工作,需要以下扶持政策:一是希望上级林业部门提供苗木补助,帮助农户做好补栽补种工作;二是给予解决所毁林木采伐指标,使被毁林木尽其所用,降低林农经济损失。

(二)畜牧业。

1、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是受地理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生猪发展缓慢,乡内能繁母猪较少(共有445头),优良种公猪缺乏(只有1头)。加之生猪饲养在高寒山区生长较慢,科学养殖水平不高,存在着与人争粮的现象,所以精料投入较少,生猪生长和发展缓慢。二是在山羊发展方面形不成规模,农户实行散养放养管理模式,其品质个体较小和生长缓慢。三是在大牲畜肉牛发展方面,大部分群众没有把肉牛发展作为商品化方面转移,多数农户只饲养一至两头牛作为役用,而且由于我乡群众散居,民族杂居,地势路途较险较远,肉牛杂交利用率较低,覆盖面较少。那种以“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为花钱”的小农经济意识依然存在。四是没有较大的畜牧牲畜交易市场,牲畜市场信息闭塞,群众所养家畜到市场上卖,路途较远且交通不便,导致了牲畜贩卖户到家中收购,由于缺乏较大市场经济信息,所卖畜禽都比市场价低,其次我乡缺乏一个涉牧企业带动发展和经营,导致群众散养零卖,畜牧经济效益和回报较低。

2、养殖大户扶持情况。全乡扶持养猪户10户,秸秆养羊户20户,养牛户10户,养禽户2户。乡畜牧兽医站对以上养殖示范户采取定期免费防疫注射、驱虫、健胃、畜厩改造与消毒,及科学饲养管理等,走“以点带面、以户带村”的科技示范路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畜牧业发展思路。根据全乡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适宜养殖的品种有黑山羊、牛、生猪、家禽等。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一个牲畜集转育肥场,把全乡各地瘦弱牲畜集中育肥后转卖,并以该场为中心组织外调、销售活动,扩大全乡畜牧产品流通规模。同时,突出山羊、生猪发展重点,以村民委为单位,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学饲养率,努力使畜牧养殖最终实现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

4、今后发展建议。

一是由政府牵头引进畜牧发展企业,以企业联动市场,扩大市场流通。

二是建议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每年开展两次技术培训会。

5、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出台和制定有关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配套相关项目和资金,扶持农户和企业,夯实全乡畜牧业发展基础。

二是增加基层技术岗位编制,壮大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力量。提高村室兽医防疫员补助,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农业产业。

1、灾后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2008年小春作物遭受了严重的冰冻灾害,受灾面积14324亩,其中,小麦5635亩,蚕豆1182亩,洋芋110亩,豌豆6880亩,蔬菜527亩,小春作物大面积减产已成定局。鉴于上述情况,目前群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春受灾严重,大部分颗粒无收,使得群众生活更加困难;二是今年由于各种农用物资涨价,群众在春耕生产的备耕上存在较大困难;三是由于2007年遭受洪涝灾害,部分群众的土地受到洪水的冲击,现已无法耕种,群众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给春耕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下步工作中,主要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带领群众认真开展好灾后重建工作;二是争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帮助灾农做好春耕生产,尽最大的努力将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建议上级党委、政府再加大给予受灾群众农用物资补助力度,共同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四是争取建设资金,对水毁农田严重的村寨修建防洪沟和防护墙,确保粮食安全。

2、各种农用物资调供情况。2008年,共调入种子21500公斤,销售16000公斤,储备5500公斤;农药调入1000公斤,销售130公斤;农膜调入500公斤。

四、农田水利。

1、基本情况。辖区集中供水水源点47个,因受水源点分散、各寨为点的条件限制,加之大部分村寨以小水窖为主要蓄水方式,没有统一管理,均由各村寨自行维护。其中,水费征收的有冲头和乡机关驻地2个,其余为群众投工投劳自行管理。2007,水土流失的面积为4000多亩。全乡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约为25000亩。当前,农田灌溉率为零,人畜饮水解决率72.3%。截止目前,全乡尚有缺水人数1150户5318人。

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急需兴建的项目。一是机关自来水供水水源点因流量小,枯水期严重缺水,需建小二型水坝;

二是花园、沙沟及蚌厂沟因遭受洪水冲击面大,且每年都受灾严重,需修建防护墙3道,造林15000亩。

3、对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大对小水窖建设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力度;二是加大对管引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保障人畜饮水安全;三是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确保农田灌溉。

五、烤烟生产。

1、基本情况。2008年新店乡烤烟生产收购任务是3300担,对扶持政策及奖惩办法无意见。在今年的烤房建设中,因为补助政策不变动,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烟农的积极性,县下达的2群烤房群,只完成了1群18座。由于全乡坡地较多,烟农种植地块分散,很难集中连片。尽管如此,乡党委政府还是下了很大决心,采取挂钩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分片挂钩、干部职工到点包干的方法进行,努力使具备连片条件的地块尽量集中。同时,提高连片补助标准,50—100亩的连片每亩补助50元,提高烟农的积极性。在平衡收购过程中,由于路途较远,给群众增加了劳力、财力负担,影响了群众的种烟、交烟的积极性。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新店增设1个烟叶临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

2、下步工作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主要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一是加强烟叶烘烤、分级扎把和入户预检等工作环节的指导和督促,做好烟叶交售相关的服务协调工作,最大可能地保证烟农的切身利益。

二是建议县委、政府加强对山区烤烟产业发展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加大对烟水工程和卧式烤房群建设的补助,促进山区烤烟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建议县委、政府在我乡设立一个烟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减轻群众负担。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硬件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群众自筹能力相当有限,给整个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协调。同时,由于后续管理力度弱,项目村在产业开发促农增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困难。另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易地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等方面,建议多投入项目资金,加大力度。

新店彝族乡人民政府 二OO八年三月八日

第三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整调研报告

根据镇人大主席团2009年工作要点和主席团会议的安排2009年6月1日早,在镇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带领下,对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辣椒生产

2009年全镇共种植辣椒20000亩,品种主要以“长虹”、“足法”、“甜杂一号”等品种为主。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结束,大田移

栽在5月30日结束。

2、万寿菊生产

**镇在2009年共种植万寿菊9000余亩。技术人员在各村委会负责好技术指导,按规格移栽,已结束。

3、南瓜生产

古城村委会根据自身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等有利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09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找准市场,由村委会租地200亩,发展南瓜新型产业。5月20日移栽结束。

4、浅水藕生产

浅水藕生产2009年的生产分别在淑足、海晏2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00亩,3月25日种植结束。

5、水稻抛摆秧生产

2009年分别在大堵、长桥、大同、捏龙4个村委会完成水稻抛摆秧5000余亩,在4月29日日移栽结束。此项技术能使每亩水稻比常规育苗增产30至100公斤。

二、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绩

1、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使部分农民得到一定得实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增强。糯白村委会的山外村民小组,前几年在甜椒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的农户种植甜椒的亩产值超过了烤烟,极大地增强了农户种植甜椒的积极性。今年群众自发种植“甜杂一号”品种400余亩,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获季节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购。

2、村委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有的干部对闯市场充满了自信心。特别是古城村委会干部,根据村委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亩种植南瓜,自发地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户**。这两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集中力量发展辣椒产业,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张友清在长桥村委会建厂,到我镇发展辣椒产业;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积极到**签订2000亩辣椒合同。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群众的整体素质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对市场认识不足,对政府依赖心较强。我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部分群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缓慢,满足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大市场意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持怀疑、观望态度,就是在村组干部的劝导下,种植万寿菊、青刀豆等产业,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吃亏;还有的农户,今年种植辣椒得到实惠,如果明年种植辣椒吃亏,就对辣椒产业持否定态度,接受不了市场变化,害怕失败,没有闯市场的意念;再者,在哪一个村委会发展新兴产业时,农户最希望的就是种子钱免费,机耕费用由政府部门埋单,对政府的依赖心理较强,种出来的东西希望政府负责收购并付货款。

2、群众的短期盲目性种植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烟市场较好,使栽烟户得到了实惠,今年绝大多数种植户种植烤烟的面积比往年多了许多,而对于其他种植产品态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不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生产。这期间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老板和农户的诚信度不高。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发展产业的老板中,有不少的“皮包老板”,对种出来的产品如果市场行情好时就收购,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时就难觅行踪;同时有的群众如果市场行情好时,产品的价格比老板的合同价高时,就会自发地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卖。还有的老板,恶意拖欠群众的货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特别是蔬菜产业,对水的需求很高,在种植的时候缺水,水库的水又不下来,没水浇灌,雨水多时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落后。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艺发展的趋势,而现在各家各户在各自的承包田内,各种各的,不能进行产业布局,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农户的观念依然是传统农业观念,生产技术上也还习惯传统的耕作方法,如抛摆秧推广了十多年了,今年政府部门没有补助,有的农户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传统技术。发生病虫害了,没有群防群治的观念,也没有综合防治的观念,你打你的农药,我施我的化肥,最终造成土地越来越瘦,病虫越来越难防治,生产承办提高了,但产品的品质、产量却没有得到提高。

四、整改措施

1、围绕现代农业生产,逐步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寻找产业发展突破点。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约化、操作机械化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积极引导农户组成生产合作组织来发展产业,推广新科技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量争取资金支持,可以发展田间地窖,同时和水库部门联系,协调解决生产用水问题。

3、争取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水平,加强农民对市场的认知。

第四篇: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息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我县经过“八五”和“九五”期间的高稳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50%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坡耕旱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我县虽已形成县级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乡镇农科站和畜牧兽医站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虽着力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没有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同时据调查我县7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尝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由于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

四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据农业普查,全县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97.9%,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16%,低于全省0.19%的平均水平,同时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中,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缺乏综合性、多学科方面的知识,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农技服务机构设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特别是乡镇农科部门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手段更为简陋和落后,难于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五是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近几年来,我县着力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六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我县虽扶持建设了一批粮油、茶叶、木材、果品、畜产品、药材等涉农龙头企业,但这些企业多数体制不活,经营管理不善,部分面临破产倒闭,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涉农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还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七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低。由于我县耕地相对短缺和劳动力严重过剩,使得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成为阻碍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

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

我们认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必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获得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第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涉及到区域布局、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涉及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第二,目前整个国民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居民的就业、收入和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的需求增长缓慢,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乡镇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安全生产,提高发展水平,需要一个过程。第三,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前几次调整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是农产品供需形势不同。前几次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供求总体上偏紧的背景下进行的,整个农产品市场是卖方市常这次调整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进行的;二是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解决温饱,而现在人们对农产品消费提出了优质化和多样化要求;三是调整的主体不同。过去结构调整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采取层层下达指标和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而现在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四是调整的内容不同。过去主要是通过面积增减和规定粮经比例,局限在种植业内部进行平面调整,而现在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因此,这次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复合型的,要求比过去更高。

(二)今后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工作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侨乡、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粮、油两大基础产业,提升烟、林(果)两大支柱产业,拓宽畜牧、茶叶两大骨干产业,培植药材、香料、野菜等新兴后续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腾冲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工作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在全县树立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工业、旅游业、实施城镇化战略等结合起来。二是坚持市场引导,结构调整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盲目调整,造成新的积压和卖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四是坚持品质第一,从种子开始一直到加工、销售,层层严格把关,确保我县生产出优质农业产品。五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自主权,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在培植新兴产业上,坚持走示范带动的路子。

工作要点:扎实抓好“124688”工程。

实现一个目标。围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这一目标,实现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5%以上,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50元。

依托两个资源优势。一是依托国内外市场和国内外资源;二是依托腾冲丰富的资源及区位优势。

抓住四个机遇。一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二是抓住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盛民族文化大省和打通南亚和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机遇;三是抓住中国入世后农产品具有激烈的竞争优势;四是抓住市委提出的两极带动的机遇。

重点抓好六个新突破。一是在农业生产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即加快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有新的突破;即:对农业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上有新的突破;以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上有新的突破;在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上有新的突破,在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申报认证管理上有新的突破,在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柜上有新的突破;在发展订单农业上有新的突破。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有新的突破,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安全,体现优质优价;抓好烤烟生产,加快发展茶叶、畜牧、经济林果和渔业,扩大农民增收领域;调整农业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把优势产品做强做大,调整农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四是市场体系建设要有新的突破,在第三期城市建设中,要规划建成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农产品专业市场,同时,完善、规范固东、芒棒、中和等农产品批发市常五是劳动力就业有新突破。要加大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变,向城镇转移,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六是在全面实施科技兴农上有新的突破,即进一步开发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坚持测土配方施肥,完善和提高我县的旱作节水农业,现代农业立体栽培,现代设施农业的空间,在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运用上开创新的局面。

建设八个优质农产品基地。一是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即在不同的海拔区建设热区优质软米、特色饵丝专用米、糯稻与优质粳稻、优质大麦、荞麦、优质高产专用型饲料包谷等基地;二是优质油料基地,即在巩固和提升油菜产业的同时,开发我县特有的木本油料(红白花油茶等);三是建设无公害、有机生态茶园两个,即清凉山、高黎贡山生态茶园;四是优质烟叶基地;五是优质畜禽生产基地,在稳步发展生猪的同时,重点发展肉牛、奶水牛、黄山羊、肉鹅、山桂花密等优质特色畜产品,上市交易肉牛1万头;六是优质中药材、香料基地,大力培植以草果为主的香料作物6万亩,新植以茯苓、重楼、厚朴、山楂、柯子为主的中药材;七是优质林(果)基地10万亩;八是特色农产品基地,2005年种植木薯2000亩,山葵300亩;同时巩固和培植蔬菜(开发高黎贡山野菜)、干(水)果、花卉、甘蔗和水产业。

建立和完善八大体系。即良种推广、农产品安全监测检验、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保障、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等八大体系。

(三)、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结构调整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在农产品市场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信贷等支持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各地干部克服困难,有所作为;要通过细致的工作,把政府的决策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2、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在稳定粮食总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改革耕作制度,开拓农业发展的新空间。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被破坏,严格控制基本农田农转非,做到稳定粮食政策和基本农田面积,确保人均占有粮食400kg。目前在粮食面积调减较多的情况下、更要重视粮食问题。为此,要在加强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加工转化和专用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使之尽快形成自己的农业优势。

3、结构调整与参与市场竞争的关系。要认真研究农业的比较优势,对于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要通过改良品质、提高质量和深度加工等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要大力发展,增加总量,拓宽市常要抓紧清理和整顿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产品。

4、结构调整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关系。建立科学准确、反应灵敏和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体系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当前,一要加大农业

0万元。

5、大麦、果脯、酒类、荞麦等加工,我县具有资源优势,市场开发潜力大,县政府应预算30万的贴息引导企业发展基金,农业局负责无公害原料基地建设,引导企业申报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认证,按公司+基地+农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变政府办企业转向引导企业创办龙头带动千家万户,建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6、畜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省委、省政府提出5—10年内把畜牧业建成一个大产业。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现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并由生产优势向加工优势,创汇优势、网络优势转变,为我县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建议:五年内建成年出栏5—10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县,实行舍饲管养,大田种草10万亩,实现产值2—3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400—600元,以满足保山保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需要,年产4.5万吨的规模,具体措施是:①建饲养能繁母牛20头以上的专业养殖大户2000户,每户补助贴息2000元,计400万元。②建养牛示范村40个,每村养牛户达100户,每户饲养能繁母牛3头以上,每村建一个冻改点,每村扶持4.5万元,计180万元。合计580万元,县财政分两年补助200万,县农业局分2—3年向国家、省争取项目资金解决380万元。

7、建议农业信贷由支持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流通等多样化的市场主体转变,向支持无公害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通过信贷杠杆作用引守龙头企业走专业化、深加工、大流通、外向型的发展路子。优先支持农企业在季节收购、技术改造、市场营销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需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偿无偿资金,扶贫开发项目中的财政资金和工业发展资金等重点投入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突破隶属关系,所有制界限。行政区域界限,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

8、建议县财政每年应安排5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资金,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调整补贴重点,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按照适当集中,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扶成长项目的原则,主要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用于以良种为主的重大科技推广和新技术开发;用于优质和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用于受冲击较大的敏感性农产品、专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于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县级各部门要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农业。各乡镇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本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稳县战略。

第五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一、自然环境

周庄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东部,地处红石山南麓,并与五个乡镇毗邻。周庄镇山岭占55%,属丘陵地区。有净肠河、玉带河、乌江河、万泉河、燕子河5条主要河流蜿蜒流过。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全镇辖24个行政村,含61个自然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耕地4.7万余亩,人口37600,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600人。

与大多数乡镇相同,周庄镇建国前交通极不方便,没有公路。建国后,道路建设发展很快。镇与村、村与村通过规划,已形成交通网。贯穿全境的宝李路经多次修整并有县乡公路升级为升级公路,更名南石线S329。过境平临高速长9.4公里,并设有上下口。“村村通”工程加强了各自然村的联系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周庄全镇以农业为主。建国前因陈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生产水平低且作物单一,复种指数较低,种子劣,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生产率低,可以说是农业衰败,广大农民在饥饿中挣扎。

建国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业生产出现了了生机勃勃的好势头。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镇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结合本镇特点,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在多方面付诸努力。

(一)抓实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地抓好粮烟生产,壮大畜牧业、林业和副业,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农民收入

粮食生产方面,积极进行农作物良种推广和农业技术的改革。豫麦、郑麦、周麦等多个小麦优良品种以高产、稳产、抗病旱、穗粒大的特点使亩产达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种使得亩产在700公斤左右;2003年政府出资引进9408红薯新品种并在全镇推广种植,亩产超过4000公斤。种植方法在传统的小麦玉米两年三熟的熟制下,进行新的作物组合,完成冬小麦、西瓜、白菜一年三种三熟的试验并积极推广。这些保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长。

林业方面,切实履行中央的退耕还林政策,组织进行荒山绿化工作,倡导和先行植树造林活动,拍卖或承包宜林荒山荒滩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绿化尤为瞩目,走在镇的主要道路上,满眼尽是绿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畜牧业方面,猪牛羊鸡是农户家庭饲养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励群众发展养殖并重视品种改良,多次引进猪和鸡的良种,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积极性并推进了畜牧的发展。各自然村出现了许多养殖专业户,并形成了十多个大型养猪厂和5000只以上养鸡场11个。近年来肉兔、长毛兔的养殖也有了飞速发展。

副业上,有农副加工、高中档家具制作、包工建筑、运输、收购、修理等。由于形式多样,这一部分也难于统计。但副业项目逐渐增多,从事人员的年收入也不断上升。渔业方面本镇的大面积水面较少,难以天然繁殖,适合发展坑塘养殖,这个方面正在逐渐被重视起来。

(二)做大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丘陵的周庄,最不乏石原材料。产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庄镇自1985年筹建第一座建材厂起,先后扩建和建立多个石材加工厂,总雇用职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周庄的一大丰富的矿产资源。周庄煤矿1985年4月筹建,占地15.4亩,当时投资28万元,职工68人,正式投产后年产煤1.1万吨,产值660000元。后经扩建和技术革新,产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与煤炭相关的加工厂如洗煤厂、选煤厂也兴建起来。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厂总投资3000万,2005年10月建成并完成机器设备的安装继而开工投产。

另外,木器加工,钢模板出租业已形成很大的规模。

(三)发展非农产业

镇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从思想上跳出“农”字,从非农领域寻找突破口,发展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认识到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发展壮大,凸显“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效益。这方面,政府还组织集中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同时,镇政府依法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导土地适当集中,以满足部分家庭举家务工担心土地闲置荒废的需要。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

据2007年资料显示,镇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全镇共发放种粮直补125218.68元,综合直补495885.67元,直补资金1667799.98元,农机具补贴13万余元。

《1》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总产28762吨,同比增长10.4%,良种覆盖率达100%,粮食品质大大提高。

《2》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优势明显。食用菌种植量达到1000万袋。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3》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养殖园区2个,全镇生猪存栏45810头,家禽存栏342994只,牛存栏12169头,羊存栏14920只,新增出栏肉鸡345734只。

《4》林业生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镇完成绿色通道25.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15800多亩,完成了补植补造任务路、沟、河、渠119条,植树总量达25万株,林业育苗100亩,林木覆盖率达13.6%。

《5》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力度,培训劳动力5098人,劳动力转移13314人,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6》加工业凸显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厂已发展到3个,年加工产值达到30万元,产品销往周边各地;余官营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过万件,产品销到洛阳、开封;马起营村出租钢模板已发展到70余户,年收入达到150万元。

《7》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

四、对结果的分析

周庄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对于这样一个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到4.7万亩的乡镇,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势必是艰巨的。从历史到现状的对比,不难发现政府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而这些,得益于一个良好的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他们始终对时局现状和肩上的担子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调;不搞形式;不徒虚名。常严以律己;常深入实际;常调查研究;常从严管理”;得益于全体工作人员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于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动寻求自身发展增加收入之路。

当然还有一些很突出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特色还不够鲜明,所占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对狭窄。这也是由于本地区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同时广大群众有某些意识上的局限性,而且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五、体会

农业结构调整应该有成功的范例。调查一个成功的地方并得出经验是一种手段,而总结一个还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找出发展方向也不失为方法。毕竟,能够顺利完成调整的还在少数。如果所有的调整都是易得的,那么这将不成为机遇。这次调整无疑会面对矛盾的层次深,调整的要求高,调整的难度大的问题。

因此就需要我们在事实就是的基础上,寻找调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没本事想出那么多了。不过我认真看过别人的思路,还是很认同的:

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问题已远不是农业自身的问题,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予以解决。比如,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劳均耕地资源少,规模狭小,生产易趋同。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造条件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把农业当作战略产业来抓。首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许多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大力度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实有效地确保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基本自给,避免其生产的大起大落。大宗农产品的国内需求到什么时候都必须立足国内予以解决。其次,把农业作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产业来抓。在短时期内,众多农民的致富还只能主要依靠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业,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把农业做大抓好。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优势,应该予以挖掘和发挥。

宏观上科学布局。调整农业结构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地方不同的自然资源秉赋、技术水平以及品种优势和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和引导,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以形成宏观上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布局。

实施中突出重点。农业结构调整应重点抓好农产品的品种品质、贮运加工、生产的区域规模、销售的市场开拓和出口创汇。同时,也要着力推进以县城、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城市化和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各种联合体形式并举的农村工业化。

重视组织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首先,要依据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原则对传统体制下所留下来的各类为农业服务的组织进行分类调整,优重组。其次,要重视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产业化、合作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村委会的经济组织职能

总之,农业结构调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赢得新的发展;我们别无他择。

下载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隆回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隆回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隆回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农业人口104.1万,占总人口的90.4%。隆回县农业......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按语: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以后,腾冲县委、政府,及时于2004年10月23日,召开了腾冲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会议全面传达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精神,原县长王彩春作了题为......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陶用红〔内容摘要〕 本文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对策建议。〔关 键 词〕 农业产业 结构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的调研报告背景:跨入新世纪,我国农业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这既给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5则范文

    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和市场条件的根本性变化,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由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了需求约束。在此形势下,农业进一步发展,须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材料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人......

    考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报告(最终定稿)

    考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考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报告2010-06-29 18:24:4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考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报告考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