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基层农技工作的服务能力1
如何提高基层农技工作的服务能力
四格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王关建
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力量,对于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农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投入不足,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等。
一、基层农技工作的现状
1、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据了解目前盘县37个乡镇具有农技专业技术的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农业工作的需要,且全县各乡镇的分布不均,致使农技工作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年轻精炼的技术人员更少,有很多干部已经老化,再过几年后基层农口单位的技术干部就所剩无几了。
2、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目前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本单位专门从事农技工作不到3人,且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经常受机构改革的影响,甚至有的乡镇把非专业人员调入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干部大多被常被乡镇安排到其他单位工作,如包村、计划生育工作、环境整治工作等等,农技干部已经失去了发挥本职工作的时间和自由。
3、农技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现在的农技干部基本上是七、八十年代的老中专生,这部分人专业知识不强,文化素质不过,创新能力差,还摆老资格,工作又很被动,也无法开展工作。
4、经费投入不足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是一种公益性的服务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靠的就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贡献。基层农技人员要经常下到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推广各种水稻新品种,要做试种、试验工作,还要帮助农民诊断和防治各种农作物病虫害。我们下村要开摩托车或是自己租车下去,有的村子离乡上十多公里,来回一次要花上几十元车费,每出差一次一天的工资就是白领了。农技干部待遇又很差,平时也没有补助,项目配套经费不少,乡镇级基本没有农业经费,没有经费确实很难积极开展工作,部分经费利用也存在不够合理的地方。
5、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
由于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差,得不到提拔使用,由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限制,有职称也无法聘用,社会不重视,乡镇领导不够关心,导致很多农技干部不安心工作,不积极工作,有的还干起第二职业,造成人员分解,导致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差。
6、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接收能力差。
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存在以下几种心理:一是求稳怕乱的农本心理,就是认为种庄稼、种粮食是本分,结构调整风险大,不如种粮食稳;二是直观务实的从众心理,别人种什么他就种什么,不敢采用新技术、新品种,看到别人成功后才模仿采用,三是盲目求快的过急心理,对新东西敢于大胆尝试,一旦失败就放弃,比如今年收获的农产品价格一降低,下一年农户就不种了,经不起市场条件下价格波动的冲击。
二、提高服务能力的措施
1、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安排农技专业的高新技术人才充实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更新农技专业人员,使基层农技队伍充满活力。
2、建议政府对基层农技干部队伍建设引起高度重视,恢复农技干部的身份和工作性质,让农技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农技推广和
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队伍中。充分调动积极性,不断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建设,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保障机制,有效提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
3、关注农业,关心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乡镇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将乡镇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教育纳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在结合职称评聘进行学历教育和学分教育的同时,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普及性知识更新教育,有计划的组织农技人员到农业培训机构进行脱产学习。
4、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希望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和财的监管。
5、对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农技人员、给予一定补贴,在提拔重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通过引进激励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来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稳定农技推广队伍。
6、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广大农民的接收能力。
一要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政府组织、农业部门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资源合理配置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二要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法。三要拓展培训范围,突出培训重点。四要尊重农民意愿,拓宽培训内容。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农技的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发挥基层农技工作的真正作用,为“三农”更好的服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强力保障。
第二篇:浅谈基层交巡警如何提高服务民生能力
浅谈基层交巡警如何提高服务民生能力
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上升到政治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高度,作为担负着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主力军,且与老百姓日常打交道最多警种部门的交巡警部门,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是当前保障民生所赋予的新课题。不可否认,在日常执法中,少数民警确实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引发群众产生不理解、不赞同、不满意的情况。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全社会都在努力实践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如何提高服务能力值得基层交巡警部门引起注意和思考。下面,笔者结合本人所在交巡警大队的具体实践谈几点想法。
一、制约基层交巡警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管理观念的局限性。当前,在车辆保有量、道路总里程大幅激增的情形下,规范行车秩序、加强事故防范等交通管理任务日趋繁重,在此情形下,围绕中心工作,从上级至基层管理单位都设定了一系列的目标考核科目,其中重要的参照依据之一就是执法管理数据。由于纳入考核,少数基层带兵人往往简单地将日常执法工作量化成数据分解至一线民警,加之少数一线民警存在着急于求成、完成进度的想法,工作方式简单,甚至还会在工作中发发牢骚,必然会让群众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二)重复执法的倦怠性。不可否认,一线交巡警的日常道路交通执法特性基本都是简单重复的,执勤时间长且强度高,单警执法居多且外部干扰多,风吹日晒雨淋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由于身心自适应调整的能力不同,少数民警会由于倦怠产生淡漠心理,在执法中不愿意“多做”、“不听”、“多讲”,引发群众不满。有群众为此投诉:这个警察执法我没异议,就是不愿听我讲,也不肯对我讲。
(三)执法能力的机械性。在日常执法中,面对下岗、无业等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和女性、小孩、老人、残疾人等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弱势人员时,尤其是在遭遇此类当事人以哭闹、无理取闹等方式抗拒执法引发围观的情形下,少数民警灵活适用法规条款、处罚额度、宣传教育等等手段不够,在言语等细节方面还存在着欠缺,缺乏群众工作能力,在现场得不到围观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容易产生没有“人情味”的非议。
二、提高服务能力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性化执法,增强服务理念,是在新形势下对我们全体交巡警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应当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解决理念问题。从执法实践看,培训从事一线工作的民警会正确开具执法文书经过短期的执法实践就可以实现,但要使其具备现代执法理念则需要逐步养成的长期阶段。作为新时期的交巡警,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把握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具备现代执法理念是必不可少的,而倡导人性化执法与增强服务理念应当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和队伍的管理者付诸努力,一方面从体制上、机制上等各方面积极营造践行现代执法理念的环境,运用培训、讲座、网络、媒体等不同手段、途径,不断向执勤民警灌输现代执法理念,变为其在日常工作中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提高队伍科学管理水平,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切实为一线交巡民警释“压”减“负”,为一线交巡民警践行现代执法理念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
(二)解决定位问题。作为执法者,往往承担着裁决者的角色,这是工作特性所决定的,但是少数民警由于习惯等各方面因素,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管人者角色,这是长期以来不能从根本得到解决的问题。法律是严谨的,执法是严格的,执法者是严肃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践行人性化和服务理念,毕竟我们与绝大部分的当事人不是对立的。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交巡警,我们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支队伍,为谁执法,怎样执法,是我们值得思考的,这就涉及角色换位的问题。面对被管理、处罚的不同群体时,我们需要开展角色换位思考,同时,也应当积极付诸于实际行动,这有助于部分群众改变对于我们的偏激想法,增进社会各界对于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解决学习问题。作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进入新世纪以来,在队伍中又涌现出了一系列先进典型,虽然我们通过事迹介绍、专题讲座、宣传视频等途经或多或少地加以了解,但是,往往直观、直面的认识体会太少,或者说我们走出去的机会太少,特别是队伍中出现的一线执法能手,我们可以积极组织走出去,以实地观摩、亲身体会、座谈交流等形式面对面交流,增强我们的直观认识,缩小自身的差距,切实帮助我们提高执法能力和服务能力,特别是在面对执法对象怎么做、怎么说等方面有切实的改进,以此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如前不久支队举行的“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就在广大民警队伍中引起较强的反响。
(四)解决保障问题。当前各级公安机关都把从优待警作为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来抓,在各项重大任务繁重紧迫的情形下,应当坚持以警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坚持有所创新,针对民警所关心、关注的休息、执法保护、娱乐和后勤保障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措施,进一步凝聚警心,活跃警营气氛,促进警营内部和谐,从而为推动实现外部社会的人性化执法管理和增强服务积极提供内在的保障。
三、提高服务能力的方法途径
(一)解决问题“民本化”。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如何被广大群众认识和认可,如何改变交巡警付出了辛劳但仍被群众误解的局面,本人认为我们的工作必须以“民本化”为切入点,着力解决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今年以来,针对解放环路以内停车资源紧缺,背街小巷停车难、行车难问题突出的实际情况,为打通城区交通这一恶性循环,大队一方面,通过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划线停车,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各社区内停车泊位资源,并专门组织力量对解放环路以内近30余处背街小巷进行逐一现场察看和深入社区听取群众意见,排摸增加停车泊位250余个,并积极推行城区交通警务室模式,会同派出所做好背街小巷停车秩序管理。如,年初,大队通过增开锡师附小南大门等7项措施的组织管理,打通了学前街沿线锡师附小、金桥小学等学校周边背街小巷的的交通循环,在开源大桥开通后,学前街流量明显增大的情况下,取得了学前街早晚高峰时段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的佳绩。
(二)为民服务“实体化”。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句简单的承诺,只有工作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难题,提供了切身便利,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真诚拥护,这就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各项工作做实、做到位。年内,大队把社区工作站作为为民服务的实践前延平台,通过努力,社区工作站创建工作被崇安区政府列为今年的“实事工程”之一。目前,大队42个社区工作站已全部在建,现有46名民警分别挂职兼任崇安寺街道等6个街道综治办副主任,和新街巷社区等42个社区综治站副站长。目前,两级政府重视及近250万元的经费投入,在建社区共新增专业交通社工和保安力量近200名,增设小区停车泊位2900余个,并通过规范管理,使得部分老新村的停车费收入占到物业营收的60%,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积极把车管、驾管业务融入社区工作。率先成立全市第一个“驾驶人之家”,为社区内没有固定工作的自由职业驾驶人提供了管理、服务的平台,在新生路市局门口筹建了“城区驾协分会”,综合了信息查询告知、电子警察查询处理、保险验车业务代办、安全知识教育等多项服务项目。
(三)管理措施“人性化”。如何有效弱化和避免群众对一线交巡警日常交通管理工作的反感、抵触等情绪,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管理行为多一些“人情味”,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管理难点问题,我大队以“人性化”管理理念为指导,不断推出积极有效的管理举措。针对迎检活动期间炎热天气条件下,行人容易为了避开阳光暴晒,而违反信号灯规定或不顾民警、协警员指挥而抢行过马路的实际情况,通过在主要路口增高遮阳伞为等候过街行人提供遮阳,有效缓解了管理矛盾。针对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违章者处罚难问题,选择城区交通流量大的路口,组织一些不肯接受处罚的非机动车、行人等违章者进行协勤,利用城区驾协分会的现有场地和设施,对查获的电动车驾驶人集中至位于新生路上的驾协分会进行观看专题片教育,利用现有录音笔音频功能和警用摩托的扩音设备,录制交通安全宣传短语,推开摩托车录音广播巡逻管理等措施,有效教育并制止了大量交通违法行为,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第三篇: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一、目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主要问题:
1、卫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卫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瓶颈”。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有其自身行业的特点,从培养到使用其周期比较长。而我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的情况呈现出职称低、学历低、分布不平衡,一身多职,难于考核。由于人才方面的问题,导致一是部分卫生院难于排班;二是“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服务难以有骨干支撑;三是大量医疗设备闲置,无人操作;四是派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无法安排;五是专业技术人员后续难继,面临断层;六是形成医生留不住,患者不愿来的恶性循环局面。
2、药品种类少,难以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
自2010年实施“药品三统一”以来,各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常常出现短缺,原因是供货商配送不及时和供货商货源不足,一些很常用、很普通的药品、品牌药品不在“三统一”招标范围之内,更有一些中标产品出现弃标、废标的产品,所以经常导致卫生院无药,住院病人常常外出购药的现象,外出购药也给临床用药带来了安全隐患,外购的药合疗又不能报销,由此住院病人常常要求转院或者自动出院而去大医院就医的局面,使卫生院的病员流失严重,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这无形中加大了患者的负担。药品配送企业只有一家,品种单一,无法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儿童用药、妇科用药、感冒用药以及乡村医疗机构常用的药品如安乃近、去痛片、阿莫西林胶囊等均未进入中标目录,医疗机构又不敢贸然从其他渠道购进,对日常诊疗有极大影响。药物的短缺致使老百姓常常不满,怨声载道,骂话连篇,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3、卫生经费严重不足。
缺医少药、病员流失,使卫生院的收入严重下降,虽然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但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却十分困难,很多卫生院由于人员少雇佣临时工偏多,临时工的工资又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偏高不下。再加上近两年来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各项费用开资都较大。这也是制约卫生院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原因。
4、乡医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乡医的收入待遇低下,满足不了一家人的需求。医改的不断深入,由于医疗收费标准降低、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乡村医生还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原来单独在家里相比工作量大,收入低。乡村医生一直工作在最基层,可以说是半农半医,有的已经为此奋斗了一生,为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至今仍无养老保障,老无所依等等原因。更使得乡医无积极性,甚至有些乡医不想干村卫生室的想法。工作上也是消极对待,应付差事,给医院的管理也带来不便。另外,有些乡医年龄偏大,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村卫生室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
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1、逐步加大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力度,适当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倾斜。
医改的不断深入,确实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虽然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紧靠医院的收入很难用于建设、培训、管理、奖励的等费用的支付,何况有些乡镇卫生院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尚存留一些债务问题。因此建议,适当调整财政向基层医疗卫生投入的比例,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自食其力转到政府养医。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保障乡医的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力求农村卫生与其他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2、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全区乡镇卫生院目前所反映的问题重点是人员匮乏,关键是骨干技术人员的缺失制约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要改变此种状况,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
一是建立卫生人员引入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好机制和好政策,努力建设优秀的医疗卫生队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公开向社会招聘医护人员。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二是建立符合基层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培养机制。主要是要制定中长期培养规划。目前国家培训项目很多,上级医院也给我们培养人才的优惠政策,但是人才的匮乏制约着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培养。
三是建立基层卫生人才的稳定机制。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基层,相对生活艰苦,工作条件较差,待遇较低。乡镇卫生院目前实行工资全额保障制,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特别是相对而言于教师明显有差别。尤其是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医药收入减少。如何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除了用重视、关心等人文手段来引导外,也要有适当的激励措施,适当提高乡镇医技人员的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卫生一线的人员给予表彰和激励。希望政府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能不能降低门槛,我们奢求的是即使是大专生,我们也欢迎,只要我们有了人,就能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大专生经过培养也可以成为本科生。
3、希望政府领导深入到基层医疗机构调研,就药品三统一存在诸多问题能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不断完善药品三统一工作,给我们一个稳定的医疗环境,让老百姓满意,让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满意,让我们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4、落实国家对村卫生室的相关政策,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给各级部门积极建议提高村卫生室人员的待遇,解决村卫生室人员的养老问题,稳定人员队伍,保证网底不漏。
以上不对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四篇:如何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如何提高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
范以香 徐爱华
县级农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知识面广、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并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生产经验、社会知识;是推进农业科技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所以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高低非常重要。
现就当前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构成和大家探讨如何提高其队伍素质。
一、当前农技推广人员结构
从目前县级农技队伍现状来看除了少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农艺师外,主要有以下三种构成模式:
(一)学历高,缺乏实践经验。主要集中在刚步入农技推广队伍的80后的毕业生,这部分人占的比例大约在 30%左右。他们的优势是年轻、精力充沛、专业对口,大多是农业、植保、农技推广方面的研究生、本科生,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但是实践经验几乎为零。为了升学就业,城里的孩子从小就远离农村这一实践基地,对农业的一般操作规程基本不了解。农村的孩子虽然吃、穿、花都从土地上来,但自己根本就不涉入这方面的工作,原因有二:一是学习压力大,二是父母不让干这又累又脏的农活,所以对其也是什 1
么都不懂,几乎也谈不上什么实践经验,如果说有的话,也只是从父母口中听到的皮毛而已,所以这部分80后的孩子是极端性人才,一手重、一手轻,即重理论轻实践,有知识缺经验。
(二)学历低,实践经验丰富。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年龄段,这一部分人占的比例在50%左右。他们的优势是实践经验丰富、思想境界高,工作态度好,肯长期深入农村做技术推广,且任劳任怨,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他们的经验大多是通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和自身的劳动总结出来的。因此,经验丰富,贴近农业、贴近生产,但是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老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大都是通过函授、继续教育得到的,基础比较差,他们是那时的农技推广工作中的主力军,但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不少农技人员只懂粮棉油,不重视“优高新”。面对广大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的新要求,知识储备不够,技术更新不快。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反映速度慢,对农民迫切需要了解的市场行情,对作物产前产后服务无力支持。有的对现代的办公工具(电脑)不会使用,不适合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三)既无学历又无实践。这部分人主要是所学专业不对口还有部分转业军人和干部家属。他们占的比例大约在15%左右。他们除了爱岗敬业、思想品质好、在业务上几乎是没有优势。他们干其他工作是强将,但对农业科学知识学得少、用得少,对一些基本的农业科学知识没掌握,光凭有一颗炽热的心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满足农民科技种田要求的。
二、解决方法
面对以上三种构成模式,建议解决的措施有三种:
(一)面对学历高、经验少的这部分人。一是要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具体参加到每个项目的实施中去,从项目制定到实施自始至终参与,并包村、包户、包项目;二是让他们与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老资历的农艺师结合在一起工作,从而间接的取得实践经验;三是要让他们与种田能手、科技致富带头人多联系,掌握各种作物具体的实践经验。这部分人在工作中要做到三多:一是多动嘴,即“多问”。虚心向老同志和同行学习,老同志实践经验丰富,他们成功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可以直接为我所用。多动嘴还包括“多讲”,农技推广要求我们推广人员既要做给农民看,更要讲给农民听,变深厚的理论知识为浅显的科学道理,让农民一听就懂;二是多动眼。多动眼就要到田间看,只有多到示范户田间实地看、看苗情、看病害、看操作,才能发现问题,多动眼包括多看书,多看书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三是多跑腿。多跑腿就是要多下乡到示范户田间调查,只有多跑腿多调查,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掌握和了解当前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发展动态,才能对症下药,指导生产。通过多种措施让他们尽快把理论知识
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努力把他们打造成为既有学历又有经验的优秀基层农技人才。
(二)对待学历低实践经验丰富的这部分人。要充分利用农大及农广校作为继续教育基地,中专的学大专、大专学本科、本科学研究生。为他们创造较多的学习、深造机会,确保他们每年至少有半个月的脱产进修和短期培训时间,让他们老树发新芽,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技术更新,使其掌握农业新技术、新信息、新的管理推广方式。让他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这部分人要做到三要: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要摆老资格,由于社会发展太快,不管是思想还是原有的知识,都跟不上形势,所以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二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在继续教育上下功夫,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实践。三要虚心向年轻的同志学习新的知识,耐心的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互帮互学,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对既无学历又无经验的这部分人就要采取以上两种措施来解决,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实践知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技人员。
在加强以上三部分农技人员的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他们在科研、开发方面的知识的提高。让他们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研究一些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制度,以实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发挥农技人员的最大作用。
第五篇: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能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叫印敏,来自内二科,今年31岁,全日制大专学历,本科在读,所学专业为护理学,护师职称。我竞聘的岗位是综合一科护士长。
我认为,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虽然并不十分准确,但却反映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护理人员对病人体贴入微的精心护理,细心地观察,并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与医生密切配合,运用护理程序加速病人康复的进程,不愧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护士长,作为护士团队的负责人,如何搞好团队建设,打造一支态度优良、技术过硬的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进一步改善医院良好服务形象,促进我院更好更快发展,这是摆在各位护士长面前的一大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长期注重护士业务技能的提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技术是构成护理服务质量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过硬技术,那么再好的态度也不能使病人满意。护士从事的工作不只是打针发药、生活护理等简单的劳动,而是包括护理学在内的医学工作,对象是人,这就赋予了护理工作神圣而重要的地位。由于护理要体现在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各种临床工作,尤其是一些治疗性工作,都必须通过护理实现和完成。只有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长期保持科室经常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娴熟的操作技能。把所学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提升业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才能赢得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二、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提倡主动服务。
增强服务意识,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这是我们护理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出发点,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思想基础。
转变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改善服务态度。护理人员的态度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和治疗效果。一般来讲,住院病人往往都会希望从护理人员的言行中获得安慰、依赖和希望。护理人员应该重视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言行态度,这是对病人心理护理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倡主动服务。护士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及时准确的护理服务。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多点体贴、多点微笑、多些关爱,改善服务从点滴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
三、创立温馨病房,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患者满意,赢得更好社会声誉。
温馨病房的创立不仅要求护士每天都坚持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做起,还要做到:做到四心、两满意、三一样(治疗精心、护理细心、家属放心、病人安心;病人满意、领导满意;白天晚上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查与不查一个样)。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病人满意,赢得更好社会声誉。
四、创新护理服务,实现病人医院“双赢”。
护理服务不仅体现在生活上、生理上,还体现在心理上和个性服务。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两个为本,即: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突出两个一切,即:一切为病人、为一切病人;积极开展四有服务:住院有人接、检查有人陪、手续有人办、出院有人送。护理服务要创新,多开展护理服务项目,赢得病人肯定和认可。同时,要熟练掌握各项收费标准,用活用足收费政策,达到病人医院“双赢”,实现我院良性发展。
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杜绝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
一是加强制度与职责教育。二是加强重点时段管理。坚持床头晨间、午间、晚间交接班制度,加强重点时段如夜班、中午班、节假日班等的管理,对重点病人的管理,如抢救室的患者和普通病房的危重患者,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三是开展安全忧患意识教育,加强法律意识;护理操作中坚持做到“三查七对”。四是完善护理风险预案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六、建立奖惩机制
工作中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以正面教育为主,对在护理岗位上干得突出,业绩显著的,应给予经济的、精神的奖励,作为科室评优的条件。对违反医院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甚至出现医疗差错责任事故的,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有关制度严肃查处,处罚既要让违规者知错改错,吸取教训,还要使大家受到教育和启发。
七、注意领导艺术
管理是艺术。正确行使权利做到:有权不滥用;以理服人。明确使用权利的着力点在于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护理任务。处理问题必须调查研究,做认真细致的分析,绝不可凭主观的判断。批评同志时注意方式方法,应该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绝不可以势压人,横加指责。护士们欢迎的是有实干精神、平易近人、关心和体贴他们的护士长,而不是指手画脚、官味十足的护士长。只有关心、体贴、理解护士,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她们的潜能和创造性。
八、树立医院护理文化,规范护士行为礼仪
护士礼仪具有广泛、深厚的文化内涵,护士礼仪不仅体现在统一洁净的服装,整齐的发式和极具特色的燕尾帽,也体现在护士举手投足的端庄和优雅,更体现在彬彬有礼的迎送患者的理解和仪式上。规范护理服务行为,从细节开始,重点关注日常细微的服务言行,制定护理人员礼仪,服务行为规范,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护士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仪表,仪容,做到懂礼节,知仪式,有修养,真正成为美的化身,美的天使!
综上所述,通过提高业务技能、改善服务态度、开展服务创新、提供优质护理、加强护理管理、树立护理文化等措施,给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为打造护理服务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院的护理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的以上思路,希望能得到院党委、护理部、科室主任等各位领导的帮助和指导。我决心为创建群众满意医院和实现我院更好经济效益而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脚踏实地的和兄弟姐妹们一起用实际行动创建我院优质服务品牌。